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转球教学范例

篮球转球教学

篮球转球教学范文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篮球运动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且能够使学生的心灵得以美化,对于学生美育的提高具有现实作用。但现实很多高校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强调分数的作用,很多像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一样的课程,由于多在篮球国内进行,部分高校领导为了能够实现专业盈利的目的,多将球馆租给社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比赛,则课时很难保证,多数的学校仅仅能够完成部分篮球课时。在现实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课时完整性不能保证的时候,便需要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师向教学要成绩要效率。因此,教学内容设计的合理性便凸显出来。为了更加全面的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需要教师在现实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涉及技术、战术、体能等几个方面。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师要抓住兴趣及时给予引导,鼓励学生多进行篮球技战术方面的练习,鼓励学生多动手。教师要及时针对学生所进行的技战术方面的不足进行指导,指出学生在篮球练习过程中的一些不足,让学生进行最优化设计。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培养来引导学生步入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殿堂。

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素质策略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师是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教师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体育教育专业篮球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师在专业能力方面相对欠缺,使得现实生活中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令人担忧。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业知识差,教学方法不够丰富,过于依赖多媒体,评价手段落后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致使学生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的学习兴趣不高。为更好的进行体育教育专业篮球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绘画和欣赏的基本素养,教师应从自身的专业能力方面着手,提高自身的基本绘画功底,以更好的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出更美更优质的艺术作用;丰富教学方法,不能过于依赖传统体育教育专业篮球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法加直观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应适当增加学生独立练习的时间,更好的让其体会到体育教育专业篮球的整个练习过程;更新评价方法不能单纯的以完成作业和认真听话为甄别好坏学生的标准,适当植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等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均有助于现实教师能力的提升,有助于高校课堂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思维的培养策略

高校新课标实施后,对于现实的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除学习基本的篮球运动知识外,新课标还重视让学生体会、兴趣、终身体育意识等能力的培养。以及让学生在文化环境的基础上来感知体育教育专业篮球的魅力。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在现实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过程中,则不能再局限于课堂,应深入自然和社会,将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与自然和社会有机结合,通过欣赏社会人的篮球技战术来更好的感知作品背后的人文精神,通过欣赏教学比赛来更好的获取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思维。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思维,教师在进行艺术作品教学和讲解时,先要让学生们自己去理解篮球运动的含义,如果学生们在理解一段时间依然不能够理解,教师再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乐趣,还会提升学生的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思维。

四、结束语

篮球转球教学范文2

关键词:体育专业;篮球教学;裁判能力;提高

本文对篮球教学中裁判能力提高的研究,旨在了解当前裁判能力提高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在教学中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裁判能力提供借鉴。

一、提高学生裁判能力的重要性

体育专业篮球教学中学生裁判能力的提高可以把它当做教学发展的内容,是一种让教育者通过合理的手段使学生的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探索未知领域,深思已学技能在赛场上的有效运用。从裁判能力本身而言,一切都是以学生个人能力提升为出发点,发展学生的裁判能力以适应社会对篮球运动的需求;从教学目的而言,提高学生的裁判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篮球竞赛规则,更利于开阔自身的视野。

二、体育专业篮球教学中学生裁判能力提高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身对篮球裁判的认知情况

体育专业的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相对薄弱,导致很多学生将提升自身篮球技术作为重要的学习目标,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术科学习上,忽视了对自身全方面的提升,导致学生综合能力相对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裁判能力的培养。

(二)体育专业篮球教学模式现状

从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裁判能力的角度来看,现阶段篮球教学在裁判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学方式与学生裁判员能力的培养联系并不紧密。授课过程中,多数教师都没有将篮球技术与裁判能力培养相结合,在实践课中以传授篮球技能为主,在理论课中以教授篮球知识为主,而学生的裁判能力需要通过实战去培养,这样的授课方式显然不利于学生裁判能力的提高。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教学模式要与裁判能力的提升相结合,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出,多数篮球教师对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裁判能力还未有深刻的认识。

(三)社会因素

体育专业篮球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不仅是提高运动技能、更要为社会输送综合型高质量人才。随着运动的参与度增加,篮球赛事的也逐年增多,对篮球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高校教育工作者对篮球教学也日益重视,许多院校已经将裁判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然而,现阶段培养模式过于竞技化、传统化,很难在日常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裁判能力。进一步了解可知,体育专业在篮球教学中对学生裁判能力的培养多数是在形式上进行讲解,并没有深入进行实践操作。可见,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裁判能力并没有真正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这一现实问题能否有效解决,是体育专业学生裁判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

三、提高体育专业篮球教学中学生裁判能力的建议

(一)更新教学方法,适应教育需求

篮球裁判员专业性很强,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门容易理解的知识,需要多次的实践操作进行培养,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技能教学运用比赛的形式来融入裁判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感。在教学比赛中,学生通过轮流当裁判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了解裁判知识和比赛规则,也可以从比赛的变化中随机应变,根据情况合理的做出判罚。通过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自身裁判能力的认知,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避免被动灌输的枯燥,让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有效运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裁判能力。

(二)提高师资力量,优化教师团队

现阶段的篮球教师,多数教师都缺少对教学中学生裁判能力培养的专业性与前沿性。要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将技能与裁判能力培养相结合,让学生的裁判能力能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发展。基于此,学校应给予高度重视,从根本上推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教师应回归课堂本身,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运用教学比赛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对裁判知识和规则的认知,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其次,篮球教学研究者应该给予此项运动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定期举办篮球裁判的培训,让更多的教师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得到应有的重视,有更多的机会提升自己的水平。此外,教师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让自身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裁判能力培养相结合,不断推进篮球教学中对学生裁判能力培养的指导性与前沿性。

(三)定期开展比赛,有效培养学生裁判能力

教学模式要结合实篮球战中裁判能力的需求,培养符合篮球竞赛发展需求的优质裁判员,从而解决高素质裁判员数量不足的问题。为此,学校通过开展竞赛,可以巧妙的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给学裁判能力的提高提供平台。竞赛不仅是对学生裁判能力的检验,更重要的是对心理意志品质的考验。在竞赛的氛围中增强对技术动作的判断、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是篮球裁判能力的呈现。此外,高校可以定期开展裁判培训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考试的方式获取裁判员证书,为体育专业的学生裁判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校园氛围。

四、结语

在篮球运动中提高学生的裁判能力,需要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中的渗透裁判知识,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定期开展竞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让学生的裁判能力的提高可以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

参考文献

[1]张那.对我国高水平篮球裁判员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J].科技资讯,2014(2):4.

[2]谢代欣.学生篮球裁判员的选拨与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0):270-271.

[3]王立恒.武力使用女子教官初级培训班实践与探索——以辽宁公安机关武力使用女子教官初级培训班为例[J].公安教育,2019(5):30-32.

篮球转球教学范文3

1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质提高的重要作用分析

1.1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据相关部门统计,当前我国的中小学生因为饮食习惯不正确、不健康,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挑食、偏食的坏习惯,导致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小豆芽”或“小胖子”,身体素质较差,体育成绩不达标。通过引导他们开展体育锻炼,能有效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比如,很多“小豆芽”通过锻炼,身体变得强壮了;而“小胖子”们通过参与体育锻炼,体重明显下降,身材变得匀称。而且,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每到换季时节,学生感冒的人数减少了。由此可见,加强中学体育教学,能有效强健学生的体魄,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水平。

1.2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当前,我国的中学生因为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家人的宠溺,导致他们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较追求自我意识,缺乏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开展体育教学,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项目中通过合作互助,能有效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此外,在团体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和互帮互助,还能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促进他们自身性格的健康发展,实现人格的完善,进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1.3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中学体育教学中需要教师在几年的时间内,系统传授学生体育运动项目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开展体育实践教学,帮助学生讲这些理论知识内化于心,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指导自身的体育运动和锻炼,这样就能逐渐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的体育锻炼观念,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这样一来,还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力的帮助。

1.4促进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

我国教育部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在中学开展体育教学,教师通过开展实践教学,不但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四肢的力量,促进他们身体素质的提升,同时促进他们心理和人格的完善,还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比如说,通过开展体育锻炼,还能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坚韧的毅力和耐力,这样不仅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能帮助学生更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积极克服并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一来,就能促进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

2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体质存在的不足

2.1部分教师不重视体育课堂教学

在中学阶段,体育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属于主科之外的附加科目。但在传统教学理念中,体育课程并不被师生重视。而且,在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科目较多,任务较重,很多语文、数学或英语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并促进学生相关科目成绩的提升,经常挤占体育教学的课时,这就导致体育课堂教学课时较少,教师只能进行理论教学,无法开展实践教学。因此无法满足体育学习的实际需求,也无法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2缺乏完善的场地和体育器材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一堂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需要有完善的教学场地和齐全的体育运动器材。例如:足球教学需要足球场地和足球、篮球教学需要篮球场地和篮球、田径教学需要跑道及相应的辅助器材,但当前部分中学体育场地较小,体育器材也比较匮乏,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这就导致教师智能借助理论教学代替实践教学,从而影响到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影响到他们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2.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

在当前的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人为地将体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这样就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运用理论知识指导自身的实践操作。例如:在中学篮球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完篮球运动的理论知识后,应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并从旁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指导自身的实践操作。但当前部分教师只是简单地进行理论的讲解,然后把篮球发给学生,就让学生自己实践,并没有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也没有关注学生是否进行了实践操作。这就导致学生无法有效运用理论指导自身的实践操作,自然无法有效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

