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交流材料范例

培训交流材料

培训交流材料范文1

1.培训内容的同质化

首先,不同参训者培训内容的同质化。参训特教教师接受无区别无针对性培训,即不区分专业出身、不区分学校类别(聋、哑、智等),集中授课,讲授同样的内容。其次,不同培训班次培训内容的同质化。培训经常由不同级别的部门组织,但是培训的内容却互相重复。

2.培训缺乏实效性

一方面,培训内容的同质化致使特教教师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培训方法缺少灵活性,机械的讲授使参训特教教师处于被动地位,硬性接受新知识。参训者普遍感觉培训效果不佳。

二、翻转特殊教育师资培训课堂的可行性

翻转课堂,是通过颠倒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来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的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为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提供了新的路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可以运用翻转课堂的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实现培训的翻转,把课堂培训扩展到网络,从被动接受式培训转变为主动的交流式培训。

1.翻转特教培训课堂的基础

(1)物质基础。

互联网时代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延伸到了网络,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学习。学校一般拥有机房,甚至为教师配备工作电脑。信息技术为翻转特殊师资培训提供了物质基础。

(2)知识基础。

翻转特殊教师培训课堂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和学习能力。首先,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普遍增强,有600多万中小学教师接受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约占应培人数的76%;其次,教师是知识型专业人员,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最后,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3)理念基础。

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育的主导者理应是学习的践行者。自2010年翻转教育理念传入我国,很多教师成为翻转课堂的施行人,他们理解翻转的理念及优势、劣势,为翻转特殊教师培训提供了理念基础。

2.翻转特教培训课堂的优势

(1)有利于参训特教教师自定步调式学习。

参训特教教师具有离散性特点,传统培训未重视这一问题,对参训者进行无区别的统一培训,致使培训效果不佳。让参训者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是翻转培训的核心理念之一,遵从了特教教师的离散性特点。参训特教教师可以在培训前通过网络观看培训者设计的视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步调;学习困惑可通过网络和专家或其他特教教师进行交流以解答;实践困境可提交给培训者作为培训的案例。

(2)有利于参训特教教师连续性学习。

传统的特教师资培训具有非持续的特点,影响了参训特教教师的学习效果。翻转特教培训课堂为参训特教教师提供了一个具有张力的平台。无论是参训前、参训中还是参训后,特教教师都可以与培训者、专家、其他特教教师进行交流,有利于参训特教教师的连续性学习。

(3)有利于参训特教教师建构式学习。

建构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指导者帮助学生内化知识。传统的培训以讲授法为主,培训者主导课堂,参训者成为机械的知识接受者。翻转特教师资培训课堂有利于特教教师进行建构式学习。互动的个性化指导是翻转培训的另一个核心理念,强调以参训者为中心。在培训前、培训后参训者可以通过网络就学习问题向培训者、专家咨询,培训中可以当面与培训者、其他参训者交流。

(4)有利于参训特教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特教教师参加培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用于教学实践,传统的培训实效性低,大部分教师无法学以致用。翻转特教师资培训可以帮助参训教师解决教学困境。培训前参训教师提交案例,参训中培训者会就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给予个别指导;参训特教教师可以在参训中与其他经验参训者进行交流;参训后培训者或专家对参训特教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指导。

三、翻转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模式的构建

1.培训前的活动

(1)培训者。

首先,整合培训材料。培训者应以调查为基础,分析研究参训者特点,组织适宜参训者学习的材料。培训材料应力求易懂性、科学性、实践性。其次,明确培训任务。为提高培训时效性,培训者应明确培训任务,避免参训者学习的盲目性。最后,组织互动式学习。参训者应利用网络组织学习者互动交流活动,一方面便于了解参训特教教师学习的盲点、难点;另一方面让参训特教教师互相探讨,各种观点相互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

(2)参训特教教师。

首先,观摩视频,学习理论知识。参训特教教师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材料,观看学习视频和资料,学习理论知识。其次,案例提交与思考。参训特教教师把现实中的案例提交给培训者,思考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再次,寻求指导。对于学习中遇到的疑惑应寻求培训者指导。

2.培训中的活动

(1)培训者。

首先,重点知识及疑难问题讲解。培训者在培训中首先对重点知识和疑难问题进行讲解,排除参训者因难点和困惑带来的学习焦虑情绪,引导其进入学习状态。其次,典型案例研讨与分析。培训者选择的案例应具有示范性、指导性,有助于参训者理解、掌握培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再次,小组讨论与个别指导。培训者应组织培训课堂的交流活动,引导参训者进行讨论式学习;对需要个别指导的参训者给予特别指导。

(2)参训特教教师。

首先,独立探索。参训特教教师应对培训内容进行独立探索,实现知识的内化。其次,互动交流。参训特教教师应利用培训课堂积极参与互动交流,主动向培训者和其他参训者讨教。

3.培训后的活动

(1)培训者。

首先,跟踪指导。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特教教师的教学具有专业性及复杂性的特点。培训者在培训后应对特教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帮助其提升实践能力。其次,评估。跟踪指导后,培训者应评估培训效果,检验培训的有效性。再次,反思。培训者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反思,调整不足之处,为以后的培训打下好的基础。

(2)参训特教教师。

培训交流材料范文2

关键词:民办高校;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对策

探析民办高校是指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民办高校的教职工,是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决定学校未来发展,而记载教职工个人履历、师德师风、年度考核、职称聘任、奖惩等方面的人事档案,是学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举办方其经费来源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人事管理制度,进而使其人事档案和人事档案管理也不相同,做好民办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是民办高校规范化管理的需要,也是民办高校教职工职业发展的需要。

一、民办高校人事档案内涵解读

(一)人事管理制度。公办高校编制内教职工,与学校签订聘用合同,与学校形成人事关系,学校对教职工进行管理适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民办高校教职工,与学校签订劳动合同,从而与学校形成劳动关系,学校对教职工进行管理适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规定。所以,民办高校人事管理制度从适用法律法规、管理性质等方面与公办高校不同。

