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广告论文范例

公益广告论文

公益广告论文范文1

1.大学美育

美育是美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以形象为表现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使人的精神保持和谐愉悦的状态,提高人的审美感受力、审美情趣及审美的思维与表现力,使之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教育。大学美育是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的专业教学体系,其作为针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一方面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影响,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按照美的规律,通过富有个性的方式提高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使大学生能够广纳新知、活跃思维、不断创新,塑造美好的心灵,从而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2.大学生公益广告

公益代表着社会公众的福祉与利益,同时也为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做出奉献。公益广告作为一种传媒艺术的形态,相对于商品广告为商业利益的信息传达,其社会功能表现在传播功能、教化功能和审美功能方面,把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起来,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象征意义。大学生公益广告作为公益广告的一种形态,属于大学美育的一种方法,具有信息传播功能、道德教育功能、情感关怀功能。其以宣传社会公众利益为主题,通过大学生的创意思维与实践,形成生动感人的视觉传达艺术。

3.大学生公益广告创意

(1)大学生公益广告设计的主题性

大学生公益广告的设计用公益广告的形式表现主题,围绕大学美育的主题,明确“美育校园行”的特点与意义。

(2)大学生公益广告主题的象征性

大学生公益广告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形象性。美育作为抽象的名词,要让学生理解,应具体结合大学生活并将其作为创意题材,用直接且具有创意的画面形式予以生动而形象的表现。这比简单枯燥的教条式的口号更能深入人心,也有利于大学美育寓教于乐地展开。

(3)符合大学生生活的生动性

大学生公益广告以事实说明和支持观点,有利于学生正确开展审美活动。选题应围绕“大学美育”这一关键词,教师要鼓励大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选题,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学生从耳熟能详的观点或身边小事入手提炼案例,如“正能量”的提出、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保护校园环境等,都要以实际行动和事实展开说明。

(4)引导大学生审美理念的行动性

大学美育作为引导大学生实践的理论基础,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审美方向并推动学生的审美活动。大学生公益广告运用具体分类以及配合图说明的方式,每张图片配合相关说明文字,用简单明了的图形语言表现主题。

二、校园美育主题的确定

大学美育的主题体现在校园文化中,小到大学生自身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大到他们与社会的关联、与环境的共存,都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其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

1.从大学生素质的角度出发

大学生是美育行为的活动主体,只有主体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健全的体魄、完善的心理和智力,才有能力和魄力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形成优秀的品质。从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可从身心健康、重视责任、努力学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自强自立、文明礼貌、营养健康、安全用电、爱护公共财产、倡导文明新风等角度出发,构思大学公益广告设计。

2.从社会关爱的角度出发

从社会关爱角度出发,大学生公益广告重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将思想道德建设融入日常的礼仪和行为规范。如从尊师重教、雷锋精神、慈善捐助、扶贫救困、关心弱势群体等角度出发,唤起大学生乃至全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而不是让学生局限在“象牙塔”里只知道读书和考试。学生要积极了解社会、关心社会、融入社会,可选取的主题有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关心与帮助(尊师重教),孝敬老人、关心老人(父亲节、母亲节),无私奉献(雷锋精神、支教、献血、抗灾),以及慈善救助如关爱弱势人群(病人和弱者)、失学救助(希望工程志愿者)等。这些主题的公益广告将小我与大我融合在一起,反映了大学生从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的互助到对陌生群体、弱势群体的关爱,对社会热点的关注。

3.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环境问题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保护环境这个全社会共同关心的主题,同样应该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学生应从自身做起,小到身边的环境,如注意维护宿舍、校园、公共场合的卫生,大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可选取的主题有节约资源、绿色消费、保护森林或濒危动植物、水土保持、城市环保等。

4.从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角度出发

民族文化指的是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包括艺术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科学文化、节日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中国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任重而道远,在年轻群体中进行宣传和发扬,对于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性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校园广告创意的艺术表现性

1.创意角度切入的多样性

学生要围绕所选的主题,从多角度思考创意,寻找切入点。同样一个选题可以从不同方向和角度进行表现。如,表现大学生德、智、体综合素质的发展,设计者可选取超人、书本、心电图、“正能量”词语等作为设计元素,用直截了当的广告语反映主题,启发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对待自我。在创意手法上,设计者采用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围绕创意中心进行设计。如利用超人的形象和流行语“正能量”,鼓励大学生塑造全面发展的自我。超人的形象比喻大学生应具备的内在能力和精神,即远离沮丧、消沉,用知识武装自己,以乐观坚韧的态度面对生活。在表现手法上,设计者利用超人衣服中央的z字母(“知”字拼音的首字母)代表“知识”,背景为流行语“正能量”的重复排列,两者相结合表达学生要用知识武装自我,充满正能量,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一作品宣传了重视文化、重视知识的主题,以知识为自己提供前进的力量。

2.诉求方式的人性化

设计充分体现人性化,可以和观者进行良好的互动。利用公益广告的形式表达美育的观点,以美的方式和手段感化大学生,能够使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而完善大学教育。图2是以“关爱老人”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设计者用伞和拐杖同构,采用比喻的手法,用破损的拐杖代表老人,伞代表对老年人的爱护,伞周围的雨丝代表伤痛、劳累、疾病等侵害。整个画面用灰旧的纸张作为背景,配合巧妙的创意,能够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关于宣传雅安地震救助的公益广告,画面很简洁,主要图形是捐款箱和无线信号的符号,设计者用无线信号的发射象征号召大家积极捐款,帮助灾民。

3.表现形式的艺术化

在设计的效果上,大学生公益广告应在含义表达清晰的基础上重视艺术的表现形式。好的设计画面是烘托主题不可缺的因素,采用适合的艺术表现方法烘托主题,可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系列公益广告——“城市•绿色•生命”视觉形象系列设计。整个画面采用城市建筑、桥梁、绿色植物为元素,采取大角度透视、特写、解构的多重艺术表现手法,配合象征生命的抽象符号——绿色块以及相关广告语,突出主题“城市•绿色•生命”,强调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结语

公益广告论文范文2

1.艺术感染力弱

大学生公益广告很多时候是为了广告而广告,内容缺乏信服力,说教意味浓重,广告语和宣传方式也没有感染力,很难达到公益宣传的效果。在公益广告中,没有商业广告中完美的构图、动人的广告语、甚至电影化的镜头语言,而是干涩的“喊口号”,缺乏艺术感染力是大学生公益广告的通病。

2.过于注重表现形式

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公益广告表现形式独特,这类广告要比纯文字形式的广告吸引力强也能使一部分人暂时将它记住,但是还是难以深入人的内心。比如城市公交广告,“选择了公交,就选择了城市的未来”,招贴中的广告画面由三个透明气泡构成,气泡中的影像分别是人与自行车、人与汽车、人与公交车,当受众在看这幅作品时会感觉是在看图说话,因为人们会对气泡中画面影像产生比较,虽然这幅画面形式感有所提升,但是该广告还是由于缺乏创意而不能快速准确的传达出“公交出行”的广告信息。

3.公益广告信息传达不明晰

目前,许多广告作品想说的太多,不惜将想要传达的信息全部塞给观众,最终导致广告的画面信息杂乱,主体信息不明晰,使受众感到看这样的广告就好似雾里看花,摸不清广告到底要表达什么内容。

二、公益广告的创意方法

1.内容创新

任何一则广告,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广告内容的主旨,应先确定向受众传达什么广告信息,这就需要设计师对受众的群体特点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告内容的针对性更强,才能使受众对广告内容产生共鸣。因此,广告内容的主旨不能随意捏造,而是需要设计师对客观事务作出准确的判断与分析并对受众的心理进行深入的洞察之后才能对主旨内容作出准确把握。从主题内容上来看大都是社会性题材,归纳起来,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环境保护现已成为全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如2013年1月中国多地连日雾霾天气造成严重空气污染,多个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监测数据“爆表”,严重的空气污染导致北京、武汉、石家庄等多地的各大医院呼吸科人满为患,以致口罩疯狂出售。这一现象表明人类最基本的享有新鲜空气的呼吸权正在遭到剥夺,所以环境保护题材的广告在设计时须以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为主旨进行创意。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多年发展,为子孙留下许多优良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美德可以促进社会新风尚的形成,从而使人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如:“尊老爱幼、诚信互助、忠义仁勇、清廉爱民、”等题材已成为公益广告宣传的主要内容,所以传统美德题材的广告在设计时须以引领人的道德回归为主旨进行创意。

2.艺术形式创新

公益广告要想快速传达广告意图,就需要将广告内容设计的简单易懂,如果在作品中再融入一些诙谐的元素,则会使广告画面简洁幽默。比如一则反腐倡廉大学生公益广告,内容是一个卡通形象的鱼,接受了其他鱼类的食物,结果越来越胖越来越胖;最后失去活动能力而悲伤死去。这则广告形象简洁诙谐,表达的主题内涵通俗易懂,富有哲理。真实性是信任感建立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深入到生活中去提炼创意元素,因为脱离生活的创意必然平庸肤浅。正如“詹姆士•韦伯•扬所描述的:“广告人就如同乳牛一般,不放牧,就没有牛奶。”他强调了设计师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对于广告创意的重要性。优秀的广告创意均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实践证明,越是贴近社会群众生活的广告,其影响力就越强。因此,广告信息本身和作品所流露的感情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建立信任力求感化”的创意方法感动性强,能深深打动受众,但不能作为常用的广告创意手段,应根据广告主题与广大受众的心理需求酌情而定。

三、总结

公益广告论文范文3

一、美术绘画基础对设计的重要性及作用

1、绘画与设计同属于美术的两个分支

学习或从事广告设计的设计者而言,绘画及美术基础以及审美能力尤为重要,绘画基础和能力是广告设计者实践自己创意的必要前提,具备良好的绘画能力才能将设计者的创意构思转化成为实践作品或者作品雏形,否则,广告创意设计作品无从谈起。此外,绘画基础对于提高广告设计者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抽象表现能力、对形态的审美能力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据澳大利亚一项权威统计数据显示,优秀的草图能力和徒手作画能力是设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10项技能中的第一位技能。从设计创作的过程来看,设计者应具备快而不拘谨的视觉图形表达能力,绘图是创意构想转化为设计作品的第一步,是设计的源泉,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绘画基础是广告设计的基础,是广告设计的工具,是设计者表达思想意图的必要手段。更深一步讲,绘画能力越高,设计者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在设计作品中表达的越清晰,精彩程度越高。从设计的表现手法来看,绘画基础则表现出无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夸张、幽默、联想等设计的表现方法,无不需要依靠美术来作为依靠。

2、素描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

作为绘画的基础入门,素描在设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素描是一切艺术设计的基础。从以往的设计教学来看,素描写生往往是设计专业学生的第一堂实践课,通过素描写生来加强设计者形象的观察、记忆、加工以及操作能力。另外素描可以提高设计者的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能够准确的表达出设计的意图。素描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设计能力的发展。总体来说,素描对平面设计的作用可以体现在设计者设计能力上,素描可以培养其审美素质与能力、观察方式、创造性思维等。素描对审美能力及观察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具象的形状、空间、明暗、结构等元素的感知,以及对抽象的虚实、比例、节奏等元素的感知,物体与环境的协调等。通过素描对审美与观察的培养之后,逐渐培养设计学习者的感受和体会,进而激发其想象力,进行事务关联联想或幻想,开拓思维的创造力,将具体事物通过联想或幻想转换为抽象的,然后再通过素描转换成具体的平面图形。

3、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

同素描等因素一样,色彩的掌握和使用能力也是绘画的基础之一,同时色彩还是设计的视觉形象要素。现实世界是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不仅指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也指色彩的多样化,因此在进行广告设计时,合理的色彩运用于搭配能够影响人们的感觉、知觉、记忆、联想、感情等,并进而产生心理作用与吸引力。一个成功的广告设计能在色彩上给受众产生良好的第一感觉,激起其探知和购买欲望。第一,广告设计中的色彩设计不仅涉及到美学和光学,还涉及到民俗学、心理学,在某一特定区域人群,不同的色彩在人们心中代表不同的含义,产生不同的感情联想。在中国多数地方,红色多数时候使人们产生喜悦、喜庆、热情之感,但有时也会产生警觉、危险等感觉。因此一个好的广告设计者,必定是一个色彩运用大师。第二,在实际的广告设计中,同一色彩所传达的感知并非一成不变的。地域、年龄、职业、环境、嗜好、心情、时间等都是影响色彩感情传达的因素。比如蓝色在春秋给人的感觉是高远、广阔等,在夏季给人的感觉是清凉,在冬季给人的感觉则为寒冷。第三,色彩不但再设计中能够传达色彩语言、感知,而且还可体现感情。比如红、橙等暖色系往往体现兴奋、快乐等,蓝、蓝绿等冷色系往往体现和平、安静等。在色彩的搭配上,黑白对比的强烈程度也会传达不同的感觉。比如黑白对比强烈给人紧张感,灰色和彩色度低的色彩给人和谐舒适的感觉。

4、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作用

平面构成是设计的基础,素描、色彩也属于设计的基础,把基础打好了,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在平面公司实习的一个月里,我深刻领略到了美术基础对平面设计的重要性,没有美术基础的同学很难有创作的构思,有构思即使熟悉软件,但没有绘画基础同样制作不出自己想象的效果。在实习中给了我一些对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美术基础课程内容设置的思考和计划,以更好地培养出接面设计企业需要的人员。平面设计要设计出好作品不仅包括以上四方面,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天文地理人文科学等知识,所以还要进行艺术欣赏、美术史、美育等美术基础学习。

二、绘画基础在提高设计创意中的应用

广告设计是艺术平面设计的一种,因此广告设计也是一种文化,一门艺术,而艺术的灵魂就是创意,从创意到作品需要美术来实现。因此,绘画能力是提高创意设计的重要基础之一。广告创意设计与其他平面设计相比具备一定的独特性,其目的或出发点是营销策划,因此广告设计者在设计广告作品前,需先了解广告主题内容、表达形式、受众群体、社会文化、民族特色、生活习性等,其目的是将产品信息高度凝练,植入公众认同的文化氛围之中。此时,相应的绘画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高超的绘画能力是广告创意设计作品完美展现给受众的推动器,因此,绘画能力是提高广告创意设计的必要武器。

