乡土景观元素在公园设计中运用

乡土景观元素在公园设计中运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许多城市正在变得似曾相识,身边的景观环境也在日趋单一化,景观的趋同使得原本属于当地的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历史沉淀逐渐走向消亡。本文基于三营门公园设计的实例,提出在建设中可以通过营建特色风貌、塑造主题空间、创造乡土景观小品和点缀乡土元素装饰等形式的综合运用对乡土景观元素进行表达。

关键词:乡土景观;乡土景观元素;营建形式

1引言

十八大以来,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他在2013年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指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1]作为一名风景园林工作者,能够提炼出代表着地域文化的景观元素,将其转译、应用在园林景观建设中,从而使我们生活的环境能够富有地域特色,彰显乡土情怀,这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2乡土景观元素的内涵

2.1乡土景观元素。乡土景观元素是指特定地域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构成乡土景观的各种自然、历史、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文化符号与元素。乡土景观元素既包含诸如气候、地貌、水文等在内的自然景观元素,也包含民居、农田、服饰等物质文化景观元素,还包含历史文化、精神文化景观元素,例如历史人物、历史文脉、民风民俗、崇拜信仰等。[2]乡土景观元素存在于生活、生产的各个环节,隐藏在不易察觉的角落或过程中,却与当地的人有着最紧密的联系。

2.2乡土景观元素的特征与属性。乡土景观元素的外在特征包括地域性、多样性、普遍性和生态性特征,这是由于地域、气候环境以及人们改造和适应环境的策略不同所造成的,应用好这些特征对于解决景观设计趋同问题,以及改善当地生态平衡都大有裨益。乡土景观元素的内在属性包括文化性和历史性,文化性如植物的“花语”,植物代表的精神象征以及“市树”“市花”的推选等;乡土景观元素的产生反应的是当时当地的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且随着时间变化、技术的进步也在发生动态发展,记录了时间记录了历史。所以,应当以传承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乡土元素,保留其在历史中沉淀下来的优质内涵,与当下的生活需求和高新技术相结合,创造新时代乡土景观发展方向。[3]

3乡土景观元素在三营门公园设计中的运用

3.1三营门公园概况。公园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南苑乡南苑村,地处南苑路与小龙河交汇处东北角,紧邻城市中轴南延线,总面积3.8公顷。公园西侧一路之隔就是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南苑湿地,小龙河水系自西向东从南苑湿地方向缓缓流过,借着这条水系公园也就自然而然的和南苑湿地串联起来(图1)。

3.2乡土景观元素的挖掘。3.2.1自然环境。南苑村属平原地势,位于华北大平原北部,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多风。天然乡土植被有杨树、柳树、槐树,以此作为公园基调树种。3.2.2历史文化。历史上的南苑地区泉源遍地,坑塘连片,生态环境良好。乾隆对南苑水资源进行了详细勘察,他在《海子行》诗中写道:“七十二泉非信征,五海至今诚有此。”并注曰:“近经细勘,则团河之源可指数者九十有四,一亩泉其东南亦有二十三泉。”由此可见,一亩泉(小龙河)沿线探明的泉眼就有二十三口,源源不断地汇入河道中。据《天府广记》中李东阳的十景所记,“南囿秋风”为当时“燕京十景”之一,诗文描写的是南海子秋天,金风瑟瑟,落叶萧萧,碧空如洗,层林尽染,也表现了整个南苑地区的整体植物风貌特色。1904年,袁世凯利用清政府设立练兵处的机会,将原北洋常备军第四镇改为北洋陆军第六镇进驻南苑,在南苑修建了七座营房,如今营房已无,三营门作为地名沿用至今[4]。3.2.3精神文化。作为文化之乡,南苑文化承古博今独具特色。南苑村有不少盆景技艺爱好者,且村内有诸多盆景作品平日无处展示,当地居民渴望有这样一处文化展园,既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也起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展示作用。

