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知识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理论知识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理论知识教育

理论知识教育范文1

1“一体式”教学在证券投资学中应用的意义

1.1能够提升力量教育有效性

证券投资学的教育工作中开展理论与实践操作相互结合的教育活动,可以借助有关的案例内容为学生深入性、系统性的讲解理论部分,简化抽象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增强教学指导的效果,提升学生各种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增强教学工作的实施效果。例如:在为学生讲解证券投资学的“股票交易”相关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就可以将理论与案例相互结合,为学生讲解股票交易作假的案例,使得学生在案例内容的帮助下系统化学习理论知识,促使理论教育工作效果的提升。

1.2能够调动学生的实践学习兴趣

教师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之间相互整合,可以起到调动学生关于实践学习兴趣的良好作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全面联系,使得学生在学习枯燥、单一理论的过程中,接触到更多实践有关的知识点、操作项目,在灵活性采用不同教学方式的情况下,为学生打造生动性的课堂环境,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相关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证券投资学中“技术分析”相关知识期间,就可以为学生提供“通过月线进行黑马股票的挑战”,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和了解,月线换手率在50%以上的股票,还有最低连续月方面的股票,使得学生掌握具有较高潜力股票的类型和特点,这样在合理进行教育指导的情况下,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兴趣。

1.3能够促使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发展

投资证券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采用“一体式”教学法,除了可以将理论知识和案例实践性的内容相互联系,还能为学生开展相关的专业见习活动与实习活动,和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参与到企业的岗位工作领域中,接触社会有关的岗位工作,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和岗位适应能力,还可以为其日后在岗位中参与工作、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夯实基础。

2“一体式”教学在证券投资学中应用的基础保障

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采用“一体式”教学法,必须要完善其中的基础保障,形成良好的基础作用与保障作用,提升“一体式”教学法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效果,主要的基础保障措施为:

2.1完善相关的理论教学模式

目前多数高校在证券投资学的理论教学工作中,主要采用现代化技术,对理论知识进行多元化、信息化的教育指导,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提升理论教育效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育工作,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理论学习的视野,具备一定的作用。所以,在使用“一体式”教学法期间,也应该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性,积极运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构建良好的理论教学机制,通过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直观性、形象性的学习股票投资、债券投资、投资风险等理论知识,在先进网络技术的帮助下引导学生掌握内在的证券投资学理论知识规律、逻辑,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为后续开展实践教育工作提供保障[1]。

2.2创建案例教学基础保障

为了可以在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工作中全面落实和应用“一体式”的教学法,教师还需创建案例教学的基础保障,合理设计与理论知识相互联系的案例模块,为学生精细化选择证券市场中真实的案例,这样除了可以提升理论教育的趣味性,还能使得学生在接触现实案例的过程中,形成问题分析、研究和解决的正确观念。教师在设计案例模块期间,不仅需要设置书面材料类型的案例,还需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录像,将真实案例作为基础部分,为学生生动性讲解案例知识,在其中添加关于基础知识方面与原理方面的说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案例内容,系统化学习理论知识点,拓宽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在为学生选择案例内容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情况,按照不同类型的理论知识点,编制完善的理论教学计划和方案,通过科学化的案例教学法开展理论教育工作,为学生系统化讲解理论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指导目的[2]。

3打造实践操作教育基础保障

教师在开展证券投资学的“一体式”教学工作期间,应重视理论与实践操作教育之间的联合,使得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真正意义上实现一体化。教师可以设计虚拟炒股的实践环境,引导学生在虚拟性的炒股环境中形成理论知识的正确认知、证券市场的深入感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中的成员有着不同的角色,主要是资料收集角色、分析角色、操盘角色、记录角色,为每个小组设定一定数量的虚拟启动资金,小组成员相互沟通交流,承担起自身的角色责任,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习更多的技能。与此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实践,参与到企业的现实工作中,在全面学习和掌握证券投资学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增强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不断优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实践素养的良好发展[3]。

4“一体式”教学在证券投资学中的应用措施

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工作中应该重视“一体式”教学法的应用,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采用科学化的方式增强证券投资学的理论教学效果与实践操作教育成效。主要的教学措施为:

4.1强化校企合作力度

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工作中应强化校企合作的力度,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全面讲解理论知识,在企业的岗位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也可以在企业的帮助之下创建校园的特色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平台,更好的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建议学校在证券投资学专业学生第二学年学习的过程中,在班级内报名并且选拔校企合作特色班的学员,使得学生进入到特色班的学习活动中,学校和企业共同编制有关的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在毕业之前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编制相应的实习计划方案,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前的岗位实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意识,接触到更多真实的证券投资学岗位工作,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就业能力。在此期间企业还可以选拔表现良好、专业素质较高、道德素养较好的学生作为企业的后备人才,或是直接进入到企业的岗位中参加工作,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还能为企业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达到双赢的目的[4]。

4.2合理采用模拟实践的教学方式

由于校企合作的时间有限,项目内容也不是非常多,很难满足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实践操作知识、岗位工作知识的根本需求,因此在教学期间,教师应结合证券投资学的理论内容合理设计模拟实践的项目,在模拟真实实践场景、为学生分配角色的情况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专业技能。例如: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有自身的角色,然后要求小组通过交易软件实时性了解股票的行情,事先选择某个股票,然后使用互联网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了解宏观形势,分析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然后进行技术分析,也就是进入到K线、形态、技术指标的研究活动,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详细记录交易股票的具体价格信息、数量信息,然后教师检查小组学生的模拟实践情况,指出优缺点,开展相应的教学指导工作。学生完成相关的模拟实践任务之后,每个小组还需进行总结汇报,表达自身关于国内经济、行业情况的看法,提出选择股票的操作步骤、所选择股票的收益率,然后教师开展针对性的点评活动,这样在理论与模拟实践相互联合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专业能力[5]。