作者:陈琳 单位: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信息工程与艺术设计系

(二)

一、图形与创意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

创意一词在广告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效应,它是构思或意念的创造,本质上是一种创新过程。具体而言,创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意其实就是一种发明,在诞生之初便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意念,这种创意以发现了事物间的潜在关系而表现的更加居于独创性和新颖性。这与简单的模仿和机械的复制存在根本的不同。在图形设计中,创意的基本功能就是将设计者的创造思维完整地、清晰地以形象的手段表达出来,是人们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在富有创意性的广告设计中,图形首先要承载视觉形象表达的任务,而且还应当在图形创意中更加形象的表达广告内容和所蕴含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应当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图形语言表达出来,能够使人感觉到新颖性和趣味性,否则不能抓住人们的眼球,也不能称之为完全意义上的创意。为此创意者应当大胆的想象,突出文化与产品之间的联系性,为展示产品创造一个强大的空间,以此形成广泛的传播和接受。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阅读文字的时间越来越少,同时也由于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形式多元化,给人们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信息接受渠道。

图片便是满足了人们这种信息需求。图片的通俗易懂突破了语言的限制,为跨文化跨地域交流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没有国界的障碍,图形的沟通功能、传递功能以及宣传效应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图片的深入生活也为广告利用这种形式宣传商品提供了大好机遇。丰富的广告创意充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一个成功的图形创意广告可以向人们传递很多信息。图形设计打破了语言的限制,消除了人们思想交流的障碍物,从而使每一个视觉正常的人都能体验和感受到广告的魅力,接收到商品的特色信息。设计人员结合自己的设计思想将自己的激情和技巧在创意中充分展现出来,这就构成了一个创意的全部过程,创意的图形要求具备更强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因为创意就是为了更加有效和迅速的抓住大众的眼球。而要在数以万计的海量图片广告信息中脱颖而出必须保证自己的作品有强烈的个性。同时仅强调强烈的个性也不是创意的唯一目的,因为创意的另一个使命是宣传产品,因此创意必须保证在人们便于接受的同时还要附带着全面的商品信息,否则就不是一则成功的平面广告设计。

二、广告设计中图形创意的作用

1.塑造视觉效果。图形是一种在纸或其他表面上表现的,能大量复制和广为传播的一种视觉表达形式。图形的这一特性已在上文有所论述。它在表达创作思路的时候要通过一定的形态来实现,设计思想在这里能够在设计者的加工处理下更加形象的表达出来。从而使关于产品的信息和设计者的思想都能融入到设计造型中去。在广告版面中图形作为一种主要的视觉元素,它的关键在于图形本身与产品的联系,以及图形在推广产品中所发挥的作用。图形表现趣味浓厚是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前提,而只有吸引了了人们的注意力才能实现最佳的广告效果。广告的图形应当创造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视觉形象。广告作为传递视觉信息的媒介,应当注重文字语言和视觉形象的有机结合。视觉艺术强调的是观感效果,这种效果是文字广告所不能达到的,因此只有接触图形所塑造的视觉效果才能为信息的广泛传播创造必要的前提。

2.强化视觉传达的优越性。优秀的图形创意不但赋予图形生动性,而且还能在设计者的加工处理下表现出独特的幽默性和趣味性,这是迎合观众的关键之处,同时图形的直观性优点也是文字广告所难以企及的。这些优越的特性使得人们在瞬间便能了解到设计者的目的和所承载的产品信息。因而在广告设计中图形具有其他广告方式所不能达到的完整、深刻、强烈的宣传效果。另外,图形的国际性也为这种印象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语言文字的障碍在这种前提条件下得以突破,在一幅图形创意面前,任何语种下的接受者都是平等的。

3.图形创意在广告设计中的重要性。平面广告中的三大要素主要是指图形、色彩、文字。其中图形是其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个要素。成功的图形设计能够将平面设计的其他两个元素更加高效的整合在一起,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沟通理解。好的图形设计即使没有语言文字的支撑也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视觉语言的无声交流,代替了人们对文字吃力的研读与理解。相比而言这是一种更加轻松的信息接受方式。由此可见,在广告设计中的形象性、具体性使其更加直接的对产品的广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图形创意在广告设计中的表现要求

综合以上分析,图形具备更加直观、明确、视觉冲击力强的优越性。这使得它能够更加容易的与读者产生共鸣,其视觉魅力更能在广告设计中展示出来。具体而言在图形创意的广告设计中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要求:

1.图形的创意应当拥有充足的想象力和大胆灵活的思维。想象力是创意的前提,人们的形象思维活动是创意的本质,同时也是人类的本能,创造是以想象为基础的,同样在艺术创造中应当以这种形象思维为基本根源。从想象到创造体现出来的是人类高层次思维活动。从这一角度来说没有图形的创造也就没有图形的创意,图形是产生创意的基础。因此培养想象力就成为图形创意人员的必修课程。能够想象并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东西,突破现实的条条框框。大胆想象,灵活发挥是整个创意过程的灵魂,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可以说,想象也是整个广告图形创意设计中的灵魂。爱因斯坦说:想象力的重要性远大于知识本身,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基于以上种种,在广告设计中图形创意首先要求创意者能够发挥更大的想象力才能创作出一个更好的图形作品。

2.要有单纯而突出的形式感。接受者对于某种形式的感觉就是图形创意中力求做到的形式感,在创意中是抽象图形在表达这种形式感中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对于形式感不仅能够激发人们对于形式的联想效应,而且形式所能体现出的艺术效果也能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确保人们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掌握接受最有价值的一部分信息,现代高节奏的生活中,人们面对着各种信息。这是一个信息时代,也可以说这又是一个信息过剩时代,人们如何在这些大量的信息中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是值得图形创意人员深思的一个重要问题。

3.图形应当具备视觉冲击力。图形创意首先应当个性明显,没有个性是缺失特色的表现。人的心理面貌就是通过自己的个性表达出来的,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表现的稳定性的特质,就是一种个性的最明显体现。人的这种独特的个性影响着他的行为和创作,作为一名图像创意人员,其个性能够在自己的作品中完美的表达出来是一种比较明显的特征。图形创意的独特个性在根源上来自于创作者的个性。

4.图形在广告作品中的表现。图形在广告中首先应当能够做到使用数量宜少而精。影响广告作品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图形运用的数量,这影响着作品的传播效果。一两幅优秀的图片,形象应当特别鲜明突出,主题表达也应当是清晰可见的。初次之外就是图形面积的大小,一般而言,图形的重要性与图形面积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在渲染气氛方面大面积的图形往往具有更加突出的作用。尤其对室外广告而言,尤其需要形象生动的图片来抓住读者的视线,以实现瞬间传递的目的。在加深读者印象中小面积的图片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邮寄广告、报纸广告等读者在阅读中有一定的时间准备,能够使其在信息阅读时给予更加细致和精深的研究。

四、在广告设计中图形创意的应用

图形创意是一则平面广告成功的关键,人们对一则广告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是受图形创意影响的。在广告设计中图形创意的具体应用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在创意图形的使用上应当注重打造精品。在现代社会中唯有精品才有存活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于信息泛滥现代商业社会而言,人们面前并不缺乏作品,而是缺少创意。创意图形的传播效果与作品质量和新颖性有着较强的联系。形象鲜明突出的一幅图形,在表达广告主题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现代人士在知识结构和理念上的不断更新,人们对作品的思想性已经和以往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为此广告设计中的图片创意必须做到打造精品方能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

2.合理选择和使用创意图形的面积。正如上文分析,图形的面积不同对图片的传播效果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面积大的创意图形更加适合在室外广告中投放,能形成比较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和冲击力。大型的室外广告尤其需要新颖的图片创意的支撑。因为室外广告面对的主要是流动人群,他们匆匆而过,如果没有独特的创意和强烈的视觉效果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应当在这方面加强创意的重要性。使其瞬间能够吸引人们眼球。不断增强广告设计的影响力。

3.关注视觉习惯和感情因素。视觉习惯和感情因素应当成为图片创意中的重要关注因素。这为创意提出了的具体要求。设计者应当领会到只有在遵守人们的习惯和感情规律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实现图片创意的价值,因为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有可能接受这种创意。广告中图形创意的目的除了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之外,而且也是现代社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也是作为一种艺术设计出现的。一味的重视图片创意的功能性而忽视了他们的艺术性,最终会对整个广告设计行业产生不利影响。

作者:林恩 单位:闽江学院美术学院福建福州

(三)

一、国内公交车体广告创意不足之处

1.由于对现代审美观点的认知方面的不够全面,使公交广告色彩选取上出现很多瑕疵。红红绿绿,色彩斑斓的公交车车体广告非常不协调。

2.在广告内容上的选取不科学。虽然大部分属常规广告,但也有很大一部分较为刺眼和不雅,重点为男科医院的功能检测,女子医院无痛人流,卫生巾等广告,公交车辆成了不折不扣的彩车。

3.在车体广告影响上,很多车体广告设计显然不能使所服务的客户成为行业的典范,更不能成为城市名片上的彩带和光环。甚至会给人们带来异样的感觉,这就与国家创建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的要求不相协调、不相适应。

二、欧美新锐公交车体广告设计现状

欧美是公交车车身广告的源发地,从无到有,从有到盛行,受到很多国人的追捧。随着人类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相对传统、外形保守的公交车型逐渐被淘汰,外形个性、靓丽的车型被广泛的生产。人们也越来越标榜自我个性,车体广告设计也开始被更多的人接受和喜爱。到了20世纪70-80年代,车体设计在欧美国家正式进入了黄金期。这一时期诞生了很多非常有前瞻性的车体设计。如科幻的空间设计、商品的创意运用设计、令人深思的公益广告等,这些车体设计代表着每一辆车的个性,其中包括车主的心思和设计师的灵感。最关键的是基本每一部车体设计都有别于其他汽车,就像指纹一样,你的图案是世界上唯一的图案。由于现代文明的进程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欧美的车体广告设计真正的实现了娱乐生活,创意人生的目标。

三、公交车体广告创意方法

1.抽象型创意。抽象创意是指以为了表现广告的内容来进行一些抽象形象或抽象概念的组合或重新构造,创造一种新的抽象方法。如在某国外车体设计中用“关闭的两扇门构成亲吻的情侣”,来展示爱情的美好。

2.形象型创意。形象创意是指运用形象创意的方法,把具体形象创造性的重新组合,以表达广告所要阐释的内容。这种类型的广告创意是以形象的展现来反映出广告主题,形象包括具体的人物、动物或产品,从而直观地吸引公众,使人一目了然,客观地展示广告中的具体内容。

3.拟人型创意。拟人是借用人的某些特征或情感来说明产品的形象,即将广告的诉求点人格化,运用拟人的创意表现手法,可以使商品更生动、具体,更有人情味,通过情感的交流可以潜意识的加深对广告主题的理解,阐述广告诉求点,使受众产生购买产品的兴趣。

4.比喻型广告创意。比喻型广告是指采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广告产品的特征,渲染气氛,比喻分为明喻、暗渝、借喻三种类型,用比喻的方法可以帮助消费者深入的理解广告内容,给受众留下深刻、生动、鲜明的视觉印象。打动消费者购买其产品。

四、结论

公益广告论文范文4

民间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蕴含着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其民族地域特征最鲜明,其民族文化表征最显著。民间工艺美术来源于群众,具有广泛的识别性和鲜明的个性。平面广告设计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无时无刻不在受着民间工艺美术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往往是被动、自发的,而不是主动、自觉的。这种被动与自发性主要体现在:或仅是平面广告设计个案中采取或选取了民间工艺美术的某一种形式,或在平面广告设计个案中受民族文化、民族美术的影响而潜意识地体现一些民族文化、民族美术的特征。事实上,作为现代艺术的特殊表现形式,平面广告设计的一条最基本原则——易读性,即能准确传达信息,让受众清晰理解广告所表达的意思。把民间工艺美术的思维、理念、特殊表现手法、表现形式、造型特征运用在平面广告设计中,更有利于为群众与广告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更有效地形成广告效应。尤其是品牌推广本身必须具有入乡随俗的特点,民间工艺美术为品牌推广的平面广告设计地域化、特色化提供了依据。平面广告设计要走出一条“民族个性”的道路,就必须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并进行具有创造性的转化。

二、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及对平面广告设计的启示

(一)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郴州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独特产物,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承和运用。在分析整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积极因素,并创造性地应用于平面广告设计和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湘南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专家学者们研究以郴州市民间工艺美术为主要,然后辐射整个永州市和衡阳市,即湘南地区。其研究主要从湘南古民居、湘南民间工艺美术、湘南民间石雕、湘南民间木雕等几个方面,对民间工艺美术进行了归类、分析和整理。依据研究角度的不同,对有关湘南民间工艺美术研究著作的代表作进行简要概括:(1)具有地方特色的湘南古民居著作,如唐凤鸣著《湘南民居研究》、范迎春著《湘南宗祠——建筑及装饰艺术研究》、王铁著《2012中国高等教育设计专业名校实验教学课题:湘南民居印象》等。(2)有关湘南民间工艺美术的课题与论文,如陆岚的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湘南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的挖掘利用与理论研究》、论文《浅析蓝印花布的色彩观》等。(3)湘南民间石雕的研究课题和论文,如何次贤的课题《湘南民间石雕的人文内涵、艺术价值及其保护与利用研究》、论文《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的文化寻绎》《从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看中国民间文化的崇德立德意蕴》等。(4)湘南民间木雕的研究论文,李曦《湘南民间家具的装饰特征研究》《湘南古民居的木材选用与木雕装饰》《湘南古民居木雕艺术》等。以上这些课题、论文、著作主要从研究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自身的特征入手,广泛收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作品,阐述民间工艺美术的概念并将其分类,系统的分析其造型、色彩及美学特征,部分著作还进一步研究了民间工艺美术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对平面广告设计启示(艺术造型的直接借鉴)

1.为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的设计灵感。

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是现代设计的土壤并影响其的发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来源于群众,并为群众所熟知,平面广告首先得被广大群众认识、认同并接受,因此将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平面广告设计,既对民间工艺美术加以提炼与创新,又能让平面广告为人民群众所理解,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以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先进的平面广告是国内学习和引进的主体,西方文化也在其中自然而然的传入,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民间工艺美术正面临消亡的边际,将其引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既为中国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的设计灵感,又为民间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延续寻找到新途径。