3.3乡土景观元素的运用。3.3.1营建乡土特色风貌。乡土自然环境的营建是对一个区域的总体自然风貌的控制,虽然组构模式复杂、影响因素繁多,但区域内独特的自然景观风貌往往给人带来明晰的辨识度,令人记忆深刻。北京市中轴线既是一条历史轴,也是一条发展轴,紧邻着中轴南延线这样一个特殊的区位,我们不得不将地块与城市的对外形象相联系,因此公园整体呈现的是生态的环自然境和传统的文化内涵。公园建设初期地块是拆迁腾退的地,空无一物,非常平坦,我们在园内塑造些微地形来丰富空间变化,地形以舒展开阔的大地势为主,同时也把地表水往南引,汇入到水系中。园内设有多个小的低洼地,汇流成为雨水花园,与历史上的坑塘遍地的生态环境相呼应。全园的植物设计加大秋色叶品种配植,以本土秋色叶品种白蜡、元宝枫为主,再现“南囿秋风”之特色。3.3.2塑造乡土主题空间。以主题空间的形式来应用乡土景观元素可以带来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和心理感受,有助于塑造富有特色、富有感染力的空间节点和专类公园,有助于人们更加主动地去了解乡土景观、地域文化,并且在心中引以为傲。以历史上小龙河沿线的清泉二十三眼作为一个文化抓手,而现状小龙河承接的中水水流清澈、水量充足,这为我们营造主题水景提供了动机和条件。公园的南部也就是临近小龙河的区域打造成以溪流涌泉和小微湿地为特色的生态涵养区,水溪源头处以叠石形成一处小涌泉,被人工地形和植物包裹着,涌泉出来的水跌入溪流中,蜿蜒流转最后汇入小微湿地中(图2)。这条水轴搭配着植物是这一区域的看点,利用水景和植物来烘托意境,比如在水潭旁边种植美人梅,其下石头浅刻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再如长满荷花的水塘边点缀“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3.3.3创造乡土景观小品。景观小品是重要的园林景观要素之一,兼具功能性和艺术性,在园林中起到展示地域文化、增加趣味、塑造视觉焦点的作用。公园北部高地上设单檐六角亭一座,搭配油松、山桃等,四时相宜。亭子与东侧的疏林草地形成对景,中间留出透景线。亭子完全仿照传统建筑制式与结构建造而成,梁枋上装饰有掐箍头苏式彩画,展示着传统建筑的技艺与魅力,颇具韵味。六角亭为游客提供一处遮阴避雨的休息处,同时也是春赏灼灼桃花,秋观层林尽染的观景点。公园入口广场两侧有高低错落的景墙作为围合空间,烘托氛围的重要小品。景墙采用水泥仿古砖砌筑而成,搭配白色花岗岩压顶形成灰白色调的变化。墙面通过砌筑的技法让砖块略有凸起,光影之下形成韵律和肌理,打破了单纯灰砖墙的单调。两侧墙面的视觉焦点区域还装饰有梅兰竹菊系列砖雕,景墙背后又有丛生紫薇露出花冠,呈现出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感的场地氛围。3.3.4点缀乡土元素装饰。园林设计中的装饰艺术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给使用者从视觉感官上带来更丰富的体验,烘托氛围、耐人品味,另一方面也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理想寄托,传递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当然园林装饰还需要和功能相结合,内外兼修,脱离了功能的过渡装饰会显得刻意和无趣,因此无论是传统建筑还是古典园林中的装饰其实都还兼备特殊的功能。三营门公园设计中也点缀了少量的乡土元素装饰,例如公园的灯杆上都有镂空的“三营门”字样,加强地域归属感。而入口一侧的石凳上则刻着“三营门”地名的由来,传递着场地的记忆。公园主园路采用透水混凝土材质,而二级路采用透水砖“席纹”图案铺设,每隔一段距离用白色花岗岩结合青瓦立铺的形式作为分隔条带,兼具古朴的质感与现代的形式感。

4结束语

在三营门公园的设计建造中,尝试了从多个层面运用了乡土景观元素,从宏观到微观归纳为营建乡土自然环境,塑造乡土主题空间,创造乡土景观小品,点缀乡土元素装饰等,基于三营门公园的本身的特点,在运用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公园的尺度较小,对于乡土自然环境的表现较为勉强,其次设计师对于当地乡土景观元素的挖掘深度和呈现方式也有不足。但总体而言,这些乡土景观元素的应用方式可以单独呈现,也可以相互融合,综合运用,旨在能够营建出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定,呈现乡土景观“意境”美的园林环境,在满足人们对公园绿地复杂的功能需求的同时,引发游人对人生的感叹、对宇宙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摘自新华网.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3-12-15(1).

[2]胡立辉,李树华,刘剑.乡土景观符号的提取与其在乡土景观营造中的应用[J].小城镇建设,2009(4):72+77.

[3]李?,徐析.论乡土景观设计的内涵与外延[J].山东林业科技,2008(4):87~88.

[4]丰台区地名志编辑委员会.《北京市丰台区地方志》[M].北京出版社.1993(12).

作者:黄明金 单位:北京北控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