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专业范例

行政管理学专业

行政管理学专业范文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首先,知识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予以修正或者否定,随之被新的假设代替。知识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其次,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活动,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和建构,这种学习更强调主动性、社会性、情景性、协作性。再次,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组织引导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学习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三个部分。学习者要获得知识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下实现,要利用有效的信息,在与他人的协作交流过程中,通过意义建构来获得个体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环境的设计中,教师要积极创建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建构的学习情境。而且协作交流应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始终,协作交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协商交流,明确研究的方向和方法。其次,学生自我的协商交流,选择方向和比较研究的合理性。最后,学生之间的协商交流,开展小组讨论和分析,促进交流和学习。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意义建构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做为认知的主体,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性质、规律和内在联系,这也是建构主义教学追求的根本。

二、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创新和改进,行政管理课程设置体系逐渐完善,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缺陷,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课堂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首先,教学的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在课程设置上虽然有实践教学课时,但多数教师都给学生开展校内模拟,实习实践环节缺乏创新,学生普遍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不高;其次,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和重视不足,对实践教学采取盲从、应付态度,浮躁倾向明显。最后,学校在实践教学领域的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禁锢了学生的自由思考能力

目前行政管理课堂中仍普遍采用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组织教学,禁锢了学生的专业思维发展,存在明显的单向性和封闭性。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走进课堂,但教学模式仍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学生依旧处于被动地位。要从实质上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应该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关注焦点,引导学生自由思考、开展情感体验。

(三)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首先,绝大多数教师长期在高校从事理论教学工作,缺乏在政府等部门的工作经历,对政府和企业管理实务不熟悉,导致转化知识形成实际行政技能的水平不高,影响教学效果;其次,行政管理专业教师的再教育环节未受重视,导致行政管理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四)实践教学制度不完善

目前,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少院校的行政管理院系只制定了总体实践教学规范,没有专门制定符合本专业、本学科特点的实践教学规则及考核标准,缺乏对教学过程的有针对性的监控和结果评估,导致实践教学质量无法全面准确地给予评定。学生毕业前应开展的实习环节同样也缺少制度保证,致使学生错失就业前职业技能的学习锻炼机会。

三、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行政管理课程中的实施与开展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在行政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意义构建,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相关知识的意义。为重视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多采用启发和讨论的教学方法,在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方法,充分扮演好启发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意识,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突破传统的行政管理教学模式,积极引入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真实情景中学习,缩小知识与解决问题间的距离,强调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应体现教学创设情境和启发思考这两个方面。

1.案例教学法。

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创新案例教学方法,灵活安排案例教学过程,重视案例库的建设,解决案例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案例的选取要更多的接近中国的社会现实。引导学生应用相关行政管理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交流,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剖析,使学生实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2.情境模拟教学法。

情境模拟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一些行政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情景,把现实中的情境微缩到模拟课堂,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根据行政管理活动的原则和程序来处理问题。情境模拟教学的意义在于创设一种高度仿真的教学环境,构架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认知性。这样能使学生在情境模拟中提高他们的管理技能,积累管理经验,提升综合能力。

3.专题讨论。

专题讨论是指在教师的主持引导下,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一个行政管理中的问题集思广益,开展讨论,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它可以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辩论。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选题,将全班同学分为正反两方,由见解不同的正反双方围绕某个辩题辩驳争论,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辩论比专题讨论的要求更高。

5.讲座。

高校可邀请一些相关学科领域的知名教授专家或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来校给学生做讲座。这是一种由主讲人向学生传授某方面的知识、技巧,或改善某种能力、心态的一种的学习形式。通过参加讲座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例如暨南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行政管理领域的知名教授专家亲临学院给广大师生进行专题讲座等,得到广泛认可,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以及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保证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有序运行和质量提升,组建一支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结构合理、经验阅历丰富的师资队伍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在制度上要强化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意识,教师之间多开展学术及教学经验交流,鼓励教师多渠道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其次,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职称结构,形成由中青年教师、硕博研究生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为主体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再次,给专业骨干教师多提供一些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考察学习或挂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和熟悉行政管理流程实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还可以聘请政府部门中的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素养较高的公务员和成功的企事业单位管理者来高校开展专题讲座,指导学生提高实践操作技能;最后,建立和完善教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对教师参加实践教学要采取鼓励政策,比如在津贴发放、工作量计算以及职称评定等方面要有所体现,激发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

(四)建设和完善教学评价模式

建设和完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评价模式,能够有效地反映教学管理的质量以及教师对学生知识传授的效果。教学评价模式要从建立有效的评价分析体系和质量评估反馈体系入手来提高教学质量。一个完善的教学评价系统就像一个立体网络评估体系,可以及时掌握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教学状况,发现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使教学能够规范有序地开展并取得实效。

四、结语

行政管理学专业范文2

关键词: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行政管理行业的发展促进了专业的进步,随着时代的变化,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方式也应该发生转变,创新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教学,紧跟行业变化,为学生们以后工作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增加行政管理专业的实用性。本身行政管理作为一个实用性专业就应该依靠实践教学,增加学生们的实用能力,实践教学较之传统教学方式更容易被学生们接受,本文对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完善,紧跟行业变化,学生们提高实践能力。

一实践教学的特点及优点

实践教学指的是老师在课堂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依靠生活中实际,让学生们进行实践等操作。实践教学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是有效的素质教育的举措,实践教学较之传统教学方式更容易被学生们接受,实践教学更加贴合实际,实践教学能够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在实践的过程中即使对所学专业的深入了解,更加深入学习理论知识,更是在无形之中对学生们行政管理能力的培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教学效果,提高课堂利用率。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紧贴行业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是依靠实际来增加学生们理论知识认识的重要方法,实践教学比传统教学更容易理解,荣誉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行政管理的专业的特点与现状

现阶段的我国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工作或多或少存在这问题,老师时间教学比例少,达不到提高学生们能力的目的,或者在实践过程中没有紧跟发展,由于老师不是行政管理行业的人员,所以在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着滞后性等问题,这就影响了行政管理专业的进步与发展。行政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要求学生们能够全方位的发展,掌握行政管理专业所涉及的各个领域,而已依靠实践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加深学生们的认识。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往往过多的重视学生们专业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们能力的培养。本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就是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在以后工作中的运用,但学生们只是懂了理论而缺乏时间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增加实践教学的板块,以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岗位,为社会做贡献[1]。

三行政管理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

实践教学对行政管理专业具有导向作用,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高精尖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多,但在岗位适应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只主要依靠行政管理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思想。紧跟时展的步伐,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提高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让实践教学成为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一部分,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不断对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拓展探索;以提高学生们的专业能力作为行政管理实践教学工作的中心,增加学生们专业性的理解能力与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们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与发展中更好地适应岗位,在注重学生们专业理论知识提高的同时,更注重学生们能力的培养,将实践与教学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将学生们变为教学工作的主体,重视学生的能力,技能,自学以及创新的综合培养;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依靠多种教学手段,不断的优化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在课堂上依靠实际案例对学生们进行实践式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们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完美结合[2]。

