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感想范例

培训感想

培训感想范文1

一、座谈目的

1.进一步了解省级骨干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水平、专业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2.进一步了解省级骨干教师在教学和专业发展中的困惑、难题,找准省级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短板和培训需求;3.进一步了解省级骨干教师对前期培训的满意度及对后续培训改进的要求。

二、座谈时间

第一场:2020年6月19日上午9点-11点第二场:2020年6月20日上午9点-11点

三、参会人员

1.省级骨干教师代表2.省级骨干教师所在校校长代表3.市(州)教育学院主管院长或培训部主任代表4.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相关负责人5.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全体人员

四、会议安排

(一)云端平台本次座谈采用腾讯会议-预定会议形式进行,请提前下载安装腾讯会议APP。请参会人员按对应的场次提前10分钟进入会议。

(二)具体安排

五、座谈提纲

(一)省级骨干教师代表专场1.您希望我们的培训课程关注哪些内容或聚焦哪些主题?2.您在实际教学、教研或科研中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什么?3.您觉得教师培训工作应该加入哪些因素调动参训教师的积极性?124.校本、区(县)本研修中有无发挥作用的平台?5.学校对您专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哪些支持?6.针对学科教学改革,您有哪些新的思考?是否已经实施?如果没实施,未能实施的原因?准备何时实施?如果已实施,效果如何?7.您身边是否有志同道合的同行与您共同探讨学科教学改革创新?8.您关于学科教学改革创新的做法是否得到过相关专家的论证或者支持?9.您是否做过专业发展规划?

培训感想范文2

与时展和干部期盼相比,特别是与以人为本的要求相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一)思想观念不到位,与干部教育培训地位不适应

当今,世情、国情、党情、社情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然而,有的干部,特别是部分领导干部,对干部教育培训仍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主要有:一是对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看到工作与学习之间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把工作与学习对立起来,一味强调工作业绩,忽视学习提高,不舍得派干部参加学习培训,一定程度上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二是对干部教育培训承载的历史任务认识不到位。一种错误观点认为干部教育培训只需要宣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能力素质可在工作中自行学习和提高。还有一种错误观点认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可有可无,主要应着眼于完成好工作任务,加强干部能力培训。三是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律认识不到位。在教育培训中,忙于各种具体工作,对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干部成长规律等缺乏深入研究和理性认识,工作热情很高,却与干部对培训内容与方式的实际需求不对路,只能事倍功半。

(二)教育内容见事不见人,与干部实际需求不适应

一是注重组织和岗位需求,忽视干部全面发展需求。干部职责和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干部进行培训应是组织、岗位和个人三者需求的有机统一。然而,目前干部教育培训组织者更多地从当前形势任务出发安排教育内容,大量的是思想政治、形势任务、领导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课程,有的还存在交叉、重复的问题,对于干部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培训需求重视不够。二是注重干部共性需求,忽视干部差异性需求。干部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工作环境各不相同,培训需求千差万别,但目前各级各类干部培训机构在课程安排上存在“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的问题,搞不区别培训对象的“大拨轰”,缺乏精细化操作。三是注重理论宣灌,忽视干部价值取向的有效引导。干部全心全意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提是对共产主义理想有坚定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这就要求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3]目前,部分教师授课中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透彻解析和运用理论解释现实问题的理论自觉,造成理论与现实“两张皮”,难以触及干部灵魂。在一项关于如何改进理论教育的调查中,有60%以上的干部认为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直面现实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①。

(三)教育方式落后单一,与干部学习特点不适应

一是以单向灌输为主,缺乏互动交流。干部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一定的理论基础,善于独立思考并发表见解,但是,部分教师仍习惯于“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培训方式,不善于、不敢于与干部进行思想交流碰撞,与干部渴望沟通交流的愿望形成矛盾。二是以传统封闭为主,缺乏开放合作。目前,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仍主要依托各级党校,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类教育基地等优质培训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三是以单一方式为主,缺乏综合运用。研究表明,同时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方式接收信息的效果远远好于只通过一种方式,因此,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对培训对象施以全方位影响,效果更好。目前,相当一部分干部培训教师对案例式、模拟式、研讨式等现代培训方式认识不够、掌握不深、使用不精,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四)激励机制尚不健全,与干部教育培训规律不适应

一是重培训,轻使用。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很大,但是没有建立完善的干部培训与提拔使用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出现了培训与使用相脱节的现象,部分干部一定程度存在“学多学少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思想,出工不出力,学习积极性不高,投入不足。二是重数量,轻质量。受传统计划经济思维影响,长期以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建设相对滞后,对干部培训机构办学水平的考核主要以班次数量为主,缺乏对培训质量的科学合理评价,培训机构提升办学水平动力不足,培训对干部的吸引力不够。三是重眼前,轻长远。需求调研是准确把握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需求的重要工具,是做好培训设计、制定培训规划的必要前提。由于目前培训需求调研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高,在培训设计上大多以满足一时一地的需求为目标,对事业发展的长期需求和干部成长的长远需求把握不准、体现不够。

二、人本取向的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路径

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异常复杂,形势任务对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干部教育培训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的要求融入工作的方方面面,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更好地为科学发展服务、为打造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服务。

(一)尊重干部主体地位,建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一是树立根本在人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干部教育培训要树立根本在人的理念,把人作为成功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活动的依靠力量,把促进干部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围绕提升干部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素质技能实施教育培训。二是树立平等民主的理念。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理论揭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二者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平等、互动的“主体—主体”关系,即主体际关系。这就要求教育者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教育对象,尊重他们的权益,充分发挥其自我教育的积极作用,从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完善人、激励人的角度确立教育内容、方法,调动教育对象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树立“顾客导向”的理念。“顾客导向”指企业根据顾客的消费能力、消费偏好以及消费行为进行新产品开发和营销手段的创新,公共管理学者将之引入公共管理领域,要求政府在公共行政中更加重视公民的利益和诉求。在干部教育培训中,也要树立以适应干部全面发展要求、增加干部学习满意度为目标的“顾客导向”理念,根据干部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培训课程、组织教学流程、安排教学方式,将干部学习的收获和满意度作为评价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根本依据。