4.3合理设计有关的实训项目

教师在理论与实践操作一体化的教学工作中,可以按照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技能培养目标,将有关的教学内容全面融入到实训项目之内,然后使用多媒体设备、证券交易软件等,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证券市场交易情景,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学习理论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仿真的情景直观性、生动性的掌握理论知识,对证券交易的品类、行情与技巧等形成准确理解,了解市场中证券交易的风险隐患,使得学生全面性、深入性的学习理论知识。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之后,要求其在实训项目中认真记录证券交易的操作流程,总结关于实训项目方面的心得体会,形成正确的实时性掌握证券行情、市场信息的观念意识,在养成职业观念的情况下增强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借助实训项目促使学生理论学习能力、实践学习能力的良好发展,使得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实训项目活动中,学习并且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6]。

4.4合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证券投资学专业的“一体式”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结合理论、实践操作一体化的教育发展需求,合理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各种教学手段的支持下,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实践操作技能。例如:可以应用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关于证券投资方面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案例内容,总结实践经验。也可以使用问题驱动教学法,为学生设置真实的债券投资情景,提出选择投资方向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研究和分析市场行情,明确投资方向,以此深入性并且系统性的进行理论实践教育。也可以采用开放性的教学法,将学生理论知识的线上自主学习、实践操作技能的线下学习结合在一起,打造混合式的教育模式,促使学生专业能力、综合技能的发展[7]。

5结语

理论知识教育范文2

1“一体式”教学在证券投资学中应用的意义

1.1能够提升力量教育有效性

证券投资学的教育工作中开展理论与实践操作相互结合的教育活动,可以借助有关的案例内容为学生深入性、系统性的讲解理论部分,简化抽象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增强教学指导的效果,提升学生各种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增强教学工作的实施效果。例如:在为学生讲解证券投资学的“股票交易”相关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就可以将理论与案例相互结合,为学生讲解股票交易作假的案例,使得学生在案例内容的帮助下系统化学习理论知识,促使理论教育工作效果的提升。

1.2能够调动学生的实践学习兴趣

教师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之间相互整合,可以起到调动学生关于实践学习兴趣的良好作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全面联系,使得学生在学习枯燥、单一理论的过程中,接触到更多实践有关的知识点、操作项目,在灵活性采用不同教学方式的情况下,为学生打造生动性的课堂环境,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相关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证券投资学中“技术分析”相关知识期间,就可以为学生提供“通过月线进行黑马股票的挑战”,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和了解,月线换手率在50%以上的股票,还有最低连续月方面的股票,使得学生掌握具有较高潜力股票的类型和特点,这样在合理进行教育指导的情况下,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兴趣。

1.3能够促使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发展

投资证券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采用“一体式”教学法,除了可以将理论知识和案例实践性的内容相互联系,还能为学生开展相关的专业见习活动与实习活动,和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参与到企业的岗位工作领域中,接触社会有关的岗位工作,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和岗位适应能力,还可以为其日后在岗位中参与工作、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夯实基础。

2“一体式”教学在证券投资学中应用的基础保障

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采用“一体式”教学法,必须要完善其中的基础保障,形成良好的基础作用与保障作用,提升“一体式”教学法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效果,主要的基础保障措施为:

2.1完善相关的理论教学模式

目前多数高校在证券投资学的理论教学工作中,主要采用现代化技术,对理论知识进行多元化、信息化的教育指导,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提升理论教育效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育工作,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理论学习的视野,具备一定的作用。所以,在使用“一体式”教学法期间,也应该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性,积极运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构建良好的理论教学机制,通过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直观性、形象性的学习股票投资、债券投资、投资风险等理论知识,在先进网络技术的帮助下引导学生掌握内在的证券投资学理论知识规律、逻辑,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为后续开展实践教育工作提供保障[1]。

2.2创建案例教学基础保障

为了可以在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工作中全面落实和应用“一体式”的教学法,教师还需创建案例教学的基础保障,合理设计与理论知识相互联系的案例模块,为学生精细化选择证券市场中真实的案例,这样除了可以提升理论教育的趣味性,还能使得学生在接触现实案例的过程中,形成问题分析、研究和解决的正确观念。教师在设计案例模块期间,不仅需要设置书面材料类型的案例,还需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录像,将真实案例作为基础部分,为学生生动性讲解案例知识,在其中添加关于基础知识方面与原理方面的说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案例内容,系统化学习理论知识点,拓宽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在为学生选择案例内容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情况,按照不同类型的理论知识点,编制完善的理论教学计划和方案,通过科学化的案例教学法开展理论教育工作,为学生系统化讲解理论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指导目的[2]。

3打造实践操作教育基础保障

教师在开展证券投资学的“一体式”教学工作期间,应重视理论与实践操作教育之间的联合,使得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真正意义上实现一体化。教师可以设计虚拟炒股的实践环境,引导学生在虚拟性的炒股环境中形成理论知识的正确认知、证券市场的深入感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中的成员有着不同的角色,主要是资料收集角色、分析角色、操盘角色、记录角色,为每个小组设定一定数量的虚拟启动资金,小组成员相互沟通交流,承担起自身的角色责任,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习更多的技能。与此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实践,参与到企业的现实工作中,在全面学习和掌握证券投资学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增强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不断优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实践素养的良好发展[3]。

4“一体式”教学在证券投资学中的应用措施

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工作中应该重视“一体式”教学法的应用,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采用科学化的方式增强证券投资学的理论教学效果与实践操作教育成效。主要的教学措施为:

4.1强化校企合作力度

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工作中应强化校企合作的力度,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全面讲解理论知识,在企业的岗位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也可以在企业的帮助之下创建校园的特色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平台,更好的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建议学校在证券投资学专业学生第二学年学习的过程中,在班级内报名并且选拔校企合作特色班的学员,使得学生进入到特色班的学习活动中,学校和企业共同编制有关的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在毕业之前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编制相应的实习计划方案,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前的岗位实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意识,接触到更多真实的证券投资学岗位工作,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就业能力。在此期间企业还可以选拔表现良好、专业素质较高、道德素养较好的学生作为企业的后备人才,或是直接进入到企业的岗位中参加工作,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还能为企业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达到双赢的目的[4]。

