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路径优化

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路径优化

摘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同时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二者相互联系。但据调查显示,在我国新农村发展中,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较为恶劣,仍未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解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植被破坏严重,水土资源污染严重,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峻,还有大量的废弃物等。本文首先对生态文明构建与新农村建设进行简单概述,再具体分析目前我国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主要就生态环治理路径的优化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措施。旨在帮助农村居民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督,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科学合理地进行农村发展规划,从而早日实现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路径;优化措施

在工业化的发展时代,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所提高,也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全球各国也逐渐开始关注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就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提出了,要重视农业生产发展,保障农民经济效益,建设文明乡村文化,保持农村环境整洁,实现民主管理。其中就强调了要注重新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根据现阶段我国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效果,可以得知其根本性的问题仍未得以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因此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就需要重视新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一、概述

1.生态文明的构建。关于生态文明,可以大致的将其理解为,人类在从事生产和生活等各项活动时,需要严格依照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来开展活动,并在这一规律下获得相应的成果。这一文明强调的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们需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实现绿色生产发展,树立绿色消费观念。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文明成果,除了要求人们遵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客观规律外,还要求人们要坚持全面发展,坚持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开始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2007年,更是将这一理念作为我国重要的治国理念,全国各个地区都逐渐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活动,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中提出,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时,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中,再一次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形成现代化建设新格局,2017年,党的对五位一体进行了全面的部署,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之一,着重强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7年,根据相关部门出台的文件要求,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要坚持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理念,创新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比如,为有效的预防农业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就需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同时,为改善水土流失状况,可以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并且,对于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可以进行集中治理,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村进行生态文明的建设,是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近些年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国家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战略,而这些战略的实施和实现,都有利于建设新农村的生态文明。除此之外,在进行社会主体新农村建设时,除了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外,还关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村经济效益,要求在发展农村经济时,要处理好与生态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和谐共处。若在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只关注经济效益的发展,却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则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不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因此,生态文明的构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一致性,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农村经济,有效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现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前我国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

在进行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就提出了将“村容整洁”作为核心要义之一,所以在开展具体的农村建设工作时,工作人员都严格按照这一要义对农村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和治理,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但据调查显示,由于在改善和治理生态环境时,并没有针对其根本问题进行解决,无法有效地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相对落后,没有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采取科学的方法,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治理步伐相对较慢。就目前我国新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治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急需解决。第一,农村水资源污染严重,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差。在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水资源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些年来,我国新农村的水资源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水资源条件越来越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首先在农村,农民从事日常的农作物生产和培育中,经常会需要使用大量的农药、化肥以及除草剂等,由于这些化学制品中经常含有大量的污染环境的元素,而且农作物无法有效地吸收这些化学制品,导致这些化学制品长时间停留于土壤中,慢慢地污染到农村的地下水中,从而破坏了农村的地下水质量,不利于农民生产生活的有效开展,甚至威胁到农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不利于农村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增加了农民的经济压力。同时,除了使用农药等化学产品会污染到水资源外,还包括农村周边的大量化工工厂排出的污水,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通常这些化工工厂都会将其污水排放到农村的河道中,农村关于农民生活污水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处理,造成其生活污水随意排放,这些都加剧了农村地下水的污染。很多农村地区在针对水资源污染这一现象,都建设了相对较多的污水处理中心,但在具体的实施中,由于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规范,污水处理中心管理制度仍存在缺陷,而且相关资金和设备等投入不足,都导致该中心没有充分的发挥其实质价值,所以水资源污染现象治理效果并不好。第二,农村生态植被破坏严重,生态植被质量下降。20世纪五六十年代,重视重工业发展,对农村的植被进行了严重的破坏,严重的造成农村的生态环境恶化,但由于在当时没有针对植被破坏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从而加剧了农村生态植被破坏的严重性,导致其植被质量不断下降。虽然在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部分农村地区开始通过进行退耕还林或者植树造林等形式,来改善农村的生态植被问题,但由于农村生态植被破坏过于严重,而这一项恢复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农村不仅投入的资金不足,而且也缺乏相关先进设备的支持,从而加剧了工作的难度。尤其在一些非常贫困落后的农村,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对粮食等种植农作物非常重视,所以为了确保农作物产量,不断地通过开垦荒地来种植粮食等农作物。同时,在农村农民经常为获取热力能源,通过大量的砍伐林木,但这一行为不仅加剧了水土流失现象的严重性,而且进一步造成了生态破坏。之所以农村生态植被破坏问题迟迟未得到有效的解决,除了相关的修复措施没有解决到位外,农民关于植被保护的意识没有有效的树立起来,关于植被保护制度仍缺乏完善性和实用性,使得我国新农村的植被保护问题无法实现有效的改善。第三,农村废弃物无法得到有效处理,使得废弃物污染现象愈发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我国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所提高,但在农村生产和生活中所产生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其产生的污染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一般农村的废弃物都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农村家庭的现代化生活用品也越来越多,其中废弃物的一部分都来源于这些生活用品的报废,农村在管理中缺乏对这些垃圾的有效回收和处理,另一方面,在农村农民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常会产生很多垃圾,比如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治理的农药,培育农作物所需要的化肥和农膜等,通常农民在使用完这些生产材料后,都不会对其进行及时清理和处理,因此就造成了大量的废弃物,进而出现了废弃物污染现象。同时,在农村常常可以见到农民的生活垃圾出现到道路两旁,农村没有针对这一现象进行集中处理。这些废弃物的堆积,已经严重地破坏了农村的容貌,违背了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这一核心要义,并且由于长时间的堆积也容易产生细菌,造成病毒的传染,不利于新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第四,农村土壤污染现象严重,造成我国耕地资源不断减少。在农村,土壤资源对于农民开展农作物生产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近些年来,我国的土壤资源不断减少,突然污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使得农民可耕地面积日益减少。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农村周围的工业化生产,没有对污水排放进行有效的监管,从而污染到了进行农作物耕种的土壤,另一部分是由于在农业种植中,经常会使用到农药或者化肥等对土壤产生污染的化学材料,日积月累,这些化学制剂逐渐污染了土壤资源,使得土壤污染的耕地面积逐渐增加。农民进行农作物耕种的土壤受到污染,也会不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减少了农民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第五,农村空气质量下降,空气污染现象愈发严重。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空气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一方面,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农村周边的乡镇企业越来越多,企业排放的废气、粉尘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使得农村的空气受到污染,不再有之前的蓝天白云。另一方面,在农村农民为了获得热力能源,经常会选择一些柴草作为燃料,同时一些劣质煤炭的使用,经常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进而影响到农村的空气。除此之外,在农忙时节,农民经常会将地里的秸秆进行焚烧,由于部分地区的相关部门对于禁止秸秆燃烧这一制度没有进行有效的贯彻和监督,加剧了空气污染的严重性,严重降低了空气的洁净度,不仅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健康,而且一旦对其不进行有效的管理,很可能对人们的财产安全产生威胁。