2.为郴州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寻找到新的载体。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它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是中国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晶。由于受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民间工艺美术的创作者和消费群体大量进入城市务工,使得郴州地区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许多民间工艺美术正在加速消亡。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平面广告设计中,将为其生存找到新的传播载体,在传达给广告受众的同时,促进其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也将为现代民间工艺美术再设计与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3.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的一种有益补充。

从文化传承角度的考虑,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独特文化的不可替代性,对其文化艺术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是对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的一种有利的补充与完善。虽然郴州是中国的一个市,但其工艺美术是人民群众对大自然最纯朴、最直观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这种自然与纯真也是现代平面广告设计所追寻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探究,既是对中国工艺美术的一种补充,又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魅力的进一步挖掘,也将影响着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作品的创作。

三、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从源头上分析,是郴州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独特产物,在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包括平面广告设计在内的现代艺术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是可以预期的。但在可见文献中,还没有发现把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应用到平面广告设计教学的研究,因此,这属于尚未涉足的领域,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突破意义。

(一)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如何应用郴州民间工艺美术

1.情感的继承。

平面广告设计者只有在真诚理解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创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才能深刻的挖掘劳动人民的艺术成果,并把他们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例如,在平面广告设计实践教学中,研究郴州大布江拼布艺术的一组同学,一开始只是在网络上搜寻整理资料,缺乏对拼布艺术实物的真实美感的体验,在老师的建议下,联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布江拼布绣传承人何娟,走进了她的公司,了解她的创作历程与民间工艺美术创作的情感体验,接触与了解到真实大布江拼布作品的魅力,他们满怀激情的研究进程PPT汇报,感染了每一位同学,也让班上所有同学了解了大布江拼布艺术绣,为后期拼布艺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平面广告设计与民间工艺美术虽然在思维方式、表现手段、传达载体上有很大区别,但是对生活的热情、对劳动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是相同的,广告设计者在情感上的继承,也将为平面广告设计作品融入生命力,恰如其分的情感融入,不仅可以为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增资天色,又可以使其具有亲和力,拉近广告受众的距离,让他们自然而然接受,做到润物细无声。

2.造型的借用与发展。

郴州传统民间工艺美术造型丰富多彩,既有表达吉祥幸福的人物、动物花卉、文字、云纹、回纹、几何抽象形态等,又有广为流传的典故和成语,还有一些约定成俗的造型寓意组合。如果将这些丰富多彩的造型借用于平面广告设计中,将为平面广告设计开拓新的创作空间。如:陈秀同学利用郴州民间剪纸的造型形式制作了“南京青奥会欢迎您”平面广告作品,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南京青奥会”专题设计大赛中荣获三等奖。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的借用与发展,既丰富了平面广告造型语言,又为广告主融入消费群体奠定基础。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课堂教学中,既是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艺术的传承,也是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艺术的发展。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经过提炼再设计,既吸收其造型的精髓,又承载着广告主赋予的消费理念、价值引导、审美情趣等,是将造型特点、形式美感、大众识别性等融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为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

(二)理念的创新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创新: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创新、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1.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创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现代化工业文明的迅速扩展,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导致许多民族的民间工艺美术在不断消亡和流变,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也正在消逝。2014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就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延续指出,设计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精彩的创意设计可以使传统工艺美术焕发新的生机,既可以成为时尚产业的一部分、成为制造业人文工艺的增值部分,也可以以当代艺术的形态出现,重新建构审美、文化、生活之间的联系。高校具有文化资源优势,地方高校通过其教育幅射功能,可以对地方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发挥直接的、有针对性的作用和影响,地方高校平面广告设计与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只有合作互补、相得益彰,才能促进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2.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在“地方高校应用转型”的形势下,我院将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为“服务地方经济”,作为其主干课程之一的平面广告设计,将本地的工艺美术资源请进课堂,通过教学手段进行继承和延续,对平面广告设计表现形式进行创新的探索,对平面广告设计内容进一步丰富,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吉祥寓意、造型特点、审美情趣引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是对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3.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是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公益广告论文范文5

关键词: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改革举措

为积极响应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最近几年高校课程建设和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且是公益广告设计课程传播思想的重要途径,更加需要联手“课程思政”教育,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培育新时代具有高度思想站位、专业过硬的精英人才。本文以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建设为切入点,论述了公益广告设计中“课程思政”建设重要性及必要性,以及将二者结合并提出相关改革思路和改革举措,使专业课与思政课程同时进行,打破艺术教育长期以来与思政教育相互隔绝的状态,推进以德育人的教育方针,实现全方位育人。

1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述评

1.1“课程思政”的提出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1]。“课程思政”观点的首次提出源于上海市教委,上海自2005年出台《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即“两纲教育”)后,不断修订完善中小学课程标准,制订学科德育“实施意见”,使之成为加强上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上海市相关高校首先进行了探索,其目的是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困境[2]。“课程思政”于2017年在全国推广,经过3年的推广实践,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艺术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表1)。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3]。

1.2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2.1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解决价值引领问题。公益广告设计教学内容广泛,其成果影响也随之加大,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价值引领趋向。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设计作品就会出现偏颇,造成不良舆论。在公益广告课程中将课程思政元素贯穿公益广告设计教学始终,有助于学生在无形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二是有助于培养思想及专业过硬的人才。利用好公益广告设计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大赛、廉政文化、学术道德等大赛为载体,在课堂中融入红色文化、廉政文化、核心价值观等主题进行创作,在创作中不断加强思想层面的教育,从而加强政治素养,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专业价值,成为思想过硬、专业过硬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三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举措。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建设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使教书育人合二为一,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从根本上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1.2.2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性的重要性。随着课程思政的提出,高校对于在专业中融入“课程思政”十分重视,并积极响应,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其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本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现状,将思政教育扩展到专业教育中,在专业课程中实现价值观培养的“共舞中共振”效应。另一方面是推进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对于推进培养素质过硬、专业精干的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站位,进而积极发挥专业的力量。

2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

2.1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

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公益广告设计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水平质量,因此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一是赛教融合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依托相关主题的大赛和展演,采用赛教融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校级、省级、部级有关思政的大赛和展演。如东北大学艺术学院老师带领学生参加“第十五届设计之都(中国深圳)公益广告大赛”“第七届廉政文化作品征集大赛”“第二届榜样的力量———雷锋精神国际海报设计大展”“众志成城,设计抗疫作品展演”等有关思政教育的平面公益广告设计大赛,并多次获奖。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其思想站位与专业实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人。二是案例分析法。根据公益广告设计课程的目标与要求,结合“红色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事新闻”等生动的教学案例,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还能通过事实的还原,切实感受案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在讲授案例时,可以通过幻灯片、视频等多种展示方式实现课程与思政巧妙融合。此外,还可以通过课上讨论和辩论的方式开展课程思政,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整理思路并进行课堂展示,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还能通过切实的参与来提升学生的自我认识,从而使思想得到升华,使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的政治性、知识性、思想性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广大学生。三是沉浸式体验法。在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专业课程中实现德育的目的。如上海戏剧学院杨青青教授开设的“沉浸式艺术绘画课程教学”,在课堂上通过聆听朱玉峰老师唱戏,使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戏曲的力量与精神,将思政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元素等转化融入艺术绘画课程中,用素描或色彩的方式展现出来。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也可以借鉴此方法,将中国传统文化以沉浸式方式融入课堂,使公益广告设计课堂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

2.2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改革

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不再是传统独立于其他专业之外的课程体系,而是积极响应“德育为先”的教育号召,将“课程思政”与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深度融合,有效解决艺术类思政与价值引领问题。在教学内容上,一方面,以大赛为载体。如各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大赛、廉政文化、学术道德、传统文化等大赛为载体,在公益广告设计中融入“中国精神”,如“红船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洪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五四精神”“长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思政元素与专业课课程融合。又如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主题大赛“我和我的祖国”“科技强国、科普惠民”等价值观大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强化创作主动力。另一方面,创新融入教学内容。结合案例分析法,将其引入课堂,通过对案例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中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层次;结合时事新闻热点话题,通过分析新闻中的事迹进行总结和思考;学习时代先进楷模,学习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提高思想境界。课堂上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分别以此为主题进行公益广告设计创作,使学生在实践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3]。

2.3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改革

一是整合思政教学资源。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可以通过校校结合、校企结合、高校与展演结合等方式,整合有关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如中国戏曲学院与上海戏剧学院两大高校联合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双方将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核心,在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领域开展合作。双方还共同了《艺术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合作倡议书》倡导高校与高校之间建立课程思政合作机制,拓展教学路径。二是科学取舍把握尺度。对于“课程思政”公益广告设计的教学改革,应合理把握尺度,除了具有思政教育的内容外,还应不断加强专业知识水平能力。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制定合理课程目标,深化广告设计课程思政育人。三是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教师思政意识。教师作为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的领路人与关键角色,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提高思想境界的引路人。要加强公益广告设计专业教师的思想站位、师德建设,让教师明确德育责任,强化专业教师的育人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教师的思想修养[4];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将“课程思政”融入公益广告设计中,丰富公益广告设计课程的思想内涵,发挥专业课程优势,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图1)。

3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举措

积极响应“课程思政”的提出,在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中,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进行有效融合,在选题、内容、质量以及成果拓展中进行有效的措施改革(图2)。

3.1选题改革: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的创作选题改革

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通过视觉传达的方式既可以使受众通过作品感受到作品传达的思想主旨,也可以不断提高创作者思想境界与创作水平,因此,作品主题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环保选题。环保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将其引入公益广告设计课堂中,可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如将大自然的美好景色融入作品中,可以呼吁人类更加关注环保与生态文明建设;将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融入作品中,可以呼吁人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题。将价值观融入公益广告设计课程中,对于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积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站位,还可以培养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如东北大学艺术学院在疫情期间公益广告设计课堂上创作了大量的抗疫作品,为抗疫贡献一份设计的力量,鼓舞群众战胜疫情的信心,也在实践中提升了学生的思想站位。三是传统文化选题。强调,新时代应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传统文化融入公益广告设计课程中,在作品中讲好中国故事,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又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展的结合[5]。

3.2内容改革: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的创作元素改革

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课程进行好选题后,应进一步考虑采用何种思政元素准确创作出符合主题的作品。一、面对环保选题,在作品中可以融入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景色、绿色能源、动物、沙漠、水资源、森林、海洋等元素,也可以结合世界粮食日、世界无烟日、世界动物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等纪念日更好地将元素融入于公益海报创作中。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合理运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抵制破坏。二、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深刻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实时热点元素。2020年的到来,打乱了人们原本规律的生活,可以以此次抗疫中的英雄人物、感人事件、科普宣传等为切入点,作为公益广告设计素材,弘扬正能量[6]。再如国家发展元素。例如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征集中,在作品中可以运用有关国家在海、陆、空等领域的科技发展元素,火箭、高铁、辽宁号等;或者为国争光的人物形象设计元素,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第一位飞天航天员杨利伟等;或者标志性建筑元素,如珠港澳大桥、故宫、天安门等。三、面对传统文化选题。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积淀了十分深厚的民族文化。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公益广告设计中,无疑给学生带来福音,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书法、国画、古建筑,还是其中的色彩、图形,都承载着优秀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情感。将传统文化元素?透进作品中,促进传统文化与时展融合,既提升了公益广告设计作品效果,又学习了我国传统文化[7]。也可以引入节日主题,如端午节、雷锋纪念日、读书纪念日、二十四节气等,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3质量改革: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的创作质量评价

为完善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推进二者融合,应进一步对教学评价进行改革。第一是课程评价体系。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路径等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实行创作-评价-反馈-再创作的方式,特别是注重教学反馈,不断提升作品质量。第二是多元主体评价。为了保证教学成果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必须采用多元化、多主体的评价方式,例如校内评价以学生、教师、学院为主进行评价;校外评价以大赛组委会、家长、其他高校老师为评价主体。采用多方评价的方式,创作更多高质量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作品。第三是多维度内容评价。公益广告设计专业课程内容本身就具有多元性,在这一前提下,单一性评价显得较为单薄。因此应当从作品创作是否有偏离课程思政的内容、色彩搭配是否恰当、图形绘制是否美观、版面设计是否得当、是否能够传达出高度的思想内容等多方面多角度地评价,以此提升学生思想境界与专业水平。

3.4成果拓展: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的多元成果导向

经过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创作主题、内容、质量的改革,必然会收获好的作品,可以将成果进行拓展。第一以艺术展演拓展。可以举办校内展、校联展、社会展、线上展等多种形式的成果展示方式,进行惠民惠校,将优秀作品展示在大众面前。如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课程成果可以在线上以公众号的形式进行推广,线下以艺术成果展的形式展示。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学生也可以在作品展览中不断提升思想站位,找到设计的价值。第二艺术大赛拓展。组织学生将各类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作品进行投稿,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有关课程思政艺术大赛以及邀请展等,使成果进一步进行展示。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设计公益活动”“廉政大赛”“豫你同行·抗击肺炎公益海报设计邀请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等各类大赛进行投稿,使学生将成果在实践中进行拓展,不断提高思想站位与专业水平。第三是书籍出版拓展。凝练成果,筛选与整理学生优秀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作品整理成册进行出版。如东北大学艺术学院将学生优秀思政作品收集整理成书籍《美育系列设计实践案例教材———廉政公益广告设计篇》《美育系列设计实践案例教材———公益广告设计篇》等,可以作为以后有关思政公益广告设计案例库,为学生和老师教学提供一些参考。第四是导向。导师可以带领学生将有关思政公益广告设计大赛的成果进行总结,最后撰写为论文进行发表,既可以加深学生的思政素养,也可以增加教学的深度,更加全方位地促进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的改革,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养与专业过硬的精英人士[8]。

