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知识教育范例

理论知识教育

理论知识教育范文1

1.教育主体的差异。

思想政治教育反映的是人与国家之间的一种关系,有着较为明显的政治色彩,德育教育讲述的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重视人的发展,并具有相应的约束性;通识教育说的是人这一主体的问题,其载体指向是知识发展以及人心智健全方面的问题,具有较强的个人特性。

2.知识与精神取向方面不同。

通识教育的动力是在矫正科学主义之下的一种专业教育,并在训练职业化需求过程中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够不断完整起来,起到培养人才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一种精神支柱,在依靠精神与思想的指引之下,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二、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状

(一)通识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面临的困境

1.功利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影响。

通识教育在西方高校中被提出的时候,首先就是对当时科学主义的一种对抗。在大学环境中,知识被分门别类,成为系统化学科,并且学科之间没有联系,这种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人才虽然专业知识牢固,但是却缺少一些常识,缺少对人类整体知识的认知能力,因此,融汇各种专业知识的通识教育应运而生了。另外,科学主义带来的影响也掩盖了人文主义思想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专业化职业能力,但是缺乏基本的人文素养,缺乏关注人类命运发展等方面看法,为了能够转变这一思想,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借力工具被现代大学教育广泛应用。所以,通识教育成为一门对科学主义补充而出现在正式课堂环境之中,也就是说,通识教育在当代教育环境中,是为了抵御功利主义。通识教育一方面是一种对理想的呼唤,当通识教育进入我国的时候,因为受到科学主义影响难以被培养人才的学科接纳,通识教育大多以选修课程出现在大学环境中;另一方面,受功利主义影响,大学课程大多以培养人才为主,而通识教育并不能够帮助学生拥有一定的就业率,属于一种非倾向教育,所以,在实际中,通识教育并没有被大学教育接受,没有发挥其真正作用。

2.思想政治课程发展影响着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形式能够被大学教育接受,但在具体课程设置中,这些增加的通识教育课程并没有真正可以设置的位置。因为大学思想政治课程已经将除专业课程之外的公共课程占尽,在这种情况下,将通识教育纳入进去,只会让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象征性纳入通识课程,并不能够实现其教育目标,所以,即使通识教育理念能够被大学教育接纳,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环境中遇到的阻碍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学生在进入大学环境之前,一定学习了多年相关的理论知识。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遭遇通识教育困境。但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实效性困境,学习思想政治,究竟有无具体作用,仍需进一步讨论。

1.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方式。

在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中,经常使用的方式就是说教与灌输的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代教育的要求标准,现代教育主张教育平等,但说教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教育形式,试图用大道理对其进行控制,使学生进行学习,说教的教育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并且一些高校大学生纷纷表示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没有具体作用的学科,可以取消。事实上,哲学是一门智慧型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是依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进行的,是哲学理论的应用层面,但这种说教式教学方式普遍存在,背离了真正哲学教育的要求。

2.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模块化。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理论、形势与政治、公民道德等一些较大的教育模块已经完全固定,并占有较大比例的学分,但这种细分的模块化教学在大学教育中并没有起到真正作用,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觉到无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并会造成一定程度反感。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内容本身就具备一种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的特质,主要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固定的状态形成出现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同点

(一)实施通识教育指引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通识教育是针对本专业教育提出来的,主要是对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思维的培养,有道德价值观、国家政治形势等方面内容。大学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形式都是随着大学职能转变而发展。西方社会,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是世界观与价值观教育,这一类教育教育已经逐步被通识教育接纳,成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并且越来越受到欢迎。就西方成功教育经验来说,将思想政治与通识教育相结合,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并且将成为教育实践不能够阻挡的趋势。

(二)方式与内容上的交叠

通常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各个高校在通识教育课程中,思想政治体系基本上都被包含进去了,并且将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德育教育内容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并且通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是这样,通识教育就其内容来说是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本身就是典型的跨学科教育,并且其中涉及的各项含义是所有学科的大杂烩,其中不缺乏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内容。

(三)价值取向方面的相同点

首先,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一种培育人才的方式,尽管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其最终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另外,教育价值主要有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并且这两种价值具有一定的联系性,主要表现在政治方向、精神动力、人格个性等方面,在中国人才培养环境中,通识教育更能够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显然通识教育在个体环境中产生的价值也就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内容。

四、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的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在内容上相互交叠,并且双方在摆脱困境的时候具有相同的要求,因此,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及学生社区建设都是为两者更好地“合流”提供方式。

(一)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是为了寻求在大学课程体系中存活的空间,并且被迫将之有效地传播出来。另外,思想政治课程在本质上属于一种共同的知识,因此,在进行通识教育的时候,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在通识教育课程内容之内,并且使其作为必修课程之一,现阶段一些大学已经成功实践这一项了。

(二)新型学生社区建设

理论知识教育范文2

1.自组织理论概述

自组织理论认为,在开放的状态下,如果系统内部之间符合非线性关系,能因果联结、交互作用、远离平衡态,那么系统可能会从一个均匀、平衡、简单的状态变为一个有序、非平衡、复杂的状态;同时,其经过涨落的诱发进入自组织状态,这是系统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不断层次化、结构化的过程。系统的自组织过程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系统必须开放,在不受任何条件限制下,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外界之间能充分地进行信息、物质、能量等方面的交换,这是系统产生自组织的先决条件;第二,远离平衡态,因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能量分布相差较大,因此,系统处于一种非平衡态,它是系统有序化的动力源;第三,非线性,系统内部的非线性作用来自于开放的不平衡系统中各要素之间交互和自发的矛盾运动,从而使系统形成相干效应和协同效应,推动系统有序化发展;第四,涨落,即系统内部对平均值的偏离,它是系统自组织的内在驱动力。

2.教师教育智慧的自组织理论分析

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在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也是教师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智、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素质高度个性化的综合体现。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处于“他组织”状态中。“他组织”由一个权力主体指定一群人组织起来,以完成一项被赋予的任务。在“他组织”状态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自身所在组织的牵制,教学过程强调规范化、标准化,教学内容强调高度的细节化和完整化,束缚了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和教育智慧的生成。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才,其所从事培养人的活动更具个性化和复杂性。教师成长过程体现出明显的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非线性、协同性、非平衡性等特性。所以,教师成长问题的研究理应以复杂性系统科学理论为依据,多维解读。