(二)科学设置教育内容,促进干部全面发展

马克思在考察人类历史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在他看来,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每个人的劳动活动、劳动能力以及社会关系的发展的全面性和普遍性”[4]。干部教育培训应从干部职业特点和使命出发,更加合理地设置教育内容,促进干部的全面发展。一是体现政治性。在我国,干部是人民推选出来代表人民治国理政的专门人才,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是对干部的基本要求,干部教育培训要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和党性修养方面的教育,使干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矢志不渝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二是体现时代性。当今时代的重要特点是知识大爆炸,人类近50年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不学习,不与时俱进,就要落后,就无法有效开展工作。因此,干部教育培训要注重安排具有时代特点的新理论、新知识、新信息的培训,使干部眼界宽阔,思路清晰,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引领人民前进。三是体现适应性。一方面是与教育目标相适应,围绕打造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除了安排思想政治理论、经济社会发展、领导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课程,还要从干部全面发展的需求出发,开设生理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的课程;另一方面是与干部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相适应,在社会转型期,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导致人的价值追求、思维方式趋向多元,并且干部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工作环境也各不相同,对教育培训内容的需求千差万别,这要求充分尊重干部多元化的学习需求,真正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三)综合运用教育方式,适应干部学习规律特点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成人学习具有显著特征:一是有比较强的问题取向,强调对问题的解决;二是有较强的反思取向,强调经验的总结、反思和运用,强调“做中学,看中学”;三是有较强的自我导向性,其学习的目的和行为有很强的自主性;四是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表达欲望[5]。这些特征在干部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干部教育培训要取得实效,必须适应这些特点,采用相应的教育方式。一是突出研究性。干部一般有比较丰富的工作阅历和相当的研究能力,组织干部围绕自己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有效调动干部的学习热情。比如,有的地方开展小班教学,将一个大班分为若干的课题小组,每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深入调研、思考、讨论,形成小组课题报告,既促使干部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有利于形成有价值的破解思路,还能够提高干部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的开展案例教学,组织干部围绕一个真实典型事件,运用自身经验和知识,对其得失成败进行研讨交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二是突出实践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干部教育培训也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干部通过实践得出理性认识。比如,有的地方开展模拟式教学,举办模拟新闻会、自然灾害救灾指挥模拟演练等,通过虚拟的场景,提高干部在真实状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如,利用井冈山、延安等红色教育基地,利用资源优势,让干部重温革命历史,激发干部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岗位的热情。三是突出综合性。干部特点各不相同,对各种教育方式的接受程度不一,不同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的匹配也有密切关系,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要根据教育对象、教育内容的不同,对教育方式进行相应调整。此外,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优势,只有将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育方式综合运用,才能收到最佳教育效果。四是突出自主性。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教育方式,甚至教育机构、教学师资,是干部在教育培训中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要整合利用党校、高校、社会培训机构和网络教育等各种培训资源,大力推行干部选学,满足干部差异化、个性化的培训需求。干部选学的结果还可作为判定项目设置合理性和培训机构工作水平的重要依据。

(四)完善教育工作机制,激发干部学习内生动力

一是加强需求调查机制。需求是从根本上影响人的行为积极性的重要心理因素,促使人的动机产生及行为的发动。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把干部需求与组织需求、岗位需求统筹考虑,实现精确供给。干部的显性需求自身一般比较清楚,可以通过问卷法、座谈会法、访谈法进行了解;隐性需求与人的性格相关联,干部自身并不完全清楚,这就需要使用观察法、绩效评估法、能力评估法、专项测试法、工作样本法等调查方式,通过科学分析掌握。二是健全训用结合机制。将干部培训与干部使用相结合,是激发干部学习动力的重要手段。干部教育培训激励机制要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配套,将重要干部和有发展潜力干部选调出来参加培训,注重在培训中识别、培养、考察干部,把干部学习态度和掌握理论知识情况,作为干部选拔和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调动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强化质量评估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对干部学习成果的科学考评,将考评结果记入干部档案,对干部学习进行硬约束;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的重要依据,推动培训机构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告别单纯重视班次数量的粗放型增长,开启既重数量更重质量的内涵式增长,以优质的培训项目、一流的办学水平激发干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四是建立跟踪培养机制。干部成长是个长期的过程,有其内在规律,在不同成长阶段、不同工作岗位对培训有不同的需求。干部教育培训要有系统思维和长远眼光,摒弃“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结合干部职业生涯规划在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踪定制培训,真正实现干部教育培训服务干部健康成长,服务干部全面发展。

培训感想范文3

[关键词]干部教育培训;评估;气象

《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指出:“建立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会同同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等,研究制定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定期开展评估工作,将评估结果作为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到2012年,全国普遍推行教学质量评估制度。[1]”目前,党校、行政学院及其他承担干部培训教育的办学单位普遍开展了教学评估,为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提供重要依据。干部教育培训评估是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开展教学评估有助于培训学员了解培训情况、掌握培训内容;有助于培训教师改进授课方式、提高教学水平;有助于培训管理者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培训收获情况,及时调整培训方案,优化培训过程,提高培训质量。可见,做好干部教育培训评估工作对整个干部培训教育体系起着指引作用。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干部学院为进一步提升教学培训水平,提高教育培训质量,自2013年起开始进行气象干部教育培训评估工作,逐步定性、定量教学评估指标,为改进培训质量提供依据。文章对内蒙古气象干部教育培训评估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当前的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培训评估工作的建议。