四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策略

(一)健全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制

健全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体制是有效提高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只有有了良好的体制机制,才能促进实践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是教学过程中的开展。在健全实践教学体制的同时创新实践教学体制,让教学体制紧跟时展,使得专业学习与社会发展接轨,增加专业的实用性,有效地巩固学生们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加深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从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例如,在不同的年级对行政管理专业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探究,在探究的同时健全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制。

(二)创新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

创新行政教学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是教学的方法对学生们的专业知识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只有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们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从而更加深入学习所学专业知识,增加课堂利用效率。例如,在课堂上,依靠先进的教学设备,对学生们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对行政管理专业认识,同时老师可以依靠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模拟,依靠情景教学的方式,将学生们带入到实际案例之中,让学生们能够更加切身的感受行政管理专业以及实际案例。

(三)提高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比重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主要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而依靠实践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但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实践教学所占教学比重偏小,这使得时间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增加时间教学的比重。在课堂上努力提高每一个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参与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教。所能剖析的经典案例带入到教学工作中,增加实践部分,依靠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带出,加深学生们的记忆,从而提高学生们的理论知识[3]。

(四)对行政管理专业内容进行拓展

行政管理专业知识本身涉及面就比较广泛,而书本上的知识限制了学生们对行政管理专业的深入学习,所以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对行政管理专业内容进行扩展,增加学生们专业知识覆盖面,深化学生们对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的认识。例如,在行政管理专业知识讲述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带入经典的案例,通过经典案例对所学知识进行延伸扩展,这种方式有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对行政管理专业的兴趣,从而深化学生们的专业知识学习[4]。

(五)完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考核

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完善考核制度,定期对学生们所学知识进行考核,只有依靠考核老师才能掌握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同时,老师可以总结学生们在考核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们在考核过程中存在问题比较多的部分进行实践教学以及探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考核能够有效地掌握学生们学习情况,让实践教学更加有意义。

五总结

总之,实践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对行政管理专业的理解,依靠实践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课堂的参与度,本身行政管理注重学生们管理能力的培养,单单依靠理论教学不能提高学生们的行政管理能力,依靠实践教学,在课堂中创新教学方式,依靠实践教学,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行政管理专业,综合现阶段行政管理行业的特点,及时转变教学方式,依靠实践教学的方式,紧跟行业变化,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拓展实践内容等。

参考文献

[1]李新,崔学深,盛慧慧.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电力教育,2004(4):124-129.

[2]汪辉勇,魏红征.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2,19(2):121-124.

[3]乔成邦,黄闯.完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教师教育论坛,2011(6):61-63.

[4]乔运鸿,张华荣.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价值、困境与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9).

行政管理学专业范文3

行政管理专业是大连电大的主要专业之一。从2002年至今,大连电大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教授学员累计超过一万人,并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远程开放大学特色的专业教学规则、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其团队建设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萌芽阶段,2006年以前,教学队伍主要以专业主干课《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等课程为主,主要服务于学校总结性评估和行政管理专业早期资源制作与教学研讨等目标。第二阶段是形成阶段,自2009年至2011年,在《社会调查与研究》《社区治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课的基础上,对行政管理类主干专业基础课进行整合,并据此形成了以课程辅导教师为核心力量的校级教学队伍。第三阶段是发展阶段,自2011年以后,以服务于国家开放大学建设为目标,对大连电大全系统行政管理学课程群进行师资整合、课程整合。经过10年努力,把原有教师队伍整合成“和谐有序、协商互助、团结协作”的强有力教学团队,形成了以专业教学团队运作为特征、教学改革为核心、学习支持服务为特色的教师队伍。这是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和知识结构等要素相对科学而稳定的,具有相对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优质的科研能力、富于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学习型教师教学团队。目前参与本专业团队的系统内教师达50余人。其中,校本部专兼职教师23名,教授9名、副教授10名、讲师4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2名,硕士学位8名。多年来,行政管理专业团队的全体教师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指导方针之下,提倡“勤奋敬业、严格自律”的师德精神,坚持“服务教学、服务学员、服务分校及教学单位”的服务意识,实行宽严适度的测评考核制度,发挥团队优势,实现品质提升,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教学团队建设的具体举措

在团队建设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始终坚持以服务教学为主导,以先进的远程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训(包含虚拟实训)基地建设等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开展教学研究和建设,全方位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国家开放大学改革与发展需要的、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逐步形成以校内专兼职课程责任教师队伍为主,各分校教学点专业负责人组成的教学与科研专业研发队伍;以课程为依托,形成《大连电大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以专业为平台,形成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科研”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建立团队QQ群等有效沟通方式,营造和谐团队文化氛围,加强系统建设。

(一)搭建行政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平台

本团队结合行政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中央电大专业规则和已有教学资源基础上,通过对其核心课程“公共行政学”“政府经济学”“政治学原理”“社区治理”及“社会调查与研究”等进行设计规划,调整课程内容比例,合理分配授课时间,解决了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以及知识更新与学时有限的矛盾,进而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合理的知识体系结构。同时,结合行政管理类专业共同的知识点,进一步构建成一系列的立体结构知识群组,通过把知识群和具体课程结合起来,建立科学实用的核心课程群,从而设计出更符合现代远程教育需要的完整有效的科学的课程体系,见图1所示。

(二)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

根据行政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为弥补原有课程体系的不足,满足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的社会需求,行政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应改变以往采用单一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提高各门课程理论基础的教学效率前提下,增加实践环节的训练,将教学内容发展为“理论+实践”动态流程一体化的完整教学体系。详见图2所示。与以往课程建设不同,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更注重关联课程之间的联系与衔接,要求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所授课程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前沿性的内容,还要知悉核心课程体系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体系,从而准确掌握教学内容,并能很好地区分哪些内容需要重点讲解,哪些内容由其他课程予以深化和拓展,哪些内容需要补充等。基于此,核心课程群建设要求对课程师资队伍以梯队形式进行建设,优化组合,为每门课程搭建一支年龄、专业、学历和学科结构合理搭配的师资梯队,确保全部课程的教学工作能够科学有效进行。为此,教学团队采取以下具体措施:第一,采取教师专兼职配合,专本科互补,年龄段衔接,高中职称搭配的师资队伍。第二,实施“二级负责制”的运作机制,即从专业负责人到课程责任教师二级责任制。其中,专业负责人也是课程群负责人,负责课程之间的协调,而课程责任教师负责本课程内部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以及教学资源的开发、实践环节的建设等具体工作。第三,积极参与国家开放大学的教研活动、师资培训、资源建设、课题研究、视频公开课等重要专业活动。

(三)团队建设的总体要求

1.提高现有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通过参加全系统教学研讨会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境界,了解全国远程开放大学科研、教学改革信息,及时获得教学改革经验与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提高科研工作能力和教学质量,培养中青年教师。具体措施包括:支持任课教师参加高校相关专业学会会议,加强同行交流;不定期举办各类教学观摩活动,交流教学经验;组织任课教师参加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的师资培训和国家精品课程的经验交流会等。