二、自组织理论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智慧的内涵解读

教育智慧是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下教师的学识、机智、敏锐、精神等个性化的东西向外的喷涌和投射,表现为一种状态、品质和境界。

1.追求于自由的生存态度

教育智慧归根结底是教师的一种自由的生存态度。在实用主义的支配下,知识等同于信息,教学等同于考试,科研等同于职称,发展等同于“荣誉称号”。人们在自得于自己履历表上一项项“标志性成果”的同时,却患上了“职业倦怠症”。智慧型教师摆脱了教育职业的谋生工具属性而达到了自由的境地,教师在平凡的工作中感受到生活的完满和意义的充盈,从职业中获得快乐,实现自我。智慧型教师具有探索教育问题的强烈意愿,拥有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坚韧不拔的意志,他们不仅把教书视为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更是把教育教学看作是个体自我完善的过程。

2.表现为创造性的行为方式

教师教育智慧还表现为一种创造性的行为方式,这意味着教师对教育常规的打破和超越。具体表现在:第一,教师教育观的不断更新,包括准确地确定教育目标、设计最佳教学方案、树立新型师生观以及教学观等方面。这是缘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较大的复杂性,教学过程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以及教育对象的千差万别。第二,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缘于时代呼唤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第三,教师具有创造性的人格。这是缘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迷恋和追求,缘于教师创造的激情和热情,缘于教师进取的志趣和努力的热忱。

3.实现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现象学代表人物马克思•范梅南指出,教育智慧的核心指向,在于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没有关心,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智慧。教育实践活动面临着各种境遇和挑战,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真正去关心学生,采取适切的教育行为使教育情境具有教育意义。智慧型教师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参与和探究体验,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强调学生学习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思维。智慧型教师在课堂中会正视学生的求异思维,而不是运用权威武断地控制或消极地搪塞学生,他们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更多地融入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思考。智慧型教师应把自己对生活饱满的热情和人生阅历真正作用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4.伴随着教师的专业成长体悟

教育智慧是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的体悟逐渐生成的。教师通过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育经验等方面的理性思考,借助观察、反思、顿悟和总结,以形成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感悟。教育智慧不是教师在某一阶段就能形成的,它伴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个历程,是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表现。伴随着教师自身体悟形成的教育智慧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教育智慧是独特而富有个性的,因每个教师的知识背景、人生阅历、性格特点等都具有独特性,因此每个教师的教育智慧也是独特的、个性的,它让教师的教育教学大放异彩。第二,教育智慧是教师独创而不可模仿的。教师的教育智慧没有操作指南,也没有工作细则,是不可教的。它是教师在教学自由状态下表现出的随机应变。第三,教师的教育智慧既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智慧型教师不仅能按照事物的固有尺度来衡量和评价教学,也能从美的视角来观照教学活动。

三、中小学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

1.开放性是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外部条件

教师的教育智慧生成是一个不断从外界获取信息,通过内外相互作用而达到内部重组织的过程,开放性是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外部条件。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处于自上而下的学校行政权力体系中,教师接受外部指令进行教学,处于“他组织”中。而教育教学工作是情境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教师发挥教育智慧,灵活地处理教育事件。只有打破科层体制的界限,以各种形式进行自组织,打破各自的利益堡垒,才能实现教师之间的对话与交流。首先,政府可建立教师交流制度,完善政策导向,以法规的形式具体确定教师交流的方式、时间、程序、评价等,确保教师交流有章可循。其次,建立教师自主交流的综合激励制度,对交流的教师可采取住房补贴、评职称优先等政策倾斜。最后,各学校可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师间的互助和分享促进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

2.远离平衡态是教育智慧生成的内部条件

一个有活力的教师群体必定是一个非平衡态的、差异大的、非均匀的系统。远离平衡态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群体本身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远离平衡态包括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的非平衡。对教师个体而言,生成教育智慧需要教师进行课堂反思与行动研究。教育智慧很难普遍化为一种法则或行为方式,只有通过教师主动地反思与探索,才能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经验是一种雏形的智慧,经过教师自觉主动地反思,经验会逐步升华为教育智慧。应鼓励教师之间进行对话与交流。长期以来,由于学校科层制度下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很少与他人进行信息的交换。教育智慧作为一种高度个性化的资源,教师往往会因为职位晋升、专业发展等因素而不愿拿出来与他人分享。因此,学校可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对愿意分享的教师给予精神或物质方面的激励,使整个教师群体偏离平衡态,为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提供内部条件。

3.涨落是教育智慧生成的直接诱因

从系统的存在状态看,涨落是对系统稳定的平衡状态的偏离;从系统的演化看,这种偏差是发展过程中的非平衡性因素的表现,是同一之中的差异。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可能处于绝对静止的平衡状态。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需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涨落。首先,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都会作用于教师而不断地产生一些小涨落。教师可适当地利用这些小涨落,通过非线性作用发展为巨涨落,从而促进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其次,面对课堂内出现的突发状况,教师要勇于尝试新方法,积极利用好各种偶然现象,不断地“转识成智”。彰显教师教育智慧的课堂并不是提前安排的,不是在预设中生成的。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地积累教育教学经验,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课堂上突发的状况,不断提高课堂教育智慧的水平。

4.非线性相互作用是教育智慧生成的动力

理论知识教育范文3

我们都知道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充足的能源和资源,化学在合理利用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方面,在开发太阳能、核能和氢能等方面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同时,人们还能利用化学开发和研制节能产品,探索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方法,从而使人类社会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提高生活质量。化学能够为人们提供无污染、高质量的食物和高效、优质的药物以及保健品。此外,化学与生命科学的有机结合,能使人们逐渐认识生命的奥秘,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人们还能利用化学积极寻求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法,使人们生活在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中。如今,现代化学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好化学,能够帮助未来社会公民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利用化学知识做出各种明智的选择。一个缺少必要化学知识的人,不但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而且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做出有害于社会的行为或者决策;而学习化学有利于提高社会公民的素质,现代社会的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备必要的化学科学素养。另外,化学能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从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角度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所生存的生态环境,认识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树立正确的物质意识。一个缺少必要化学知识的人,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必定是存在缺陷的。化学对物质研究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以及通过文献检索来收集需要的化学信息,需要用特殊的化学语言进行描述,需要对众多的化学事实进行理性思维和科学概括。在学习物质微观结构和反应历程时,需要进行分析、推理和微观想象;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时,需要强烈的合作精神、进取精神和创造能力,需要将动手与动脑有机结合。可见,学习化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的提高,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二、高职化学理论与实践教育整合的现状

