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事业营销范例6篇

公益事业营销

公益事业营销范文1

笔者认为,其实,企业的营销活动做到最后玩的是境界。那么,营销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营销的最高境界,不是你卖了多少产品,不是你占领了多少市场分额,不是你赚取多少利润,而是你获取了多少人心。古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做营销也是这样。在我国当前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企业获取人心的最好途径就是:在做好产品与服务的同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因此,近年来我国好多企业越来越多地把企业自身的市场营销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营销手段——公益营销。

何谓公益营销呢?公益营销,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进步为出发点,关心公益事业,并借助公益活动与消费者沟通,在产生公益效应的同时,树立企业的社会形象,并让社会和消费者对企业认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一种营销行为。换句话说,公益营销其实就是与公益组织合作,充分利用其权威性、公益性资源,搭建一个能让消费者认同的营销平台,促进市场销售的一种营销手段或者模式。

公益营销是一种多赢的艺术。企业投身公益事业,公益组织履行了自己的使命,特定群体得到了帮助,企业获得经济上的回报,这是一个“三赢”的局面。尤其是对企业而言,从关爱人类出发,承担起社会责任,不但可以在公益平台上展示企业存在的终极意义——企业宗旨,还可以透过其产品实现其品牌远景和品牌承诺,而受众始终是消费者,以公益营销赢得的市场,消费者通常是忠诚度最高的优质客户。虽然,公益行为不能很快地直接地给企业带来产品销量上地提升,但从长远来看,它会改变人们对企业的看法,间接地促进品牌的声誉、形象以及销量的提高,这也正是公益营销的魅力所在。公益营销是一种长期投资,无速效可言,正确的态度是发自内心去做,感动他人,只有这样,公益营销活动才能为品牌加分,每一次的公益行为才能累积成为企业无形资产的一部分。

企业通过公益营销能很快树立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同,取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但公益营销一旦开展起来最好能持续下去。企业的公众形象主要取决于他是否愿意承担,以及正在承担着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所以说,越是知名企业,消费者越希望企业能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其实,任何企业任何时候都适合开展公益营销,但是否把公益营销当成企业的主打营销模式,则要根据不同情况做出适当的选择。

但是,有时一个企业做不做公益营销也并不完全由自己决定,对知名企业更是如此。因为,在许多人眼里,一家企业的知名度越高、规模越大、实力越强,那么它便理应做更多公益事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换句话说,就是企业知名度越高,公众对它做公益活动的期望值也就越高。自然而然的,那些自告奋勇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企业,小到哪怕为一所乡村小学提供书籍桌椅,大到举行一次抗击雪灾、抗震救灾的大型募捐活动,人们总能对它们铭记在心。

假如一个知名企业在公众需要“公益”的时候不“公益”,大家就觉得它是不是经济实力不行了,经营状况不好了,或者认为它没有社会责任心,这样就会一些忠实的老顾客慢慢离你而去。在消费者的公益意识日益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价格、质量相当的情况下,他们的购买发生着品牌转移,转向有公益事业投人的企业品牌。飞亚达手表有一条极为人性化的公益性规定:所有的飞亚达消费者将六成新以上的旧表捐给希望工程的孩子,就可以六折得到任何一款新飞亚达手表。这样,飞亚达不仅实现了对其庞大用户群消费潜力的深挖掘,在顾客得到实惠利益和公益心理满足的情况下实现再次购买,同时也树立了品牌良好的社会形象。

公益事业营销范文2

一、投资性内部会计事项的抵销

投资性内部会计事项是指企业集团内各成员企业之间的相互投资。在完全合并法下,当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为非全资子公司时,应当将母公司对于公司的权益性资本投资的数额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属于母公司的份额抵销。将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属于少数股东的份额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处理。在非全资子公司的情况下,母公司本期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和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同子公司本期利润分配的各项目和期末未分配利润的数额全数抵销。而在比例合并法下由于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已经将其他投资者所享有或承担的项目剔除,因此在编制合并抵销分录中将不再产生“少数股东权益”及“少数股东损益”项目。

[例1]甲公司与乙公司合资组建丙公司。甲公司对丙公司投资1400万元,占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比例为70%。合同约定甲、乙公司对丙公司实施共同控制。丙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100万元,按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0万元,向投资者分配股利20万元。期末丙公司的权益性结构为:实收资本2000万元,资本公积10万元,盈余公积10万元,未分配利润70万元。

在比例合并法下应编制如下抵销分录:

(1)内部权益性资本投资的抵销

借:实收资本(2000万元×70%) 14000000

资本公积(10万元×70%) 70000

盈余公积(10万元×70%) 70000

未分配利润(70万元×70%) 49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4630000

(2)内部权益性投资收益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 700000

贷:提取盈余公积 70000

未分配利润 490000

应付股利 140000

(3)提取盈余公积的调整

借:提取盈余公积(7万元×70%) 49000

贷:盈余公积 49000

若上例改为丙公司由甲公司单独控制,即丙公司为甲公司的子公司。则在完全合并法下编制的抵销分录为:

(1)内部权益性资本投资的抵销

借:实收资本 20000000

资本公积 100000

盈余公积 100000

未分配利润 7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4630000

少数股东权益 6270000

(2)内部权益性投资收益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 700000

少数股东损益 300000

贷:提取盈余公积 100000

未分配利润 700000

应付股利 200000

(3)提取盈余公积的调整

借:提取盈余公积(10万元×70%) 70000

贷:盈余公积 70000

二、往来性内部会计事项的抵销

往来性内部会计事项指企业集团内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其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只涉及集团内的成员企业,不涉及集团外的会计主体。往来性内部会计事项包括内部应收与应付账款、预收与预付账款、应收与应付票据和内部借贷往来等。集团内部的往来性会计事项,在对外披露的合并会计报表中在完全合并法下应全额予以抵销;但在比例合并法下,合营者与合营企业的往来款项中还包含一部分属于其他合营者的往来款项,应将其视同外部往来款项。即在比例合并法下要将合营企业的往来款项拆分为“内部单位”与“外部单位”两部分,将属于集团内部的部分予认抵销。

[例2]承例1,期末合营者甲与合营企业丙之间有如下往来事‘项:甲公司应收丙公司销货款200万元(期末甲公司对该笔应收款项按5%计提坏账准备金10万元),应收丙公司股利14万元。在比例合并法下应将上述往来账项进行如下拆分:甲公司应收丙公司的销货款中,甲公司投资所占的70%部分是属于甲公司集团内部单位的往来款项应全额抵销;而另外30%部分则可视同为集团外部单位的往来款项,不得抵销。同理,对甲公司应收丙公司14万元股利也做类似划分。甲公司所提的坏账准备中,针对集团内部的140万元计提的坏账准备应予抵销,而针对60万元计提的坏账准备不能在合并报表中抵销。

在比例合并法下应编制下列抵销分录:

(1)借:应付账款(200万元×70%) 1400000

贷:应收账款 1400000

(2)借:应付股利(14万元×70%) 98000

贷:应收股利 98000

(3)借:坏账准备(10万元×70%) 70000

贷:管理费用 70000

在完全合并法下应编制下列抵销分录:

(1)借:应付账款 2000000

贷:应收账款 2000000

(2)借:应付股利 140000

贷:应收股利 140000

(3)借:坏账准备 100000

贷:管理费用 100000

三、交易性内部会计事项的抵销

交易性内部会计事项指合并期发生于集团内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内部购销、内部租赁和内部劳务等活动,涉及的销货企业与购货企业都是集团内成员企业。会计报表合并时,要通过编制抵销分录抵销内部交易重复计算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并抵销有关资产价值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与完全合并法不同,比例合并法下关于内部交易事项的抵销,仍要将合营企业内部交易事项进行拆分,即将合营者向合营企业的销售视为对两个企业的销售,一是集团内部单位,二是将属于其他合营者的部分视为集团外部单位。

[例3]承例1,设甲公司当期销售一批产品给丙公司,售价2000万元,成本1600万元。丙公司该批产品当期实现对外销售。假设合营者向合营企业销售的资产合营企业已经销售给集团外的第三方,此时内部交易的利润已经实现,抵销金额是合营者向合营企业销售的全部价款的投资比例数。对于属于其他合营者部分无论丙企业是否实现对外销售,对于甲公司而言,内部交易完成当日利润即已实现。

在比例合并法下甲公司应编制如下抵销分录:

借: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70%) 1400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4000000

而在完全合并法下编制的抵销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收入 2000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20000000

若合营企业丙公司上述内部交易并未实现对外销售,则在合并会计报表中只能确认归属于其他合营者权益的那部分收益,而属于合营者权益的那部分内部收益不予确认,应予以抵销。

在比例合并法下甲公司应编制如下抵销分录:

(1)借: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70%) 1400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4000000

(2)借:主营业务成本(400万元×70%) 2800000

贷:存货  2800000

而在完全合并法下编制的抵销分录为:

公益事业营销范文3

关键词:公益性 营销

1 企业公益性营销概述

1.1 公益性营销的概念

公益性营销,就是企业以关心人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福祉为出发点,将企业的营销战略与非营利组织或者公益活动联系在一起,充分利用其权威性、公益性资源与消费者沟通,以消费者的心智和内心认同感为切入点,实施人性化的营销活动,搭建一个能让消费者认同而又具有社会公信力背景的营销平台,使企业社会公众形象得到商业推广,在产生公益效益的同时,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偏好,在作购买决策时优先选择该企业产品的一种营销行为。

1.2 企业公益性营销的作用

1.2.1 有利于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中国,被经济学家誉为“社会第三次分配”的公益事业肩负重任,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从社会获取经营利润的同时也应当以符合伦理道德的行动回报社会。积极倡导我国企业进行规范经营,适度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在保证自身利益前提下协调社会各方利益,创造社会公共利益,有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

1.2.2 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品牌认知度和开拓市场基础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公益性营销所影响的范围内,人们即使没有直接从中受益,但在主观上仍会感受到企业对其的关注,从而对企业产生好感,对此品牌产生情感上的认同,从而强化对品牌的认识和记忆。公益性营销通过将企业赚取的一部分利润以明确的方式返还给社会,在受众心目中树立起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的形象,达到品牌美誉度提升的目的。从而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的来源。

1.2.3 有效地促进市场销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从消费者心理来看,公益性营销迎合了现代消费者在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社会道德水平引导下热心公益、同情弱者的心理,促使其实现心理体验,建立顾客忠诚度,有效促进市场销售。

1.2.4 有助于开发各方关系资源,营造发展空间

可以拉近企业与政府、消费者、潜在消费者以及社会大众之间的距离,获得媒体宣传、政府关系资源的开发等增值效应,为自身营造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想做好营销必须要尽力为自己营造一个有利的市场运营环境和关系环境。当今的市场经济强调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因此采用公益性营销实属上策,政府也偏向于支持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1.2.5 有利于构建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

构建公司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员工的士气,增强企业凝聚力,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企业的公共关系。优秀的现代企业都非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包括企业形象建设,而社会公益事业十分有利于企业文化的构建。

2 对企业开展公益性营销的建议

2.1 原则

从成本和效益的视角来看,公益性营销获得的企业形象需要经过长期的印象累积作为基石,因此需要企业长期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用心经营,并且不保证会立刻产生实质性的回报。企业在开展公益性活动之前,应该明确公益性营销的方向、并对其方式有所控制。

根据我国现代企业公益性营销的现状以及发展态势,我认为企业的公益性营销操作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2.1.1 时机性原则 即把握关键的时机开展恰当的公益项目。当社会出现重大事件或发生重大危难时,社会、媒体、民众对事件本身的关注度最高,如果企业能够借势在第一时间主动表态,必然能够赢得更多的眼球,也最能吸引媒体的宣传。

2.1.2 长期性战略原则 公益活动并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性的商业营销策略。在企业实力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应将公益事业纳入到企业战略中,通过对公益项目持续性、长期性的赞助,最终获得政府、媒体和社会公众的高度认可与持续关注,持续投入与持续回报,才能促进企业有动力持续进行公益赞助。

2.1.3 品牌关联原则 公益性营销应与企业的营销战略相一致,找到公益行为与品牌的契合点,捐赠项目要能够明确聚焦并且和公司的营业目标挂钩。

2.1.4 适度原则 公益性营销糅合了企业的社会公益性和商业功利性,在企业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企业必须把握好公益和功利的度。

2.2 关键点

中国企业的公益营销尚处在初级阶段,但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整合各方资源,将自己的公益慈善活动合理营销化。我国现代企业在实施公益性营销时除了要遵循以上的原则外,有以下关键点需要注意:

2.2.1 恰当选择公益项目

公益项目的选择直接关系着营销的成效。僧多粥少的事实要求企业不能盲目投入,而要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公益项目,充分合理地利用多方资源。

2.2.2 与消费者建立信任纽带

公益营销的终极目标都是消费者。消费者某一个品牌的产品产生持续购买行为,是因为对该品牌具有忠诚度,而品牌忠诚度是品牌资产的核心。销售产品,同时也是在销售信任,因此公益性营销的核心就是信任营销,其实质上就是要与消费者建立信任的纽带。

