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汇报材料范例

农业汇报材料

农业汇报材料范文1

1.1重申报,轻管理

1.1.1重立项材料编写,轻调查研究

这有3方面原因,一是由于项目指南下发后距材料申报时间短;二是项目申报者对项目实施工作不重视;三是上级在审批项目的时候,只注重项目材料,不开展评审。因此,多数单位把项目管理重心放在立项阶段,单位领导非常重视,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编写立项报告,在材料编印上舍得花钱,请文人、找专家对材料反复修改,项目申报材料达到高质量编写、高质量印刷,但是对项目缺乏前期调研和可行性论证,编写的立项报告与实际实施脱节,导致项目较难按照申报材料中计划的实施。

1.1.2项目实施落实缩水走样

项目计划批准下达后领导重视的是给了多少项目资金,对实施工作抓而不力,落而不实,有应付现象,项目没有按照进度开展;在项目实施中舍不得花钱、资金使用不合理或者未完成项目申报书提出的指标现象比较普遍,甚至有项目计划下达后根本不看项目申报书,凭自己意愿实施项目。

1.1.3项目监管缺乏具体措施

在实施过程中,省市业务单位很少开展现场检查,主管部门过问的不多,检查验收多以听汇报、看资料为主,特别是新品种示范展示项目,到检查验收阶段时农作物已经收获,导致无现场可看。监管力度不够,约束力不强,相应的规章制度、管理方式等还有许多不足,表现为对项目检查考核没有具体办法和硬性指标,考核缺乏强有力的制裁措施。

1.2基层种子管理单位人员和技术力量难保证项目实施

1.2.1人员编制少

据2011年宝鸡市种子管理站调查,全市12个县区,种子管理单位人员编制在10人以下的就有8个县区,编制在4人的有2个县区,就这不足10人的种子管理单位,需要承担种子管理和农业综合执法2个单位的职能,日常工作应接不暇,哪有人力去很好地完成项目。

1.2.2专业技术力量薄弱

按照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设置规定,编制4~10人的单位,中级职称只有1~2名,就笔者所在的麟游县种子管理站在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推广方面还没有设置中级岗位,没有中级职称,也就没有开展试验示范技术水平的人员。

2加强管理的措施

2.1完善项目管理方式

2.1.1严格立项评审

建立项目逐级申报评审制度,一般项目做到县、市评审,重大项目做到县、市、省3级评审制度。依据项目资料内容,开展逐级实际调查核查、答辩,重点对立项背景、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项目承担单位技术力量进行核查,由专家组提出是否有必要、能力和条件实施项目的审查意见。

2.1.2实行项目责任制管理

建立项目逐级领导责任制,项目实施单位所在地政府主管领导和农业局长为项目实施的第一责任人,项目实施单位行政负责人为项目直接责任人,由项目资金下达单位与项目承担单位地方政府主管领导签定责任书,地方政府主管领导与项目实施单位行政负责人签定责任书,明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义务和责任,制定定量考核目标,对无法量化的内容制定评判标准,明确奖惩机制。

2.2强化项目指导检查力度

2.2.1实行项目田间检查和综合检查相结合

现代农作物种业项目凡是涉及到作物种植的项目实行分段指导检查和综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加强田间实际检查,在作物综合性状表现显著期,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田间开展现场检查,作物收获后重点对项目总结、资料完善和财务支出情况开展检查,在检查的基础上做出项目实施情况报告,并对项目实施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比,反馈给当地政府和农业局。

2.2.2改变项目检查验收方式方法

根据项目的特点,制定实施过程中几个考核点,把只关注结果的管理方式转变成重视过程管理和结果检查相结合,明确将项目日常进展情况定期汇报纳入考核内容,完善中期评估体系,通过邀请业务专家现场考察,验证实施效果和实施进度。

2.3开展项目管理培训

项目管理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管理部门,还取决于项目实施单位以及实施单位的主管部门,实施单位和主管部门的监管对项目的顺利进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项目实施技术人员素质对项目实施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提高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素质显得极为紧迫。针对实际情况,开展农业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指导相关人员如何申报项目,实施过程中各方配合做好资金管理、进度管理、项目数据汇总以及资料收集整理等各项工作。

2.4建立项目后评估制度

项目后评估工作是针对已完成后一段时间内,对项目在技术水平、综合效益、项目管理、成果持续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制定评估体系及评估标准,定量评价项目成果的后续情况。考察了科技成果的延伸和带动作用,推进了新品种等应用技术项目质量、决策及管理水平,为科技决策和计划制订提供了依据。

2.5对项目资金实行分类管理办法

现代农作物种业项目主要有2类,一类是基础设施建设,另一类是作物种植业。对基础设施类项目继续采用计划与项目资金同时下达,作物种植业类项目可以采用后补助管理办法,年初下达项目批准计划,经过阶段检查和综合检查结果,依据上级检查作出的项目实施情况报告,下达项目资金计划并拨款,做到做多少事给多少钱,对于未完成项目计划的单位不拨款,把项目资金给工作做的好的单位。

2.6调整项目资金支持扶持力度

农业汇报材料范文2

本课程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对常见家居空间进行功能划分,能够根据施工工艺、客户要求、美学意境对家居空间进行设计、绘制方案图、效果图和施工图;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家居空间类型、设计方法、常用人体工程尺寸、色彩的搭配、灯光的类型、家具陈设等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创意设计能力、提高学生专业审美的修养,培养学生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养成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室内设计专业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室内设计;空间设计;整体设计

1《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课程设计目标

(1)能力目标

能够对家居空间与业主沟通,进行实地调研并编写调研报告;能够根据业主信息选择家居空间功能,结合业主要求确定设计立意;能够熟练的利用软件按绘图规范绘制图纸(平面图、天花吊顶图、立面图、效果图);能根据装饰风格选择装饰材料、家具、陈设品;能够结合设计立意、项目书对业主进行装修汇报。