(二)公办高校人事档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适用范围为:“党政领导干部、机关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工勤人员除外),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公办高校属国家事业单位,其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适用于本条例。该条例定义干部人事档案为:“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在党的组织建设、干部人事管理、人才服务等工作中形成的,反映干部个人政治品质、道德品行、思想认识、学习工作经历、专业素养、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遵纪守法以及家庭状况、社会关系等情况的历史记录材料。”因此,公办高校人事档案包含以上内容,同时,根据该条例,公办高校人事档案由单位保管。

(三)民办高校人事档案。民办高校人事档案,是教职工在学校工作期间形成的反映个人实际的各类材料,在学校工作期形成的档案由学校管理并提供利用,并向人才交流中心定期移交。为什么要向人才交流中心移交呢?因为教职工的人事档案往往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教职工在进入学校前的学习档案和工作档案,由于学校不具备保管人事档案的资格,所以该部分档案一般是托管在人才交流中心。二是教职工进入学校工作期间形成的个人档案资料。民办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相关依据主要有两个,一是《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劳力字〔1992〕33 号 ),该规定定义企业职工档案是企业劳动、组织、人事等部门在招用、调配、培训、考核、奖惩、选拔和任用等工作中形成的有关职工个人经历、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表现以及工作变动等情况的文件材料。二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人发〔1996〕118 号 ),该规定所称流动人员的第一、第二、第五类人员,符合民办高校教职工的情形。由于民办高校既不是国家事业单位,但也不能完全按照企业职工的档案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因此,民办高校人事档案有其特殊性。

二、民办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民办高校众多管理事务中的一个小项目,不会像教学、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等工作那样受到极高重视,加上民办高校发展事务中有很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学校领导层不会投入太多精力,到这项即使做得不好也没有太大影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来。从学校到部门再到员工,层层忽视,经常出现“四无”的结果:无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专门机构、无专职工作人员、无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无人事档案管理设施设备,很多学校为了应付工作,仅在校办公室或人事处设兼职管理人员,兼职管理人员由于事务多、不专业、没有档案意识,所管理的人事档案资料不全、混乱。而人事档案管理又缺少设施设备的支撑,很难做到规范科学有效管理[1]。

(二)人档分离。由于民办高校不能保管人事档案,所以,教职工的毕业生档案、曾经工作档案等材料,一般都托管在人才交流中心,而由于人才流动性的增加,大多数教职工的这部分人事档案,还放在户籍所在地或是上一工作单位的人才交流中心,如果学校要查阅这些档案,非常困难,即使能通过单位介绍到人才交流中心查阅,但里面的档案资料内容单一,也很难全面反映教职工过往的全面准确情况。教职工在校期间形成的另一部分档案,如各类考核、职称晋升、师德表现材料,按规定,还应在一定时间内存入人才交流中心的个人档案中,这样才能使其人事档案完整,但是,由于人才交流中心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催促学校移交在校期间的考核等材料,也使其托管的人事档案内容不全。

(三)人员流动。民办高校教职工相比公办高校,流动较为频繁,流动带来人事档案管理出现较多问题,一是教职工本人对人事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校忠诚度和归属感不强,不愿意把本人曾经的人事档案从原来的人才交流中心转到学校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对在学校期间填写的相关表册材料也不重视,没有认识到这是个人人事档案的一部分;二是学校并不想浪费精力为教职工完善人事档案,惯例思维让学校不愿意为可能继续流动的教职工人事档案管理投入人财物;三是人员流动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量增大,需要不断地建立新入职教职工档案和管理离职教职工档案,还要为离职教职工出具各类证明等材料。

三、民办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档案意识,加强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第一,统一认识,全员树立档案意识。明确人事档案是学校档案事业的一部分,是学校人事管理工作之一,人事档案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工作,人事档案收集准确完整,有利于更好地盘点学校人才队伍情况,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教职工个人更应关注关心个人人事档案的形成,严格按要求填写相关表册,以使个人人事档案更加完整反映实际情况。第二,加强领导,集中保存。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可设在人事处(人力资源部)或学校档案室,各部门、教学单位应设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收集本部门的人事档案材料,定期向集中保管部门移交档案材料。第三,强化标准,有规可依。建立完善的档案收集整理制度,并保证各项制度能够落实到位,能够定期归档;做好人事档案甄别、审核工作,严格按照《人事档案整理规范》等文件,对人事档案内容进行甄别,对信息失真、内容不全等文件材料,均要落实清楚,按规定对档案提供利用,建立保密制度[2]。第四,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促进人事档案向着规范化、标准化进行,确保档案日常用品、硬件软件设备,都能够满足现代化档案工作需求。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人事档案管理方式。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借助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大趋势,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建设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同时强化安全体系,通过安全技术手段,推进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3]。在人事档案数字化系统中,实现纸质档案电子化,让纸质档案成为查阅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用贮存的电子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提供利用,让人事档案管理更有效地服务于学校事业建设,也让教职工更加便捷地提交、查阅个人资料。

(三)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琐碎,要求管理人员责任心强、工作细致,又要严守纪律,保守秘密,而即使这项工作做得好也看不出明显成绩,因此,其工作成绩很难得到认可,从而导致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所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打通其职业发展通道,管理人员有职务晋升、职称评审的机会,同时在薪酬福利等方面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其次是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参与地方档案管理部门的学习培训,到兄弟学校考察学习,利用网络平台在线学习,让管理人员充分熟悉国家人事档案相关法规政策和人事档案管理相关规程,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同时还要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掌握数字化、电子化系统和设备,为档案管理数字体系建设服务[4]。

(四)联合协作,与人才交流中心紧密融合。学校应加强与人才交流中心的联系,尤其是与学校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建立协作机制,由学校出台教职工人事档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教职工人事档案应转入学校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由人才交流中心代管。学校与人才交流中心签订代管协议,约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学校查阅使用教职工人事档案的权利,以全面了解教职工的个人情况,更为重要的是,建立档案移交制度,哪些档案材料应在什么时间移送人才交流中心,存入所保管的人事档案中,而学校为了工作的需要,又留存哪些材料,以备学校存档查阅。对于离职的教职工,在人才交流中心代管的档案如何处理,也需要与人才交流中心紧密沟通,学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当地人才交流中心做到协同一致,最全面地收集、保管人事档案资料,最大限度发挥档案的作用,为学校事业发展和教职工职业发展服务。

四、结语

不论是民办高校还是公办高校,做好教职工人事档案管理,都有利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员工个人成长发展,虽然民办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在民办学校全面加强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人事档案管理必然出现新的发展机遇,规范化管理、数字化建设,或将成为民办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  杨琪.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问题与对策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9(4):173-174.