3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体质的教学策略探讨

3.1转变师生的体育观念

在中学阶段,学生面临着人生重要的转折点,那就是升入上级学府的考试,而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这次考试的最终成绩,因为在当前的中考中,体育考试成绩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高中录取。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无法应对这场重要的考试,从而导致他们未来的道路遭遇到更多的坎坷。我国古人曾经说过:“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正如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所言:“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确,对中学生而言,学习固然重要,但若没有强健的身体作为支撑,勤奋学习也只能是一纸空谈。因此,在中学教学中,体育教师必须重视体育教学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更好地设计体育教学项目,灵活运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开展体育教学,实施快乐体育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能体育课堂中享受到快乐的体育教育,从而转变学生的体育观念,激发广大中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进而为他们身体素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3.2完善教学场地和体育器材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运动场地和体育运动辅助器材是开展高效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部分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和教学辅助设备比较缺乏的问题,相关学校必须完善教学场地和设备,从而帮助中学体育教师更好地开展体育课堂教学,进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可根据课程教学的需求,建设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及田径类运动场地,同时合理添置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辅助器材,以满足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需求,从而为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3.3加强实践教学指导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理论教学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几乎没有任何帮助,只有实践教学才是提高学生体质的有效方式。基于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相分离情况,教师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同时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点拨,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指导自身的体育实践,并在科学体育锻炼中逐渐增强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篮球的技巧和一些基本的规则,当学生初步掌握这些技巧和规则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到篮球实践教学场地进行实践操作,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2个组,采用打全场的方式引导学生实践自己学习并掌握的篮球理论知识。在学生打全场时,教师可以充当裁判指导学生,指出他们在实践中出现的跳球违例、带球走步、拍球过肩、双带、脚球、阻挡犯规、带球撞人、三秒违例等常见的失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实践操作,将理论内化于心,并在实践操作中逐渐增强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

3.4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在中学篮球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还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积极的评价。在新课改背景下,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不但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可以通过体育运动释放学习压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体质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就分析了教学中的不足,然后从转变师生的体育观念、完善教学场地和体育器材、加强实践教学指导以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这4个方面探讨了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体质的策略,希望能对相关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体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家友.浅谈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体质[J].才智,2020(9):14.

[2]胡广书,冯斌,王君鹏,等.基于初级中学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推行跳绳课堂教学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1):131-132,135.

[3]严亮.中学生体育学习倦怠的干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5):118,120.

[4]黎波.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体质[J].南北桥,2019(20):169.

[5]王领.简论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贯彻“健康第一”理念[J].青少年体育,2019(3):70-71.

[6]周亚茹.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对比研究——以上海市川沙中学体育各专项学生为例[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9,34(2):172-176.

[7]刘志华.刍议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6):11-14.

[8]李海鹏,郭芙茉.学生体质健康抽测排名背后身体素质单项指标贡献系数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2(10):39-43.

[9]石国建.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6,14(5):147-148.

[10]逯梦伊.当代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0(4):39-40,126.

篮球转球教学范文4

一、概念界定

什么是有效教学或者有效教学是什么?不同的教师和专家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其认识和理解差异的核心在“有效”这个词眼上。有人说,有效就是有效果,也有人说有效是有效益,还有人说,有效是有效率等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效”是这样解释的:有成效,有效果;有效力。显然,这样的解释依然模糊不清,不妨再追进理解关于有效解释的解释。在词典中“成效”的意思是“获得的预期的好效果”,“效果”的意思是“由某种动因或原因所产生的结果”,“效力”的意思是“约束力和效果”。经过这样一番语义的剖析,很容易就有了对“有效”的比较完整的理解:“有效”即由某种动因或原因所获得的预期的良性结果。那么,“有效教学”即由某种教学动因或原因所获得的预期的良性的教学结果。这里的教学动因或原因就是本文所讨论的教学策略,即教师通过一些得当的措施和方法去获得一个好的教学结果。

二、结果理解

前面提到了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一个好的教学结果,那么,怎样的结果才是好的结果。笔者认为,在不同的教学语境中教师和学校对结果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也直接导致对教学评价的差异。在应试教育语境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升学率、本科率至上,是判断教师教学成败的唯一指标,是覆盖一切的指标。此时,有效教学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分数高即教师的教学能力强,教师的教学有效。以致教师死抓、死楸的暴力教学司空见惯,完全忽视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语境中对学生的评价则比较全面,不仅注重知识的识记、理解,还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此时,有效就不仅仅是学生的考试分数,还有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评价。例如,英语的交际能力等,需要教师更多的教学技巧。而在当下的高中教育语境中完全从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去教学和培养并不现实,完全沉溺于粗暴、简单的机械教学又太原始、落后。因此,不妨将两者融合,从让学生分数与能力兼备的结果评价出发展开的教学就显得比较实际,这也是大家应该公认的好的结果,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三、运用策略

上述的分析与理解已经完整地呈现了“有效教学”的全貌,许多的学者和专家也针对有效教学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但笔者认为实施高中英语有效教学还应该重点做好以下两点:

1.给学生留有知识周转的存量空间。

在应试教育语境中高中英语教学的有两大特点:一是注重量变。通过大量的词汇背诵、词汇默写,句子翻译,阅读理解等大量的练习,达到知识快速记忆的目的。另一个是速度。许多的学校在高中的课程安排中不断提高新授课的速度,把高二的内容挪到高一讲完,高三的内容在高二上完。经过这种饱和的训练,高速的授课,课本内容的纵向挤压后,学校认为这样教师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所谓的一轮二轮甚至三轮复习。从表面上看,学生在这种模式中有更多的存量空间进行消化吸收,但事实上,学生完全在教师的主导下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练习。一方面对一部分普通学生来讲,在这种高速、高密度的教学中往往一个内容还没有理解,就进行下一个内容,而许多的知识内容又存在高度的相关,可以说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的基础。这样,前面的内容没掌握,随着时间的积累,这批学生学习理解的难度就越来越大,以致最后根本就不能理解教师的上课内容。那么,这样的学生到复习的时候再要去提高、进步甚至反转的概率就微乎其微。另一方面,英语学科既高度依赖记忆,也是需要理解的学科。众所周知,记忆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要把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必须经过不断重复学习,才能完成这个转化过程。但是,缺少时间的存量空间,教师盲目地赶进度,学生缺少自己的支配时间,表面上看学生学了很多,但事实上学到的却是打了很大折扣的内容。当然,要去彻底改变目前这种教育模式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笔者认为教师也完全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进行微调。例如,在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进行一些精细化的调整,重要的内容精讲,次要的内容粗讲,不要的不讲,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时间上,力争每周给学生留一到两节课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进行查漏补缺。在练习上,教师对学校准备的讲义卷、练习卷进行一番精选,对一些含金量高、真正有价值的练习试卷进行练习,学生得到的锻炼会更大。

2.重视学生错题的归纳与再练。

学习的过程就是错、纠错、再提高的过程。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在老师讲完之后,所有的练习都是完全会做的,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对于学生而言,改错无非就是订正,把原来错误的答案写出正确的答案就完事。那么,对于教师往往会统计各条题目的正确率,或者错误率,错的多讲讲,错的少的就不讲了。表面上看,这样的做法合情合理。但是,教师忽略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教师把讲的重心放在了一条条的题目上,而不是一个个的原理、方法、策略。有些时候,不同的题目原理是一样的。因此,教师在针对学生错题的时候不能只讲一条条的错题,更重要的是要把错题归纳总结之后,把原理一样的错题放在一起讲。此时,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纵向练习错题的关联性。即学生前天、昨天、今天错的题目是不是同一类型,是不是同一知识点。如果是,那说明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没有完全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把这样的知识点梳理、归纳。那么,对于那些错误率高的题目,或者涉及重要知识点的题目教师应该每周整理,归纳,然后,再换一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经过数次不同形式的重复,学生学习的结果往往会变得更好。

作者:刘鲜明 单位: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

第二篇:高中篮球模块有效教学影响及对策

一、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对象。

主要在高一、高二、高三篮球教学班中分别随机抽取学生(样本)100名,共300名,开展抽样调查。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和研究有关篮球教育教学的文献,如期刊杂志、报纸、会议、学位论文等资料,并借鉴参考优秀的教学设计、课程改革的课例案例,从中汲取有益的资源。(2)观察法:积极参加听、评课,以及各个兄弟学校的体育课观摩活动,共计40余节。(3)问卷调查法:根据各个教学年段的实际情况,设计问卷,并把教学中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问题编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其中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98份,回收率99.33%,有效问卷100%。(4)数据统计法:利用问卷调查收集回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统计分析,形成系统认识。

二、影响因素分析

1.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

在篮球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教学信息。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制定出更有效、更合理的教学内容。从表1可以看出,在自信、团队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性格变开朗、自我锻炼能力变强及获得成功感选项的人数较多,但还有34位学生认为通过学习,仍不适应有身体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发现这34位学生中多为女生。而只有72位学生认为通过学习,创新能力有所增强。篮球本身具有技术含量高,技术动作多的特点,创新的要求较高,但从表中体现的信息表明大部分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够,还停留在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的基础上。

2.教师整体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整体素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教师素质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为教师更好地上好课,更有效地组织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充分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是十分有必要的。学生对教师的业务水平要求较高,“教师的亲和度”、“教师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影响较大。虽然“教师的情绪”、“教师的行为态度”这两项选择的人数相对较少,但占据三分之二的人数,因而值得重视。

3.学生对篮球课教学内容的看法。

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愿意学,是否能从中学到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了解学生对篮球课内容的要求和看法。从表3可以发现,学生对篮球课主要的感觉是内容难且单一重复,没有新意,还有就是考试难,但这些是篮球教学中比较难解决的问题。篮球的技术动作比较繁多,层层递进,而且每个技术动作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得到巩固提高,这让教师如何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带来新要求。还有少部分学生选择“内容有不喜欢的”和“内容安排不合理”两项,因而在努力解决“难”的问题上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更合理地安排课时内容。

