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行动计划范例

年度行动计划

年度行动计划范文1

科学分析、认真总结实践成效和经验,对于切实增强抓三年行动计划、促有效投资的信心有着积极意义。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必须进一步凝聚共识,创新思路,敢担当、善创新、真实干,全力打好三年行动计划和重点工程建设攻坚战,更好地推进经济行稳致远发展。

[关键词]

三年行动计划;转型发展;重点工程建设;攻坚战

2014年开始实施的宁波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今年进入收官之年。科学分析、认真总结实践成效和经验,进一步凝聚共识,创新思路,全力打好三年行动计划和重点工程建设攻坚战,对于进一步推动宁波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分析、认真总结,切实增强抓三年行动计划促有效投资的信心

2015年是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二年。一年来,三年行动计划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推进加挡提速,有效投资实现了新突破,为全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从项目推进看,轨道交通4号线等261个项目开工建设,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奥体中心等420个续建项目加快推进,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环球航运广场等155个项目建成投用,宁波至余慈城际铁路(一期)等7个项目通过国批、省批。科学分析、认真总结实践成效和经验,对于切实增强抓三年行动计划、促有效投资的信心有着积极意义。一是强化目标导向,搭好平台、健全抓手。围绕在新常态下扩大有效投资,扎实做好三年行动计划的研究论证、谋划实施工作。一年来分两批下达重大项目836个,明确每个项目的计划书、路线图和责任人。组织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重大项目百日攻坚等活动,推动项目落实落地。加强上下联动,市级部门创新要素保障、强化服务指导,各县(市)区积极为重大项目建设搭台唱戏,组织开展姚城赛马、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攻坚年、“六大攻坚突破”等攻坚活动,形成了项目推进的强大合力。二是强化创新导向,完善机制、激发活力。围绕理顺扩大有效投资体制机制,在深化改革、建章立制上下好功夫、做好文章。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进商事登记制度、要素配置市场化、审批制度改革,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制定PPP融资指导性意见和具体操作流程,建立PPP项目储备库,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民间投资占比达到48%。创新督促检查机制,深入实施项目督查组、联合督查等制度,对重大项目开展定期督查、协调和推进,对项目难题进行集中会诊、分类破解,取得较好成效。完善联系服务机制,健全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选派205名中青年干部到重点工程项目单位挂职,选派20多名中青年干部担任重大项目代办经理人,有力助推了工程建设。三是强化绩效导向,加强监管、提升效能。一方面,强化监管系统建设。将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全部纳入重点工程监管系统,实施“红黄绿灯”管理,对未按期完成节点目标任务的项目实施“红黄灯”预警并进行转办。另一方面,完善综合考评办法。坚持以实绩论英雄,依托综合监管系统平台,实行重点工程年终考评与督查相结合,把实地督查结果、协调推进结果作为重要依据,切实提高考评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四是强化服务导向,加强协调、优化支撑。加大协调服务力度,积极帮助重点工程项目单位解决突出问题和困难,对宁波市图书馆新馆、宁海双盘三山涂围垦等开展协调80多次,解决问题百余个。抓好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滚动更新和补充,积极争取粮食水利、健康与养老服务、保障安居工程等中央资金和项目。制定出台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营造法治化、规范化的投资环境。

二、适应常态、把握趋势,积极做好今年三年行动计划和重点工程推进工作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凝聚共识,创新思路,引导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精心谋划安排年度重大项目,加快形成新的支撑力量,更好地推进经济行稳致远发展。在工作推进中,要敢担当、善创新、真实干,全力打好三年行动计划和重点工程建设攻坚战。

一是抢抓机遇,深度融入国家省里重大战略。

结合宁波城市功能定位,以扩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和省里重大决策部署,借力借势,努力打造更具辐射力的港口经济圈、更高能级的宁波都市区。首先,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以机场三期、杭甬复线宁波段一期、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等在建项目和沪甬跨海铁路、甬舟铁路等前期项目为支撑,构建完善的立体交通、通信、油气等区域互联互通枢纽,推动与沿带、沿路、沿江区域更高层次合作,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和多式联运国际枢纽港。其次,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快“三江六岸”品质提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城市景观绿化、奥体中心、城中村改造、城市综合管廊试点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中心城区建设品质,补好城乡发展的“瓶颈”和“短板”,为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服务经济、提升生活品质提供良好平台。第三,增强综合服务优势。加大高端服务业的集聚,以金融中心、国展中心11号馆等在建和新开工重大服务业项目为支撑,加快港航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升配套服务完善度和能级。加快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海港、海湾、海岛联动发展,努力打造海洋特色新兴产业基地和科技兴海创新基地。

二是聚焦重点,大力推动产业创新转型发展。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在新常态下,要提高供给质量,既要扩大增量供给,也要优化存量供给,这些都离不开有效投资的牵引和拉动。要把产业项目投资作为重中之重,抓住“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机遇,大力推进一批具有引领性作用的产业重大项目,用大项目带动大创新、大转型、大发展。首先,突出重点产业发展。发挥工业机器人、海洋装备制造、宁钢环保提升改造等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引导石化、装备制造、小家电、纺织等传统产业和材料、电子、海洋生物等新兴产业向柔性化、智能化、个性化、高端化转变,带动更多产业实现高端、融合、创新发展。其次,突出重点功能区建设。加快杭州湾新区、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新材料科技城、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跨境电商城、中意(宁波)生态产业园等重点平台建设,促进新兴产业做强做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第三,突出特色小镇、众创空间等培育。加快20个省级、35个市级、45个县(市)区级特色小镇培育建设,深度挖掘特色小镇的经济、历史、自然等优势,谋划推进一批特色项目。梅山海洋金融小镇、慈溪服务机器人小镇、象山影视星光小镇等已启动建设项目,要保证质量和进度,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级。各地要积极行动起来,按照特色小镇的各项标准提前规划,深入推进。此外,还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空间。

三是滚动推进,形成项目推进建设良性循环。

要顺应投资发展趋势,注重长短结合、协同推进,努力形成“干着今年的、备着明年的、看着后年的、想着大后年的”的良性循环,夯实投资发展后劲。一方面,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坚持实干至上、行动至上的理念,在坚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前期,抓好开工,加快续建,确保投产。对正在做前期工作的项目,要发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县(市)区有关部门要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紧密配合,积极做好重点项目衔接和报批的工作。对完成前期工作的项目,要抓紧筹备,倒排进度,尽早开工,绝不允许因为主观的原因、自身的原因、工作的原因而影响工程进展。要以重大产业项目为突破口,进一步扩投资、优结构、提质效、增后劲。各地各部门要主动谋划,积极组织,挖掘潜力,加强协作,切实做好集中开工筹备工作。对在建、续建项目,特别是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电力、交通、水利和社会发展项目,要加快建设,按期完成,确保年度投资目标的全面实现。另一方面,要抓紧启动下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谋划工作。要结合“十三五”发展目标任务,主动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抓紧研究谋划下一轮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安排,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库,为争取更多中央资金、规划、政策支撑等打好基础。对各地的项目谋划和申报工作,要与投资考核及土地、资金等指标下达相结合,提高推进成效。