4结论

公益广告论文范文6

[摘要]如何加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在分析“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挑战基础上,提出了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纲领,体现了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素质、如何培养素质这些根本问题的关键。随着“80后”大学生带着非议和肯定步入社会,如何对“90后”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高校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一)价值取向功利化色彩比较浓厚。新时期,一些诸如奉献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等主流思想观念在部分“90后”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已经降低,他们把挣大钱、做老板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更多的是关心个人前途,缺少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国家情怀。有的学生即便是加入党组织,也有一些带着“入党有好处,如对自己的就业升迁有好处”功利动机。(二)道德取向世俗化追求明显加强。过去一直提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大部分学生也把雷锋作为自己的楷模和偶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理念。可是近年来,部分“90后”大学生产生偶像错位,他们痴迷的不再是雷锋或焦裕禄,而是崇拜当红的影视明星和歌星。(三)思维方式个体化倾向增强。“90后”大学生多数是出生于“四二一”家庭,在家里被视为掌上明珠,习惯了被宠爱和被包容。一些父母过度注重对孩子的物质投入,忽略了情感上的交流。这容易导致“90后”大学生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意识,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过于强调个人利益,有的甚至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

二、“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市场经济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多元多变。“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探林德浩(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摘要]如何加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在分析“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挑战基础上,提出了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建议。[关键词]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作者简介]林德浩(1983-),男,汉族,海南儋州人,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5JDSZK012)(排版必须保留基金项目)。[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031(2018)01-0071-02这些多样多元多变在“90后”大学生这个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不再像父辈那样轻视经济利益,而是用利益来衡量自己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一旦发现自身利益与所做贡献不能“等价交换”,便会变得消极怠慢甚至不做贡献。(二)西方错误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冲击。一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把中国作为潜在的战略对手,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处心积虑倾销其文化价值理念,企图对中国实行“西化”和“分化”政治图谋。特别是近年来,他们联合台独、藏独、民运分子、疆独和等“五毒”分子,恣意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造成恶劣影响。“90后”大学生一般涉世未深,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价值观,面对着表面上极具诱惑力的西方文化观点和政治潮流,他们当中一些人容易分不清鲜花和毒草,做出和主流价值观不同的甚至是错误的信仰和行为选择。(三)网络文化负面因素的折射和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期,既成性和可塑性非常大,在外来因素影响下极易发生变化。特别是“90后”大学生,他们很小就开始接触网络,通过交友和浏览新闻已经成为习惯。但由于网络所承载的信息良莠不齐,一些不良社会思潮通过精美包装后四处传播,引起了一些“90后”大学生的思想困惑,混淆了虚拟和现实世界。

三、加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以学生为本,就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来进行。“90后”大学生普遍自尊心比较强,一味的批评指责只会使他们产生逆反抵触心理。长期以来,高校教师总是把学生当作教育管理的对象,把自己当作课堂上和生活上的管理者,居高临下向学生灌输理论,没有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相对而言是思想的消费者,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教育教学服务。当前“90后”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如果只采用单向度的强制灌输方法,效果往往显得乏力。从本质上说,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内在的精神交流活动,双方的人格和尊严是平等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是一种平等、共生的关系,无论是教育者还是教育对象都不存在霸权、支配和中心地位”①因此,高校教师要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尊重的关系,给学生以人文关怀,“通过一系列的人文关怀,不仅有助于形成师生友谊,促进师生交流,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思想问题,以情感交流的方式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以情感感动学生,激励学生”。②(二)坚持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在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高校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中去,注重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改进教学手段。首先,创造条件开展实践教育,传统的教育普遍重视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进行集中式教育,结果容易造成学生实践体验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弱化。只有通过实践参与,学生才能学到真知识、出真情感和真能力。特别是“90后”大学生这个群体,他们身上缺少的团队精神以及本身的依赖性、排它性和偏激性等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克服。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使学生由观众转变为主角,增强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其次,要借助互联网,开展网络教育。高校教师除了利用课堂讲授、课余活动等方式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思维,快速了解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思想动态和心理问题等。“互联网上的各种论坛吸引着大家畅所欲言,集中体现着广大学子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热点,应该成为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领域”。③此外,高校教师还可以利用手机、QQ或微信与学生开展交流,为学生提供单独的心理咨询、指导和帮助,实施个体化教育。(三)坚持以“两课”教学为主渠道,不断加强和改进“两课”教学内容和模式。随着“90后”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变化,他们对“两课”学习兴趣逐渐减低,缺乏学习热情和动力。在此背景下,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两课”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效果。首先,改进“两课”教材的内容,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日常生活,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其次,建立教师培训基地,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增强理论素质、道德素质和能力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事实证明,高校教师学识渊博和多才多艺会使学生产生敬佩感和信赖感,并由此而产生归属感,增强学生凝聚力。再次,寻找“两课”与专业课的结合点,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关系讲得更全面更具体,给学生以更多的启发。在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则可以增加一些与公民个人相关的法律知识,促使学生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切身利益”。④最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要把过去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被动听的教学模式改变为交流讨论模式,多给学生发言和上台演讲、辩论的机会,等等。

作者:林德浩 单位: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二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导向

[摘要]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价值观导向对于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导向内涵出发,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导向的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导向

引言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其价值观导向不仅影响着个体的成长,也关系着社会的未来。因此,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来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进行引导,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导向内涵出发,探讨今后的实施思路,对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导向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内涵

大学生价值观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从整体上来看,它主要包括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生活价值观等等,具体如下:

(一)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在大学生的个体成长过程当中,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需要关注的人生命题也不一样。从整体来看,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所持有的观点与价值标准也将会在很大意义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发展历程。例如,大学生对自己幸福观的要求将会影响其对另一半的选择,大学生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要求与期望也会影响其今后的就业择业选择。

(二)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

大学生作为社会经济体系的参与者,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会与各种经济现象经济事务打交道。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学生对金钱的判断所形成的观念也会影响其对待金钱的态度,对于消费观念也会影响其如何管理资金,对于分配的认知也会影响其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解读。随着大学生社会角色意识的不断凸显,其对经济价值观方面的判断也将呈现出更加多元而深刻的变化。这一点在大学生今后的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三)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

目前,我国高校大力发展和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主要的出发点是从思想层面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其坚持集体主义做法,养成科学的信仰,明确权利义务的关系,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水平将影响其在今后的社会事务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在今后的社会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一批敢于担当的大学生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使命。所以,进行科学的政治价值观引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

在当前,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正在不断彰显。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对于人际关系的理解,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理解,对于校园文化以及科技观念的理解都充分体现出其所具有的文化价值观。如何从文化价值观层面来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价值观导向也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与提升的主要方向。(五)大学生的生活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在学校生活过程当中会形成自己的处世观念,例如,对于如何交朋友,选择与谁为友,如何对待诚信,如何对待社会公共道德,如何注重规范和自由的统一。这些都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生活价值观的内涵。

二、大学生价值观导向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价值观导向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不足。首先,价值观导向目标不明确。在今后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在科学的目标引导下进行价值观导向。但是,从目前来看,一些高校没有从科学目标指导出发,对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缺乏科学的引导,这就在一定层面上导致了价值观导向工作的效果不理想。所以,在今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明确导向的目标是重中之重。其次,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方法有待完善。对大学生价值观导向需要借助科学的方法支持,从目前来看,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导向过程当中还存在着方法单一的现象。不仅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导向的效果,也影响了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所以,在今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施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科学的价值观导向是努力提升的主要方向。再次,高校价值观导向环境有待完善。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导向过程中,缺乏有利的环境来进行支撑,这就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导向效果的提升。所以,在今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如何从环境层面进行系统的改进与提升、优化环境体系是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导向效果的题中应有之义。最后,价值观导向缺乏长效机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价值观导向过程当中,需要在体制方面、制度方面、文化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效果。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一些高校还没有建立和实施大学生价值观导向长效机制。总之,从整体来看,我国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导向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例如,价值观导向的方法,价值观导向的目标,价值观导向所需要的环境体系,价值观导向的长效机制法等都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从这些不足出发,不断的建立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价值观导向机制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向。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导向提升策略

为了更好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导向的水平与效果,充分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今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导向提升策略。首先,树立明确的价值观导向目标。在今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从大局出发,从大学生长远角度出发,不断的明确价值观导向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意义,在导向目标方面积极地完善。一方面,要注重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当代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只有具备了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高校应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引导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成长目标。每个个体都有着自身的差异性。但是,在今后的建设与发展过程当中,大学生在追求自己成功与梦想的同时,也应该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拥有的价值观。在今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应该通过英雄、模范的伟大事迹来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进行正面的影响。其次,积极拓宽价值观导向渠道。在今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过程中,要在继承传统渠道的同时不断的发挥和拓展现代媒体在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导向中所具有的价值与作用。例如,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作用,让大学生关注时事,养成爱国主义情怀。也可以利用校园网组织学生进行主旋律演讲比赛,为时声,为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建言献策,主动履行社会公民的义务。例如,有的高校就通过举办辩论比赛的方式,来引导大学生在辩论的过程当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外,在新形势下,也可以直接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引导自身价值观导向的正确性,关注民生,关注基层群众,关注百姓福祉,关注建设与发展。当前,各个高校组织的大学生“三支一扶”等活动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导向有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在今后进行大力的推广,让广大的大学生在基层一线获得心灵的净化。只有不断的拓宽大学生价值观导向渠道,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效果。再次,营造良好的价值观导向环境。当前,由于网络等资源的影响,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观方面,经济价值观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有的大学生信奉爱情至上、金钱至上、唯利是图,有的大学生把成长为一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作为发展方向,这些都是错误的,都需要借助价值观的引导。所以,在今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当中,要在网络媒体方面进行主旋律的引导与宣传,通过正能量的事件来对广大大学生进行教育,借助发挥出榜样的力量,引导大学生向榜样看齐,养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经济价值观,注重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其遵守社会公德,做一个有良心的当代公民。只有通过环境的引导,今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导向才能够不断地达到理想的导向效果。最后,完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长效机制。众所周知,价值观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因此,在今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当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导向要有着充分的耐心,给予大学生成长的空间与时间,这就意味着建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长效机制显得尤为必要。一方面,在课程建设方面要将大学生价值观导向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来帮助广大大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在课程建设的内容方面,可以积极的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来引发其关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应该从自己的教育实践出发,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方面不断的与时俱进,提高教育工作的亲和力,拉近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大学生积极地进行自我的规范约束,不断地践行科学价值观的要求,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当代大学生。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导向的过程当中,还应该引导大学生从终身教育的理念出发,无论是在学校的环境中,还是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都应该坚持主流的价值观。总之,在今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导向过程当中,需要在科学目标的指导下不断的拓宽价值观导向渠道,积极营造良好的价值观导向环境,建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长效机制。只有这样,今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才能获得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东朋.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导向研究[J].考试周刊,2017(28).

[2]杨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Z1):5-6.

[3]方鸿志,樊亚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路径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2):16-19.

作者:杜培尧 关兵 王亚茹 单位:邢台学院

第三篇:校园公益广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校园公益广告与思想政治教育虽隶属于不同的学科,但两者在目标、信息传播以及功能上具有密切的关系。将校园公益广告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时效性和时空性产生积极的意义;充分挖掘校园公益广告的功能,创新其主题、载体与形式,加强校园公益广告与其他日常渠道的协同,使校园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有效发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校园公益广告;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积极性;路径选择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要求,要求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内容形式以及方法手段的创新,增强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公益广告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运用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形成公益广告传播先进文化、传扬新风正气的强大声势。”[1]因此,将公益广告引入高校校园,探讨校园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校园公益广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

校园公益广告是以高校校园特定人文环境为传播范围,以全体大学生为受众对象,以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为主要传播内容,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非商业广告,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校园公益广告与思想政治教育虽隶属于不同的学科,在表面上看似没有太多的联系,实则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首先,二者均坚持育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具体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校园公益广告则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广告的方式向学生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促使他们形成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行为准则,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要求。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化、通俗化和生活化的表达,其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都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其次,二者都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载体和方法、手段来传播信息内容,以实现预期的目标与成效。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教育内容等要素。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借助一定的方法、手段、载体等(教育介体)将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教育内容)传播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经过知、情、信、意、行等环节,最终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政治品德,外化为积极的行为习惯。而校园公益广告的传播要素包括传播主体、受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等要素,它是由传播主体借助报刊、橱窗、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向受众(大学生)传播有益于其身心发展的、符合社会要求的公益思想(传播内容);受众经过感知、接受、记忆、态度、行为等环节的循环运动,最终实现校园公益广告的传播目的。由此可见,校园公益广告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过程上具有相似性。最后,二者功能具有互为性。校园公益广告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途径与范围。它依托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户外广告、杂志等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于公益广告之中,以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利用校园、宿舍、食堂、广场等大学生经常出入的场所进行传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范围,潜移默化、生动活泼地来影响受众,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校园公益广告的指导思想,又为校园公益广告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精神动力。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为社会文化、经济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校园公益广告作为社会文化产品与活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益广告的选题规划和内容创意,形成公益广告传播先进文化、传扬新风正气的强大声势”[2]。

2校园公益广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2.1校园公益广告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

首先,校园公益广告可以展示常规理论性内容,更多展示的是与大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道德规范问题、个人情感问题等,它可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新主题,更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生动性与吸引力。其次,校园公益广告可以将不同的主题利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实际案例向大学生解析某些理论的重要性与实践性价值,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对他们来说“高大上”的理论与政策;以动画展示形式表明处理社会热点问题的态度与行为,引导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的选择,明确正确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与行为表现,真正解决大学生价值观建构中的现实问题;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观点;用对比的方式帮助大学生做出行为的选择;利用名人效应给大学生做榜样示范,等等。再次,校园公益广告的传播媒介丰富多彩,不同的传播媒介具有不同的优势。利用校园公益广告全方位、新颖的载体传播正能量,特别是网络校园公益广告的发展,综合了报纸、电视、宣传栏等多种载体的优势,把相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转接到网络上,往往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

2.2校园公益广告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的长期性与长效性使得高校会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短期时效性的发挥。校园公益广告可以弥补此功效。一方面,政府、党在各个时期颁布的政策、法律条文或会议精神,需要广泛的宣传与学习才能被大学生认识和接受。校园公益广告可以积极配合社会形势或政策宣传需求,采用集中刊播的方式,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尽快了解这些方针政策。例如:党的报告、书记提出的“中国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等,校园公益广告利用自身“短、快、猛”的特点,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既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性教育,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教育。另一方面,阶段国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如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五四青年节、学习雷锋纪念日、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公益广告可以通过故事诉说、图片展示、历史还原等形式,使原本快被学生遗忘的历史、文化、民族情结得到唤醒,在浓厚的记忆中体味新的韵味,启发学生新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也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2.3校园公益广告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性