我们周围的大千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构成这个世界的亿万种物质其存在形态和性质各不相同。例如有气态、液态、固态之分,有硬软、颜色之别,有的能燃烧有的则不能,有的有生命有的无生命……众多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例如,铁会生锈,煤能燃烧,植物从发芽、开花、结果至死亡、腐烂,动物的生老病死……正是由于众多物质的不断变化才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生气勃勃。长期以来人们在探索和了解自然演变过程中已经认识到物质的不同性质来源于物质不同的组成和结构,为了掌握物质的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改善人类自身的条件和环境的目的,化学这门科学就应运而生。如今,不管是普通高校,还是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化学这门课程。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大批优秀的生产、服务、管理一线人才,所以高职化学教育更要凸显实践性,就是高职生要将所学到的化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高职化学教育的理论教学必须与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进行整体优化。因为只有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动,加强它们之间的交叉融合,才能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获。一方面,将高职化学实验引入理论教学中,能够促使学生加强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可操作;另一方面,在化学理论教学中插入一定的实验教学录像或视频,将使抽象化学理论变得形象、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促进高职化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整合,还能为高职化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有效的研究经验,为提高高职化学教育效果提供有力的保障。

  通过理论与实践整合结果的推广应用,有利于高职化学教师树立新型的教育教学观念,使化学教师时刻注意在课堂教学中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成长为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之一。高职化学教育要践行这个原则,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态度。为此,化学教师要从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化学理论开始,引导学生掌握化学概念、原理、定律等基本知识,再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元素化学物和化学实验等。然而,从目前来看,在高职化学教育中,高职生中存在两种不正确的学习偏向。一种学习偏向是只注重化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即只重视化学概念、原理、定律等基本知识的掌握,对化学实验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忽略不见。这部分学生认为只有化学理论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学好理论就可以提高学习成绩,他们将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实验的学习当成理论学习的补充,甚至认为化学实验是可有可无的,片面地认为只要熟记书中规定的实验内容,不用关注化学实验操作也能考出好成绩。另一种学习偏向是只对化学实验操作感兴趣,对化学基本理论的学习不够重视。这部分学生喜欢亲自动手操作,热衷观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化学现象,但是他们对化学理论和化学实验原理的指导作用不太重视,有时候会出现盲目操作的现象。上述两种学习态度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态度,都不利于提高化学学习的质量。因此,高职化学教师必须正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良偏向,对其进行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态度,并用以指导整个化学学习过程。

三、如何促进高职化学理论与实践教育的整合

化学理论与实践相整合,是为了使化学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进行衔接,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新配置化学教学资源,通过创设一种仿真的或真实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技能培养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之中。高职化学理论与实践教育实现整合,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将重点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高职化学教师要针对化学教育的重点内容,详细、深入地研究其与实验教学、生产实践或者科学研究有机结合的方式和方法。以高职化学教育内容中的高分子化学为例,它的重点内容是“自由基聚合、自由基共聚、逐步聚合、聚合方法”,这些内容对于高职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所以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让高职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化学教师要深入研究上述四个重点内容以及重点内容中的重难点与实验、实习等实践教育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大量教学实例,阐述上述基本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使高职生真正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大作用。

2.将重点实验内容与理论有机结合。高职化学教师要仔细研究高职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并力争使相关的化学理论知识贯穿于每一步实验操作中,努力做到让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遵循理论的原则,坚决杜绝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盲目执行的不良现象。仍以高分子化学为例,它的实验教学的重点内容主要有悬浮聚合、界面缩聚及高分子的化学反应等。在这些内容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详细研究每一个实验项目所包含的化学理论知识,并促使学生牢固掌握,让学生深入体会基本化学理论在实验配方设计、实验操作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巩固化学理论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

3.将实践环节与理论有机结合。高职化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高职院校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实习,因为高职生一走出校门就要走上社会就业,所以学校有责任引导学生及早认识社会,认识他们可能面对的工作岗位。因此,高职化学教师在学生的实习实践环节,也要将理论教育渗透于其中,引导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并能够用化学理论来解释生产过程,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盲目操作的现象,使学生真正为企业服务。

4.改革理论与实践教育的考核方式。以往的高职化学教育过于注重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考察不足。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必须改革。针对高职化学理论课,知识面广和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可以采取分阶段考核的方式,如此一来就可以及时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利于帮助化学教师调整教学,运用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对于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应该包括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如果学生不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验中的应用,必定会出现盲目操作的现象,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牢固树立用理论引领实验的意识,让学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实习环节,考核内容应该包括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等,让学生随时记录自己在实践中得到的收获,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进,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理论知识教育范文4

1.本科启发式教学手段与方式尚待完善。面对“注入式”教学方式带来的种种弊端,我国许多高校教师也针对自己的学科性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如理科教学在讲授学科理论知识的同时,大量采用实验室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文科教学中也采用了随机提问、课堂讨论、师生互动、撰写论文和实地调研等方式丰富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推动了我国本科教学改革的发展,但教学方式的设计与应用仍然缺乏专门的教学理论进行指导。

2.高校素质教育改革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我国高校对“启发式”教学理论与方式进行了大量研究,也从国外引进了许多教学思想,如熊梅1998年出版《启发式教学研究》,周兴国的《“启发式”教学的“中外”与“古今”》,辛儒的《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及其启示》等。这对我国本科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启发式教学与素质教育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尚需形成更多成熟实用的教育理论进行指导,以更好地在本科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模块教学理论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理论总结而提出的。模块教学理论的核心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将本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素质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采用系统的教学手段进行针对性教学,达到在高等院校本科课程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目的。模块教学理论的提出基于两个方面的思考:一是素质教育是现今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重点,素质教育应落实在具体课程的教学之中,也就是在各门本科课程的具体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二是学生素质的构成是多方面的,因此,本科素质教育也应该由多个教学模块构成。

二、模块教学理论构建的创新性

模块教学理论的核心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将本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素质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采用系统的教学手段进行针对性教学。其创新性表现如下。