(2)知识目标

了解家居空间的设计领域及发展前景;掌握家居空间设计的概念、作用、设计原则;掌握家居空间设计的空间类型、装饰风格;掌握设计前期调研的内容;掌握家居空间功能区域及空间功能划分的方法;掌握家居空间基本设施、人体工程尺寸、设计方法,并熟悉家居空间的装饰材料、施工工艺;掌握家居空间的家具陈设、灯光照明、家具陈设及色彩心理等相关知识。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对于案例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养成从室内设计专业人员角度进行评价与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编排信息能力(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成功案例、网络资源);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典型工作任务

本课程共设计了3个项目和15个任务,内容涵盖了家居空间室内设计过程中的经典户型设计,并且所选项目任务基本覆盖了家居空间室内设计的所有知识点,任课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增减。

3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以“项目教学”模式教学,课程可建立项目教学情境虚拟公司:例如“XX室内装饰公司设计部”,老师是项目部总工程师,每班设立7个项目组(7组),每个项目组由4、5名学生构成,每个学生轮岗担任项目组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每个学习单元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阶段法开展,项目经理负责项目承接,任务完成情况汇报,进度检查以及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各项目部制定自己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老师介绍各个项目的背景,以项目部为单位领取图纸、工具书,填写登记表,各项目组负责人与项目总监签订合同书和任务书。

4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本课程的课程任务要明确,以真实项目、任务的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开展课程教学活动,课堂就是公司,通过真实的项目训练,学生能更多接触实践,获得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并且反复训练,提升技能,最终达到课程的所要求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作者:郝丽宇 单位: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冬,张菲菲.景观设计的留白———避免乡村景观的城市化[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03).

农业汇报材料范文3

[关键词]叙事学;环境设计;室内设计原理课程

环境设计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空间环境,具有功能性与空间叙事性。环境设计专业主要教授学生解决空间环境问题。可以通过一个大的设计项目或若干小的设计任务来内化设计理论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式、项目式、案例式的教学法来贯穿整个课程教学始终。

1叙事教学法简介

熊沐清和邓达教授2010年最先提出了“叙事外语教学法”。并且论述了此法在外语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认知教学理念的一种,也补充、完善和超越了之前的教学法。第二,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叙事化。这包含了教学备课时考虑课堂语境,教学材料和内容的叙事化以及教学过程本身的叙事化。

2环境设计专业叙事教学法内涵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空间设计知识的属性,充分运用叙事、推理的方式,通过叙述者与听叙者对话、倾听、激发与分享。以促进空间语言认知水平的提升,达成与空间的沟通与释解。

3环境设计专业叙事教学实践过程

环境设计专业研究室内、室外空间问题。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对本课程的叙事化教学可以做为环境设计专业叙事教学法体系建构的初始模型之一。叙事的完整成分或条件包括:人物(行为者和对象)、时空环境(即时间和地点)、事件/行为、冲突、意义/目的、寓意、起始。其中,行为者、对象和事件是叙事的三个核心要素。《室内设计原理》在课程开始会创建设计任务,设定甲方乙方。在叙事教学过程中,设计是事件,学生是行为者,具体设计任务是对象,随着事件的发展,行为者和对象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甚至冲突,让整个学习过程紧紧地吸引着学生,课程学习也充满了趣味。

3.1甲方设置。对班级学生进行2-4人的分组,每个小组策划一个创业项目,然后成立项目管理的“公司”,即为甲方。根据创业策划编制“装修设计任务书”。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要调动学生的创业激情,每个同学心中都有一个创业的梦想,要让它在这里“实现”,做自己最想做最喜欢做最为熟悉的事情。但是需要引导学生创业项目要有实体,需要真实的物理空间。这样才能实现下一步:对物理空间的装修要求——装修设计任务书。除此还有一些限定要求:不做设计公司;创业项目要有盈利模式创业;项目要有可行性;创业项目要有社会意义。这一阶段的课程内容教授室内设计概述,如室内设计的含义、室内设计的范围、行业状态、著名设计师介绍等。

3.2乙方设置。小组成员不变,成立设计公司,即为乙方。学生成立设计公司要注意公司各职能部门的设置及负责人的安排,要能够与日后团队完成设计任务时成员分工一致,以便考察各个学生的工作性质及工作量,完成公平公正的课程考核。

3.3甲方乙方配对。配对之前,需要甲方完成装修设计任务书。教师对配对的情况要进行控制,尽量合理的配置,让项目难度大的分配给专业基础好的小组,这样才能尽可能地保证所有项目进度一致,顺利完成课程。配对完成后甲乙双方签订设计合同,乙方向甲方获取任务书,甲乙双方进行工作衔接。签订设计合同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甲乙双方各自的权益和义务,并且要在课程周期内做出科学的设计进度安排,强化学生的自主性与自律性。甲方撰写的任务书要尽可能清晰、明了,要求越细化越好,避免模棱两可空洞的套话,乙方解读任务书就会轻松,避免歧义,不会在将来起争论。任务书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想象的深度,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培养责任感。

3.4项目设计过程。任务书交接完毕,同学们就按照设计流程进行设计作业,途中安排两次方案的汇报评审。最后设计小组将方案整理成册提交给老师。方案汇报采取的形式是设计小组使用制作好的PPT提案,在课堂公开演讲。演讲完后班级所有同学可以提问,强制甲方小组必须提2个以上的问题。方案汇报环节的设计,让项目的设计活动获得仪式感,区别于传统的课堂作业,引起学生对设计活动的重视,同时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设计专业的敏感性。而实验效果也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此非常重视,汇报语言流利,组员之间热情投入,PPT设计精美,内容充实。概念方案设计与汇报:本阶段要求学生完成项目的前期调研与分析,对设计项目的行业做纵横分析,搜集项目相关案例图文资料,并完成平面图设计。项目的原始空间建筑平面图可以在老师的审核下由甲方提供,也可以由老师提供。本阶段的授课内容是室内设计流程、室内设计风格、空间设计。方案设计与汇报:本阶段要求学生完成方案的初步设计,手绘设计草图,效果图的制作。本阶段的授课内容是室内界面设计、室内装饰材料、软装设计等。在辅导学生的方案设计过程中,帮助设计小组建立合理的设计团队,明确成员各自分工与整体协调,否则会让小组成员内的工作量分布严重失衡,以至于挫伤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方案成果定稿输出:让学生体验完整的设计成果制作过程与行业要求。除了在方案汇报时甲乙双方学生有交流讨论外,在方案设计的实训课堂上双方学生也需要交流讨论。而根据调查,甲乙方学生在课后回宿舍后交流更频繁。教师在课堂组织中,尽量要给予学生讨论的自由度,营造交流讨论的自由空间,同时要对设计方案的方向、设计细节进行引导与掌控。比如设计方和甲方对设计方案的各执己见就需要老师出面根据方案进行判断,确定应该朝哪个方向走,采取哪一方的想法。有时候甲方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设计要求或者超出乙方设计能力范围的要求,都需要老师及时出面调和。