4.2合理采用模拟实践的教学方式

由于校企合作的时间有限,项目内容也不是非常多,很难满足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实践操作知识、岗位工作知识的根本需求,因此在教学期间,教师应结合证券投资学的理论内容合理设计模拟实践的项目,在模拟真实实践场景、为学生分配角色的情况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专业技能。例如: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有自身的角色,然后要求小组通过交易软件实时性了解股票的行情,事先选择某个股票,然后使用互联网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了解宏观形势,分析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然后进行技术分析,也就是进入到K线、形态、技术指标的研究活动,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详细记录交易股票的具体价格信息、数量信息,然后教师检查小组学生的模拟实践情况,指出优缺点,开展相应的教学指导工作。学生完成相关的模拟实践任务之后,每个小组还需进行总结汇报,表达自身关于国内经济、行业情况的看法,提出选择股票的操作步骤、所选择股票的收益率,然后教师开展针对性的点评活动,这样在理论与模拟实践相互联合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专业能力[5]。

4.3合理设计有关的实训项目

教师在理论与实践操作一体化的教学工作中,可以按照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技能培养目标,将有关的教学内容全面融入到实训项目之内,然后使用多媒体设备、证券交易软件等,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证券市场交易情景,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学习理论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仿真的情景直观性、生动性的掌握理论知识,对证券交易的品类、行情与技巧等形成准确理解,了解市场中证券交易的风险隐患,使得学生全面性、深入性的学习理论知识。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之后,要求其在实训项目中认真记录证券交易的操作流程,总结关于实训项目方面的心得体会,形成正确的实时性掌握证券行情、市场信息的观念意识,在养成职业观念的情况下增强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借助实训项目促使学生理论学习能力、实践学习能力的良好发展,使得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实训项目活动中,学习并且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6]。

4.4合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证券投资学专业的“一体式”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结合理论、实践操作一体化的教育发展需求,合理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各种教学手段的支持下,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实践操作技能。例如:可以应用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关于证券投资方面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案例内容,总结实践经验。也可以使用问题驱动教学法,为学生设置真实的债券投资情景,提出选择投资方向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研究和分析市场行情,明确投资方向,以此深入性并且系统性的进行理论实践教育。也可以采用开放性的教学法,将学生理论知识的线上自主学习、实践操作技能的线下学习结合在一起,打造混合式的教育模式,促使学生专业能力、综合技能的发展[7]。

5结语

理论知识教育范文3

关键词:会计理论;会计实务;实用性;对比

引言

会计从业人员不但要掌握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务,还要熟知相关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展开工作。因此,学校在培养人才时也要更注重理论和实务方面培养,这样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也更符合人才发展需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立志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虽然本文是研究会计理论与实务对比,但二者关联密切,同等重要。

一、会计理论与实务关系

会计的基础理论一般包括会计目标、会计环境、会计假设和职业道德等等,这些都对会计从业人员日后工作具有重要帮助,会计从业人员也是需要依据理论进行工作。会计实务包括财务报告、企业融资、报表分析等等内容,由此可以看出,会计实务需要以会计理论为基础,充分掌握会计实务,也能提升会计理论知识,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存在天然的内在关系。会计实务是根据会计理论进行工作的,但会计理论与实务又有密切关联。在研究相关理论时,要以了解会计实务为基础,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和了解相关理论知识,并增加实践应用能力。首先,根据会计理论,形成会计规范,会计规范对会计实务也有指导性作用;其次,会计理论体系,也会规范基本理论,这二者都与实务密不可分,会计规范需要借助会计准则帮助。虽然很多专家学者并没有就会计理论与实务达成共识,但我国会计理论已与国际接轨,不但在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技能,也在引进时不断改革和完善符合我国制度和发展的会计理论。

二、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具体作用及社会功能分析

(一)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具体作用。所谓会计理论,一般是指基础会计知识,这些会计知识是根据经济学原理衍生,不但会包括会计行业规则,也会包括一些会计环境与会计本质等等。这些基础会计知识可以帮助会计认知自身价值,会计会根据岗位职责,不断协调各部门间关系。首先,会计从业人员可以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规范会计工作,展开会计实务;其次,会计不断增加对实务的了解,也能不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会计的行为理论与会计实务同等,二者原理相同,也就是说会计行为理论也是会计实务。因此,会计实务与会计理论为基础,包括核算与管理相关的等等内容。会计理论能帮助会计归纳和整合数据知识,也能指导会计工作,还能预测相关数据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必须拥有会计理论才能展开实务工作。由此可见,会计行业实践性是非常强的。

(二)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社会功能。一般会将会计系统分为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理论主要是包括一些研究机构,实务主要是包括一些企业,虽然具体工作岗位不同,但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研究机构更侧重理论知识,企业更侧重实务。但相关的从业人员理论与实务都要略知一二。也有一部分人精通会计理论与实务,这一少部分人才不但能推动会计行业发展,还能不断摸索新的理论与知识。这些人才理论知识与实务知识同样强悍,不但属于高等教育人才,也属于优秀的专家学者。但由于一些人才提出的理论过于先进,很多企业在当时不能认可这些实务,但经过历史证明,真理可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是这些理论可以不断指导行业发展,因此对社会的价值无法估量。现在很多专家学者在提出理论时并没有获得相等的荣誉和掌声,但是学者仍然在不断研究先进的会计理论与实务,这对会计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每个行业都会有一些优秀人才,不需要掌声与鲜花,只为科研和行业发展作出努力。会计行业作为实践性十分强的工作,相关从业者必须同时掌握会计理论与实务,才能为领导排忧解难,促进企业与研究机构不断发展。