2.深化教学改革与加大课程建设力度

充分发挥教学团队作用和各成员的积极性,对课程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验收等进行深入整合、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侧重案例教学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快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实现课程资源上网,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系统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构建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增加网上资源,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水平和教学水平,为学生学习提供更便捷的条件。

3.加强教学改革和学习交流

利用团队QQ群召开教学改革研讨会,或在网上进行教学讨论,或合作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和教材编写,或探讨考试改革,或进行教学业务培训,或对前段教学工作进行总结讲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十分活跃。通过这些活动,拉近了省校与分校教师的距离,凝聚了系统的教学力量。

4.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兼职教师要在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两方面做好教学笔记。第二,兼职老师每学期完成10个学时的听课量并完成听课记录。第三,尽可能从社会各行业具有多年实践管理经验的办公室经理、行政总监、高层管理者中聘请3-5名兼职教师,真正提高实际教学效果,与专职教师形成优势互补。

5.强化实践环节教学改革

从课程教学实施到毕业实践环节操作,再到职业证书培训,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扩大实训课程的数量和比例,进一步落实“双证书”制度,做好课程与职业资格认证的衔接,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训能力。

三、团队建设的经验及反思

近五年来,大连电视广播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主要完成了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参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省级电大特色专业建设、教学模式创新机制建设。第二,进行省级教学成果奖(包括教学研究项目)申报。第三,组织团队教师系统修订培养方案及专业规则,编写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制作多媒体课件,积极开展案例教学的研究与教学,加强教材建设与题库建设等。团队的核心及骨干成员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主持参与辽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参与中央电大教学模式改革课题研究,成果获中央电大论文类研究成果评比一等奖;获中央电大教学设计创新二等奖;参与省部级教学课件制作并获三等奖;主编的专业课程教材《公务员制度概论》,获2009年大连市社会科学进步奖三等奖;教学模式改革论文获中央电大论文评比三等奖;主编教材5部,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和参加了4项省级教学研究课题、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工作、10余项校级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团队骨干教师人均每年发表学术论文3篇。

行政管理学专业范文4

关键词:行政管理;情景模拟;实践教学;建构

1996年,教育部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进行了重新调整,在管理学门类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置行政管理二级学科,由此我国行政管理学科得到蓬勃发展,本科生、研究生及MPA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历经多年的建设,在理论教学方面已取得了飞速发展,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已趋于完善。但是随着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传统教育注重理论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越来越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未来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注重思学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行政机关对行政管理人才具备的能力要求有:心理调适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论从国家政策还是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的要求,都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行政管理作为一门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实践性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基本特征,是行政管理专业的生命力和效用性的基础。如果不能从实践中发掘问题和解决问题,行政管理课程的学习就丧失了现实意义。因此与理论教学相同,实践教学也应该成为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环节。随着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实践应用能力需求的增加,强化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时不我待。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发掘学生潜能,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未来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

一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含义

所谓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情境设计,构建与教学内容相符的课堂氛围,通过情景设置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情景模拟教学法更加贴近工作与生活,通过运用案例分析、情景再现等一系列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具实用性、针对性、灵活性、创新型。作为情景模拟教学法直接的理论依据----情境认知理论认为,人类获得的知识从根本上来说是人和情境互动的产物,人们对知识的学习也要依存于背景、情境之中。因此,情境认知理论对传统理论型教学方法提出批评,认为传统的单一理论授课教学没能创设知识形成的情景,也就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情境认知理论还特别强调:教学设计应当以学习者为主体,无论教学内容的取舍,还是教学活动的安排,都要与社会的具体实践活动相联通,让学习者在真实或仿真的活动中,通过亲身参与和现场观察,在体验中加强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领会、吸纳与应用,从而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和能力。由于人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主要源自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教师可以将模拟的生活和工作场景嵌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仿佛生活和工作在真实的场景中,使学生能有意识地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切身体验相互结合,使知识技能的获取从应有社会情境中得来,确保所学知识、经验、技能的全面性、适用性和一致性。同时,通过情景模拟现实场景,能提高学生将所学的纸质的资料应用于具体的生活和工作中的能力,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理论学习是基础,但没有实践的学习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在课堂上模拟真实的场景,获得真实的知识和体验,不仅对日后的学习有推动作用,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也是十分有益的。

二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建构

重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活动的先导,是教学活动中所展现的一种教学意识、思维和价值观念。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活动前,教学理念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即以什么样的教学意识、教学思维去从事课程教学。长期以来,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的重点是对理论和知识的讲授,主要表现为对概念的解析、理论的演绎和方法的介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绝对主导者,学生只能被定义为被动的接受者,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参与感不强、实践应用能力弱。而情景模拟教学法改变了传统课程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建构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核心是激发学习者的热情、调动学习者的情感,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应用平台,使学生在亲身体验、感受中自觉自愿地将所学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这种通过创设情景、角色扮演、亲身体验使学生获取与应用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具有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无法比拟的应用性和优越性。创新教学方法。行政管理专业是以服务社会治理为核心,属于综合性学科范畴,除要求学生具备完善的知识理论体系外,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以配合,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中,情景模拟教学模式经常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在情景模拟教学中,案例分析成为经常被使用的方法,其作用是既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选取与行政管理相关的具有一般适用性的案例,在课堂上通过情景模拟再现案例情景,根据案例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并给学生提供一个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来解决实际政府管理中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对原理的理解、概念的巩固、知识的深化、方法的巧用。(2)角色扮演法。在情景模拟教学模式中,结合行政管理工作相关的内容,由学生扮演不同岗位的角色,运用基本理论知识思考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案和对策。例如,在讲解听证会制度相关内容时,教师针对某一民生问题以模拟听证会的形式进行现场听证,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听证会期间由学生根据模拟的角色发表个人观点,主持者综合各方观点做出最终的决策。通过角色扮演的有效实施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调动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行政管理方面发散性思维的形成。(3)实训教学方法。实训教学是教师按照事先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观察、体验、模拟、实验、实习等活动,将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以各种方式应用于实践操作,以实践应用经验重新理解并检验行政管理的基础理论,实现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共同的提升。依据实训教学进程和教学目的,实训教学的实施可划分为认知阶段、演示阶段、模拟阶段、操作阶段、创新阶段五个阶段进行。例如,实习实训可由学校的专门机构为学生联系比较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挂职到那里实习。优化评价机制。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不仅能有效地评估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引学生未来学习的方向性。传统的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评价机制,是采用单一式基础理论纸质考试模式,缺乏与实践相关的评价内容和方式。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后,应该在考核比例分配、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方面都加以改革。首先,在考核比例上,纸质考试和情景模拟所占比例分别为50%,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评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其次,在情景模拟教学实践中,评价内容应符合全面性要求,既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角色扮演的把握度、团队间的协作配合度,还要对学生的行为举止、扩展知识、应变能力、创新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在此过程中的总结进行评价,全方位多角度地加以衡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再次,评价方式应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单一方式,综合采用各小组交流总结、小组之间交流讨论、教师总结评价的方式使评价更加多元化,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三情景教学模拟法实施的注意点