四是精准发力,努力突破投资瓶颈制约。

当前,投资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狠抓要素保障和难题破解。首先,破解“融资难”。在投资建设中政府不能唱“独角戏”。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四大产业基金建设推广PPP融资模式,做大做强做优国有融资平台,增强民间投资信心和活力。要主动对接国家重点支持32个方向的专项建设基金政策和企业债券政策,全年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00亿元、企业债券50亿元,更多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同时也要用好资金、提高绩效。其次,破解“用地难”。既要以大战略、大规划向上争取更多用地指标,又要眼光向内挖掘潜力,深化多规融合、“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产城融合”等工作,做到向规划要土地空间、向创新要土地空间、向改革要土地空间。第三,破解“环境要素保障难”。合理使用环境要素容量,根据国家和省市下达的环境要素容量指标,经信、环保等部门要做好重大项目能耗优化的配置方案,在保障项目建设的同时持续改善我市生态环境。第四,要破解“拆迁难”。严格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组织精兵强将,配备专门力量,做好群众工作,加大依法拆迁力度。确保征地拆迁顺利推进,创造更好发展空间。

五是加强统筹,加大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

年度行动计划范文2

关键词:目标管理;企业;计划管理

1引言

对于计划和绩效二者之间的关系,国内外都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普遍得出了一个结论:和计划工作本身相比,计划的质量和计划内的具体措施对于绩效的影响要更大一些,而且正式计划往往能带来更高的绩效。同时,环境也是影响组织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实际的工作中,计划编制和计划执行的都有明显的缺陷,如企业战略计划和企业目标不匹配、综合计划和专项计划相分离,在实施计划的具体实践中没有严格的程序,计划脱离预期时得不到纠正,使得计划常常脱离实际,企业底层员工不重视等。致使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还是缺乏完善的计划管理理论和科学的计划管理模式。

2企业目标与计划概述

2.1目标管理理论

目标管理理论英文缩写为MBO,是由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首次在《管理的实践》中提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引进的先进管理经验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目标管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标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管理方式。(1)目标管理的含义。对于目标管理的含义,不同时期其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但是总的来说,目标管理就是企业所有上下层员工,在一定时期内的总目标,通过相互协调制定各自的分目标,在实现分目标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待到期限截止期用原来的目标衡量实际的成果。(2)目标管理的特征。目标管理和其他管理方式对比鲜明,主要因为其属于管理程序学派,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每个成员对于企业的贡献虽然不一样,但是所有人都在朝着一个方向努力,这就是企业的总目标。其管理特征主要体现在: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目标管理促使下放权力、强调员工自我控制、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

2.2企业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在管理决策上主要体现出三个特性:决策性、制约性和综合性。(1)决策性。计划管理中,确定目标、下达计划过程其实都是企业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进行决策的过程,因此计划管理属于决策性管理。(2)制约性。计划管理是对企业总体目标的计划,一旦计划确定后就要按照计划执行,各单位不得随意更改计划的内容,这就表现出了计划管理对于下层单位专业计划的制约。(3)综合性。综合性体现在企业的计划管理涉及了方方面面的问题,从企业原材料的采购到完成品的售出都在计划之内,因此计划具有综合性。

3基于MBO思想的企业计划的制定

MBO就是目标管理。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模式层层分解指标,通过外部监督和控制的形式达成组织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应该由企业的高层领导通过各种数据和自身的经验直接做出,企业的年度经营计划是企业全体员工行动的直接参考依据,也是企业计划中的工作重点。做好企业的年度经营计划,有很多可供参考的方法,如完善计划体系、健全考核和配套机制、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行全面计划管理等,这些方法仅仅是对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的修正,并没有给企业的计划和执行带来本质变化。管理专家一致认为,企业的部门计划是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按照企业年度经营目标制定的计划方案,认为企业年度经营计划具有统筹全局的作用,其实不然,根据MBO的管理思想,部门的专项计划是中层管理人员按照公司核心战略制定的行动计划,是公司发展的关键。所以从本质上说,企业的年度经营计划是在战略计划和专项计划的基础上,共同协商制定的。在当前以目标管理为主导的管理模式下,企业的中层领导者担负的责任比较大,会谨慎地看待绩效目标和行动计划,并产生内在激励,在自我控制下实现既定目标。另外,部门在自主制订计划的时候因为在实现目标后能够得到满意的汇报,所以负责人在目标制定时候的标准就会比较高,所以采用自下而上的计划制定方式,可以鼓励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提高计划的可行性。

4基于MBO思想的企业计划的控制

正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良好的企业计划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既定目标的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竞争市场上站稳脚跟。但是实际管理中,大多公司往往都是重视计划编制轻视了下属单位的执行力,忽视了对于计划之后的过程控制。随着时代进步,员工的素质也逐步得到提高,企业计划执行的基础条件也越来越好。然而,这一切的前提需要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否则目标和计划的执行只能依靠外界的强制力控制,效果呈现递减状态,所以建立心理契约有利于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其第一步应该对制定的计划进行计划,比如计划的负责人、编制计划的流程等,通常变现为公司的计划管理政策,同时,目标的设置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需要管理者进行自我激励才能够实现的目标。其次,在各级管理者对企业战略认可情况下,通过自下而上的方法由中层管理者提出专项计划,计划之间再进行横向沟通,最终确定企业的年度经营目标。而不是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计划后进行对下属部门进行分解。最后,要对计划编制的进度、质量和风险进行控制,不紧要形成制度和惯例,还要制定有效的奖罚措施,对于目标实现好的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鼓励其他部门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企业工作氛围。总之,基于目标管理(MBO)进行自下而上的计划制定模式,是提高计划质量的重要方法。

5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目标的制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计划管理模式,而自下而上的计划管理模式正好迎合了这一需求。企业通过选拔有责任感、领导欲的管理者,通过良好的沟通和心理契约的建立,一定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制定一个科学可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友平,李波,奉小斌.基于目标管理思想的企业计划管理模式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2]年仕龙,朱瑞龙.烟草企业计划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J].科技广场,2017(3).