4环境设计专业叙事教学分析

在室内设计原理课程中恰当运用叙事学的丰富形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创造或进入一个真实的情境或可能世界,成为其中的创造者或参与者,身临其境地进行认知活动,充分而协调地发挥语言、情感、记忆、想像、创造等心智能力,培养起专业知识学习的融合性动机而不仅仅是工具性动机,在这种生活化或艺术化的认知活动中“习得”知识。

4.1叙事的完整性。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上有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策划创业项目任务书的撰写是故事的开始,方案的设计过程是故事的发展,方案的完成提交是故事的结束。有故事的起、中、结。故事始终围绕项目在发生,是典型的核心叙事。这种完整的核心叙事,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从整体性与系统性理解本课程知识。因为有项目设计的任务,才有作为完成任务的结果——设计方案。故事的结束是故事开始的必然结果,是具有因果关系的叙事组织形式。

4.2叙事的节奏。教师作为课堂故事的组织者,将教学过程融入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以线性推进的形式开展故事。需要老师掌握好叙事的节奏。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根据设计的流程与规律,方案的设计阶段是时间最多的,在时间的处理上节奏最慢。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方案设计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也需要学生自己掌握节奏,安排好设计进度的时间,以保证顺利完成设计任务。

4.3人物。本故事中的人物主要是学生,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学生同时充当两个角色:甲方、乙方。项目中的甲方乙方是故事素材中的行为者,是主体与客体。甲方希望乙方完成项目设计方案,甲方是主体,乙方是客体。不同功能的角色赋予了同一个人,让叙事效果更加具有张力,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更有兴趣。

4.4悬念。甲方希望乙方设计出满意的方案,甲方在拟任务书的时候,脑袋里就有一个空间形象的大致轮廓。乙方需要通过甲方任务书中的文字描述去设想甲方需要的空间。乙方的专业基础、生活经验、知识结构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都设计的结果。在乙方的方案出现前,这是一个大大的悬念,乙方同学到底会把方案设计成什么样子,究竟能创造出一个什么样的空间?对甲方同学、对老师、甚至对乙方自己都是一个悬念。悬念答案的解开,就需要等待乙方同学一步一步的设计过程导致最后的设计方案出现。每个同学既是甲方又是乙方,既是制造悬念的人又是解答悬念的人。悬念把每个同学的神经都绷紧,让整个设计过程异常兴奋、投入。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5课程后评价与总结

室内设计原理课程结束后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2.9%的同学认为叙事教学法更有利于对室内设计专业的理解。78.6%的同学认为此教学方法增加了对学习室内设计的兴趣。有77.1%的人认为自学能力得到锻炼,75.7%的同学认为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加强,71.4%的同学认为沟通能力得到锻炼。超过半数的同学不同程度地认为组织协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得到锻炼。67.1%的同学认为在课程中和甲方的交流让设计方案变得更好。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本教学法还是较为成功,达到了教学目标。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效率更高。叙事教学法作为教学方法之一对学生的认知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为例,此种教学法将室内设计行为作为一种叙事表达,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设计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叙事技巧的设置,让学习过程有冲突、有悬念,能够更好地保持学生注意力。将学生置于叙事场景中,学生成为行为的参与者,使学习活动能够更加投入。在叙事教学实践中,通过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主动地对叙事材料进行再创造,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荷〕米克·巴尔,著.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M].谭君强,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美〕杰拉德·普林斯,著.叙事学叙事的形式与功能[M].徐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农业汇报材料范文4

关键词:专业英语;水产养殖;教学改革

随着国内外经济交流日益频繁,市场对人才国际化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学好专业英语已经成为时展的要求[1]。专业英语不同于普通的英语课程,它需要一定的英文基础,但又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专业英文资料和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水产养殖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专业英语是水产养殖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是水产养殖工作者收集国内外相关科研信息、拓宽学术思想、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工具[2]。目前,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以提高学生专业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国外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学生的英文科技文献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间交流合作能力[1]。因此,在水产类高校中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既是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水产相关专业学生提升自我修养、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

一教学思考与改革实践

目前,高校水产养殖专业英语课程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包括:学生英语基础普遍不是太好,给教学过程带来一定障碍;教学课时偏少,教学内容安排受到一定限制;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普遍带有一种应试心理;具有较高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的优质教师资源比较匮乏,影响教学质量[3]。在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当中,笔者根据水产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特点开展研究,针对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改革实践,收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将自己的感想和经验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以期为水产养殖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启发。

(一)合理安排教材,改革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水产养殖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缺乏统一的教材,为教学方案的设计带来一定困难。市面上虽然有几种可供参考的相关教材,但内容都不够系统,而且知识相对陈旧,无法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选用教材时参考了许多专业英语的书籍,广泛查阅了相关的学术期刊和文献资料,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编写了适合水产养殖专业学生使用的专业英语讲义。一般来说,大学生都有一定的英语语法基础,但他们在阅读专业英语资料时仍感到吃力,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专业词汇比较陌生。针对这一现象,在授课过程中,我们首先总结了一些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并对一些构词法给予重点讲解,每节课都安排一定时间抽查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通过反复重复加深印象。由于许多表示数量、方位、器官和组织的词汇具有相似的词素,我们在讲解这一类词汇的时候,加强了类比和联系,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在教学内容设置上,结合水产养殖的一些专业课程,将专业英语分为十个章节,涵盖水产养殖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每个章节都设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准备讲课材料。除了教材上的内容,及时补充水产养殖方面的最新科研动态和进展,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的前沿知识。在补充材料的选择上,根据各个章节的主题,选择一些学术英文网站上的相关内容分享给学生,或者将一些重要的国外学术期刊如《Aquaculture》、《Fish&Fisheries》等介绍给学生,敦促他们从中搜集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文章,鼓励学生自己去查找信息,认识到专业英语的学习对拓宽知识面的帮助,增强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

