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训练论文范例

口语训练论文

口语训练论文范文1

(一)课堂训练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该理由课堂,教导学生口语练习的最主要方法:

1、朗读训练

口语教学最主要的就在一个“说”字。朗读有助于加深记忆,教师也可以通过听学生的朗读,即时了解学生的发音准确情况,“对症下药”。具体方法可以是教师利用早自习时间,选取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大声朗读;也可以借鉴英语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跟着教师或印象材料阅读,从中体会说话时的语调、节奏等,同时可以从中掌握一定的口语表达技巧。

2、发言训练

发言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对针对某个问题,有条理性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因为发言训练还只是较初级的训练,所以,教师应该从基础抓起,在课前提前提问,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在上课时用:词语联缀、回答课堂问题、复述课文内容、情景对话、分组讨论到根据既定话题上台讲话等。到后期,可以逐渐缩短学生准备的时间,可以在上课的时候,提出一些学生未做准备的问题,让学生作出简单的回答,或是临时制造一些话题,让学生急性讨论。这一过程教师不能太急功近利,它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表达训练

表达训练是以前两种训练为基础的,当完成前两种训练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表达能力将有较大的提高。因此,在表达训练中,主要需要培养的是学生表达的勇气和兴趣。有了表达的勇气学生才敢说,有了表达的兴趣学生才爱说。可通过讲故事、演讲、辩论会、口头作文、模拟招聘会等形式多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表达。教师可要求学生尽量做到表达用词、语气、语调得体,内容要求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二)日常训练

口语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果的,它是一项需要长时间、不间断的训练,再加上口语训练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仅仅依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它深入到课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收看电视电影、综艺节目、新闻直播等,让学生学习主持人,演员标注的普通话、语言表达时的动作表情和各种语言表达技巧。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要求全班参与,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既是语言上的互助,也是对日常交际能力的一种训练。

二、心理素质训练

(一)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也是一种自我催眠,它的作用相当大的,它可以给人极大的勇气和充足的信心。让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迎难而上。例如:学生在应聘时,对自己说:“大家的起跑线一样”。学生抱着这样的心理,往往在接受公司询问时,回答问题就能从容应对,对于问题就敢想敢说。

(二)“目中无人”法

这里的目中无人是指要把自己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所要说的内容上,不受外部环境(如:对手、考官、听众)的影响。在环境中要“以自我为中心”,要有“我是最优秀的,舍我取谁”的心态。在心理上战胜自己、战胜对手。有了这样的心态,可以让学生克服说话时的紧张、恐惧,使之思维更加活跃,语言表达更加准确。长此以往,学生在说话时就能放心大胆,感想敢说。

(三)角色代入法

角色代入法要求学生吧自己想象成知名主持人、优秀的教师、演讲家等,学生站在语言表达大师们的角度,以一种不同的高度进行讲话。角色代入法首先要求学生模仿,学师们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这是初步的代入;其次要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以自己的思维,扮演不同角色,组织语言讲话,这是完全的代入。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今天我当老师”的活动,让学生来当老师,老师来听课。当然,为了所有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没给学生当小老师的时间要以10分钟为宜,或是学校的各种晚会上,鼓励学生争当主持人。

口语训练论文范文2

近年来,高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普遍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在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几乎各个高校的各个专业都在强调实践教学。我国传统的人文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也不例外。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的论著论文也比较多见,但我校作为民族类高等本科院校,有其自身的特征,即“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其他高校的经验对我校不一定适用。因此,我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结合自己的校情生情进行实践教学。为此,笔者于2011年6月对北方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一项有关实践教学的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当前学生的能力现状、当前学生对本专业实践教学的看法,分析其特点,以便进一步探讨、改革、创新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力求建立体系化的实践教学,从而突出能力培养,突破制约学生顺利就业的瓶颈。

一、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抽取了2007级和2009级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2007级是作为毕业生的调查样本,对2007级学生的调查是在学生毕业前夕(2011年6月3日)进行的。2009级是作为在校生的调查样本,对2009级学生的调查是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二学期末(2011年6月29日)进行的。2007级共有学生93人,抽取了55个样本,有效样本55个,抽取人数占59%。2009级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共148人,抽取了110个样本,有效样本109个,抽查人数占73.6%。根据调查的需要,对两个年级分别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其中有些问题是相同的,目的在于比较。我们对2007级的学生设计的调查表,从10个方面调查了今年毕业生的情况,了解学生面对就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以及他们感到自己需要加强的知识能力。对2009级的学生调查,主要了解在校生对于实践的需求以及对学院、系里组织过的实践的评介。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毕业,学生选择工作还是继续读研究生的情况

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大学毕业后选择工作还是读研?笔者对2007级学生和2009级的学生分别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是,200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93人,其中考上研究生继续读硕士的只有13人,占13.9%。抽样调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2009级109人中,打算考研的有49人,占44.9%。笔者进一步调查了2009级打算考研的学生“选择考研的原因”,49人中,选择“喜欢读书研究”的有12人,占24.5%,选择“避免就业的竞争”的有2人,占4.1%,选择“硕士比学士就业好些”的有35人,站71.4%。从调查数据不难看出2009级打算考研的学生,其根本的目的是处于就业的考虑。也可以预计,在打算考研的49人中,能有多少人能够考上研究生呢?恐怕至多一半。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人的去向是进入职场。

(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状况

我们调查了文史学院2007级和2009级汉语言专业的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2009级的学生,在回答“你对自己现有的口语表达能力(说和讲的能力)满意吗?”这个问题时,选择“满意”的有20人,占18.3%,选择“不满意”的有89人,占81.7%。在回答“你对自己现有的文字表达能力(写各种文体文章的能力)满意吗?”这个问题时,选择“满意”的有14人,占12.8%,选择“不满意”的有95人,占87.2%。综合两个问题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到,80%以上的的学生对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不满,(这里指汉语表达)也就是说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亟待提高。调查结果明显表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口不能言、写不达意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的说写能力令人担忧。另一方面,学生又普遍认为,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最需要的能力。同样,我们通过调查数据可见。2007级学生回答“你在毕业找工作中,感觉最需要的能力是什么?(可以多选)”,选择a项专业知识的有22人,选择b项口语表达能力的有38人,选择c项文字表达能力的有24人,选择d项人际交往能力的有45人。他们在回答“你在毕业找工作中,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中最需要提高和强化的能力是什么?(可以多选)”选择a项专业知识的有20人,选择b项口语表达能力的有33人,选择c项文字表达能力的有32人,选择d项人际交往能力的有31人。可见学生在寻找工作的实际中,普遍认为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重要性要高于专业知识,并且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中最需要提高和强化的是口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应加强说和写的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情况