1.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寓于本科课程教学之中。模块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落实到本科课程的教学之中,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的构成十分丰富,有专业理论素质、实践技能素质、科学研究素质、口头表述素质、礼仪素质和文体素质等诸多方面,培养方法也多种多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主体是教师,教师面对学生最多的时间是教学。本科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必须完成62学分的学习,以1学分18课时计,本科学生在四年中面对教师的学习就有1116节课(或课时)。如此可见,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落实到本科课程的教学之中,结合各个学科专业本科课程教学的特点,划分教学模块,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

2.模块教学理论的运用彻底改变了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在科技档案管理学的教学中,我们将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科技档案管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教学和表述教学等教学模块之后,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法,采取一种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如针对科技档案科研素质教学内容,采用了“培养学生问题式选题思维”“;专业论文撰写范式学习”和“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的设计、申报与研究”等方式进行教学。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科研团队,各个团队先合作提出论文选题、构建论文大纲、完成论文初稿。在3个主要环节中,各个团队相互讨论、点评和修改不同团队的论文题目、大纲结构和论文内容,教师最后进行总体点评。这样,学生完全参与到教学之中,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果显著提高,从而彻底改变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模式。

3.模块教学理论的教学实践为实施启发式教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模块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为启发式教学的实施拓展了新的思路与空间。主要方法有二:一是撰写高水平的教材。如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的讲稿实际上扮演了教材的角色,大部分学科理论知识都以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云南省省级精品课程《科技档案管理学》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依据教师的讲稿,结合科技档案管理最新的学科理论与实践方法,将讲稿撰写成高水平的《科技档案管理学》教材。二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与模式。采用或撰写新教材后,首先就要培养学生教材即笔记的理念;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使同学从过去“记教材”的学习模式转化到“学习—理解—掌握”教材的有效方式;第三,学习模式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学生放弃笔记,学生的笔记主要记录的是更新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所不同的是学生的笔记量减少了80%,从而为“启发式”教学活动拓展了广阔的时间与空间。

三、模块教学理论在《科技档案管理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问题

1.模块教学的划分与教学方法的组合问题。在科技档案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将教学划分为理论、实践、科研和表述教学等模块,在各个教学模块中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在理论教学模块中,采用学科体系展示法、宏观到微观层次学习法、概念分解组合法、主题词扩散记忆法、预习与复习法等;在实践教学模块中,采用管理流程演示法、计算机模拟管理法、实验室模拟管理法、实习基地管理实证法等;在表述教学模块中,采用主持复习与讲课法、角色互换课堂讲授法、专题讨论法、模拟辩论法和主题演讲法等;在科研教学模块中,采用学科体系框架选题法、问题式思维培养法、学术规范性训练法和团队科研法等教学方法。由于学科不同,课程教学模块与教学方法则要根据各个学科课程特点进行划分与设定,以进行针对性教学。

2.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实践问题。科技档案管理学采用的是一种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就是学生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彻底改变以往注入式的学习模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有二:一是思维方式的参与,也就是角色换位思考的问题。让全班同学转换角色,思考“如果我是教师,我怎样进行课程教学”的问题。思考方式由宏观到微观,具体而言,由整个课程的教学思考到各个章节的教学安排。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教学思考引导制作出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展示图,以作为该课程学习的纲要与指南。二是教学活动的参与,如全班同学按顺序担任复习主持人,在每次上课之前,抽查复习学习过的教学内容。每次上课安排两位同学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每人讲授10分钟。同时,由同学轮流担任讲课主持人,主持讲课并进行点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点评、指正和教学内容的拓展。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很多,各个学科可根据其课程特点进行设定。

3.学习小组团队学习方法的运用问题。学习小组是进行参与式教学的重要基础,具体运作方法就是以5—6个同学为单位,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如在复习教学中,复习主持人可就每个学习小组提出一个问题,回答出问题的全组同学加平时成绩分。在科研教学模块的学习中,由学习小组共同提出论文题目,设计论文提纲,分工完成论文的撰写。各个学习小组相互修改论文,指出论文中的不足,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在实践教学模块中,各个学习小组共同商量提出科技档案的分类方案,设定整理流程图,共同完成科技档案分类、组卷、案卷排列、案卷编目和上架的整理工作。总之,学习小组是进行参与式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方式。

理论知识教育范文5

1.1教材内容枯燥,理论性强

很多中职学校的幼教专业都会开设“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但是很多学生反映书本上的内容过于枯燥,他们很难真正理解。毕竟学生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去把握幼儿的心理,并与教育联系起来。如果教师只顾一味地向学生去灌输这些理念、这些思想,学生根本理解不了,何谈将这些利用应用到以后的教学中去。况且书本理论性过强,比如在《学习与幼儿心理》一书中,对“条件刺激”等一系列的词语解释不详细,定义表达含糊不清,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反而会使得很多概念更加难懂。

1.2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

幼儿教育心理学大多考验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但是一般大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多对舞蹈、美术等艺术方面感兴趣,缺乏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书本的内容缺乏充分的认识。因此对于幼儿心理教育这门课的学习丝毫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是个很不利的因素。

1.3教师教学模式单一

现在中职学校幼教专业的教师自身缺乏实际幼儿教育的经验,空有满腹的理论基础,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给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少考虑到学生实际的专业学习能力。外加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本身就难懂枯燥,学生不会应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懂如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经验不足都是目前这门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吸收效果差。

2.提高幼儿心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2.1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多注重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原本枯燥的幼儿心理教育学这门课增加趣味性。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新的元素,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幼儿的思想,比如通过播放ppt,播放小视频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寻找到能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的点。多给学生做一些有关心理学的小测试,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2.2积极参加幼儿教育实践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不仅是对于学生的要求,更是对于教师的要求。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应多与幼儿打交道,从而充分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一方面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很有帮助,另一方面对于幼教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关中职学校可以在暑假开展义务的幼儿支教活动,让每一位幼教专业的学生充分融入到这样的活动中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锻炼自己与孩子交往和相处的能力,无形中对他们自身的专业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多与孩子交流,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恰到好处。

2.3转变思维模式,实现全面发展

通过前面的论述可以了解到,幼儿教学心理学这门课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不能只顾生搬硬套,而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全方位、多层次地考虑问题,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幼教专业的学生,我们要热爱自己的专业,了解幼教这一专业的就业前景,做好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如今对课程的掌握水平在自己今后的就业中都会体现出来,相信在自身全面发展的同时必定能对这门课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