(二)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讨论为主

由于大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程度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太理想[3]。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用学生分组汇报和讨论的方法,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一章节内容,首先由讲课教师用一节课的时间对背景知识做系统性的概述,让学生对基本内容有一定了解。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启发引导式的课堂讲授方法,在课堂上尽量使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对每一节课的内容选定一部分作为精讲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快速阅读指定的段落,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指定部分学生逐句地快速朗读和口头翻译,其间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最后由老师来进行点评和总结,并纠正翻译错误的地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对于表现积极的学生有一定的平时成绩加分。学生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和相互交流,可加深对课堂内容的印象,同时有利于激发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除此之外,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组,2-3个人为一组,每组挑选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话题,搜集相关英语资料,准备用英文表述的PPT,并用一节课的时间在课堂上给全班同学展示。每组设置一个组长,在汇报PPT内容的过程中,要求组长根据汇报内容对全班同学提若干个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同时鼓励其他学生随时举手提问,对于积极参与的学生有一定的平时成绩加分。每次上课结束之前,安排好下一次分组汇报的人员和题目,督促学生完成资料收集和PPT制作,将汇报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三)改革考核形式,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重

专业英语涉及英语的听说读写,强调运用英语工具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传统的专业英语考核方式期末考试所占比重较大,很难全面的考察学生的专业英语掌握情况[4]。学生的“应试”心理较强,普遍寄希望于考前突击复习和教师“划重点”来通过考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课程考核形式进行了改革,加大了平时成绩的比重。具体而言,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占总成绩的40%,评分依据主要包括上课发言、讨论的积极性,出勤率,以及课堂测试等。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30%,评分依据包括分组汇报PPT的制作质量、讲解是否清晰、准备是否充分等。期末考试只占总成绩的30%,注重考核学生在科技阅读中使用英语的能力。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在平时有好的表现,只在期末考试中考高分是行不通的。

(四)提高专业英语教师素质

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的素质。一名优秀的水产养殖专业英语教师,不仅要熟悉水产养殖的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并了解水产学科的前沿动态,还应在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能将专业课和英语课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应该说,这门课程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是非常之高的。然而,目前水产养殖的专业英语几乎都由专业教师任课,许多教师英语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地将专业知识在英语环境中讲授,教学技法懂得也较少,难以保证教学质量[5]。因此,应当加强水产专业英语教师的培训。任课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英文水平。学校和相关课程组应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师的岗前和在岗培训,如开展课题组的定期交流、短期课程学习或利用网络资源与专业英语专家进行交流和沟通等。只有这样,专业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才能上一个台阶。

二结束语

专业英语这一课程的开设,为提高水产养殖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途径。总体而言,这门课程的教和学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的规律可寻。为全面落实水产养殖专业的培养目标,达到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需要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上进行多方位探索和改革尝试,不断提高英语实践能力和自身的科研能力,使水产专业英语真正为学生所接受掌握并应用于实践,促进我国水产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郭慧,朱晓闻,申玉春,等.关于水产养殖专业英语课程改革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7,15:71-73.

[2]王迎宾,王征.水产专业英语课程“以学生为主导”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10:69-70.

[3]明俊超,蒋高中,袁新华.高校水产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广东农业科学,2011,15158-15160.

[4]崔学荣.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176-178.

农业汇报材料范文5

关键词:园林设计;实验;改革

园林设计实验课是高等院校园林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园林设计实验课要求学生在学习园林艺术、设计初步、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平面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基础上,深入学习设计技能的一门专业课。园林设计实验课是一门要求技能很高的综合实践课程。应用型本科学校在转型过程中,更应把重点放在课程改革上,侧重于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园林设计实验课在转型背景下设立为独立实验课是非常有必要的。园林设计实验课应针对前期准备、项目方案制定、后期汇报本等环节开展,而且对内容的规划有其针对性和典型性。本文对园林设计实验项目的开展方法、开展方式、开展手段步骤及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提高园林设计实验课课堂质量,及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针对以往园林设计实验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方案,并应用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园林专业的实践课教学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园林设计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该门课程多年来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实验指导书;课堂内容不规范;实验课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缺乏空间转换能力训练;缺乏对学生园林设计综合素质的训练。

1.1实验教材不完整

园林设计实验课程缺少系统的实验指导书,目前实验指导书只有实验目的、实验用具及简单的实验方法,没有针对性的对实验要求、实验课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与其他课程实验教学环节的连贯性和衔接性加以说明。导致实验课上学生只是做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做,与实际联系很少。

1.2课堂内容简单,实验环节单一

园林设计实验课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课堂形式灵活,内容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需要设计实验课前有充分的准备工作,根据实际进行创新而规范的设计。以往的园林设计实验课,往往由老师给定场地的现状图并规定完成的实验内容和任务,园林设计实验课往往侧重于方案设计、方案比较、设计说明和简单的植物配置。这样的实验课缺少学生对实际案例的调查分析、材料搜集,缺少对场地的认知过程,导致学生在设计中无从下手,缺乏设计灵感。

1.3学生缺乏综合素质训练

以往的园林设计课只是着重于学生的方案构思和设计,以绘制园林设计平面图为主,教师也是单独对某个学生进行草图修改,学生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没有团队合作意识,只是单纯对自己的设计不足有所认识,局限性很强。学生缺少对于园林设计方案系统性的全方面综合训练,导致毕业之后很难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达不到学以致用的培养目标。

2园林设计实验课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

2.1修订园林设计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是园林设计实验课开展的指导性文件和依据,在修订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社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实验指导书调整了实验项目,注重每个实验的循序渐进,由简单项目到复杂综合项目的递进。在实验项目制定中,注重避免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内容,而且每个实验项目规范各个环节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细化各个实验环节。