传统教育工作一般都是通过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教师或者固定方式来实现它的预期效果,教育效果会因时空的限制而虚弱影响。校园公益广告的传播范围之广与课堂的教室范围形成对比,校园公益广告的时间开放性与课堂的课时限制性形成对比。其次,在人际传播方面,校园公益广告传播的内容、主题与学生思想产生共鸣,或者使学生受到震撼、引发更深度思考、引起思想矛盾之时,往往会与周围同学、朋友甚至老师进行人际交流,这样更多的人在没有时空限制中接受到校园公益广告的影响,在人际交流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意志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从而使个人的“知情信意行”得到良性循环,促使正确行为习惯的产生。

3利用校园公益广告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3.1挖掘校园公益广告的功能

功能固着理论认为,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功能。大多高校只是把校园公益广告当作宣传或者打造校园文化的一种手段,并没有将其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改变观念认识是重要提前。其次要扩大校园公益广告在校内的传播范围。校园公益广告要完成这一任务,首先要从投放量上切入,否则在偌大的校园中,在不良思潮如此昌盛的今天,它所起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会变得软弱无力,也就无法营造一个健康、开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更无法谈及文化对受众的潜移默化功能。从大学生来说,接受知识需要通过一个从“晓之以理”到“持之以恒”的转化过程,但是面对身心发展不一致的大学生,校园公益广告要尽量适应这个不一致的“变量”,在遵循一个相对统一的目标下,形成持续性和规模性“量”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校园人文环境氛围,并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校园公益广告惠及到每一位学生的利益,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校园公益广告所讲求的并不是“效果上的立竿见影,而是着力于造成范围广、程度深的舆论环境,从而以整体的、综合的氛围来影响公众,以鲜明的舆论导向来引导和激发公众,最终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3]

3.2充实校园公益广告的内涵

营销学家科特勒提出:“公益广告须以受众为主导,在对受众的价值观、需要、心态等各方面充分了解后,才能制做出符合受众需要和接受习惯的广告产品,以影响社会受众对某事物或社会问题的态度、看法,达到劝服目标。”[4]高校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往往带着自身的需要、兴趣爱好、审美等去审视校园公益广告,以获得自身需要的信息。只有聚焦时政热点、关注学生视点、透视公益焦点,才能把握公益广告趋势和时代脉搏,创作出高质量的校园公益广告精品。校园公益广告主题要符合处于思想活跃、情感丰富、追求个性时期的大学生的需求,例如:大学生恋情的关注,贫困学生的励志求学之路,大学生对潮流的看法,关注生命的意义等等,这些关注学生成长、关注学生情感的主题会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在真实性前提下保证内容的生动活泼,在氛围教育、隐性教育之下引发学生“自我内省”学习,在内省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去认识自我需求、实现需求。这样的方式要比传统的说教、劝服方式更有说服效果。大学生的情感波动较强,辨别能力还不成熟,他们的需求并不都是有益无害的,对于娱乐性的追求要多于对思想性、社会性内涵的追求,因此,对于大学生的需求不能一味地迎合满足,要根据社会的环境、发展趋势以及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要求期望,在主流意识形态中把握大学生的需求点,用主流意识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发展。

3.3丰富校园公益广告的表现形式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突出,校园公益广告在表现形式上要具有吸引力。可以采用以情动人、轻松幽默的方式,借助名人效应、歌曲、舞蹈、故事等形式引起受众的认同与接受,“名人本身的传播效应和影响力能迅速地嫁接到其所代言的价值理念上”[5]。负强化是采用讽刺、敲警钟的方式引起受众的注意,就像听多了赞美与夸奖,偶尔的“逆言”就会特别刺耳。处于追求独特与个性的大学生们,新颖与警示更能得到他们的注意。如:关注青少年的过度肥胖广告中,因为过度肥胖,抢救的救护车也被压扁无法行驶,肥胖者的生命得到威胁。理性诉求是指通过摆事情、讲道理的方式引起受众的理性思考与警觉,因此理性地接受公益广告理念。带有意识形态与政治性的公益广告多是以这种严肃、庄重的形式出现,以此表明此公益广告理念的重要性。此外还可以用感性的诉求方式,以各种艺术手段引起受众情感上的共鸣,在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实现理性的沟通。这些都是为了将严肃、枯燥的思想教育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缓冲教育过程中呆板的灌输与教条化,提升校园公益广告的吸引力,以发挥其最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校园公益广告的多种表现形式需要借助媒介的传播,传统媒体的作用不可小视,应该继续发挥它们贴近学生生活、接触受众广泛、传播费用低的优势,积极形成规模效应,弥补单一媒介的不足。手机微信、微博、校园门户网站等新媒介要加以利用,传统媒介与新媒介之间互相补充,将校园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立体的网络空间,使传播范围覆盖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通过交互式作用冲击学生的多重感官器官,加强校园公益广告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提升校园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影响力。

3.4强化校园公益广告的协同效应

“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6]。校园公益广告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加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也要加强与高校制度、学生活动等联合。校园公益广告与高校管理制度结合,利用校园公益广告丰富的传播媒介,将规章制度的内容传达给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明确高校对自己言语行为的要求,“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制度氛围的影响下,从而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起到引导、约束、调节和规范作用。校园公益广告与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高校鼓励学生举办校园公益广告创意、主题等形式的比赛活动以及公益活动等,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到校园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主动接受有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促进理论知识的内化,形成个体思想政治品德。不能将校园公益广告看作唯一的教育渠道,要有整体的意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使校园公益广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效实现。书记强调指出:“只有在创新中赢得主动权,宣传思想工作才能回答好时代考题。”我们要在正确原则的指导下,从多学科交叉中寻求校园公益广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机制与联动效应,解答好时代给我们的考题。

参考文献

[1]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Z].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2013-12-23.

[2]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Z].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2013-12-23.

[3]马玉梅,周云利.论公益广告的社会价值[J].学术交流,2000(2):32-34.

[4]菲利普•科特勒,埃迪尤阿多•罗伯托.营销大未来———变革公共行为的方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6.

[5]汤劲.名人与公益广告[J].新闻爱好者,2007(7).

[6]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N].新华日报,2016-12-08.

作者:张晓丽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第四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95后”大学生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流群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权威性和实效性受到冲击,利用朋辈教育的普遍性与全员性、自愿性与义务性、平等性与友谊性、直接干预性等特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结对子、朋辈班主任、社团帮扶等模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利用微媒体平台做好朋辈教育队伍建设工作,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关键词:朋辈理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朋辈教育理念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朋辈互助”这一种特色的自我教育方式让年龄相仿,拥有共同语言的年轻人彼此间通过交流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感悟,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共同成长。进入二十一世纪,“95后”逐渐成为我国大学生的主要群体,他们成长环境优渥,个性鲜明,自我意识较强,如何有效的运用朋辈理念做好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代大学生思政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朋辈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

近年来,朋辈教育理念越来越多的运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为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一)朋辈教育的内涵

“朋辈”一词源于英语单词“peer”,指同伴、同辈、朋党等,《现代汉语词典》将“朋辈”定义为拥有相似生活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同龄人,自发组成亲密的非正式群体。朋辈教育理念最早由美国人Vriend提出,他认为年龄相近,生活工作背景相似,拥有共同语言的一群人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能改变彼此间的观念、想法和行为。朋辈教育理念不同于榜样教育,榜样教育中的人物榜样往往因为“高大全”的人物形象远离大学生生活实际,难以激起学生的共鸣,反而是同辈间的言行举止更具有亲和力和可接受性,因此,朋辈教育理念作为一种新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逐渐被高校思政工作者所认可与接受,逐渐被运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1]。

(二)朋辈教育的特征

不同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朋辈教育更强调群体的自我教育,因此具有了普遍性与全员性、自愿性与义务性、平等性与友谊性、直接干预性等特点。1.普遍性与全员性。作为追求同伴认同的大学生群体,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遇到事情,第一选择的倾诉对象往往是同学或者朋友,而不是家长或者老师。我们可以说,相比辅导员、心理咨询师或者高校教师的答疑解惑,大学生朋辈间的互助教育更为普遍和常见。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运用朋友教育理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拓宽了高校思政工作的视野与渠道。全员性则是指在大学生群体中运用朋辈教育理念,可以调动全体大学生参与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能有效弥补思政教师和学生工作者难以全面深入了解大学生实际思想动态,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全面性的弊端。2.自愿性与公益性。作为社会性群居动物,人类的血液中天然流着相互帮助的因子。对大学生而言,朋辈间的互助是自然而然的行为,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同学认为“同伴间的相互帮助是理所应当的行为”,超过80%的同学表示会“主动帮助身边的人”,因此,以同伴互助为主的朋辈教育理念具有自愿性。同时,由于朋辈互助更多的是满足自己助人的愿望,提升自我价值和自尊心,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感等原因,而不是追求报酬、待遇等功利性的目标,使得朋辈教育这一角色带有公益性。3.平等性和友谊性。不同于高校其他学生思想工作者以居高临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朋辈教育理念最大的特点就是平等性,面对拥有年级相仿、经历相似的同学,大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也更容易找到共鸣,这样平等的教育方式让朋辈教育更容易获得大学生群体的信任感。同时,朋辈互助也更容易让同学间收获友谊,相知相惜。4.直接干预性。由于大学生群体在遇到挫折、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和同学倾诉,寻求朋友或者同学的帮助,因此朋辈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直接干预性更强,担任朋辈教育的学生能常常陪伴在需要帮助的同学身边,同伴间的陪伴既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又能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有调查数据显示,运用朋辈教育理念干预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效果远强于辅导员、学生工作者的理论说教,因为同伴能对学生的行为起到良好的监督、劝解作用,帮助其逐步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加之“95后”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流群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情况。

(一)开放的社会带来的思想冲击

在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国与国之间不光在经济上的交流越来与频繁,在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将有着更为深入的合作交流,西方的各种思潮随着网络进入我国,给我国的主流社会价值观带来冲击。其中,以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为首,夹杂着西方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西方腐朽思潮对高校大学生的政治观、人生观影响巨大,对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同时,成长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年代的“95后”大学生群体,物质条件较为丰厚,他们吃着汉堡包喝着可乐看着欧美大片玩着智能手机长大,面对五光十色的多元文化冲击,容易迷失自己的价值信念。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受到冲击

互联网时代消解了教师的权威与话语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增多,教师不再像传统媒介时代般始终占据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导权的地位。学生借助移动智能终端可以查阅海量的信息,这无形中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与信息优势,解构了他们的话语主导权,弱化了教师对高校学生群体的思想掌控力。如洪水般涌入的网络信息,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把关人”的责任更加巨大,没有太多社会经验也缺乏政治敏锐度的大学生群体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往往难辨真假。这极大的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力,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式受到冲击

网络的飞速发展转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学生极有可能绕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网络这一开放的平台获取自己需要的资讯。这对当代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依然秉持传统“教师一桶水,教给学生一碗水”的观念,依然认为自己是知识的权威者,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没有认识到互联网时代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日趋平等。面对高校学生对新兴事物的好奇心与接受力,部分教师缺乏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辩证看待新兴事物的能力,以排斥的眼光看待互联网时代的各种新兴事物,使得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导地位发生动摇。部分教师无法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互联网的掌握和运用方面处于劣势地位,这也给互联网时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带来了困境。

三、我国高校开展朋辈理念教育的情况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将朋辈教育理念引入学生管理工作中,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少高校摸索出形式多样的朋辈教育方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结对子模式

结对子模式的主体可以是寝室、班级,也可以是个人,采用一带一或者一带多的方式,帮扶学生生活与学习。例如北京科技大学采用的高中生“成长导师”方案就是采用学生与学生相互结对子的形式,选拔一批品学兼优的硕士生到高中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成长导师”通过分享自身学习和成长的经历帮助高中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法方式,树立人生目标。这样的朋辈教育理念,让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平等的互动,融学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实效性。华北科技大学则针对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组建了“1+1”成长导师模式,选择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与一名有需要的边远贫困地区困难学生结成对子,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理念教育、专业学习规划、职业发展规划等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

(二)朋辈班主任模式

朋辈班主任、朋辈辅导员也是近年来高校常常采用的朋辈教育方式。通过给班级选配一名年龄相当的朋辈辅导员或者朋辈班主任,协同做好班级学生管理工作。例如兰州大学从2002年起就开始在班级中推行副班主任制度,通过挑选高年级的优秀学生担任班级副班主任,引导学生更好的发展。时至今日,兰州大学的朋辈副班主任制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广州医学院则通过公开在大二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担当大一新生的朋辈辅导员。由于大一和大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差异不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生活阅历相似,选择大二学生作为新生的朋辈辅导员,能更好的激励和引导新生熟悉学校环境,做好学习、生活的规划。学院辅导员也能通过朋辈辅导员及时掌握了解新生思想动态,让学生管理工作更有成效性。

(三)社团帮扶模式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依托社团开展大学生朋辈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个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例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以志愿者协会为依托,设立了与航天航空大学专业相关的20个大类共1036个志愿者服务岗位,通过志愿者服务加强学院与学院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帮扶活动,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关怀的友谊。北京师范大学生则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社团打造朋辈支持平台,利用北京师范大学在心理学专业上的优势,聘请了六名专业心理辅导人员,加上十多名兼职教师和研究生,通过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沙龙活动为有困难的学生开展心理服务,并通过这一平台训练学生志愿者成长为朋辈互助伙伴,帮助更多的学生健康成长。

四、利用朋辈教育,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在2016年12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采取多种方式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让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大学生教育的方方面面。”新形势下,利用朋辈教育理念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朋辈辅导员、朋辈班主任等形式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运用朋辈教育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引,是开启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钥匙。在高校中利用朋辈理念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同伴、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理念教育、专业学习规划、职业发展规划等工作,做好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社交需要,还能有效帮助学生从碎片化的虚拟网络中回到现实世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与权威性,帮助学生正确面对互联网时代下多元文化的冲击,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2]。

(二)充分利用微媒体平台做好引领工作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现在微媒体的优点和特色,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结合朋辈教育理念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新高地,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形式全方面多角度创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体系”,将自媒体的优势有效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利用朋辈教育理念,开发朋辈教育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公众号,积极运用微博微信这一新兴媒介传播方式,提高大学生群体对朋辈教育理念的认识,提高朋辈教育理念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公众号的内容一方面要紧贴学生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公众平台成为引导大学生前行的灯塔;其次,开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与学生的互动方式,通过“微平台”开展大学生朋辈教育工作,利用微媒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了解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想法与建议;利用微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微”活动,共同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

(三)做好朋辈教育队伍建设

想要朋辈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朋辈教育队伍必可不少。要注重选择思想政治素养较高、学习成绩较好、是非辨别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好朋辈教育队伍建设,除了做好选拔工作外,把好培训关和管理关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层次选拔出来的学生,通过业务素质培训和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能力培训,培养他们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在同学间的威信,帮助其成长为优秀的朋辈教育者。同时做好高校朋辈教育管理,确保高校朋辈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长效运行。不光在选拔和培训时要严格要求,还要考核朋辈教育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以及工作成效。最后,高校还要搭建朋辈教育发展平台,拓宽朋辈教育的空间和渠道,确保高校朋辈教育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常抓不懈,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真真.朋辈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6.