三、会计理论与实务实用性分析

(一)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选择方向及成因。一般会计理论与实务是依靠教育不断传承与发展,目前高等院校以及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其中都会有会计专业,同时,由于会计行业十分热门,社会上也会存在很多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会推出一些培训证书,吸引人才就读。会计专业人才可以选择直接就业,也可以选择不断进行深造,选择较多也为会计从业人员提供更多可能。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发现中职院校以及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大多数会在中小型企业就业,但从业的范围比较广,有很多毕业生没有选择与专业对口的工作。相比较而言,高等院校毕业生虽然也大多选择在企业就业,但相对选择要比职业教育毕业的学生多。但研究生博士和硕士相对选择更多,随着人才不断接受再教育,眼光和视野也会得到扩展,很多女性研究生会选择从事教育行业,也有一些会选择研究机构。如此不难看出,有一部分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没有从事会计相关工作。而选择接受社会培训的人员一般都本身从事会计行业,才会选择进行培训。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与会计行业本身有关,会计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同时,很多企业会要求会计拥有执业证书,而相关基础执业证书获取难度较低,但随着职业证书的不断升级,获取难度也在不断增加。这为会计从业人员提出更高难度,虽然所有企业都需要会从业人员,但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从未放低,基础会计工作比较好做,又容易上手,因此很多觉外人会认为会计工作难度较低,发展较小。这也导致会计从业人员以及会计专业发展停滞。

(二)各类院校会计理论与实务教学现状。由于我国推行素质教育,更重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因此,各类院校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务能力。很多专家与教育学者都会重视基础知识与理论的教育,只有会计从业人员充分掌握理论知识,才能增加实务能力。根据市场调研发现,很多会计从业人员的基础工作能力都较强,但却缺少长期发展动力,这也导致多数基础会计工作从业者能力一直没有提高。而学历较高的毕业生一般不会从事基础会计工作,但由于目前就业竞争比较激烈,会计专业毕业生选择并不多。首先,会计工作的实践性非常强,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务知识紧密结合,这样才能适应岗位需求,并根据岗位需要不断调整工作状态;其次,很多院校都开始展开校企合作模式,希望学生可以提前步入工作岗位进行全真模拟训练,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调研发现,目前多数院校都开始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能力不断提升,会计专业毕业商业能有更多就业选择。而且相比较而言,各类院校更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希望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当然,其中不乏存在一些以理论研究为主的教育课程。

(三)会计从业人员现状以及行业性别比例。由上文可以看出,我国会计专业教育改革初见成效,很多实践能力非常强的会计人才已经步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这些人才的会计理论与实务能力都非常强,学生和企业都比较满意目前现状。虽然有一部分学生自恃甚高,但经过市场洗礼之后,会发现目前就业压力非常大,一般都会选择基础岗位进行过渡,通过不断工作也能提升实践能力,从而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工作岗位。经过对会计专业学生调查发现,女性学生远比男性学生要多,首先,女性比男性更细心;其次,女性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很多女性都不追求过高的发展与前景;最后,相比较而言,一般基础岗位工作企业更愿意用女性员工。因此,会计行业的从业者女性会占多数。

(四)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不断促进会计行业发展。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与实务二者相辅相成,共同重要,各类院校在展开教育时,必须理论与实务并重,才能提升人才就业率,为社会输入实践型人才。虽然一些高深理论对人才继续发展十分有利,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务能力对学生更为重要,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打好地基学生才能稳扎稳打的不断前进。各类院校也在不断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团队,只有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理论素养,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才能不断提高。而且国家对教育也一直很重视,一直在加大培养和教育投入力度,这对人才发展十分有利,由院校与教育部门共同努力,一定能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会计的理论和实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基础知识和理论性知识一般都有规律可循,因此,会计人员一定要储备大量的理论知识,才能真正掌握会计规则,了解如何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首先是了解理论知识,才能掌握理论知识,并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证,会计实务中也会有一些理论内容,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只有将会计理论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才能提升会计实务操作技能。会计从业人员需要将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充分融合,虽然具有一定难度,但只要充分掌握基础知识,长期持之以恒的实践,便一定能成长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社会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元午.会计基础理论及其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与思考[J].会计研究,2019(09):7-13.

[2]庄鹤.信息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研究[J].才智,2019(34):58.

[3]周卫华.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与实务影响的演变与发展[J].会计之友,2019(05):120-124.

理论知识教育范文4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理论;体育课程;现状反思;体系建构

大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的传授方式无外乎两种,一种为“学徒式”,通过专业技能训练从而发展出高水平的工作技能;而另一种则为“实验室式”,通过设计实际体验从而学习技能和理论知识,其认为学徒式学习方式是以照搬以往经验和传统,这种教育方式因受多种因素局限而狭隘,而实验室式教育方式则更为科学[1]。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几乎都是“学徒式”教学方式,这也源于体育学科自身特点,体育是以身体活动练习为主的学科;但是学徒式体育教育在现今逐渐出现认知偏差,甚至逐渐转换为对体育学科的偏见:你们也有理论课?不是跑步吗?“体育成为一门无理论、无深度、谁都可以进行教学的学科。”上述症结产生之主要根源,主要源于体育理论知识贫乏导致的认知偏差。查阅国内相关研究,高校体育理论课程开设相关研究较多,而中小学体育理论课程开设研究几乎没有,学科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应该与实践同步进行,而不是在大学教育期间进行突破性学习。因此,中小学体育理论教育已迫在眉睫。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小学开设体育理论课程现状进行反思并提出理论教学方式的建构方法,为体育更好成为人全面发展的手段提供参考,也为中小学体育理论课程开设提供借鉴。

1理论与实践关系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究竟应是怎样的关系,对此长期以来没有定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进行理解: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同处于一种和谐化一的状态——既保持各自的优势,又相互融合,但现实中二者又往往以一对矛盾的姿态出现[2]。同理,体育理论与体育实践也是如此,体育理论是体育实践认知的抽象集合,在体育学科教育中,体育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反馈于理论之中并完善理论。不得不承认,人一生时间和精力有限,通过实践来获得知识极为有限,必须学习理论来扩展知识层次,也要在实践中践行所学理论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科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缺一不可,缺乏理论则学科发展难以传承,缺乏实践则学科难以前行。