2.2园林设计实验课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

一是集中式实践。在进行综合性实验项目时,对园林中的各类绿地的典型实例进行“调研”“测绘”“临摹”和“设计”,充分理解园林空间的基本尺度、材质、空间限定、意境等。强调以现场为主的互动式教学,即现场性原则,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了解工作方法,绘图技巧,对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予以指导和纠正。二是创新性实践。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对指定场地进行实测,并独自或组间合作完成改造或全新设计。设计成果以PPT形式进行汇报演示,包括场地环境综合要素分析,图纸资料整理与搜集,完成现状分析图、平面图、局部透视图、鸟瞰图、植物种植配置设计图及设计说明等。在汇报项目时,以学生为主体,每个同学用多媒体讲授自己的设计作品,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设计作品,每个同学讲解自己的设计依据、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并展现自己的设计成果,学生之间互相提问题,互相匿名打分。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创新的思维设计理念,从而更适应社会的需求。

2.3园林设计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建设

教学方法是做好教学的关键内容。学校在此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结合实验课实际内容和学生实际能力,倡导启发式、研讨式、讨论式、参与式具体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2.3.1启发式教学法

由主讲教师提出问题,先由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然后由教师讲评,以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2.3.2学生主体教学法

在主讲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独立进行设计方案构思、方案规划、方案制定,方案讨论及方案修改。2.3.3研讨式教学法由主讲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汇报展示,评析,锻炼学生参与实践能力。

2.3.4比较教学法

由主讲教师精选各种园林设计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学习,掌握园林设计基本技能,挖掘方案比较的技巧。

2.3.5讨论式教学法

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以活跃课堂气氛。在园林设计方案比较与方案评析中,主要以讨论方式进行。学生各抒己见,使其互相提高互相进步。

3园林设计实验课改革应用成效

3.1提高了教学效果

两年来,通过对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园林专业2015级和2016级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使学生充分参与实验课各个环节,对实验项目进行实地考察、测量并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方案讨论、方案设计、方案表现。在整个实验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实验课任务,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后,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作业小考分数较高,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习园林设计课程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教和学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都得到了保证。

3.2建立了实测场地调研案例库

通过园林设计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丰富了教学内容,逐步完成了调研场地库的建设。在一学年的园林设计实验课中,学生完成了校园内三个场地的园林设计任务,完成了学校周围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任务,学校附近居住小区设计任务等。制定了实测场地设计调研案例库和设计具体要求,包括前期分析、方案设计和设计初步三个部分。

3.3完善了优秀学生作业库

近年来,该校对园林设计实验课教学中优秀设计作品进行了存档,既是教学成果的阶段性总结,也为今后实践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4结语

园林设计实验课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互相合作,系统地完成了全部设计的能力。在转型背景下,学校为适应社会需要而进行强而有效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课程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实验课进行中,学生设计作品缺少个性鲜明的主题性设计,即设计缺乏对历史、文化、风俗、民族等艺术形态的把握。另外,对设计作品的点评,往往局限各个位教师的想法,应聘请多位教师讲评或聘请用人单位参与到实验课中给予讲评,而且仅利用上课时间是不够的,应该加大网络效应,加大师生间的互动。最后对实验课的课程考核评价尤为重要,应继续完善考核内容和环节。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才能更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从而培养合格的园林设计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卿平勇.“任务驱动法”在园林设计实验课程改革的应用于实践[J].宜春学院学报,2016(12):118-122.

农业汇报材料范文6

一、工作现状

(一)加大项目申报力度,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着力打造人才发展高地,在全社会营造了“人才优先、企业优先、科技优先”的良好环境。

项目申报力度进一步加强。今年以来,扎实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培育及认定工作,目前,组织了10家企业申报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并培育和组织30家以上企业申报部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获批21家。积极与上级科技部门对接沟通,准确掌握信息,及时做出反应,科学制定包装申报科技创新项目计划,已组织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4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6项,省级重点新产品1项,省级人才计划项目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天涯种业“5511”重大专项获批后续资金220万元,且该企业承担的“协同创新体”项目接受了市科技局组织的中期检查并获通过。

科技投入总量进一步扩大。2020年,全区科技专项经费14991万元。近两年来,18家科技创新企业获得“引导基金信贷通”贷款资金7200万元,77家工业企业获得“财园信贷通”贷款资金8.19亿元,有效地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科技人才创新创办经济实体180个,兴办农业特色产业项目80多个,引进了长益光电等一批科技型企业,回归资金达15亿元。

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完善创新人才引进扶持措施,出台了《区湘(东)人回归计划“实施方案”》。今年6月,我区面向社会公开引进13名硕士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解决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享受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待遇,硕士研究生享受生活补贴金额为1000元/月,博士研究生享受生活补贴金额为2000元/月,连续享受3年。充分利用省“赣鄱人才计划”、“双千计划”、“昭萍英才”等先后引进了留日博士孔力团队、上海大学钱光人教授团队、昆明理工大学宁平教授团队、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李华博士等。近两年,全区引进院士3人、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2人、博士29人、硕士11人,实现高层次人才引进数量和质量新突破。

(二)搭建研学转化平台,科技创新载体不断完善

围绕工业主导产业和农业特色产业,通过组建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转化科研新成果,有力提升了全区科技创新能力。目前,全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4家,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培育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名,省级科技创新平台6个,省级创新人才和团队2个,实施省市科技研发专项23项,全区工业增值税连续两年递增1亿元以上。今年11月,我区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和工陶院精细陶瓷有限公司获批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获批省级高端研发机构。

针对工业陶瓷产品低质同构、科技含量低等问题,我区投入1.2亿元建设工业陶瓷科创中心,购置中试和小试设备,打造开放共享的科研平台,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打开成果转化通道,取得了很好效果。

出台一揽子优惠政策。组建省级工业陶瓷技术研究院负责平台经营管理,对科研团队拟开展中试的项目组织论证,对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予以立项支持。目前已有7个项目正在开展中试。对入驻公共创新平台的服务团队设置三年过渡期,过渡期内政府每年补助研发经费500万元,项目成果收益滚动到运行经费当中,科研团队人员还可以技术入股参与新研发产品投入市场后的分红收益。对企业自主引入创新团队开展科技创新的,给予设备购置资金补贴。对加入创新联盟的当地企业和团队,优先推荐申报省“双千”、市“昭萍”人才等项目。各项政策实现保障科研团队骨干成员年基础收入不低于30-50万元。