[2]  黄昆.人才流动环境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探析——以江苏淮安高校为例[J].档案与建设,2019(4):56-58.

[3]  胡春玲.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的思路和措施[J].就业与保障,2020(22):168-169.

培训交流材料范文3

关键词:教师;培训;档案管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而“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1]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作用,教师培训档案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培训档案完整真实地记录了培训工作的过程、培训的方式方法,展现了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成效。系统完整的教师培训档案是教师培训工作的全面概括和客观反映,它反映了整个培训过程的全貌,能为培训管理工作提供有力凭证和依据,对于总结培训经验,提高教师培训质量,以及进行教师教育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培训档案是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新的培训管理思路产生的依据和条件,它对于研发新的培训项目,尤其是具有创新性的培训项目,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就教师培训档案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培训档案的特点

(一)教师培训档案的多样性

教师培训从培训层次上可以分为部级、省级、市级、校级等教师培训,从培训群体上可以分为,高端的省、市名师培训、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辐射全员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以及托底扶贫的中小学乡村教师培训,从教师专业成长阶段上还可以分为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2]从培训方式上可以分为集中培训、学校考察、跟岗观摩、顶岗实践、交流答辩、网络培训等,从培训时间上可以分为,长期班和短期班。由于教师培训的层次、方式、时间上的分类多样化,导致了教师培训档案的多样性。

(二)教师培训档案的分散性

随着国培计划的深度实施,各类教师培训很多,教师培训任务较重,不可能一个人负责所有的培训项目,往往存在每期培训班负责的人员不同,每期培训参与成员也不同,同一期培训往往涉及较多的环节和方面,比如培训前调查问卷设计、方案研制、通知起草发放、培训期间生成的教学资料、简报制作、摄影、新闻及总结材料撰写等,有可能是不同的人承担不同的任务,并且每期培训班的培训时间、培训地点都不固定,这就形成了培训档案的分散性。

(三)教师培训档案的复杂性

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层次的不同,设计的培训方案也就不同,包括指导思想、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组织管理、培训要求、培训评估考核等都不相同,而且,由于培训对象和培训层次的不同,不仅培训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培训起止时间更具灵活性,尤其是不同的培训项目,会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为了达到好的培训效果,往往是几种培训方式结合使用,一个培训项目就教学过程这一环节就会分为几部分,档案的广泛和多样,更增加了教师培训档案的复杂性,给档案收集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教师培训档案管理的内容

(一)上级下达的关于培训工作的精神、规划和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培训前期筹备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包括调研资料、培训方案、培训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培训通知、培训管理制度、学员考核办法、学员报名登记表(包括学员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职务、职称、学历、专业、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照片、主要工作经历、此次培训最希望探讨的问题)、培训手册等资料。

(二)在培训过程中形成的教学资料、学员研讨、交流、总结材料及各种管理记录等。如专家讲课及论题答辩过程中的视频和课件,学员提交的考察报告、交流研讨材料、课题研究材料、学员学习日志、学员报到登记表、学员通讯录、学员考勤情况、培训单位鉴定意见、结业情况、学员结业证存根、优秀学员表彰、培训照片(包括专家上课、研讨交流、考察观摩、开班典礼、结业照片)等。

(三)培训活动结束后,对培训效果跟踪调查并形成的分析评估报告及培训生成的有关资料等。如培训后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培训评估总结报告、培训工作总结、培训工作简报(包括领导讲话、培训新闻等)、聘任专家信息登记表(包括专家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有何荣誉、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电子信箱、身份证号、研究方向和领域、授课专题名称、授课班次、授课时间、授课满意度)、教材、参考书目等。

(四)其他资料。对我们的工作具有指导性内容的兄弟省(市)院校教师培训资料等。

三、教师培训档案管理的要求和方法

鉴于教师培训档案的多样性、分散性和复杂性,所以要求档案人员在每一期培训结束后,及时抓紧收集过程档案,否则时间一长,很容易丢失信息和遗漏数据,并了解各类型培训的特点和教学环节,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组卷。每期培训从开始到结束都要经过上级指令、前期调研、根据需求研制培训方案、通知撰写发放,培训活动的组织安排、培训的过程管理,培训结束时的各项工作等,在档案归档时要围绕这些过程,广泛收集各个环节中相应的相关资料,经过分门别类的整理、组卷、编目,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与项目对应的教师培训档案。

(一)教师培训档案管理要求

1.教师培训档案内容要齐全、完整。要使教师培训档案保持齐全、完整,首先,档案资料要避免残缺或丢失;其次,教师培训档案资料卷与卷之间、册与册之间都要保持有机联系,不能随意零乱堆砌、分散割裂。[3]2.教师培训档案要准确教师培训档案的收集要准确地将有价值的材料全部收存。档案要避免涂改,以使档案失真;从每份材料的页码的顺序,到材料的分类,再到材料目录及案卷标题都要准确无误。3.教师培训档案要美观教师培训档案不仅要在内容上要准确、完整,还应该在形式上保持美观。案卷盒要干净,案卷内材料要整齐有序,标题目录的书写字号字体要得体,装订线要规范统一等。[3]

(二)教师培训档案管理方法

按照材料形成规律对材料进行排列和组卷,制作卷内目录,目录名称必须与材料标题名称完全一致。案卷标题要简明确切,能够准确反映案卷的内容。如xxxx年xxxx学科高研班档案材料,xxxx年乡村教师薄弱学科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项目档案材料,档案按纸质和电子两种形式保存。

1.纸质文件材料

需要长期保存的电子公文,方便纸质保存的,都需制成纸质文件。如培训项目实施意见、项目配需计划、项目培训方案、培训通知、会议安排、学员报到登记表、领导讲话、项目总结、评估、评优材料等。归档纸质文件要求是定稿,字迹清楚、无勾划痕迹、有需要手写的内容,要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利于保存),一份文件有多页,必须要加上页码。如存在对应的电子文件或其他形式的文件时,需与纸质文件保持一致。按照材料形成规律,将文件整理成卷,一个项目或班次为一卷,要附上目录。