1内蒙古气象干部教育培训评估工作现状

当前,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干部培训学院结合气象业务特点,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教学质量评估+教学收获反馈”二级评估体系。

1.1教学质量评估

教学质量评估主要是通过授课前对教师课件进行审核、班主任跟班、院领导抽查、学员反馈等方式,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其中授课前对教师课件进行审核、班主任跟班、院领导抽查是以定性的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学员反馈是在培训班结束时通过向学员发放反馈表,了解学员对培训安排、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满意度,了解学员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客观地反映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表1所示为学员反馈表中教学质量评估具体指标,主要是学员对教学和培训感受的满意度调查,教学评估指标包含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5个指标;培训综合评估指标包含培训安排和综合评价2个一级评估指标,课程安排的合理性、教材(课件)的针对性、教学秩序及教学管理、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帮助、整体评价6个二级评估指标。

1.2教学收获反馈

教学收获反馈属于定性评估,反馈问题列在学员反馈表之后,一并向培训学员发放。教学收获反馈问题有:①通过本次培训,您的最大收获是什么?②您认为本次培训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培训内容及安排、教学秩序和教师授课等方面)③联系实际工作,您还有哪些方面的培训需求?通过对学员教学收获反馈问题的汇总,使培训管理者了解培训学员通过培训的收获程度;了解培训工作需改进的地方;了解各盟市、各旗县台站气象部门对气象培训仍有哪些需求。

1.3培训后评估

2019年,该院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评估质量,以特色班型—卫星遥感在农牧业与生态环境中应用培训班为首次,完成了培训后评估,培训后评估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发放,评估对象以参加培训的学员及其所在单位的领导为主。针对培训学员的问卷内容以学习收获、培训后对工作的帮助、对于2020年即将开展的特色培训班的需求为主;针对参培学员所在单位的领导问卷内容以培训对单位业务发挥的作用、下一步的培训需求为主。通过培训后评估,使培训管理者更深入的了解此次培训对送培单位的帮助;了解此次培训需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了解今后年此类培训班的需求。综上所述,目前内蒙古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培训评估已由“教学质量评估+教学收获反馈”二级评估体系转变为“教学质量评估+教学收获反馈+培训后评估”三级评估体系,使整个培训评估更充实、更完整、更有价值。培训评估已成为内蒙古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水平、科学化培训管理的必备手段,全院全年各类培训班均采用了“教学质量评估+教学收获反馈”二级评估方法完成了教学评估,其中特色培训班采用了“教学质量评估+教学收获反馈+培训后评估”三级评估方法。内蒙古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将举办的岗前培训班、旗县局长班、处级干部领导培训班、特色培训班教育培训评估均形成了评估报告,并纳入目标考核范畴,为改进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2内蒙古气象干部教育培训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2.1增加评估主体

目前学院开展教学培训评估的主体以参培学员为主,开展培训后评估工作后,将评估主体扩大到了送培单位的领导,但仍存在局限性。虽然参培学员参与了整个培训过程,对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但学员在填写反馈表时会从个人喜好、个人工作经历、个人需求来评估培训质量,对此在评估中难免有失公正[2]。建议增加授课教师这一主体,从教师的角度了解培训学员对课程的反应程度,对于授课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培训管理者优化培训方案有一定的帮助。

2.2提高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的科学性

学院教学质量评估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定性评估受人为影响较大,定量评估主要通过向参培学员发放反馈表来完成。反馈表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培训安排、教学质量水平,但反馈表只要求学员在各评估指标上打钩选择满意度,这样的方式没能体现出不同课程的特点[3],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评估的有效性、科学性。因此,细化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突出课程特点,或根据培训班型的特点,重新设置评估指标,来提高评估指标的针对性。

2.3发挥评估结果最大功效

当前,学院对培训评估结果反馈,欠缺反馈给授课教师这一环节。培训评估结果对提高教育培训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培训管理者合理安排培训,是培训高质量实施的有力保证,但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影响整个培训教学的重要因素,因此,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改进教学水平,对提高培训质量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央办公厅.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EB/OL].

[2]肖小华.干部教育培训评估必须做到“五个结合”[J].领导科学,2008,(5).

培训感想范文4

一、项目管理的主要特点

项目管理就是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以系统管理的方法,通过临时性、专门性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评估,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优化。项目管理的主要特点有:一是项目管理基于项目需要,把原组织中不同部门分管的工作整合,建立项目组织,依据责、权、利相结合原则,采取项目负责制。二是项目组织是一种临时性的柔性组织。它打破了传统的固定建制的组织形式,根据项目需要配备人员、划分职责范围、整合组织资源,项目结束,组织随之解体。三是项目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目标管理,通过将组织总体目标或大的任务目标层层分解到具体的项目目标,使组织总体目标或高层次的战略目标具备可行性、操作性。四是项目管理是基于绩效评估的活动,重视对项目实施过程和结果的评估,按照权责利统一的原则,对项目承担主体进行奖惩。

二、项目管理在培训党校干部培训中的应用

兰州局集团公司党校近几年在干部培训中引入项目管理,强调人性化、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和服务,及时回应学员诉求,调整培训安排,实现教、学、研、管有机结合,切实做到了按需培训、因需施教,提高了培训质量,并有效降低了培训成本。