2中小学理论课程开设现状及意义

2.1中小学体育理论课程研究及开设现状

当前,我国在体育教育学中,专项技能的教学占据主导地位[3],理论课开课率不足,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缺乏,45.2%学生偶尔开课,13.0%的学生不安排体育理论课[4],体育理论在体育教学中可有可无[5]。中小学体育课程主要是以技能传授的“学徒式”教学为主,在学校体育课程中体育理论传授主要是与体育项目相关的技战术等相关浅显知识,而在运动生理学、生物力学、训练学、保健学等相关理论传授上几乎没有,部分体育理论的知识主要是掺杂在体育技能的学习中[6]。对上海市部分学校体育教师的调查发现,仅有22.6%的体育老师每学期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每学期3次的理论课教学[7]。在对2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访谈中发现,体育理论课程没有进行专门授课,部分采用实践课顺带进行,部分直接未进行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在访谈中还发现有的小学“有体育场地,但是未开设体育课程”,此处便不多提。在研究上,输入“中小学体育理论课程”进行主题检索,仅有18篇相关文献,且大部分期刊与中小学理论课程无关。综上可知,我国中小学体育理论课程不仅在开设上严重短缺,在科研上也极度缺乏。媒体报道学生运动致死、运动致伤新闻更是屡见不鲜,学生对自身身体情况缺乏清楚认知,更有甚者进行突然性大强度锻炼,而此前则是几乎不参与体育锻炼得学生,急功近利的心理原因和理论知识的匮乏促使人们突然增大运动量,给自身造成损伤甚至死亡,究其原因,主要是体育理论知识缺乏造成。学生体育运动成绩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进行大强度、长时间运动前必须做出科学准备。因此,中小学体育课程理论教育匮乏和急需开设体育理论课程的需求已经显现。

2.2中小学开设体育理论课程意义

青少年时期的教育对于未来自身的认知发展重要性毋庸置疑,青少年时期是人的终身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也是人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人的好奇心较高,探索未知和学习新事物的兴趣更浓,环换句话说,人难免在判断之时受到已有经验的影响。中小学开设体育理论课程,(1)青少年时期自身经验知识较少,此时的体育理论教育可以尽可能少的受到自身经验的影响,也显得更为纯净;(2)人在青少年时期的运动损伤在后面累积显现后更是难以康复,所以,青少年的体育理论教育不仅可以指导未来避免损伤,以科学的方式去锻炼,而且在培养正确体育认知、终身体育意识、科学锻炼方式等方面也是不可替代,同时也能避免出现“体育还有理论课?体育不就是跑步吗?热身干什么,浪费时间。”等认识浅薄的情况出现。

3中小学体育理论课程开设体系建构

体育理论课程的开设宏观上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引导,而在微观上,需要从教材上、授课学时、教学手段上进行设计,科学、灵活的安排体育理论课程开展,既不能过度占用技能教学,也不能开设不足,使学生学习知识过于浅显。

3.1体育理论课程教材编撰

教材是组织教学、实现培养目标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国现行体育教材内容信息量过大、适应性不强、内容重复部分众多、结构不合理、特色不明显,导致教师教学难以选择项目,而学生学习内容较未庞杂且学习效果欠佳[8]。在生理学、保健学、运动损伤预防等理论知识上,还未有专门理论知识教材。新课标也将更多的自主权划分到学校,给教师更多自主安排空间,但是我国体育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在教材编写上还不能完全能够胜任。因此,我国应该由国家主导,组织体育界专家学者编撰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材编撰内容可按东西南北四个板块划分区域,编撰出精简、实用的体育教材,除了纸质教材之外,更要编撰网络课程等电子教材,不仅利于教师教学,也利于学生学习;在理论知识板块设计,应将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互相交叉,以便于教师更好教学和学习更好的学习;在教材内容上,应该以基础知识为主,知识浅显易懂并且实用性较强,例如人体骨骼、肌肉、体育保健、锻炼时间、损伤预防等理论知识应该作为编撰重点。

3.2体育理论授课学时

授课学时是学生学习的基本保障,中小学生学习任务对比高中阶段更为轻松,而小学阶段主要是以基础知识学习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良好习惯为主。教师对于授课学时的安排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时安排不够则学生会出现学不懂、学不会,体育理论学时安排过多,则会占用学生的技能学习时间,影响学生的技能学习。目前中小学体育课程总体授课学时主要是教育部门直接安排为主,但是在授课内容学时安排上主要是教师自行安排。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体育理论内容,教师应该掌握适度原则,合理计划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时间,合理权衡理论和技能学习。在课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技能与理论配合和理论独立授课两种方式进行,教学中需要理论知识支撑的时候,就采用理论与技能同步进行教学,而对于需要系统学习的知识,则进行独立授课形式进行体育理论教学,如此尽可能的使得学习效益最大化。

3.3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手段

体育教学手段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中所使用的实体工具”,例如学生练习腾空步过程中所涉及的“踏跳板”、“跳箱”、“气球”等[9]。好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对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渐更新,现今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形式多样。除了传统的教学手段之外,体育理论课程更可以利用好现今的软件平台,现今的网络平台具有规模化、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的特点[10],与体育理论课程开设的契合度极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专家编撰的电子教材进行适当布置,使学生自主学习,以达到课内课外相互融合,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3.4体育理论课程学习效果评价