2.2.3 取得企业内部和谐

赞助公益活动必须从公司内部做起,让员工全面了解,鼓励员工参与并融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激发他们的志趣,调动一切积极性,构建适合本企业公益事业的企业文化,这对凝聚员工精神、留住优秀员工、塑造企业形象有独到的意义,因此,管理层必须鼓舞并激励所有阶层员工和志愿者。

2.2.4 准确导入业务

公益性营销中最有效的业务导入模式有三种,它们是:相关性导入、营销性导入和形象性导入。

2.2.5 最大限度地激活媒体能量

绝大部分的公益营销属于公关的范围,强调企业形象、长期利益的思考。如果能最大限度的激活媒体能量,就意味着最高的关注和最广泛的受众。

2.2.6 要将公益性营销作为企业品牌战略的一部分

公益其实是企业高端的另一种表达,它代表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心、价值观以及综合实力。我国企业在进行公益性营销的过程中,不能将其看作是一种单纯的增加销售和扩大利润的急功近利的营销手段,而是要将公益性营销纳入品牌战略成为其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这将会为企业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联系逐渐成为无可辩驳的事实,许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正在崛起壮大。特殊的时代要求我国本土企业必须学习借鉴跨国公司成功的运作经验,摒弃旧观念旧思维,从战略高度看待公益性营销,通过与多种手段互相配合,使公益性营销真正成为一种多赢行动,使企业在建构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3 所要避开的误区

一个精心筹划的公益性营销活动,加上准确无误地执行,才能为企业整体目标做出贡献,才算是成功的公益性营销。虽然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恰当的公益捐赠是一种有良好经济效益的社会投资。然而,在实际运作中由于“理性经济人”及利益驱动等因素使现代企业更难平衡企业利益和公益利益,难免陷入误区。综合起来误区大致有:

2.3.1 急功近利

公益性营销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需要企业长期的用心规划和耕耘。企业应当先求营运正常、实现利润增长,再考虑如何做好企业公民的角色,如果企业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公益性营销立竿见影地促进销售上,难免失望。

2.3.2 策划不足,定位混乱,缺乏整体战略规划

许多企业在实施公益性营销的过程中总是遇到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仔细推敲公益活动与品牌建设的结合点,策划不足,定位混乱,缺乏整体的长远战略规划,导致大量资金投入后,品牌累积却极少,收到的回报也极低。

2.3.3 不积小善,心态不正

公益性营销是一种长期性投资,没有速成的捷径。但不少企业策划者觉得小笔投入没作用,都希望一鸣惊人,用大投入在短时间内赢得良好的市场反应。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收效较低,甚至有许多企业过度投入影响到正常现金流。

公益事业营销范文4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运通公司捐赠170万美元用于修复风化的自由女神像,这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公益事业融入企业营销活动的案例。20多年过去了,公益营销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低成本、高曝光率却又往往容易让企业陷入舆论旋涡的营销方式。它一方面让公众对企业及其品牌和产品产生认识,一方面又有力地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当人们还在抱怨一般的营销行为只能增加知名度却对美誉度提升无力时,公益营销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选择。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纷乱的竞争年代,公益营销让那些“为善”的企业和品牌得以区分。这一颇具亲和力的感性营销方式让世界500强企业趋之若骛。

公益营销中各角色的关系

任何一个公益营销里面都有四个主角:公益机构、受救助的对象,企业和媒体,而媒体是作为联系其它三者的载体。企业联合公益组织,资助需要救助的对象,这一切若想摆脱简单的公益活动,上升到公益营销的层面,就需要媒体的大力帮助,对这一系列的行为进行跟踪宣传,以达到提升企业美誉度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由此可见,媒体在公益营销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传媒应树立公益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一个以传媒为中心。连接企业、公益机构、救助者的一个良性循环圈。而企业、公益机构应该真正地利用媒体来沟通,把自身的东西与大众形成一个沟通,达成一个效果。

社会背景引发媒体在公益营销中的责任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新农村建设,现代社会贫富差距增大,弱势群体不断增多,公益事业越来越体现出它的迫切性。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也在追求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在这种状况下,企业利用公益事业打开自己的营销之门的“公益营销”就应运而生了。实际上,任何一种公益事业都必须经过媒体的放大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企业结合公益事业的营销也才能得到收获。那么在公益营销里面,媒体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对于公益营销,媒体要有报道的积极性。这里就要提一下《公益时报》了,由国家民政部主管的《公益时报》是国内最早一份探讨企业公益和企业社会责任的专业媒体。2003年6月,时任报纸主编的刘佑平开辟了四个版面的专刊专门用于探讨企业公益行为和企业社会责任。当时的企业社会责任在国内几乎一片空白,无论是小企业还是大企业,它们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东西。而随着近两年来舆论和政府的推动,国内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才开始发展起来。现代媒体要拿出《公益时报》的这种积极性,努力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和企业的公益营销中去。中国各大主流媒体,应整合各自资源,拿出一定的版面、时间段,搭建一个媒体公益平台,主动承担起整合企业、公益机构、受救助者这三方面资源,以达到最佳合作状态的责任。