2.电子文件材料

专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存档时最好转换成通用型电子文件(pdf),如不能转换,收集存档时应说明文字处理工具或连同专用软件一并收集归档,以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有效。如存在对应的纸质文件或其他形式的文件时,需与电子文件保持一致。电子文件归档参照纸质文件材料的归档方法,一个项目或班次为一个文件夹,文件夹要清楚写明项目的名称、责任人、提交日期。文件夹里包括:目录、文件(一)名称、文件(二)名称依次和纸质文件顺序排列一致。

3.音像材料

音像档案材料应用文字标出照片、摄像或录音的中心内容、责任者、录制时间及照片中人物的名字和身份等信息,参照电子文件归档方法,填写好文件夹内目录,编写号码。如视频(一)内容:xxxx年初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讲课专家:xxx,时间:xxxx年xx月xx日,使声像档案能正确反映工作实际,便于查找利用。

四、教师培训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对教师培训档案工作重视还不够

大部分教师培训单位没有设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档案人员都是兼职,本来自己的工作任务就很重,额外还要承担档案管理任务,时间和精力都跟不上。另外,这些人员从思想上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为教师培训档案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缺乏对档案材料的留存、整理意识。培训项目管理人员由于平日工作繁忙,对档案材料归整不及时,时间久了造成档案收集困难,材料丢失或存放混乱等现象,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教师培训档案不齐全、不完整。

(二)教师培训档案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

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发展,使档案的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和利用与纸质档案截然不同,传统的工作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培训单位往往将人力和财力向教学及其他管理工作倾斜,存在对档案管理条件的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投入不够的问题和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薄弱的问题。目前大多的教师培训档案还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重复劳动、整理速度慢、出错率高等问题,影响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制约了档案的编研开发与灵活运用。[3]虽然有的教师培训单位使用了一些现代化技术手段,但由于缺乏系统全面的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对档案工作效率的提高帮助不大。

(三)教师培训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还够不充分

教师培训档案作为反映教师培训总体情况的重要信息资源,通过开发利用,能够发挥档案的研究作用,并同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进行信息传递。但是,由于目前培训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仍有限,无法实现培训档案的资源共享。一方面是因为档案管理不完善,给开发利用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大多数培训档案管理仍然以传统模式为主,网络化信息化程度比较低,档案的开发能力也相应的就比较低,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教师培训档案没有有效的得到开发利用,自然也就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和价值。

五、改进教师培训档案管理的方法

(一)加强档案管理意识,形成重视档案归整的工作氛围

鉴于档案的重要性,做好教师培训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而且要靠教师培训管理人员的通力协作,尤其是教师培训档案的多样性、分散和复杂性,更需要全体工作人员重视档案、懂得档案管理,在培训工作中注意整理档案。因此,通过多样的档案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全体培训管理人员的及时整理档案的意识,调动他们做好档案收集、留存、提交等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全体培训人员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

做好档案工作,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档案管理队伍,要加强档案工作的知识技能培训,包括档案分类、整理、排序、编号、编目、移交、借阅等一系列档案工作的步骤和程序,学习档案管理现代化知识,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加强教师培训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

一是要建立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补充、定期移交的归档制度。明确规定归档材料的内容、时间、归档标准,确保培训档案材料的统一、准确、全面、系统;二是要建立严格的教师培训档案登记、借阅制度。严格按照登记、借阅的程序管理档案,以防档案丢失。

(四)加强教师培训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教师培训档案管理要主动使用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改变以往的传统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特别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传递的网络化,使教师培训档案信息能够网络共享,更好地为工作、为社会服务。要加快教师培训档案管理信息化步伐,需要加大对教师培训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只有将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和加强,更好的推进教师信息化建设工作,才能够通过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将传统的教师培训档案管理转变为信息化管理。在教师培训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和落实的过程中,应分阶段、按步骤进行,在不同阶段所碰到的问题给予及时针对性的解决。加强全体人员尤其是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方面的学习,及时掌握和了解最新的档案信息化情况,并做到很好的使用信息化平台,以更好顺利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五)加强教师培训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推进,教师培训档案需要改变其原来管理为主、利用为辅的被动服务的状态,通过网络技术建立的检索体系,通过各个维度准确无误的将教师培训档案提供给需求者使用,要不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师培训档案的开发程度,最大程度的提高利用率,只有通过有效的档案信息开发,才能从大量的教师培训档案信息中提炼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性的数据,为教师培训教学、管理和教师教育研究工作服务,为培训决策服务。使教师培训档案能够更好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从而真正的、最大程度发挥教师培训档案应有的价值,从而达到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的目的。总之,加强教师培训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教师培训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工作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了解目前教师培训单位档案管理现状,增强档案管理的责任意识,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教师培训档案管理工作,使档案资源更好的为教师培训、教师教育研究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EB/OL].

[2]晏璟.农村中小学教师分层培训实践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培训交流材料范文4

慕课的出现,颠覆了传统教育模式。本文就如何依托慕课更好地开展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充分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展开论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进而推动学校发展。

关键词:

慕课;农村小学;培训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要着力于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要与课程改革、加强学校管理、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随着网络的普及,远程教育的模式也在不断更新,这对于改善农村小学教师培训的现状和困境有着实质性的促进作用。教师培训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是一种新的教师教育理论走向教育实践的起点。实施教师培训有助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实效性,才能全面提升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一当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院校培训面临的问题

(一)培训教学方法落后单一

教师培训方式是指有针对性地对在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积累提升、专业信仰的锤炼或辅导方法和组织形式。目前我国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形式有多种,如,校本培训、脱产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远程培训等等。目前主要采用集中面授的教学方法,这种培训模式具有普遍性,但也存在一些教与学的问题,比如,教师参与培训教学活动的方式,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方式。培训教学方法的单一、落后,使教师培训教学活动不仅不能帮助教师改变原有的某些错误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反倒成为强化这些错误的“榜样”。