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又是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定的必备条件。毕业论文的质量,直接体现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的情况,笔者对2007级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于“撰写的毕业论文的内容”的调查,学生的选择是:选a项“2/3抄网上或书上的”有1人,1.8%,选b项“1/2抄网上或书上的”有5人,占9.1%,选c项“1/3抄网上或书上的”有18人,占32.7%,选d项“参阅资料,自己写作”的有31人,占56.4%。a、b两项合起来共有6人,占总数的10.9%,c、d两项合起来共有49人,占总数的89.1%。由此,我们可以说89.1%的学生的毕业论文是符合学术规范的,不是抄袭剽窃的,学生在尝试自己完成。对“你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最大困惑是什么?”的调查结果是:“不知道写什么”的有8人,占14.5%,“面对很多的材料不知道怎么用”的有30人,占54.5%,“没有自己的思想”的有17人,占30%。数据表明54.5%的学生阅读归纳、驾驭材料能力不足。30%的学生“缺少创新思想。

(四)学生对于实践的需求

对“你希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形式是什么?(可以多选)”的问题调查结果是,2007级的学生希望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形式的人数依次是:实习、技能训练、第二课堂活动和其它社会实践、参观调查、毕业论文。2007级学生已经经历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在这两种学校集中组织实施的实践里,学生优选实习。同样的问题,我们对2009级中109名学生也做了调查,调查的结果是:2009级的学生希望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形式的人数依次是:实习、技能训练、参观调查、第二课堂活动和其它社会实践、毕业论文。2009级是大二第二学期末,他们没有经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但对于这两种实践的心理期待竟然与2007级学生的选择如此相同,可见学生很看重、很需要实习这种实践形式。而且实习和技能训练这两种实践形式竟然都是排在前面的,而且次序也完全一致,可见两个年级的学生都认为这两中实践是他们最需要的。对于上面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是进入职场。(2)由于我校学生50%以上是少数民族的学生,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所以,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较弱。(3)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不很严重,但存在驾驭材料能力不足,缺少创新思想。(4)实习是学生的首选的实践形式。#p#分页标题#e#

三、实践教学改革之策略

结合客观调查的资料以及情况分析,我们了解了客观存在的学生生态,阅听了学生的接受与需求,然后提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改进之策略。

(一)以“学以致用”为目标,调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计

从学生的实际需求,社会的价值趋向来看,我校汉语言专业的课程设计需要考虑毕业后就进入职场的绝大部分学生,使学生通过某些课程的选修能够增加职场竞争力,“学以致用”应该不只是一种口号,应该成为普世的教学价值。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计围绕“一主线”,就是以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培养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并重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尤其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增加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比如现代汉语、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普通话培训等,以便学生提高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固本与实用联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固本”指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的课程继续保持,而且对于经典学科的教学和演练需要加强,比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小说、古今汉语等,这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加强基于务实固本。“实用”是指固本的基础上,课程设计兼顾实用化、创意化、现代化。我校的类型属于“教学型为主的普通高校,以本科教育为主,有条件的可适当担负研究生培养任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1],不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岗位型、技能型人才。所以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进实践教学的规划和落实上,必须考虑学校的这一根本定位,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也就是不能把我们的学生训练成技术工人。所以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我们必须把握一个原则———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发展观念。在具体实施中是以课程为依托,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过程,始终贯穿“能力培养”这一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专业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推动理论的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开发。为什么采取这样的举措呢?这是基于专业属性、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而采取的办法。中文系的许多课程是人文内容,人文素养是能力形成的潜在因素。人文的高度与格局是一个人后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张高评认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毕业进入职场,的确凭借专业能力[2];之后五年、十年,谁脱颖而出?谁能领袖群伦?谁能独挡一面?谁可平步青云?就不再是专业能力挂帅,而是人文素养决定了态度和高度。汉语言文学教学是人文素养的集散地,是创意思维的大本营,是养成美好态度,提高崇高格局的加油站。所以,我们在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注重理论与能力并重,避免一味强调实践而忽视了有些课程的人文功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读、说、写、用”。对学生这四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首先贯穿并落实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比如我们的尝试,各门课程都给出相关的阅读书目,定期检查,以训练学生“读”的能力;配合要求阅读的内容安排课堂讨论,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布置完成课业小论文,训练学生“写”的能力;“读、说、写”综合起来,训练学生“用”的能力。“读、说、写、用”的训练要求在每门课程中教学中都有所体现,这一点我们学院已经对每位教师明确提出要求。同时在典型的课程中强化训练,做到由面到点,由分散到集中的不断强化训练。比如以写作课为代表集中训练“写”的能力,以“演讲与口才”课、“普通话培训”课集中训练“说”的能力,同时对语言类课程设计整体规划,注重“学以致用”。

(三)实践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实践的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对某一事物若没有兴趣,便不会主动关注它,所以一般来说效果不会好的。比如,学生不愿意实践,不愿“读、说、写、用”,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此不感兴趣。由于不感兴趣,即使学生从道理上明白实践的重要性,即使学校通过测评来检查学生的实践情况,学生也只会停留在应付测评,至于一些具体问题的关注、思考和研究那是不可能的。可见兴趣对人学习的重要性。怎样培养学生“读、说、写、用”的兴趣呢?基于上面的调查,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我们从改进实践形式入手,通过多样化的实践形式,吸引学生参与。

1.教学实践活动与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使学生社团的组建和活动的开展,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实践进行。如创办文学刊物,组织文学社、演讲与口才协会,开展读书征文竞赛、写作比赛、语言艺术表演大赛、教学技能大赛等,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口语训练论文范文3