[2]许公正.大学生朋辈教育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5.

[3]段惠方.朋辈教育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14(4).

作者:李艳萍 廖利明 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闽南师范大学

第五篇: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摘要]从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内容、客体、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主要挑战进行相应的原因探讨。从课题研究及教师队伍建设、大学生媒体素养和辨识能力的培养、社会转型期矛盾的疏导和解决以及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优良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营造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环境。

[关键词]网络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网络舆论的涵义

“舆论”作为一个词最早出现在《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其中舆论的意思指东吴士大夫知识分子的群体意见,这与现代舆论涵义差别较大,随着时代的推进,舆论一词逐渐向公众的意见或看法方面靠拢。我国对舆论做出的定义主要以陈力丹为代表,他认为“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所表达的意见、态度、情绪和信念的集合,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以及持续性,对有关事态产生影响,并且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①网络舆论作为传统舆论的组成部分,是采用新兴的网络媒介表达一致信息的集合。网络舆论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多数网民对某一特定的社会焦点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的态度、意见和言论,具有产生突发、内容广泛、传播迅速、影响直接的显著特点。

二、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挑战

(一)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权威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首先表现在教师的权威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权威主要表现为:“教师凭借职业身份,渊博的知识高尚的行为,与合理的教学方法而使学生从内心真正认同教师所教、所言、所行”②。从职业身份来讲,网络舆论中充斥着对思想政治教师职业的戏称和职业认识的刻板影响。受舆论风口上不称职教师和不负责教师的种种不良言论和高校教师的不轨甚至违法行为的影响,舆论浪尖上的个案和特例被当成教师职业的普遍行为,由此产生了对教师的不信任,并且不能认同当代教师的所言所行。由于网络舆论的生动性和大学生叛逆的个性,大学生认为课堂的学习与现实生活差距较大而主动放弃或排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他们容易赞同网络上广为流传、有一定市场的舆论导向,从而不认同教师所教,仅仅是囿于思政课教师衡量学生学业的权威下,而不能使教师获取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权威。

(二)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

在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中,各类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由于自控辨别以及选择的能力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容易在思想上价值取向上产生动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受网络舆论多元化特征的影响,大学生极容易受到自由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他们仅仅凭借自己的第一感觉或者是同辈群体思潮的影响片面决定自己判断是非的标准,不能够理性认同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理论,不能够理智理解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意义。当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舆论世界及其所营造的负面的社会形象中,就很容易脱离现实社会,出现道德迷失和行为的失范,甚至违法。这就使得对大学生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从舆论的数量和时效性角度考虑,网络舆论信息的基数庞大,其中的流言、谣言等负面信息众多,并且存储时间长,很容易被学生搜索。某一负面舆论热点产生哪怕是极微小的负面效应都能够通过急速传播,并且以几何量级的速度覆盖全网,相比较单纯的课堂教学是很难与其对抗的。

(三)挑战积极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网络舆论环境作为一种新兴环境不可阻挡的对主导宏观环境提出挑战,使经济环境中的市场经济功利化和逐利化思想严重,政治环境中极端民主思想泛滥,文化环境中受西方绝对自由影响严重。在微观环境方面,大学生在校园生活里为了不落伍于同辈群体,会主动搜索相关舆论事件和舆论内容,主动接受网络舆论影响,使消极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渗入学生群体。使得社会焦点矛盾被任意放大激化,影响人们思想的变动。总的来讲,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前提,如果不能够利用各种环境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合力,放任各种环境影响不管不顾,就很难开展卓有成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时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状态,网络舆论环境中的人们观点表达复杂,这使得大学生价值选择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愈加复杂。

三、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挑战的应对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养

当前高校教师普遍缺乏网络舆论舆情引导意识,缺乏必要的舆论引导行为。面对这种状况,高校教师应该组建必要的机构以提供专业的保障,抽调一部分辅导员兼职校园舆情监管员,赋予其对应的舆情管理权力,比如论坛删帖的特权,冻结账号的特权等,并且定期召开舆情分析交流会,使相关教师可以相互交流,共同探讨针对本校实际的对策。定期对相关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向舆情管理方面有优秀经验的学校访问学习,学习较为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策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5年第35次统计报告显示,学生网民依旧占据网民职业构成的首位,并且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不断增长③。现代社会日趋多元,新观点、新想法、新论调不断出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反叛的同时,对新思想有更强的接纳态度和敏感反应。大学生由于辨识能力不高,缺乏自己的坚定立场和观点,普遍易受所谓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④,这就使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和辨识能力迫在眉睫。要着眼培养大学生思辨资讯的能力,用批判性的角度解读媒体信息的能力,降低由情绪冲动产生的情绪舆论的影响力,避免情绪主导型的舆情发酵。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成功的把媒体教育加进正规教育体系之中,我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开展媒体素养培训的相关课程,发展教材培养教师,让大学生团体自主运作新媒体,让他们了解传媒机制,提高其对网络传媒的理解,利用大学生团体亲和力强,与学生交流畅通的特点,进而带动周围学生一起提高媒体素养和辨识能力。

(二)重视社会转型期的问题与矛盾的疏导和解决

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一个时代环境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经济由计划向市场转轨,这在给人们带来价值观的震荡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方面的问题,由这些问题带来的网络舆论占据了网络舆论内容的很大篇幅,是部分舆论内容的根本来源,要削减这部分舆论内容的消极影响,就首先必须在根本上疏导或者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宣传工作者及时学习理论动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有效的把事实暴露在公众面前,公众只有全面了解事实和经过,负面舆论才会真正失去根基,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才会到来。社会矛盾的出现有其出现的必然性,但社会舆论的产生则并不是不可控的,各级部门只有用积极的态度应对矛盾,才能最大可能的削弱或化解矛盾,只有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取得人们的信任,同时及时参与倾听,才能了解大众的合理诉求和问题所在,才能制定相应的制度政策,理性应对网络舆论。舆论产生的关键之处在于信息的不透明,信息不透明公众就恣意猜想,所以只有加强信息的透明度,才能从社会环境上减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压力。

(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思想政治教育优良环境

校园网络舆论是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最真实的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完成对校园网络舆论的引领,必须要从学校入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揉进校园环境中,让大学生在校园环境中不自觉地接受熏陶,最终形成自身的信念自觉。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之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宣传先进、弘扬先进、争当先进的校园网络舆论导向。同时可以加强校园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载体中的舆论内容建设,强化校园BBS的舆论引导,占领高校网络舆论的主阵地,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舆论引导时立足本校的校园网络信息环境,抓住校园热门话题的引导主动权,从而形成具有及时高效特点的积极的舆论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注重对校园网上热点话题的调控,对于有可能发展为具有消极作用的网络舆论要及时的处理应对,比如采取及时删帖、屏蔽或者冻结账号等方式,同时要发表正向的相关信息,形成优质的校园网络信息环境。同时可以发挥学生骨干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干部和广大学生党员组织起来,调动最广泛的学生群体,营造最具有影响力的同辈群体环境,使大家都积极参与校园正向网络话题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互动与宣传。最终构建起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得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快速进展。

[参考文献]

[1]陈力丹.舆论——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1.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第2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10-215.

[3]王嘉.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网络意见领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4]黄军利.浅析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机遇[J].思想教育研究,2014(11):73-76.

[5]李振委.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6]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第35次统计报告[EB/OL].

作者:武文 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团校)

第六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摘要: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同志提出了许多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新时期

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提出了许多重要论述。同志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党的领导等原则,论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进一步突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向来被放在我国高校教育的首要位置。党的历届领导都在各种场合反复多次强调大学生要健康成长,高校必须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生命线的科学理念。他认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德育在的教育理念中被放在其他各项教育的前面。邓小平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经验教训的时候,把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抓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中,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执着坚守和创新发展。他多次指出,把经济建设作为党的中心工作这个决策依然没有变,在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同时,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因为意识形态工作是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工作。他反复强调,我们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思想防线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尤其是新形势下,今天的社会跟以往相比大不一样,有很多新的鲜明的特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理想信念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需要。在前人已有的理论成果基础上更明确、更具体、更透彻地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使全党、全社会对全心全力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清晰认识和更紧迫的觉悟。

2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作为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主要创始人,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他指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邓小平在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他认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都必须加强。他尤其重视大学生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要求高校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在这“四有”中,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都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根据当前我国具体情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是要求一如既往地教育引导学生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要求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国情和特色,客观看待外部世界环境和特点;要求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发展大业中,勇做新时期的奋进者、开拓者。二是特别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他把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他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分别从三个层面为建设什么国家、发展什么社会和培养什么公民等重大问题找到了答案,体现了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了社会评判是非对错的价值标尺,所以,他要求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三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过程中,分别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国越来越靠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国际背景和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目标的国内形势,提出了“两个奋斗目标”“三个倡导”“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民族伟大复兴、怎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问题,找到了新时期我们党执政、治国、引领国家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在准确理解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基础上,精准把握新时期的新要求,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党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

3进一步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

一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原则方面,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结合统一。他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充分学习把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过程中,坚决维护中央权威,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言论上和行动上保持完全一致。他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办师生所需、解师生所难。为真正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要求,各级各地的党委书记要防止因身处高位而脱离群众,要经常进入高校,多去高校作报告,加强同师生的交流接触,了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解决师生关注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需要。二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方面,要求要坚持传承和创新相结合。他指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既要坚持我们党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获得新发展。为此,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学习、总结和遵循过去好的经验,又不能因循守旧,固守传统经验,必须在理念、手段等各方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鼓励和尊重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创新。这样就能够避免像以往一些高校那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决策、轻落实。三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态度方面,要求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工作方向。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相互渗透,各种文化相互影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形势越复杂,越需要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错失主动权,指导思想也发生偏离,就会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秩序和内容失范,最终结果会非常严重,可能直接导致整个高校教育偏离社会主义轨道。

4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和通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群众中得以扎根的重要前提,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条件。不断从理论发展和实践需要等方面探索和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和通俗化的路径。他特别擅长用鲜活、浅显的群众语言阐述博大、深奥的科学理论。他用贴近普通群众的思维方式阐述党的执政理念。他提出了“中国梦”,使得党的基本理论的表述更通俗易懂,更有吸引力和亲和力,更易于在大学生中传播扎根。他结合众所周知的“丝绸之路”的历史概念,用“一带一路”概括出了当代中国更具包容性和平衡性,引导各国在和平友好氛围中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新思路。他国学功底非常扎实,在各种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讲故事,摆事实,语言朴实大气,文风清新亲切,更容易感染人、启发人和教育人。的学风言风文风作风有力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和通俗化的发展。

5进一步强调了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提出全社会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点。他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继承并发展了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他在强调利用一切资源,动员一切力量,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突出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这无疑对高校各级党组织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下“四支队伍”要履好职、尽好责。一是高校党委必须真正给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充分重视,改变过去思想政治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老问题。二是高校宣传部门作为职能部门要提高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意识,提升工作水平,加强理论武装,加强对网络、课堂、校报、校刊、论坛等阵地的管理,加强和改进宣传舆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学习,提升个人政治理论素质,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爱岗敬业,坚持在课堂教学中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党的政策讲深讲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是其他课程的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原则,结合所教课程传道授业解惑育人。学校各部门的党员教职工也不能置身事外。高校只有按照所要求的全党动手的要求去落实,才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成效。

作者:杨柳 单位:贵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七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

[摘要]创新并构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提升大学生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充分认识新时期大学生群体思想素质基本特征,了解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二三四”工作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素质;工作模式

十八届三中全会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达成共识,以全新的战略体系布局开展全方位、综合系统化的教育改革。提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立德树人理念,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指导,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一系列指示。高等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强调“内涵式发展”和“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背景下①,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艰巨任务。

一、新时期大学生群体思想素质基本特征

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与其他成员具有相同的特征,也具有有别于其他成员的特征。在历经了四年的培养和教育,其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受到了来自于现代科学理论的熏陶,在素质教育上也获得了全面的锻炼,从而在思想素质上有别于一般的社会群体。

(一)自我观念个性化

大学生能比较客观地思考、分析和看待人生和社会问题,他们对政治问题比较关注,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是非观念比较强。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获取信息的量越来越大,涉猎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受各种社会思潮冲击越来越广,导致其思想观念日益呈现出多样化。

(二)价值取向多元化

大学生受过正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对于党和国家有着明确的概念和热忱,并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但缺乏严格的党性锻炼,理想信念也不够坚定。由于过分强调个性,在价值判断上的功利性表现时有发生。

(三)纪律观念淡薄化

由于大学生生源结构、招考方式、培养方式、培养类型的多样化,使大学生的教学、科研和活动的组织形式呈分散性特点。他们的学习生活相对自由和分散,使得大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大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较为松弛,与人协调合作的能力不够,团队意识亟待提高。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过由于教育实践工作的需求往往比教育理论知识更新的速度快,这使得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在综合水平、创新创造和成长需求领域上还有待提高。

(一)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关注不够

当下高等教育更加关注学生专业领域理论和实践的学习,这使得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遭到冷遇,学生也就无法进一步完善自我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情况相反的是,由于学生思想状况的多元化,生源结构和社会经历的差异化,同时面临就业、生活、感情等各种压力,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不够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无法与学生个性、教育实践相匹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还有待完善、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工作匹配不足、教育形式缺乏创新以及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导师的重要性和示范性发挥不够

部分学生导师急功近利,更注重结果的完成,而不注重论文写作过程时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专业理论和实践固然重要,但学生的思想修养和道德品质更为重要。