年度行动计划范文3

东风有限的全价值链多轴矩阵式预算管理将所属五大事业板块与事业计划、财务管理、投资管理、采购/销售管理、生产/制造管理、经营管理等诸多职能集成在一起,贯穿主要产品制造,涉及公司横向纵向等方方面面,将各种战略行动、投资活动、资本运作、业务经营活动以及各种时点的资源保障情况在全价值链上反映出来。基于全价值链的多轴矩阵式预算管理主要依照预算管理中的责任、过程、风险、对策管理理念,充分利用全面预算管理的资源调配功能,基于全价值链改善业务,提升各项指标。从损益预算管理、投资预算管理、资金预算管理角度出发,构建分事业轴、职能轴、产品轴的多轴矩阵式预算管理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注重目标、注重责任、注重过程管理、注重分析、注重及时纠偏,总裁、副总裁等公司高层领导直接参与预算管理,为公司决策提供充分的依据,确保经营层的决策科学性和执行良好,逐步达成公司设定的战略目标。多轴矩阵式主要的形式是:将纷繁复杂的经营业务和组织机构分为三个主要的“轴”,以事业部为纵轴、以职能管理为横轴、以主要车型为贯穿事业部、管理职能的产品轴,共同组成纵横相互交叉的矩阵。事业轴主要分为:乘用车事业部、中重卡事业部、轻型车事业部、零部件事业部、装备事业部、总部机关;职能轴主要分为:商品规划、采购、制造、研发、财务/信息等职能;产品轴主要分为:乘用车、中重卡、轻型车等。

二、建立完整的多轴矩阵式预算管理流程

东风有限在建立预算管理的流程中充分体现PDCA循环,即:Plan(计划):预算编制;Do(实施):财务分析;Check(查核):财务预测;Action(处置):预算控制。

1.预算编制

每年会在8月份以后启动公司预算编制流程,在编制的过程中,一般经过两个轮回,甚至是三个轮回。期间事业部和职能部门也会对销量提升、采购降成本、QCD改善、生产性向上、直准间比例等各项KPI展开研讨,是多轴(事业轴、职能轴、产品轴)人员共同参与、制定下年度可行并富有挑战的年度预算。年度预算提请董事会批准,最终预算分解到月和各业务领域。

2.财务分析

东风有限的财务分析是基于内部管理报表进行的,从分析的形式主要划分为:事业部专项分析、业务(职能)专项分析、产品(车型)专项分析;从分析的内容主要划分为损益分析、资金分析和投资分析;从分析的性质可以划分为日常分析和专题分析。财务分析编制流程:主要是以事业部为中心向下展开到分/子公司,向上汇总报给总部合并分析。每个月两次循环,快报和正式分析。数据收集、资料编制:由事业部(分/子公司)、职能部门、产品轴分成三条主线同时展开分析工作,期间并不是等到财务报表出来才开始展开各自的工作,而是在过程中已经相互参与,相互沟通、交换数据及资料。将相关差异分析汇总、整理,采用因素分析、替代分析法、敏感性分析等,并采用步行图等分析工具,财务分析人员再用财务语言对本单位上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分析出现的问题点提请管理层重点关注并在与业务部门沟通的基础上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呈报单位管理层供管理层决策。汇报与听证:在东风有限有一整套汇报与听证流程,大部分是时间固定的会议,对事业部每月的分析情况,总部预算管理部门会组织职能部门一起进行实绩分析的听证,分析实际与预算偏差的原因,提示事业部需要重视的关注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等。同时层层上报,事业部预算管理部据此与事业部业务部门共同编制事业部的MC(经营委员会)会议提案供事业部管理层决策,预算管理部根据事业部预算管理部提供的资料制作东风有限MC会议的提案,供东风有限管理层参考。对于当期经营中出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进行专项分析,制作单独的提案供管理层决策。

3.财务预测

东风有限的财务预测是根据过去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的趋势,预测全年的预算完成情况,全年共编制7次以上预测,分别为3+9、5+7、7+5、9+3、10+2、11+1、12+0。每次预测除了共性的作用以外还有其特殊的意义:3+9预测是对本年度预算的检讨,检查年度预算的各个前提条件是否符合实际经营发展趋势,检讨第一季度是否发生对年度预算影响巨大的事项,以便及时应对;5+7预测是编制事业计划的基点;7+5预测是编制下年度预算财务试算的基点,同时对已超过半年的经营做一个小结汇报东风有限的董事会;9+3预测是编制下年度第一版预算的基点;10+2预测是编制下年度第二版预算的基点;11+1和12+0的预测主要是对本年度的实际经营业绩做一个比较准确的估计,让管理层在年度结束前对本年的经营情况提前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为年度的决算做准备。

4.预算控制

在执行投资预算的过程中,强调投资预算的降成本目标和项目进度目标,并确保投资预算的预期收益性和未来可能的风险。在执行费用的过程中,强调费用预算与业务计划的一致性,降成本以及费用的使用效率等。在资金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强调在确保公司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让资金在整个公司内合理协同调配,让公司资金做到效率最大化。

三、建立战略、事业计划、预算管理、评价考核、考评运用的紧密衔接联动

东风有限考核指标的设定与评价直接引导着各个责任主体的工作方向,在整个KPI体系中,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导向作用。

1.设定科学合理的考核目标

根据SMART原则的具体性、可测性、一致性、可实现性和时限性,科学设定考核目标。考核内容涉及名称、目的、定义、计算公式、管理内容、管理范围、数据流程、跟踪/分析频次、等价指标等。并对考核指标进行严格的分级分类管理,按照对强势增长、优化运营、重点课题、倍受信赖等大类分成诺干个考核指标,并集结成为KPI指标库,所用的指标分为必达目标与挑战目标两个级别。

2.加强考核指标的营运管理

观察与反馈。观察和了解各部门当期KPI完成的实际情况,持续给公司经营委员会及相关各部门反馈信息。寻找问题与原因。当KPI实际与目标出现大的偏差,就要帮助部门探究其中的原因,与部门共同分析解决,协助制订具体的行动计划,帮助和支持完成KPI的目标。对于制定的消除偏差的行动计划,积极推动部门改善措施的实施,定期报告行动计划的改善情况。

3.确认业绩

各部门按评价周期(半年/年度)填报KPI目标完成情况,由经营管理部门汇总、分类,财务部门负责对财务类的KPI指标进行实绩完成情况确认。对于部门在实际经营管理中出现的与当初设定目标时的前提发生重大偏差的项目,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核实、重新估算,报告MC审议。

四、鼓励创新与管理相结合

公司高度重视和鼓励管理创新活动,支持围绕管理创新展开的各项活动,组成管理创新跨职能团队,各项创新成果运用在各个环节。如在预算管理中设计:将财务语言(数据)与业务语言有效互转。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比如,把传统会计的三大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结合东风有限管理的需要分出六大费用:制造费用、物流费用、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管理费用、信息费用。为使数据透明化和便于沟通,设计了大量预算报表,并帮助业务部门设计了繁多的业务预算报表。有了这些基础性的报表,让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能用同一种语言交流,使公司各种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保持统一性和透明性。