关键词:中学英语;口语教改;对策

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也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必修的主要课程。学好英语,尤其是口语,必将对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中学英语口语水平相当差,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和提高。认真分析口语现状和研究提高口语的措施和对策,是中学英语口语教改的重中之重。

1中学英语口语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多数中学生的英语口语底子薄、基础差,不能和笔试成绩成正比。

1.1英语教师的口语现状

众所周知,除少数外,还有相当部分中学英语教师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不能和同行或外国友人进行一般的交流;有些甚至连初级日常英语都不能较准确地表达出来,他们不是语音变调就是用词不妥;还有部分老师一听说要举行英语会话或和外国人进行学术交流,就谈虎色变,敬而远之,这种现象在老、少、边、穷等地区的表现较为突出。

1.2中学生的口语现状

由于以上原因,学生的口语现状不言而喻,大部分学生只顾忙于做书面练习,很少对口语训练下功夫。尽管有部分英语老师反复强调口语的重要性,但学生还是不以为然,即使老师要求他们用英语回答问题,也是支支吾吾,搪塞过去,他们仍然没有完全理解高质量的口语会话必将对加快语言学习的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1.3口语不考试的现状

由于口语不纳入国家统考,在老师和学生的心里就会产生无所谓的情绪,即使针对高考中报考英语专业学生的面试,也只是几句相对简单的对话。于是,学生认为,学不学口语并不重要,只要做好书面练习并能得高分,就算把英语学好了。这种现象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存在,它导致了“哑巴英语”的泛滥,阻碍了英语的学习进程,产生了学而不能说的结果。

2口语教改的具体措施

目前,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点众人皆知,举世瞩目。但是,随着高科技知识的飞速发展,英语教育,尤其是口语教育的发展还相对滞后,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

2.1明确口语考试的目的、法规和意义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应该有自己的规律,英语教育的发展更是如此。俗话说,没有规矩,哪有方圆?如果没有中学生人人都必须参加口语考试的要求,那怎么可能使他们在口语方面取得好成绩呢?所以,让全社会人人都理解、支持和重视口语考试的目的、法规和意义,显得十分重要。

2.1.1口语考试的目的

明确口语考试目的是提高口语水平的关键。口语考试目的很清楚,一是世界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口语教改的需要;三是全面提高中学生英语水平的需要。只有把口语纳入正规的考试范畴,中学教师和中学生才会去认真对待,他们的口语水平才会一天天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考试成绩也必然会提高;只有有了考试压力,学生才能产生取得好成绩的动力;只有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口语水平,才能为科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充足的口译人才保障。

2.1.2口语考试的法规

明确的法规导向就好像是我们在森林里前进道路上的指南针,好像是航海途中的闪光灯塔,它会给我们指明前进的目标和方向。国家的教育法规和考试法规就是我们的指路明灯,就是我们学好科学知识的灯塔。所以,国家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制定针对所有在校中学生英语口语考试的法规和计划,并通过媒体大力宣传考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便增强教师和学生对英语口语教与学的客观动力。

2.1.3口语考试的意义

口语考试对提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加快他们的学习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它不仅会使英语教师努力钻研口语知识,而且还会使他们转变教学观念,千方百计想办法、找措施来加快推进口语教学的提高。二是它不仅会迅速扭转教师和学生对口语教与学的被动局面,而且还会极大地增强他们学习口语的信心和力度。三是它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而且还会增进他们脱口而出的勇气和改变他们以前“哑巴英语”的不利局面。四是它不仅会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会源源不断地给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初级英语人才,特别是给大学今后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层次的口译人才提供充足的初级人才资源。

2.2加快推进英语教师口语水平的提高

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参与者,是推进教改的发动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火车头。英语教师不仅要有较广博的中外文化知识的积累和较强的英语专业知识的熏陶,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准确、地道和流利的口语作坚强的交际后盾。只有那样,口语教改才能得到有效的推进,才能得到根本的保证。

2.2.1加强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考试的监管

全国考试程序监管严格的师范院校,是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是选拔合格中小学教师的根本保障。从这些院校毕业到基层工作的人才,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他们对提高中学英语综合技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加强规范师范院校对毕业学生考试的严格监管很有必要。但是,实践证明,并不是所有毕业生的质量都完全达标,还有很多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口语水平相当有限,有些甚至不能说较简单的初级英语,但他们还是顺利毕业且已在各校勉强任教。这种现象确实严重地阻碍了英语教育的发展,阻碍了口语教学的顺利提升。为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对大学毕业生,尤其是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考试程序时时深入监管,处处严格把关,对凡是没达标的学生绝不允许毕业,更不允许输送到基层学校任教,而应该让他们继续学习,直到达标为止。如果所有大学都绝对实施如此严格的考试程序,那输送到中学任教教师的质量一定会得到充分的保障。

2.2.2加强对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投入的力度

继续教育是教师继续学习、不断开拓创新和提高业务水平的必然要求。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应该再加大对继续教育投入的力度,特别是加大对英语教育投入的力度。一是国家应该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专门用于强化教师英语综合技能训练,特别是口语训练,同时要确保训练经费的到位。二是各地区应该在有关教育主管部门的严格监管下成立继续教育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每年中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工作。三是应该在每年时间较长的暑假期间组织由知明度较高的大学英语教授讲课的、为期不少于一个月的英语培训班,分阶段对英语教师的笔试和口试进行短期强化训练,并对他们进行严格考试。对合格者发给能在专网上查询的合格证书,以此作为评职称或晋升的依据之一;对不合格者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迫使他们必须继续学习,直到合格为止。四是应该规定教师各科培训技能合格证书的有效期,它们不应该像大学文凭那样终身有效,建议它们的有效期一般为3-5年左右。如果超过规定的有限期,教师又必须重新参加培训和考试,原来的证书自然作废。如果循环往复的延续下去,英语教师的综合技能,特别是口语技能,一定会得到空前的提高。