(一)精心选择与设计案例

情景模拟教学法中经常会使用案例分析,其实施的关键就是案例的选择。第一,案例的选择应当具有适用性。每个案例都结合学生所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加以理解和分析,在学生的知识范围内提升其发散性思维;第二,案例的选择应当具有一定的争论性。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的案例一定要能引起冲突,激发出不同的观点和讨论;第三,选择的案例应当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创新性。行政管理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为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选择的案例除了满足教学需要,还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因此要不断充实具有时代特点的现实案例,使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创新性发展。

(二)把握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中加强实践教学已然达成共识,作为实践教学的应用模式----情景模拟教学法,将其应用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理论教学,单纯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而是应该良好地平衡两者的关系。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情景模拟教学既不能是完全的理论教学,也不能是完全的实践教学,而应该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在理论中关注实践问题,在实践中验证、丰富和发展理论。实践基于理论指导,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但前提必须是学生已经牢固掌握了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因此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活动,必须是在以基础理论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只有牢固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才能为情景模拟教学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力争情景真实性与全员参与性

情景模拟教学法实施的首要前提是模拟真实的情境,课堂中情景的设置要体现出教学的基本目标、学生的适应性、情景的适切性、角色的可扮演性等要求。象牙塔内的学生缺乏对实际的社会历史情境的感性认识,因此选择模拟的情景和设计也应尽量真实且贴合实际,可以选取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热门管理话题,通过有争议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具体理论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例如,在“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将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户籍制度”问题引入到课堂讨论中,探讨因户籍差别产生的高考分数线区域性差异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对户籍制度改革问题形成正确认识。另外,情景模拟教学法也要保证学生能够积极热情地全员参与,行政管理专业情景教学课程是由教师组织和设计,由学生参与实施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出现,每个个体都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合作与互助,参与感使其更好地了解所扮演角色的职能和所承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伍芳.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8(12):126-127.

[2]林小平,房婉秋.情景模拟教学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农银学刊,2018(01):70-73.

[3]霍建国.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03):51-52.

[4]唐先滨.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管理观察,2018,38(09):150-151+162.

[5]颜金.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8(21):133-135.

[6]吴萌.情景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05):78-79.

行政管理学专业范文5

行政管理专业作为培养政府部门等公共机构管理人才的重要阵地,其良性发展对我国公共精神塑造、行政管理的人才培养等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行政管理专业在蓬勃发展的表象之下,潜藏着深层次的认同危机。当前我国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面临着招生困难、就业质量差、就业对口率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足等现实困境,难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了使学生更加从容地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好地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就业能力,提升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绩效,促进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这个新的突破口就是强化行政管理实践教学。

1.1强化行政管理实践教学是完善现有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

当前各高校在教学实践中比较侧重于行政管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环节。不过由于高校行政管理理论教学知识体系与快速发展的行政管理实践相比较为滞后,而且缺乏管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有效联接,导致行政管理理论教学的实效性相对较差。因此为了提高行政管理学生的就业和实践能力,必须强化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

1.2行政管理专业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实践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这是由学科特点及人才培养的目标所决定的,行政管理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社会科学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更强调学生具备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实际上行政管理专业兴起和迅速发展的根源之一就在于其突出的实践性及与管理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公共管理实践的变化更频繁、更复杂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行政管理教育的发展必须面向实践。实践性取向要求该专业在教育中要特别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普遍较为薄弱,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成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的重要瓶颈。这就要求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培养出真正高质量的、能够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创新性行政管理人才。

2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当前各高校都已经充分意识到实践教学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理念层面更加重视实践教学,但是囿于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能力匮乏,实践教学对象实践行为偏差以及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的错误导向等导致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仍然面临着很大的脆弱性,难以提升行政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及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2.1缺乏完善的行政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教学计划的统一安排,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以提高实践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因此一般来说能够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属于实践教学体系范畴,既包括在课堂内由任课教师主导的实践教学,如实验实训,也包括由正式课堂之外由学校统一安排的实践教学,如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同样也包括由院系教师指导支持开展的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学生参与的各类社会调查活动等。但是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不完善,不仅缺少完善的实践教学大纲,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方法,还缺乏实践教学基地等。

2.2实践教学主体实践能力缺乏

教师作为实践教学主体是直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行为者,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具体的实践教学行为,实践教学教师拥有较高的实践教学能力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不过,由于最近几年行政管理专业膨胀式发展导致大多数高校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形成几个老师办专业的不正常现象,只能被动应付日常课堂教学。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大多是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根本没有实务部门的工作经验,缺乏对实务公共管理部门行为实践的理解。虽然他们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缺乏真正的实践教学能力,在更多情况下只能从想象的或完美理论建构的层面去解构现实世界中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技术,这其实很容易造成没有实务经验的教师流于纸上谈兵,空有理论,而不知如何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特别是在现实管理情境中,行政管理部门和人员的实际管理行为和管理技术是复杂的,如果缺乏对行政管理部门实际管理行为的了解,必然会导致实践教学的实施者缺乏对行政管理部门具体管理实践行为的认知、体悟而导致具体实践教学效果的弱化。

2.3实践教学对象的实践行为偏差

实践教学效果的实现需要实践教学对象的有效配合,但实践教学对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理性行为导致具体的实践教学行为偏差,实践教学对象不愿意、不积极、不配合、不参与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当然实践教学对象不愿意、不积极、不配合、不参与具体的实践教学行为与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存在的偏差密切相关的。首先,实践教学对象实践行为偏差与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缺乏专业特色相关。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的主要是面向政府管理等公共部门所需要的人才,其实践教学行为应该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等公共组织部门。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政府等公共部门需要的人员数量较少,以及公共部门的人员招录主要实行的是公务员统一考试的方式等原因,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专业危机感。院系在应对行政管理专业危机的过程中,在实践教学层面主要采取的是以企业为主的实践模式,但以企业实习为主的实践教学,缺乏专业特色与实践教学对象,对行政管理专业本身的价值追求相悖。其次,实践教学对象实践行为偏差与实践教学的效果不彰密切相关。即使实践教学对象主要集中在政府机构等公共组织部门进行实践教学,也难以达到实践教学对象的理想预期。虽然各高校都开始积极探索建立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然而目前学生在政府机关实习的岗位多为后勤类工作,学生多是在政府内部从事简单的文字工作,只有少数的学生参与到人事管理培训活动当中,使得学生获取更深刻锻炼的机会不多,不利于短期内提高学生的政府工作能力。再者,实践教学对象实践行为偏差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需求的多元化相关。由于现有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大四学期,时间安排不甚合理等导致学生并不愿意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进行实践教学。特别是当学生面临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等多元化选择时,他们就很难正确的认知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2.4实践教学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导向偏差