五、建立快速、高效的企业信息化资源中心

合资初期,通过对科技化的投入,东风有限启动“领航计划”,上线SAP(ERP)企业管理软件系统,建立管理信息化平台;合资以来,每年都要对管理报表、分析模板以及预算预测编制的方法进行不断的完善以及创新,管理报表的改善,现在直接从会计科目取数生成报表。为了实现直接从科目取值做到和会计报表相对独立相互验证,财务管理部门经过探讨在SAP(ERP)企业管理软件系统上采用成本费用相同的科目统一设计成共性费用科目,每个科目又可以设置19种功能范围的方式来实现一套科目表同时生成多套报表。通过系统设置,只需要帐务处理人员在日常帐务处理时给每笔业务选择一个相对的功能范围,在月末就能通过功能范围的组合制作出管理需要的任何形式的报表。信息化建设对信息的加工和传递及时、准确、透明,提升了整体管理效率。

六、打造职业化、专业化、国际化的预算管理团队

年度行动计划范文4

关键词:目标管理;企业;计划管理

1引言

对于计划和绩效二者之间的关系,国内外都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普遍得出了一个结论:和计划工作本身相比,计划的质量和计划内的具体措施对于绩效的影响要更大一些,而且正式计划往往能带来更高的绩效。同时,环境也是影响组织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实际的工作中,计划编制和计划执行的都有明显的缺陷,如企业战略计划和企业目标不匹配、综合计划和专项计划相分离,在实施计划的具体实践中没有严格的程序,计划脱离预期时得不到纠正,使得计划常常脱离实际,企业底层员工不重视等。致使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还是缺乏完善的计划管理理论和科学的计划管理模式。

2企业目标与计划概述

2.1目标管理理论

目标管理理论英文缩写为MBO,是由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首次在《管理的实践》中提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引进的先进管理经验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目标管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标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管理方式。(1)目标管理的含义。对于目标管理的含义,不同时期其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但是总的来说,目标管理就是企业所有上下层员工,在一定时期内的总目标,通过相互协调制定各自的分目标,在实现分目标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待到期限截止期用原来的目标衡量实际的成果。(2)目标管理的特征。目标管理和其他管理方式对比鲜明,主要因为其属于管理程序学派,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每个成员对于企业的贡献虽然不一样,但是所有人都在朝着一个方向努力,这就是企业的总目标。其管理特征主要体现在: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目标管理促使下放权力、强调员工自我控制、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

2.2企业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在管理决策上主要体现出三个特性:决策性、制约性和综合性。(1)决策性。计划管理中,确定目标、下达计划过程其实都是企业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进行决策的过程,因此计划管理属于决策性管理。(2)制约性。计划管理是对企业总体目标的计划,一旦计划确定后就要按照计划执行,各单位不得随意更改计划的内容,这就表现出了计划管理对于下层单位专业计划的制约。(3)综合性。综合性体现在企业的计划管理涉及了方方面面的问题,从企业原材料的采购到完成品的售出都在计划之内,因此计划具有综合性。

3基于MBO思想的企业计划的制定

MBO就是目标管理。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模式层层分解指标,通过外部监督和控制的形式达成组织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应该由企业的高层领导通过各种数据和自身的经验直接做出,企业的年度经营计划是企业全体员工行动的直接参考依据,也是企业计划中的工作重点。做好企业的年度经营计划,有很多可供参考的方法,如完善计划体系、健全考核和配套机制、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行全面计划管理等,这些方法仅仅是对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的修正,并没有给企业的计划和执行带来本质变化。管理专家一致认为,企业的部门计划是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按照企业年度经营目标制定的计划方案,认为企业年度经营计划具有统筹全局的作用,其实不然,根据MBO的管理思想,部门的专项计划是中层管理人员按照公司核心战略制定的行动计划,是公司发展的关键。所以从本质上说,企业的年度经营计划是在战略计划和专项计划的基础上,共同协商制定的。在当前以目标管理为主导的管理模式下,企业的中层领导者担负的责任比较大,会谨慎地看待绩效目标和行动计划,并产生内在激励,在自我控制下实现既定目标。另外,部门在自主制订计划的时候因为在实现目标后能够得到满意的汇报,所以负责人在目标制定时候的标准就会比较高,所以采用自下而上的计划制定方式,可以鼓励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提高计划的可行性。

4基于MBO思想的企业计划的控制

正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良好的企业计划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既定目标的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竞争市场上站稳脚跟。但是实际管理中,大多公司往往都是重视计划编制轻视了下属单位的执行力,忽视了对于计划之后的过程控制。随着时代进步,员工的素质也逐步得到提高,企业计划执行的基础条件也越来越好。然而,这一切的前提需要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否则目标和计划的执行只能依靠外界的强制力控制,效果呈现递减状态,所以建立心理契约有利于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其第一步应该对制定的计划进行计划,比如计划的负责人、编制计划的流程等,通常变现为公司的计划管理政策,同时,目标的设置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需要管理者进行自我激励才能够实现的目标。其次,在各级管理者对企业战略认可情况下,通过自下而上的方法由中层管理者提出专项计划,计划之间再进行横向沟通,最终确定企业的年度经营目标。而不是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计划后进行对下属部门进行分解。最后,要对计划编制的进度、质量和风险进行控制,不紧要形成制度和惯例,还要制定有效的奖罚措施,对于目标实现好的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鼓励其他部门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企业工作氛围。总之,基于目标管理(MBO)进行自下而上的计划制定模式,是提高计划质量的重要方法。

5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目标的制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计划管理模式,而自下而上的计划管理模式正好迎合了这一需求。企业通过选拔有责任感、领导欲的管理者,通过良好的沟通和心理契约的建立,一定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制定一个科学可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友平,李波,奉小斌.基于目标管理思想的企业计划管理模式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2]年仕龙,朱瑞龙.烟草企业计划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J].科技广场,2017(3).

年度行动计划范文5

1.钢铁企业环境治理是改变我国环境现状的迫切需要。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工业制造出来的各种环境灾难: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尤其是钢铁工业的迅猛发展,不断排放的废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工业废水、废渣得不到有效处置与利用,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从2013年开始,我国各地雾霾天数逐渐增多,尤其是华北、华东区域污染程度最为严重。根据环保部与绿色和平组织共同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中,河北省占了7个,大气污染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钢铁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粉尘等,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诱因。

2.钢铁企业环境治理是国家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钢铁业作为典型的重污染行业俨然成为治理重点,国家对钢铁业环保问题的治理力度正在加码,意图加快钢铁行业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除了已经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外,环保部还了《钢铁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新的《环境保护法》已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国家已经开始重拳出击,严格监管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指标,控制污染排放,对一些重大污染项目要求零容忍,对钢铁企业加大考核力度,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3.钢铁企业环境治理是钢铁企业打造绿色钢铁的高标准。