4.学生修习篮球课的兴趣变化。

学生参加篮球运动与他们的兴趣有直接关系。浓厚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推动作用,对学生是否坚持参加篮球练习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从表4可以看出,选择兴趣程度“高”的学生,在学习前后不变的占多数,兴趣程度下降的极少;选择兴趣程度“中”的学生,在学习前后不变的占总数的16.1%,兴趣程度由“中”转“高”的占总数19.5%,由“中”转“低”的有2%;选择兴趣程度“低”的学生,在学习前后,总体有所提升的共占总人数的8.4%,但保持不变的仍有2.7%;也就是说,在原先不喜欢篮球课的学生中,大部分变成喜欢和很喜欢,还有小部分还是不喜欢。从这些数据说明,虽然是选修篮球模块的学生,但学生兴趣程度仍有不同。而且通过学习后,提高兴趣程度的比例还没达到最好的效果,这对教师教学的调动能力与教学手段有比较高的要求。

5.学生对单元计划与学期计划的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明确单元教学计划和学期计划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实行模块教学后,教学内容都由任课教师自行制定。如果鼓励学生积极了解教师的计划内容,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改善学习态度,调动学习积极性等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从表5可见,篮球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计划内容大多是满意的,但仍有近1/3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不符合他们的要求。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要制定一个相对合理的计划内容,则需要对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有区别、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

6.学生对学校场地器材的满足程度。

篮球运动是一项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相对比较高的运动项目。良好的场地器材对更好地实施篮球教学有重要的影响。调查访谈发现,学生对篮球教学不满足,主要原因在于球质不好和场地不足,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教师的课堂教学安排,也对学生的课中和课后训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7.学生对篮球模块评价标准的看法。

目前,我校篮球模块的评价标准是教师根据单元计划和学期计划所制订的教程自主决定考试内容;另一个是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情况(如平时表现、出勤率、服装和学习态度等)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等级评价),从而最后认定学生模块学习的成绩和学分。调查发现,有2/3的学生认为考试评定标准正常,而认为考试评定标准偏高和偏低的人数中,认为偏高的多为女生,偏低的多为男生。因此,教师为更好地保持或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应制定相对合理的评价标准。

8.课堂纪律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良好的课堂纪律能为学生的学习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调查发现,篮球班的大多数学生认为课堂纪律对他们的篮球学习有“好影响”和“较好影响”,只有少部分认为“没影响”,没有人选择“有坏影响”。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好的课堂纪律对他们的课堂学习有积极的作用,这对教师积极优化制定课堂常规,如何在教学中管理好学生提出更多的要求。

三、建议和对策

1.注重激励教学。

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及良好的教师状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良好的学习心理和状态,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团队意识及创新意识等,从而更好地促进篮球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所以在篮球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学会了解学生、亲近学生,不要有不良情绪和态度等,而是要学会适度激励学生,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形式。

2.优化分层教学。

教师要积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内容、学期计划和单元计划,尽可能地贴近学生,满足各个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在篮球技术动作的学习中,针对学习较差或较好的学生实行差别化的分层教学,或坚持以强带弱,让优等生“教”后进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成,满足他们全面发展的需求,这样教师的有效教学目标就自然而然得到实现。

3.提升教师素质。

篮球课教学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因为篮球运动技术动作繁多,对团队协作能力、个人能力等都要求很高。所以,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做到理论知识上有问能答、技术动作上能快速判断好与不好,并详细讲解和精确示范,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完善学习评价。

教师应根据模块教学班级的整体情况,坚持统一评价标准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学习评价标准,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和要求,特别是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男生与女生的学习内容等,实施区别化、灵活性的评价标准。适度、灵活、分层地调整学习评价标准,有利于鼓励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减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也让那些学习水平高的学生体会到在互帮互助中学习进步的重要性。

5.严格教学纪律。

教师应积极制定规范严格的课堂纪律和管理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积极学习情绪的培养都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6.完备场地器材。

学校应尽量满足篮球课堂教学所需的场地、器材。教师要多想多思考,备好每一节课,并根据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选取合理的教学内容,制定最优的教学方法和计划。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学会自制自创器材,如巧妙利用废弃轮胎,将其固定在木架上,促进学生练习传球的准确性,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平和能力。

作者:甘振杰 单位: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

第三篇: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一、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含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生物教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有效教学被广泛推广。传统的生物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从而判断教师教学的效果,这样直接导致教师注重结果而忽略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设计教学策略,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通过实现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让学生的能力与知识、价值观与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方面都可以得到优化发展,并且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有效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要求

(1)需要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生物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因此,高中生物问题的创设对于高效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高中生物的高效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学是有效率的,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也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向学生进行有效提问,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到生物知识。例如,生物教师在教授“基因突变”这个知识点时,在设置问题时可以从什么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特点有哪些、基因突变的原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提问,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找到问题的答案,进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2)抓住生物学科的特点。

当前有的高中生物教师进行教学时,只是单纯地在黑板上进行讲解,或者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讲解,不能够充分利用生物学科的特点,脱离了生物教学的规律,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高中生物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自己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生物学科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进行生物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生物学科的直观性特点,使用真实的生物材料或者教学工具辅助完成教学任务。如教师在讲解“生物的生长素的作用”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集两根黄杨的枝条,将其中一个的顶芽去除,通过让学生观察真实的生物材料完成生物知识的学习。

(3)充分挖掘生物教材。

新课程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从教材本身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还要注意挖掘教材的内容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生物教学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述书本内容,就会让学生丧失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这样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教学设计中尽量多地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或者利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举措

(1)优化教学方法。

实现生物的有效教学离不开好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使用教学手段有助于有效教学的完美实施。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高中生物教师应不断对课堂实践活动进行反思、总结,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多使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实现生物教学的高质量完成。

(2)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音、文、图”的三体合一的特点,将生物的细微性、多样性等进行充分展现,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动物细胞的分裂”这个知识点时,学生仅凭教师的口述以及教材的图片会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进行播放,让学生边看边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还离不开问题的使用,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教师在问题的选择上就要格外注意,问题既要有针对性,又不要太难或者太简单。提出的问题最好可以让学生自己动脑,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3)积极的课堂气氛。

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完成与生物教师的积极互动,实现教师的有效教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格外注意对课堂气氛的调动。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能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充分的尊重,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实际的学习能力使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生物教师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生物知识学习。

四、结束语

篮球转球教学范文5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备战2011年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的21所大专院校的部分校队学生,年龄最大26岁,最小17岁,其中男生562人,女生347人。涉及田径、游泳、篮球、排球、乒乓球、定项越野、健美操、足球、羽毛球、毽球、武术共11个运动项目。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解剖学、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医学及与运动损伤相关文献资料,进一步了解运动损伤相关知识。

1.2.2问卷调查法发放运动损伤问卷调查表1000份,回收931份,回收率为93.1%,剔除前后矛盾和漏填问卷25份,有效问卷909份,有效回收率90.9%。

1.2.3访谈法对部分受伤运动员及教练员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运动损伤发生的机制以及治疗、康复情况。

1.2.4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处理,为理论分析提供依据。

2研究结果

2.1各专项运动损伤发病率被调查的909名备战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的运动员中,有179人患有不同程度运动损伤264例,发病率为19.7%,受伤者人均受伤1.47次/人。本次被调查的男运动员562名,发病率为20.5%,女运动员347名,发病率为18.4%,男运动员略高于女运动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表2显示被调查的909名备战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的运动员中,运动损伤发病率较高的运动项目是篮球、足球和武术,发病率分别为35.7%、33.3%和31.4%;发病率居中的运动项目分别是排球、毽球、田径、羽毛球,发病率分别为24.1%、21.4%、20.1%和17.8%;发病率相对较低的运动项目是定项越野、乒乓球、健美操和游泳,发病率分别为12.3%、10.1%、9.5%和9.2%。表3所示,高校运动队在训练过程中最易出现的急性损伤是肌肉拉伤,共计75例,占受伤总数的28.4%,其中拉伤发生率最高的运动项目是篮球和田径,总数分别为19例和17例,占肌肉拉伤总数的48%;损伤发生率第二高的是扭伤或挫伤,共计72例,占受伤总数的27.3%,其中引起扭伤或挫伤发生率最高的运动项目是篮球,共计31例,占扭伤、挫伤总数的43.1%;损伤发生率排在第三位的是肌腱韧带损伤,共计50例,占受伤总数的18.9%,其中最易引起肌腱韧带损伤的运动项目是篮球,共计16例,占肌腱韧带损伤总数的32%。高校运动队发生较严重的损伤是骨折或骨裂伤,占受伤总数的4.5%,易引起骨折或骨裂伤的运动项目依次是足球、篮球和田径项目。

2.2各专项运动损伤解剖学分布高校运动员各专项运动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踝关节、膝关节和大腿部位,受伤比率分别为18.2%、16.3%和17.0%,然后依次是腕指关节、腰背部位、肩肘关节、和小腿部位,受伤比率分别为11.7%、9.8%、9.1%和6.8%,受伤比率相对较少的部位是头颈部和足指关节,受伤比率分别为2.3%和1.5%。从运动损伤部位和各专项特点来看,受伤比率最高的运动项目是篮球,受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踝关节、膝关节和腕指关节部位的,三个受伤部位总和占篮球项目总损伤人次的69.0%;受伤比率排在第二位的运动项目是足球,主要受伤部位是踝关节、大腿部和膝关节,受伤部位总和占足球项目总损伤人次的56%;受伤比率排在第三位的运动项目是武术,主要受伤部位是大腿,占受伤总数的22.2%,其它运动项目的受伤部位大多发生在腰背部、腕指关节、膝关节、小腿和踝关节,分别占受伤总数的11.1%。