公益营销中媒体的具体措施

首先,要倡导诚信,因为公益营销的文化精髓是诚信,因为只有诚信,这个链条才不会断裂,才能成为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持续发展的东西。诚信靠什么。靠公益组织的自律,靠媒体参与,靠社会大众参与。目前公益营销缺乏了一种诚信,因此,媒体应加强与公益组织的结合,通过媒体把公益放大,把具体的东西报出来。这样诚信就会慢慢树立起来了。

其次,要深度报道。为什么很多媒体不报道公益营销,或者是不把这个放在重要的版面,其实想想,可能有一个深度的问题。目前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说慈善、关爱,包括公益,我们媒体工作者还只是停留在一个最基本的层面,就是人性的同情。因此,媒体应该深度挖掘公益事件的深层内涵,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报道的价值,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第三,要合理加强后期宣传。公益营销是种长期的企业行为,企业的救助等活动做完了,并不等于营销行为就此结束了,媒体必须对此进行恰当后续宣传,以达到效果的最大化,但后期宣传也必须非常谨慎,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公益活动都适合于宣传。一些公益活动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不适合作推广,如捐助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灾民这种伴随着痛苦和伤亡的公益项目,摩托罗拉在宣传中总是避而不谈,因为那样会唤起很多人痛苦的回忆。

公益事业营销范文5

【关键词】加多宝 公益营销 特点 类型

杰罗姆·麦卡锡(McCarthy)于1960年在其《基础营销》(Basic Marketing)一书中提出的著名的4Ps理论。公益营销策略与4Ps相比,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主动性

传统营销方式强调系统性的优质产品生产、制定合理价格、广泛架构渠道以及有效促销活动,总体而言属于常规性的动作。而公益营销需要更多地关注社会实时发生的事件进行深度参与,故而显得更加的具有主动性。加多宝在实施公益营销之后,不仅制定常规性的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等策略,还要积极主动地从事公益活动,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的壮举,北京奥运会期间在纽约哈德逊河上打出“2008,welcome to beijing,china”的口号,2010年亚运会成功与百事可口“两乐”竞争,成为第16届亚运会高级合作伙伴,为品牌注入更多的国际化元素,目前,加多宝又在积极进行“红动伦敦,精彩之吉”的推广,准备借力伦敦奥运会,再次进行有效地宣传。

二、影响力

越是收入高、受教育程度高的消费者其消费能力也越高,与此同时他们的消费诉求也更加的多元化,除了产品以及服务本身之外,他们更注重企业的信誉、品牌、社会形象。加多宝集团通过奥运会、亚运会、“王老吉?学子情”、灾害时的公益表现提升了自我的影响力和品牌形象,积极传播了优质生活的理念和关注社会共同发展尤其是弱势群体发展的态度,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这种方式更具具有传播性和影响力。

三、持续性

虽然有些企业进行公益营销只是一定时间段内临时的一些举动,但总体而言公益营销是一种持续性的公益传播活动,如农夫山泉连续五年进行“喝一杯水,捐一分钱”的活动,王老吉连续14年支持贫困大学生的“王老吉?学子情”计划等。

四、宣传性

公益营销以社会责任为诉求点,通过媒体向消费者宣传企业良好的形象以及其优质的产品与服务。2008年地震加多宝率先捐款一个亿后,报纸、杂志、电视、网络论坛等主流媒体的头版头条都被“买光王老吉”、“要捐就捐一个亿,要喝就喝王老吉”等内容所占据。后证实这是加多宝集团雇用网络策划公司进行的一个营销推广,这其中的是是非非姑且不论,但间接地说明了公益营销具有很强的宣传性,通俗的讲就是“做好事也要留名”。

五、双重目的性

公益营销既要公益,又要利益,是企业“经济人+社会人”综合身份的结果。加多宝在地震后首捐一个亿,实现了社会价值,与此同时,其产品销售额也从2007年的50亿提升到100亿人民币这个新的数量级。

