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生态系统结构及建设探究

图书馆生态系统结构及建设探究

[摘要]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生态系统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来管理图书馆,能够使图书馆更“健康”、更有活力、更具有生命力,从而将生态文化传递给更多的读者。以生态系统为视角,阐述了图书馆生态系统结构、特性,分析了图书馆生态系统建设的必要性,概括了图书馆生态系统结构的内容及功能。

[关键词]图书馆;生态系统;生态结构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展示人类文明的一种载体。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发展,人类大致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及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文明、社会文明并列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图书馆生态系统结构建设也是大势所趋,其“生物成分”是用户及馆员,工作对象是文献资源,主要功能是信息资源的服务与传递,是“人工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形式,符合生态学发展的规律。图书馆生态结构建设将图书馆的结构建设与生态学理论有机结合,形成了新型的图书馆管理理论。

1图书馆生态系统概述

1.1图书馆生态系统概念

生态系统是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自然之间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等文化伦理理念。图书馆生态系统是由图书馆各个要素组成的。图书馆生态是由图书馆各要素与图书馆所处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它是一个社会生态系统,图书馆各要素在生态环境中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以及信息交换,即通过自身的条件实现生态交流,完成从物质循环到能量流动再到信息传递的整个过程。生态系统是图书馆生态系统建设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图书馆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应该以生态系统为指导思想,促进图书馆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图书馆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以及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要和谐,图书馆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要和谐,图书馆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生态理念,才能促进图书馆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1.2图书馆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所体现的各种功效或作用,一个生态系统的功能包含了物质循环、能量与信息的流动。图书馆生态系统功能也是通过物质循环、能量、信息流动实现其功能价值,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机构,其主要的功能就是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因此在图书馆生态系统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信息的流动功能。①图书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书馆生态系统所涉及的“物质”主要包含图书馆硬件设施、图书馆建筑等,也包含了图书馆所在的自然环境中的空气、阳光等,图书馆需要采购硬件设施,适当的布置图书馆空间,以实现图书馆功能,也需要对设备、书籍等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处理废弃物,这一过程就包含了物质流动的过程。②图书馆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图书馆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通过图书馆的日常运作得以实现,人类将自然界中的太阳能、化学能等转化为用于图书馆日常运作中所需要的电能等,图书馆追求创造的价值大于其消耗的能量价值,通过制度保证图书馆运作的协调性,规范图书馆各部门的行为管理,保证图书馆整体运行状态的有序性[1]。③图书馆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动。信息流动是图书馆生态系统主要功能,图书馆内信息流动包括信息的输入、处理、存储、输出等功能。信息的输入包括信息的采集等工作,具有内敛性[2];信息的处理包括对信息遵循相应的分类法、编目规则、标引词表等标准进行分类、编目、标引等一系列流程;信息的存储包括对藏书进行系统化与专业化的处理,对典藏文献资源的保护;而信息输出功能是图书馆文献知识信息的流动与服务,资源的共享,图书馆与外界环境之间信息的反向交流。

1.3图书馆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特性

1.3.1图书馆生态系统结构

图书馆生态系统是一种特殊且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其结构是图书馆内部各要素和部门之间,以及图书馆与外部之间的关联性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式,包括文献资源、硬件设施、服务项目、图书馆员、图书馆建筑、技术信息等要素。图书馆生态系统以外的则被称为外部环境,包括读者结构、周边自然环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作为人工生态系统,图书馆生态系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更大。图书馆生态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系统,例如外部的读者年龄、文化水平等决定了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采购决策,而空间布置、硬件设施等内部因素也影响着读者使用图书馆的意愿。