开展一系列校地合作。区委主要领导带队,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对接,目前已引进3个研究院常驻科创中心,分别是由中科院院士张统一领衔的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产业工程研究院,由湖南大学教授肖汉宁领衔的先进陶瓷研究院,由工学博士张伟儒领衔的山东工陶院分院。为了使进驻的人才团队安心搞科研,区政府对每个团队每年补助研发经费500万元、运营经费100万元,并设立5000万元的产业发展基金。清华大学、昆明理工、佛山陶瓷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也在科创中心设立了流动专家工作站。

提供一条龙配套服务。设立区工业陶瓷服务中心(正科级事业单位),专门对接科创中心的人才服务工作,打理专家教授衣食住行等后勤事务,负责科创平台所需设备采购、资金拨付等一切配套工作。同时,通过解决事业编制、发放引才补贴等方式,引进化工、材料、环境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为科研团队补充新鲜血液,全力保障创新团队心无旁骛投入科技创新。目前全区各类创新平台共有研发人员120余人,正在开展20多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院士1人,教授、副教授28人,博士7人。

(三)推动产研深度结合,创新驱动作用不断显现

打造科研平台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产业升级。为破解“企业的需求专家不知道,专家研究的成果没有企业承接”这一难题,我区积极穿针引线,促进企业与科研团队深度对接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产研一体化。上海大学研究院与7家工业陶瓷企业成立创新联盟,每家联盟企业每年支付研究院创新引导资金10万元,可以共享研究院创新平台设备和检测等服务。浙江大学与区达成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协议后,第一批就有10家企业向研究中心申请研发课题。

科研订单化。创新联盟企业每年向研究院提出新产品市场需求,研究院负责新产品实验和小试,企业负责中试,新产品研发基本完成后,研究院团队进行性能评价,联盟企业根据评价结果,负责新产品的产业化。最终,研究院和联盟企业共同研发的新产品将以股份合作形式进入市场,保障了研究院和企业共同享有新产品成果转化的市场收益,同时还可实现通过科研平台孵化新企业的目标。

发展差异化。坚持组团发展、错位发展,科研平台与各联盟企业分别确立不同的研究方向。在工业陶瓷领域,通过科技创新逐步汇聚工业环保领域多个环节,未来可实现企业订单在“一站式采购、一站式解决”,形成产品特色鲜明、工艺技术先进、专业化分工明细、市场竞争有序的产业集群。目前,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与普天高科公司联合研发的产业污染物高温一体化协同净化集成装备项目进展迅速,有望填补国内空白,其核心产品叠加催化剂后市场单价由1300元提升到10000元左右。与和鑫高科共同研发的新型泡沫陶瓷低温脱硝新材料将填补国内低温脱硝需求的市场空白,产品中试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目前正在筹备投入生产线。

(四)整合科技优势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卓有成效

充分利用省科技厅科技特派团资源,积极与企业牵线搭桥,引进农业生产新技术,和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农大吴红翔教授合作,引进“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中无抗化源消减配套技术”,为企业节能降耗增产提供了新技术,并每年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0余万元;市赣西二头乌公司与南昌大学丁能水教授合作,引进“赣西二头乌猪的保种选育”技术,使赣西二头乌公司成为国家农业部二头乌保种选育基地。

积极促成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区内农业企业联姻,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当地的产业,市七彩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引进“爱格丽葡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新增产值400余万元,带动就业15人;市立新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从省农科院引进“稻鸭共作技术示范应用推广项目”,每亩增收400余元,为公司带来直接经济效益40余万元,并带动周边种殖产进行推广应用,效益十分可观。

二、主要困难

总体来看,我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势头良好,为经济社会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技术创新水平比较低,产品相对低端,市场核心竞争力不强。

三、今后打算

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政策落实力度,加快推进研发平台建设,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努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贯彻落实好科技创新政策,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加强对基层企业科技工作的指导,防范和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二是做好科技计划管理工作。重点搞好调研、筛选和储备项目工作,完善全区工农业科技档案和科技计划项目库,精心组织项目向国家、省、市科技部门申报,提高申报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力争项目上有新的突破。同时,做好已列项目的跟踪问效、检查督促,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三是深度抓好产学研合作对接。围绕我区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的实际需求,深化与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着力推进与浙江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对接。继续做好相关研发平台的跟进服务工作,重点支持和鑫高科新型泡沫陶瓷VOC催化新材料项目、华填化工陶瓷废弃氧化铝回收再生利用、长益光电紧凑型高分辨率成像镜头研制、可见-近红外宽波段超低反射膜研制、超表面微纳结构的成像技术研究等项目,力争有多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四是持续加强招才引智工作。积极对接国家“”、“”、省“双千计划”等重大人才计划。结合我区主导产业,按照促提升补链条的需求,广泛捕捉科技成果和人才信息,积极做好服务对接,力争新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团队。

五是抓好科普示范工作。建设一批科普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科技、科协、农业等部门的专业人才优势,整合智力资源,增育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实现一村一品,逐步形成产业化。通过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组织科技人员服务团送科技下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等有效形式,做好经常性的科普宣传工作。

农业汇报材料范文7

一、整治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农产品种植养殖过程中质量安全管控不规范、违法使用禁用药物和非法添加物、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突出重点对象、重点产品和薄弱环节,重拳出击,深挖根源,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链条式质量安全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整治重点

(一)“利剑1号”行动

整治对象: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小农户(特指农业专业化生产村小农户,下同)。

整治行为: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生产过程中违法使用66种禁限用农药(附件1)的行为。采收时不遵守安全间隔期制度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的行为,未按国家有关强制性技术规范使用保鲜剂、防腐剂的行为。

主要措施:

(1)规范种植行为。一是落实主体责任。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的要求,采用各种形式,依法告知农药使用者的法定义务和违法犯罪后果,严格落实农药安全间隔期制度。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落实生产记录制度,完善农药使用记录档案;指导种植大户、小农户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建立健全用药记录。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严格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指导推动种植大户、小农户试行合格证制度,促进诚信生产经营。二是加强风险防控。将农药科学使用作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和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的重要内容,宣传农药使用相关法律法规,指导科学选药、合理用药、不使用禁用农药。各部门要整合资源力量,采取挂点帮扶等方式,加强对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用药指导。要用好微信、网上直播平台等新媒体,进一步普及农药科学使用知识,要针对当地主栽作物、常用农药品种开展专门培训,并做到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以及种植业产品生产专业村农药使用培训全覆盖。要建立一批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强化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集成应用,加强示范宣传与推广,有效降低农残超标风险。三是推进减药增效。大力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和高效植保机械、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强化科学用药技术集成应用,努力实现农药减量增效。2020年农药使用量比2019年减少2%以上,基本实现不用化学农药绿色茶园全覆盖。

(2)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制定严密细致的工作方案,加强日常巡查检查和暗查暗访(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奔现场)。突出检点,以重点关注的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生产主体为主要对象,以农业农村部风险监测和省、市近年来监督抽查中发现的、媒体报道和群众投诉举报的、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大的地方为重点检查区域,着重检查质量安全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生产过程规范性情况、产品质量安全情况,以及未按规定使用保鲜剂、防腐剂等安全隐患情况。市县两级至少开展2次以上暗查暗访,省厅将视情况不定期开展。县本级若在检查中发现带有区域性、普遍性、行业性的重大安全隐患和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将及时采取措施严厉处置,并向当地政府和市农业农村局汇报。

(3)加大监督抽查力度。按照“双随机”要求科学制定监督抽查计划,对监测合格率较低的地方以及风险隐患高、问题突出的农产品,提高监督抽查比例。整治期间,抽检品种以韭菜、芹菜、柑橘、茶叶、茶树菇等为重点品种,县级抽检10批次以上。严格不合格产品后续处理,及时销毁或无害化处理问题产品,依法查处相关企业和责任人,做到依法查处率100%,涉嫌犯罪的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加强信息公开,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及时通报并在媒体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责任单位:种植业与水产渔业科牵头,经作站、质监科、农业执法大队、科教与产业推进科、经管站、植保站、质检站配合。

(二)“利剑2号”行动

整治对象:蛋禽规模养殖场及养殖小区、年出栏10-100头的肉牛养殖场(户)、年出栏20-200只肉羊的养殖场(户)、生猪屠宰企业。

(1)整治行为:蛋禽养殖过程中违法使用禁用药物、超剂量超范围使用兽药、产蛋期使用未批准的药物、使用未批准的农药类杀虫剂、不执行休药期规定等行为。

主要措施:一是加强兽药安全使用宣贯指导。加强《兽药管理条例》宣传,积极向蛋禽规模养殖场及养殖小区推介宣传我国批准使用的兽用抗菌药品种目录,引导养殖场合理、规范、科学用药;督促养殖场完善用药记录档案,严格执行休药期等有关规定,防止滥用、乱用兽药,有效提升养殖企业科学规范用药水平。二是加强蛋禽养殖企业监督检查。严格检查蛋禽养殖场的生产记录和用药情况,严格落实安全用药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兽药安全使用规定,严格核查用药记录,大力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严厉打击使用非法兽药、违规使用原料药、人用药、超兽药标签适用范围使用在非标耙动物、超剂量超范围使用兽药、产蛋期不按规定用药、不执行休药期规定等;依法查处未建立用药记录或者记录不完整不真实的违法行为。

责任单位:畜牧兽医站牵头,质监科、畜牧兽医科、屠管中心、动监所、质检站配合

(2)整治行为:肉牛及肉羊养殖、交易、运输、屠宰过程中非法使用“瘦肉精”等禁用物质行为。

主要措施:一是强化养殖环节监管。督促肉牛、肉羊养殖场(户)完善养殖档案,建立活畜养殖安全承诺制度和出栏保证制度,做好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采购、使用记录和销售记录,并保留相关凭证。大力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加强对肉牛、肉羊养殖场(户)日常巡查,开展不定期、全覆盖的“瘦肉精”现场快速检测。二是加强屠宰环节监管。督促定点屠宰厂(场)落实“瘦肉精”等违禁物质自检制度,监督定点屠宰厂(场)严格检查入场牲畜的畜禽标识、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等材料,完善牲畜来源、检疫证明、畜禽标识号码、畜主(经纪人)、运输车辆等信息记录,确保入场牲畜证物相符、全程可追溯。同时,严格落实“设区市月月抽检、县级天天抽检”的屠宰环节“瘦肉精”日常抽检制度,营造严打高压的“瘦肉精”监管氛围。三是加强运输环节监管。县一级要对本辖区内的中介贩运人员进行调查摸底,并建立档案,实行备案管理,督促建立《无“瘦肉精”承诺书》等证明材料查验制度和收购贩运交易记录制度,并要求其做出不教唆、不兜售和不收购贩运“瘦肉精”活畜的承诺。

责任单位:动监所牵头,质监科、畜牧兽医科、畜牧兽医站、屠管中心、质检站配合。

(3)整治行为:未按规定落实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自检和官方兽医派驻制度,生猪私屠滥宰、屠宰病死猪、注水注药等违法行为。

主要措施:一是开展落实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自检和官方兽医派驻“回头查”工作。按规定标准向屠宰企业派驻官方兽医,督促屠宰企业按农业农村部的规定开展非洲猪瘟自检工作。规范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样品处置,严禁相关生猪及其产品流入市场。二是加强督促检查落实主体责任。按照“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工作要求,组织开展生猪屠宰活动监督检查,确保生猪屠宰环节非洲猪瘟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督促屠宰企业全面落实生猪入场查验登记、待宰静养、“瘦肉精”自检、非洲猪瘟自检、肉品品质检验、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车辆清洗消毒等制度,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三是加大屠宰违法打击力度。督促屠宰企业严格执行生猪屠宰操作规程,规范生猪屠宰生产活动,严禁违法违规行为发生。加大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力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屠宰病死猪、注水注药等等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及时将案件线索或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责任单位:动监所与屠管中心牵头,相关单位配合。

根据农业农村部风险监测和省、市近年来监督抽查情况,对蔬菜、水果、食用菌、畜禽产品不合格样品进行了深入分析,梳理出了风险较高的产品和每个产品需要关注的重点农残药残参数,详见附件2。