评价是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的行为。评价被用来辅助教育,它是教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11]。我国一直以来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以量化评价为主,但是由于体育课程理论界没有注意到义务教育对于课程评价的制约性,使得现在的统一量化评价不符合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12]。不仅要对教师实施教学评价,也要对学生进行评价。体育理论课程的评价更是可以借鉴别的理论学科的评价方式,在教师评价上,主要考核教师对于体育理论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采取每学期开学前进行学期教学内容考试的方式进行,选择学期开始前,是因为人是不能避免遗忘的自身特性,教师在准备考试时候可以对理论知识学习,便于更好的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而对学生的考核上,主要采取期中、期末考核和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采用考试方式,而只要掌握就可以的知识,就采用考核方式进行。此外,教育部门应该把评价结果与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作些许挂钩,以此鞭策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避免体育理论课程开设成为空谈。

4结语

理论知识教育范文5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的教育是面向市场需求的专业性人才的培育,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具备的技能能够很好地适配人才市场对专业性技术人才的需求,所以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为社会发展服务,同时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高职院校亟需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帮助高职院校财务会计学生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本文从高职院校和授课教师的角度对财会课程的改革提出建议,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教育功能,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性技能。

一、高职院校财会课程的教育方向

(一)基本的专业性素养

财务会计专业是偏重于应用型的学科,缺乏基本的金融理论,难以成为具有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对财会专业的学生培养计划,需要巩固基础的理论知识,坚持用理论知识助推实际操作、用项目实操扎实财会的理论体系的基本准则。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必须衔接企业项目实操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尽早接触企业,为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打下基础。在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尤其对产业、商贸以及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及时更新财务会计的现实应用。

(二)课程安排

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下,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始终带有有色眼镜,对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持有学术能力差,学习效率低的观点。然而,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定位本就是使用技能的培养,因此课程体系的安排上要主意抓住教学的重点,不要过分要求细节的掌握,但是一旦涉及财会课程的实际操作的程序上,要注重各个步骤的掌中,提升学生实际操作水平,让学生的实操水平匹配企业的实际需求。

二、当前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弊端

现有的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学与本科教学方式有些类似,专业课程的教授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剖析,实践操作偏少,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真正在企业从事财会工作时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因此,专业“回炉重造”的现象在企业招收的毕业生上较为普遍。基于此,很多高职院校也在不断探索教育的新模式,以期解决学校理论教学和企业项目实操的差距。但是,课程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进行持续性的探究和修正。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注意到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将财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会计实训的软件和网络资源平台,提出以企业岗位和实操项目为导向的教育思维,推翻财会专业传统的“会计理论—账务处置—总结”的教学程序,转而以实际的会计业务为基准,对企业涉及的项目重点进行剖析和实操。新型的会计教育模式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财务会计学习的乐趣,使得会计学习充满趣味性。但是,这种模式的弊端也比较明显,财会知识不成体系化,理论教育碎片化劣势明显,财会业务和财会理论是相互联系的,过于强调财会的项目实操和企业岗位对接,学生容易忽视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难以形成理论化的知识体系,最终导致不知操作背后的理论支撑,而且学生偏重于机械化的账目核算和操作,而且容易纠结于实操问题中的细小问题。

三、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对策研究

(一)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学生受各种环境的影响,从教师引导的义务教育向自由学习的学习环境的过度,学生的学习思维还未实现转换。所以,高职院校需要率先对学生进行思维层面的教育、优秀毕业生情况案例教育、学习规划、职业规划,让学生能够明晓事理,形成大学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思维,让学生意识到财务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培养专业的学习兴趣,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除此之外,要通过各种预习,复习以及学业考核等综合性手段,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在课堂中针对性地解疑答惑。

(二)教师教育理念的重新塑造

无论是何种教育,教师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基本的教学素养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除此之外,财会专业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平衡财会理论和项目实训。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财会专业的教学改革的需求,购买大量的实操软件和操作平台,将原来的财会理论学时拨出一半为学生的实训操作,但是教师对实操系统的掌握并不熟悉,导致学生在进行计算机实操时,即使遇到操作问题也难以找到教师解疑答惑。所以,教师也要及时更新财会理论知识,为学生传授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

四、结语

高职院校传统的财务课程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为了更好了帮助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学生与企业的衔接,需要改变传统的财会理论知识学习模式,注重基础理论与实操训练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项目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都要进行培养,从而提升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谭素娴.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2]吴湘.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创新与实施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6):134-135.

理论知识教育范文6

(一)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兼有的课程。然而,一些师范院校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更多地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学形式单一、枯燥,大多数教师教学停留在理论层面,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忽视对师范生教学技能和教学实践的培养。由于课程重视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轻视教学实践技能的培养与提高,结果使得学生获得的只是机械的理论知识,在师范院校职前教育阶段的学习缺乏实践的机会,组织和管理课堂教学、自编儿歌和童谣等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功得不到提升,理论背离了教学实践,其结果很难使学生形成系统的、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因此,也无法使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将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新入职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势必缓慢。

(二)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讲授脱离具体教学情境

小学英语教学法是一门基于实践的理论学科,因此,课程的理论讲授应结合具体教学情境。然而,一些教师认为“学生所学过的简单化的、脱离情境的有关语言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将会转化为他们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与特别的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的复杂的行为方式”,认为理论讲授是课程的主要目标。这样的结果是师范生学习了不少教学法理论,然而脱离具体情境的教学使许多师范生对于理论的理解一知半解、不够深入。

(三)小学英语教学法教育实践环节实效性差,学生难以受益

传统的教育实践一般采取“集中实习”为主的教育实习模式,时间(教育实习时间为6-8周)一般安排在全学程的最后一年。然而,实习安排过于集中且周期短,备课和总结就占4周,真正用于实践教学的时间只有4周左右。在对已经参加过实习的在校师范生的访谈中,许多实习生感觉实习只是走过场,收获并不大,感受也不深,刚刚有点进入角色,实习就结束了。有许多实习生反映在教育实习阶段,给实习生提供上讲台锻炼的机会也很少。这种简单短暂的实习难以满足小学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锻炼的需要,无法使师范生积累个人实践知识,形成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技能。此外,不利于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其结果导致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方面的训练流于形式。