(一)培训项目的启动

1.培训项目的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活动的第一环节。培训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培训需求分析,它决定了培训能否瞄准正确的目标,能否设计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需求调研与分析就是广泛收集培训对象的需求信息并进行系统分析。近年来,我校大幅改进以前的培训需求模式,不仅细化了培训需求的内容,而且拓展了需求调研的层次,分别对学员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三个阶段进行调研,既包括学员学前综合需求情况或学员单项需求情况的调研,又包括学员综合培训效果、对组织的绩效及培训成本的调研,极大地提高了需求调研分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培训项目的开发设计。进行培训项目的开发设计实际上就是确定培训的目标和策略,为培训的实施和评估提供依据。由于项目团队参与了培训需求的调研和分析,所以我校培训项目在开发设计过程中就能够更好的把学员需求结合起来。如针对干部培训需求规律及学员参与学习的特点,我校把拓展训练引进“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团干部培训班”和“青年人才骨干培训班”的培训中,提高了学员参与的热情和团队凝聚力的营造。3.培训项目的质量控制。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培训的运行实时跟踪监督,严格执行培训计划,排除影响培训目标的不利因素,保障培训项目顺利实施。我校在实施培训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教务科长)不断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和校正,有力的保障了项目的有序进行;项目执行人(班主任)按照项目负责人的意见,化解项目风险,并及时收集学员意见建议,积极反馈,快速反应,保障每个学员的需求都能尽量满足、每个影响培训的因素都能尽量化解;另外就是项目进行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及时沟通学习,分析项目实施情况,分享经验,营造团队文化,保障培训质量和效果,保障培训项目的有序进行。

(二)培训项目的规划

1.培训项目组织的建立。建立培训项目组是培训项目规划的第一步。一个培训项目组至少包括项目负责人、班主任、教务工作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所有人员应分工明确,相互协作,这样才能确保组织运行顺畅有效。2.培训组织策略的设计。培训组织策略指有关培训内容应按何种形式组织、次序应如何排列以及具体培训活动应如何安排的策略。设计过程重点要围绕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的范围、知识深浅的程度及培训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培训内容的设计并非是简单地罗列几门课程,而要采用整体性思维科学安排培训各环节,尤其重视课外碎片时间的设计安排。一是重视开班、结业典礼。培训班开班与结业典礼活动是干部培训教学与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培训开班典礼又被称为“黄金半小时”,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战前总动员,直接关系到培训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开班典礼议程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阶段主办方领导讲话。该阶段主要是要体现主办方领导对培训班的重视程度,帮助学员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转变角色。第二阶段由班主任主持,着重介绍培训的目标,系统介绍培训班具体事宜,强调与学风建设相关的制度等,让学员尽可能全面了解培训班,做到心中有数。培训结业典礼不仅是培训的尾声,更是教学过程的延续。成功的结业典礼,会给整个培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二是重视课前10分钟。统筹规划好每堂课前的10分钟,围绕某一主题,设计一系列活动,如诵读、表演、歌曲欣赏等,并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实施。我校近两年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团干部培训班”和“青年人才骨干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培训过程中,把课前活动的主题安排“中国传统文化赏析”“经典诵读”“唱红色经典歌曲”等活动,创设了一种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员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注意力提高,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接下来的正式学习。三是重视课前导言。课堂教学的导言如同戏剧的“引子”,影视的“序幕”。课前导言可由有经验的班主任完成,运用不同的方式引出授课主题。课前导言要凸显出授课教师的独特性,让学员对授课教师的话题高度关注,以达到先声夺人的教学氛围。四是重视课余活动。丰富的课余文化活动,可激发学员的创新意识、团结意识、团队意识。一方面可杜绝培训期间学员相互宴请的陋习,加强干部培训的学风建设,另一方面为学员搭建起更多的交流渠道,进一步增进学员间的友谊。3.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成人学习是探索和解决工作、生活难题,同时获得新的知识,掌握相关技能,转变思想观念的过程。近年来,我校尝试“2+1模式”即讲授式教学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2小时由教师采用讲授式的方式授课,1小时由班主任围绕教师的授课主题组织开展体验式学习。体验式教学过程包括体验、研讨和点评三环节。体验环节是学员参与体验式教学并得到体验和感悟的重要环节。研讨环节是学员将参与体验式教学得到的体验和感悟梳理、总结、提升,并与所有参与者分享的重要环节。点评环节是体验式教学“画龙点睛”的重要环节。点评可先由学员互评,再由班主任点评。班主任在点评过程中深挖主题,引导学员同自己的工作实际相结合。4.学员管理的设计。学员管理是整个培训组织与实施的关键。如何做好学员管理工作,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主办方主要领导要重视培训项目。领导在观念上的重视与支持,在执行中的参与和指导,对激发学员的行为表现非常重要。二是加强学员管理的制度建设。贯彻中组部印发《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精神,结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际,提出具体的要求,使学员管理做到有规可依。三是加强学员自我管理。学员管理中要合理运用考核激励措施。通过团队文化建设、设置奖惩机制等方式,由组织者管理学员转变为学员自己管理,将严格的学员管理规定真正“落地”。我校在主体培训班中,采用“学员分组、个人争优”的方式,将团队建设贯穿整个班级建设中,在培训结束时评选“优秀学员”。实践证明,培训中设置适度的内部竞争,可充分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

(三)培训项目的实施

1.建立积极有效的沟通机制。培训项目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人员较多,且实施阶段中难免出现无法预知的问题,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建立起积极有效的沟通机制,保证项目信息及时、正确的提取、收集、传播、存储以及最终进行处置,保证项目组内部的信息畅通。2.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任何一项培训计划都是经过深入调研、精心设计制定出来的。因此,项目参与者都必须坚持培训计划的严肃性,以确保培训效果,决不能因个别人的主观意见就随意更改培训计划。3.跟踪监控,及时调整。培训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要跟踪检查项目的执行情况,培训中期组织团队成员召开碰头会,互相反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以便及时发现与既定计划之间的偏差。一旦发生偏差,及时调整,使事态发展步入正常轨道。

