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民间音乐教学思路

乡土民间音乐教学思路

本文作者:魏世夫 单位:内蒙古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

明、清与蒙古草原臧传佛教相结合,形成具有地区、民族风格的雅乐,赤峰雅乐曲牌有二十余种,分为“小宫调”“正宫调”“尺子调”三大类,曲牌名称视表现内容而定,曲谱以传统的“工尺谱”标识。其伴奏乐器有笙、箫、三弦、胡琴、云锣、大鼓、怀鼓、扑镲、铃、豆板等,具有小型的民族管弦乐队配制,是目前国内最完整的雅乐,是蒙古草原乐舞艺术的瑰宝。宗教音乐又称佛乐、喇嘛乐,流传本地区已有300年的历史,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初期多为寺庙内部佛事活动演奏,清末逐渐传入民间,与蒙汉民间音乐艺术容为一炉,形成本地区独有的古乐曲牌,约有40余首。主要曲牌有《大千世界》《松菊颂》《佛法无边》等。演奏使用的乐器基本与雅乐相同,寺庙在演奏时还配有大小铜号。

民间鼓吹乐,亦称民间吹打乐,是赤峰地区流传、演奏的民间器乐曲种。赤峰鼓吹的历史先于赤峰雅乐,传入赤峰最少已有200余年,甚至更早,并已形成具有地区特点的鼓吹乐曲。现挖掘整理出民间鼓吹乐曲40余首,其主要曲目有《大宫调》《拉拉调》《鹧鸪天》《八条龙》《接媳夫》《句句双》等,演奏乐器主要以两只唢呐(大或小)为主奏,其它乐器有笛、笙、管,打击乐有锣、堂鼓、大小钹等。赤峰鼓吹乐曲具有简朴、爽直、明快、强烈的民间音乐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区特点。民间舞蹈民族民间舞蹈是赤峰地区重要的群众文化活动之一,汉族舞蹈约有200余年的历史。每逢年节,特别是农历五月十三关帝庙会,各行业组织各有特色的民间舞蹈,载歌载舞,十分火红热闹。其主要的节目形式有《黄箱会》《勇士摔跤》《寿星舞》《龙舞》《高跷舞》《秧歌舞》《旱船舞》等。蒙古族民间舞蹈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其代表性舞蹈有《牛头虎舞》,源于翁牛特旗乌兰板、八嘎拉一带,舞蹈是牛虎相斗的表演形式,动作凶猛激烈,形象生动逼真。《好德歌沁》(汉译求子、祝福)流传在敖汉旗萨力巴、乌兰召一带,它融歌舞为一体,此歌舞已具备了蒙古剧的雏形或萌芽。

此外,赤峰地区民间还盛行着一种宗教舞蹈,这种宗教舞蹈与当地人民群众的宗教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赤峰境内寺庙众多,宗教活动较为频繁,宗教舞蹈影响较广,如《查玛》又称查木。它有室内外之分,室外的《查玛》以舞为主,室内表演的《查玛》是歌、舞、乐相结合,这种宗教舞蹈其实已经融入到民间舞蹈之列了。民间说唱民间说唱艺术主要来源于蒙古族的好来宝,始创于科尔沁和赤峰喀喇沁一带,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在表演上可分为有伴奏与无伴奏的说唱形式,“札达盖”单人好来宝,即一人手拉四胡,自拉自唱,即兴表演。“颜勃合”双人好来宝,亦称对口好来宝。它保留了《代日丽查》《艾吉默道》等蒙古族说唱艺术的共同特点,无乐器伴奏。蒙古语说书始于清代中期,是随着汉民族优秀的古典文学的传入而逐渐形成的曲种。它是说与唱相结合的说唱艺术,其曲调比好来宝丰富得多。

昭乌达地区说书有几百种,叙事与抒情兼有,在演唱上多以叙事为主,道具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由一人手拉四胡演唱。民间戏曲评剧是赤峰地区流传最广而又深受群众欢迎和喜爱的东北剧种之一。民国初期一些关内、关东(东北)评剧艺人来赤峰地区进行流动演出,使评剧艺术传播到城乡,并在本区民间扎根。评剧的基本板式有慢板、二六、跺板、流水四种,主要伴奏乐器有大弦(板胡)、嗡子(二胡)、笛、笙、三弦、低音胡及鼓、板、锣蕃、钹等。主要曲目有《牧羊圈》《罗汉钱》《西厢记》等。多姿多彩的民间音乐艺术,丰富了赤峰的文化生活,古老的民间音乐艺术,在不断的传承中得到了创新和发展。