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一个有创造力的教育家,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形成了生活教育理论的教育思想体系,其中“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一)“践行”的教育实践观

陶行知曾在《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中论述到:“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怎样教就怎样训练老师”,“与附属学校、与实际生活相隔阂的师范教育得不到根本改造,直接可以造成不死不活的教师,间接可以造成不死不活的国民”。他多次强调师范生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倡导师范生应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关于教育情境的知识。此外,他提倡师范院校应建立联系实际的中小学实习基地,加强与中小学的合作与联系,使实习基地成为师范院校重要的实验场所,通过中小学教育实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教学理念

陶行知倡导“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师范生是未来教师队伍的储备力量,为此,师范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师范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教。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三、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法改革

(一)理论教学应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环节

小学英语教学法理论知识的讲授应改变过去传统重理论传授、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性,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此,首先教师可以选取大量的小学英语教学片断案例、教学设计案例以及课堂教学录像等材料,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教学法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反思什么是有效的教学行为及什么是低效的教学行为,从而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以及形成相应的实践能力。这样,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既帮助师范生理解了理论知识,避免了理论学习的枯燥,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还有助于师范生形成反思、创新和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其次,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观看小学英语教学观摩课。课堂教学观摩是学生获取实践性教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在观摩前,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观摩每个小学英语教师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互动、教学特点,从而避免了观摩的盲目性。在观摩后教师结合提出的问题,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以及发言,然后教师集中不同学生的观点对不同的小学英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以及教学特点进行总结。通过观摩,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使学生将课堂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反思能力。另外,在课时安排上,教师还应为学生安排微格教学,将学生分为5到6个人一组,按照教师指定的教学内容,学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集体备课、共同撰写教案,教师每节课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进行说课和上课。各个小组经过合作、协商和共同进行教学设计,互相听课和评课。在听取其他小组成员的教学设计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改进和完善。通过学生走上讲台进行上课,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付诸于实践,并在教学体验中增强信心,锻炼教学实践能力。

(二)按年级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培养,增强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实践能力

1.一年级进行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

通过语音、语调以及英语听力训练、口语能力训练、朗读训练、基本语法知识(包括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基本语法点)、英语阅读、英语精读、英语写作等课程,加强和巩固学生英语学科知识基础。这些学科基础知识的训练安排在小学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开设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之前。

2.二年级加强英语教学技能的学习。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不仅应该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知识,教育理论知识,还应掌握各种教学技能。为此,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应注重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可以将小学英语教学法分成小学英语课程教材教法,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编写教案技能训练,小学英语语音、语法和词汇教学,小学英语听、说、读、写教学,小学英语歌曲和童谣,小学英语教唱技能,小学英语简笔画技能训练、学习制作教具以及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等专题进行专项技能培养,以满足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需求。二年级旨在通过专项职业技能训练形成学生的实践技能,在训练过程中,除了教会学生如何习得教学技能,教师还应结合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以及新课程理念,使学生学有所用,将所学教育理论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3.三年级学生进行见习、实习和集中实习。

见习是师范教育的入门课程,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小学进行观摩和听课以及跟班,使学生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程序有所了解;实习旨在使师范生体验课堂教学,学生到小学进行听课、备课、上课,一边学习,一边实践,进行教师教育技能的尝试;集中实习则是在学院集体组织安排下,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实习,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一起制定方案进行合作指导,指导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三年级重在加大教学实践课程的比例,继续加强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见习、实习以及教育实习的准备工作。教育实习期间要求每个学生进行一定比例的试讲,使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教育教学能力。

4.四年级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经过了一到三年级相关学科基础知识以及学科教学法的学习,以及一定时间的教育见习和教育实践的训练,具备了基本的教育教学素质和能力,以全职教师的身份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实践中,从事为期至少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样,他们就有更多机会进一步提高,获得教育实践的能力,从而缩短了未来师范生适应教师角色的时间。

四、结语

理论知识教育范文7

【关键词】高等医学教育;护理专业;自学考试;临床实习

心健康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对医护人员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医护人员要提高护理技巧和专业的护理知识。护理专业自学考试能有效的提高护理水平,使护理人员具备更高的护理技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参加高等医学教育护理专业自学考试临床实习的护理人员48名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高等医学教育护理专业自学考试临床实习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包括操作技能、个人素质、工作态度等方面,成绩分为优秀、达标以及未达标,并统计对比护理人员的自我评价以及临床护士长评价。

1.3观察指标

通过调查问卷达标情况、自我评价和护士长评价进行判定。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x±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各个项目达标情况调查统计

理论知识的优秀率为52.1%相对较高,个人素质的优秀率为35.4%相对较低,操作技能以及个人素质均存在未达标的情况。

2.2自我评价以及护士长评价情况比较

在操作技能、理论知识以及工作态度方面,自我评价以及护士长评价无差异性(P>0.05),但是个人素质方面自我评价以及护士长评价存在差异性(P<0.05)。

3讨论

护理教育的快速发展导致人才市场当中的竞争力降低,学生的考试成绩变得更加重要[1]。高等医学教育护理专业自学考试临床实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了就业的竞争力。本研究结果显示理论知识的优秀率52.1%相对较高,个人素质的优秀率35.4%相对较低,操作技能以及个人素质均存在未达标的情况。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落后于临床教育,所以在高等医学教育护理专业自学考试临床实习的过程当中要对护理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才能够保证技能方面的考核达标,护理临床需要更多的进行操作,达到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要求[2]。研究显示,在操作技能、理论知识以及工作态度方面,自我评价以及护士长评价无差异性(P>0.05),个人素质方面自我评价以及护士长评价存在差异性(P<0.05)。而且发现学生的操作技能、理论知识以及工作态度与个人素质呈负相关,所以医学护理教育当要重视个人素质的教育[4]。原因有很多,比如在问卷调查不够客观,教育培训的内容没有个人素质培养等,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日后对于自身的素质需要更加的重视[5]。护理人员临床实习需要改进学习目标,旨在提高自身各个方面的技能,并通过实践训练使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融合起来[6]。综上所述,为了促进高等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应通过培训以及考核等方面逐渐提高临床护理专业护理人员各方面的能力,并对高等医学教育考试的大纲进行改进,使其更加的完善,从而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需求,使护理人员具备更高的护理技能。

参考文献

[1]陈乾雄,谈益芬.国内护理专业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29):4167-4169.