(四)培训项目的总结

培训感想范文5

【关键词】气象干部教育培训;拓展课程;特点;应用

拓展课程是一种创新的培训方式,气象干部教育培训在学员入学教育时开展拓展课程教学,对于促进学员间的交流沟通、加强学员自主管理、促进各项教学活动开展、提高整体培训质量起重要作用,因此,拓展课程成功与否往往直接或间接影响培训班的整体培训效果。拓展课程不同于其他培训课程,具有独特的教学环节和特点,在教学组织中,应根据拓展课程的特殊性,把握好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拓展课程在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方面的作用。

1.拓展课程的特点

拓展课程是体验式学习方式的一种,又不同于其他体验式学习,具有独特的课程设计。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要求学员全身心投入。拓展项目强调集体合作,但又能在集体中突显个性,力图使每一位学员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同时又从集体中吸取巨大的力量和信息,在集体中显示个性,两者相辅相成。[1]拓展课程具有如下特点:投入为先:要求学员全情投入才能获得最大价值。挑战自我:训练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员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跨越“心理极限”。熔炼团队:体验团队力量,增强团队成员的责任心与参与意识,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和群体合作意识。高峰体验:拓展项目通过精心设计的体能活动,可以诱发特定的思维活动、心理活动和交往活动,通过真切的体验与反省,往往可以改变个体的认知、态度、情感、思维力和交往力,改变不恰当的心智模式,对于个人的组织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都有极强的拓展作用。自我教育:拓展项目非常重视学员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培训师只会在训练前把课程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向学员讲清楚,在活动中不提出建议、不指责、不评论,在课后总结中点到为止,让学员完全发挥,学员在拓展训练中以主角身份完成体验式学习过程。

2.拓展课程的必要性

拓展课程是通过精心设计,以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目的的课程。在教育培训中,拓展课程主要通过破冰活动,使学员消除顾虑、集中精力,打破人与人交往中怀疑、猜忌、疏远的樊篱,从而使团队融合,帮助学员放松并乐于交往和相互学习。[2]气象干部教育培训是成人教育,强调新旧经验的结合,提倡小组成员相互协助,注重互动研讨经验交流。从教育学理论来看,成人学习的特点与拓展课程完全契合,拓展课程在气象干部教育培训多方面起积极作用。一是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拓展课程多为集体项目,需要全员参与完成团队任务,学员通过教学活动强化团队意识,提高顾全大局意识,形成遵守纪律的组织纪律观念。二是有利于提高决策能力。拓展项目实际上是精心设计的完整的决策过程,团队形成决策中心,决策者准确判断形势、分析团队的资源,学员通过拓展项目学习和感悟领导决策的知识与经验,提高决策能力。三是有利于提高执行能力。拓展课程中的项目,需要每个团队成员认真按照规则要求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的任务,通过训练,执行能力得到提高。四是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多数拓展项目需要学员充分挖掘潜能,创新思维,大胆探索,因此,通过训练,可以开发、培养、提高学员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拓展课程的应用

拓展课程应用到学员入学教育中,到目前为止,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湖南分院已在将近80个班次中开展,让陌生的学员建立友谊,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后续学习培训开展打下良好基础。拓展课程力图通过独特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培训的教学目标。

3.1团队组织形式

拓展课程是以团队学习为组织形式,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和载体,积极促进学员身心健康,进而使学员不断丰富知识、熟练技能、完善人格的一门以体验式学习为主导的课程[3]。教学活动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对全班学员进行随机分组,通常以8-10人一组为最佳,每组人数基本相当,然后按照以下三个阶段进行:组建团队阶段、小组展示阶段和总结与归纳阶段。总结与归纳阶段是由培训师对各团队表现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评析,运用相关理论对拓展活动进行阐述,并上升、归纳为相关的理论,这个阶段是该课程的关键和点睛之笔。

3.2教学环节设计

在实践中,应当根据不同培训班型设计拓展课程的教学环节。在拓展课程中一般设计五个既独立又密切联系的标准环节:训练—感受—分享—总结—应用。训练。即初始体验,学员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去经历一种模拟的场景,去完成一项任务,并以观察、表达等行动的形式进行,是拓展课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和不可逾越的阶段。感受。学员置身于模拟场景时,容易得到最真切的感受。每位学员由于自身认识水平有高低、认识问题的角度或切入点不一致,在活动的体验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看法。分享。学员获得亲身体验与感受,主要采用回顾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让受训学员把自己的看法、感受与同伴分享,每个学员都会从他人的回顾中得到数倍的经验,从而对事物有清晰认识。总结。培训师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把学员的认识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讲解与点评能真正反映出拓展师和培训机构的质量水平。应用。培训师启发学员将拓展训练中所获得的经历体验和理论认识放回到实践中去检验与运用,这是最终目的,也是拓展训练的延伸。

3.3课程教学特殊性

在拓展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体现体验式学习的基本思想外,无论是在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原则的贯彻上都应以拓展课程的基本特点为主。[3][4]拓展课程教学组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教学目标,根据目标主题遴选拓展项目;二是场地器材等教学资源配置,注意安全避免风险;三是学员个性与共性特点。拓展课程重在实施前的准备工作、课堂的把控,才能科学发挥拓展课程的作用。拓展课程与气象干部教育培训有机结合,在提升气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团队合作能力与交流沟通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充分发挥了作用。在气象干部教育培训中要更好地遵循成人教学规律这一特点开展拓展训练,充分利用拓展课程的特点制定贴合气象部门特色性的、有针对性的拓展训练,引导学员善于把拓展训练成果转化到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经理人培训项目编写组.拓展培训游戏全案[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5:1-3.

[2]广西社会主义学院教学改革课题组.加强“破冰之旅”教学活动,提升党外代表人士培训实效———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开展“破冰之旅”教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04):93-96

[3]闫闯.我国高等院校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D].2012.06.