2.3损伤的性质高校运动队运动损伤以急性损伤为主,本次调查的急性损伤230例,占运动损伤总数的87%,慢性损伤34例,占受伤总数的12.9%,急性转慢性损伤23例,占受伤总数的8.7%。其中开放性运动创伤占急性运动损伤的6.1%,闭合性损伤占急性损伤总数的93.9%。急性损伤以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较多,占损伤总数55.7%;慢性损伤以滑囊炎、腱鞘炎和骨膜炎劳损较多,占损伤总数的12.9%。

2.4运动损伤程度根据运动医学对运动创伤程度分类,受伤后一周以上完全不能训练,需休息治疗视为重度伤;受伤后一周内可训练,但需要停止或减少患部活动为中度伤;受伤后可按计划正常训练,并且不至于使伤病加重的视为轻度创伤。高校运动队运动员受伤后能够正常训练和比赛的占36%,受伤后可继续训练但需停止或减少患部活动的占57.6%,受伤后完全停训调养的占6.4%。说明高校运动队运动员在训练中所受运动创伤以轻伤和中度创伤为主。

2.5损伤发生的时间在被调查的264名发生运动损伤的运动员中,有41.3%的运动员认为运动损伤发生在比赛(包括教学比赛和教学测验)当中;36.2%的运动损伤是在平时的专项素质训练过程中造成的;20.6%的运动损伤是发生在一般身体训练过程中,其中近70%运动损伤是在进行力量练习时造成的;还有近2%的运动损伤是发生在准备活动中、放松整理及业余活动时受伤。

3分析与讨论

3.1运动损伤的项群特征高校运动队不同专项运动损伤的患病率有明显的项群差异,各项群损伤的特点又各不相同:(1)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包括田径运动中的跳跃、投掷、举重等要求运动员具有高度爆发力的项目,运动损伤主要部位是大腿和膝、踝关节,其次是肩、肘、腰部、小腿等;(2)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目包括一切短距离的竞速运动项目,速度性项群损伤的主要部位是大腿、膝踝关节和小腿,其次是腰部等;(3)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是个大家族,包括中长距离及超长距离的走、跑、骑、游、滑、划所有的项目,本次高校运动队运动损伤的研究中,以大腿肌肉拉伤和腰部的劳损伤为主;(4)武术、健美操等难美性项群项目的损伤主要部位是大腿,其次是膝踝关节、腰部、小腿和肩肘关节等;(5)隔网对抗性项群如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毽球项目损伤的主要部位是膝踝关节,其次是肩肘关节和腕指关节等;(6)同场对抗性项群:如篮球、足球,损伤的主要部位是踝关节、小腿和皮肤,其次是膝关节、腰部、腕指关节和肩肘关节等。

3.2运动损伤的共性分析

3.2.1损伤部位高校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主要部位是踝、膝关节和大腿,占受伤总数的51.5%,其次是腰背部位、肩肘关节、腕指关节和小腿部位。踝关节损伤之所以最多,主要是因为运动中几乎所有动作都有踝关节的参与,由于现代竞技体育的高、快、难的发展趋势,对踝关节的柔韧性、灵活性、力量要求很高。如果踝关节的这些素质较差就易受伤。特别是长期的磨损使得三角韧带和腓侧副韧带及第三腓骨肌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几乎从来不能得到休息,因此损伤常伴有炎症,这是踝关节损伤较多的原因。膝关节损伤是由于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以膝关节负重为主,而且多数使膝关节处于屈膝状态负荷,而这一姿势恰好是膝关节的解破弱点,所以常导致受伤。股后肌群损伤主要是在完成动作中的爆发式发力,使得肌肉承受了过多的牵扯、挤压导致负担过重,如果肌力较弱就会受伤,同时过多追求动作的完美和有效性也加大了此处的拉伤的机率,长此以往还可产生大腿肌肉劳损伤。#p#分页标题#e#

3.2.2损伤类型高校运动队在训练过程中,肌肉拉伤、关节扭伤、挫伤及肌腱韧带损伤的发生率最高,共发生197人/次,占损伤总数的74.6%,说明运动过程中以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最为多见,且肌肉拉伤、关节扭伤、挫伤、肌腱韧带损伤多与跳跃、快速力量、急起急停、对抗性强等运动项目有关。

3.2.3损伤原因高校运动员运动损伤病因中,多数为单一因素,但亦有双因素或多因素致伤者。不同专项运动损伤的原因有一定的共性特征。(1)运动安全预防意识较差。教练和运动员对预防创伤的重要性、可能性等方面认识不足,所以常做出一些错误的、多余的和危险的动作,容易出现伤害事故。也有部分运动员因缺乏训练所必备的保护知识和经验,争强好胜,不顾主客观条件盲目而冒失地参与运动,给伤害可乘之机。(2)准备活动不合理。缺乏有效的准备活动,特别是专项准备活动不充分,目的性不强,内容单一,在运动器官的兴奋性及机能活动未达到最佳状态的情况下,即投入紧张的训练或比赛,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3)运动负荷不合理。训练的量和强度极大地超过了运动员的机体承受能力,局部负荷过大,调整不及时,而使运动员产生过度疲劳或损伤。(4)动作粗野犯规。主要发生在篮球和足球等对抗性的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动作粗野、犯规动作等极易造成自己或对手受伤。(5)带伤训练或比赛。损伤后治疗或调整训练不及时,恢复训练过早,易伤部位组织肌力较差等。(6)技术缺点或错误。调查发现,运动员未能正确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而导致的损伤是较突出的原因。从生理学角度讲,无论哪一种内容训练都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专项技术训练不够,动作要领掌握不好,条件反射还未完全形成,就容易发生运动损伤。(7)身心状态不佳。思想麻痹,注意力不集中或由于运动员的睡眠和休息不好,使得机体代谢功能不协调而受伤。(8)其它因素。肌肉力量差,韧带柔韧性不好,肌肉协调用力不平衡;训练的气温过低或过高导致肌肉拉伤;光线不佳使得运动员的视觉和位觉产生错乱等。

3.2.4运动创伤对训练的影响本次高校运动员运动创伤调查证明,对训练并未造成明显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运动损伤多数为急性的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部分运动员关节或软组织出现损伤,症状多较轻微,适当休息、减轻或调整训练计划后大多会快速痊愈。另外,由于高校运动员都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由于受到训练时间的限制,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也不是很大,因此,急性转慢性伤和慢性劳损伤并不多见,因此高校运动员运动创伤对训练造成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3.2.5运动创伤的治疗本调查共收集到16种用于治疗高校大学生运动创伤的方法,治疗一般采用两种及两种以上方法同时治疗,少数患者使用单一治疗方法。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是用于治疗扭伤、挫伤和软组织损伤的物理治疗法,如温热疗法、超声波、局部冷却法、红外线、手法按摩;其次是用于治疗皮肤擦伤和肌肉拉伤的外伤消炎、止血、止痛、消肿药物;再次是手术治疗、缝合或是局部封闭治疗。本次调查的运动创伤264例次,其中治愈236例,治愈率为89.4%;正在接受治疗或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有28例,占受伤总数10.6%。大学生运动创伤一般是在整个训练和比赛中意外造成的急性损伤,这些急性损伤应加以综合治疗,否则容易转化成慢性损伤。综合治疗手段主要包括:(1)系统的医疗;(2)必要的休息;(3)适当减少运动量和患肢的活动量;(4)提高防伤意识,可以有效减少创伤的发生;(5)改善提高运动技术,减少由技术因素造成的创伤;(6)坚持正确的肌力练习,肌力的增加可以有效地预防损伤的发生。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高校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病率为19.7%,受伤者人均受伤1.47次/人。男、女运动员的发病率分别为20.5%和18.4%,男运动员略高于女运动员。

4.1.2高校运动员最易出现的运动损伤是肌肉拉伤,其次是扭伤或挫伤,再次是肌腱韧带损伤。高校运动队发生较严重的运动创伤是骨折或骨裂伤。

4.1.3高校运动员运动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踝关节、膝关节和大腿部位,然后依次是腕指关节、腰背部位、肩肘关节、和小腿部位,受伤比率相对较少的部位是头颈部和足指关节。

4.1.4高校运动员受伤比率最高的运动项目是篮球、足球和武术。

4.1.5高校运动员运动损伤以急性损伤为主,且在训练中所受运动创伤以轻伤和中度创伤为主,受伤后运动员适当休息或调整训练计划后大多会快速痊愈。

4.2建议

4.2.1加强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防伤意识,建议在训练中采用相应的练习方法,结合专项技术特点培训学生预防损伤自我保护的技能,以达到减少和预防损伤发生目的。

4.2.2提高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提高准备活动内容的针对性,加强易损伤部位的专项训练,如加强踝关节的力量和灵活性练习,增加膝关节周围肌群力量和韧带柔韧性等练习,使骨骼、肌肉、韧带等的机能逐渐适应运动强度的需要。

篮球转球教学范文6

该文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体育场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影响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现状与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柳铁职院体育场馆运营与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为高职院校体育场馆开放与经营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职院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经营管理;现状

高职院校体育场馆作为我国体育场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2010年党中央《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优化高等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发挥体育资源应有的积极意义。”这重要举措对提高高等体育场馆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对所调查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寻求一种科学合理的模式对高校体育场馆进行运营管理。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文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场馆为研究对象,对其运营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根据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体育场馆建设区域看,主要运营管理有4个体育项目:羽毛球、网球、乒乓球、排球。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该校图书馆资料平台,搜集和查阅相关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文献资料,同时,也上网查阅相关体育场馆利用的最新知识,为该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1.2.2访谈法