六、资源整合性

公益营销的全局性和持续性决定了其资源的高度整合性,从事公益营销活动,经常要与政府、非盈利组织、行业协会、媒体公众进行深度协调与沟通。加多宝一系列的公益营销活动,大多与政府、媒体、公益组织、策划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资源的高度整合性是传统营销方式无法企及的。

公益营销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我国学者高定基于2006年提出六种公益营销类型,比较全面地归纳了目前公益营销的类型,这六种公益营销的类型包括销售决定型、公益事业冠名型、义卖捐赠型、抽奖捐赠型、主题活动型和设立基金型。加多宝长期进行的公益营销活动,主要是公益事业冠名型、主题活动型、义卖捐赠型和设立基金型。

(一)公益事业冠名型

此类公益营销是很多热衷于公益事业的企业惯用的做法。在我国,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就有很多企业(GE、联想、三星、VISA等)赞助赛事。另外如可口可乐自1993年至今在中国26个省捐建了52个“可口可乐希望小学”,100多个希望书库等。加多宝集团2008年赞助北京奥运会,2010年战胜“两乐”成为第16届亚运会高级合作伙伴,2010年独家赞助世界旅游小姐大赛中国选拔赛,目前又在大力宣传“红动伦敦,精彩之吉”活动,这些都属于公益事业冠名型公益营销活动。

(二)义卖捐赠型

加多宝在全国22个省份的沃尔玛和好又多以终端义卖的形式进行助学善款的筹集。此类型公益营销受公益活动地区限制使得参与活动的消费者的数量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对当地的企业社会形象有很大的提升。

(三)主题活动型

在2008年为汉川地震做捐赠的主题晚会上,王老吉一个亿的捐赠赢得全国消费者的注意,对王老吉公众形象的提升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

(四)设立基金型

这种公益项目是很多企业在用的形式,有很多以自己公司名称命名的各种基金,如“戴尔基金”、“中国一肯德基曙光基金”等,此类做法可使消费者对企业产生极大的好感,以提升企业公共形象。加多宝连续14年设立“王老吉?学子情”扶困助学公益基金设立,对于企业知名度、美誉度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洪.品牌营销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3).

公益事业营销范文6

渣打集团行政总裁冼博德前不久在 2008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作出了如下表述:“若有人需要确认采取可持续发展业务方针的重要性, 2008年金融市场的动荡和纷扰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 ”在他心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使渣打银行得以平稳度过金融海啸的诺亚方舟。而这一战略最好的执行就体现在渣打不仅专注于提升当前和长远业务的表现,还积极推进为环境和社会带来正面影响的项目。

就在冼博德发表上述宣言的两月后,北京王府井东方新天地的渣打银行北京分行会题)。渣打议室里,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环球市场有营销人士认为,国内外企业银行是在部董事总经理陈铭桥向《成功营销》介绍了对待公益营销的强烈态度反差利用最大他所负责的公益项目的进程。从 2008年6月可能推进起,他担负起渣打银行参与中国四川地震灾其实体现了中国企业公益营销公益事业,区的赈灾事宜。 5个月后,渣打中国向四川省绵竹市政府捐赠了一千万元人民币用于此项目的建设。

这样的公益活动对渣打而言并不算新鲜事。从“关心艾滋行动”到“看得见的希望”,渣打银行每年都会根据公益活动的崭新目标而有序地进行。

近年来,企业社会公民责任是个热门话题。以公益等形式履行企业公民责任倍受关注,不同机构出台的相关榜单也着实不少。然而似乎并没有引起大多数获奖企业的太大关注。或许是中国历来“做好事不留名”的传统,国内企业在公益营销宣传上往往羞于言表或是昙花一现。相形之下,星巴克、微软等跨国企业则视之为一种很常规的行为。企业在考察这类项目时会根据当前的产品和市场营销战略选择公益项目。有营销人士认为,国内外企业对待公益营销的强烈态度反差其实体现了中国企业公益营销战略的缺失。

渣打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其品牌的公益营销战略。渣打所强调的社会责任项目有三大准则:一是与渣打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与银行所在市场的相关性;二是可充分运用自身能力、资源和设施作出最大贡献,其中很重要的包括善用员工的核心技能和专业才智,让他们在项目中发挥所长;三是通过推动公益活动帮助解决一些意义重大的挑战(例如:逆转气候恶化,健康、贫困等问题)。渣打银行是在利用最大可能推进

公益事业,为利益相关者和银行自身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渣打银行北京分行行长郭凌

燕就曾表示,公益活动给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收益,还给企业形象和品牌带来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