培训感想范文6

关键词: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创新;策略

一、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现状

高校是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的地方,高校只有把握时展的脉搏,调整自身管理方向,才能帮助高校毕业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取得更高的成就。干部教育培训是我们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举措,帮助党和国家在一次次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突破性的胜利。加强对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是促进高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干部教育培训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是教育培训活动的开展存在上传而下不达的问题,导致教育培训的教学效率和施行效果无法达到预期。其次,部分高校还存在干部教育培训枯燥乏味,干部出勤率普遍不高的问题。还存在高校干部教育培训过于重视管理培训,忽视了对高校干部思想教育的问题。

二、高校干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较差,缺乏思想教育。在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缺乏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时间表的问题,多数培训都是提前一周或几天临时通知。这种情况使得干部们没有时间对本次教育培训内容进行了解,导致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性较差。高校干部教育培训中存在过分重视对高校干部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其思想建设的问题,无法发挥通过教育培训来降低高校管理中违法乱纪行为发生概率的作用。思想教育是高校干部教育培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思想教育可以有效增强高校干部的廉政意识以及危机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一教育的缺乏,无论是对高校干部的个人发展,还是对高校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2.教育培训过于频繁。公办高校为了提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通常会在中央政策下达后组织统一的教育培训,导致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出现过于频繁的问题。及时学习中央最新政策可以提高高校干部的政治素养,但也造成了时间成本的增加。学习中央政策这一类教育培训通常是强制性的,高校干部们的时间被用于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的话,用于高校管理的时间就会被削减,导致高校干部的工作效率下降,出现工作积压的问题。干部教育培训过于频繁易使高校干部产生厌烦心理,降低其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积极性不高,就会导致课堂参与度较低,甚至出现在培训过程中处理工作事务的现象,降低了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效率和实效性。3.教育培训缺乏与时代的同步性。在高校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讲授者是其他高校的领导干部或各级党校教师。学校领导干部由于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所讲授的管理内容通常是对以往的干部培训内容和经验的继承和发展。这样的教育培训模式导致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内容和手段都缺乏与时代的同步性。高校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存在干部们所学习的部分知识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导致干部在将所学到的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管理过程中时,无法与时代要求特别是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实现同步,导致高校以及学院的管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由于无法掌握时代的脉搏,高校管理出现方向性错误,会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4.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导入,干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在培训过程中缺乏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存储等新兴技术手段的应用,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导入,这种情况导致整个教育培训过程过于枯燥乏味,缺乏时代性。同时,高校以及高校干部对干部教育培训活动重视程度不足、干部对教育培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等因素的存在,也严重影响了干部学习的积极性。部分高校干部认为教育培训与高校管理工作相比,缺乏参与的必要性。这导致了高校干部在接受教育培训时存在听课不积极现象,影响教学效果。

三、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创新策略

1.制订教育培训计划,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制定时间表可以有效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在学年初制定高校干部教育培训计划表,在教育培训活动开展之前给予高校干部充分的准备时间,使其提前了解教育培训的内容。同时,高校干部在接受教育培训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在课上提出疑问并与其他干部讨论,加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这种具有计划性的教育培训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还可以使得高校干部根据时间计划表的安排,提前处理好个人事务,提高高校干部在教育培训活动中的出勤率。2.改革教育培训内容,增强针对性。针对不同岗位的干部管理职责和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具体的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可以有效提高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教育培训效果。通过有针对性的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可以帮助高校干部掌握自己负责部门的实际需求变化以及专业发展情况。例如在经济类专业学院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可以结合国际市场变动趋势和汇率变动等情况,对经济类专业学生未来的培养方向进行解析。对于职能管理部门干部的教育培训,以财务部门干部教育培训为例,应根据当前国际财务管理办法的变化,对其财务管理办法进行变革,帮助财务部门干部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专业性和工作效率。3.增强思想教育在教育培训过程中的比重。加强对高校干部的思想武装,增强其思想道德意识,帮助其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思想,这对于高校管理和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要将思想教育与管理知识教育相结合,增加其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比重,用思想教育更好地推动管理教育内容的落实和发展,促进高校干部自身管理素质和水平的发展。4.增强教育培训的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培训已经摒弃了传统的讲座形式的教育培训模式,转而在培训过程中采用分组对抗的方式,通过组间KPI以及组内KPI的模式对教育培训的结果进行检测。这一教育培训模式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培训的效率,帮助企业实现发展的目标。高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应充分借鉴企业培训管理模式,将引入KPI(关键绩效考核)教育培训模式,促进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升。5.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课堂教学,推动高校管理的智能化。在高校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等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可以推动高校管理的智能化。运用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分析,为高校干部定制精准的个性化培训内容,鼓励高校干部将人工智能应用于高校的日常管理中,利用人工智能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减少数据收集以及分析的工作环节。这有利于提高高校干部决策的科学性,促进高校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6.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建立完善的教育监督机制是提高高校干部学习效率和提高教育培训知识的应用效率的重要手段。对高校干部管理能力的定期考查,对教育培训内容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是监督高校干部学习效果的好方法,同时有助于整个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穆玉兵,秦晓钟,高一丹.对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0):71-72.