2.2.3加快推进英语教师职称评定的改革

职称评定是我国教师社会地位和工作能力的主要体现,是全面考核教师工作业绩的重要尺度。但目前的职称评定,除了考查一些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和论文外,并没有考核教师的专业知识。于是,很多教师已通过各种方式顺利成为名副其实的中级或高级职称。但是,事实胜于雄辩,有相当部分的中级或高级教师的现有专业水平确实使人忧虑,他们的专业知识不是在增加更新,而是在退化变质;有些甚至不能较熟练地进行初中日常英语对话,不能在没有参考答案的情况下进行准确地讲解习题,这种现象在偏远地区较为普遍。为了提高英语教师职称考查的含金量,确保口语教改的顺利进行,一是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把中学教师所任学科和大学专业知识的考查纳入正规的职称考试范畴,同时要严肃考纪,严格监管考试程序,把考试结果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二是应强调在英语教师参加中学和大学专业知识笔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必须参加由大学口语专家主持的口试。三是在继续考查学术论文质量的同时,应尽可能地预防并杜绝抄袭和论文的现象,尽可能地用标准检索器对每篇论文进行检索,以避免那些以假乱真的论文抄袭现象。四是应对所有已在职但未参加考试的或即将申报的中、高级英语教师进行严格的专业知识大检测,以确保我国职称评定的透明度。对凡是达标的教师应发给他们使用期有限并在专网或互联网上能查询的合格证书,以此作为职称评定的“入门票”;对凡是没有达标的,不管是在职的还是即将申报的中、高级教师,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法规来约束或激励他们,直到达标为止。如果国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尽快出台“凡进必考”的职称评定新规,中学英语教育,尤其是口语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比原来大幅度地提高。

2.3英语口语改革的教学措施

语言学习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进行口头交流,离开了交流,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目前,中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相对较差,口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是提高中学英语口语的客观基础和本质要求。

2.3.1适当调节口语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目前,在初中和高中英语课本里的教学内容比较科学、合理,但还须进一步改革。一是学校应该安排每周至少一节以上的口语课和一节以上的课外英语角,以便给学生提供宽松自由的口语练习场所和空间。二是应该给初中英语教材中的Pairwork、GrammarFocus和高中英语中的Lan-guageStudy等课题添制相应的录音磁带,并适当扩展它们的多媒体演示练习,以便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图、文、声、像等音影学习平台。三是适当增加教科书上每个单元的会话内容,特别是和日常生活更贴近、更有趣的内容。四是应该适当增加教科书中的口语检测题型,以便使学生能适应各种题型的训练和考试。

2.3.2加强口语教学效果的提高

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英语教师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一是要不断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强化他们的业务水平,以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使之真正成为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坚强后盾。二是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来研究和探索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他们想学、好学、乐学。三是在完成课本里口语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在课外有的放矢地学习有关英语口语方面的知识,如由高炎等编写的《中学英语口语》和陈辽坤编写的《中学英语口语》等书籍,它们的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学术价值较高,是中学生学习口语的良师益友之一。四是努力营造口语学习的气氛,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语言表达和语言交际的机会,在交际中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3.3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是提高口语会话的根本途径。一是要注重语音,它是口语会话的前提。教师除了给学生教授准确的语音知识以外,还应要求他们多听、多看、多读和多总结发音标准的语音教学带、CD、多媒体等音影传媒,以便准确掌握语音要领和语音规律。二是要注重词汇,它们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首先应该给学生反复强调同义词、反义词和近义词等词汇的区别和运用,然后要求他们针对那些词汇做大量的朗读训练、口语训练和书面练习,以此来学习和巩固那些词汇的运用方法。三是要注重语法,它是语言的结构基础。教师在精讲语法特点的运用之后,除了设置专项语法训练之外,还应结合所学东西把语法编成会话内容,让学生反复操练,温故知新。四是要注重句型,它是语篇结构的重要基础。句型就像语法结构一样,它具有固定不变但又有灵活多用的特点。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把所学句型运用到会话中去,让他们勤说、勤总结,直到掌握为止。五是要注重听力,它是提高口语最重要的基石。学生除了听取教师的课堂英语以外,还应多听、勤听课文教学带、课外读物、电视、电台等简单易学的英语材料,逐步领会听力技巧,梳理听力方法和总结听力规律。六是要注重朗读训练,它是全面提高口语的本质基础。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能之后,教师应要求他们经常反复朗读大量的语言材料,反复大胆模仿教师、磁带、电台等方面的朗读技巧和朗读方法,使之逐步养成朗读习惯、领悟朗读语感和培养朗读兴趣。

2.3.4加强营造口语学习的环境

学习环境对人的发展很重要,不同的环境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观念和创造不同的价值,英语口语环境也是如此。一是英语教师应尽可能用英语上课,使学生感觉到每节课都在享受着英语的熏陶,每节课都陶醉在充满英语气氛的环境里。二是学校有必要建立中学课外英语角,鼓励在校教师、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士参与,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里自由交流,相互学习。三是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多上具有图、文、声、像的多媒体课程,多看简单的英语卡通、电视和电影,以此来激发他们学说英语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四是鼓励在有条件的学校聘请幽默风趣且发音标准的英语专家,专门给学校各班上口语课,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气氛。五是应尽可能举行一些英语口语大赛,并奖励成绩优异者,以此来激发学生练习口语的热情。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各民族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英语口语水平的要求一定会越来越高。如何实施更加科学、合理、快捷和实效的英语口语教改,仅仅参考以上几点个人看法是远远不够的,还迫切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同仁志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高炎,赵启敏,吴文涛.中学英语口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272.

