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远程教育培训范例

农业远程教育培训

农业远程教育培训范文1

1.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2004年2月,教育部启动了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具体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手段将高等教育延伸到农村,为农村培养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农村实用性人才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该项目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牵头组织全国37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近千个县级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点参与实施,参加项目学习的主要是具有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农村青年、退伍军人、农业科技示范户、村干部,以及农民企业家或农村地方龙头企业带头人、科技致富能手等。目前已有30多万人注册学习。

2.农村职业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开展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的重要基地2011年10月25日,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等9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11]13号),明确了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障实现目标任务的具体措施。该意见特别提出要“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农民教育培训”,“要办好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使其成为指导县域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该意见实施后,在农村职业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里,农民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和工作特点的需要,选择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学历继续教育的远程培训,也可以通过远程的方式接受家庭生活教育、娱乐教育、健康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这样农民就可以随时随地开展自己想要的学习。相关部门可以将先进的、适合农村的、农民朋友需要的、喜欢的各类优质资源和大量有益的社会教育活动内容通过此渠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广大的农村地区,送到农民身边,为农村居民营造一个可以随时选择自己想要的学习环境。

二、目前农民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撑农民远程

教育培训在中国的实践时间不长,各级政府对其认识不够,现代远程教育在目前中国农民教育培训中的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重要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农民远程教育培训公共产品的属性更是鲜为人知,这导致了政府对农民远程教育培训在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没有到位,协调管理与政策法规缺失。目前,农民远程教育培训项目只是由一些部门(行业)来推行,国家没有统筹的规划和制度安排,在各地开展的情况与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密切相关,受到地方政府重视的就发展得好些,否则就步履艰难。

2.各自为政,缺乏资源整合统筹协作、共享机制

就目前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的实践项目看,均属于行业、部门分块实施管理,独立运行,相互间几乎没有合作,缺乏对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的整合、统筹协调共享机制。单一的教育资源无法在时空、形式和内容上形成立体教育资源,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各方面的学习需要。

3.长效机制未形成,支持服务不到位

目前开展的农民现代远程教育培训项目,多是由相关实施部门(行业)的职员负责组织落实。他们往往肩负多个工作职责,经常被一些突击任务所牵制,深入基层为农民远程教育培训服务的时间、精力有限,下村的时间有限,跟农民接触的时间不多,往往虎头蛇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农民远程教育培训工作目前尚未形成长效机制,对农民的教育培训缺乏持久有效的贴心支持服务。

4.培训内容实用程度不高,难以满足农民学习

真实需求把握农民学习的真实需求,是农民远程教育培训工作见成效的重要保证。农民个体的学习需求、发展方向、能信任的就业领域是千差万别的,其学习动机、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也是大相径庭的。只有了解掌握了农民学习的真实需求,选择、整合优质的、适合的教育培训资源,才能吸引农民的学习兴趣,才能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受农民的欢迎。目前,一些农民远程教育培训项目缺乏适合农村的知识产权成果和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集成创新能力,导致远程推广的农业技术与实际生产脱节;在立足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农民需求方面调研不够,针对性不强,远程培训的内容与农民需求不匹配,培训效果不明显。

三、构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有效机制的思考

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农民现代远程

教育培训的支持力度中国虽是农业大国,但各种历史原因导致农业相对其他行业仍是弱势产业,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下,农业现代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农民远程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中国农民科技应用水平落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农民远程教育培训具有物理边界模糊、培训效果外溢、消费计量困难,农民对其消费不具排他性和竞争性等特点,符合农村公共产品的特征,是公益性、基础性事业[1-3]。对于农村公共产品的建设,就目前国内实际情况而言,政府应承担主要的建设责任。各级政府应当从战略的高度提高对农民现代远程教育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在其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特别是要在政策法规、资金支持、协调管理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农民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的法规和扶持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民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的支持力度,从政策层面为构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提供保障。

2.构建切合实际的农民远程教育培训支持服务系统

(1)统筹协作、有效共享,搭建农民远程教育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完善的、适合农民学习的远程教育培训服务平台,是开展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的基本条件。为进一步完善农村远程教育培训服务系统平台,必须打破过去以单个项目工程和部门单打独奏、自成一体、不兼容共享的农民远程教育培训体系格局,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高度普及和渗透优势,以及信息技术与教育的高度融合带来的农村远程教育环境的有利变化,促进各部门(行业)间农民远程培训服务平台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兼容共享,整合多机构资源,形成合力,搭建一个全方位、广覆盖的、宽通道、大容量的远程教育培训服务平台,以“超市式”的、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农村受教育者选用,高效率、个性化地开展农民远程教育培训,实现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的多层次、多元化发展,以满足农民的各种学习需求。

(2)建设好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的基层服务队伍。农民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得好坏,最关键的决定因素还是人。因此培养一批掌握远程教育技术手段、熟悉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基层服务队伍,利用现代的技术教育手段和方法,整合各种本地农民需要的优秀资源,更贴近农民开展培训,是做好当地农民远程教育培训工作的关键所在。必须创新有效的人力资源整合机制,实现地方、部门和行业的高度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职能,逐步建立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化、开放有序的农民远程教育培训服务队伍建设机制。