3.结语

理论知识教育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会教学;理论;实践

1引言

财会专业属于一类经济管理学科,其技术性和应用性较强,财会专业对人才的积极培养,能够在各行各业中大显身手,有效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而对于财会专业来说,虽然具有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在高职院校中也有诸多问题存在,需要积极创新改革财务教学的相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理论,有机结合实践和财会教学理论,从而促进财会人才的积极培养,积极发展财会事业。

2高职财会教学存在的相关问题

2.1针对财会教学来说,其理论知识脱节于实践,且专业实训缺乏

相关研究表明,在高职院校中,多数毕业于财会专业的学生均从事技术含量很低的财会工作,对高技术含量的工作无法有效胜任。导致上述现象发生的原因为:在高职院校中,有关财会教学的相关理论内容脱节于实践,且专业的实训较为缺乏,对于学生来说,其专业职业能力不能有效形成,导致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明显降低。

2.2在高职院校中,其人才的培养脱节于市场

在迅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的影响作用下,逐渐增加了对财会方面人才的需求。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对企业却关注较少,从而对财会人才的培养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部分高职院校对财务专业教学安排过程中,多凭借教学经验或主观想象进行,从而使其“闭门造车”的问题出现,导致培养出来的财会专业人才明显脱节于市场,且对市场的技术要求无法得到满足。

2.3存在十分单一的教学模式

现阶段,对于我国高职院校来说,其财会专业教学存在十分单一的教学模式,与行业发展相比,教学内容与其相差较远。部分高职院校具有长期滞后的教学硬件,且硬件更新速度较慢,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对教学质量产生极大影响。

2.4财会教学目标较为缺乏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对应用型人才积极培养是其重要特点之一。财会专业的应用性和技术性较强。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其财会教学需要对教学目标积极制定,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对财会理论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有效掌握的同时,需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对相关财会软件熟练运用,从而对会计操作有效完成。但是,在我国,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财会教学的教学目标不十分明确,存在不准确的教学定位。为此,在财会教学过程中,对财会教学目标有效制定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3高职财会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对会计实训集中综合管理

对会计实训集中综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认识相关业务处理流程。在第三学年中,可以将此项实训内容安排于第一学期中,每月不需要进行较多的经济业务,针对学生来说,训练他们连续性认识业务处理流程是实训的主要目的。需要对企业实际积极模仿,将财务部门有效设立,将相应的人员和岗位有效配备,账务的处理按照相关业务处理流程进行,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报表编制、结账与对账、试算平衡、记账、记账凭证的审核和填制、原始凭证的审核、收集及填制等,并在会计电算中对手工账进行操作。同时对相应的竞赛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实践和理论是竞赛的两部分主要内容,手工会计向电算会计逐渐过渡的过程是实践部分的主要内容,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并使其认识提高。

3.2在财会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实践和理论

现阶段,高职院校能够将处理原始凭证和认识原始凭证的实践教材向学生积极提供,但对于部分高职院校来说,其财务实践和财务理论知识相互孤立,同时在时间限制的影响作用下,在实践过程中,无法将财会理论知识有效融于教学中。为有效结合实践和理论知识,对于财会教学来说,在其专业理论和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当对原始凭证有效准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参考。通过分析习题,使学生对原始凭证的相关内容和形式有效得出,从而有机结合财会的实践和理论知识,使得学生有效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3.3明确财会教学目标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使其对财会专业需要的优秀人才得到积极培养,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应当加强对企业需求的关注度,积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财会专业技术人才,因此需要对财会教学目标明确建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指导应为职业教育,针对财会专业,其主要的教学目标应当为对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积极培养,对教学理念有效转变,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加强重视,同时做到因材施教,对教学改革积极优化和创新,促进学生显著提高自身的财务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使其就业竞争能力有效增强。

3.4教学领导班子应积极重视教学改革

针对财会教学,应当从政策和思想方面促进其经费投入不断加大,促进教师进行有效创新,对先进设备积极购置,并对各种发票、收据、凭证及账簿妥善准备。从而对于学生来说,能够使其感性认识得到充分满足。在高职院校中,针对财会专业教学来说,其教学导向应该以学生就业和市场需求为主,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将教学理论有效结合实践的相关教学体系积极建立和完善,使社会岗位需求和财会人才的差距有效避免和缩小。对于学生来说,应当使其就业竞争力积极提高,使其对财会专业技能和财会理论知识有效具备,从而积极推动我国财会事业迅速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山萍.高职财会教学的定位、路径与措施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6(6).

[2]周艳.高职院校财会教学问题分析以及解决对策[J].教师,2016(29).

理论知识教育范文7

1.身传重于言教,教师自身人文知识不足。

临床护理教师中部分是毕业于临床专业有过临床医生的工作经验。但对临床上护士的工作没有亲身体验过,对护理的认识不足,教学中缺乏人文素质理念的渗透。

2.护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人文素质知识不仅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求职就业有帮助,对工作中如何与病人相处有帮助,对将来职业发展也有重要作用。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比较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和技能的讲授,忽略了人文素质理念的灌输。

3.学生人文素质相对来说比较低。

我校护理专业学生都是大专生,高考分数相对比较低,人文知识基础差底子薄。还有部分中职升高职的学生,目前大部分都是九零后,大部分都是父母宠大的一代,社会阅历少,自我意识特别强。缺乏与人交流、相处的技巧,也缺乏宽容理解他人之心。不懂得如何关心别人,缺乏主动沟通的积极性。

4.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

实验课上,趁老师给其他学生示范的时机,有学生拿着裸体模型乱写乱画。完全没有把模型当成是真正的娃娃,到处乱摔。抱娃娃的姿势也不正确,有的拿头,有的提腿,动作粗暴,丝毫不知道呵护、关怀。