口语训练论文范文4

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增加与学生互动的环节,采用启发式教学,利用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语言、情景、图片、类比等方法来激励学生,启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阅读和交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交流当中来,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通过小型报告会等形式实践课堂所学的内容。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考核以结课考试形式为主,考试成绩受基础英语水平的影响较大,部分学生对于专业英语学习的理解也存在误区,认为专业英语就是基础英语加专业词汇[3]。为充分发挥学生日常学习的能动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强调课堂的学习内容是和课程考核紧密联系的,这样就在无形当中增加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考试内容如果侧重于阅读和翻译,那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要增加阅读和翻译的比重;如果考试内容有口语部分,那在平时课堂的训练过程中也要增加口语的环节。这样就使学生学习的时候更有目的性,自然也就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另外,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平时测验和作业,通过适当增加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增加平时测验的次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应局限于对文献阅读和翻译技巧的传授,而应注意专业知识的传授,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领域一些基础理论和技术的英语表述,并将国际最新的研究热点贯穿其中。对于教材的选用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注重与同期开展的专业课做好结合。通过与相关专业课老师进行沟通合作,一方面将所学专业课知识融入到专业英语的教学中,例如将重要专业课内容编入到专业英语的教学讲义里,通过专业英语的方式复习专业课内容,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专业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学习专业英语,就便于专业词汇和相关逻辑语句的记忆和掌握;另一方面请专业课老师协助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加强专业英语的实践,例如对于专业英语课程里已经学过的专业词汇,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里不再以中文出现,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强化专业词汇的记忆。这样就使得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大三一学期的英语教学,而是持续得到英语的培训,这样就使英语扎根于专业知识当中,使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英语的学习可以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使学生学有所用[4]。

如何提高学生利用专业英语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对于我们专业英语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学生在大四毕业设计环节外文文献的查阅和阅读,以及就业后和研究生阶段利用专业英语进行专业领域内信息的查找以及利用专业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目的。利用专业英语进行阅读和写作就成为专业英语教学的一个核心的内容。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利用专业英语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在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增加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练习。但是,目前环境工程专业英语大多数学校仅设置32学时[5],在这样紧张的课时安排下,要增加学生课堂阅读和写作的练习,就一定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突出重点的安排。在专业文章阅读方面,要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通过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质量。在翻译训练方面,要给学生多布置一些汉译英和英译汉的翻译作业,还可给学生布置课外专业文献检索任务,或安排学生从外文期刊中查找指定的环境专业相关文章并按要求翻译英文摘要。在课堂讲解方面,注意要点突出,教会学生快读和翻译的技巧,例如,翻译的时候要联系上下文,考虑特殊的语境;遇到长句先找句子的主干也就是主语、谓语和宾语,然后将修饰性的部分最后加入,等等。通过综合利用课前预习、课余作业和课堂ppt讲解来合理利用课时,提高学生利用专业英语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在写作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强化专业词汇的记忆,鼓励学生利用外文期刊数据库等资源,收集、整理、翻译英文文献,尝试撰写英语论文和实验报告等。对学生的英语论文及时进行修改和点评,形成“学生起草———老师讲评———学生修改———老师再讲评”的学习机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提高学生利用专业英语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进一步推进考试方式方法改革,例如:笔试试卷适当减少词汇的考试分值比重,重点考核学生英语文献的读写能力。期末考试可采用开卷与闭卷、客观题和主观题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平时强调的重要知识点、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采用闭卷方式;对于阅读量大、有一定难度的翻译资料以及写作等则采用开卷形式,综合考核学生各方面的专业英语水平。

如何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口语的能力

目前由于对外交流的加强,需要学生提高利用专业英语进行口语交流的能力,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一些学生基础英语就讲不好,讲专业英语就更难了。如何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口语的能力也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难点。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口语的能力。对于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局限于对专业英语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运用专业英语进行口语交流的能力。首先,尽可能地采用英文原版视频,不仅训练学生的英语听力,更使学生学会地道的英语表达;其次,对于不容易找到原版音像材料的章节,要坚持在课堂上运用英语对学生进行学习要点提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考虑到不同学生专业英语基础的差异,所以在提问的同时应结合ppt投影,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尤其是专业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这样不仅使学生熟悉了课堂内容,锻炼了学生的听力,更使学生真正学会专业英语口语的表述和交流。通过丰富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授课形式,例如通过观看国际学术会议视频、分组讨论国际环境领域热点问题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自己体会专业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在课堂的参与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利用专业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口语训练论文范文5

【关键词】英语教育;课程设置;外语院校

引言

英语教育指的是英语作为外语的英语学科教育学,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英语教育专业已经成为一个专门服务于英语教师教育的独立学科(胡银萍2016)。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基础阶段的英语教育,且英语教育专业一直承担着培养英语教师的责任,因此英语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方式逐渐受到英语学界的广泛关注。英语教育专业通过“英语+教育”的模式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合格外语教育人才。本科学校建设英语教育专业,能够推进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一体化,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英语教师队伍的质量。

一、相关研究综述

英语教育专业在国外又称TESL、TESOL、ELT、TEFL、EE,美国有200多所院校开设了英语教育专业(李辉2011)。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也是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关系着培养未来英语教师的目标能否实现。在提高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课程设置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季舒鸿(2012)提出了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分别是思想性、实践性、师范性和学术性;刘蕴秋和邹为诚(2012)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教育见习课程对英语专业师范生的教育理念、专业素养和职业需求的影响;陈卫安和申玉革(2014)认为运用实践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所以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英语专业的所有课程,还要学习教育教学类课程。孙旭春和刘立伟(2014)对两所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所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均不重视教师教育课程。李宏强(2018)研究发现西北6所高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教师职业技能课程没有开设,因此他提出要合理开设英语专业课程,培养高素质英语教师。现有研究主要以高职院校和地方师范院校为研究对象,针对外语院校的研究几乎没有;另外,以往的研究者只选择课程类别中的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对课程设置的全面研究较少。外语院校开设英语教育专业,旨在打造具有外语院校特色的英语学科教学和英语师范教育专业。本研究选取三所重点外语院校为研究对象,从课程设置的现状入手,具体分析课时学分、课程组织和课程内容,并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建议。

