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分析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因而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一方面要关系民生,另一方面也要遵循国家政策。近年来,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核算质量和管理水平,以便使得国有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财政部相继颁布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及《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等政策规章,并于2019年1月全面实行,新会计制度下双基础双体系运行的特点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带来较大变动。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新会计制度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带来的具体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引言

在国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质量与其财务会计核算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新会计制度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要求和指引,但在当前新会计制度实施初期,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处于摸索阶段,新旧会计制度更替的摩擦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了较大难题。国家制定一系列的产业政策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改革。

一、新会计制度实施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

(一)新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体系的特点分析。与以预算会计为主的旧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制度下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并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也因而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双体系下,会计核算基础从单一的收付实现制转变为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并存的模式,行政事业单位需采用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结合的平行记账模式。第二,会计要素从以往的五要素拓展为八要素,即在资产、净资产、负债、收入以及支出的基础上,增加预算收入、支出和结余要素。第三,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并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编制相应的预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行政事业单位从以往的财务报表模式转变双报告体系。第四,将基建账目并入在建工程科目,不在单独设立基建账。

(二)具体影响分析。首先,新会计制度下的双会计核算基础引入权责发生制,对预算会计范围内的资产按照收付实现制来核算,对预算管理范围外的各项资产按照权责发生制来进行核算,由此核算出的数据更能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当期的经营收入和支出,单位收入、费用要素更加规范,能够更加明确地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金流动情况及单位的真实资产,有利于财政资金利用率的提升。其次,会计要素的拓展扩大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核算范围,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情况。最后,双报表编制也进一步细化和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比如将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细化为长期股权和长期债权;存货细分为工程物资、库存物资、加工物资以及在途物资四类;在支出上增加预提、待摊等会计科目;将净资产细化为专用基金、权益法调整、无偿调拨以及累计盈余净资产核算科目。由此可见,新会计制度下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体系运行的模式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精度,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等情况,从而为单位管理者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1]。

二、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财务人员工作量剧增,对单位财务人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多数单位现有财务人员能力难以满足要求,存在同一事项被重复记录和确认等问题。第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套相分离核算体系并未有各自独立的管理体系,多数单位还处于共用同一套项目管理体系的模式,导致在具体经济事项的管控方式选择上有争议。第三,部分资产的核算标准、原则不明确,比如在科研收入的确认上,按照规定应以合同完工进度为依据,但脑力活动进度难以度量,核算难度大;关于预支差旅费、预付工程款等暂付款,按照规定此类在支付资金时由于没有相应的票据,不在财务会计中确认,但从预算会计的角度却没有合理的标准,给单位核算带来较大难度。另外,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的会计系统在信息交互、报表编制等方面还无法满足双体系运行下会计核算的要求,会计核算效率不高[2]。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下开展会计核算水平的策略

以新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体系的特点为基础,结合上述提出的问题,针对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优化会计核算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培养现代化管理意识,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合作。行政事业单位想要满足新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体系的要求,首先应从单位各人员思想认识入手,单位管理者必须明确认识到新会计制度下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计划。而单位各部门人员也需要准确认识到新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体系的变动,以及自身在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因而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通过邀请专业人士定期开办培训会、组织各部门开展交流会等方式来加强人员对新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的认识,积极担负自身职责,消除部门间的交流壁垒,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彼此提供便利,共同应对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为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革新会计核算系统。会计核算以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目实际经营数据为运算基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系统的程序和功能不仅影响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以及真实性,而且也对会计核算流程、报表编制等有较大的影响,因而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大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及时引进更为先进的系统,由专业机构借助大数据技术等,通过对单位业务情况以及业务流程等的梳理来重新编制系统程序、流程等,以确保可以进行平行记账,从而在满足各部门数据共享的同时,满足预决算报表和财务报表编制的需求。并按照“系统上线,管理先行”的原则,以新会计制度为基础,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实情来制定和执行新的管理制度,有序指导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另外,为简化业务流程,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加大数据库的构建,以电子化代替纸质管理,实施凭证附件云管理、电子附件上传等,进一步提高原始数据的精准度和准确性。最后,在革新系统的同时,单位也需要相应的加大对操作人员的培训,编制相应的操作手册,避免或减少出现记录原则模糊、人为失误等问题,提高数据安全性[3]。

(三)做好新会计制度衔接工作。为做好新会计制度衔接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抽调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组成专门的衔接小组,由其专门负责对新会计制度的研究,及时参加各类政策培训会,从各项政策制度中筛选出符合自身单位发展的要点,深入分析和梳理单位现有会计科目、账目以及资金运行情况等,并根据《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要求分别制定会计科目对照表,明确新旧会计制度衔接的脉络,比如按照各科目余额编制余额表后,需将相应的科目和余额对应和结转到预算会计科目表中。而在此之后,行政事业单位应以衔接脉络为依据,以相关政策指引为参考,编制相应的新会计制度衔接工作计划,并予以落实,从而为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支持[4]。

(四)优化设计内控机制要想保证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地开展,就需要在单位内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内控体系。事业单位需要在单位内创建良好的管理氛围,在内控制度落实中,要求各员工都要树立高度的风险管控理念,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工作权限。在单位建立一个完善的内控体系,充分发挥单位风险管控能力,使单位会计核算不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而使核算的数据更加精准。单位给会计核算工作更多的政策、资金、人才支持。建立财务系统,来使会计核算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单位还需要会计人员学习新型的会计制度。在单位内部优化设计会计科目,要做好新老会计的交替对接,单位的高层领导给予会计核算更多的重视,强化会计核算在单位运营中的地位和功能,并提高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同时,财务部要加强对账,为日常资金使用筹集和预算方案编制的管理控制,开展日常收支的审核,进而增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单位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还要加大对原始凭证的检查,保证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没有太大的问题。同时内控管理人员还要结合当前单位的运行发展状况,来制定与其相配套的经营机制和管理制度,引导全员都贯彻执行,进而提高核算的真实性、高效性。

(五)加快财务人员转型,提高单位会计团队水平。财务部门作为新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重要主体,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必然离不开财务人员的支持。首先,单位应提高财务人员招募门槛,以学习能力、业务经验等为考察要素,尽可能为行政事业单位招募一批可以快速掌握或已经初步掌握新会计制度变动情况的财务人才。其次,加大对现有财务人员的培训,除定期组织人员开展集训外,单位也应加大绩效管理,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来刺激财务人员积极性,比如提高绩效工资占比等方式,从而提高人员私下学习的热情,从而加快单位财务人员转型,为会计核算储备管理型、决策型财务人员,提高会计为核算工作效率[5]。

四、结语

综上可见,在新会计制度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必然面临改革,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重视人员现代化管理意识的培养,通过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加强信息化建设、做好新会计制度衔接工作以及加快财务人员转型等途径来提高会计核算水平,进而促进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作者:李丽飞 单位: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占山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