(二)忽视了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的特点

美国成人教育学家诺尔茨依照人本主义的观点,提出以成人学习的四点理论假设为基础的成人学习理论,其理论要点可归结为教师学习是自主的学习;教学经验是学习的重要资源;教师学习是知行结合,即刻应用的学习;教师学习是问题中心的学习四个方面。成人教育是“一种没有权威的合作探讨和非正规学习,其主要目的是发现自己经历的意义一种思想追求,为的是挖掘塑造我们行为的先入之见的根源……成人教育不是从课程问题入手,而是从铸造成人生活的情境和经历入手……借此可以的把成人的经历和思想从传统束缚中解脱出来。”教师作为一个成人学习者,教师培训活动也就是一种成人教育活动,因此,培训教学活动要帮助教师本人理解自己的生活经历并从中学习。对作为成人学习者的教师来说,他们的经验就是他们自己,在任何情况,拒绝他们的经历就是拒绝他们本人,这样的培训教学当然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慕课的教学特征及优势

(一)慕课在网络环境中体现的特征

慕课即“MOOC”,是“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的简称。慕课的学员大规模性、开放性、免费注册以及交流互动性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慕课教学模式下,整个课堂教学是在教学主体(学生)的在线课程互动和线下学习交流完成的。整个教学课程中,教师的电脑通过互联网连接到学生电脑,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够全程在教师观察下。学生如何学习,学习效果如何都会在线呈现,并获得相关的学习反馈。作为在线教育的最新形态,慕课教学形式本身借鉴了在线学习、社交服务、移动互联和大数据分析等理念,向用户提供大规模的免费在线高等教育服务以及生动的学习体验。目前主要有Coursera,Udacity,Edx三大学习平台负责课程的推广。这三家公司提供模块化在线材料,播放简短视频片段,开展互动问答等活动,通过网上论坛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行学习。

(二)利用慕课开展教师培训的平台优势

1、互动性。交互式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早已存在,但在慕课教学中的互动已区别于传统课堂课的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频繁。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教师对学习者提问进行集中答疑,以一对多形式进行互动;授课教师还相应提供论坛在线时间与学生开展专题交流,课后测试通过客观题与学习者进行一对一形式的实时互动交流。由于先进网络技术的支持,教师可以看到学习者的笔记、问题,对其学习效果有清晰的了解,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解答学习者的问题。合作学习也是慕课的主要互动学习方式。授课过程中,将培训者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有一个研究主题。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学习兴趣,讨论问题、交流学习。对于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在线询问授课教师以及助教。学习者在线下可以通过微信、微博、论坛等形式交流遇到的问题。

2、便捷性。基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人才紧张,抽身集中培训困难较大。慕课的在线学习的便捷性恰恰满足了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培训者的学习自主性。慕课颠覆了传统教学“教师主导、学生遵从”的关系,师生的任务分配也发生了改变,课前,培训者搜集学习资料、观看课程视频、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习题,为上课做准备。在上课过程中,学习者自己选择学习方式,标注笔记,自主选择重点。课下,对于不懂的问题通过论坛、邮箱、微博等方式进行讨论。充分体现为学习者主体,教师、网络共同主导这样一个全新“双主”关系。二是时间的灵活性。慕课的教学与学习是以在线为主,授课时间控制在十几分钟左右,教学中大量采用图片、视频等,教学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广泛性。慕课受众非常广泛。广泛性主要体现在课程的开放性以及规模性。“开放性”,即向一切人开放,任何人都可注册,进入资格没有严格限定。学习资源具有开放访问权限,不需要任何费用。学习者只要在网上注册、登录,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的课程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网络世界实时参与一个共同的学习任务和课程项目,学习体验跨越地域的限制,延伸至全球。课程没有学习者人数的限制,具有显著的规模性。规模性一方面是指课程学习者的数量庞大,另一方面也指课程资源覆盖范围广。课程资源涵盖世界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学习者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

三慕课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中的作用

(一)打破传统培训模式,整合优质培训资源

传统的教师培训多采取集中时间、集中地点,校本培训或校外培训的方式,优质培训资源往往很难整合。这使培训的层次和培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慕课与传统课堂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运行的环境是互联网而不仅仅是封闭的教室。这决定了它要面对的参与者更多、规模更大。这些特点决定了慕课与传统课堂差异的存在:从最初的设计理念到对课程的设计制作,再到课堂教学以及学习管理、学习者反馈和学习评价,都体现了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不同。慕课教育资源为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网络平台。在这平台上,一方面,慕课资源为落后地区的教育带来了课改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通过“课程改革”中的“课标解读”,老师们在教育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准确的把握新课程标准,为把握教材作好铺垫;通过“教育资源”、“信息技术”、“空中课堂”等能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使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促进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另一方面,慕课教育资源比较集中地选择了一些与教材结合紧密、科学、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源,让教师在较短时间内能找到符合教材和自身教学实际的多媒体素材。

(二)开展校际、教师间的学习互动

传统教师的专业化能力培训过程中,讨论与交流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同行之间的切磋是对某一问题的笑话、消化理解。在慕课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环境由学习者自己选择,这里的学习环境既指线上讨论小组或者交流平台的选择,又指现实中学习环境的选择。不同的学习者对同一材料的理解、关注点和疑问都会不同,讨论组的设立给予的学习者交流答疑的平台。在平台中,所有参与者身份平等,提出问题和见解,互相交流讨论,即使是课程发起者也不会给定唯一答案或者固定答案,开放式的交流不会只限制在一个领域、一个角度。学习者可以通过讨论自主构建知识,也可以通过互动分享传播知识,使得知识更加延伸、开放。同时,在每个慕课讨论区或者讨论组,都有己经完结课程的相关资源和学习者分享的学习笔记,新加入的学习者或者错过该课程的学员可以二次使用这些资源进行补充学习,充分提高了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率。这极大地加强了农村小学教师校际、教师间的互动。

作者:刘湘琳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玉琨,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培训交流材料范文5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教学档案;信息化