5.儿科护理的学科特殊性。

不可能如内科一样有真实的标准化病人等教学资源,学生用模型操作还体会不到护理柔软的真娃娃时的呵护和关爱。

6.附属医院条件有限。

学生见习实习条件都有限,在实习期间科室为减少矛盾的发生,让学生亲自独立护理,解决矛盾的机会少,缺乏与病人沟通交流的经验和呵护儿童的实际经验。

7.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心理承受能力差。

一旦在实习中受到点委屈,就拒绝与病人打交道,失去了亲身体验的机会。

二、儿科护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

1.提高教师的人文知识水平。

多给教师提供培训人文素质的机会,多学习。教师到临床一线进修学习。临床专业毕业的老师到临床医生岗位进修学习,同时多了解护理工作,提高对护理的认识。护理专业毕业的老师到临床护理岗位进修学习,增长儿科护理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以及和病人打交道的能力。

2.课堂教学中充分融入人文关怀理念。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言行感染和影响学生。比如实验操作给婴儿沐浴,把模型娃娃当成真正的娃娃。目光温柔地注视娃娃,在穿脱衣服的时候动作轻柔,放置和抱起娃娃的时候动作也要轻柔。洗完注意保暖,防止慢慢擦干让宝宝着凉,用浴巾把身上的水蘸干。小婴儿的颈椎没有发育好,抱小婴儿时特别要保护头颈部,注意安全。

3.学生参与操作训练和操作考核中体现人文关怀。

在操作训练中同学们模仿老师亲切温柔地对待患儿,轻柔准确地抱起娃娃。爱惜模型,把模型当成是一个幼小的生命。表扬人文素质理念在操作过程中运用恰当的同学。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中,体现人文关怀素质占有一定比例的分值,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

4.创设教学场景,让学生运用人文关怀理念的机会。

比如,上实验课前把一堆裸体的婴儿放在操作台上,有个别同学悄悄用毛毯把他们轻轻盖住。表扬表现关爱的同学,懂得照护。创设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护患沟通的场景,要体现人文素质。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例如:一个患儿发生高热惊厥了,一个同学扮演护士,一个同学扮演医生,两个同学扮演儿童的父母,对患儿进行急救处理。让同学们充分体会临床护士的心理和患儿父母的焦虑情绪,提高对护理的认识。提高护患沟通的技巧,运用人文关怀理念。例如:一个5岁患儿诊断为肺炎,需要输液,护士需要操作前和家长及孩子沟通,让一个同学扮演护士,让另一个同学扮演家长,一个扮演患儿进行沟通。这样学生分组进行沟通,最后对小组同学的沟通能力进行评比、打分。

5.加强学校和实习单位的沟通与交流,让医院提供更多见习和实习动手的机会。

实习之前像强化技能一样,对学生人文素质知识进行强化训练。实习期间更积极主动地和病人及家属打交道,提高护患的沟通能力。

6.增加开设一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知识的课程:文学鉴赏、人际沟通、求职与就业等。

7.学校团委定期举行一些学生活动和社团活动,并进行评比打分,提高学生对人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理论知识教育范文8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正式启动,教育一体化和协同发展也势在必行。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高职教师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工作和调查实际指出了当前高职教师教育能力方面存在的欠缺;提出了新形势新要求下高职教师所应具备的教育能力的内涵;最后为了更好地适应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背景下对高职教师的新要求,从国家政策、学校制度及教师个人等方面提出了高职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职教师;教育能力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正式启动,教育一体化和协同发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培养面向社会和企业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关乎着社会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高职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将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这就决定了对高职教师能力的特殊要求。新的形式和背景之下,高职教育也迎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河北省的高职教育在北京和天津的影响和融合下,将会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新形势新要求下,如何提高高职教师的教育能力才能更好地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一、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高职教育展望

(一)京津冀背景下的新机遇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吴正宪呼吁“京津冀一体化是国家战略,不仅在经济、交通等方面要一体化,教育方面的一体化和协同发展更是迫在眉睫,不能等待。”早在2014年北京市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时即指出:“推动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疏解,推动在京部分高等学校有效迁出,支持有条件的北京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通过部分院系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方式向外疏解。”当然人们也意识到,在现时条件下,要实现北京高校最大数量外迁的话,因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事实上并不容易。但是,通过合作办学、学科共建、教师交流挂职、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也能开展区域教育合作,在京津冀一小时经济圈内,老师异地讲课,一起做课题搞科研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徐兴建议,应该成立强有力的专门机构,本着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对京津冀地区高校及高等教育资源整体运作、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与此同时,作为培养输出服务于经济社会一线的高技能实践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也迎来了发展的关键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大量高水平专业技能人才的渴求,直接助长了近年来大量职业院校的诞生,也让职业院校以百计的北京不堪重负。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王继平表示,“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职业教育应当全力支持和配合相关要求。北京、天津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一些优质教育资源,要发挥对河北的支持作用,进而支持整个京津冀的协同发展。结合京津冀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也曾建议从以下八个方面推动京津冀职业教育实现一体化:招生制度;学分互认;学籍管理;学生资助;实训基地;数字资源;质量评价;就业平台。关于京津冀一体化教育协同发展,具体到建议,吴正宪提出要建立京津对口支援河北的有效模式。积极借鉴对口援助经验,通过名校办分校、优质课程资源共同开发、师资管理干部培训、联合教研、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一体化、实验实训基地共建、校际之间的“手拉手”、名师工作站建设、高校科研机构举办附中附小等方式。可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之下,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将会迎来更多的新机遇,与此同时也会对高职教师提出更多的新要求。

(二)京津冀背景下的新要求

在教育部文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指出:通过三年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的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持续提高,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促使高等教育结构优化成效更加明显,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臻完善。特别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围绕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健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度。推进高水平大学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探索“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建立教师轮训制度;专业教师每五年企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增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职教教师培养能力。加强以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为主,主要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按照有关规定自主聘请兼职教师,学校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应统筹考虑经费安排;加强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培训;支持兼职教师或合作企业牵头教学研究项目、组织实施教学改革;把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技术人员纳入兼职教师管理范围。将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任教情况作为个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兼职教师数按每学年授课160学时为1名教师计算。在有关民族地区加强双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可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之下,将会对高职教师在能力素质方面尤其是实践能力上提出更多的新要求。