1.3.2图书馆生态系统结构的特性

从图书馆生态系统结构的发展历程看,具有稳定性、层次性、相对性和开放性4个主要特性[3]。①图书馆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图书馆生态系统结构呈现出了一种独有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能够保证系统及其用途的有序性。稳定性是指某种状态的重复出现。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既有可能是静态的,也有可能是动态的。所谓静态是指图书馆生态系统结构在适应社会的状态下,实际上是在进行量的累加。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生态系统不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因此,可以看作这一系统保持着一种静态稳定。动态是指在图书馆生态系统结构与社会互不适应时,系统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即通过“去粗取精”来完善自身,直到与社会相适应,这一过程可以看作是图书馆生态系统结构的动态稳定。在动静状态交替的过程中,图书馆生态系统结构进行着自我完善,努力在社会信息变革中占据有利地位。②图书馆生态系统结构的层次性。图书馆生态系统结构的层次性也可看作是一种等级性,无论哪种系统,如果呈现出单一的结构,那么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势必会减弱。反之,该系统结构越复杂,则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就会越强,它能够对外界的干扰进行抵御,从而增加自身的稳定性。总的来说,图书馆生态系统结构具有丰富的层次性,这一特性使它具有必要的弹性与适应性,能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③图书馆生态系统结构的开放性。图书馆生态系统结构还具有开放性特质,且其生态系统结构离不开社会与自然。在社会与自然发展的进程中,图书馆生态系统与外界不断地进行信息、能量以及物质上的交流,这也是图书馆生态系统能够不断丰富发展的原因之一,其结构的稳定性、相对性与层次性的形成都是以开放性为基础的。④图书馆生态系统结构的相对性。客观世界具有无限性,图书馆生态系统隶属于客观世界,因此它也具有无限性。图书馆的生态系统结构是多样化的,且具有多个层次,级别相对较高的层次系统,其结构通常都会包含着子结构,每一个子结构又包含着更小的次级结构。因此,对其生态系统结构与等级的描述都是相对的。当时代、社会环境、地区和管理方式发生变化时,图书馆的生态系统都会因此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由此可见,图书馆生态系统结构具有相对性。

2图书馆生态系统的建设

2.1图书馆生态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人需要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网络,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集团系统。这个集团系统如果想要有效地运作,最大程度上实现每个成员的利益最大化,就要有合理的分工布局,并保证每个运作环节的协调有序。这种合理布局和协调运作的外在表现形式,并不是各单元机体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需要各单元的功能配合从而高效地完成任务,努力使主体的功能最大化、最优化,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实现“1+1>2”的理想效果[4]。不只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也要有合理的分工布局,也应该有这样一套科学的管理方式[5]。那么,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以及图书馆内部的各个部门也需要合理的分工布局,从而达到图书馆各方利益的最大化。从各图书馆之间的系统化结构来看,图书馆存在以下特性:即在图书储备上具有偏倚性,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均衡性,在图书馆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上具有广泛性。而从图书馆内部的系统化结构来看,生态系统结构优化体现在两方面,即部门分工与运作的协调性和各部门服务的全面性[6]。图书馆内外部系统的分工布局影响着图书馆的运行效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图书馆服务及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作为图书馆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2.2图书馆生态系统建设的内容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图书馆也应当与时俱进,以满足人们对文献信息高速化与全面化的需求。生态系统作为图书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图书馆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该系统建设内容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图书馆生态系统结构上来看,图书馆应该结合外部生态对图书馆的影响,从内部生态系统进行建设,努力达到内外部的和谐,因此,图书馆生态系统结构建设的主要内容应从内部的建筑生态、文化生态以及信息生态3个方面进行建设。

2.2.1图书馆的建筑生态建设

图书馆的建筑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朴素的生态意识,关注自然、回归自然,并顺应自然。具体来说,首先应做到与自然的和谐。图书馆生态系统是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的一小部分,也是构成生态系统的一个要素。以图书馆建筑为例,在初期的设计中,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环境,尽量减少自然因素对文献资料的损坏以及对读者的影响。如北方的图书馆建筑,在设计时最好选择南北朝向,以免冬天冷风直接吹入图书馆,给读者带来不好的体验;南方的图书馆则应选择建造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以免洪水对图书馆建筑造成影响。其次应当做到重视读者感受,从读者的审美需求着手,合理运用空间和色彩的搭配,利用各种手段创造出有利于读者阅读的环境。使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相互辉映,将其设置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让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如某图书馆为体现绿色、低碳理念,构建图书馆生态系统,在图书馆建筑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自然采光问题。图书馆各楼层主要阅览区均设于东侧,以期让阅读者获得最佳的采光效果。在自然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图书馆内部就会布满照明灯,这些灯全是LED节能灯,能耗低于国家标准的80%,还可以通过外幕墙眺望窗外的盎然绿意,让人仿佛置身于传统的岭南书斋。又如将创客空间和生态理论结合在一起,力求实现整体生态管理的创新和进步,已经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新形态。如安徽省铜陵市将以文化为先导、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应用到图书馆创客空间的管理中,为创客们建立了一个从作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生态圈。为创客们提供线上线下的作品分享和交换平台,定期举办“企业沙龙”“创客路演”等活动,让创客们分享作品、思想和创意,自由碰撞交流,激发创造活力,促进创客资源整合,扩大创客的影响力。将图书馆从静态的环境转化为动态的环境,使知识的交流与文化的交流有机融合,这是图书馆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