当前我国高校的招生和毕业规模均已突破八百万,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百分之四十以上,正处于高教普及化发展的快车道。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为高校及其二级学院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高校的二级学院动辄几千人,已与以前普通大学的人数相当了。为了保障二级学院的正常教学运行,完善其教学档案管理建设势在必行。

一、保驾护航的作用

完善之前,首先我们要明晰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管理的意义在那里。教学档案主要包括学院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各个阶段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教师教学的教学大纲、教案、讲稿,学生考核的题库、试卷;为服务管理教师和学生而建立的个人信息数据库;为考核教学人员和学习人员而涉及的教师教学实施进度表、教学组织安排材料、考试分析,涉及学生的以学期为单位的学习成绩表和实习鉴定表等。这些材料内容反映了学院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是见证学院成长的重要材料。二级学院作为独立一级的教学管理单位,直接面对教师和学生。新教师引进前的知识能力认定,在职教师的校外培训或出国访学,离退休教师的社会福利认定等各方面工作都有肯能涉及需要学院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学生方面,不论是在校生还是毕业生需要的相关档案证明材料,直接接洽单位就是二级学院。因此,二级学院的档案管理对于正常教学人员保障和学生培养以及毕业生的求职就业都具有重要作用。教育部制定的一些针对高校的评估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其中针对各个学科的评估面对的就是二级学院。针对评估内容提供的审核材料,绝大部分都属于教学档案管理范围内的,都以教学档案作为评估依据[1]。由此可见,教学档案管理在体系高校教学质量方面的关键作用。教育教学改革是促进教育进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益探索。教改实施除了要有相应的理论依据之外,还要做到有的放矢。如何做到有的放矢,首先需要找到以往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教学档案材料为分析以往教学不足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可以说为教改提供了素材,正是由于对这些材料有针对性的分析,才能为教改的具体实施指明道路。

二、居安思危的意识

完善其教学档案管理建设势在必行,这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作为一线工作人员已经明确认识到我们的不足。如果不能及时弥补其中不足,会对教学质量产生消极影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就是人员严重不足,很多二级学院根本没有配备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对于没有配备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学院,这类工作都是由教学秘书兼任的,教学秘书平时工作繁忙,没法专心整理并系统地管理学院教学运行、学籍、教学研究、教研活动、教师课程工作量、学生培养方案、学生成绩单、考试试卷、教学检查、毕业设计等一系列教师和学生教学档案。兼职档案管理人员一般都是合同制或短期聘任制员工,流动性大,不能保证教学档案管理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其次是制度不完善,教学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管理人员面对的是时间跨度大、涉及人员数量庞杂、种类繁复的材料,如何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实在是不知从何入手。对于档案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档案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这些都是档案管理中的巨大隐患。[2]针对教学档案的有层次的分类,对各类的具体内容的规定和管理办法,各类档案的保密度、保存期限以及保存方式,以上各方面都需要有明确规定,这样不仅方便于管理人员,也方便于使用人员。当前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各方面管理制度不完善,给教学运行和信息保存都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此外,在高校的发展中一些学院进行合并,导致档案资料的整合,各自为政的管理方式必然导致档案材料无法有效整合。再次就是信息化水平不够,当前是信息化时代,很多行业都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的形式,教学档案管理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以往毕业生的一些证明材料需要到毕业学校开具,当前一些信息化和共享化水平较高的高校已经可以为毕业生网上提供证明材料,大大节省办事双方时间,同时也提供了工作效率。反观一些信息化水平不足的院校,由于纸质教学档案的保存不当,导致档案材料永久性损失的情况屡见不鲜。还有一些学院尽管对教学档案进行了信息化处理,但是由于配备的信息化设备落后、信息化处理不完备、信息化材料保存不科学等原因,导致信息化材料损失或材料利用率不高,未能发挥信息化应有的作用。最后就是关于教学档案管理经验的交流学习少。有些高校和院系已经建立了非常好的档案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档案共享机制,针对管理经验的校际间交流,为这些宝贵的经验模式提供一个共同学习的平台,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

三、计出万全的努力

在明晰教学档案管理意义和当前工作不足的同时,笔者在总结个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高校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加强人员配备。教学档案内容繁杂,种类丰富,对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管理人员具有吃苦耐劳、细致认真的品质。因此,高校二级学院应该设定档案管理的专业岗位,聘用一些具有档案管理学专业知识的人员。对现已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培训的机会,使其了解、掌握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更好地为工作服务。二是完善制度建设。针对前文提到的不足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工作人员和档案使用人员都能做到有据可依。制度建设同时也要做好制度宣传工作,让相关档案管理人员明晰制度内容,明确工作任务。此外,还要形成定期培训和考核的工作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评价体系。这样就使档案管理工作做到了,制度完善、责任明确、考核合理等一系列的保障措施,达到从组织制度的完善性、档案保存的完整性、档案管理技术的创新性、档案应用的价值性、档案的保管与维护等五个层面进行指标建构的目的[3]。制度运行过程中也要不断总结经验、查缺补漏,对制度中存在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进行必要、及时的修正。三是提高信息化建设。配备专项资金,为档案信息化设备购置和信息化系统开发提供支持。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在与软件开发方充分沟通基础上,开发设计相应的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在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之前,与软件开发人员协商,制定针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项培训。对于纸质档案材料过于丰富的情况,要聘用专门人员进行材料信息化和初期数据库的建设工作。最后,充分利用学校网络终端,向师生开放教学档案查询、检索等功能,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价值。四是加强经验交流。教学档案管理具有共性,校内二级学院间关于教学档案管理,完全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习。这类学习交流不但要在一线工作人员之间,也有学院领导牵头,形成惯例并将其提升到一定高度,通过交流可以形成贯彻到全校的档案管理制度。校内二级学院有效交流基础上,形成好的机制,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起到示范作用的话,可以将其推广到高校之间。

四、结语

总之,教学档案管理是高校二级学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基础,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教学档案管理队伍专业化,提升教学档案管理水平是各学院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当前的主要任务和今后发展的目标。我们应该不断发挥创新精神,进一步钻研更加可行的措施,使教学档案管理能更好地服务师生、服务高校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张桦.浅析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对教学评估的作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1(14).

[2]项念.浅议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档案管理科学化[J].改革与开放,2017(4).