(3)发挥农民大学生的示范、辐射作用。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为各地农村培养了近30万的农民大学生,这些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学习掌握了一技之长的农民大学生遍布全国各地的村村寨寨,他们来自农民,又是农民中的知识分子,是农民身边信得过的能人、精英,在村民中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同时利用创业成功的农民大学生学员的农业经济实体以“公司(合作社、行业协会)+基地+农户”等模式,推广本地特色种养殖技术,带领本村农民发展特色的种养业,为农民找到发家致富的有效途径,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这种利用本村农民大学生的成功事例以点带面的培训,能影响更多农民接受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达到广泛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示范效果佳,辐射作用大。

3.农民需求是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整合优质资源,满足农民个性化学习需求。整合优质的、能吸引农民学习兴趣的、贴近农民生活的资源,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展示方式,以满足农民个性化学习的现实需求,是农民远程教育培训持续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可以让农民在家就能看到(听到)到全国优秀专家、学者的授课,享受到教育大众化和教育公平的红利;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多样性,不仅可以为农民提供其所需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学习资源,还可提供其他市场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引导农民进行有计划的生产,减少生产的盲目发展。随着有支持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教与学的实时、非实时互动沟通的实现,农民在家也能跟老师、专家进行个性化沟通交流,实实在在地为农民解决问题和难题。

(2)创新培训理念,适应新时期农民学习培训要求。新时期的农民更加关注学习培训的实用性。他们参加学习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出于自身社会角色发展的需要,是为解决眼前的急需,期望学习后能解决实际问题,农民远程教育培训要在通过比较分析农村现有各类培训教育形式适用性的基础上,综合各种远程培训项目特点,创新培训理念,从培养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经营、服务、娱乐等内容的培训和实践;提出全新的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进行农民培训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法、实训环节、质量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的教学理论体系,采用网络教学与实地实训相结合、媒体资源教学与专家现场指导相结合等培训手段,最大限度地满足新时期农民学习的现实需求,使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的更具实用性和有效性。

农业远程教育培训范文2

1.制定规划,建立机构在开展农民远程教育之前,要制定一个实施发展计划或者实行方案,目标明确,循序渐进的开展工作,在贫困的或者跳进不好的乡镇,能够与农民自发建立提倡小组,积极带动组织农民收听收视,实现农业技术真正送入户,建立远程教育活动小组,确保远程教育落到实处,与农民做好沟通交流,形成相互相接、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远程教育模式,确保了农民远程教育工作的力度。

2.多种资源相结合与科技光盘相结合,利用广播进行农民教育,掺在不直观、优势难于理解和不能入户的缺陷。由于有的村镇不能看到中央7套的农业节目,需要农广校利用农村的有线电视,乡镇电视台转播,利用村委会或者农户中的VCD等媒体设备,发放中央校《致富早班车》绿茵节目相对应的农业科技光斑机播放设备,以乡镇为主,建立农业科技音像资料库,在设备齐全的乡、村建立科技光盘播放站。这样通过广播香农民播放农业科技知识的音频,还可以通过电视播放科技致富的视频,形象直观,使广大农民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庭院都能收听、收看到科学技术的看木,不仅增加了农民远程教育的阀盖面,使更多的农民受益,还从中提高了农民远程教育的效果。近些年葫芦岛农广校利用多种方式结合远程教育,收效显著,受到了农民朋友的广大欢迎,创建了农民科技书屋35个,村级大喇叭988个,全市覆盖率高达90%,在各个乡镇调查收听收视情况,调查农户12040户,10030农户收听收视过“农广天地、致富早班车、农广天空、农广课堂”,收听收视率高达60%以上,发放各类科技书籍18万套,发放科技光盘3万多套。在各个乡镇农广校的学员中。为进一步搞好农民远程教育及培训,让没有建播放站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的乡村也能听到、看到农业科技的音视频节目,用扩音器、大喇叭、移动供电设备等转杯组建科技大篷车,科技培训直通车,形成流动的科技播放站。让知识下乡,活跃在山村,扩大农广校的影响,吸引更多的学员参加到远程教育培训中来。

3.发挥模范作用,促进远程教育,首先可以选择有一定规模且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化基地作为远程教育平台的演练场和实践地,从乡镇抽出专人负责,根据产业基地群众的需求,随时随地查找相关农业信息,组织群众收听收视远程教育培训,充分发挥该基地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高群众科技水平。还可以选择一些经过远程教育培训的示范户起带头作用,积极鼓励他们热心为群众服务,发挥的示范引领作用,宣传远程教育,接受远程教育培训,让信息技术走向农村,把现代远程教育与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与提高农民生产技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结合起来,创造出的是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农民远程教育效果

1.依靠科技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民的思想意识,出现了忙充电的现象。由过去不动技术,盲目施肥、大药,产量上不去,经过远程教育培训后,坚持科学的选用品种,合理施肥和用药,科学管理,产量明显上升,而且远程教育也培养了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

2.丰富了农村科普文化生化,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随着农民院教育力度不断加大,采用多种资源,吸引了大批农民主动学习科技知识,主动加入远程教育中来,学知识,用知识,已成为农村的新时尚。

三、农民远程教育的思考

农业远程教育培训范文3

农业银行推进远程教育培训势在必行

一是不断提高员工素质的需要。当前,新知识、新能力和新产品的培训量成倍增长,而且时效性极强。管理人员需要管理技能的培训,操作人员需要产品和新技术的培训,营销人员需要新产品的及时培训,而所有人员都需要不断得到新知识的培训。所有这些培训工作仅仅通过原有按部就班的面对面培训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只能采用全新的方式进行培训,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知识更新,而远程培训方式正是适应现代社会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解决快速、及时、不失真的培训要求,使员工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培训资源。二是建立学习型银行的需要。当前正是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实施“123”发展战略,建设一流现代商业银行不容错失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是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至关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省分行明确提出了建设学习型银行的要求,竞争的赢家往往是那些学得快、学得好的组织和个体,学习型银行建设已经成为江苏省分行在转型再造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创建学习型银行是远程培训发展的方向,推进建设远程培训学习系统是建设学习型银行的重要措施之一。三是员工自我学习的需要。