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体系直接影响到具体的实践教学行为,当前高校对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标准普遍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倾向,这直接导致具体的实践教学行为异化。比如重数量化、轻质量化的指标考核体系主要侧重于购买了多少实验仪器设备,建立了多少实验室、多少实践教学基地等可量化的指标,而忽视对实验教学设备本身的利用率,忽视与实践教学基地建立长期密切的合作互动关系,忽视实践教学基地与专业之间的匹配性。而重结果轻过程管理的绩效考核则主要关注实践教学对象是否有实践教学行为的证明材料,而忽视实践教学对象是否参与具体的实践教学行为以及实践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具体改变等。比如对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并不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全程参与实习过程,而关注的是学生是否能够在实习报告中加盖实习单位的公章等。

3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优化策略

3.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有一系列相互衔接的具体实践教学环节构成的,实践教学效果的实现需要不同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首先,学校管理及院系部门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从根本上改变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并落实实验教学在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的地位,从政策上和经费上支持实践教学,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和氛围。其次,完善实践教学大纲,调整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要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构建课堂教学、实践设计、案例分析、实习实训等完整的培养过程。再者,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开展实习等实践教学的提前和保障,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既要保持数量的需要,同样还要保持质量的需要。如果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有限,则难以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具体需要,但是如果只关注数量而缺乏对教学基地质量的重视,一方面实践教学基地流于形式,缺乏与实践教学基地的长期合作关系,实践教学基地也难以融入到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发展中,另一方面则难以凸显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特色。最后,加大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建设。有些高校过多地考虑活动经费问题,仅在口头上、精神层面对大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给予支持,不能设身处地地帮助解决一些财力、物力、场所等物质层面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但是实践教学方案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和经费支持体系,则难以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不论是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还是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的撰写等都需要足够的经费保障。

3.2提升实践教学教师的实践能力

良好的教师素质是保障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行政管理专业教师作为实践教学主体,不仅要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储备,还需要相关的实践教学经验。从根本上来说,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动态的实践性活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直接决定者。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必须具备独特的知识基础,它不仅包含学科性知识,还包含大量的实践性知识,但当前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缺乏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不改变实践教学教师的实践能力将直接影响具体的实践教学行为,难以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因此提升实践教学教师的实践能力就势在必行。首先,行政管理专业教师自身要具有增强实践教学能力的意识,密切关注和参与公共部门的管理发展实践,重视社会调研,从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增强其对具体管理行为实践和运行机制的认知。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吸引一批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公共政策娴熟、理论基础扎实的公共组织部门的实务人员参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定以及具体的实践教学指导环节,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利用他们丰富的行业经验指导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再者,学校加强与地方政府等相关公共部门的联系,确立密切合作关系,为教师的社会实践调查创造条件。通过走出去的方式,选送优秀专业教师到实践部门挂职锻炼,加强学校与政府部分以及非政府部门之间长期合作,增强其实务工作能力。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内容中做到理论与实践案例的无缝对接,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好的反思、调整和创新实践教学环节,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双师型教师的指导下融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

3.3强化实践教学对象的主体性

学生是实践教学的对象,也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实践教学预期效果的实现必须有实践教学对象的配合与支持,因此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对象即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性。首先,学生要改变其价值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实践教学,要积极主动参与实际教学。一些大学生受就业压力和考验导向的影响,过分注重文化成绩,甚至认为参加实践活动是浪费时间和财力,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这些错误的观念导致学生的参与性不足。其次,完善实践教学的参与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一方面在具体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开展的各项实践教学活动能真正的满足于学生的需求,要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参与实践教学对其综合素质提升,创新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在具体的学生评优评选和学业成绩评定中给予一定的优先权,激励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而对于没有认真参与实践教学的同学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最后,加强实践教学评估的反馈机制。部分学生之所以不重视实践教学是因为缺乏实践教学的评估反馈机制,而实践教学评估反馈机制的建构与完善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其在实践教学层面存在的不足,促使其不断反思改变实践教学行为,提升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评估反馈机制的构建,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实施者的评估反馈意见,另一方面要调动实践教学对象积极参与实践教学评估反馈机制。

3.4完善实践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行政管理学专业范文6

关键词: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教学改革

在教育改革中基础性、时代性、针对性的特点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内容,而就国内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而言,我们所培养的行政管理人才应是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兼备的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毫无疑问,我们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适应全社会对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改革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体系。

一、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案例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管理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的。它是一种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管理人才的教学方法,曾为美国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做出过重要的贡献。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概括来说就是以公共管理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通过对公共事务具体管理中的情景描述和问题分析,从而根据案例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并给学生提供一个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来解决实际政府管理中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对原理的理解、概念的巩固、知识的深化、方法的巧用。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行政管理工作的经验,将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置身于现实社会的环境之中,使其真正能让学生体验到行政管理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复杂局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有效决策能力、分析和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当然,这种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老师的灌输式教学或填鸭式教学是难以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充分发挥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能够身临在社会现实般的学习环境中去自我体验,自我感受,自我陶冶,自我提升。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目前,我国管理类专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基本上可以概括为重定义、轻实践,重理论、轻方法,重传授、轻参与的“结构式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被称作为“黑板管理学”,导致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中出现了高分低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缺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案例教学法是以尊重客观社会现实环境为前提,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对实际管理问题分析与解决之策的理性思考。用于行政管理的教学案例,内容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有些决策导向或问题式案例,可以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在这类案例教学中,学生者是主要参与者,即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认定与问题的解决之中。例如还有些评估性或描述性的案例,针对行政管理中已经作出的某个决策方案或管理行为,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加以分析和思考,作出自己的评判,使学生要么从案例中得到一些启发,要么对这个决策方案或管理行为作出改进。案例教学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之下,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独立的理性思考,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专业目标的实现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得到开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更重要的是,行政管理专业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之下,变被动为主动,老师由课堂主导变引导,这样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能够在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对行政管理现实案例的分析,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行政管理理论、知识与方法,并且能够得到更为灵活和熟练地运用,从而较为完美地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目前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就目前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来看,仍处于推广阶段,无论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还是人才培养模式都尚未成熟,离实现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目标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相对于国外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发展迅速、成就显著的状况来说,还有相当的滞后性。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案例教学缺乏理论系统性的研究,尤其是对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方法的缺乏探索与创新;二是案例教学的教材大都内容陈旧、严重老化,没有及时更新;三是案例的编写与整理缺乏统一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不能适应新时期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实际需要。究其原因在于:1.在行政管理专业教育中对采用案例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2.对从事案例教学的师资队伍关心不够、支持不够、使用不当;3.担任案例教学的教师本身素质有所欠缺,尤其是缺乏丰富的实际行政管理工作经验的积累;4.案例采集渠道单一,教学案例实用性不强;5.部分学生已习惯于被动接受理论的讲授,对案例教学方式的这种教学方式还不太适应,因而缺乏主动参与的精神、密切配合的热情和勇于创新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开展,影响了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精心选择和编写案例

