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事业在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重点

论行政事业在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重点

摘要:事业单位需要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机制,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推动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朝着更全面、更合理的方向发展。不过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现行的会计制度中的财务审计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针对工作重点和存在的问题给予全面的分析,制定合理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审计关注重点改善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现行的会计制度针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给予了明确和规定,对促进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也有重要意义,因此对财务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事业单位在新时期下需要针对各项工作业务实施创新改革,财务工作则是事业单位开展工作的核心内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应用,给财务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同时也满足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管理层的重视

事业单位的审计制度中要求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审计的工作中明确预算,以此来保证收支平衡,不过我国事业单位一般是接受国家财政全额补贴,只有少部分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能够保持收支平衡,对接受国家财政补贴的单位来说,就算出现了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可以由国家来进行财政补贴,导致事业单位对财政审计工作无法给予高度重视。由于事业单位工作的特殊性,很多单位都们无法凭借自身收支来达到收支平衡的状态。

(二)期初余额设置缺乏合理性

事业单位中的财政审计制度需要单位在审计工作开展前就先明确期初余额,不过对事业单位的余额表造成影响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单位现有的流转资金、事业单位各部门补贴资金、工作人员工资、福利以及员工的社保金公积金等,这些都是余额表的重要内容,但是将不确定因素纳入到余额表中,也会导致余额表的期初余额设置存在很多的问题。

(三)固定资产折旧以及无形资产摊销核算缺乏合理性

受到事业单位属性的影响,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审计工作的时候,固定资产折旧以及无形资产摊销无法被重视,不过新会计制度的应用对这两点的内容也给予了明确,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在传统的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中,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的审计工作需要从产生数据后的第二月开始实施审计,不过这会导致发生资产使用年限的问题,大致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审计工作无法满足新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工作的要求,也无法评估剩余年限及其价值,导致资产的价值产生一系列问题。

(四)政策衔接不够紧密

事业单位无法结合新政策的变化进行调整,要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随着新会计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单位在财务处理上存在很多的问题,也形成了一系列不规范的情况,特别是对一些旧账要想开展精准处理、加强财务衔接等都存在很多的问题,导致财务管理效果无法保证。

二、行政事业单位现行会计制度下的财务审计工作的重点

(一)提前实施审计调查、检测和评估

在当前阶段,由于事业单位中有很多不同业务的部门,工作人员的构成也比较复杂,导致财务审计工作的复杂性明显提高。为了保证财务审计工作的质量,工作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的时候需要提前实施调查,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部门特点、不同工作人员等给予合理的评估,为保证审计工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要重视开展应收应付账款的科目核算工作

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应用,能够推动我国财政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一些事业单位为了保证绩效审核工作的实施,一般就需要在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上做好处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项目资金的真实绩效结果,从而完成部门的绩效考核。审计工作操作人员需要严格对应收应付账款的准确度和真实性实施全面的审查,编制应收应付账款的明细表,并且核对报表数量、总账数量以及明细账目数量。要想债务人函证,认真核查是否存在不属于结算业务的债权,分析相关财政数据从而找到存在问题的项目。

(三)针对资产管理核算中存在不规范情况进行审查

一些事业单位在应用财政资产的过程中,缺乏严谨管理制度,从而会导致出现支出无预算、支出超预算、随意更改资金用途、购入固定资金不入账等问题,这些都是事业单位中常见的资产核算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对内部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度较差导致的,管理机制无法得到完善的构建,从而引发以上问题的出现。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营中担心资金不足,对于一些大项目制定预案方案的时候,会多申请运营资金,由于大项目工期时间较长,资金会按照项目进度拨付,从而形成资金连续结转,导致项目结束后形成了比较大的净结余,也就是出现了资金未得到充分就被闲置的情况,阻碍了资金的利用率。

(四)针对三公经费审核中不规范的情况给予审查

三公经费是财政部门安排给预算单位,用于因公出国、因公用车、公务接待等工作的资金。从我国召开十八大一来,一些单位对八项规定隐形变异,通过设置小金库、变通开支报销费用、已购买办公用品等名义报校违规开支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需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的发生,明确针对其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及三公费用支出管理机制的方法,获得最精准的三公经费审计效果,约束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更加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

三、行政事业单位现行财务审计工作的改善对策

(一)改变审计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审计制度的构建,对审计工作水平提出极高的要求,事业单位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就要实施原有审计方法的创新和优化,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人员,要积极学习最先进的审计方法,然后将其应用到单位财务审计工作中,对事业单位投入运行的项目,要重视将项目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起来,突出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以免单位发生财政问题或收支不平衡的问题,能够更好的顺应新会计制度下对审计工作提出的要求。对于已经建成的项目,需要重点针对后续工作进行审计,审计工作要从单位的经营以及资金消耗的角度出发,分析运营项目对事业单位发展造成的影响,拓展审计工作的涉及范围,提高审计工作的精准度,有效预估是否会产生收支不平衡的问题,满足新会计制度下对审计工作的要求。

(二)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

由于财政审计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审计人员要针对事业单位中的资金和人员所涉及的项目实施全面审核,不过也因此产生很多矛盾的问题,给审计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在很多企业单位中已经构建了审计人员保障机制,提高了审计人员的权利,保证工作顺利开展。不过由于事业单位性质的原因,以前的事业单位无法给予审计人员高度重视,从而阻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也无法针对单位状态实施全面评估。为了顺应事业单位的审计高要求,单位就要构建人员保障机制,明确审计人员的权利和职责,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审计工作的覆盖范围,提高审计工作的准确度。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审计制度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性提出极高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保证审计人员能够掌握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的审计技能。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也要利用闲余时间学习审计学的内容,不断完善自身技能,熟练掌握审计工作的操作流程,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四)掌握审计前调查、内部控制等环节

审计前调查以及内部控制等操作是当前事业单位在开展审计工作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审计质量,审计人员通过这种手段能够调查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现金预算等内容,通过内控测试来评估操作的可信度,能够及时找到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改善对策。

四、结束语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就要给予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保障人才掌握更加先进的审计方法,是提高事业单位审计水平的主要措施。审计过程中要重视一些事业单位开展的独立业务,要注意保证其合规合法,提高事业单位财政的透明公开,满足国家对事业单位发展提出的要求。事业单位的新会计制度需要结合单位的发展情况,将事业单位的财政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呈现出来,明确会计制度在推动事业单位发展中的重要性,促进会计制度的落实。通过各事业单位对现行会计制度的落实,能够为事业单位制定发展决策奠定依据,推动我国更加稳定持续的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张连忠 单位:吉林省地方海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