二、课程设置分析

笔者通过登陆三所外语院校的学校官网主页,查看公布在网站上的最新培养方案,并将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三所外语院校的课程设置如下表所示:为了便于分析统计,笔者将英语教育专业课程大致分为四类: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相关专业选修课程、实践课程。从上表可以看出,三所外语院校的课程比例各异,学分要求也不尽相同。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三大领域,分别是人文教育、社会科学教育和自然科学教育。以上三所外语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比例占总学时的30%左右,仅次于学科专业课程的学时。通识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全人”,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刘晖、兰应飞2016)。三所外语院校提供的通识教育课程大体相同,但在大连外国语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中,明确规定现代汉语、汉语写作、中国文化为必修课,而其他两所院校并没有明确规定。在大多数高校中,英语专业忽视汉语学习的现象非常普遍。学习汉语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内涵,然而相关汉语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容乐观。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使学生具备系统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三所外语院校均设置了丰富的学科专业课程,这些课程主要分为基本技能课程、语言文化课程及学术写作课程。三所外语院校的学科专业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最高,大连外国语大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均超过了40%。在英语基本技能课程设置方面,大连外国语大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的课程数量超过了20门,如在西安外国语大学的课程设置中,阅读课被分为阅读Ⅰ、阅读Ⅱ、阅读Ⅲ、阅读Ⅳ,口语课被分为口语Ⅰ、口语Ⅱ、口语Ⅲ,语言技能课程划分过于详细等,因而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这些技能课程,严重影响了其他课程的学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专业技能课程仅有十几门,把说、听整合成一门课程,开设了英语视听说课程,这一做法不仅节约了学生的时间,而且能够有效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技能。虽然三所外语院校均开设了学术写作课程,但是西安外国语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学术写作课程仅为1学分,开设时间只有半学期,没有被重视,占总学时的比例太少。教师教育课程关系到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培养,是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必学的课程。笔者所指的教师教育课程均为必修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三所外语院校的课时比例均不到10%,其中大连外国语大学教师教育课程占总课时的4.98%,课时比例偏低,提供的课程数量平均为7门左右,且大多为理论课程,如英语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实践课程几乎没有。虽然相关专业选修课程包含教师教育课程,但是三所外语院校都没有明确规定哪些课程为必选课。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学习到足够的教育教学知识。实践课程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毕业论文、教育见习和专业实习。三所外语院校的实践课程课时比例相差不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可以训练英语语言文学研究和外语教学研究的基本学术能力。三所外语院校均规定学生需参加教学实习,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要求学生必须完成18周的实践教学。专业见习是从教育理论学习到教育实习之间的过渡环节。通过教师的指导,到教育机构进行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在三所外语院校中,只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设置了教育见习,其他两所院校均没有要求。

三、结果与启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外语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通识教育课程中忽视汉语课程的开设;学科专业课程占用学时过多,技能课程分类过于详细,学术论文写作课程学时太少;教师教育课程学时比例偏少,缺乏教育实践性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过于单一,实践课时少。笔者对外语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以下建议:

(一)通识教育课程中增设汉语语言和文化课程

虽然大多数大学开设了“大学语文”,但学习时间是一学期;有些院校甚至没有开设汉语课程,这显然忽视了母语学习的重要性。一名合格的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汉语和英语都应该很优秀。英语教师深厚的汉语水平和文化素养能够增加英语课堂的魅力。所以,增设现代汉语、汉语写作及中国文化等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整合相关语言技能课程,增加学术写作课时

语言教学必须遵循多种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在现实生活中,听和说是同时发生的,这两种技能应该同时学习。大多数高校虽然开设了英语口语、阅读、听力等课程,但由于分类过于详细,不利于学生语言综合技能的习得。另外,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基本技能,还要具备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大多数高校现有的论文写作课程课时偏少,造成学生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困难重重,论文质量不高。增加学术写作课时,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论文写作方法和步骤,得到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进而提高学术研究和外语教学的能力。

(三)增加教师教育课程的课时,提供教学实践课程

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要系统掌握词汇、语音、语法、语篇等语言知识,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有很强的综合运用能力,还要熟悉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从事英语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验。教育教学知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仅靠几门课程很难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因此,应该增加教学实践课程,如微格教学、教学能力实践、教学案例分析等,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获得教学的初步经验,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打好基础。

(四)丰富实践教学环节,适当延长实习时间

口语训练论文范文6

关键词:职业能力大学语文教学设计

大学语文以提高大学生素质为宗旨,是一门集工具性、审美性、人文性于一体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作为承载大学素质教育和母语教育最重要的基础核心课程,在提升大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其思维、塑造其思想品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大学语文课程应立足学生未来职业能力的发展,从教学原则、基本理念与内容模式、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多方面科学构建课程教学设计。

一.大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凸显大学语文的课程特点。语文是即“一语三文”———语言、文章、文学、文化,与此对应,大学语文课是通过“字、词、句、篇”来培养“言、思、善、美”的课程,所以它的特点是集工具性、审美性、人文性为一体,且三性合一,缺一不可。这是大学语文课程区别于其它课程最根本的特点。工具性,即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获取广博的文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使他们具备文学艺术思维审美性;审美性,即引导学生去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之美,作者的人格之美,从而培养美感、陶冶情操,也就是儒家思想中所讲的“美生真善”,这也是文学艺术类课程所独有的特点;人文性,即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鉴赏经典文学作品,获得民族文化自信,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促使学生“精神成人”。基于上述特点,大学语文教学始终凸显出自身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三性合一的课程特点,立足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展开。

(二)体现高等母语教育的属性语文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持续不断接触和学习一门课程,但作为一门高等母语教育课程,大学语文不是中小学语文的循环与重复。中小学语文侧重于语文知识技能训练和应试能力培养,而大学语文的知识范围更广、能力要求更高,教学内容更侧重审美性和人文性,更侧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精神格调的提升,大学语文是一种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精神成人的“全人教育”课程。

(三)聚焦学生未来职业和思维发展需求。一是瞄准未来职业需求,提高学生任职所需语言能力。较高的写作和口才能力是从事各项职业的必备技能,大学语文课程通过文学阅读、口语训练、应用写作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语用能力,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语言文字基础。二是聚焦思维培养,发展学生文学艺术思维。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多元互补的思维,既需要理工思维,也需要文学艺术思维大学语文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发散想象、关怀人性、感知真善美,为学生拓展文学艺术思维提供平台。

(四)注重“以文化人”和“以人化人”。在课程育人方面,一是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化人”是大学语文课程独具优势的德育、美育手段。中国古代经典文本中蕴含的哲思智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也是体现出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规范和优秀的人文传统,大学语文教学中始终注重挖掘经典文本中的所蕴含的的思想、道德价值,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是注重“以人化人”。教育是有灵性、有温度的。特别是人文类课程的教学,更要注重时刻为学生传导人文精神,倾注人文关怀。在大学语文课程始终以让学生更好的成长,让他们在文学和语言的点滴浸润和潜移默化中成为一个具有光明品德、追求真理、具有人文关怀的完善的“人”为最终目的开展教学。通过“泛在化”的语文教学,以文学为桥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开放式的交流和探讨,与学生产生思想的碰撞与共鸣。