[2]杨静,郑宏庭.临床实践指南应用于高等医学教育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6,45(8):1135-1137.

[3]付辉,徐溢明,于少泓.基于问卷调查探讨临床医学实习生的医德教育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3):379-382.

[4]赵晓华,陈浪,陈俊香,etal.医学生临床实习前集中强化培训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7,16(7):706-709.

[5]严婧,张隽雅,崔丹.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23):3305-3307.

理论知识教育范文8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高职院校有可能升为本科院校,而且每年都有很多院校升为本科院校,这就是我国高校教育不断下降的原因之一,所以教育部门提出了高职教育精益求精的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校发展。高职院校中,《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这门学科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本文将重点讲解《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高职教育过程中,国家的教育部门比较重视重点学科教学,重点学科的标准是有较强的实践性,有较高的就业率等。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内部对待重点学科还是比较重视的。其中《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这门学科就是重点学科,其最大特点就是比较抽象,最主要教学模式应该是实践,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足够重视实践实验,而是一味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结业考核也是通过试卷考核,学生虽然可以考一个很高的分数,但是他们的实际动手实践能力非常弱,这样的情况直接导致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出色地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基于这样的现状,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联合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具体教学模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选取教学模式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选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最终达到学生拥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实践创新能力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综合性人才。笔者重点讲解《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一体化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高职院校中机械模具研究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现如今,国家教育部门与高职院校联合进行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在对它进行一体化教学的过程当中,首先应该改编课本。在最初的教学模式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是各自分开的,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露端倪,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没有好的教学效果。在对课本进行改编的时候应该把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验相结合,在一个模块知识后,可以穿插相应实验的讲解,既然书这样编排的,那么课程教学就应该按照这样的顺序上,所以要求教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也就是说一个老师可以同时对理论知识和实践实验进行教授。

二、《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

在模具设计专业学习中,《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这门课程还是比较重要的,但是这门课程学习比较困难,因为这门学科最主要特点是理论性知识较多,而且这些知识都很抽象,离实际生活比较远,学习起来具有很大的困难。对这门学科教学进行普查之后,得到了一些数据,包括课堂的出勤率、课堂效果、课堂互动情况等情况。在这一课堂上,学生的出勤率平均只有68%,不管教师采用什么办法,出勤率一直处在这样的位置。讲课过程中学生大多都不听讲,主要因为他们听不懂,在课堂上只有寥寥几个人与教师互动。总之就是课堂现状非常糟糕。

(二)实践实验课程效果不理想

高职院校中,我安排了这门学科的实践实验课程,但是因为学生的理论知识很差,这样的现状直接导致实践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非常不好,甚至有的课程根本进行不下去。实践实验课程中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在实验过程中都有着手的地方。大部分高职院校当中,实践实验课程的安排一般都在理论课程学习之后很长时间内,学生本身理论知识听不懂、学不好,进行实践实验的时候,仅学的一点理论知识都忘记,这样的实际情况导致实践实验课程并没有很好地进行,而且情况很糟糕。其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实践实验课程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实践实验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是目前情况是实践实验课程进行得非常不好,建设实验课的目的一个也没有达到,所以这门课程没有存在的必要性是非常正确的说法。为了让实践实验课程有存在的意义,一定要对这门课程进行新的教学模式探索。

(三)学校没有足够重视教学的效果

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高职院校本就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实践性人才,就是为带动高职院校经济的发展。但是现如今,很多高职院校都把经济发展作为主要任务。在这几年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招生分数线一再降低,以至于任何一个参加高考的学生都能上一个所谓的大学。招收的学生数量越多,高职院校的经济收入越高,所以招生过程中采用“宁滥勿缺”的政策,这样的招生政策对高职院校发展有很大阻碍,形成恶性循环,使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出现很大问题。这种情况的发生最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不重视教学效果。

三、《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进行课本的重新编排

进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时候,首先应该对课本进行重新编排。在以往课程教学所用的课本中,理论知识课本与实践实验课本是分开的,而且在具体课程安排上有很大的时间间隔,这样的安排直接导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都没有很高的效率。所以要对课本重新编排,编排过程中把理论知识与相应的实验编排在一块,在一个模块完成之后就把相应的实验编排在后边,并且教学过程中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课程教学。这样的课程安排能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一体化的教师

进行课本一体化编排之后,最好培养相应的一体化教师,也就是说在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的教学上对相应的班级安排同一个老师,这样老师能充分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并且在实践实验过程中进行重点教育。培养一体化教师的主要方法是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毕竟老师们的教学内容大体相同,知识教学方式不同,所以可以培养教师的教学方式,相信很快教师们就能把理论知识和实验教学很好地结合。

(三)采用一体化的教学基地

在完成一体化课本的编排和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之后,还需要一个一体化的教学基地。一体化的教学基地就是在实训室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践实验的教学。因为理论知识和实践实验之间的联系极强,理论课上的必要之处可以马上转化为实践实验;在实践实验课上,如果教师发现学生的理论知识太差不足以完成实践实验课程的时候,可以马上转化为理论课程的学习,这样的安排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在《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中实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给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

五、结语

笔者通过介绍《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提出具体可行的有建设性的建议,并提出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的重要意义。通过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我国的高职院校一定能更好地发展。

作者:闫金星 单位:阜阳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严冬青,卢秀明.高职院校《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任务式教学的思考与改革.科技信息,2014(06).

[2]孟普,甘瑞霞.基于应用型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探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0).

[3]黄悦驯,郑平平.《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教学改革初探.职业教育研究,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