该文主要访问学校领导、体育教研室主任、体育教师、体育场馆管理者及学生访谈关于该校体育发展、体育场馆的基本情况及运营管理的实际情况。

1.2.3数理统计法

对这次调查的访问内容、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与分析。

2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场馆现状调查分析

2.1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场馆资源配置情况

体育场馆设施为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高校体育场馆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体育课教学、训练、课余活动以及大型体育活动,因此,高校都重视体育场馆的建设。目前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已建成集运营(如表1)。从表1可以看出,室内体育馆为19个,室外为51个,总合计为70个。可见室内乒乓球场地最多,实地调查发现参与室外体育项目乒乓球人数较多;室外体育场地最多为篮球项目,达到24个场地,原因是篮球项目参与度高,锻炼效果好,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可以说,体育场地与设施非常充裕,满足了体育教学的需求,提供给学生锻炼的平台特别多。

2.2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场馆资源日常使用情况

对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满足程度直接影响学校体育课教学的质量、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热情和运动队训练比赛的积极性。通过访问调查学校相关领导、体育教师、场馆管理者、学生后,对目前体育场馆设施基本能满足体育课教学,仅在室内羽毛球场与排球场较为不足;在课外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场馆不足主要体现在室内球馆,了解和分析得知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收费,导致学生参与性减少;(2)体育课程开设的项目相对集中,大多数学生愿意参与篮球运动,田径场则相对空闲;(3)某些体育场馆的设施不全,导致学生不愿意前往进行锻炼。可见,体育场馆资源日常使用情况需要学校及体育教研室深入思考发展。

2.3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场馆的管理情况

科学、合理、全面的管理制度是管理工作的基本保障。在访问调查中发现,目前,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场馆未明确制定相关规章和制度,其仅有一名球馆卫生管理员,说明学校缺少相关管理者。同时体现出规章制度对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不明显、可行性和实用性不强、规章制度的实施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缺乏政府关于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法规支撑等等。所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场馆的管理规章和制度总体上还不完善、不规范,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定管理。

3影响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因素

3.1内部因素

任何学校校区面积有限,不可能大规模扩建体育场馆,现有的体育场馆既要满足日常教学又要保证师生活动。而对于在校学生来说,体育场馆设施的条件是影响其锻炼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学校体育场馆的数量、位置及管理水平等是影响其运营管理的重要内部因素。从数量、位置及经营管理水平看,虽然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场馆资源整体上较为丰富,但学生到体育场馆锻炼不明显,室内体育场馆与学生公寓有点偏远,导致学生出来锻炼较少。同时,在经营管理工作上也是一个重点因素,管理者未经学校公文制定收费标准前提下,在课外时间进行收费,这严重制约在校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2外部因素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据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得知,我国每年大学生都逐渐下降,针对这种严重现象,全国小、中、大学校都十分重视,采用各种各样措施,让当代大学生从厌倦上体育课到喜欢爱上体育课,从无意识体育锻炼到每天都参与体育锻炼,这一系列学校体育现状好势头,使得学生更多意识健康的快乐,也意味着学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得到发展。因此,学校体育场馆也应当抓住这一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吸引体育爱好者,既满足了师生的锻炼需求,又能实现一定经济效益。

4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对策

4.1转变观念,认识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各行业在职业岗位对体质健康越来越重视,从而高职生在学校期间参与体育锻炼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校领导层面及体育场馆管理者应当积极转观念,将学校的体育资源尤其是体育场馆资源对外开放提供学生使用,使学校在更宽广的层面上做到服务于学生身体健康,增强职业体质能,做个合格职业毕业生。

4.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使学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有制度和法律保障

由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刚刚完成搬迁工作,所以关于体育场馆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几乎空白,这导致体育运营管理不规范,阻碍了学校体育场馆开发的进程。以前管理体制形式机制陈旧、运行刻板、阻碍了体育场馆自身的运营发展,需要建立公共体育教学部管理,体育场馆中心管理、后勤处管理及混合管理的体制形式。

4.3加强宣传和引导,吸引师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

学校对体育场馆进行运营管理,离不开积极的宣传和引导。宣传能够让师生获得体育场馆环境、质量、开放时间、服务内容、收费价格等信息,有利于帮助其对体育消费进行选择。另外,宣传还有利于扩大高校体育场馆的知名度,树立高校良好的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师生。引导主要是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者在宣传的同时要注重对体育锻炼重要性、健身方法、运动技能等知识的传播,引导潜在的师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从而进行消费。

作者:朱定远 陈超 单位: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体育教研室

参考文献

[1]阎坤.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的研究[J].体育世界,2015(5):27-28.

篮球转球教学范文7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体育理论工作者和体育教师纷纷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是当前我国高校较为典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之一,部分高校结合本校的实际实施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针对高校体育课实施俱乐部教学的实验展开研究,并对其效果进行检测与比较,了解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旨在寻找适于我国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式。一门新的俱乐部型教学模式的建立,对于高校普通体育课的建设与发展和指导实践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俱乐部型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和为人们所接受,也并非永恒不变的,随着实践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1研究方法   1.1文献研究法依据有关20多篇公开发表的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论文、资料、近10所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大纲等进行研究。   1.2实验法以鞍山师范学院99级、2000级学生为对象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对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实践不断改进、完善,以求证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可行性。   1.3典型调查法与比较法通过对深圳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鞍山师范学院等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比较研究,了解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现状。走访20多位专家学者,观摩部分高校20多次体育教学俱乐部课,到一线了解教学改革的效果。   2结果分析   2.1当前几所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比较   2.1.1深圳大学   体育俱乐部教学课以一、二年级学生为主要对象(三、四年级可自由参加到俱乐部中),开设竞技类(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保健类(保健体育、心理健康、智益功等)、娱乐类(桥牌、台球、保龄球等)三种类型共23个运动项目的俱乐部。学生凭兴趣爱好选择项目,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每天下午授课,不占其它学科时间。采取混班上课,持牌上课的形式,即教师可以自由选择俱乐部,学生可以按照第一志愿选择教师,自定教学目标,不要求统一性的教学计划。课上以学生为主进行课堂考勤和组织学生,教师只是引导启发学生思维。考核办法主要根据各项运动的特色制定标准与内容,并把学生的成绩与比赛挂勾。部分项目俱乐部有适当的收费。优点:开设项目多、场地设施条件好,学生选择性比较大;考试与课外体育活动挂勾,使体育课与课外锻炼紧密结合。缺点:混班上课不利于管理;开设项目过多,专项师资力量显得不足;应改善师资水平;个别项目采取收费制,对经济状况稍差的同学在选项方面受到限制。   2.1.2上海中医药大学   一年级开设保健体育课;二年级开设专项体育课;三年级开设体育教学俱乐部。在同一堂课开设各类项目的俱乐部,学生根据自身条件与兴趣爱好自由选项,每周课都允许更换项目,即不受班级、教学进度、内容限制。为了便于学生课中周转,设置了一本多功能考勤卡,记载学生出勤及上课表现、下次课的选项、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考试情况。学生可自由选择专项进行考试,体育成绩由体育达标、专项水平、学习态度组成。优点:学生上课不受专项限制,有一定的随机性,利于兴趣培养;设置多功能考勤卡,为管理创造便利条件;考核进行多方面评定,督促学生各方面努力。缺点:学生随机上课虽利于兴趣培养,但在管理方面存在困难,更不利于学生专项技能的形成;部分项目课堂上人员增多,会造成场地紧缺,也会影响教学质量。   2.1.3大连理工大学   开设了7个俱乐部,19个体育项目,1~4年级学生按意愿报名;通过测试,把每个项目分初、中、高三个等级;1~2年级以学科课程为主,实施学分制,3~4年级以活动性课程为主。教师自定教学大纲,课上以体育健康指导员的身份进行辅导。体育教学俱乐部每学期11次课,学生凭卡上课,只要在本学期划完11次卡即可参加考试。考试以专业水平、理论、学习态度、身体素质达标综合评定。优点:俱乐部项目多,学生选择性较大,利于兴趣培养,分等级上课便于运动队的选拔,便于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接轨。在原有的优越场地设施条件下,最近又投资5000多万修建游泳、球类一体的综合体育馆;投资800万修建塑胶田径场,为教学俱乐部创造了较好的条件。缺点:师资不足,难以保障教学质量;分组上课,部分学生积极性受到限制;学生持卡随机上课,学习连贯性受到限制,易做弊,也为教学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2.1.4哈尔滨工程大学   开设了球类、武术、游泳等6个俱乐部,主要实施办法是教师“三定教学”,即教师在指定时间、地点、指定项目进行教学。学生“三选自由”即学生在每次课前可按意愿任选6个项目中的一项,学生可从6个项目中任选一项进行学习与考试。优点:学生选择项目的随机性大,利于兴趣培养。缺点:项目少,学生选择机率小;学生随机上课不便管理,造成部分课堂人员失调,不利于教学;考核随机性大,不同项目考核尺度不一,难以综合评定学生专项技能掌握程度。   2.1.5鞍山师范学院   以1999级、2000级学生为对象,在大学一年级实行以田径等项目为主的基础体育教学,大学二年级进行体育俱乐部必修课教学,三、四年级进行俱乐部选修课教学,实施学分制。体育教学俱乐部共开设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武术、健美操等7个项目,学生按兴趣爱好自由选项,按专项分派教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考核成绩以专项技术、理论、学习态度、身体素质达标综合评定。优点:针对大一新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较差的情况,在一年级开设了基础体育课,为俱乐部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教学固定时间、项目利于学生掌握一项可终身受益的技能。缺点:场地条件差,开设项目少,满足不了学生需要。   2.2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成功经验   2.2.1重视学生主体的选择性   体育教学大纲中广博的知识,各类繁多的活动内容和运动形式,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多、更灵活的选择机会。这种教学可以使他们的个性在“独立或自主”行为中展示出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人们的社会相互行为是理智的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相互结合起来的行为。这种主体性在俱乐部型体育教学实践中必然存在有创造性(教师)、选择性(学生)。这种教学模式能满足学生对体育课多种选择的需要,进而,从宏观上为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条件。#p#分页标题#e#   2.2.2满足需要发展个性   从近年来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青少年个性发展问题已经成为被普遍重视的问题。他们认为:传统教育中的“高分率”、“合格率”牺牲了学生的个性兴趣、情感、爱好、才能,而人的个性要求又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俱乐部型体育教学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个性要求,因而,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俱乐部型体育教学采用了多类型、多层次的组织形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型体育教学的单调、乏味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了整体教学功能。俱乐部型体育教学确立了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的体育教学目标,能使学生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另外,俱乐部型体育教学较之传统型体育教学任务也相应地从单一化向多维度、多样化发展。只有在教学任务上体现了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学生不同层次的体育需要才能得到满足(详见对鞍山师范学院1999级学生351分调查问卷的统计,学生满意度占69.6%)。   2.2.3教学双方优势互补   强调以教师为主导,旨在使“体育技术、技能中心”向“体育方法手段化、经验”转移,克服以竞技为中心的倾向。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重视认识和情感体验,提倡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增强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促进身体全面发展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2.2.4课内外一体化   俱乐部型体育教学能做到课内外一体化,一方面,由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项挂牌上课,自行安排教学内容,鼓励教师不断吸引新技术、新知识来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兴趣和需要。另一方面,由年级组统一安排专题理论知识讲座,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锻炼身体的一般规律,根据自身需要和特点灵活选择锻炼方法,通过课内外一体化,即课内检验学生思想、理论和方法,课外检验和培养自炼、自评、互教的能力,才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依赖性”向“自主型”过度。   俱乐部型体育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健康而投资,因势利导、投其所好,如可规定为选修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的同学自备球拍和球,学生们为了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自我投资,能较好的解决学校经费不足造成的困难。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体育教学改革出现的新事物,只有正确认识它的本质,科学实践,明确它的发展方向,才能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3建议   3.1作为高校体育教学应导向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基本环节,无论是体育必修课,还是俱乐部教学课程,首先应有明确教学指导思想,课程目标的制定是必须考虑的前提。   3.2体育俱乐部的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又要从各高校教学条件的实际出发,依据需要,因校、因地制宜;在个别项目上应有所侧重点,以协调教师的指导力量、场地器材条件、活动时间安排等多种因素产生的矛盾。   3.3目前,中学与高校体育存在脱节现象。中学生担负着升学与各种考试的任务,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学习压力大,体育课与课外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学生体育兴趣、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状况并不十分乐观,尚须在大学一年级进行基础体育教学,提高体育综合素质,为高年级的体育俱乐部学习奠定基础。   3.4在考核与评价方面,高校应与高中阶段体育教学考核办法接轨,实施综合考试与综合评价的方法;即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自我评价与反映个人进步度的相互评价。考核评价方面应减少绝对评价,以调动后进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4小结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当前高校体育培养目标的组织形式,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锻炼、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效果;在对体育俱乐部理论进行近一步研究的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建体育场地,建立完善的体育俱乐部教学体系,必然是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