二.课程教学基本理念与内容模式

(一)坚持“三位一体”教学理念。立足大学语文课程属性特点和高校人才培养需求,大学语文课程应坚持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文学艺术思维、拓展课程育人效用”为核心的三位一体教学理念实施教学。

(二)构建“模块化”教学内容。与“三位一体”教学理念相适应,着眼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大学语文课程宜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在深入分析学习对象特点基础上,按照其所需知识和技能以及未来职业需求将教学内容划分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实施有机组合,课程构建“文学阅读”“演讲实训”“应用写作”三个模块,各模块的知识能力培养对应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构成部分,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趋向共同目标。文学阅读与欣赏模块———在经典文学的浸润下传承民族精神。中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典作品灿若星河,无一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结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文学阅读教学着重引导学生品味和体悟经典文学作品的文字、语言和思想之美,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思维。针对学生文化基础良好、思维开放活跃的特点,教学采取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课堂讲授拓展学生文学知识广度与深度,学生自主实践,通过开展自主授课写课程论文,对文质兼美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评价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以开拓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古老经典的传统文学融入学生年轻的思维和活泼的解读,使得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应用写作模块———结合职业需求培养实用写作能力。应用文写作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必备能力素质,教学中更加注重写作中的逻辑思维培养,更加贴近岗位实践需求,突出机关公文、事务文书、新闻、论文等重点文种,探索学生班组合作、时事评论、调研报告,运用所学撰写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文章。真正做到日读周进、一课一得,切实提高实用写作能力。演讲实训模块———立足实践提升语言交流表达能力。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和交际沟通能力,以有效与他人沟通合作,是大学生必备的能力素质。演讲实训教学始终立足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和勇于自我展示的能力,通过汉语口语基本功训练、演讲实用技巧等实践性技能训练,结合演讲稿写作理论知识的讲授,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促进学生母语交流表达能力提升。同时,通过组织开展课内演讲比赛,采取学生自行组织、担任评委、自主点评,对学生的文学储备、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全面锻炼与检验,为提升学生语言交流表达能力提供了实践运用平台。

(三)推行“泛在化”学习模式。大学语文课应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将语言的建构与送用,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传承和理解、文学艺术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泛在化”学习模式进一步巩固加强。

三.课程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大学语文要注重发挥工具、人文、审美性兼具的优势,针对教学重难点内容,突出学生课堂参与主体地位,有机融合课内外多种途径方法多角度开展教学。

(一)课内教学。1.例文讲授法。通过对不同文体的结构、内容、创作手法和背景等的讲授与分析,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了解不同文体各自独有的表达方式和结构模式。2.诵读涵泳法。涵泳,本意是潜游,引申为浸润、沉浸之意,比喻仔细读书、深入领会。诵读和涵泳是阅读诗歌最基本的、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以“语”的涵泳,推动“文”的理解。在讲授文学作品时,通过欣赏名人朗诵影音,或由教师、学生朗诵作品,引导学生在读中审美,在读中生情,从而真正实现“以文化人”的目标。3.专题研讨法v如开展“先秦诸子散文思想探讨”“唐宋诗词赏析”“中外文学作品比较研读”等专题研讨,通过课堂讨论,撰写专题论文等方式,开展研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赏析评价能力。4.自主实践法。通过学生自主授课、主题演讲比赛等文学语言类课内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加深对于重难点问题的掌握理解。

(二)课外教学。1.开列阅读书目。精选各类适合大学生阅读的书籍,开列基础阅读书单,以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外阅读,并提升阅读的质量和层次。2.开展文学类第二课堂活动。如指导学生组建文学社团,依托文学社组织开展各类文创主题活动,将课堂所学知识充分运用于实践。3.组织实地参观见学。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到文学名人故居、历史文化博物馆等地参观,体会作家创作作品的时代特性、感受文化传承的历史性。

四.课程考核评价

通过针对不同能力培养的多样化形成考核方式,增强过程质量评估,以更好配合教学、提升学习效能,形成闭环效应。图基于能力培养的大学语文考核评价

参考文献

[1]刘尊英等,全方位育人与“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R].中国海洋大学,2020.

[2]李苗苗.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精神部署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5).

[3]李瑞山,论大学语文的课程方向与内容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7(6).

口语训练论文范文7

1.论文选题空泛,逻辑结构混乱

学生在论文选题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选题较为空泛。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高专院校,对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方面的要求是结合自身所实习的企业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找出企业的问题,并给出自己的建议和对策。换言之,学校对学生论文的要求是紧密联系所实习的企业,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所实习的企业解决问题。而学生在选题方面经常出现“我国”以及“某某企业集团存在问题分析”等字样,选题过于空泛,没有落实在某个具体的点上,部分学生所实习的单位是集团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并未从子公司着手,而是从集团公司的角度来着手写作,这种选题远远超出了专科学生的能力范围,导致写出的论文空泛没有具体的实例支撑。另外,在论文的逻辑结构方面构架较为混乱。通常论文的写作是先提出问题,接着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部分学生的论文写作没有遵循这个思路,论文逻辑架构混乱,例如在分析某个问题的时候,对问题的分析浅尝辄止,分析不到位,重点落在了表述解决问题的对策上,使得解决问题的对策部分没有内容可写,又重复了前面分析问题部分的内容。逻辑结构混乱。