培训感想范文7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医学教育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医学生未来将成为医学事业的骨干和脊梁,培养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构建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于一体的教学主渠道,有助于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学习思政课后,如何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中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在教学中发挥着桥梁和过渡作用,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以往病理生理学课程建设的研究集中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等的改革,较多地关注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忽略了专业课程教学的思政育人功能。近几年多所医学院校根据学校特点、专业特点开展了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如杨红梅等[2]结合实验教学特点,分析了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策略。兰州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通过PBL、思维导图等方法,将课程思政教学融入智慧课堂[3]。郑新华等[4]针对护理学专业学生,探索了将护理人才培养和思政教育相统一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实践路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目前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尚存在思政元素发掘不充分、思政融入方式单一、思政内容呈现局限于课堂、思政教学评价不足等问题,基于长江雨课堂平台的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目前尚未见研究。如何以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为载体,拓展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探索多元、特色的思政教学方式,促进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师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结合沈阳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病理生理学课程目标和特点,积极探索思政教育在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中的结合点,挖掘思政要素,依托长江雨课堂平台构建线下线上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将思政教育贯穿课前、课上、课后各个教学环节,探讨课程思政融入病理生理学教学的实践效果,探索全程、多元的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1明确课程德育目标

教研室召开教学大纲修订论证会,邀请校内督学专家参加,讨论思政教育目标和任务。在原有病理生理学课程专业目标的基础上,明确课程德育目标,即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医学专门人才,努力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于一体的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大纲中各章节,除原有专业知识教学目标外,明确思政育人目标,切实保证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2病理生理学教学中课程思政内容的设计

教研室成立课程思政素材库编写小组,梳理专业知识,对课程思政内容进行整体规划,根据章节内容提炼并融入与学生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将课程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课程教育与科学创新精神相结合、课程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课程教育与健康科普宣教相结合、课程教育与辩证思维教育相结合。

3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的实施

3.1课前自主学习引导

充分利用长江雨课堂平台的公告功能,课前将思政相关案例推送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和思考题,如在肾功能不全章节教学中,课前向学生推送肾移植相关新闻报道及国家卫健委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引发学生对器官捐献及移植的学习和讨论兴趣,同时达到普法宣法教育的思政教学目标。在发热章节教学前,教师以“发热那些事儿”为主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自制思维导图。学生从“发热,先烧上一会儿?”“与IL(白细胞介素)家族的相遇”“发热就吃退烧药?”“高热治癌”等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既能达到预习专业知识的教学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

3.2课中教师讲授引导

教师在讲授课程内容过程中,找准切入点,引入相关思政案例,引导、启发学生体会思政内涵。如在肾功能不全章节教学中,承接课前思政引导,课堂上教师通过PPT讲授,以“肾移植的前世今生”引出吴阶平院士勇于探索,完成我国首例肾移植手术的事迹,融入普法伦理教育和培养科学精神的双重思政内涵,达到了情感共鸣、思想共振的效果。

3.3课后平台讨论引导

因课时有限,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大篇幅进行思政教育。依托长江雨课堂平台建立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网络资源库,在平台上相关视频、书籍等资源。如结合疾病概论章节内容,推荐学生阅读《白袍》《医道》《治学与从业:一名协和老医生的体会》等书籍,激发学生从医的热情与信念。推荐观看医学人文电影《相约星期二》,通过网上互动与学生探讨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鼓励学生在讨论区发言,谈思政感想,丰富课程思政内容,这是课上思政教学的有效补充。

4依托长江雨课堂平台,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改革形成性考核内容,将课程思政纳入病理生理学形成性考核评价中,思政评价占学期总成绩的30%,由自主学习(30%)、思政感想(40%)、问卷调查(30%)3部分组成。在自主学习环节统计学生在线阅读和观看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网络资源时长及参加讨论的积极性。思政感想让学生以线上投稿的形式完成。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开展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在长江雨课堂平台匿名填写及提交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41份,回收有效问卷218份,有效回收率为90%。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表示满意。96%的学生认为思政内容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95%的学生认为思政内容有助于实现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的结合,92%的学生认为思政内容有助于提高辩证思维能力,89%的学生认为思政内容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同时,问卷中附加了意见与建议内容,鼓励学生阐述对课程思政的感受和建议,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5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思考

5.1传授与渗透相结合,丰富课程内涵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其学科背景和课程内容具有丰富的思政内涵。本研究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有序推进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

5.1.1确立思政育人目标

教学大纲是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南。教育部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高校课程思政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5]。以往的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明确了各章节的教学任务和要求,但缺失育德育人目标的体现。在本研究中,我们积极完善教学大纲,凝练课程的核心价值观,将专业教育目标与思政育人目标相统一,指导教师教学工作,以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

5.1.2建立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素材库

胡洪彬[6]提出,课程思政德育资源呈现渗透性、隐蔽性和随机性的特点。本研究立足学科本质,凝聚教研室人员智慧和经验,努力挖掘和凝练思政元素,建立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素材库。如疾病概论章节介绍了从细胞分子、器官系统到整体水平的研究发展,其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内涵。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为讨论点,启发学生理解整体和局部的哲学观。休克章节中蕴含着现象和本质辩证统一的科学思维。病理生理学的理论知识背后蕴含着国内外众多科学家和医者奋斗奉献的典型事迹,从中国病理生理学科创始人之一的李楚杰教授发现发热新机制到钟南山院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事迹,引导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坚守学医初心。病理生理学课程章节内容中蕴含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与时事相结合,如国家对高原驻兵的吸氧保障、ECMO(体外膜肺氧合)的国产化与研发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5.1.3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思政内容的设计应避免“贴标签”“盲目嫁接”现象,本研究在保证专业知识授课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致力于把握思政融入时机,找准切入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思政元素,实现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教学目标。针对各个思政素材进行教学设计,采用问题导入、案例启发、专题讨论、资源共享等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同时,本研究遵循材料与观点相统一的原则,深耕细耘,探索情感态度、价值立场等在同一思政案例中的体现及同一教学内容中多重思政内涵的有机融合,以丰富课程内容,探寻课程思政教学新视角和路径。

5.2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推动全程互动

随着“互联网+”理念的兴起和推广,在线教育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药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借助长江雨课堂平台实施了课程思政[6-7]。本研究利用长江雨课堂平台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了课前、课中和课后各个教学环节的全程互动。课前应用长江雨课堂平台的“公告”功能案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和讨论兴趣;课中通过长江雨课堂平台进行PPT讲授;课后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平台资源,有效延展思政教学空间;应用“讨论专区”“投稿”等功能加强师生交流互动。94%的学生对这种教学设计表示满意。通过研究发现:(1)长江雨课堂平台拓展了课程思政教学空间,有助于实现课程思政的全方位、立体化目标。(2)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加强了师生情感交流,有助于实现教学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3)长江雨课堂为课程思政网络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平台,素材多样性、学习时间和方式的可选性为学生提供了新颖的体验,有助于实现传统和创新的结合。