近年来,我国钢铁产量与日俱增,产能明显过剩,钢铁企业冶炼工艺先进与落后并存,一些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落后钢铁企业,已严重制约了钢铁行业环境治理的进程。作为国有大型钢铁企业,邯钢实行“恪守环境法规,坚持持续改进,贯彻污染预防,实现清洁生产,创建绿色邯钢”的环保方针,坚持资源高效利用,加强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深入推进公司环境绩效管理,强化环保设施管理和重点环境因素控制,不断提高环保体系运行质量。

二、邯钢环境治理的应对策略

1.贯彻学习法律法规是环境治理的执行利器。

新《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现行法律中最严格的一部专业领域行政法,其多项规定将对钢铁企业带来较大的影响,并进而可能对企业的生产形成制约。第一,钢铁企业为了使生产行为中污染物的排放符合环保法规,可能会主动减少产量;第二,由于新的法案对污染企业的罚款是“上不封顶”,显示出国家对于污染的惩罚力度进一步加大,而很多钢铁企业为了避免罚款,预计将主动加大环保投入。但是在钢铁行业近来经营形势一直不见好转的情况下,一些环保成本高于生产效益的企业,可能会迫于压力而主动退出市场。这均将有助于化解钢铁行业的过剩产能,缓解市场供应压力。此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钢铁企业既提供了有效指导,又对企业是一种约束。

2.成立环境保护小组,落实领导责任。

公司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公司环境保护工作,传达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法令、指示精神,监督检查集团公司对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执行情况,介绍、推广同类型企业单位环境保护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方法。结合公司规定的各单位职责,各单位环保管理按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实行单位和责任人双罚”的管理原则,厂部长、党委书记对本单位环境保护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分管环保的副厂部长负主管领导责任,生产或设备副厂部长对分管工作的环保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3.增强全员环保意识,层层分解指标。

邯钢围绕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两型企业目标,每年编制下达年度生产经营计划时,列入环保指标,要求必须达到省、市政府部门和集团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二级单位围绕公司目标细化分解减排指标,从设备、技术、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治理,结合本单位实际,细化制订环保工作内容,制订完善应急预案和责任体系,不断提升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职能部室定期监测环境质量现状,跟踪环保指标,对二级单位给予考核。全公司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保证年度目标完成。

4.当前邯钢环境利用水平情况。

近年来,邯钢以“绿色邯钢”为抓手,不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避免废水、废气、环境噪声和固体废物违规和超标排放,减少和控制生产中各类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大力实施循环经济、低碳技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并开展厂区环境综合整治,绿化、美化厂区,实现了资源充分利用、能源高效转化、环境持续改善,让职工尽情享受绿色环保生活,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2014年全年COD、SO2排放均完成向省、市承诺目标。深入开展厂区环境综合整治,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8%,厂容厂貌不断改善,企业形象持续提升。坚持资源高效利用,全年回收利用含铁含碳物料133万吨,吨铁利用量达到104千克,超额完成攻关目标。加大转炉煤气回收利用,焦炉煤气、高炉煤气、氧气保持零放散。加强发电、节电攻关,狠抓设备运行方式优化及避峰就谷等措施落实,利用二次能源发电35.5亿度,同比增加1.5亿度;自发电比例52.7%,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开展系统节水攻关,吨钢耗新水降至2.46立方米。

5.积极推进清洁生产。

年度行动计划范文6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全民动员、科学施策、依法推进,着力构建综合性、社会化的防控网络,全面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联防联控。各级政府将残疾预防和控制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同时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协调联动、社会共同参与的残疾预防工作格局。

以人为本,人人尽责。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开展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活动,让残疾预防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养和能力。

突出重点,早期干预。坚持普遍预防与重点防控相结合,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专业机构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建立以一级预防为重点的三级预防机制。着力推进残疾预防关口前移,采取措施进行早期干预。针对各阶段主要致残因素采取综合措施,推进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提供系统连续的筛查、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

(三)工作目标。

到2025年,进一步完善我省残疾预防政策体系和残疾预防服务网络。主要致残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残疾康复服务状况持续改善,我省残疾预防工作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四)主要指标。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残疾预防宣教行动。

创新残疾预防宣教形式。推动建立全省残疾预防科普知识资源库,征集、汇总基层残疾预防政策、残疾预防知识、残疾预防典型案例等相关材料,分类梳理后纳入各级各类资源平台。将残疾预防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融入居民工作生活日常,鼓励各有关部门、组织创作播出残疾预防公益广告,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传播。鼓励各地丰富宣教形式,提升宣教活动的影响力、实效性,增强全民残疾预防意识。(省卫生健康委、省残联牵头,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应急厅、省广电局、省总工会、团省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开展重点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效果,利用爱耳日、爱眼日、世界噪音日、防治碘缺乏病日、预防出生缺陷日、精神卫生日、防灾减灾日、全国消防日、全国交通安全日等宣传节点,加强残疾预防法律法规和残疾预防知识专题宣传。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宣传教育,普及遗传和发育、疾病、伤害等致残防控的知识、方法。在学校、医院、康复机构、妇幼保健院、婚姻登记机关等重点场所,组织开展残疾预防知识讲座和残疾预防巡展工作。(省委宣传部、省卫生健康委、省残联牵头,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应急厅、省广电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大残疾预防专业培训力度。全面抓好《省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实施办法》学习宣贯工作,将学习宣贯纳入普法教育、领导干部培训、以及企业员工培训内容。扩大预防医学、康复医学、职业健康等紧缺人才培养规模,建立以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妇幼保健人员、残联工作人员、康复机构工作人员为主体的残疾预防宣教队伍,定期培训残疾预防和出生缺陷防治知识,确保残疾预防知识规范、有效传播。(省卫生健康委、省残联牵头,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应急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实施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行动。

加强婚前、孕前保健。落实《省出生缺陷防治办法》,加强婚前、孕前和孕早期健康教育和指导。推行婚姻登记和婚前医学检查协同就近服务,倡导开展婚前医学检查,重点检查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等疾病并提出医学意见。深入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指导科学备孕,提供健康教育、咨询指导、筛查评估、综合干预等优生服务。加快推进婚姻登记机关婚姻家庭辅导室(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建设,实现全省婚姻登记机关全覆盖。加大对备孕、孕期和哺乳期女职工的劳动保护。(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做好产前筛查、诊断。规范孕产妇健康管理,将孕产妇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保障人群,加强对常见胎儿染色体病、严重胎儿结构畸形、单基因遗传病等重大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和诊断。规范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落实基本避孕服务。以高龄高危孕产妇和高危儿为重点,强化母婴安全管理,提升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水平,加强省、市、县三级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推进常住人口50万以上的县(市、涉农区)建设妇幼保健院。(省卫生健康委负责)

加强儿童致残性疾病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建立完善新生儿出生缺陷筛查、诊断、干预一体化工作机制,推进新生儿疾病筛查全覆盖,重点开展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推进儿童早期发展综合服务,加强对家庭和托幼机构儿童早期发展服务的指导,定期开展0-6岁儿童视力、听力、智力、肢体残疾以及孤独症等筛查工作。继续在南京、南通、宿迁开展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工作。(省卫生健康委、省残联牵头,省教育厅、省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实施疾病致残防控行动。