(四)学院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调动不够

基层学院作为大学生教育的直接部门,应充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根据学生为期四年学习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应从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与内容体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资源整合,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核心目标服务。然而,基层学院在大学生教育方面更多是大量材料的提供和上报,没有太多关于工作的主动性思考,没有制订出从根本上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困境的方法。

三、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与构建

根据新时期大学生群体思想特征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了解不足的特性,为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有效展开,需要探索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二三四”新模式,即:秉承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完善组织保障和内容保障“二大体系”,依托大学生导师、大学生辅导员和大学生干部“三支队伍”,搭建学术科研、社会实践、文化活动和心理健康“四个平台”。

(一)秉承一个理念: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模式的创新,首先要回答以什么样的育人理念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个理念就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学院的工作就是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使大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做学问,更要学会如何做人,自觉成为追求“中国梦”的时代先锋。

(二)完善二大体系:组织保障体系与内容保障体系

1、完善组织保障体系。要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教育的各个环节,贯穿到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培养紧密结合,努力开创出具有科学性、综合系统性的组织体系。一是坚持学院党委指示,重视党政管理,实行专业组织成员与兼职成员相互配合的机制,形成“学校党委——学工部——学院党委”三级领导体制;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学工部——学院——学工办”三级工作机制。2、完善内容保障体系。一是推动大学生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应创建长期稳定、全面的大学生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鼓励大学生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二是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一方面要推动以班级、系部、学院灵活设置党支部;另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特色党建活动的顶层设计,特别是要结合时代主旋律,注重普遍性学习和重点性学习相结合,针对不同大学生群体开展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提升学习效果。三是着力推进“责任、诚信、成才”三项教育。通过开展“大学生诚信与学风建设”系列宣讲、在入学阶段与大学生签署诚信承诺书等形式,不断加强大学生科学道德教育、责任诚信教育、学术规范教育。四是强化网络引导。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思维模式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展开实践工作,致力于维护互联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阵营,利用时下热门的微信、微博平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的展开,以“三位一体”的信息交互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风向标”、“发动机”、“扩音器”、“透视镜”作用。

(三)依托三支队伍:大学生导师、辅导员和大学生干部

1、依托大学生导师队伍。结合导师遴选和考核管理,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导师工作的主要职责。促使导师在指导学生的思想素养、道德伦理、学术诚信上起示范和教育作用,防止发生学术不端行为。通过机制建设,激发导师队伍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导师成员积极参加党团活动,发挥导师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学风建设、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作用。2、依托大学生辅导员队伍。严格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配备大学生专职辅导员,根据工作需要适当聘任部分大学生兼职辅导员,进一步充实大学生辅导员队伍。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辅导员工作制度,创设工作考评和奖惩体系,明确辅导员责任和义务,推动辅导员工作各项指标完成。坚持常态化业务培训和外送培训相结合,加强对大学生辅导员的培训。3、依托大学生干部队伍。一是抓队伍建设。采取民主选举、组织推荐、公开招聘等多种方式,选拔优秀的大学生到大学生干部岗位上来,对大学生党支部、班级和学生会干部进行全过程培养与监督。二是抓教育培养。重点实施大学生骨干培养“展翅计划”,深入开展以骨干培训班为代表的大学生干部培训活动。三是抓管理使用。对大学生骨干从严要求,特别加强学风和道德建设,使大学生干部能够在校园中处处发挥榜样带头作用。

(四)搭建四个平台:学术科研平台、社会实践平台、文化活动平台和心理健康平台

公益广告论文范文7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广告营销业态、广告传播环境、广告传播方式和广告经营运作模式都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高校广告学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因应时展和行业需求进行适时地调整和改变。毕业设计在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以华侨大学广告学专业为例,针对毕业设计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尝试对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进行探讨,以期探索出一套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实战性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方案。

关键词: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人才培养

中国经济和广告业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广告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高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广告营销业态、广告传播环境、广告传播方式和广告经营运作模式都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高校广告学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数字化时代广告行业对广告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广告学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进行适时地调整和改变。

一、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广告学专业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既是对广告学专业学生四年专业理论学习一次全面总结,同时也是对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全方位检验,在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前我国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尚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毕业考核重“论文”轻“作品”,一些高校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考核仍然是以论文为主,学生作品创作能力的考核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二是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应用价值较低,与广告行业实践严重脱节;三是指导教师队伍主要是以偏重理论教学的学院派教师为主,缺乏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业界专家的参与;四是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尚不健全,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一些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甚至是共用一套模板,采用同样的评价指标,而没有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符合毕业设计作品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华侨大学广告学专业创办于2008年,在2018年之前,一直是采用毕业论文的考核形式。但是,随着广告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单一采用毕业论文考核形式的弊端日益凸显。由于广告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采取单一的、学理性的毕业论文考核形式,使得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以及由于缺乏有效的实践实训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弱从而无法适应数字化时代广告行业市场对广告人才的需求。基于此,迫切需要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改革创新。通过对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进行改革,有助于更好地对接行业市场,推动校企合作,增强学生的广告实操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总体思路

(一)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目标任务

作为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突破口,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目标任务是适应数字化时代中国广告事业发展的需要,克服单一采用毕业论文的考核方式的弊端,结合广告学专业的特点和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灵活、具有可操作性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方案,调整和优化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推动广告学专业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项目制的实操训练和团队合作,对大学期间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进行全面有效的总结和提升。

(二)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总体思路

华侨大学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按照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广告专业人才的目标要求,结合广告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教融合,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采取分阶段、渐进式的改革思路。第一阶段:以毕业论文为主、毕业设计为辅。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形式完成毕业考核,鼓励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部分学生创作广告作品完成毕业设计。第二阶段:以毕业设计为主、毕业论文为辅。要求学生按照真实企业或品牌提供的命题策略单,以个人或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作品的创作,鼓励学生真题真做。除了考研和考公务员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做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之外,其他广告学专业学生一律要求做毕业设计。以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广告学专业学生为例,有资格参加毕业考核的学生共有69名,其中,有85.5%的学生(59名)选择做毕业设计,有14.5%的学生(10名)选择做毕业论文。第三阶段:全面实施实战型项目制毕业设计方案。要求所有广告学专业学生选择毕业设计这一毕业考核方式。学生自行组建团队,自行联系广告客户并获得相关项目,按照客户的要求完成毕业设计项目。同时邀请广告客户代表参加学生毕业设计答辩会的评审工作,学生面向广告客户进行现场提案。

三、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主要举措

(一)创建广告创意实训工作坊

2019年4月,创建广告创意实训工作坊。广告创意实训工作坊的工作目标是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拓展专业素养和提高实践技能的平台,积极对接广告业界,促进产学研结合,在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毕业设计、实习就业以及课题项目研究等方面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广告创意实训工作坊的指导教师团队主要由广告系的专任教师组成,学生团队则是以广告学专业学生为主,同时吸收广播电视学、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三个专业学生的加入,学生成员约60余人。自工作坊成立以来,工作坊教师指导2016级、2017级广告学专业学生创作完成了《连花伴青春——连花清瘟公益营销策划案》《爱可疯狂,安全至上——杜蕾斯校园营销策划案》《可比克品牌营销策划案》《卡尔顿新品推广策划案》《在逃公主——名创优品新品营销策划案》《大冒险家——达利乐虎校园营销策划案》《小膜仙探险记——膜法世家校园营销策划案》《愈见“快克”,守护天使——快克校园营销策划案》《京东便利店营销策划案》等20余件毕业设计作品。另外,依托广告创意实训工作坊这一平台,工作坊师生团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创青春”中国青年公益创意大赛、时报金犊奖、海峡两岸公益广告大赛等省级及以上级别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共获得123个奖项。

(二)制定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方案

2019年,为了规范华侨大学广告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提高广告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方案(试行)》。该方案明确广告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采取“创作作品+创作报告”的方式,由个人或组建团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毕业设计作品形式为广告营销策划案。通过规范有效的管理机制对广告学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全过程进行指导与考核。同时,基于广告行业的需求和广告学学科专业的特点,从选题来源、作品标准、作品类型、创作者人数、创作报告等方面对毕业设计提出具体的要求。1.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来源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遵循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符合专业性、新颖性、实战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选题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原则上应尽量选择来自于行业的真命题。选题来源包括学生自己联系的项目命题、教师推荐的项目命题以及选题当年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国平面公益广告大赛暨全国大学生公益广告征集活动等全国性学科竞赛所提供的项目命题。在提交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和毕业设计作品等材料时需要附上详细的毕业设计项目命题策略单。2.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考核内容(1)毕业作品考核: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提交毕业作品,由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分别进行评审并给出成绩。(2)创作报告考核: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提交创作报告,由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分别进行评审并给出成绩。创作报告主要是从创作的背景和意义、作品阐释、创作的过程、创作心得等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3)毕业答辩考核:毕业答辩以现场提案的程序和方式进行,由毕业设计答辩评审组教师根据学生答辩的综合表现给出成绩。3.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评分标准制定合理的评分标准是保障毕业设计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方案中,针对毕业设计所涉及的毕业作品、创作报告和毕业答辩等三项考核内容,分别制定了相应的评分细则和评分标准。策划案作品的评审主要是从作品的结构、内容、装帧设计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作为一份完整的策划案作品,大体上包括内容提要、市场环境分析、营销策略提案、创意设计执行提案、媒介投放提案、广告费用预算等六个部分,各部分所占的分值如下表所示。毕业设计答辩评审组参照以下三部分成绩综合评定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指导教师成绩(占40%)、评阅成绩(占20%)、答辩成绩(占40%),以上三个评分均以百分制记分,然后按规定折算成五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记分的总成绩。

(三)优化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广告学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除了《市场调研与统计分析》《电脑图文设计》《广告创意与策划》《广告文案写作》《影视广告创作》等实践课程之外,增设《广告全案项目实训》课程,旨在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为后续的毕业设计作品的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针对智能化、数字化时代广告营销业态和广告传播方式出现的新变化,增设《数字营销》《计算广告学》《人工智能与媒介文化》等课程。

四、结语

目前国内不少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考核采取论文和作品并行的方式,但以创作作品完成毕业设计考核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高校广告学专业学生的选择。而且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创作毕业设计作品将会成为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主流方式。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符合数字化时代广告业发展需要的广告人才和提高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毕业设计的开展宜让学生直接面对市场,与客户直接沟通、联系,了解客户的真实想法,实现客户的市场目标,进行实战练习。按照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遵循产教融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突出实战性,积极对接市场,选择来自于行业的真命题,“真题真做”。同时,把这种实战性较强的实践实训贯穿于平时的实践教学活动中,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创作作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从而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对于广告学专业学生而言,通过平时的实践实训,积累作品创作的经验,不断提升作品创作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为将来完成毕业设计考核任务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陈辉兴 单位: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2

1研究综述

如果能够通过毕业设计,在学校教育和实际的就业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必然能够造福于广告学专业的学生,也能真正实现毕业设计的目的和大学教育的初衷。目前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方案缺乏创造性,不符合实际需要,这恰是我们研究该课题的初衷。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电话访谈方法,以河南省内四所高校的广告学专业师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与电话访谈,研究得出如下的研究结论。

2研究结果分析

2.1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论文选题

据调查,毕业设计在选题上,大多是老师出题,学生选题。而这些题目往往是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或是根据广告学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而出的题目,这些选题通常理论性较强,缺少实践。因此,学生在接受毕业设计任务时,他们不仅难以把握论文选题研究的框架和思路,也很难通过毕业设计学到知识。

通过对我校广告专业毕业选题分析,笔者发现:首先,不少选题为概括性题目,如“中国广告产业的发展”;其次,题目理论性强,如“有限传播理论在当前网络广告环境中的应用”;再者,选题多年重复,不仅缺乏创新,也缺乏应用价值,如“植入式广告”论题;最后,许多老师在提供选题时,范围过大,这使学生往往摸不着方向。针对学生的调查显示,86.7%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题目理论性过强,并缺乏真实性和实践性,不利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更不利于毕业设计教学目标的实现。

2.2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形式

当前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大多是一篇论文,外加一篇专业外文翻译。仔细考量,作为实践性最强以及与社会发展最密切的广告学专业,仅仅通过一篇论文来衡量学生四年所学,是远远不够的,根本体现不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广告学专业的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文案、广告媒体策划等实践课程,决定了毕业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必须包括对这些实践知识的运用。因此,当前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形式过于简单,不能有效地体现出学生四年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客观、科学的评估。这也助长了后期学生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的不正之风。

2.3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时间安排

据调查,70%以上的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开展的时间在第7学期,但是绝大部分学生论文写作时间都集中于第8学期,也就是最后一个学期。而第7、8学期除了考研学生外,大部分学生都在实习或找工作,学生找工作和毕业设计的时间重叠,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完成毕业设计,以致答辩前夕匆忙编造一篇,其质量可想而知。

以我校为例,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沿用工科院校多年的传统方式,毕业设计工作从第7学期开始,第8学期集中进行。在分配方式上,将学生分配给指导老师。由于毕业设计时间安排过于紧凑,导致实践性较强的毕业设计教学效果不太好。我们希望,未来的毕业设计改革能在时间上进行规划,避开学生找工作的时间;或寻找合适的方式,让学生将平时的实习实践选题纳入毕业设计创作中,从而使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完成毕业设计。

2.4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方式

根据对我校部分已毕业的2012、2013级广告学专业学生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常以找工作为由请假离开学校,根本没有时间来应付毕业设计。而从论文指导老师方面来看,老师们最头疼的就是找不到学生。尽管老师采取网络、电话等多种形式和学生联系,但有80%的学生不积极主动回复教师,也不按时汇报其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因此,毕业论文开展的效果不能保证,结果也就不尽如人意。并且还有许多学生阳奉阴违,表面上答应老师修改论文,但实际上却不执行,这样的情况很常见,也是令老师们头疼的问题。

2.5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的答辩形式

据调查,传统上,学生在进行广告学毕业设计答辩时往往是学生讲、老师听,然后提问题、评分。整个答辩环节都是围绕前期“虚拟的”理论性题目开展的。换句话说,整个毕业设计从选题到创作再到答辩,都没有体现出学生进行广告研究、广告实践方面的能力,也没有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对于老师来讲,他们感觉答辩只是走过场而已,因为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从一开始选题就没有太大的创新,换句话说,他们根本就没有深入研究,但是事到临头,却又没有时间修改。因此,毕业设计答辩的成效都是源于前期所有的工作组织和安排。