二、当前高职教师在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在高职教师身上普遍存有:对职业教育理念认识和学习不到位,一些办学时间较短的高职院校仍然走不出高职教育是本科教育压缩版的怪圈;对职业所需实际能力培养执行不到位;在实践创新能力方面条件不到位;信息能力方面学习不到位;教育管理能力方面参与意识不到位;协调合作能力方面社会意识不到位等。与此同时,由于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高职教师自身也面临着一些现实的压力和难题,如:“就业导向”加大了高职教师的工作难度;社会偏见对高职教师的职业声望形成不良影响;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高职教师的心理负担;教师生涯发展管理制度缺失不利于高职教师终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一些学校高职教师数量不足,流失严重、总体结构不合理。结合工作实际和对河北省部分高职院校的调查结果来看,目前高职教师尤其是河北地区的高职教师在能力发展方面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高职教师与学生沟通能力存有欠缺

在调查中发现,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能力严重缺乏。很多教师上完课就走人,与学生沟通不到位,不清楚上课班级学生的生源情况、专业发展目标和学生个体目标。究其原因,首先是部分高职教师缺乏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没有把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幸福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其次是一些教师确实是缺乏与学生沟通的技巧,很难以合理的方式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

(二)高职教师对职业教育理念的把握不够

目前高职学校在招聘的时候基本上是面向全日制学术型硕士进行招聘,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较多,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接触的都是基础理论教育,基本上没有接触职业教育的理念和实践。还有一些是学校升格之前原中专学校的老教师,他们大多没有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专门学习,高职教育的理念更新较慢,没有高职教育的实践经验,不能将高职教育的精髓融入到教学中去。

(三)高职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缺少实践工作经验是目前高职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尤其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有着高学历却缺乏经历和经验,老教师一般具有双师资质,但学校体制内的双师型教师大多都是考取一个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拿在手里,并不具备实际工作的经历和经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能力,教师的实践能力与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呈正相关的。

(四)高职教师科研水平不高

从高职院校师资来源的角度分析,师资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相当多的高职院校是近些年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下新建立起来的,还有一些是属于过去的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来。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教育同样也承担着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两个方面的主要角色,但由于高职学校高学历教师所占比例偏低,进而造成缺少学科带头人,再加上高职教师工作负荷重,课时量大,因为生源素质层次不齐,教学和管理难度加大,很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暇顾及科研,或者仅仅是为了评职称而做科研从而影响学校科研水平。还可能与学校对科研重视不到位,科研资金有限等因素有关。

(五)高职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有待加强

很多的高职院校都是在近些年国家鼓励发展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之下借机转型或者升格而来,相比有几十年或者上百年的本科高校,高职院校缺少风清气正的校风、学风和学术之风,另外由于社会大风气“官本位”的影响、考核评价管理体系滞后及工资待遇偏低,一些专业素养很好的教师选择“弃教从政”,热衷于仕途钻研,或经营人际关系,或谋求第二职业去赚钱,一些人过度追求个人收入及优质课教师、年终嘉奖、名师等实惠和光环,忽视教学内功的积累和演练,仅仅把教师职业作为一个垫底的“副业”。

(六)高职教师自我效能感降低和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

从高职院校生源紧张的角度来说,教师工作难度和心理压力加大。近几年,高职院校生源萎缩,一些高职院校不得不调整办学方向和思路。据统计2015年普通高校高考报名人数是40.48万人,比2014年减少1.34万人,是近几年来报名人数最少的一年。自2008年起,河北省连续7年高考报考人数下降,在目前的招生制度和体系之下,减少的生源主要是集中在高职教育这一块,一些高职院校的某些专业甚至连续几年招不到学生,甚至出现零投档的现象。甚至有一些职业学校已经因为生源而难以为继。有些学校勉强维持但是生源水平良莠不齐,学生之间个体差异很大,很多没有接受过高中阶段的教育,还有的来自社会上不想继续上班的人员,其中包括带有各种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在教学和学生管理过程中师生关系不和谐,近几年也多次报出高职学校校园暴力的恶性事件,这些也提高了高职教师的工作难度,加大了高职教师的心理压力。而高职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转变观念和方法,就容易导致教师自我效能感降低和严重的职业倦怠。

三、新形势下高职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的内涵

结合对高职教师在能力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可知目前高职教师在能力建设和发展方面还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改善和学习,提高教师能力建设,尤其是全面发展高职教师的教育能力,才能更好地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服务于经济社会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教育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决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完成的各种综合能力的总和。从职业角度来说,高职教师是需要专门知识和长期广泛的专业准备的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需要具有专业教育背景并接受专门训练。高职教师的教育能力不仅会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决定着专业建设的成败,还关乎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基于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我认为新形势下高职教师的教育能力建设至少需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恰到好处的语言表达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作为一名高职教师,需要与学生、同事、领导、实习企业等不同的对象建立好沟通。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面对的是学生,面对不同的高职生源和教学对象,普高?对口?还是实验班?为了达到教育目标,需要我们随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职业目标,了解学情,以达到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的目的。教师恰到好处的沟通,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即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手段,又是一种专业化的创造性技术。

(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学技能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理念会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高职教师要从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出发,树立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对自己的教学实施情况经常进行反思,准确理解高职教育的定位,把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主动关心学生,熟悉学情,做到因材施教进而以准确的理念和观点为指导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扎实的教学技能需要教师在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运用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巧,通过准确恰当的语言和现代教育手段展示给学生。

(三)深厚的专业底蕴和广博的人文素养

系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广博的人文素养使得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所谓熟能生巧,熟练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使得教师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解决教学、科研、实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自我提高和发展。

(四)娴熟的操作示范和丰富的实践技能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能力也是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就在于职业教育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实践并为学生做出良好的示范和专业训练。只有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又有较强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的教师,才能适应时代对高职教师的要求。

(五)一定程度的教育科研和创新能力

高职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科学开发能力、通过科研提高教学水平的能力、撰写学术论文、编写教材、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求教师能够创新,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创造力。此外,高职教师还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严格对照《中国师德手册》认真学习,教师对学生真挚的情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力量和源泉,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长远的影响作用。高职教师不仅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而且要热爱高等职业教育,爱岗敬业,热爱学生,能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高尚的师德是特殊的教育资源,高尚的师德能直接影响学风和校风,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并对学生的职业操守和道德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四、高职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求高职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从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高职学校的生源现状及高职教师所面对的具体学情等方面来看,现实情况对高职教师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挑战和考验。同时我们也知道国家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战略的启动也为我们高职教育带来了更好的展望前景和发展机遇。国家多次强调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事,而真正发挥高职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关键是要有一支过硬的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要求的师资队伍。教师的能力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息息相关。“国为兴,必贵师而重傅”,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不够乐观,尚不能适应培养实用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要想打造一流的教育、培养一流的人才,前提需要有一流的教师。因而在新背景新形势下加强高职教师教育能力建设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尝试在国家、学校、教师自身三个层面开拓高职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势在必行,这对于促进高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高职教育实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家政策方面

