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海报互动意义的多模态话语

公益海报互动意义的多模态话语

【提要】多模态语篇使用多种不同符号来表达意义,比如语言符号、声音符号和图像符号。多模态语篇分析是对语篇内不同符号模态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语篇分析的局限性。本文以社会符号学的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解读公益海报中的多模态性,并以两则中英文平面公益海报为例,从接触、社会距离、视角和情态四个方面探讨语篇和图像中互动意义的构建,旨在阐述语言符号和其他符号资源如何共同传达互动意义并揭示社会启迪。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互动意义;视觉语法;公益海报

一、引言

随着世界多元化趋势加强,传统的文字载体已无法满足时代需求,意义的构建越来越依赖各种符号资源的整合。(代树兰,2013)在日常交际中,多模态话语特征日渐凸显,倾向于使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的体验。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就叫多模态话语。(Kress&VanLeeuwen,1996)多模态话语是集语言模态与非语言模态于一体进行交际的话语,是现代社会最为普遍的交流形式。意义通过不同模态进行构建,并在同一交际过程中得以体现和表达。(Kress&VanLeeuwen,2001)

二、理论背景

在视觉语法中,互动意义指图像中体现的人际意义。互动指图像中的参与者、图像的观看者和图像制作者间的互动关系。互动意义是由接触、社会距离、视角和情态四个要素构成的,它们共同作用可构建出观看者和再现内容间复杂、微妙的关系和观看者对所看事物持有的态度。(李战子,2003)接触指图像参与者与观看者是否通过眼神接触建立某种人际关系,由“提供”和“索取”组成。若图像参与者与图像观看者间有眼神交流,则形成“索取”接触,表示参与者想要求观看者做什么,与其建立一种想象关系。社会距离与画面呈现的镜头远近有关,暗含图像参与者与观看者间的关系。根据镜头远近,长镜头表示亲密关系,中镜头表示社会距离,远镜头表示人际关系。视角意味着观察角度和对象,主要可分为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水平视角又可分为正面角度和倾斜角度,正面角度可使观看者参与到画面中,而倾斜视角则将观看者与画面分离,表现出观看者的置身事外。情态指图像中呈现的人或物是否可信,根据其可信程度被分为高、中、低三类情态。

三、多模态海报中的互动意义构建

(一)语料分析

本文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选取两则以保护动物为主题的中英公益海报语篇为研究对象来解构各类符号在多模态语篇中的意义。如图1:中文公益海报。图2:英文公益海报。

1.接触

根据Kress&VanLeuuwen的定义,接触指图像参与者与观看者的互动关系,表现的是图像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的关系。在中文海报中,主要部分为一只豹子张嘴怒吼的侧脸,画面的有下角有两行文字“你只看到$了吗?”和“你的唯利是图让它濒临灭绝,请拯救野生动物”。图像中的猎豹虽然和观看者间无目光接触,但其怒吼的侧脸意味着野生动物对人类屠杀行为的反抗,为观看者提供了停止买卖野生动物的信息。在英文海报中,一只完整的老虎形象矗立在画面正中央,它的身体上被印上了买卖的条形码,目视着前方,和观看者没有目光接触。画面下方有两行字:“Wildthingsarenotforsale.Savetigers”(禁止买卖野生动物,保护老虎)左下角印有海报的制作单位名称“TigerProtectionSociety”(老虎保护协会)。画面中老虎目视前方,其身上的条码提供了它即将被买卖的信息。

2.社会距离

社会距离的选择可被分为近、中、远镜头,同样可以表现图像参与与观看者之间的关系。图一画面中未出现猎豹全身,只出现了头和脖子的部分,尤其是猎豹狰狞的面孔让人心生恐惧。中文海报采取了近镜头的表现方式,其中暗含图像参与者与观看者间的亲密关系,能够引发观看者思考,探求图像表达的意义和自身的联系。图二英文海报中展现了老虎的整个身体,根据Kress&VanLeuuwen的社会距离角度,此图像是采用中镜头拍摄的,其对应的是社会距离客观地表现了图像参与者与观看者间建立了一种较近的关系。

3.视角

视角暗含观察事物的角度和对象。从水平视角来看,中英文海报图像都采取了倾斜视角拍摄,观看者未参与到画面中,给观看者提供了更客观和独立的环境来思考野生动物濒临灭绝这一社会问题,两幅图像都从倾斜视角展现了野生动物在人类杀戮下的孤独与绝望,图像制作者以此来使海报主题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在垂直视角上,中文海报是仰视角度,意味着图像参与者地位高于图像观看者,采取了仰视视角拍摄,猎豹的怒吼代表了对人类的反抗,同时也代表了大自然的反抗,通过提高图像参与者的地位劝说人类停止杀戮,敬畏自然,否则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4.情态

情态是多模态互动意义构建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分为高情态、中情态和低情态三类,主要用来强调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Kress&Leeuwen(1996)采用了八个图像标记为参照标准来判断情态的高低。分别是色彩饱和度、色彩区分度、色彩协调度、语境化、再现、深度、照明和亮度。从主色调来看,图1采用了颜色饱满的黄和黑来展现,图2运用了银灰、黄和黑三种颜色。在颜色区分度上,图1中黄对黑,图2银灰对黄,两幅图像的颜色区分度都很大。图像中的动物形象,第一幅作品的背景为黑色,第二幅为银灰色。因此,两幅海报都是高情态图像,真实再现了野生动物面临的境况。

(二)中英海报互动意义对比分析

据上述分析,本文中的两则中英文海报互动意义的构建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第一,从图像参与者和观看者的眼神互动交流来看,两则海报具有相似的构建方式。本文选取的两则海报都应用了“提供”接触,由此可以看出“提供”接触更适合公益海报模式,将图像参与者与观看者分离,从更客观的角度表现画面传达的意义,为观众提供信息。同时,两则公益海报都采用了高情态的图像增加其可信度,以引起大众关注。第二,从图像参与者和观看者关系的亲密程度上分析,两则海报的构建方式有很大不同。中文海报采用了个人距离,通过拉近参与者与观看者间的距离,建立一种亲密的互动关系,使观看者主观上更愿意接触图像中描述的数据。英文海报中体现的是社会距离,反映出参与者和接触者间存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将观看者置身事外,从更客观的角度思考图像中构建的意义。从图像参与者和观看者间的权势地位来看,中文海报中,参与者地位高于观看者,表明参与者形成一种权威,让观看者陷入沉思:我们不能违背大自然做任何我们想做的事。英文海报构建了一种参与者与观看者间平等的关系。这说明英文海报的表达方式更客观,激发观看者对买卖野生动物这一社会问题的思考。

四、结语

本研究将多模态语篇分析框架应用于公益海报的交互意义,验证了视觉语法在海报图像中的适用性。这项研究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海报是如何通过图像和文字与观众互动的。

作者:王晴 高梁 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