2.6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方法

据调查,现在大多高校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平时表现;二是论文题目、内容、研究框架、答辩环节的成绩给定。但是,却缺乏评价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材料,无法全面评价学生四年学习的表现,也无法通过毕业设计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就需要采取措施,不管是改变毕业设计的形式,还是改变毕业设计的内容,都必须保证学生在实践方面能力提高的同时,实现理论知识的提升。

2.7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监督机制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所有院校都制定了毕业设计相关的规章制度,也制定了多种毕业设计管理形式,如毕业设计抽查、答辩后抽查等。但是,每种方式都没有详细、明确的标准,更是缺乏在实践价值评定方面的标准。这就造成毕业设计管理仅限于检查毕业设计的各种材料是否齐全等。这也最终造成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时,积极性不高,也存在放任自流和疏于指导的现象。这就造成当前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流于形式,无法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也不能实现通过毕业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的目标。

3总结

毕业设计不仅可以检阅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成果,也是学生在即将踏上工作岗位时的练兵,当然也是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过程。作为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创新性学科,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如果单纯囿于理论框架去做,必将导致“理论脱离实践”。我们希望,如能对实践性较强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方案进行重新规划,必能帮助学生培养和提升实践能力,实现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

作者:卢金婷

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3

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2014年又出台《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广告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交叉性学科,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避免教学与业界脱轨,是该专业在教学改革中一直探索的问题。文本将加拿大ISW中广泛采用的BOPPPS教学模式引入至“工作室制”模式中,力求建构对广告学专业有实践意义的创新教学模式。

一、“BOPPPS”和“工作室制”结合的必要性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欧洲,魏玛国立包豪斯学院成立,开设了多个不同专业的工作坊,更侧重“做中学”,主张在短时间内让参与者获得实操经验,并学会协作,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挑战性目标而获取知识,这一模式是欧洲率先进行现代设计教育改革的成果。“BOPPPS”教学模式由加拿大教师培训(ISW)广泛采用,整个模式包含引言、教学目标、摸底、参与式互动教学、检验评估和总结六大要素,注重学生的中心地位,倡导建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联系,该模式鼓励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能充分提高其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使得学生能更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很多研究者对这两个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提出诸多看法,虽然提出的研究角度不同,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们一致认为这两个模型有利于人才培养。广告学是一门交叉性、应用型的学科,将“BOPPPS模式”和“工作室制”进行结合符合其培养需求,具有必要性。

(一)强化实践性。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认为知识掌握程度不高的原因中,“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度不高”的比重位居第一,教师希望增加的课程中“实践操作类”的比重位居第一。基于BOPPPS模式的工作坊项目教学模式将带入更多的实践性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满足教学的实践性需求。

(二)建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又称作结构主义,注重基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在该理论的影响下形成的工作坊项目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并在BOPPPS教学模式基础下完成多个阶段的学习,全程基本是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把课堂交到学生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项目实践中提早切身体验业界规则和要求。

(三)以“赛”做项目,增长实战经验。该模式将竞赛作为项目教学内容,“以赛促教”十分适合工作室制,加之引入BOPPPS模型,使学生更直观地参与到实践操作中。例如,根据课程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参赛题目,之后师生共同完成比赛内容,细化比赛流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既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也能积累一些荣誉,提高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四)在“互评”中不断修订,提升教学体验。在该模型中制定了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考核评估体系,每个项目结束后,都会让学生与教师互评,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另一方面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加强师资建设,新模式也在不断修订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升。

(五)打破教学壁垒,教学接轨就业。通过将BOPPPS与工作室制结合,教学过程中打破学科界限,针对不同实践部分邀请不同院校不同学科的教师来授课,比如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教师,同时打破了业界与校园的界限,尤其针对具有市场导向的项目教学,可以邀请业界精英甚至广告主来进行指导,该模式为教师设计了时间可控的教学环节,将教学与就业接轨。

二、基于BOPPPS模式下的工作坊项

目教学模式的建构及验证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分析了大量中外文献,问卷调研,组织学界头脑风暴,开展了较为深入的业界访谈,在深入了解教学需求后,将“BOPPPS模式”中教学过程的六个阶段与“工作室制”进行有机结合,建构了基于BOPPPS模式下的广告专业工作坊项目教学模式,其中包括引入(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六个阶段。同时,笔者将此模式运用到实践教学中验证其可行性,发现并解决问题,为下次此模式的运用提供修订依据。

(一)模型的初步建构。经过以上调研工作,笔者对该模型进行了初步建构,如下图所示:该教学模式共包含六个环节:1.教学主题导入及学习目标确立(课前及课中进行):这两个环节交叉同时进行,教师选择线上学习平台教学主题,确立学习目标,吸引学生兴趣,使得学生关注点落在教学主题上。2.前测(课中进行):这一环节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检验,设置一些选择、填空、简答题等进行摸底,这之后有所侧重地讲解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效率。3.参与式学习(课中进行):这一环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教师带领学生梳理学习重点难点,并对实践类课程内容(例如参与竞赛、使用设备、操作软件等)进行讲解与指导,全程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4.后测(课中及课下结合进行):这一环节即双向评估,根据评估标准,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效果评估,学生对教师教学授课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标准如下:学生评估标准(100分):①创意能力(20分)②专业知识掌握能力(10分)③专业技术能力(10分)④策划和组织能力(10分)⑤执行能力(10分)⑥沟通和协调能力(10分)⑦责任感(10分)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分)教师评估标准(100分):①授课态度。(10分)②备课情况。(10分)③授课内容合理性。(10分)④授课内容前沿性。(10分)⑤授课进度安排。(10分)⑥课堂互动性。(10分)⑦课堂趣味性。(10分)⑧讲授方法。(10分)⑨课下交流。(10分)⑩为人师表。(10分)5.总结(课中进行):教师对项目进行总结梳理,同时可以至线上平台,以便课下巩固及之后的考核。

(二)基于BOPPPS模式下的工作坊项目教学模式的验证。为了验证该模型的可操作性,笔者选择了《影视广告制作》这门课程进行实践验证。该课程共51课时,以大广赛题目作为项目主题,课时安排及教学过程如表1所示:第一阶段:首先,教师在课前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学习通与该课程相关的视频片段以及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供学生预习;然后,教师对课前所内容进行简单讲解,导入教学主题,介绍大广赛相关内容和注意事项;最后,教师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并按要求在课下完成小组的划分,本项目组成了十个小组,每组五人。第二阶段:在前测环节,教师将影视广告制作的概念、历史发展、制作流程及方法的相关基础知识制作成试卷在学习通上,在课上及时检验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情况,通过统计学生成绩发现大部分同学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流程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将在参与式学习中进行补充教学;在参与式学习环节,根据同学们的选择,发现大广赛中的三个题目较受欢迎,于是决定以这三个题目为主题,教师先对往届优秀作品进行赏析,让学生对该竞赛标准有一个大概的感知,然后邀请统计学、市场营销学相关教师讲解和指导市场调研,邀请业内影视广告制作专家做创意讲座,之后笔者对脚本、拍摄、剪辑等方面进行了指导,最终定稿后对作品进行了点评。第三阶段:后测,根据建立的双向评估体系中的评估标准进行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评估,总体情况良好;最后,教师对该课程的整个教学理论体系进行了总结梳理,同时到线上平台,以便课下的巩固,同时也为下次的教学提供经验。通过该课程的实践验证,教师和学生对该模式反响良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模型实践后的反思

通过实践教学验证,基于BOPPPS的工作坊项目教学模式在广告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首先,课时安排的随机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固定课时内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例如这次实践验证中的“视频修改”环节,只利用课上3课时是无法完成的,还需要同学在课下进行未完成的工作。因此,课时安排上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安排教学课时。其次,小组能力划分的均衡性。教学中划分学习小组时,采取的是自愿组队,但后来发现这样并不能让组内每位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例如有些小组中有多位同学擅于摄像,而有些小组内普遍摄像技巧不足,这就出现了能力不均衡的情况,不利于项目教学的顺利开展。之后的划分可以采取老师指定和自愿组队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小组能力最优化。再次,指导教师人数不足。在此次的教学实践中,除了邀请部分其他学科教师讲授少量课时外,只有一位教师负责全程指导,由于学生所选主题不一,很难保证及时一对一沟通,应增加全程指导的教师人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最后,多平台教师授课有待进一步融合。在此次实践过程中,虽邀请其他专业和业内专家进行授课,但由于讲授一次后就不再指导,学生的接受度有限,课程内容和所做项目的结合度也有待提高,在以后的实践中需要与教师或业内人士加强沟通,力求备课充分。

四、结语

基于BOPPPS模式下的广告学专业工作坊项目教学模式实现了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了本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符合时下的教学需求,但是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不断修订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梁晓琳.“BOPPPS”教学模式在管理会计课堂中的实践应用——利用“雨课堂”教学工具[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12):142-144.

[2]朱世敏.基于移动学习的BOPPPS对分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01):67-71.

[3]冯咏薇.智能互联技术+BOPPPS模式下的广告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以“广告文案”实训课为例[J].传媒,2019(08):79-82.

[4]许爱军,蒋新革.“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与概念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21-25.

公益广告论文范文8

招贴设计作为视觉传达中的重要手段,将设计师的理念传达给受众,从而引起共鸣,而公益招贴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以迎合大众为出发点,以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为宗旨,把生存环境保护和文化资源保护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反映着国家的民族传统和文化素养。中国传统元素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艺术兼文化传播的手段,它的设计思想、表现技法以及方式比较之其他广告媒介更具特性。

关键词:

公益招贴;中国文化;中国元素

一、公益招贴设计的功能作用

公益招贴作为公益传播的重要手段,它的作用是需要通过视觉语言来表达的,首先引导受众使其感兴趣,然后诱导受众接受招贴广告中的意向。传播信息是招贴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招贴作为一种有效的广告形式,正是传播道德思想文化的载体,使传播者和受众都可产生共鸣,并以文明合理的解决各种需求问题。而且招贴传播信息的功能还表现在对现实变化情况的通报上。当今时代,一种新产品的出现,都必然伴之客观存在一场大规模、高密度的广告宣传,使受众打破原先习惯的思维定势,对新思想持积极学习的态度。其次招贴作为一种“潜在说教”的形式,绝不能以某种强制性的理性说教来对待受众,而应当首先使受众感到愉悦,继而让受众经诱导而接受招贴宣传的意向。所以,现代招贴都极讲究审美效果。“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衍生品。纵观公益招贴艺术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化的演进史。公益招贴不仅是作为文化的载体而存在,而且更是文化的有力传播者,无论是集体性招贴还是个体性招贴都被深深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并在彼此的交流与碰撞中传播着文明。第四点公益招贴是以公德教育为目的,主在培养人的社会公德性公益广告各项任务的提出是在物质需求不断膨胀下人类对自己的行为约束,不以迎合大众为出发点,而是以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为宗旨将生存发展资源保护国家经济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工作目标的。传达现代文明观念,建立社会责任感。公德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对设计工作者来说除了有训练创意方式执行能力等功能之外,也是良好道德情操传播的义务,也就是告诉大众“应该如何做”。

二、中国传统元素的体现

1、中国传统元素的具象体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进步,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日益频繁,现代科技、文化、艺术都从不同的方面给公益招贴带来新的设计理念。每一个民族都有其文化传统和智慧的根源,在满足招贴设计多样性的同时也要考虑每个民族的民族性。当今社会由于世界经济文化日益交流的活跃,人们对美的认识及审美观得到了很大的转变。面对观念和思维日新月异新人们的,现代设计者应该大胆地运用传统元素。例如中国书法、篆刻印章、国画、脸谱、中国结、皮影、甲骨文、剪纸、龙凤纹样、泥人、刺绣、对联、面塑等。另外我国的传统民俗,各种习惯和信仰以及性格,不同地方不同习惯的民族特色,应当有技巧的运用这些元素。设计师应当利用对传统元素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创新,不光要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到设计中,而且要这些元素所表达的精神与设计结合,这也是我们传播中国传统元素,形成自己民族风格的设计的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设计师们不光是追求设计作品的外在价值,而好更多的关注它内在文化底蕴。作为当代中国设计师,我们需要更多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就来源于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喜爱,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植根公益传播的土壤之中,展现中华民族的艺术风采文化底蕴。例如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创作了大量文化招贴。他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他的许多作品都无一例外地体现着这种思想,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

2、中国元素抽象的体现

中国元素抽象的体现主要表现在文化领域和精神世界,首先文化是一种长期积淀社会生活,是一个充满活力极具创造性的过程,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精神素养是文化构成最基本的要素,随着时代的不同会表现出特有的文化素养观点,当今世界的公益招贴设计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所表现的设计观念、设计思想、设计手法在时时刻刻都体现这文化发展的创造性。在设计中融入中国文化思想,不仅能充分表达出我们神秘的东方文化魅力,而且也能更好地表现中国文化在国际传播及交流中的影响力。我国的艺术力求是以“不似之似”、“脱形写神”为胜境的艺术追求,例如国画中经常表现对象时讲究,“疏能跑马,白驹过隙”。大众欣赏绘画招贴设计主要是欣赏运用那种艺术手法来表现,体现了什么思想,表达了什么意境。欣赏作品之中的笔墨、章法、气韵、意境,因此我们对自已的传统艺术有一个固定的观念有一个“模式”。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形神兼备,讲究概括与变形。因此我们的公益招贴设计要立足文化,从我国的本民族文化中发现美,去感受诗经、论语、道德经、弟子规、周易等的国学文化,从文化之根本去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体会国学经典发扬社会魅力创作出更优秀的招贴,在日益快速发展的文化、经济、艺术潮流中植根历史,秉承发展创新原则。为我国的公益招贴发展做贡献,传播民族文化。

作者:赵斌 单位:渭南师范学院莫斯科艺术学院美术学部

参考文献

[1]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影响[DB\OL]

[2]于莹;李明璇.浅析当代招贴设计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借鉴[J]理论界2013.08.10

[3]文星辉.吕慧子.招贴创意设计的意与象.[J]兰州商学院艺术学院2010.6

[4][美]约翰•福斯特著.20世纪大师招贴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