1.支持资源共享

新形势下,有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京津冀三地资源协作共享日益紧密,教育资源日益融合。科教推动三地合作共荣的作用日益凸显。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基础性的推动作用。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办好三地互融共享的教育体系意义重大。不同地区不同院校的高职教师可以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和借鉴、互通有无进而提升能力。

2.提高高职教师待遇

客观工作实际和工作性质决定了对高职教师的高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与此同时,高职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又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无形当中带给高职教师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工作难度。提高职业教师的待遇,以增强其职业稳定感势在必行。建立良好的职业稳定感是高职教师提升教育相关能力的前提。调查发现,待遇偏低是影响青年教师队伍不稳定的潜在因素。教师工资收入低、生活艰苦,会造成骨干教师的流失或者普通教师也把精力放在自谋第二职业以赚钱养家上,生源情况复杂,学生难管,心理压力大直接造成了青年教师辞职离岗,这给稳定和优化教师队伍带来很大的困难,经济收入虽然不是引起师资队伍不稳定的第一原因,但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3.从政策上营造培养高职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良好氛围

目前高职教师在教育能力上突出的缺失就是实践操作能力不强。我认为这与国家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政策有一定的关系。我们知道,所有的高校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上都是一样的,主要靠科研量化指标,忽视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和高职教师的师资特点,并没有对高职教师实践能力做特殊重视和强调,现有政策体制下,高职教师没有实践能力只要科研达标依然可以参评教授。因而,国家政策职能部门应该结合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和特色考虑单独设立职业教师职称评定体系,比如把高职教师的实践技能作为职称的评审条件之一,促进教师重视实践,参与实践,具备真正的实际操作技能,进而提高高职教师的实践能力。

(二)学校管理方面

1.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除了要满足教师基本能力水平的构建,还应凸显实践能力。实践技能应该作为高职院校选聘教师时重点考核的一项内容,同时也要衡量其服务地方和行业的经验情况。可针对来源及层次不同的教师,采用校企合作、教企轮岗等方式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双师队伍,加强高职教师能力建设。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适应高职教育职业性的需要,通过制度规范和激励措施促使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努力完成由“学科型知识结构”向“技能型知识结构”的转变。高职教育直接服务于社会实践,并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具有鲜明的职业性,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由“传授理论性教学”向“传授技能型教学”的转变,随时更新知识结构,积极提升双师素质,动态发展地去适应职业和工作的要求。鼓励教师进修考取实践性更强的专业学位。还可以考虑从工厂和企业聘请有经验的技师为学校的实践课教师,以弥补专任教师的不足。

2.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重视教师进修和培训

教师参加相关职业领域的培训是教师职业化的重要途径,支持教师参加相应培训和通过行业特许资格证书考试取得资格证书和相应技能等级证书。学校方面要研究如何正确处理对教师的使用和提高能力和素质的关系,处理好工作和个人进修的关系,既保证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的需要,又要促进教师能力的不断提高。

3.学校要健全人事管理机制,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管理机制不健全,不仅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也会影响到学校的长远发展。人事部门要合理优化人力资源,使得教师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潜力。人事制度要公开透明,不同的教学和管理岗位可通过公开竞聘上岗。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建议学校要科学地设计绩效考核的指标,同时,从多维度来考核教师的教学质量,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4.采取措施激发教师成长的主观愿望

根据心理学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求发展的愿望,渴望不同程度的自我实现。学校从管理的体制和激励的制度上要设法激发教师自我成长的内驱力和积极主动性,这样教师在投入到理论和技能的提升时会更加努力,面对学生工作时会更加勤奋。

5.学校考虑多种渠道招聘和引进人才

考虑多方面引进人才,包括专兼结合,可通过聘请社会上相关领域的专家授予客座教授,名誉教授等形式多渠道重视人才、引进人才,打破单一的人事管理制度,在专业建设和学院发展中考虑充分利用和发挥人才资源的价值。

(三)教师个人方面

1.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活到老,学到老。”教师更是一个需要自身终身学习的职业。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来自于工作和生活中的用心积累和锻炼。积极参加学习和培训,注重自身知识修养,提高教师知识面,铺砌深厚的专业底蕴和广博的人文基础,提升教师基本素质,夯实自身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2.重视政策文件和理念精神的学习

及时学习国家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精神,随时更新职业教育的理念,先进的教育理念正是来源于积极地学习和吸收新思想。

3.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以“为人师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分清什么样的事情是教师可以做的,什么样的事情是教师不能做的,打造德高望重的高职教师形象。

4.重视实践技能的提高

深入生产企业一线顶岗实习,在企业现场观摩、学习、讨论、实践,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注重一线技能培养,提升教师职业能力。

5.寓情于教

我认为教师能够寓情于教本身就是一种技巧和教育能力,带着情感去工作、去面对学生、去面对高职教师这份职业,有助于教育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提高,富于情感的语言可以促进师生有效沟通,富于情感的教育有助于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当前影响高职教师职业发展及教育能力提升的因素有很多,既有体制的原因,也有教师自身的原因。新形势下,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战略的启动给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希望和更多的机会,相信随着政策的更新和评价体制的不断完善,高职教师发展的道路将更加畅通,高职教师的教育能力会不断地得到提升,爱教育、爱学生也会成为广大高职教师永远不变的定位和动力。

作者:冯丽 何艳成 闵廷维 单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丰宁职业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夏洪波.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D].杭州师范大学,2012.

【2】吉雪峰.新建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

【3】解艳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高职教育需求分析与发展对策——以人才需求为视角[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1).

【4】史万兵.教育行政管理[M].北京:教育学科学出版社,2005.

【5】邹松建.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6】李亮亮.高职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建设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5,(5):74-76.

【7】杨晓陶.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探析——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D].暨南大学,2008.

【8】陈凤琴.高职教师职业定位与可持续发展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2013,(S1).

【9】何明选.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

【10】刘欣,倪江涛.职业教育:京津冀教育一体化的先行军[N].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09-10.

【11】刘霞玲.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与能力建设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