现代远程培训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培训。适应了人们自我学习的需要,任何人只要有学习需求,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学习材料,选择适合个人学习习惯的方式,进行最有效的学习,从而使人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同时,现代远程培训通过反馈的信息,还能使学习者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不断修订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进度,帮助学习者培养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这不仅满足了学习者学习个性化的欲望,也使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确立,使学习过程达到整体的最优化。四是节约资源的需要。远程培训从根本上改变了培训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过大的不足,突破了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可以达到教师、教材、资源共享。五是创新培训形式的需要。远程培训实现了培训工作新的突破,是对现有培训方式、培训方法和培训手段的创新,对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效果具有重大意义,是实现培训工作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远程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系统还不够稳定。由于网络带宽等影响,课程学习播放还不够稳定。外网学习效果不理想。员工只能在单位通过内部局域网进行学习,制约了员工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时间。基层营业网点办公网链接较少,电脑终端配备不足。造成基层员工想学习,但缺乏网络支持、没有硬件支撑的不利局面。课程开发较少。目前开发上网的课程还仅仅限于银行业务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方面,课程覆盖面较窄,数量还不够,提升员工综合素质的课程还较少,满足不了员工各种学习的欲望。课程讲授不够生动。缺乏专业化的课程开发队伍,大部分的课程依赖计算机应用人员进行开发,开发出的课程缺乏整体性的设计,较多的课程讲授是“机器人念书”,知识内容的呈现也较枯燥,难以激发成年员工学习的兴趣。

如何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培训的作用

农业远程教育培训范文4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远程教育既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借鉴国外优秀发展经验,发挥我国远程教育优势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远程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和重要使命。文章在探讨远程教育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可行性后,借鉴国外发展经验,从转变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内容、增加经费投入、扩展远程网络教育平台等方面,为完善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提供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

远程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启示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农业的基础地位越来越突出,职业农民的发展和教育成为世界各国亟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新常态下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主动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增长速度与方式以适应现阶段国家发展需求,农村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的整体素质作为核心问题成为此次调整的关键所在。毫无疑问,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但我国不是一个农业强国,“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和“四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适应农业现展趋势是当前发展亟须突破的瓶颈之一。远程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教育方面积累宝贵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借鉴发达国家远程教育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上的经验和优势,将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注入新的活力。

一、字斟句酌:新型职业农民含义解读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经济活动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为主体,并以此为生活来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农民。2005年,农业部的《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首次提出“职业农民”的概念;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又提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农民;此后,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进一步强调新型职业农民建设的重要性[1]。与“传统农民”不同,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种受到社会广泛尊重的独立职业而存在,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其农产品的生产不仅要满足家庭需求,还要满足社会消费者的需求,是能从价值内涵上提升生活质量达到“物质上共同富裕、精神上共同富有”的农民群体。

二、因地制宜: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应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农村远程教育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社会进程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多媒体教育等三个阶段。最初的函授教育主要面向农村技术人员和农业干部等专门人才运用通信方式和短期面授结合的方式开展学历教育;广播电视教育以设备投入低、学习效率高、知识容量大、受众覆盖面广的特点对农村居民普及农业知识和农业技术,尤其是中国农学会和中国农广校的参与保证教育的质量;网络多媒体教育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开展而快速发展,尤其是“村村通”“校校通”“农村干部远程教育体系”的提出,让农村远程教育进一步发展和完善[2],也为其在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提供可能。

1.农村远程教育应用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具备开展的先决条件和经验。我国运用远程教育开展农村居民素质提升上的教育活动由来已久,自改革开放第一项“绿色证书工程”到后期的“星火科技培训”“雨露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等的开展,为职业农民教育积累宝贵的经验,也形成初具规模的结构体系,这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开展提供先决条件。

2.远程教育应用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是信息化时代下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提出“只有培养足够数量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实现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化时代下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远程教育能使农民快捷、方便地提升自身文化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既能以新时念认同“农民”这一职业,也与工人、事业单位人员一样具有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从而在新农村建设中保持充足的干劲和热情。

3.经济新常态下的政府支持也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营造客观的政策环境和保障措施。“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要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教育新形势下农民理解经济新常态内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按照经济新常态要求切实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农村远程教育丰富的经验和相对完备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转型提供保障。

三、以往鉴来:国外远程教育应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发展经验

当前,远程教育正广泛地融入中国农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民素质教育等方面,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力量和实现手段,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与我国相比,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和教育体系建设发展速度较快,对于职业农民的素质教育也走在世界前列。纵览世界各国农民教育培训模式,按照地理和农业生产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北美地区、西欧地区和东亚地区等三种模式[3]。当前发达国家在教育理念、教育政策、经费投入和远程教育平台建设上已形成相对完备的组织体系,部分发展中国家也结合自身情况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体制。尽管每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民整体素质各不相同,但从信息对照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共同的特征:

1.加快新时代农民培养的法制化保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粮食食品安全等问题,各国都以立法形式将其培养上升到国家意志层面,例如,美国国会每隔5年便对农业法案进行修订,陆续制定《2008年食品、保护和能源法》《2013年联邦农业改革和风险法案》等以适应经济和国际环境;韩国也通过制定《农渔民后继者育培养基本法》和《农渔民发展特别措施法》,给予农渔民后继者强大的法律支持和保护,从而将法律保障贯穿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全过程。

2.建立贯穿于各层次、各环节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体系。不管是美国针对成年农民和准备务农的青壮年农民,或者英国高、中、初等三个年龄段农民培养层次,还是韩国的专业农民、青少年农民和农民后继者,都在不断细化中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针对性和明确性,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农民队伍打好坚实基础。此外,充足的资金保障,科学化、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也是发达国家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上的共同特征。

四、他山之石:国外远程教育应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启示

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分析美国、英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上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借鉴其远程教育应用培养上成功的共同之处,即农民教育法制化保障、多元化教育体系、科学化资金投入等特征,由此结合我国农村远程教育现状,阐释国外远程教育应用于新型职业农民所给予的启示:

1.强化法律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上的导向作用,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终身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及后继者。国外发展经验启示我们,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法规和配套制度建设,有助于明确远程教育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中的地位、目标和任务,规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中的管理制度、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内容。与国外立法贯穿于远程教育培训始终不同,目前我国的《农业法》《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多属于原则性规定,并未在教育培训、创业扶持和考核监督上做出明确规定[4]。因而切合国际发展情况,适时立法推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条例》显得尤为重要。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上,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终身教育理念将有助于农村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借鉴韩国梯队人才培养的方式,放眼全局,有意识地从文化、技术、管理和市场意识等方面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及其后继者,以政府优惠政策、提高社会保障等方式吸引后继者继续从事农业,避免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推行新型绿色证书制度,把农民获证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紧密结合,让越来越多的农业专业毕业生到农村去,实现学以致用。

2.依据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经济新常态要求,丰富并完善远程教育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上的教育资源和体系。目前,为适应新农村建设和经济新常态要求,我国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央电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远程教育项目[5],借鉴国外发展经验,不断完善资源建设、优化教育体系是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上,一方面,可以发挥慕课、微课等现代化网络教育视频短小、精练的特点,结合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受众覆盖面广、师生互动强和便携可移动的优势,将除了农业咨询和科技之外的其他经济、医疗、养老、卫生和心理健康等内容以远程教育的方式传达给每一个关注的农民,并积极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学习资源库,以满足终身学习需求;另一方面,由教育部和农业部整合普通高等教育与远程教育以“农学结合、弹性学制”的思路,合作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教学标准与体系,切实保障远程教育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的科学性。

3.加大新型职业农民资金投入,建立灵活、便捷满足现代社会人员需求的远程教育平台。规范化的新型职业农民投入保障体系是发达国家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的一大特色,政府投入资金,建立相应的远程教育学习平台,公开、透明培养经费都是发达国家新型职业农民教育质量的有效保障。我国农村远程教育本质上属于公益性的教育项目,依托政府部门组织的开展渠道方式单一、经费有限以及滞后的远程教育网络设备更新,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远程教育的培训质量。因而,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上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由政府引导,学校、企业、民间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建立“站点+示范户”或“站点+基地”的培训模式,延伸远程教育至农村的各个角落[6],真正把农民对远程教育的潜在需要变为真正的迫切需要。此外,还应设立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激励政策和辅助政策,倡导在实践中提升职业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4.完善远程教育质量评价和考核体系,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教育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分布不同的农业种类,并且区域农民素质参差不齐,为提升远程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针对性,避免资源浪费,应当建立政府、培养院校和新型职业农民等三者结合的质量评价和考核体系,借鉴英国高、中、初等三档教育培养水平和美国成年农民以及准备务农的预备农民两档年龄水平进行分层培养模式,从而保障教育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结合我国国情,可在质量评价和考核体系上设立宏观、中层、微观等三个层次:在宏观层次上设置标准线,监控远程教育培训是否合格,并授予合格者相应证书;在中层设置区域教育考核评价标准,明确地区的教育内容和教育人群,形成本土化质量体系;在微观上,为每个教育部门、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跟踪,注重过程化培养监督,也可引入非政府评价机构,以保证评价考核体系的公正性、客观性。

五、结语

基于远程教育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既是经济新常态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一大新课题,也是关系到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成败的核心所在。本文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在运用远程教育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启示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转变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内容、增加经费投入、扩展远程网络教育平台等方面,不断创新探索,积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新的动力。

作者:史明艳 单位: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连辉.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25-35.

[2]王鹏.中国农村远程教育发展及其走向[J].职教论坛,2014(12):33-35.

[3]蔡云凤,闫志利.中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比较研究[J].教育探索,2014(3):154-157.

[4]许浩.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路径与举措[J].中国远程教育,2012(11):70-71.

[5]莫绍强,刘江林.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远程教育发展对策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6(5):81-82.

[6]胡国亮.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建设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12):159-160.