三、我国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路径的优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理念的提出,社会各个领域都对其予以特别的关注,无论是在医疗、金融还是汽车等行业,都坚持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理解来发展经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出台后,在发展农村经济时,也同样强调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在改善新农村生态环境时,除了需要对农村的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对已经出现的生态问题进行及时地修复外,还需要充分的贯彻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理念,帮助全民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完善相关的生态环境制度,并有效的落实到具体的实践管理中,坚持求真务实,促进新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化。1.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宣传,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在进行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时,对其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和优化时,就要求农民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坚持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加强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和树立,从而在根本上有效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在优化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时,要充分的发挥政府机构的主导作用,借助新媒体技术等传播媒介,比如网络、电视等,向新农村农民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加强这一理念的教育,使得农民充分的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保护农民的生命健康,还有利于促进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的进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从而激发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帮助农民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形成正确的生态保护习惯。其次,要充分的发挥新农村村委会的作用,让村委会定期进行生态文明宣传和教育,使这一项工作落实到位,使每一个农民都能对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政策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最后,相关部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普及活动时,可以通过对农民的生态保护技能进行锻炼和培训,并在村委会设置专门的生态保护版面进行宣传和教育,不断地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能力,调动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鼓励农民在具体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践中,将其获得的生态环境保护理论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进一步优化了新农村的生态环境。2.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新时期,优化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路径,需要积极结合现代化的先进技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节约资源的目的。一般在发展循环经济时,需要对农村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升级,对农村的供给侧进行改革,在推动城镇化建设时,要加强城乡、企业、产业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对其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同时,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重视绿色技术的发展,所以,在进行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时,就要充分的利用绿色生产技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规律,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并且在进行农作物的种植和培育时,要根据先进的节水节肥技术以及现代化的农业无公害技术,使得农作物在无污染情况下实现绿色生产,促进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路径的优化。3.科学规范新农村发展,加大新农村发展投资力度。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优化新农村的生态环境治理路径,一方面,需要对新农村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立足于新农村的发展特点、资源情况以及人口分布,对农村的各项功能进行合理的划分;另一方面,为实现村容整洁,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新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合理的利用农村可耕种面积以及非耕面积,对于非耕区域进行植被的种植和绿化,增加农村的植被覆盖率,并且要充分的发挥污染处理中心的作用,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对农民生产和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染垃圾进行有效的分类和处理。4.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在优化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路径时,首先,需要对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确保每一项生态文明工作的开展都有章可循,在完善这一制度时,要的农村的发展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确保其所实施的制度具有针对性,同时,还需要在制度中明确责任追究,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予以一定的惩罚。其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确保工作人员在从事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时,能够合理的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最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制,在目前我国的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开展中,常常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而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监管,进一步优化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一致性,在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其生态环境问题较为恶劣,除了水土资源污染严重外,还包括空气污染、废弃物污染等。因此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生态文明的教育和宣传,不断地提高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监督和管理,在进行农村的生产活动中,坚持绿色生产,加大新农村发展投入力度,不断地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路径,实现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费丽莎.生态文明构建视域下我国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路径的优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7).

[2]晓荣.生态文明视阈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路径探析[J].农业经济,2016(10):54-55.

[3]金晓琴.推动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7(7):53-55.

[4]常琳.生态文明视角下新农村建设思路探索[J].开封大学学报,2018(3):5-7.

作者:王咸钟 徐昕 韩凌 单位: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