加强慢性病致残防控。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倡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实施“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降低患病风险。开展全民健身行动,发挥体育健身在主动健康干预、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疾病患者规范管理,做好癌症患者筛查和早诊早治,优先做好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拓展个性化服务。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病医防融合管理,强化综合连续健康管理服务。着力做好防盲治盲,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提高百万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率。推进防聋治聋工作,实现听障儿童助听早期干预。(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省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和精神疾病防治。设立心理援助热线,依托精神卫生机构开展心理健康咨询疏导和心理援助,将心理援助内容纳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省、市、县三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能力,各设区市至少建有1所政府办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各县(市、涉农区)至少建成1所政府办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或在县级综合医院设立精神(心理)科,推动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建设。落实监管责任,加强救治救助,对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免费救治。(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应急厅、省妇联、省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强传染病及地方病致残防控。全面加强疫苗生产、流通、使用环节质量监管,继续将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致残性传染病的疫苗接种率维持在高水平。根据国家统一安排和我省疾病预防控制实际,适当扩大适龄儿童免疫规划,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稳定在95%以上。加强传染病防控,做好传染病报告及患者医疗救治,提升麻风病监测与畸残康复水平。实行重点地方病监测全覆盖,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等重大地方病致残。(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各级人民政府负责)

加强职业病致残防控。加强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建设,重点关注中小微企业,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改善劳动条件,强化工程技术应用和源头防控,落实粉尘、毒物、噪声、辐射等防控措施,提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加强重点人群劳动保护,避免接触有毒有害因素。加强职业健康服务机构建设,提高职业健康服务能力,实现职业健康检查不出县、职业病诊断不出市,预防尘肺病、职业中毒、噪声等致残。倡导健康工作方式,提升全社会职业健康意识。(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应急厅、省总工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伤害致残防控行动。

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加大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力度,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大力推进工伤预防工作,减少因工伤致残。强化危险化学品、矿山、消防、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区域、重点场所的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改善工矿行业劳动条件,全省煤矿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达标率100%。探索建立多层次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完善预防、康复、补偿“三位一体”制度。强化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和专业救援力量建设,加强消防安全治理,重点排查客运车站、码头、医院、学校、幼儿园、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儿童康复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及劳动密集型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隐患,完善消防安全设施,提高防范火灾能力。持续开展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和社区消防安全能力提升行动。(省应急厅牵头,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总工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强道路交通和运输安全管理。持续组织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查处酒后驾车、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加强道路运输指挥调度、动态监测、应急处置。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管理服务,强化车辆异地、长途客运班车和省际包车、校车、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监管,建立客货运驾驶人从业信息、交通违法和事故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机动车生产、改装、登记、检验等环节监管。加强道路交通事故伤者救援渠道和救治网络建设,减少交通事故致残。(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应急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强儿童伤害和老年人跌倒致残防控。加强儿童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卫生教育,预防和控制儿童溺水、跌落、烧烫伤、中毒、暴力等伤害,推广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保障儿童食品和药品安全;儿童用品质量安全指标抽查批次合格率达到95%以上,儿童大型游乐设施检验合格率和定检率达到100%。建立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加强老年医学学科建设,推动老年医疗服务模式转变,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开展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到2025年,全省创建200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开展老年人跌倒干预和健康指导,提高老年人及其照料者预防跌倒的意识和能力。(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健全防灾减灾救灾防治体系。建立健全衔接有序、管理规范的省、市、县三级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体系,实施预案动态管理,适时开展预案演练。利用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时间节点,大力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活动,广泛普及自然灾害知识。加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实现基层社区灾害风险网格化管理,开展常态化隐患排查治理。组织幼儿园、中小学、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避险疏散应急演练、灾害紧急救援等活动,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完善应急医疗技能实战训练、救援人员康复治疗技能培训、移动医院和医疗救援装备储备等。(省应急厅牵头,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气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强农产品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落实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县、乡镇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完善食品生产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分级管理制度,每年组织开展一次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联合督查,推动监管责任落实。加强生产经营过程监管,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涉及残疾筛查、诊断、康复等所需药品、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监管,持续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省药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保障饮用水安全和加强空气、噪声污染治理。深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与长效管护,加强水源地水质监测和信息公开,探索新污染物控制策略和有效管控措施;推进长江流域保护修复、淮河流域水生态治理和南水北调东段水质保障。推进大气污染深度治理,强化车船油路港联合防控,做好城市扬尘、餐饮油烟以及恶臭、有毒有害气体治理;严格落实空气质量目标责任制,实现县(市、区)、重点乡镇空气质量自动监控全覆盖,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措施;研究出台空气质量激励奖补政策,探索实施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制度。加强噪声污染治理,科学划定防噪声距离,减少道路噪声污染,倡导制定社区噪声控制规约,鼓励创建宁静小区等休息空间。(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实施康复服务促进行动。

推进康复医疗服务。贯彻落实《“健康2030”规划纲要》《省“十四五”康复医疗事业发展规划》《省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康复医疗人才教育培养,鼓励有条件的院校设置康复治疗、康复工程等相关学科和专业。落实统筹整合各类医疗卫生、养老、康复和托养等资源,推动康复服务向各类助残服务机构和平台延伸。健全康复专业医疗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社区康复一体化的康复专业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机构与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双向转诊转介效率。规范社区康复服务,夯实社区康复基础。(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省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保障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落实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责任,开展残疾人基本需求与服务状况调查,持续组织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重点加强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合理确定救助标准,强化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教育或医疗资质管理,完善残疾儿童康复绩效评价办法,推进县域残疾儿童康复全类别覆盖。支持将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学前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纳入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确保残疾儿童“应康尽康、应康优康”。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着力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落实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办法,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省残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强长期照护服务。完善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失能、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早期筛查和干预措施,构建老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失能预防三级预防体系。深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实行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评估标准,完善多渠道筹资机制,合理确定保障范围和待遇标准。鼓励发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为参保人提供个性化长期照护服务。深入推进安康关爱行动,推动建立符合省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家庭长期照料者提供喘息服务、照护培训、心理疏导等支持服务。做好长期护理保险与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福利性护理补贴项目的整合衔接,提高资金利用率。(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医保局、银保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提升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落实《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办法》,持续推动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残疾人服务设施等无障碍建设和改造,组织开展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创建和认证工作。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推进老年人住宅的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加大无障碍环境建设宣传力度,增强公众无障碍意识,动员社会和残疾人广泛参与无障碍督导促进工作,推进无障碍公益诉讼和盲道专项整治活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信息无障碍技术和产品研发,加快推进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和自助公共服务设备无障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广电局、省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本行动计划并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工作任务。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残疾预防工作,研究制定本地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定期召开会议,沟通、调度行动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残疾预防行动计划职责,将主要任务指标纳入部门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按照职责分工,逐项抓好落实。(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及其成员单位、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统筹要素保障。建立完善省残疾预防专家咨询委员会,承担咨询、评估、调研、宣教等任务。加强残疾预防科技攻关、成果示范应用,结合科技计划及地方发展专项等给予支持,着力推进重大疾病、伤害防治及残疾人康复等领域的科学研究、科技成果与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力争在残疾预防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广上取得新成果。开展部门间残疾预防信息共享,实现公安、民政、交通运输、卫生健康等相关部门的数据互联互通。确定我省残疾预防重点联系地区,示范引领残疾预防行动计划贯彻落实,探索创新残疾预防新经验、新技术。推动长三角地区开展残疾预防交流合作。(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应急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年度行动计划范文7