2.2.2图书馆的文化生态建设

图书馆文化生态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满足系统的生态平衡,主要包括人员结构、内部管理以及外部管理。首先是对人员结构的管理。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性别、年龄等层面都能符合要求,在此基础上应力求构建一支和谐的多元文化背景的馆员队伍,以实现人员结构的生态化平衡。同时加强内部生态化管理,营造图书馆内部独特的文化氛围,让馆员在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熏陶下不断进步,图书馆的文化生态建设以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以及事物相互联系和作用为基调,构建一种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融文化形式。与此同时,在外部也要实施生态化管理,强调图书馆与外部机构的和谐生态化合作。在国外图书馆的文化生态方面,如俄罗斯自然资源部、教育部、文化部和国家杜马生态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全俄图书馆生态教育竞赛”,每届都有超过万所图书馆参加。竞赛后还有相应的延续活动,包括俄罗斯青年图书馆、文化部、图书馆协会联合举办的“公共图书馆生态文献、网站和活动竞赛”“全俄公共图书馆互联网生态资源建设竞赛”等活动[7]。地方也举办了一些图书馆生态竞赛活动,包括“图书馆员—生态专家”竞赛、“图书馆儿童生态教育竞赛”等活动。这些图书馆生态文化活动能够反映出图书馆生态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情况,这样不仅能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而且能更好地满足受众的服务需求,提高图书馆的生态管理水平。我国图书馆具有一定的物质和文化基础,可以借鉴俄罗斯图书馆的文化生态建设经验,如兰州市图书馆举办的“环境保护与垃圾分类讲座”、深圳图书馆举办的户外环保主题展、呼图壁县图书馆举办的“六五世界环保网页及电子小报制作比赛”、西湖区图书馆举办的儿童科普环保绘画活动等。

2.2.3图书馆的信息生态建设

社会信息生态的发展趋势对图书馆构建信息生态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生态建设包括信息资源系统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其中信息资源的建设是信息生态建设的基础,信息生态建设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资源的建设程度。图书馆通过构建信息资源,将无序的信息组织为有序的可供读者利用的信息,提升信息质量,便于读者查找,在这一过程中,图书馆需要站在地区、社会环境以及读者等多方因素的战略高度,推动不同体制、来源、类型的信息资源纳入一体化建设和共享模式,进行合理布局和配置信息资源。同时强调生态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以技术手段促进信息资源的传输、交流、反馈和循环,关注系统信息流通、共享以及系统整体运行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和维护整个图书馆信息系统的生态平衡,实现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健康有序发展。在和谐信息生态建设实践中,信息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专业能力水平等对建设和谐生态的影响也不容低估。培育信息生产者和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使之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和科学观,同时强化专业教育,确保各类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以胜任图书馆相关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后续工作[8]。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与图书馆紧密相关的信息规范和法治建设,努力创建和谐、健康的图书馆信息法治环境。在图书馆内部根据发展的需要,制定、调整和完善信息制度,引导和规范馆员的信息服务行为,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3结语

图书馆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在理解这个系统及其运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哲学的角度进行理解分析,即在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组合中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笔者通过分析图书馆生态系统的功能、构成,阐述了图书馆生态系统建设的必要性,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图书馆建筑生态建设、文化生态建设以及信息生态建设的方式方法。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与图书馆建设相关的各种“生态系统”建设理念都将应用其中,以促进图书馆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静,等.生态文明视角下城乡一体生态图书馆建设探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7):18-21.

[2]张萍.创建生态图书馆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3):185-186.

[3]严贝妮,等.“互联网+”时代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证研究:基于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样本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7):70-75.

[4]黄建年,陶茂芹.图书馆生态结构探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5):12-15.

[5]赵柯蔚.生态图书馆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构建[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6):169.

[6]薛鹏.高校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评价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7]赵晶.俄罗斯盲人图书馆建设经验对我国生态图书馆建设的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1):33-38.

[8]彭羽佳,潘杏仙.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生态危机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4):9-12.

作者:徐阳 单位:沈阳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