篮球转球教学范文8

自主教学已经在小学教育中深入开展,各科教学中都有显著的成效,也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很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自主教学是以强调学生学习主动性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对教师和学生的重新定位是对教育改革成果最好的诠释。而对于小学体育教育来说,是实践自主教学最好的课程,其原因是因为小学生处于贪玩的年纪,更喜欢体育课的自由和课上玩的游戏。所以,将小学生体育课堂作为主体实践自主教学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一、自主教学的定义

自主学习是将学生作为主体,能够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行充分调动,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成效。通过这种研究合作、自主的学习方法,能有效将学生学习的知识点牢牢掌握,对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二、小学体育“高效课堂”中自主教学法的应用存在的问题

1.对自主教学的错误认识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开展多年,对现代化教学还是有根深蒂固的影响,有些教师对于自主化教学方法还没有完全接受,所以自主教学有效的、全面的在学校开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教师对于自主教学的认识有些误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正常的、顺利地使用自主教学法,其表现的现象是小学体育教学课前设计中,教师会设定800米长跑等等,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小学生健康成长。但有时会偏离小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使小学生减少了自主运动的意识,都是在教师强烈要求下完成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体育课的安排项目不是小学生正常体力下能完成的,有些学生面对800米长跑显得有些吃不消,所以对体育课开始有消极怠慢的心态,直接导致了不喜爱运动,这样极大减少了“高效课堂”的创建。

2.对自主教学法缺乏实际性

有些体育教师在自主教学课堂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对于自主教学的应用方法是利用本就存在的实际例子与现成的方法实施。这就导致了过程与实际情况不符。进而没有达到自主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应该达到的效果,使自主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下降,所以发展受到了阻碍。小学体育教师运用自主教学法在课堂上使用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使教学课堂用该教学方法不顺利,课堂教学质量下降,其具体的原因就是没有针对小学体育教学制定一套系统的自主教学方式。

三、小学体育“高效课堂”中自主教学法的设计与实践

1.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主意识

要做到“高校课堂”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培养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自主意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贪玩、好动、对新鲜事物非常好奇的阶段,所以针对于小学生要有一套完善的教学方式。通过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不断实践中,可以得出,小学生在做准备活动时总是会做一些比较简单的动作,而运动的时间比较短。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多注意学生的运动特点,在鼓励学生多做运动的同时合理分配运动时间。当正式开展体育课程时要分层次地进行活动,例如:可以现进行400米长跑热身,慢走5分钟,之后进行简单的游戏,并在其中将基本的体育活动融入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锻炼了体育的基本动作。利用这样的课堂学习环节能够使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体育锻炼,在体育锻炼中游戏,增强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

2.制造轻松的体育课堂氛围

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在小学体育课堂中非常注重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尤其是小学生年纪比较小,更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体育学习。例如:在《快乐的小兔子》这一课程进行时,要充分调动小学生好玩的心理,老师先带领学生做好热身运动之后,进行基础的跑步训练400米,慢走5分钟之后,进行快乐的小兔子游戏。教师先给学生讲小兔子的故事,进而增强学生的游戏兴趣,然后教师教学生跳小兔子舞,跳跃、翻滚。接着让学生四列横队集合站好,跟着教师做小兔子舞。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跳跃比赛,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个可爱的小兔子,四组成员进行跳跃翻滚前进接力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主体情境教学的导入,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有效提升了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积极性,在游戏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跳远动作的要领是这节体育课的教学目标,这能提升学生的跳远技能,对学生灵敏程度、力量与动作协调性上的锻炼有很大的帮助,对于集体活动还能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在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活动时,教师都要参与其中,对学生的动作做出正确的指导,多跟学生沟通并保证游戏进行中学生的安全。最后用激励性的语言对本节体育课总结,在小学体育课堂的自主教学法的设计与实践中,要牢记与学生实际特点相结合,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真正打造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一种全新的、积极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式带给学生和教师全新的课堂体验。当然,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体育教学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主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完美结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课堂充满兴趣,又在体育课堂中得到身心和身体的锻炼。体育教师要做到每个教学环节都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达到体育课堂的教学目的,成为“高效课堂”。

作者:周新 单位:江苏盐城市五星小学

第二篇: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低效行为及改进

摘要:

小学体育教学是现代社会所关注的重点,而如何改进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低效行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改善的问题。下面结合实际体育课堂教学,简要谈谈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低效行为及改进策略。

关键词: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低效行为;改进策略

一、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低效行为

1.课前准备不充分

体育课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它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大量的教学器材和足够的场地来完成。体育教学中,教学场地大小、器材数量及学生人数都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有着一定的影响。如果教师在课前对教学器材准备不够充分,将严重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如,体育课堂上,教师让每个学生都拿一根跳绳进行练习,结果却有几个学生说没有分到跳绳,这时教师就不得不暂停课程去器材室给学生拿来跳绳,然后才开始练习指导。

2.教学重点不突出

教学重点是课堂高效完成的基础,缺少教学重点的课堂犹如一盘散沙,失去了教学的真正意义,如果教师在课前备课没有依据教学内容划分出教学的重点,只会导致体育课堂变为活动课。比如,教师在篮球课堂教学中,做好准备活动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运球、投篮与传球等练习,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比赛。只见学生在课堂上时而运球、时而传球或投篮,期间每个技巧的练习时间都所差无几,也就没有明确的部分进行重点练习,以至于一节课下来,学生都只是知道这一节体育课练习了哪些项目,却不清楚具体学到了什么。

3.教学内容选择缺乏针对性

课堂教学是所有教学环节的有机整合,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如,在技巧课的初始时间里,教师组织学生做“贴烧饼”游戏,期间学生不断奔跑和追逐,喝彩声与加油声连绵不绝,但在游戏结束之后,教师却又将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开始新的练习,这样一来,导致前后两个环节没有紧密的联系,针对性也就大打折扣。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学游戏作为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其效用,而不能仅仅考虑它的原始作用,更多的是要挖掘它的课堂价值。