农业远程教育培训范文5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人,是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是农民,难点在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关键的发展阶段,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民增收等,都迫切需要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素质。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对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一、新阶段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机遇与挑   (一)面临的机遇   1、农民教育备受重视。近些年来,农民教育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并做出了若干重要决定。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以及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等,都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放到重要的位置强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以农民培训为重点开展农村成人教育,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民超过1亿人次。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年培训2000万人次以上,使他们初步掌握在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必需的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培训证书。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各地和有关部门要把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各级财政都要安排专门用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一个时期以来,从中央到社会各界都高度关注“三农”问题,都高度重视农民教育、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重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工作。   2、政府推出系列培训工程。首先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了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步伐,去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等部门《2003一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措施。农业部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进行了部署和安排,并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委在2004年4月启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拿出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了加速农业科技的人户率和到位率,最近,农业部又推出“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农业科技人户示范工程力争到2010年,在全国1000个县的1万个乡镇培育100万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00万个农户。人户示范工程于2005年正式启动实施,先期在全国100个县1000个乡镇,选择和培育10万个科技示范户,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生猪、奶牛为重点,大力推广50个主导品种和20项主推技术。要求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抓户,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   王农民培训需求强烈。随着农村劳动力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民要求致富心切,要求转移培训心切,但由于农民文化程度比较低,整体素质不高,技能有限,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转移就业受到限制。根据有关抽样调查,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占38.2%,初中文化占49.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1.9%,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0.6%。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到9.1%。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劳动力缺乏转岗就业技能,转移就业的领域将越来越窄,农民致富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在实际调查中,许多农民看到掌握一技之长的人先后富起来了,转移出去的农民回来后腰包鼓起来了,房子也盖起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渴望通过一定渠道学得一技之长,拥有致富的真本领,遇到办培训班,争先恐后,踊跃报名参加,出现了父亲为儿子报名,妻子为丈夫报名,形成了农民主动要求参加培训的良性态势。   (二)面临的挑战   挑战之一: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这是来自于我们自身观念的挑战。由于我们长期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或多或少的受到小农思想的感染,受到传统的、固有的“轻车熟路”做法的束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做法,感到束手无策,感到茫然。   要冲破自我,超越自己,有创新思维,是一种挑战。   鼓起勇气,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在未来发展中要有所作为,这才是更大的挑战。   挑战之二:技术培训面比较窄。过去,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技术培训上,比较熟悉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技术,比较熟悉粮棉油糖果等大宗作物技术。   现在,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要向非农业的二三产业、向新兴产业的技术领域培训,特别是计算机、建筑、运输、旅游、机械、加工等技术含量很高的岗位,这方面、师资比较缺、技术比较缺。要开展这方面的技术培训,确实需要我们重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如何尽快地掌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挑战之三:基础条件比较薄弱。现阶段,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大都设施不全,办学经费不足,开展农民教育培训需要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需要创造各式各样的条件。当然,抓住大好机遇,创造一流办学条件,既是对我们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我们事业的挑战。   二、坚持以人为本是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出发点、立足点和着力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发展不是仅满足部分人群的需要,而是满足全体人民的需要;协调发展既包括城市发展,也包括农村发展;既包括东部发展,也包括中部和西部发展;人的需求不仅仅是物质方面,还有精神方面,包括科技文化、民主政治权利等。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p#分页标题#e#   科学的农业发展观,根本目标是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质和核心是不断增加农民收人,维护好农民的根本利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力求做到用现代工业理念推进农业发展,用统筹兼顾理念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用以人为本理念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深刻了解和分析我国农民的实际和现状。目前,我国农民的现状,一是量大面广,居住分散,经济收入不高,科技文化素质比较低;二是区域经济差别明显,东西部农民教育水平悬殊,致富能力千差万别,需求层次呈现多样化;三是农民队伍构成复杂,亦农、亦工、亦商,人员构成趋向多方面发展。我国农民的现状决定了农民教育培训的复杂性‘、特殊性和多样性。以人为本,就必须以农民教育为本,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本,以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和最大需求为本。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应从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上都贴近农民、适合农民和方便农民。要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当前,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是农民最急需的。一方面,从事第一产业的大量农民需要最新、最实用的生产技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收益率;另一方面,从事二、三产业的大量农民也不断需要信息和技术;大量的农村富裕劳动力更需要转移,需要再就业,需要掌握致富技能和本领。所以,各种培训内容要以技术和能力为主,文字教材、音像教材都应浅显易懂、易看,学了就会,会了就能用,用了就能致富。要改变以往教材大、本子厚、理论多、价格高,不适合农民学习的弊端。农民科技培训要紧密结合生产季节、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职业技能发展趋势、结合劳动力转移培训市场需求等,运用多媒体、多途径、多手段,进村人户搞培训,田间地头作指导。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卫星网以及科技下乡、科技大篷车、科技110热线、科技大集、科技书屋和VCD光盘、大喇叭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大范围开展农民主体培训,大规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三、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优势,做大、做强农民教育培训事业   (一)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中的优势分析   1、具有熟悉“三农”、贴近农民的优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基本都在县乡一级,是一个覆盖广大农村的农民教育培训系统。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学员大都是农民或农民子弟,教职员工经常上山下乡,进村人户搞培训、搞服务,经常与农民打交道,解决农民的疑难问题。所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具有熟悉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地缘优势,具有亲近农民、贴近农民的心理优势。应该说,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与农民感情最深,能急农民所急,能想农民所想,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特别是在输出地区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培训,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   2、具有一定的体系优势。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20多年来,已经形成一个五级办学体系,拥存一所中央校,39所省级校,330所地(市)级分校,2408所县级分校,23000个乡镇教学班,有专兼职教师和办学人员4.6万人。另外,依托各级农广校,全国已建立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952个,其中地市级中心257个,县级中心668个。目前,农广校系统具有健全的教育培训体系和一支稳定的办学队伍,是一支宝贵的农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   目前,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农村远程教育的主体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重要阵地。   3、具有先进的媒体优势。目前,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主体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逐步为我国农村建立起了网络媒体教育平台。中央农广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每年有3000多小时教学节目播出时间,地方校在各级广播电视台站每年有40000多小时教学节目播出时间;农广校卫星远程教育系统已建成95个地面接收站,年传输教学节目1095小时;先后建立了“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ngx.net.。n)和“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nmPx.gov.。n),33个省级校已开通统一域名的互联网站。中央校主编出版了文字教材312种,5000多万字;出版了音像教材365种,3000多小时;((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和《农民科技培训》杂志年发行10多万份;农业教育声像出版社年出版VCD教学光盘110多万张,教学录音带30多万盒。