为了继承和弘扬赤峰地区民间音乐艺术,当地高校应该把民间音乐艺术教育纳入到教学当中去,我们不妨开设本地区民间器乐、民间声乐的教学课程。首先要挖掘民间音乐艺术,开发研制民间器乐。其次编写赤峰民间音乐艺术课程教材和制定教学大纲。最后具体制定教学方法和手段,具体实施民间音乐艺术教学。民间器乐的挖掘与研制在上世纪80年代,在赤峰初步挖掘试制出九种、二十八件古老的民族民间乐器。其中有不少是久已失传或濒于失传的乐器。如:雅托克、忽雷、火不思、筚篥、茂登朝尔、乌苏图朝毛等。按演奏的性能与技法,把它们分为吹管、拉弦、弹拨、敲击四类。这些乐器不仅能演奏民族民间乐曲,如蒙古族的民间乐曲《奈门阿音》,还能演奏比较典雅、肃穆的宫廷音乐,如《赤峰雅乐》中的《庆寿》。不仅能为声乐伴奏,还能为舞蹈伴奏演,突出了不同器乐的个性与特色。

这些乐器的挖掘研制,没有现成的图像资料的依据,演奏上也没有准确的资料来参考。如茂登朝尔(汉语称胡笳),这件古老的蒙古族民间乐器,后来渐渐从民间销声匿迹,经蒙古族研究乐器的专家学者的努力,在赤峰喀喇沁旗王爷府和新疆阿勒泰地区罕达嘎达蒙古族自治乡寻到了它的踪影。今天把茂登朝尔(汉语称胡笳)搬上舞台演奏,使其获得了新生,让人们能耳闻目睹地鉴赏这一古老的民族民间器乐文化艺术的风采。民间器乐的教学民族器乐教学是一门很重要的技巧性的音乐教学。如何使本地区的民间器乐走进大、中、专院校教学的课堂,做到普及和推广,是我们音乐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民族民间器乐教学方面,赤峰学院音乐系开展民族器乐教学已有多年,但在本民族民间器乐教学上开展得不够,只是在蒙族班选学了马头琴的器乐教学,这远远不能完成本地区民间器乐的教学。因此,改革这一民间器乐教学的不足,应在蒙古族马头琴教学的基础上,引进本地区所研制的民族民间器乐,在蒙、汉班均开展民间器乐教学课程。在教学上,首先我们可聘请民间器乐演奏的艺人来院讲课,让学生感性地认识民间乐器的演奏特点及演奏风格,增强他们对民间乐器的喜爱和兴趣;再根据学生的现有的条件来选修不同的民间器乐,弘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编写民间音乐课程教材学校的音乐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民族音乐基础上。乡土的民间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使当地各种民间音乐艺术得到了久经的锤炼,永恒地保存在完美的艺术形式中。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本地区的乡土民间音乐课的教材,它应具有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与教学的效果。目前民族民间音乐理论的教材有多种,内容大致相同。但乡土的民间音乐教材几乎没有,因而,乡土民间音乐课的教材建设,是实施完成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认为,编写乡土民间音乐课的教材,应不断地研究和思考教材编写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的方法,做到史料详实、内容丰富。在本地区民间音乐的各种资料中,应精选那些传统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群众性的、广泛流传并具有时代跨越性的、风格韵味浓厚的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民间歌舞、民间说唱、民间戏曲来作为教材。编选后,还要按着本地区民族居住的所在地、表演的种类、表演的风格、表演的特点来排列和穿插内容。教材内容的精选与编排的质量,都关系到乡土民间音乐教学的质量。进行民间音乐艺术教学本地区的乡土民间音乐文化,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它是人们真挚情感的传承发展,是蒙汉民族智慧结晶的汇集,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性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宝库。#p#分页标题#e#

在多门音乐理论课教学中,乡土的民间音乐,是本地区的音乐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民间音乐的基础课。在实施教学中,教师是关键,是传授学生知识的导师。因此,教师上好这门民族民间音乐课,需要深厚广博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知识,需要有亲身对民间音乐研究的经历,需要熟悉民间音乐艺术演唱风格、演唱韵味的实践经验。这样通过认真的教学,才能把学生领进学习乡土民间音乐的大门。另外,还要运用现代化的手段丰富教学。在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时代,科学与教育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入课堂教学,改变了单一的录音机教学。在此,把本地区的乡土民间音乐艺术的教材与资料,编辑出文字和图像,运用WCD、DVD、电脑课件等多种现代手段进行教学。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教学,使学生在民间音乐课欣赏教学过程中,更加形象地、更加立体化地了解了民间音乐艺术的全貌,增强了对本地区乡土民间音乐的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在民间音乐课的教学中,应以所编的教材为教学依据,按照教材的教学计划,规定的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综上所述,通过本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课及民间器乐课的教学,让学生知道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性。民族民间的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它的消亡也就意味着特定民族的消亡。因此,弘扬民族民间文化,振兴民族民间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