行政管理案例,是对行政管理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实践中特定事件的真实描述,这就决定了行政管理案例具有范围内容,广泛丰富等特点。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对行政管理案例的选择与编写要突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教学适用性。案例要具有教学的价值,即案例应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环节,每一个案例都是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之下能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与知识加以理解和分析的,而不能远离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或是极大的超越了学生的知识范围。2.案例争论性。案例一定要能引起争论,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的一个最主要目标就在于能够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行政管理专业案例一定要能引起“冲突”,激发出不同的观点来思考和争论。3.案例启示性。行政管理专业案例要能对决策分析起启示作用。案例一般都是围绕决策问题来进行的,案例提出了行政管理人员或政策分析人员所面临的抉择困境,或者说必须要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但却不切实际的采取了什么行动或决策方案来告诉读者,进而需要迫使行政管理专业学生通过思考做出抉择。4.案例的创新性。行政管理专业案例要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创新性。行政管理活动是一个动态活动过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行政管理的理论和规律也在不断发展,必须不断适应环境的需要进行理论创新。因此案例的选择除适用教学需要外,还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那些过时、陈旧的案例,只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当然,案例的内容即案例所描述和反映的管理情境必须是真实可信的,同时又是合乎情理、合乎逻辑的,而不能胡编乱造,以免使学生走入“误区”。

(二)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这包括教师与学生双方的课前准备。对教师来说,从事案例教学,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与理论功底,同时还需要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敏捷的思路,另外还必须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因此,老师在备课时,应对要讲解和分析的案例,事先对其时代背景、演变过程、内在矛盾及贯穿其中的主题思想了然于心,同时还要对案例所涉及的有关问题及分析、解决的思路作一番前瞻性的思索,以确保在课堂教学中能做到“胸有成竹”。对学生来说,学生首先要根据老师所布置的案例认真进行阅读,熟悉整个案例的主要内容;其次,要针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各种方式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写出案例分析报告的提纲或大致思路,做好讨论发言前的准备,而对于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可以在学习小组内共同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只有教学双方都做好了充分准备,在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才能形成“互动式”、“研讨式”的教学气氛,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并鼓励他们对不同观点进行争论。实际上,一堂好的案例分析课就是一次小型的学术探讨、交流活动,任课老师应当善于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探求真知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讨问题、科学分析问题和认真解决问题的治学态度。在案例讨论中遇到学生提出的一些与社会现实有关的敏感问题,教师也不应当回避,但在原则问题上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在具体问题分析上则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和方法,结合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对之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引导,以使其辨别真伪,鉴别善恶,坚持真理。如果遇到一些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任课老师应该对当今学术界相关流派的观点做一个相对详细地介绍,以便于引导学生加以分析和对比,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案例教学的重点不是在于能不能从中找到正确答案,而是在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同时能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和解决行政管理实际工作中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丰富教学形式

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在形式上除了采取以上“互动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以外,还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管理决策模拟教学等多种形式,使得整个案例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收到实效。比如可播放一些行政管理与公共部门管理实际运作过程中进行计划、组织、决策、协调、沟通等活动的影像片段,以深化学生对行政管理过程的了解;又如可以进行“外语原版教材汉语讲授”或“外语讲授,汉语讨论”式的案例教学,扩大学生视野,接触国际前沿理论,同时还了解国外行政管理中一些先进的方法与经验。还可组织学生去当地政府机关参观、考察,针对所学案例中的一些问题去与政府部门有关人员进行交流、座谈,以丰富的感性经验,提升理性认识。也可利用计算机房进行行政管理模拟决策和公共政策模型的分析,从而锻炼学生正确决策、制定计划、科学协调的能力,提高其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方法与技巧等。此外,还可通过设置专题讲座的方式,聘请一些有行政管理经验丰富实践经验的政府官员和公共部门管理人员来校设讲座,面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共同对一些典型案例展开分析和讨论等。这样通过对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方法、方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改革,由文字型案例到多媒体型案例教学方式,由静态封闭的课堂讨论到动态开放的课内外交流,由课堂交流讨论到电脑设计仿真,由师生的双向沟通到公共管理团队的多向沟通,从而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对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需求,锤炼作为未来行政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五)优化考核标准

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案例的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技巧,为将来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因此其考核的标准应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笔者认为,行政管理专业案例的考试成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评定:1.分析能力。即对案例中所反映和描述的问题能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案例报告的撰写能做到逻辑严密,思路清晰,文字表达清楚、流畅。2.决策能力。即在对案例进行正确分析的基础上能拟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案,考虑的因素比较周全,决策的依据有一定的说服力,所拟定的方案切实可行。3.创新能力。即想象力的丰富奔放,简洁的精辟与独到,洞察力的深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比较紧密,对所学原理、知识与方法运用娴熟,驾驭能力强。因此,案例考核评价的标准不应是“死”的,而应是“活”的,对行政管理案例应允许多解,但并不要求必须是唯一解。在对学生评分时,主要是看他案例分析的思路是否清晰严密,得出的结论是否前后呼应,看他在文字上的表述是否完整流畅,看他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层面上是否有所创新。当然,给学生考试用的案例不应是教材上现成的案例,而是通过老师搜集有关材料,结合公共管理工作的实际,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及考核标准,精心编写出来的,这也就避免了学生考前突击记案例、背笔记以应付考试的弊病,真正体现出了案例教学的宗旨和功能,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我国的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也对行政管理干部队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根据现实挑战及未来需要,在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培养方式等方面结合地方体制特点大胆改革,勇于探索,锐意创新,做到能够真正服务于地方,打造地方特色的行政管理专业,从而提高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美]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杨杜.哈佛学得到[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3]余凯成.管理案例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4]阮平南,吴菲菲.管理学科教学评价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1993(3).

[5]华雪倩,等.管理类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00(3).

[6]宋瑞霞.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案例教学模式创新———以许昌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18(13):113-115.

