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浅析

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浅析

一、《概念设计》课程的特殊性

“概念设计”的意义在于能够体现产品设计的未来趋势与设计师自身的独特设计理念。随着产品设计对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概念设计成为了企业产品更新的风向标、社会消费变化的趋势,以及技术变革的动力。无论是哪一种设计,都是以相应的社会情境作为其立足的根本。放眼当下,市场需求造成的产品同质化,以及技术变革带来的产品更新速度加快,都要求设计师设计出对未来具有前瞻性的产品,因此前瞻性即为概念设计的第一个特征。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会生活变化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的发展速度,对人文的、历史的呼声不断出现,因此,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在设计功能的同时,注重对精神方面的关怀、对人文情怀的表达,将主观世界对人性的感悟、对生活的理解作为一种原创的概念表达在设计当中,这是概念设计的另一个特征——人文性。概念设计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在产品设计程序、方法、语意学等课程之后,一方面用来验证学生对前期基础课程的理解程度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概念设计课程本身的开放性、前瞻性、实验性等特点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设计自由度,能够使学生更加自主地运用习得的设计知识,通过设计实践放眼产品设计的未来趋势。

二、有效提取设计概念的步骤和方法

设计师的思路往往是开阔而多元的,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板书教学不足以适应设计专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将教材提纲整合成为明确的行动目标,将理论知识点整合成为驱动学生进行设计操作的步骤,推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逐层深入地内化课程内容,将具有独创性的设计展现在课程实践之中。

(一)获取热点话题

1.案例视频启发

在了解概念设计的基本特征后,大部分学生会表现出对某一特征的设计倾向。但由于学生从未真正实践概念产品设计,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视频案例引入教学,一部分是概念设计或先锋设计的广告视频,让学生了解对未来技术的运用和对生活方式的大胆设想;另一部分是设计思考的演变过程,这类视频尽量选择实际项目中的设计流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设计步骤的递进过程,内化为自己设计的思考方法。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实际,如哪一部分是自己较为薄弱的环节,哪一个流程的演变能够启发设计灵感等。提问式的教学在此环节能够引导学生跟进课程内容,主动思考,也能够让教师迅速把握不同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和兴趣所在。未来的答案在过去。随着科技发展的速度日益加快,学生需要知道如何通过分析历史以把握未来趋势。在引导学生探索未来设计的无限可能时,梳理历史是必不可缺的环节。例如在以“随身听”的发展变革作为历史启迪时,教师可播放纪录片的片段要求学生带着思考去观看,探索如下几个问题:(1)“随身听”出现的“SET背景”;(2)“随身听”与之前其他音乐播放媒介的异同之处是什么?(3)“随身听”与其后出现的MP3之间有什么关联?有什么异同之处?教师经整合而成的提问实际上就是对整个课程框架的一种构建,在学生思考时对于问题的拆解分析就成为对课程知识结构的主动分析、主动学习、主动总结。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尽可能运用专业术语详尽回答,一方面引导学生实践设计表达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总结梳理出了已有设计的共性和方向,丰富学生脑中的设计“资源库”。

2.热点问题探索

在学生清楚地了解课程框架、明确自己的设计方向后,教师继而引入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多媒体、图书馆等多平台去挖掘的探索基于SET模型的各种热点问题,梳理制作成为图文并茂、条理清晰的PPT调研报告,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陈述,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讲解描述和强化热点话题的关键问题,启发其他学生对其热点产生兴趣和提出新的问题,以加速概念提出。同时,教师结合“事理学”的设计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将热点通过整合以“人物、环境、起因、经过、结果”为条理的“事件”的形式表达,未来的使用者是“事件”中的“人物”,“经过”乃是借助概念设计完成事件的工具。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使用者”与“产品”的具体关系,有利于将热点问题转化为设计问题提出。

(二)提出问题、建立概念

在进行热点话题的获取之后,让学生对其他人提出的热点话题进行投票,在教师的帮助下确定几个关注度较高的话题(以20人一班为例,确定4-5个话题比较合适),随后将提供话题的学生和关注此话题的学生编入其中,形成4-5人的组,热点问题的提出者即为组长,担负启迪创意的责任。分组的好处在于让学生更有项目组的真实感,依据兴趣加入的组员目的也会更明确,有利于更投入地展开创意思考。产品设计究其根本是为“事”而做,而每一组的热点话题即为事件本身。因此每个小组的成员要将事件根据“5W1H”等设计提问原则,研究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经济基础、技术支持、事件中的核心受益人,应怎样通过设计的途径去最大化受益人的利益,以及概念将以何种形式呈现在未来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三、展开概念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一)根据学生兴趣点确定设计方向

在分组后,同一组的学生都是对相同的设计概念有研究兴趣的,但是,由于每一个学生侧重点不同,从大方向可以分为“技术型概念设计”倾向和“人文型概念设计”倾向。对“技术型概念设计”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往往会更加关注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方式、产品材料的表现形式以及产品结构变化所导致的使用上的变化或是外观造型的变化。在针对这类学生的设计方向探索时,教师通过对比已有的未来概念设计与当今市场产品设计的差别因素进行指导,要求学生通过多媒体平台自主查询资料,总结未来可能的设计趋势,做出有理论根据的前期调研报告。而有一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表现比较突出,他们往往阅读了一些设计流派的资料,或是对某一类或某一位设计大师的风格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教师将可他们划分为“人文型概念设计”方向。例如有的学生通过自身知识积累提出日本文化特征影响下的人文设计,教师可以通过图例对比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其中的设计差异。如教师可以将日本设计师坂茂设计的立方体有芯卷纸与市售产品并列对比,让学生通过试制原型去思考其中的差异,并提炼和总结出设计师概念设计所反映的人文内涵。

(二)找到一个产品的多种设计可能

此时,学生已有较清晰的思路,脑中浮现模糊的设计原型。为了让学生快速呈现设计灵感,可以通过“指甲图”的形式,在纸笔之间感受视觉图像与想象之间的差别,同时激发学生通过结构、形态的变化产生出更多种设想。之后,将较为合理的设想转化成为3-4张设计草图。在绘制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用马克笔速写的形式表达光影关系,用结构线的勾勒展示产品的体块及结构,在保证灵感表达流畅性的同时,让学生对未来设想的产品不停留在“扁平化”的平面视觉,而是具有体量感的三维产品展示。接下来小组探讨每个人的设计草案,在此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的设计沟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通过向他人阐述设计理念,吸引他人关注自己的设计,很多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设计漏洞甚至产生新的灵感,一边讲述一边修正。而聆听讲解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提出改进建议的同时也能够发现他人亮点来弥补自身不足,大大地促进了设计方案的产出和完善。最终,教师要求每一个小组确定出两个设计方案进行深化。

(三)展开设计

在此,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之前的学习步骤进行回顾和梳理,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以促进接下来设计的动力,同时,让设计小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目前方案中的不足之处。对于课程整体的教学教法体系可总结为:概念设计的认识——热点问题的发掘——提出概念——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提出设计。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发散(DT1)——收敛(CT1)——发散(DT2)——收敛(CT2)的变化过程,通过思维形式的往复变化,学生的思路从DT1阶段的横向散射到CT2阶段,做到纵向的聚焦定位。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设计的展开,使得学生的设计意图更为清晰,对问题的思考既有横向扩展,也有纵深探索。此时的设计目标明确,细节恰到好处,让学生的设计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笔者对概念设计教学方法的探索仍处在不断完善提高的阶段,本文没有对具体的学生作业进行总结展示。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还将不断的实践、探索、总结,形成完善的教法体系,落实在学生作业成果的展示中。

作者:张帆 单位:天津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