开设有种植、养殖、农业经济管理、农业工程等多种门类100多个专业课程,涵盖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   4、具有办学的经验优势。通过20多年的办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办学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全国农广校开展了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青年农民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非学历教育和中专、中专后继续教育等多种学历教育。   农广校系统办学23年来,为我国农村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截至2003年底统计,全国农广校23年累计共培养了800多万初、中、高等各类实用人才,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1.2亿人次。近年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进一步大面积开展培训奠定了基础。2003年,全系统开展农业实用技术826万人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1.8万人次,实现转移就业14.9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04年各项培训仍是迅猛发展的势头,培训和转移规模将大大超过去年。   (二)真抓实干,促进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健康、快速发展1、推进科技进村人户,开展农民主体培训。开展农民主体培训是推进农业科技人户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特别是农广校,首先应抓好培训教师人户、媒体资源人户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入户。组织培训教师和科技人员深人生产第一线,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抓户”和“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坚持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以农业科技示范户为重点培训对象,以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为重点内容,扎扎实实地做好主体培训。今年农广校系统以十三个粮食主产省和四大作物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科技进村人户培训活动。特别是举办的“科技之春”大型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作。河南、山东、湖南、吉林、四川、江苏、陕西等十四个省区春季组织教师和科技人员下乡5.4万人,现场培训农民227万人,咨询服务巧7万人,发放技术明白纸.253万张,图书资料101万册,VCD光盘3.6万张,录音带3.1万盘,现场播放光盘1.8万次,参加农民104万人,另外,利用广播电视媒体播出专题技术节目达2万小时。今年1一9月份,陕西省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达95万人。#p#分页标题#e#   开展以农业实用技术为重要内容的农民主体培训,应该紧紧抓住各项教育培训工程,深人持久地开展。一是积极参加“农业科技人户示范工程”,努力提高农民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二是继续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按照农业生产岗位规范的要求,加大绿证培训的力度,培养更多的农民技术骨干;三是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选拔能开展规模化生产和具有创业能力的优秀学员,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创业资金扶持和后援技术支持,培植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经营的农业大户和农民企业家;四是积极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在抓好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的同时,针对目前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年龄偏大、妇女居多、文化水平不高,不少农民只有农忙季节才回家务农的实际,通过项目带动,“手把手、面对面”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马突出对核心农户所在村民小组全体主体农民的培训,以人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使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走进千家万户。   2、大力实施阳光工程,推动劳动力转移培训。   政府阳光工程的推出,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快速有序转移和流动。2003年全国农广校系统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30.8万人次,实现转移就业14.9万人。2004年计划转移培训80万人,占阳光工程总量的1/3。其中对首期开发的家政服务、餐厅服务、宾馆服务、保安服务、物业服务、电动缝纫、电子操作和计算机操作等8个岗位,按照“一个工种、一套方案、一个岗位、一个基地、一本教材、一张光盘、一本证书”的模式,力争培训转移巧万人。四川、陕西、重庆、湖北、河南、山东等省都加大了培训转移力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截止2004年9月底,全国阳光工程已培训巧0万人,转移120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专业覆盖面广,培训内容丰富,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发挥社会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特别是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机构的作用。整合利用现有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合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走订单培训之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努力营造重视农民工转移培训的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制定农民工转移培训的有关激励政策,并给予一定的扶持。   加强师资、教材以及基地建设,支持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培训。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努力打造培训品牌,积极创建具有培训特色的基地。通过选聘经验丰富的技工、技师和加强师资培训等形式,建立一支适应农民教育培训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培训管理,落实培训环节,提高培训质量。   3、开展基层干部教育,积极参与试点工作。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带路人。近两年,中央提出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举措。中央农广校在主管部门领导和指导下,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配合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先后选送并播放了一大批以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节目,同时,积极参与搭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辅助传输平台,利用现有远程教育网等传媒开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远程课堂。支持贵州、山东、湖南、安徽试点地区相继建设了一批服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农业科教音像资料库”和“农民科技书屋”。特别是把现有的电视和广播节目分别制作成VCD光盘和录音带,发送到贵州、山东等省400个“致富早班车”栏目下乡试点村,利用“大喇叭”直接向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宣传普及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民心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教学资源的开发是关键环节。按照中央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农广校应重点在农村政策法规、经营管理、实用技术三个专业模块开发建设教学节目,进一步提高资源的针对性。积极争取在县级农广校,乡(镇)村教学班(点)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提高其远程教育能力。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基层农广校在提高和补充现有教师队伍的同时,将注重配备现代远程教育技能培训的教学辅导人才,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在有条件的县级农广校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辅导中心,深人乡、村、站、点,开展学习辅导。   4、加大实用人才培养,不断提供智力支撑。农业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植根于农业生产第一线,是学习、接纳、应用、传播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力量。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实用人才仍然比较匾乏的现状,加大其培养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加快培养造就一批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农业人才队伍,并通过建立和完善农业人才培养、吸引、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构建起比较完善的农业人才政策法规体系,形成吸引各类人才干农业、鼓励农业人才干事业、支持农业人才干成事业、帮助农业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特别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要以增强致富能力为核心,以培养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农村经营能人和乡村科技人员为重点,多层面、多渠道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快建设一支有觉悟、懂科技、善创业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积极实施县乡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加快启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110”计划。利用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每个村培养10名具有中专学历的农村实用人才,加速提高骨干农民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场所、科技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技术协会等作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积极指导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三)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水平我国农村地域复杂,农民量大面广,居住分散,情况各异,利用以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为主体的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手段,具有覆盖面广、容量大、快捷便利的优势。目前,数字化、网络化已成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趋势。#p#分页标题#e#   数字化、网络化农业远程教育的建设和发展,要充分利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媒体资源,以数字化媒体资源制作与网络传播系统建设发展为核心,把信息、知识和技术及时转化为文字、声像和数字化的计算机课件、网络课程等多媒体教育资源,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手段实现快捷传播和广泛共享,解决农民科技培训教育资源不足、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困扰。   数字化、网络化农业远程教育建设主要由数字化农业资源采集加工系统、存储系统和资源传播服务系统组成,以中央农业教育资源建设与传播中心为核心,与省级教育资源服务中心相配合,以地、县、乡农民远程培训中心(站)为基础的,集媒体制作、数字化储存、服务管理、资源传播、远程教学培训应用为一体的远程农民教育培训系统。共享和传播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教育资源,为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供支持和服务。   在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教育的同时,应继续大力发展和开发制作广播电视录音录像教学节目和VCD教学光盘。依托农业部农民科教培训中心现有的媒体采集、制作、存储和播出资源,制作农民科教培训教材。到2010年,争取开发培训课程(文字)巧0门,录制广播节目1000小时,制作电视节目2200小时,制作计算机教学培训课件50个,编译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400小时。加强对选题、制作、声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和管理。选题内容针对性、实用性要强,形式要生动活泼,直观性强。加强制作队伍的建设,增强自身节目的制作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媒体节目制作队伍。