行政管理学专业范文7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目前,我国行政人才缺乏,行政管理队伍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近年来社会公共事务的不断增多,对人才的需求量有所加大。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对行政管理专业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全面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打造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行政管理专业旨在培养一批高水平的行政管理队伍,参与到社会的各项公共事务中,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往往缺乏处理问题的决断力,不能有效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岗位需求。教育体制的改革要求高校教师落实实践性教学,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行政管理人才。

二、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设计

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不是单一的模式,而是由多个方面共同构成,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为例,其实践教学设计一共包含了4个方面,着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是案例教学,这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行政管理知识,却缺乏有效的实例论证。因此,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案例进行精讲与分析,使学生学到处理具体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其次是实验教学,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工作及学习形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目前,大多数行政管理事务需要依赖计算机进行处理,山西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也将此落实到了具体的行动中,配备了相应的设备,为学生打造全新的实验室,供学生亲自参与处理电子政务工作,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另外,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与研究,这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调查过程中,不仅能学到一定的行政管理知识,还可以锻炼交际能力与处理事务的能力,这都是行政管理必备的基本素养。最后,要为学生提供基地实习的机会。基地实习是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每年都会为学生构建一个基地实习的平台,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普遍在政府及相关事业单位参与实习,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对行政管理的认识,结合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习处理问题的能力,积累一定的经验,为以后的行政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策略

(一)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

实践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地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多开设一些技术性、实践性课程,比如公文写作、计算机等,这些都是行政管理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研发课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完成课题项目,从而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提供广阔实习基地

目前,山西大学的商务学院已将实习基地的构建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与政府部门及相关的事业单位实现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实习基地。但是,由于这些实习基地有限,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习当中。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拓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习平台,也可以采取分散实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到家乡的事业单位中参与实习,学习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

(三)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真正发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内容,加强自身对行政管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当前行政管理特点的认识,开展一些行政管理知识讲座,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处理行政管理事务的技能。

四、结语

行政管理学专业范文8

[关键词]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困境;解决路径

自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就将科学管理的细胞融入了国家治理的血液之中,行政管理专业的重要性也同时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随着国家对公共管理领域治理能力的科学化、现代化与规范化提出要求,具有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的管理人才的培养成为各高校的紧要任务。各地方大学本就负有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责任,在新时代高校改革的发展大趋势之下,这种责任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不仅要求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更为具体和与时俱进,同时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关键。

一、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

(一)大多数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较为明确,但实践教育理念滞后。目前,普洱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公共精神,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行政管理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及技能,具备现代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创新精神,掌握管理、经营、策划、调研、沟通等能力,能够在基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相关领域从事管理或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由此可知,地方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上还是比较明确的,从过去的偏重“管理层”人才转型为“管理”和“服务”并行,在行业领域、工作范畴和人才定位方面都有所变化。

(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但缺乏相应的配套实施机制。以普洱学院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为例,总学分150分,其中实验实践学分49.5分,占总学分33%。其中必修的实践学分占到36.5分,占到总学分的24.3%,占总实践学分的73.7%。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对公共管理类课程实践课程学分数不低于总学分数的15%,普洱学院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是与时俱进的,也是符合国家要求,甚至在实践课程学分的设置上是高于国家要求的。但是再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都要落到实处,需要相关的配套设施去保证相应的培养目标能够得以实施。作为地方院校所面对的执行困境也具有相似性,如高水平高职称教师的缺乏,实践教师比例较低,实验实训室几乎没有设置或设置了而使用率不高,校内实践课程形式单一,案例教学库建设困难,实践资源缺乏等等不一而足。每个高校因其学校定位和办学模式不同,在各方面的存在的困难又有所偏重。

(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数量有余,但基地建设质量有待提升。对于所有的新建本科院校而言,为达到教育部要求的本科教学质量,需要在教学基本条件、教学设施等方面达到国家要求,其中实践基地就是其中一项硬性指标。基本上所有有毕业生的新建本科院校都有数量比较充足的实践基地或者产学研合作单位,但是这些基地的使用情况是否达到预期则不得而知。根据笔者对云南省内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情况的调研可知,90%以上的高校实践教学基地数量是达到了教学的需要,但只有不到一半的高校表示,实践教学基地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因为实习时间较短等原因,很多实践平台并不想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或重大事项,很多实践环节成了学生为实践单位做些复印、打杂与跑腿等工作,使得实践内容沦为走形式。

二、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困境分析

(一)实践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目前,虽然绝大部分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是较为明确的,如普洱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是由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人员及大部分专业课教师的实践教育理念滞后,使得人才培养方案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于实践学分的实施流于表面,或者有些课程的授课教师直接忽视了实践教学的实施。具体表现为一是认为见习、实习与假期社会调研才是实践教学的形式,课堂实践教学是可有可无的。课堂实践或走形式、或直接被忽略,以传统的理论讲授来代替;二是在教育教学研讨中很少研讨实践教学形式与载体等内容;三是教学大纲及教案设计中很少或几乎没有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四是课堂实践教学的考核与评价被忽略。五是部分授课教师有实践教学的想法与创意,但无资源与平台支持。如行政管理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对于行政管理案例分析及多门课程的建设至关重要,但由于经费缺乏、平台不足及资源缺乏等使得案例教学库的建设工作始终无法有效推动。

(二)实践教学师资不足,尤其是校外实践导师流于形式。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之一就是要有一定数量的、能够满足学生实践需要的实践导师。实践形式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实践导师也分为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校内导师因其在课程实践中参与比例较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尚不足以造成关键性影响,但校外实践导师的比例却是现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体系中实践指导的主力军。在各院校行政管理的专业见习与实习中,校外导师的指导任务量及其评价体系尚处于自动自发的阶段,本应该定量的工作任务成了凭良心办事。另外还有校外实践导师进学校进课堂的机会和条件也不足,尚未形成理论教师+实践导师的双师同堂的教学模式与机制。其中最大的掣肘就是校外实践导师的缺乏。

(三)实践平台建设不足,实践资源开发不够。目前几乎所有设有行政管理专业的地方院校在校外的实践基地设置上基本上都保证了数量和一定的质量,但在校内实践平台的建设上存在较大短板,尤其是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严重不足。具体表现为校外合作平台缺乏有力组织,实践基地建设缺乏流程监管和质量保障。校内实践平台要么缺乏,要么为了各种考核与评估的需要,形式上设置校内实验实训室,将实验实训的相关材料与数据做全,但在实际应用上存在不会用、不想用和不能用的问题。

(四)实践环节与形式流于传统,缺乏灵活性、实用性和创新性。一是缺乏灵活性。在专业实践环节的设置上还沉浸在专业的自我认同和学校教学管理便利的前提中,没有对实践合作单位做充分的调研和有效沟通,及时变通,使得实践基地被动适应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只有10周的集中实习环节,较短的实践时间使得学生错失了在实践学习中的深入体验、反思与感悟。而用人单位对专业实习不长不短的时间也是较难接受,学生刚刚适应单位的工作节奏,接触到一些工作内容时就要结束实践教学。二是缺乏实用性。比较多的学校将专业实习设置在了第8学期。设置者主要是想让学生将实践与专业论文的撰写结合在一起,提升论文质量。同时考虑到学生面临着毕业找工作的环节,为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就将最后一个学期设置为实践学期。但随着教学管理措施的改进和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的需要,大四学生的研究生面试、公务员与事业单位考试等各类考试都在本学期进行,与实践教学相冲突。为提升就业率与升学率,只能牺牲部分学生的实践教学时间与内容。三是缺乏创新性。校外实践环节还停留在学生适应单位性质,实习内容和形式主要是跟着单位走,与学校所授内容存在两张皮的情况。校内实践环节主要是案例讨论、调研报告等,没有与课程思政等内容结合起来。从形式与内容上缺乏吸引学生的新颖性、挑战性与有趣性。