三、进度安排

(一)部署启动阶段(2020年6月中旬前)。县一级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的“利剑”行动方案,周密部署、突出重点、精心安排、及时启动。

(二)排查整治阶段(2020年6月中旬至11月上旬)。各部门组织力量,围绕“利剑”2个行动,全面排查问题线索,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打出一套风险排查、监督抽查、执法检查的专项整治“组合拳”,严打重惩、打出声威、形成震慑、营造氛围,着力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农业汇报材料范文8

[关键词]高中生物;环保意识;社会责任

生物学是农业科学、环境科学的基础,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中提出,社会责任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并具体提出学生应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1]。高中生物教师可充分发挥生物学科优势和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课中依托教材并不断延伸与拓展,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课后通过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将环保教育落实在学生日常生活的点滴行动中。

一、挖掘教材中环保教育的切入点

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环保教育内容,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深入挖掘教材,找出渗透环保教育的切入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依托教材中的环保教育素材,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并借助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学生感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可成为渗透环保教育的切入点(如表1)。基于以上切入点实施教学,可使学生形成热爱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行为习惯,积极参与绿色学校的行动,并能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合理化建议。

二、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策略

基于上述教材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切入点分析,笔者以选择性必修2第4章《人与环境》为例来探讨渗透环保教育的策略。《人与环境》这一章的内容共有三节,第一节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二节为《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三节为《生态工程》,教学设计时可将三节内容整合为一个单元。教材中虽然列举了许多生态环境的实例,但是这些实例对于学生而言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因此单元设计时应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身边的生态环境资源。以生活在漓江边上的桂林市学生为例,首先将某班级的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按照教师分配的生态环境资源调查任务单展开调查,形成报告,用于后续课堂汇报。这三个小组的调查任务分别是:①漓江水质检测,可采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两种方式。在实验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水样采集和理化指标检测,如测量水温、pH、溶氧量、总氮、总磷、叶绿素含量等,若实验条件欠缺则可采用查阅环保部门检测的数据的方法。此外,利用周末时间实地考察“两江四湖”周边的环境状况,拍摄照片,思考总结漓江周边居民和企业对漓江水质的影响。②查阅资料了解桂林市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列举一些典型的保护动植物的类型及其应用价值,思考与总结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义。③基于2019年桂林市政府提出的桂林漓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方案的解读,查阅相关资料,阐述生态工程的意义及列举桂林市生态农业建设的实例。课程开展一个月前将调查任务分配下去,让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完成,每周集中小组长了解学生调查的进展和阻碍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整个单元设计分成4个课时,第1课时进行漓江水质检测汇报,引导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全班讨论人类的生态足迹,此外用PPT播放全球环境问题的相关照片,给予学生相应的阅读材料,师生讨论全球生态问题与个人生活的关系。第2课时开展实验课,让学生到实验室观察漓江水样,开展漓江水样、自来水水样中大肠杆菌数量的检测实验,实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并以蒸馏水为对照;实验课理论部分为水样中大肠杆菌数量为何能作为水质检测指标,及微生物培养的原理和方法,操作部分为在教师准备好的培养基平板上进行涂布操作。第3课时进行桂林野生动植物的种类调查汇报,并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提出相关保护措施。第4课时进行漓江生态保护和修复调查汇报,并以实例分析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应用。

三、课后实践活动中落实环保教育的策略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是落实环保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宣传活动。例如,利用教室黑板报和学校宣传栏定期展示环保小知识及相关图片;利用环境日等有关节日,观看环保专题视频,组织环保知识竞赛,制作环保宣传小册子等。学生在浓厚的环保宣传氛围中充实了环保知识,激发了保护环境的欲望。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城乡清洁活动,到公共场所进行清扫工作,并参与清除广告贴纸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公益实践的同时,意识到环境保护需要从小事做起。教师还可根据目前全国环保策略实施的发展趋势,开发绿色校园校本课程,形成渗透环保教育的课题研究。当前垃圾分类已经在上海等一线城市进行试点实施,但在其他城市及地区仍未有效开展,作为生物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结合校园实际情况,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活动。以桂林市第十八中学为例,可分三个阶段策划实施垃圾分类专项活动。第一阶段(引入阶段),从各班遴选对生物学比较感兴趣的学生组成一个环保社团,组织成员开展垃圾分类专题讲座,并结合生物学微生物实验进行相关微生物的培养和探究实验,探究与垃圾分解相关的实验;利用网络资源和垃圾分类相关APP,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垃圾分类的原理和具体操作;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规划校园垃圾分类的活动方案。第二阶段(情况调查阶段),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情况调查,调查分为两种,一是个人垃圾的记录,记录个人垃圾的种类、数量和去向;二是学校垃圾情况的调查,调查校园不同区域垃圾的种类、数量和去向。在调查校园垃圾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校园垃圾分类和利用的现状,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小组合作的方式归纳整理资料,主动针对校园不同场所的垃圾分类提供可行性方案。第三阶段(实施过程),先选择小范围的垃圾实施处理,例如校园的落叶,结合生物学实验研究经验进行循环利用处理;然后选一个年级作为试点进行班级垃圾分类实践,实践过程不断总结经验和修改完善方案,直至可以在全校范围推广。在经验相对成熟后,可联合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开展一系列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创意竞赛、知识讲座、展示展览、培训交流等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建立垃圾分类资源共享平台,广泛宣传有关垃圾分类的新闻、资讯、活动、资源产品、科普知识等。努力培养一批组织实施垃圾分类工作的骨干,并养成“一届带着一届干”的机制,使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走在垃圾分类工作的前列。最终将环保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学生所做的一系列活动进行汇总和分享,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形成生物学特色及校园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可将学生的实践成果收集整理,保存记录使其成为校史的一部分,将其传承下去;同时面向社会进行积极的宣传,对优秀的个人和实践成果进行公开表彰,将学校打造成一个独具特色的生态校园。通过课后实践活动,学生意识到污染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影响,感知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从而自觉地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并能够向家人、朋友和社会宣传环保理念,履行社会责任。总之,生物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课前分析教材内容,挖掘渗透环保教育的切入点,课中有效实施环保教育,课后组织相关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师生应合作并联合社会力量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保工作贡献一分力量,向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终极目标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