4.教学管理能力不够

教师在加强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时期,他们需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和教化,以此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比如,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为学生准备了许多教学器材,如,篮球、跳绳、毽子等,这一教学目标是让所有学生都进行活动和练习。结果学生在教师说完自由选择器材练习之后,全都一窝蜂地冲到运动器材前抢夺器材,但由于某一器材数量不够而导致学生之间发生了争吵和不愉快,而有的学生就独自走到一边自己练习,教师在此过程中管得了这里却顾不上其他的。这样的情况无疑接近于放羊式的教学,虽然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设法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但其中却不断有问题显现出来。

5.教师教学方式不够灵活

死板的教案是无形的手,支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我约束和管理意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或是那样的毛病。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容易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尽管教师提前做出了很多的准备,也难以完全预计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发生的一切。

二、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低效行为的改进策略

作为小学体育教师,我们要为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教学器材和场地等加以充分准备和筛选,并在每一堂课前制订与教学内容相统一的教学目标,并从中衍生出教学重难点,以便根据教学重难点设置有效的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学有所获。与此同时,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体育课堂环节,在课堂上增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堂游戏环节,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例如,我在教授“前滚翻”一课时,组织学生先进行“看天”和“看谁做得快”的小游戏,游戏中隐含了完成前滚翻所要具备的低头和团身动作,以此为前滚翻这一教学环节做了有效的铺垫。课堂游戏在启发学生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完成了教学内容。而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要辩证地看待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身的主导作用,学生只有在我们的正确启发和引导下,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管理,从而提高自律能力。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且不善于表达,因而在授课时,教师要学会聆听和吸纳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并灵活加以处理和引导。

总而言之,要提高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摸索和研究,与此同时,在充分遵循教学原则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并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制订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环节,从而避免低效课堂教学行为。

作者:顾安兵 沈仪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樊川中心小学 江苏省仪征市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杨兢兢.小学体育教育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才智,2014(27).

[2]吴春明.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下旬),2016(5).

第三篇: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应用

摘要:

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出发,创设多种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体育教学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获得较高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参与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小学体育教学也要响应课改的要求,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积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通过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材内容的多元调适

教材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教师活动的指向标。但是,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材多站在理论的高度对教学进行论述,缺乏一定的实践基础和现实性,且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因此,教师要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适时调适,将学校和学生的体育锻炼实际情况融入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比如,教材中对短绳的基本玩法做了论述,但是这种论述比较单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差距。此时,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讨短绳除了跳之外,还可以做什么。有的学生说可以摆成方框来玩“跳格子”,有的学生说可以用短绳来玩“抓尾巴”,还有的学生说短绳可以用来绑腿,做“两人三足”游戏……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参与性来实现教材内容的扩展,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选取有趣的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开展活动的出发点。因为,当一个学生对所开展的体育项目感兴趣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地投身于体育学习之中,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所完成的体育动作的质量也就会很高。反之,如果一个学生对体育学习没有兴趣,体育活动不但不会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甚至会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厌倦心理。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因此,教师可以在传统的体育活动中加入一些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而且,游戏一般带有竞赛性的特点,学生在游戏中可以培养自身的竞争意识。比如,学生在800米耐久跑的时候,常常是跑完就完,将跑当做一种任务,而不是一项锻炼。此时,教师就可以将800米耐久跑改为接力跑,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学生分成两队站在操场的两侧,两组学生进行环状接力跑,这样学生不仅精神十足,在玩中完成了教学任务,更可以调动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教学参与性。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到体育应怎样学、怎样练,这样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采用电教手段,逐个突破教学难点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课的课时有限,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学到基础的简单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对于那些难以实际模拟的体育动作,教师不能真正对其进行模仿,加之学生想象能力有限,对于这些难点知识,教师讲解得过且过,学生听得不知所云。这样,教师即便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这种简略的讲解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翻、滚、跑的动作,这些动作是瞬间完成的,学生不能很清楚地观看到这些技术动作是如何完成的,动作要领是什么,更不用说学生自主对动作进行模仿,内化为自身的体育技能了。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像并茂的特点,将枯燥、难懂的平面教学内容立体、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播放来对有难度的技术动作进行分解或者对慢动作介绍,使学生对此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进行前滚翻教学的时候,我就常常利用多媒体将蹲撑、两手撑垫、曲臂、低头、两腿蹬地、提臀收腹、团身向前滚翻等一系列动作要领利用多媒体进行分解,并对某些重点动作进行定格重点讲解,将动作进行一一讲解,实现化难为简,降低教学难度,使学生直观地学到有用的知识,提高学生动作技能。

四、促进歌舞与体育相结合

传统体育教学只是将与体育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动作、体育锻炼方式进行讲解、练习,学生对这些内容已经在长期的学习中有了一定的了解,久而久之,会感到体育学习很枯燥。这时,教师就可以将舞蹈、音乐引入体育教学,实现学科整合。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享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体育动作的协调性,使僵硬的体育动作变得柔和、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美与体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实现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展,实现教学生活化,将游戏、多媒体、舞蹈等引入课堂,增强体育锻炼的趣味性,以此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肖奇勋 单位: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白鹤街道办井泉小学

参考文献:

[1]李颖.浅谈如何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高效性[J].学周刊,2016(8).

[2]王森楠.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探索[J].亚太教育,2015(16).

第四篇:小学体育篮球课堂游戏教学应用

摘要:

为了增强青少年儿童的体质,在体育课程中教师需要保证学生的参与效率。篮球作为深受广大学生爱戴的运动项目之一,在小学学习阶段常与游戏教学法结合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体育游戏因为内容丰富多样、形式轻松活泼,能够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游戏教学法;小学体育;篮球课

一、选择和创编小学篮球课堂游戏的原则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因此在小学的体育课堂中教师更要注意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在课堂中参与学习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游戏教学法,因为其内容丰富多样,授课形式轻松活泼,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当中,正需要通过各种体育游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之上。游戏教学法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在小学体育篮球课堂的游戏设置中,我们需要遵循怎样的原则呢?

1.游戏中要有篮球元素的参与

这个是篮球游戏设计的基础要求。游戏的设置不一定完全按照篮球的运动规则,可以只截取如:运球、投篮、转球等基本篮球玩法进行游戏的设置。如果游戏中没有篮球元素,则在篮球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意义就会明显降低。

2.趣味性与竞争性并重

在进行游戏设置时,除了要将篮球元素涵盖在内之外,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抓住小学生的心理和兴趣特点,设置符合小学生认知的趣味性游戏环节。除了要具备趣味性外,游戏还应该具有竞争性。刺激学生的求胜欲,在游戏的参与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积极,从而达到游戏教学的目的。

二、游戏教学法在篮球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在小学篮球课堂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运用一定要结合课堂的实际教学环节进行合理安排,才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1.在课程的活动准备阶段

学生需要先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来保证在课堂教学的体育活动中不造成身体损伤。在这一阶段的游戏安排不宜太过激烈,例如:可以将学生两两分成一组,交替进行抱球蛇形接力跑;或者将全班统一分成几个小组,先进行篮球的传球热身活动等等。这样舒缓的热身项目,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篮球课堂学习的准备,帮助老师有效过渡到课堂的正式教学中。

2.课堂内容教学阶段

在小学篮球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学生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篮球运动的基本功。因此这一阶段的游戏设置,主要就是为了让枯燥的动作练习变得有趣味性,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例如:(1)一人运两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篮球,规定好运送路线,计时60秒看学生一人运两球最多完成多少次。(2)投篮升级闯关。将学生平均分配成几个小组,进行投篮比赛。每关球篮高度都会有一次上升,且每人只有一次投篮机会,投篮失败即视为淘汰。当一组人数全部被淘汰之后,剩下的小组中人数最多的小组为获胜组。

3.在课程结束阶段

课程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利用体育游戏对学生的单项或多项身体素质进行训练。例如:(1)多级蛙跳接力。将小组同学随机分为4棒,每一棒背捧篮球进行蛙跳接力,完成后下一棒逐步减少屈腿程度。但整节课的高度集中练习,在课程要结束的时候一定要再次让学生集合到一起进行放松性的训练游戏。(2)谁是卧底游戏。选4到6名学生手持篮球站立,在篮球的背面贴上篮球训练相关的词语信息。让挑战的学生根据提示推断出谁是卧底,并将其手中的篮球击落。如果错误则要举着击落的篮球绕球场跨步慢跑一周;如果猜对可以指定下一次的卧底题目。

三、游戏教学法在篮球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篮球课堂上被广泛应用,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更多新鲜活力。那么,具体都带来了哪些积极作用,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继续发扬和保持呢?

1.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最主要的教学目的。通过轻松活泼的游戏内容,让枯燥乏味的体育练习被包装得吸引眼球,让学生主动投身到课堂学习氛围当中。为了继续保持这一效用,老师应该随时关注学生的兴趣变化,结合时下流行的大众游戏项目对课堂游戏进行创新和改造。

2.有效把握课堂节奏,控制学生运动量

通过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不是让学生整节课都处于高强度的运动训练中。通过不同阶段游戏项目的合理衔接,可以有效帮助老师把控课堂教学节奏,帮助控制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合理地运动量,更健康合理地进行体育项目的学习与练习。

3.通过游戏减压,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课堂中的游戏,可以在课堂节奏中让学生逐渐放松,专心在玩乐中收获知识。同时这些课堂游戏和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意志品质力等,也可以从侧面对学生进行德育。

作者:张彬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松岗沙溪小学

参考文献:

[1]王炜.试论游戏教学法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J].青春岁月,2011(16).

[2]陈科.浅谈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苑教育,2013(12).