(五)实践评价环节薄弱,实践效果难以保证。评价环节停留在集中性的结果评价,对动态性的评价与监督环节缺乏有力的考核与评价。如在集中性实习环节中的评价,过去对学生的实践效果的评价停留在实践报告的撰写与提交,但学生在实习中具体是否投入了充足的实习时间,出勤程度如何?是否深入进行实践学习,是否有深刻的学习体验与反思?校内外实习导师是否对学生的实习给予了充分的指导等等,这些都因痕迹资料的缺乏而无法评价和考量。2020年,普洱学院在学生实习环节中运用了“蘑菇钉”APP软件,对学生的实习考勤和每周学习汇报进行了实时动态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习环节时间和学习反思做了有效的监督,使得实习指导教师对于定量的客观评价学生实习效果做了有益补充,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但是对于导师的指导程度及学生的实践形式等监督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三、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解决路径探析

(一)及时更新实践教育理念,结合专业课程特性开展特色实践课程。虽然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实践教育理念上与一线城市、省会中心城市院校存在较大差距,但基于地方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服务的特性使然,大部分授课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是知道的,只是迫于实施条件限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上的缺乏,使得专业课教师在实践教学的学习研讨和实际运用上缺乏动力和压力。具体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解决:一是通过制度化的学习与培训机制,对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人员与教师的实践教学理念进行更新;二是从学校层面重视文科尤其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并通过制度对考核与评价机制进行保障;三是二级学院或系部制定相关的课程实践教学实施管理办法来保障课程教学实践的质量与效果;四是以课题和教研室为载体,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研讨,在普及实践教学的同时,创新实践教学的形式、内容与方法等;五是由学校或院系统筹相关资源开展专题式实践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成立案例教学研究团队等形式对行政管理教学中的突出实践教学资源进行建设,或成立科研团队,专题式研究实践教学,以科研成果推动实践教学的创新。

(二)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简化手续,建设校外实践导师进校园、进课堂的常规机制。目前校外实践导师无法形成机制的原因有几种:一是公务系统的实践导师因其本身的工作量及工作时间无法像在校老师一样常规性的上好每一节课,做好符合学校要求的规范教学要件等材料;二是有些单位及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允许干部职工在外自由兼职;三是校外人员虽然实践经验充沛,但却缺乏高校教师的规范化的教学形式。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一是与政府、企业进行合作办学,与合作单位建立良好而有效的沟通机制。只有良好的沟通机制才能推进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二是根据专业发展需求制定实践导师培养培训计划,提升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三是与合作单位深度沟通,建设一批能力强、水平高,负责任的实践教师导师库,并对导师库中的实践教师进行定期更新。四是做好校外导师的指导标准及待遇问题。以普洱学院为例,因学校制度及经费不足等原因,校外导师进课堂的费用和校内教师待遇相同。一般请来的校外导师都是在当地某个领域里影响力较大的行业骨干或领军人物,较低的待遇会让他们产生不受重视的感觉,损害了导师教书育人的热情,对进一步大量引进校外导师造成不利影响。

(三)统筹校内外实践平台资源,实现实践效果从量到质的提升。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根据专业特色、规划和发展方向有的放矢建设数量适当的校内外实践平台,满足本专业实践需要,消除盲目追求数量的心态,减少人力、经费与相关资源的浪费;二是专业内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实践教学事宜,实行专人负责制,以求所有的实践设想能够有人保障落到实处,并进行后期的状态跟踪与评价;三是遴选一批有质量的校外实践导师。在目前各高校的实践过程中虽然各实践基地基本上都会派出水平高、负责任的业务骨干负责学生的实践,但个人能力强和会教学生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实践导师标准,实践基地或合作单位才能够按图索骥的为学生找校外导师或培养相关人员;四是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要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特色密切结合,杜绝形式主义;五是提升校内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送出去”和“引进来”的各种措施,提升本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六是经费保障。以普洱学院为例,目前校外专业见习、实习是有专门经费,但校内实践经费存在无专门的专业建设经费尤其是课堂实践经费。而大多数的地方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也存在实践经费不足的情况。

(四)做好合作单位与实践基地的调研工作,科学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一是从实用性出发,科学合理安排实践时间。首先就是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入手,调整实践课程与见习、实习时间。在保证实践质量的前提下,将实践环节尽量能够集中,同时与毕业论文的撰写、考研、考公务员等时间尽量错开。这样既能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又能保障该专业的升学率、就业率等考核指标不受影响。二是适当延长实践时间。部分地方院校在设置实践时长时是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中对实习时间的最低标准设置,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集中实践环节学习内容不够的问题。实践基地也因为学生的实践时间较短,学不到多少东西,也在实际工作中不能辅助他们做更多的有效性工作,从心理上就存在着带学生随便学学的态度。一般集中实习环节应不少于一个学期才较为恰当。三是根据实践效果及时调整校内课堂教学内容,对专业实践形式进行与时俱进的更新。无论是在课堂实践环节还是集中实践环节都要做好调研和质量监控工作,对实践效果及时评价,并将反馈结果进行分析与研讨,及时将正向效果运用到专业教学中,尽力修正负向效果的不利影响。

(五)结合实践教学开展实际,制定富有本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评价环节起着推动整个环节良性运转的关键作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有效的促进整个环节进行自我修正完善,不断向更好方向发展;脱离实际或者形同虚设的评价机制对是个事务的运转要么不起任何作用、要么起着破坏性作用,最终导致整个环节失灵。目前各地方院校的实践教学中之所以存在诸多大家有目共睹的问题,但却很少有改进的动力和措施,主要原因在于评价环节的失灵。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做改进:一是从学校到专业要建设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这套评价机制不仅要对实践教学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要做相应的评价观测点,还要对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的评价做质的区分,不能搞一刀切。二是将评价效果与学生的学分、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学院的经费等相挂钩。只有触及利益系统才会推动事物的发展,不然评价只能流于形式。三是评价结果要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有些教师或单位善于做材料,越是量化的考核标准反而越有利于这些单位的考核。应将量化考核与该专业的特色做法、某课程的创新性做法等结合起来考核,鼓励专业负责人对专业建设做有益探索,鼓励教师在课程实践教学中进行创新,进而促进本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四是注意考核评价的形式问题,杜绝形式主义。坚决反对因考核而考核,为了考核而做大量材料既是对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对教师教学时间、精力的极大削弱,更是对专业建设不负责。

综上所述,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虽然面对的困境各有不同,但在理念更新、经费保障、实践师资、平台建设、评价机制及制度保障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难是具有共通性的。为使地方高校在地方社会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智力和人才支持等作用,使得更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各个领域里充分实现其专业价值,有必要在校内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充分的统筹实践教学资源,夯实学生的实践能力。故此,各地方本科院校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改善是提升学生应用型能力的关键,对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的困境进行充分研究是不可缺少的应对之策,因校而异制定相应的解决路径,提升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田钰燕,刘克汉.地方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梧州学院为例[J].南方论坛,2016(6).

[2]陈晴.行政管理专业科研促进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法探讨与实践,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