培训交流材料范文6

关键词:化工电气工程;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1化工电气项目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化工电气的生产环境大多是火灾危害较为严重以及易爆危险情况下施工的,因为化工生产中的原材料具有易燃易爆特性,因此化工生产环境也有高火灾性以及高爆炸性特征。化工电气工程在施工时候也会受到这些因素影响,其在施工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1.1施工用到的材料质量不合格

化工电气工程是当前应用到的材料质量并不如人意,因为电气机械生产时候对于材料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尤其是电气机械尺寸方面,并没有精确度方面的相关标准要求。比如,有些生产厂家处于节省成本考虑,如果要生产插座,就会选用比较低廉的材料,这也是插座经常会发生接触不良以及漏电等现象的原因。这相对于整个电气工程来说,不算是一个大问题,可是去直接影响到了整个电气工程的最终质量,为电气工程的后期运行埋下了安全隐患,难以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1.2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电气工程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流程进行规范化操作。例如电气施工中的线缆包扎没有进行规范化操作,施工人员在具体操作时候因为工作态度不认真,造成穿管和相关的设计标准不相符。随后再掩埋线缆时候会发生掩埋发生比较大的偏差,线缆如果已经掩埋好,后期就比较难开展维修工作,这会造成电气工程方面的安全问题。此外,施工人员的接地体以及接地线施工没有按照相关流程进行规范操作,一般接地体和接地线都应该和相关设计相符,才能得到减小土壤电阻率的效果,才能起到保障建筑物安全的作用。接地体和接地线也有不同的种类、规格,通常圆钢直径地上室内、地下分别为6mm、8mm,地下交流、直流电流回路分别为10mm、12mm;扁钢截面地上室内为60mm2,室外、地下交流、直流电流回路皆为100mm2,角钢厚度地上室内、室外分别为3mm、4mm,地下交流、直流电流回路分别为4mm、6mm;钢管管壁厚度地上室内、室外分别为2mm、2.5mm,地下交流、直流电流回路分别为4mm、6mm。

1.3电气工程设计不合理

电气工程的施工时根据工程设计进行的,但是有些电气工程设计不合理。有些设计工作人员在方案设计时候没有充分考虑施工现场,导致工程设计实施难度大,增加了工程成本,有些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工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隐患,设计中没有针对安全隐患做出相应的解决,导致依照设计图纸进行的工程施工依然存在安全隐患,难以保障电气工程的最终质量以及最终安全。

2针对化工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以及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

2.1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质量

施工材料直接关系到电气工程的最终质量以及安全,因此应该做好施工材料质量的检测工作,严格把好质量关。为了保障施工材料质量合格,应该和诚信、信誉度高的材料供货商进行合作,合作时候需要供货商提供材料相关的质量检测报告。最大可能提高施工材料质量,从材料质量上保证化工电气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

2.2增强电气项目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电气工程质量以及安全和施工人员有着直接关系,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流程进行规范化操作。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施工现场以及工程设计图纸,施工技术需要依照施工具体要求选择。施工单位要注重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培训,定期对其做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施工单位要制定相应的施工管理制度,要意识到一旦施工人员不重视施工安全,就可能增加事故发生频率,影响工程最终质量以及安全。为了保障施工现场的规范化操作,针对施工现场也应该制定对应的管理制度。严格要求施工人员依照设计图纸以及方案展开工作,施工人员如果有问题可以和设计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为了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应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理,监理人员应该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或者将发现的问题进行上报,从而尽量避免施工中的安全隐患,保障电气工程的最终质量以及安全。

2.3注重电气工程设计

电气施工是依照电气工程设计开展的,设计对施工有指导意义,因此要注重电气工程设计,设计时候要充分考虑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最大可能避免优于设计方案导致的质量以及安全问题。设计团队以及设计人员要选择专业的,有从业资质以及从业经验的,保证设计的专业性,对于设计的方案要尽量优化。设计方案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和设计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保证设计图纸以及设计方案都达到最优化,从而保证电气工程的最终质量以及安全。

3结束语

化工电气工程进行质量控制以及安全管理是极为重要的,提高电气工程的安全以及质量,有利于化工电气企业实现长远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能够推动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常玉周.浅析化工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化工设计通讯,2017,43(05):150-150.

培训交流材料范文7

关键词:技能大赛;英语口语竞赛;思维导图;可视化培训

1技能大赛英语口语竞赛概况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由教育部发起并牵头,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有关行业、人民团体、学术团体和地方相关部门共同举办的一项公益性、全国性的职业院校学生综合技能竞赛活动[1]。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常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有效延伸,是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大赛以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水平、培育工匠精神为宗旨,以促进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面向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基本覆盖职业院校主要专业群,是对接产业需求、反映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学生技能赛事。英语口语竞赛是技能大赛其中的一个赛项,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否能够服务职场的需求,国赛之下是省赛,培养学生从省赛开始。广西赛事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职场陈述、职场描述以及情景交流。“职场陈述”(ShortSpeech):参赛者抽取一篇职场应用性文字如欢迎辞、主持人讲话、景点介绍、答谢辞、告别讲话、欢送辞等,经过一定时间的准备后脱稿复述其主要内容;每位选手用时不超过2分钟。“职场描述”(Presentation):参赛者抽取一幅反映行业/企业业务发展或社会、经济等热点问题的统计图表或图片,根据给出的说明,在充分理解图表或图片内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口头描述和观点阐述;每位选手用时不超过3分钟。“情景交流”(Interview):参赛者要抽取一个场景题目,根据题目的要求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与外籍主考官进行一对一的现场问答式交流;每位选手用时不超过3分钟。

2思维导图的可视化培训

思维导图是一种组织性思维可视化工具,认知科学的实证研究表明,可视化的表达方式比单纯基于文本的表达方式在知识的重建方面更能发挥作用[2]。根据各部分竞赛主题的特点,以及思维导图的功能,我们发现使用思维导图给选手进行培训效果显著。培训材料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赛题精选》[3]里面选择符合广西赛区的题型材料。