一、总体形势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应急管理的工作安排部署,我局始终以坚持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为目标。强化红线意识、压实安全责任、狠抓监管执法,各乡镇场各行业部门认真履职尽责,切实抓好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森林防灭火等各项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积极做好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能快速应对、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推动全县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平稳可控。

二、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1.安全生产有目标,任务考核有实招。年初,组织召开2020年县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与各乡镇场、重点部门、重点企业签订2020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格局。将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指标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年终考核内容。

2.执法检查、事故查处有力度。为深刻汲取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结合全县实际制定下发《全县安全生产检查督查方案》,坚持抓疫情防控不松劲,抓安全监管不松手,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年共检查企业165家,发现问题企业数112家,发现各类问题隐患199个,问题整改率98.1%,责令停产停业整顿1家,取缔危险化学品经营2家,实施罚款金额共64.3万元。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案件的审理职责,全年经办的行政处罚案件无一被提起行政诉讼。

3.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有措施。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部署要求,结合余干县实际,制定《余干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余干县推进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九项工作制度》。成立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召开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推进会,对专项整治工作再安排、再部署。倒逼责任落实,持续稳步推进安全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4.应急预案修编有高度。编制县级应急预案,修编余干县工贸行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应急预案和人员密集场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6个专项应急预案和27个乡镇场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重新修编了《余干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余干县森林防灭火应急预案》、《余干县地震应急预案》,指导各企业修订应急预案。

5.宣传培训有深度。为进一步强化应急宣传力度,增强全民安全意识。2020年来,积极开展宣传培训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不断提高基层干部处置、应对各类灾害的能力和水平。年内,我县共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册(份),制作宣传展板40余块,悬挂宣传标语26条,接受群众咨询2000余人次,宣传培训人员达1万余人。组织开展2020年度山洪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避险实战应急演练、2020年全县“5.12”防灾减灾周宣传活动、“5.12”地震综合应急演练、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纪念“11.26”九江瑞昌大地震15周年宣传活动。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在全县27个乡镇场400多个村(社区)通过张贴宣传海报、悬挂横幅、大型LED屏展示等多种渠道开展宣传,并号召全县干部群众参加全省防灾减灾、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等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在全县掀起全面学习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知识的热潮。

6.督促检查有计划。年初制定全县安全生产检查督查方案,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等综合督查。县安委办成立4个督查组,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督促检查,每组由安委办副主任带队,采取听取汇报、实地检查、查阅台账、情况反馈等方式对各乡镇场、各相关部门、各企业进行检查。通过全面检查、重点防控,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隐患,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三、强化自然灾害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全力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1、减灾救灾有引领。一是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遵循“以人为本、政府主导、社会互助、灾民自救”原则,以“常态减灾备灾和非常态救灾”为重点,扎实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二是通过新媒体(微信、QQ群)等途径及时发送自然气象预警信息。要求各乡镇(场)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密切关注水雨情监测情况,充分发挥山洪预警“户户知”工程效益,落实应急预案,加强值班值守。三是坚持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面做好应急值守,严格执行信息报告制度和领导干部带班制度。严格交接班制度,认真做好值班记录。执行值班“有情况报情况,无情况报平安”防止迟报、漏报和不报,确保信息报告和指令传递渠道畅通。

2.灾情会商研判有重点。及时调整我县减灾委员会、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定期召开自然灾害应成员单位会联席会议,组织修订预案。同时督促各乡镇(场)和有关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及时修订完善本辖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3.灾情处置有准备。“7.6”洪涝灾害造成我县27个乡镇场受灾,全县受灾人口588286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793人,其中:分散安置2748人,集中安置45人;需紧急生活救助人口39167人;倒塌房屋32户122间,严重损房243户978间,一般损房1019户4026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1877.1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85338.7万元。为进一步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保障,现有库存帐篷220顶、棉被3800床、毛毯1908床、毛巾被970床、折叠床900张、冬装2000件及其它物资。并与相关生活物资供应商签订救灾物物资紧急采购协议,一旦有突发情况,确保受灾群众能有热饭吃、有干净水喝、有合适衣服穿、有安全住所居住、有病及时医治,切实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同时,积极推动余干县综合应急训练物资储备中心项目建设。

四、加强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全力做好保障应急救援能力

1.加大了资金投入、加强森林防灭火综合救援能力。为提高我县森林防灭火及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全县在秋冬季森林防火重点期来临之前及时对防灭火车辆、物资器材进行检修维护,保障应急救援物资准备充分,同时加大防灭火资金投入,落实解决《省赣东北森林防火通信系统建设项目》配套资金21.66万元,并在年初预算的基础再投入10万元用于提高县专业森林消防队队员的待遇,并准备在中央下拨抗洪救灾资金解决50万用于森林防灭火及综合应急救援物资装备添置,进一步充实了森林防灭火及综合应急救援的队伍设备和物资,不断强化处置森林火灾及综合应急救援的能力。

2.加强督导检查,确保措施落实到位。为做好秋冬季森林火灾防控工作,切实降低森林火灾风险隐患,最大限度减少森林火灾发生,我县从10月15日起至12月底组织开展打击森林违法用火行为专项行动,并为确保我县打击森林违法用火行为专项行动取得成效,成立余干县打击违法用火行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订了确实有效的专项行动方案。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牵头,联合县公安局、县林业局、县应急管理局四部门组成督导工作组,多次深入乡镇、林场林区、村、组、田间地头开展打击违法用火行为和森林防灭火督导检查。四部门坚持高位推动,部门分工协调,对全县森林防灭火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督导,主要对打击林区所有森林违法用火行为情况、贯彻落实各级领导批示指示和重要精神情况、森林防灭火工作责任分级落实情况、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情况、森林防灭火工作宣传教育情况、乡镇场防灭火全面备战情况、巡山护林情况等方面进行全覆盖督导检查。

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任务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推动应急管理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抓落实、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四风”问题得到进一步遏制。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职尽责,干部学法、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等制度全面落实。认真贯彻县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定期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工作。