农业远程教育培训范文6

(一)软硬件设施不足限制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

首先,计算机购买成本及其他费用等是一笔很大的开支,由于收入水平限制,农村居民对计算机的认识程度还不够;其次,求知欲不高、对学习网络技术的为难情绪等诸多主观原因,限制了农民的上网欲望;再次,网络信息资源不能满足农民实际生产生活的需求。网络教学的显著特征是学习内容的多媒体化,但是,当前用于农民培训的网络课程多媒体化程度还不太理想。对于一些专业性强、技术环节多、难理解的农业技术,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对学习环境进行模拟,仅仅利用语言或文字形式来表现,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学习兴趣和培训效果。

(二)农民还缺乏自主学习的理念和习惯。

网络教育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很大程度上是由农民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决定的。受农村原有生产方式的影响,很多农民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差,态度冷淡,在学习过程中常表现为被动消极的状态,主动学习的意识缺乏,学习质量难以提升。不支持网络自主学习的农民认为,网络学习就是传统的观看视频,缺少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有些问题解答困难,不能保障学习效果,他们认为面授学习接受起来更容也更正规。

(三)农民应用网络信息的能力还比较低。

一是一部分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对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使用技术不熟悉,接受和利用网络知识及技术的基础差,这也是农民网络应用能力低的主要影响因素;二是大多数农民的网络应用意识淡薄,而且缺乏专业技术和方法,对网络信息的处理,如检索、分析、识别以及接受能力比较差。

二、促进农村远程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抓好农村网络学习场所和设备条件的建设。

可以通过建立学习中心、广播站、农业声像科技基层服务站、租借设备等方式,向那些对采用网上学习方式持积极态度的农民提供服务。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以及素质相对较差的农民,可以依托电话、电视、广播等形式,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和通讯工程,进行农村计算机、电话、电视三网合一的研究与示范。

(二)为农民提供网络技能培训,提供形式多样的支持服务,提高农民参加网络学习的积极性。

农民对网络信息的认识,是一个从反对—认识—接受—使用到受益的漫长过程,尤其在前期的认识阶段,要加大宣传力度,组织生产大户、致富能手或农民合作组织等群体参加网络学习,为其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难题,增加农民收益,起到引导示范,以带动更多农民参加网络学习。

(三)建立特色化的动态网络资源系统。

为了满足农民对教育培训个性化需求,要重视加强教学媒体资源开发和制作,提供大量内容丰富的教学媒体资源。建立多元化学习资源库可以考虑依托农业部门、教育部门、农业大学等专门机构,在符合农民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的同时,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的区域性,突出地域特色,结合当地的自然、历史及社会条件,促进特色产业、特色经济的发展。

(四)提供必要的课程资源和支持服务。

围绕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切实加强农民培训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搭建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平台,有针对性地为农民提供通俗易懂的农业生产和生活信息服务,使农民对实用技术的需求得到满足。

(五)政府占主导地位。

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金保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完善农民远程教育体系的前提。政府还要健全组织管理,明确部门职责及分工,各级政府协同建设农民远程教育体系,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和讲求实效的新局面,实现力量集成、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及时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全面性。