5.3言教与身教相结合,发挥潜移默化作用

一门课程实现铸魂育人的目标,关键在于教师自身“魂”之所在。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教师要积极接受课程思政的新理念并适应新要求。我校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教师积极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活动,青年教师参加了学校的课程思政教学大赛,教研室思政研讨氛围浓厚,教师增强了育德意识,践行了课程思政理念。思政教学成效既取决于教师“言传”的精准设计、讲授方法,又决定于教师“身教”的潜移默化。教师的“身教”起到了独特、潜在、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谨言慎行、率先垂范,做学生的引路人和行为模范。

5.4量化考核与调查问卷相结合,构建多元化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以往的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无法体现思政教学的过程性和动态性评价结果。本研究基于长江雨课堂平台,将课程思政纳入病理生理学形成性考核评价,从统计自主学习时长、撰写思政感想、填写问卷调查等途径进行课程思政的形成性考核评价。通过平台数据分析,实现了课程思政的精准管理和量化考核。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其学习热情,有助于丰富评价途径、完善评价体系。同时,教师进行了课程思政自我评价,内容包括思政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活动开展情况、学生反馈情况总结等,有助于教师及时反思总结,提升课程思政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团结协作方面的满意度低于70%,提示我们要思考如何通过情景设定、分组讨论、实验课思政教学、第二课堂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6结语

作为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任务。本研究在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中采用基于长江雨课堂平台的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多元、动态的教学评价,较好地发挥了课程的育人功能。在后续研究中需进一步完善思政素材,提高更新率和时效性;改进思政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信息化、多维化;综合运用PBL教学、第二课堂等,拓展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丰富教师思政知识底蕴,做好言传身教,不断探索构建特色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杨红梅,张瑾钰,陈洁,等.基于课程思政的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11):97-99.

[3]王晶宇,李娟,陈新年,等.病理生理学智慧课堂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应用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7):86-88.

[4]郑新华,郝丽亚.护理学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1(33):60-62.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A].2020.

[6]胡洪彬.课程思政:从理论基础到制度构建[J].重庆高教研究,2019,7(1):112-120.

培训感想范文8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管理对策;意义

一、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融入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作用

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于高质量的精神生活有更高的追求,而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中的重要文化交流场所,能够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在管理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有效对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发挥,对于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这也使得各大高校图书馆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理念的运用。具体来看,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充分重视人的作用,将人作为核心要素来开展组织与管理,能够更好地调动所有积极要素,更好地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目标。并且有效融入以人为本理念,还能够促进图书馆更加重视读者的需求,及时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服务改进,促进服务创新,进而更全面、科学地凸显图书馆的价值。所以,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中必须要重视人的作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合理对人的创新精神进行发挥,如此对于其管理而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做好借阅环境的人性化建设,构建科学化的以人为本服务模式

为了推动以人为本理念的有效落实,高校图书馆应当从环境方面入手,为读者营造人性化的阅读环境,增强自身的环境效应。比如,为了让学生更快速找到自身所需求的书籍,明白图书馆各类书目的存放位置,可以在入口或者每一排书架前面放置一个提示牌,标注该排书架所存放的书目类型、书目数量等。还可以在图书馆中的固定位置设立“读书角”方便读者自由阅读,并在读书角放置一些固定的书籍,在每个书籍附近放置一个空白的笔记本,让读者能够在阅读之后将自己的感想写出来。如此不仅能够方便读者自己对书籍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且还能够观看别人对该本书的感想,从而促进读者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另外,还应当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比如,可以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或者交流会,由读者自愿参加,在会上邀请读者说出自己对图书馆的意见以及管理中的不足,而图书馆管理者根据这些意见对自身的管理服务模式进行改进,促进图书馆管理更加人性化。

(二)实现员工的以人为本管理

图书馆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如何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来体现,而且还离不开高素质和高技能的管理人员,因此为了促进以人为本理念的有效落实,还应当从员工角度入手合理进行建设,构建科学化的以人为本员工管理体系。比如,可以将员工的日常表现以及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程度与绩效挂钩,不断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以人为本理念落实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定期对图书馆管理人员开展培训或者座谈会,大家共同学习以人为本理念的内容,并对其进行讨论,促进该理念得到更为全面地落实。还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及时为大家讲解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分享工作经验等,提升管理者的整体服务能力,为图书馆以人为本理念的更好落实奠定基础。

(三)做好服务方式的多元化,满足不同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以人为本理念不仅体现在环境以及服务模式方面,还体现在服务方式方面,为了促进以人为本的全面落实,高校图书馆还应当对自身的服务方式进行完善,促进服务方式多元化,以便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多样化需求。比如,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网络的运用,高校图书馆也应当顺应时展的大趋势,及时运用互联网对自身的服务进行创新,可以构建相关的平台或者公众号,及时在上面公布图书馆的动态、新增书目、活动举办信息等,促进读者更方便地了解图书馆的动态。再比如,还可以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活动,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读书交流会、读委会等,有效拉近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另外还可以构建信息交流平台,使得图书馆能够充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结语

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是推动图书馆管理效果全面提升的重要途径,而要想实现以人为本理念的良好运用,必须要从各个方面出发对该理念进行落实。不仅要从环境和员工管理角度进行科学化建设,而且还要做好服务方式的多元化,并构建科学化的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彭金群.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07:201.

[2]徐艳辉.探讨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J].基层教育.2018.0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