一年来,脱贫攻坚、法制建设、平安建设(综治、禁毒)、爱国卫生、国卫创建、文明创建、保密、人口普查、优化营商环境及政务服务等工作持续加强,取得了新的成效。

六、存在问题

2020年,县应急管理局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实现安全发展为指引,遏制了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坚持标本兼治、齐抓共管,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面推进依法治安,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夯实安全基础保障能力,牢牢稳住安全生产这个基本盘。但是一些问题仍然突出:一是机构改革后相关职能划转到应急管理局后,防和救的职责不够明晰,需要进一步理清;二是相关部门之间的应急协调和联动机制有待磨合,需进一步建设和完善,职能交接过渡期工作连续性不够顺畅,应急队伍建设还相对滞后;三是自然灾害应急处置信息共享能力不足,如应急、地震、气象、水务、地质灾害、消防、110指挥中心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平台;四是机构改革工作还需继续深入。应急救援装备、人员配备不足,救灾救助物资储备少,乡镇场人员缺编,灾害信息员身兼多职,上报灾情不及时、不认真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五是应用高科技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监测预警手段还比较滞后。

七、2021年工作计划

一是扎实推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走深走实。认真落实《全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结合余干实际,扎实推进两个专题和十一个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推动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行业部门和企业单位建立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进实施,切实消除一批重大隐患,形成一批制度成果,着力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确保全县人民喜迎新年元旦春节的祥和平安,和“两会”的顺利召开,按照省、市安委会统一部署,经县安委会研究,决定从2020年12月中旬至2021年3月中旬,在全县开展岁末年初安全生产集中治理“百日行动”。

二是紧盯复工复产安全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发力。积极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要求,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严格落实安全防疫一体化监管要求,加强和改进安全监管检查,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强化监测防护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两手抓、两手硬、两头不出事”。

三是加快专业化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建立县级安全生产专家库,合理控制检查频次,提升专业化水平。关口前移,主动服务,分行业、分专业依托省市县三级专家对安全风险高、隐患问题突出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常态化、专业化隐患排查治理,化解一批重大安全风险。深刻汲取近期典型爆炸事故的教训,联合交警、交通运输部门开展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提升危险货物运输环节安全监管水平。

四是全面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编制危化、非煤矿山、工贸、烟花爆竹等行业应急管理工作手册,总结推广危化经营领域、非煤矿山领域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经验,示范引领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行业领域启动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加快在其他重点行业领域全面铺开,不断提升全行业领域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五是持续完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按照“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总体要求,建立健全行业部门信息共享、会商研判、预警、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统筹专兼结合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加强专业森林消防大队队伍能力提升和建设,推进社会救援队伍健康有序发展。

年度行动计划范文8

(一)着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有效投资稳定增长。

2019年,完成投资238.5亿元,增速10.1%。4+2投资结构均完成上线目标,其中高新技术投资增速达到76.9%、民间项目投资增速达到80.2%、项目服务业投资增速达到57%、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增速达到33.3%。一是重大项目谋划成效显著。省“152”工程方面,谋划楠溪·云上温泉旅游度假区等6个项目列入省“152”清单,同比增长50%;落地任务完成率166.7%,同比增长66.7%;谋划任务完成率达150%,同比增比50%。谋划成功全县第一个5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楠溪·云上温泉旅游度假区)并作为陈建明副市长挂钩联系项目列省“152”清单,谋划并成功落地全县第一个20亿元以上的单体制造业项目(新纵年产10万套教玩具生产基地)。省重大产业项目方面,全年共计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6个,其中实施类3个、预选类3个。二是重点工程推进持续加快。2019年,我县共安排县重点工程56个(去年38个),同比增长47.4%,年度计划投资103亿元,全年完成投资124.6亿元,完成率121%。14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工程项目,项目个数全市排名第1。三是项目审批流程不断简化。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企业投资项目核准中网上收办件、批文电子签章网上回传已实现“跑0次”审批;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完成项目立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三阶段审批平均用时仅7.49天,比规定“最多60天”缩短87.5%。

(二)着力抓好重大事项谋划,参谋助手作用稳定发挥。

一是加强规划统筹管理。15个专项规划纳入年度计划,并积极与县空间规划做好衔接。启动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及规划纲要》及3个前期课题有序推进。二是谋划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路径。建立县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牵头产业合作专题合作推进工作。开展高质量融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思路研究,初步提出围绕“一个目标”,结合“五大抓手”重点工作,聚焦“五个特色”领域对接,打造“三个城市”发展定位(“1553”),并在课题研究基础上拟定行动计划。梳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项目43个,总投资473亿元,主要在产业共兴、平台合作等领域;梳理申报长江三角洲城市合作重大签约项目7个,总投资108亿元。三是全面推进大花园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大花园建设工作机制,组织制定《大花园典型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积极申报省大花园典型建设单位;建立全县大花园重大项目库,入库项目41个,其中列入市级大花园建设重大项目5个,岩头楠溪小岩溪山庄园列入省级大花园建设重大项目;积极申报省诗路文化带建设重点项目,17个项目列入省级项目库。

(三)着力抓好重大产业发展,产业优化调整不断加快。

全面推进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谋划提出了“5311”现代制造业千亿级产业集群和“12310”旅游发展路径,全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服务业成为经济稳增长主引擎。2019年,我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36.72亿元,同比增长10.0%,占GDP比重是53.3%。出台《服务业培育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服务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和《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产业新体系。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提速,2019年,全县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10.1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4.23%,较上年提高4.43个百分点,战新增加值增速达到12.9%。研究制定战新产业鼓励政策并融入县工贸高质量政策,拟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2019-2021年)》。初步建立我县亿元以上战新产业项目库,入库项目11个,总投资36亿元,其中3个项目列入市战新重大项目计划,助力高参数特种阀门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创成2019年度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三是特色小镇创建不断提速。楠溪诗画小镇2019年全年完成投资6.11亿元,其中特色产业投资4.87亿元,占比79.64%;非政府投资4.24亿元,占比69.32%。教玩具小镇2019年全年完成投资10.26亿元。其中,特色产业投资7.23亿元,特色产业投资占比为70.45%,非政府投资10.14亿元,占比为98.78%;小镇已成立省级教玩具产教联盟和教玩具研究院,举办了中国教玩具之都国际博览会,已成为亚洲幼教年会永久性会址。

(四)着力抓好重大改革推进,改革任务扎实落实。

一是牵头全县经济、社会领域体制改革。牵头协调推进红十字海鹰“党建+公益”模式、“公墓革命”等4项社会事业改革亮点项目。推动我县雅林社区被列入全省首批24个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建议名单。三是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把信用建设融入“两个健康”创建工作中。通过发信用提示和向相关部门发信用风险研判函实现多部门联动信用风险监管;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工作中引入信用机制实施部门联合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