三、结束语

农业远程教育培训范文7

1.1完善了县、镇、村三级培训网络,形成了层层落实、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全县11个镇、2个办事处和1个经济开发区,496个行政村,都建起了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每个站点都配备了2名管理操作员和专业培训指导人员,加强了各个基层站点的培训指导工作。每个镇都建立起了高标准科技书屋和教学实践基地,为实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专业化、网络化、规范化和长效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势,结合县远教中心“一个为主,四个一”活动,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从农口有关单位抽调骨干力量,建立师资库。深入到农村基层对科技户、带头户、示范户进行培训和指导。并聘请上级有关专家、教授,针对各地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编写了《大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芸豆高产栽培技术》、《辣椒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栽培实用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20000册;制作了《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等20个教学课件,同时从中央和省网台下载刻盘各类教学课件1500余小时。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展培训,丰富了培训内容,加快了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

1.3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我们坚持学历培训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针对农村党员干部学历偏低、对发展本地经济能力不足的问题,积极开展对他们的学历教育。近年来全县有120多名村干部报名参加大专层次学习,有1260名农民参加了中专层次学历教育。举办各类培训班500期,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1000余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5万余份,培训各类实用技术20余万人次;通过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我县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科技素质,增强了他们的致富本领。

2当前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认识不到位,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低

部分农村干部群众对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学习实用技术不主动、不习惯,农忙季节没有时间学,农闲季节不想学,由于农业效益不高,青壮年农民大多外出打工,不愿学农,更不愿务农。

2.2培训内容与农民的要求不同,知识老化

随着种植结构调整,种、养类别多样化,缺乏名、稀、特品种的培训内容,与部分农民的需求不一致、不对接,培训内容更新慢,影响了群众学习的积极性。

2.3农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够合理

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偏少,远程教育终端指导人员少,缺乏培训部门与群众沟通的中间环节。

2.4文化素质偏低、年龄普遍偏高

大多数没受过系统全面的教育,知识面比较窄,视野不够开阔,总体素质不高。留守农村实用人才多数为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60%以上。

2.5培训经费严重不足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是一项造福广大农民的公益性、社会性事业,是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性措施,但多年来,各级财政投入的培训经费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2.6对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不善,不能正常收看

部分村庄位置偏远,村经济条件差,无人管理远教设备,群众不能按时收看远教节目。

3充分利用远教资源进一步做好农村实用人才科技培养工作

3.1进一步提高对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认识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科技兴农的生力军,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是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3.2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培训条件,确保培训质量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属于公益性事业,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是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是统筹城乡就业的重要抓手,需要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各级财政部门要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并逐步加大投入。

3.3建立完善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

有效整合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资源,建立并完善以各级农广校、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为主渠道,职业学校、农村成人学校、技工学校和农村文化大院为补充的上下贯通、相互衔接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

3.4创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机制,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农业远程教育培训范文8

1、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组织化程度不高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特别是基层村级干部将村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对开展农业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农民实用技术和技能的提高。而做为培训主体的农民由于受年龄、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人员从业水平并不高,对农业技术培训重要性认识还不够,缺乏接纳吸收农业新科技、新模式的意识,部分农民缺乏培训兴趣,决定了培训组织难度增大,成效不明显。

2、农业科技培训机构分散,培训经费不足目前农业、劳动、妇联、成教等部门都开展培训,培训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个别参与培训的机构敷衍了事,培训工作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影响了培训效果。农业培训经费财政投入较少,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全面顺利开展,影响了镇村一级的培训基地和配套设施的建立和完善。

3、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培训方式变化不大目前的培训师资力量和数量和质量都比较薄弱,主要来源是高校专家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教师的知识层次、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得不到保证。培训形式缺乏创新,当前的农民培训模式及内容与实际联系性不强,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信息技术运用少,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科技培训的要求。

4、农业科技培训内容多样,效果不明显近年来,上级农业部门先后推出了多项培训工程,从我镇的几年实施情况来看,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这些培训主要是依靠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自上而下的途径开展,农民参与培训的整体积极性相对较低,抱有应付的心态,造成了培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加强技术培训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1、提高认识,大力宣传,增强为农培训观念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而农民科技水平的高低是关键,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和支持农业培训工作,消除部分干部认为农民只要有事做、不上访就够了的消极认识,树立科技培训不仅是让农民掌握技术和创业本领,主要还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观念。

2、整合培训资源,增加农业科技培训的经费投入农业、成教、劳动等部门要加强联系与合作,形成综合优势。加强同涉农科研院校的联系和吸收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联合办训,最近两年我们同成教联合市讲师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科技培训,向农民传授通俗易懂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拓展了广大农民知识层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为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支持力度,在财政资金支持上要给予一定的倾斜,保证培训的经费投入。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培训师资除聘请院校专家、教授外,应以本地技术人员为主要力量。培训教师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者,还要是实践生产中的操作员,在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会受到农民的欢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是农业技术培训的中坚力量,在技术推广过程中要借助多种渠道加强农业技术的继续教育培训,及时更新理念和知识构成,学习掌握新技术、农业政策法规、市场信息等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为农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4、结合实际开展培训,提高农业技术培训效果农业生产具有很强时间性,要根据农民的需求,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计划,展开农业种(养)殖技术、农产品营销、农业合作社、农民创业等培训,要以农民看得到、学得会,实效强的内容为主,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农民参加培训的目的是如何更好地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农业成本,提高生产收入,因此要注重针对轻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约化科学养殖技术等进行培训,确保培训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