第五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探讨

摘要:

回顾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实现减负增效,也就难以满足符合新时代特色的教学需求。小学体育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是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立足于小学体育教学,从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教学质量

一、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

近年来,广大小学体育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他们也在不断提出相关的优化过程和改进方案,并采取了相关的有效措施。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练习体育技能的基础,而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对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其体育技能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关键。

二、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回顾以往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充分体现,而全新的教学模式则重点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他们共同构成了教育活动的主体,无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起着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每一位小学体育教师都要具备扎实的体育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发挥自身课堂教学设计者与主导者的重要作用。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体育课是锻炼小学生身体的主要方式,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体育训练较为枯燥乏味,以至于他们在体育课中表现得不够积极,也就谈不上通过体育训练来提高身体素质。体育教学本身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作为小学体育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寓教于乐,从而实现高效化的课堂教学。因而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对体育技能进行分解和简化,并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借助声情并茂的语言讲解,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技能的训练中。

2.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的最佳状态是运用较少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选择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目标。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学习体育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好教学目标,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把有限的教学时间都运用到重点需要教授的部分,当然前提是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在教授了相关的体育技能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练习,在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保证全体学生都能进行足够的体育锻炼。

3.科学安排课堂教学时间

一堂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时间是四十分钟,教师能否充分把握这有效的时间,做到张弛有度,对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而言,体育课的前二十分钟是教学的黄金时间,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学生比较活跃,注意力相对集中,且经历充沛,学习状态和效果也是最佳的,而之后的二十分钟学生就会感到疲劳,此时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较差。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黄金时间教授相关的体育技能,待学生在经过黄金时间的学习产生疲劳之后,教师就应该适当地穿插一些简单且有趣的课堂游戏,如“萝卜蹲”“青蛙跳”“两人三足”等趣味性的游戏,以此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使其深刻感受体育学习的乐趣。

4.推行合作式学习

合作式学习在课堂中可表现为师生、生生的互动与合作,其开展前提是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学习差异,以便开展科学合理的合作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并在合作中有更多的机会去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相互间取长补短,从而使他们在合作式学习过程中获得自信心并乐于学习体育技能。与此同时,在分组过程中,教师还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避免差异较大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以免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跟不上练习进度而丧失学习信心。如,在教授篮球技能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和演示基本动作之后,按照篮球比赛的人数标准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他们在相互指导与合作中完成练习。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因而作为小学体育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并优化教学过程,同时注重安排每一堂课的教学时间,必要时推行合作式的练习方式,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使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作者:宋碧辉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悲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袁敏.提高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

[2]颜艳.小学体育教学的新探索[J].新课程学习(上),2011(7).

[3]邱云华.浅析当前小学体育的有效性教学[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5).

第六篇:小学体育课堂信息技术策略

摘要:

信息技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小学体育课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质量,值得每一位体育教师思考。教师应善于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分解体育动作,激发学生体育情感,解决体育教学矛盾。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体育;制作课件;分解动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的迅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学科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先进技术,以适应新课程教研需求。小学体育教师要自觉更新知识,紧跟新课改步伐,巧妙应用先进教育技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思路,教师要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体育课堂模式,利用多媒体网络整合教学资源,打造体育高效课堂。下面阐述一下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一、课件分解动作,辅助技能教学

过去的体育课堂,大多是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小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有限,很多时候学生还没有看清楚,教师就开始做下一个动作。等到教师发现学生动作不规范时,就需要重新做一遍,不仅耽误教学进度,也不利于学生消化动作。现代信息技术以灵活多变的动画、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著称,教师可利用这一特征,将所要教学的技能制作成课件,让学生借助课件学习。例如,在篮球投篮姿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制作课件,利用视频、图像将右手投篮动作分解为球离手动作要领、架球技术动作、抛球技术动作等几个步骤。教师先在多媒体教室内为学生播放这些分解动作,一一讲解,让学生看清楚投篮动作的技术细节,准确建立投篮概念。学生掌握分解动作后,教师再安排学生上场练习。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可做出记录,对于个别动作不规范、技术不到位的学生,教师可将课件拷贝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根据课件内容继续练习。体育运动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动作,教师示范这些动作时,小学生很难将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教师过多的示范、讲解有时会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分解难讲、不好示范的动作,能帮学生快速建立动作表象,降低学习难度,加深学生对所要学习技能的理解。

二、播放生动图像,激发体育情感

小学生爱玩爱闹,上课时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想让学生全神贯注于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另辟蹊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活泼生动、灵活多变的图像功能能营造新颖有趣的教学氛围。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体育有关的视频、音频、图像,能满足小学生求新的心理特点,使教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推进。2016年里约奥运会刚刚过去不久,无数中国体育健儿在赛场上奋勇拼搏,连创佳绩。这些体育健儿无一不展现了运动的力量,无一不代表了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残奥会上,我国残疾人运动员不断超越自我,连登奖牌榜,让世人震惊。这些体育案例,都是绝佳的教育素材。小学生正处在人生启蒙阶段,素质教育观下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师要适时抓住时机,为学生播放一些体育健儿在赛场上勇敢拼搏的比赛视频,使学生在生动直观的视频中领悟奥运精神,让学生体会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精神,激发体育情感。体育课不能一直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为课堂增强趣味,引起和保持学生体育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三、对比技术动作,提高分析能力

信息技术功能多元,教师要善于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体育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往的体育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学习体育动作,安排几场体育比赛,学生在操场上确实是尽情放飞自我,却没能提高学习能力。很多学生将体育误解为比力气、争力量的运动,教师要仔细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通过制作课件,将错误动作和正确动作放在一起对比,可化动为静,增强学生感性学习认知,促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给出几组跨越式跳高的模拟镜头,让学生分为小组,观察这些跳得好的、较好的、一般的、较差的几种情况,想一想助跑、起跳、腾空、过竿落地等动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分析,向教师汇报结果,教师再带领学生总结跨越式跳高的技术要领。教学时,先让学生观看课件,为学生逐步演示成功与失败的动作,让学生比较分析,在脑海中形成动作概念。教师可在失败的动作中加入一些特别的音乐,让学生一听就知道动作不规范。学生对比正确动作与错误动作,在比较分析中学到有关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势在必行,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要紧跟先进教育技术发展步伐,不断更新体育教学手段,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朝着更快、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

作者:朱天钰 单位:江苏省靖江市西来镇土桥小学

参考文献:

[1]褚峰.让信息技术为体育教学服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8).

[2]胡含宇.信息技术,借力三分给体育[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

第七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初探

体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增强学生的体质发展,成功完成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扭转传统体育课堂枯燥无味的现实,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改进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给每一个学生全新的学习感受。本文通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更新理念、优化课堂、准确示范、巧设游戏四个方面探讨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

一、更新理念

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小学教育体系对体育课程给予的重视不够,导致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缺乏认真备课,创新教学方式的热情。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突破口正是在教师身上,小学体育教师绝不能自暴自弃,而是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巧,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除了在体育知识方面进修学习,更要广泛摄取其他学科的知识,从其他学科中获取教学灵感,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爱。其次,教师也要更新自己在教学目标、教学重心、师生关系方面的理念。传统体育教学活动只是做基础的体能训练,枯燥的技能训练再加上理论指导,以至学生对跑圈这种基础训练学习热情低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及学生传达出的学习愿望,创新教学方式,由单调体育向愉快体育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对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不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从属者,而是主导者,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应该“以学定教”,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引导学生产生对体育浓烈兴趣,从而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运动理念。

二、优化课堂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教师应该优化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和学生的学习精力,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在进行体能训练或热身活动时,教师可以变换多种练习形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让学生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产生新鲜感;此外教师还可以以竞赛的方式组织学生的体育运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保证学生高涨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创新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培养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运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准确示范

所谓准确示范,就是指通过教师具体的动作示范,结合精辟准确的理论讲解,让学生从具象的角度理解所学动作的结构、动作要领等。小学生的可塑性和模仿性较强,教师精彩的动作示范首先可以震撼学生,让学生产生一种崇拜感,降低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其次,正确的动作示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学生掌握标准动作的进度。教师在进行准确的动作示范时,要对动作进行分解处理,让学生清楚直接地看到分解动作,其次,教师还要多角度地对该动作进行诠释,展示该动作的各个“面”,对于有些反应较慢的学生,教师也要耐心一点,多演示几遍慢动作,争取让每一个同学跟上教学进度。例如,使用正手发羽毛球时,身体重心要由右脚移至左脚,无论是发什么球,都要保持相同的姿势,给对手造成困惑。为更直观地展示这句话,教师可以用正手发球动作发出四种不同弧线轨迹的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竞争意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球类运动的魅力,掌握一门实用的运动技术。

四、巧设游戏

体育游戏可以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发展学生的体质和心智,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准守规则的性格特点,促进学生的团结协作、合理分工、准守规则。通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合理设置体育游戏,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耐力、柔韧性、灵敏度等,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游戏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爱好等,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设置一定的运动负荷,增强体育游戏的趣味性,以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开发学生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而趣味性的游戏则可以提高学生锻炼的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戏剧性的体育游戏,将角色扮演与体育运动相融合,伴以音乐,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独立性和积极性;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体育游戏所占的比重,降低游戏的故事性,增强游戏的竞争性,充分利用少年人争强好胜的心理,巩固教师的教学成果。此外,教师还要注意男生与女生的发育差别,高年级的男孩女孩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女孩的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都比男生弱,教师要注意调整男生女生运动量的平衡,因材施教,以一种亲和的态度完成教学目标。在进行游戏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素质,特长爱好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制定好游戏规则,并担当好裁判的职责,引导学生遵守规则,负起责任。例如在进行一些球类竞技时,教师在指导学生技术和战术的基本动作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团体合作中承担责任,引导学生享受游戏,享受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