2.1职场陈述。职场陈述考察的是选手对抽取篇章的理解以及选手的概括能力和记忆力。因此,在培训的时候,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如图1):第一,扩充选手的词汇量,让他们在遇到复杂难记的单词时,可以用简单的同义词来替换。例如,如下图2的短文中第一段的entertainment对于高职生而言可能是生词,那么enter⁃tainment可以转化为havefun,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记住;再如第二段中的localspecialties可以改为localfood。第二,分析文章,理清文章结构,找出每层结构的主要内容,提炼各层内容的关键词或短语,并且根据它们的逻辑关系引导选手绘制思维导图。随后的练习由选手自主完成文章的分析及思维导图的绘制,再由老师检查、指导选手进行修改完善,最后选手熟悉所有内容并复述。文章转化为思维导图,如图2(选自培训材料Test1part1)转为图3,通过这样的转换,137个词的短文就变成了只有38个词的图表,内容大大缩短,并且图表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内容所属一目了然,更利于选手记忆文章。

2.2职场描述职场描述一般以图表为主,题材广泛,主要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首先,指导教师用思维导图对图表进行归类,通常有柱状图、饼状图、曲线图和条形图等,并总结各种图表的主要表达方式,如图4所示。图表主要用于说明一个事实或者现象,通过对图表中所反映的具体数据的说明、分析、比较,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事实或趋势变化情况等加以说明,并提出结论或看法。通常分以下几步作答:第一,通过图表已给信息和图表分析确定其主题思想。通常可采用固定的句式,如:“Accordingtotheinformationshowed,it’saboutWhatconsumersarebuyingforMother’sDay”(描述图表选自Test1part2,下同)。第二,通过比较分析图表中的数据,找出图表中各个信息之间的关系,围绕主题对其进行分类描述,不要逐一数字描述。描述时还要应用“组成”“排序”“比较”“趋势描述”“数值”和“约数”的固定表达方式,如“Asthechartshows,thegiftsarecomposedof7items.GreetingcardisthemostpopulargiftconsumersbuyforMother’sDay,ittakesup59.60%.Ithinkit’sbecause...”。第三,描述时要注意表达的多样性和逻辑性。比如多样性可用不同的词汇、短语、句式来描述同一个意思,如表示上升就可用“goup/rise/increase/climb/”等的表达方式,而下降可用“decrease/godown”,这样既不乏味,又体现英语功底的深厚。逻辑性是指描述要有条理,可用“firstly,secondly,lastly/finally”等词语有效连接各个分类描述。最后,在描述的结尾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问题所在,并就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或者表达自己的观点,联系当前的时事,如:Nomatterwhatkindofgiftsconsumersbuy,itshowstheirlovefortheirmothers.

培训交流材料范文8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education”或“liberalStudy”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等。通识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并非培养人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通识教育强调整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重视培养人的思维方法及敏锐的洞察力;强调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同时也重视人的情志的培养;等等。通识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通识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要“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因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通过多年来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实践经验,基于对国际通识教育的理念,研发出科学、学术语言与思维、艺术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四大领域24门学分制国际通识课程项目,学生在完成国内高校开设的两年通识课程后,可以选择出国续本,成绩合格者可获得国外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也可以选择在国内继续完成本科学业,获得国内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办国际通识教育课程,目前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金融工程三个专业。为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能够符合IGEC项目的要求,学校专门成立了IGEC中心,隶属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国际教育与人文学院,全权负责IGEC项目的实施。中心下设行政、教学组等负责相关事宜,共有专兼职,包括双肩挑教师、管理人员等31人,严格管控整个培养过程。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促进IGEC项目的发展,IGEC项目每次接受1~2次外审:中留服组织课程专家组到访合作院校开展教学考察、听课、看课、走访、座谈、查阅材料等工作。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在外审中以完善的组织架构、丰富齐全的教学过程性材料取得优秀的结果。

二、IGEC项目实施成果

1.校园国际化办学水平明显提升

开设国际通识教育课程的合作院校,秉承培养人整体素质,而非培养人的某一领域专业知识的理念,积极探索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中外师资队伍,项目开设双语课程共计16门,能够承担双语或全英文教学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以上;推进了学校本科教育课程国际化的改革,鼓励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批判性思维理念贯穿于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拓宽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空间;促进了大学国际化的进程,提升了学校整体国际化办学水平及综合竞争能力,为进一步促开放办学、助力学校顺利实现向应用型转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教学和教研活动有序

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应制定部门校历,定期组织召开培训、教研和管理会议,传达中留服对IGEC项目的教学要求、内审及外审规定,贯彻落实国际通识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美国课程特点、授课方法和学生学习情况等方面的教研;探讨中心和学生管理的改进方案等。具体内容包括:IGEC课程大纲要求、IGEC教案书写、如何进行IV、课堂教学反馈及调整方向、教学方法讨论、外审教学材料准备会议、期中、期末考试教学总结等。由于国际通识教育师资要求较高,需要知识面广的国际复合型教师,因此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每年暑假组织IGEC项目学术交流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课程大纲设计、班级活动、作业和评价、国际通识教育在中国的教学及实践等。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在参加中留服培训后,再次进行培训和经验分享,力求将国际通识教育的理念渗透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3.项目教学质量监控卓有成效

IGEC教研室应组织学生进行学评教工作,用打分加评语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以评促教,以评促管。依据中国留学生服务中心要求,IGEC每门课需两位老师,即一位授课老师负责教学,一位内审老师负责调控和监督。IGEC教研室要求内审老师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学期前、学期中及学期末与授课老师讨论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育方法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要求内审老师每月听课至少两次,做好记录,提交听课表与会议记录。除内审老师以外,IGEC教研室邀请其他部门听课,提交听课表,及时向IGEC项目中心反映情况。

4.丰富国际课外文化生活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后两年国外的课外生活,在国内能提前接触了解到前沿、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学校应开展系列特色教学活动。例如,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每年会组织国外合作院校到该国内高校,国内学生可与国外院校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国外院校的专业申请、录取情况、校园环境、师资力量等;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IGEC项目中心定期邀请海内外专家workshop,与学生们一起探讨AI、云计算、量子计算机等新兴技术话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科学知识的趣味性,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化国际进程的有效方式。

三、IGEC项目实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