2.论文格式安排不当

学生在毕业论文的格式方面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概况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表现在图表方面。对于文章中的出现的图和表均要有正确的标识,图标一般出现在所绘制的图的正下方。可用“图1-1XXX”或“图1XXX”等字样表示,学生往往有图但是无图标,另外虽然有图标,但是只标出了“图1-1”或“图1”等字样,没有将图的内容标识出来;对于表也存在着表的表头标识不恰当的问题,表的表头一般放在表的正上方,用“表1-1XXX”或“表1XXX”等字样来表示,学生大都缺少表头或是表头不全。除过图和表的标识问题,图和表的绘制也不够美观,跟周围的文字极不协调,缺少美感。其次表现在论文排版方面,学生毕业论文排版中存在着字体不统一,段落间距不统一,字符缩进不统一,字符底纹不统一等问题,另外错别字也是频频出现。这些问题反映出了学生对word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不够熟悉,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在论文的排版方面投入的精力不多,做的不够细致。再次表现在论文的参考文献的格式标识方面,每种类型的参考文献都有特定的英文字母来标识,例如书籍专著类用M标识,期刊文献用J标识,学位论文用D标识等,学生往往将不同类型的参考文献的标识混淆,导致标注错误。另外在参考文献的排列方面,一般先是作者名称,接着是专著名称或者文章名称,再下来分别是出版社以及出版日期等。例如“董向红,汪丽.第三方物流[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学生由于疏忽不熟悉此排序,导致排序出错。

3.论文措辞用语不当

毕业论文的人称必须用第三人称表述,不能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表述。而学生在论文中经常会出现诸如“我们公司”或者“我们的产品”等字样,不符合论文的人称规范,同时多数没有按照学术论文的规范进行遣词造句,而是口语化、网络用语以及感叹句或疑问句频出,例如某同学在描述仓储管理方面的问题时,出现了“一大群老鼠在仓库里流窜”等口语化字样。以上都是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常出现的不当之处。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提到的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加以解决。

1.在平时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强论文的写作训练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一般在每学期都安排有时间跨度不等的实践实训教学。在实践实训任务结束后,教师可以恰当的安排给学生一篇小论文的作业,要求学生将实践实训中的所得撰写成小论文,并计入实训总成绩中。经过平时的多次的小论文的撰写以及老师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为将来的大三毕业论文做好铺垫。

2.开设针对毕业论文写作的专门的课程或讲座

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针对即将离开学校去企业实习的大三学生仅进行一次实习动员,其中顺带的介绍下毕业论文写作的大概要求,而不是专门开设课程或讲座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指导。致使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面临诸多问题。学校可以考虑针对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开设关于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课程或是讲座,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以及论文的格式要求、论文的遣词造句直至排版设计等进行详细的指导和介绍,以此帮助学生提高毕业论文的写作能力。

3.加强论文写作的过程管理和考核

在毕业论文的指导和写作中,学院应对论文指导老师和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对论文各阶段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例如在论文的准备阶段,先是确定论文的选题和方向,进而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对学生上交的开题报告以及指导老师的指导记录应进行全检或抽检,并做记录。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指导老师的指导记录以及学生论文的进展同样的要上交材料,这样可以有效的监督,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有此措施,但大都流于形式,执行不到位。常见的情况是在答辩之前仍有部分学生论文只写了一小部分甚至未开始写作,匆忙的从网络上复制他人的论文成果粘贴到自己的论文中。所以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平时不写作,临时突击论文的情况发生。在最后的论文答辩环节,学校应要求学生上交第三方的论文相似度检测报告,这样可以杜绝论文随意抄袭现象。另外在答辩的过程中,答辩组的老师要严格把关,给出论文的答辩成绩。对于答辩不合格的学生,要求其对论文进行修改直至合格然后才可安排其进行二次答辩。

三、小结

口语训练论文范文8

我院于2001年开办英语教育专业,2003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三年制英语教育专科学生。几年来,我们借助特殊教育这一平台,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英语教育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改革与创新成果,逐步创建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应用型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应用型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我院英语教育专业应以“基础扎实,突出应用、优特色、强能力”为培养原则,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和特殊学校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着力培养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人文素养、专业技能熟练,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及博爱情怀的面向普通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应用型英语教育专业人才。

2应用型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应该是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相互协调发展的,具有较高素质的新型的应用性人才。他们应具有“够用、实用”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区别于其他类型人才的重要的能力特征之一。因此,我们要围绕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此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避免“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养”,在培养娴熟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自我发展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文理学院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指的是掌握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要了解教育(着重特殊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第二个方面是专业技能要求。专业技能涉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及手语翻译能力及盲文;使之具备一定的从师任教技能,学生可通过多种实践教学环节来获得这些技能。第三个方面是综合素质要求。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素质,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并具有博爱精神;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与科研方法,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具有一定的第二外国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3应用型英语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设计

课程结构与体系是课程教学计划的核心课程,在设置该课程体系中我们加强了通识教育,进一步拓宽了专业基础,以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质量的需求,不断地去“调整、改革、创新”原有的课程资源。为此,我们按照平台-模块二级指标体系设置模块化课程。一级指标中设有四个平台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二级指标(四个平台课程体系下)中设有五个模块化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限选课程和任选课程。该课程体系中,课程板块对应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与岗位能力需求相一致。学生毕业时可同时获得学历毕业证书、教师资格证书、手语初级及中级证和其他从业资格证书。

3.1理论课程三个模块: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

(1)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体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信息技术基础、国防教育就业指导,必修27学分。

(2)专业平台课程。专业课程板块包括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方向课程三个模块课程。在这一模块中开设了基础理论课和英语专业课程的内容,同时,还增加了部分特殊教育方面的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除了掌握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必需的特殊教育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为教学实践提供有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此,开设了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写作、英汉互译、英语语法、听力、口语、普通话及教师口语、特殊教育概论、特殊教育英语阅读、特殊学校英语课程与教学、基础手语、美国手语及盲文等十九门课程,共修78学分。实践项目融入这三个板块之中,并贯穿整个教学。

(3)选修平台课程。选修平台课程包括限选课程和任选课程。其中任选课程包括专业和公共任选课程(博雅课程)。限选课程模块开设了英语口译、英语教师口语、语言学概论和第二外语等九门课程,学分为17学分。任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二十余门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辅修不同的课程,从而发挥各自的特点和潜能。至少选修19学分,其中专业选修课程17学分,公共任选课程10学分。

3.2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认真研究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认识-学习-体验为途径,以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为切入点,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形成三个不同层次阶段的实践工程体系,即专业认识实践、课程学习实践和岗位体验实践工程。在三阶段下,以“公共技能、专业技能和教师技能训练”为中心内容,构建了专业认识实习、校内技能实践(实训)(即写字及板书、手语;英语口语、教案写作、说课、教学模拟、多媒体课件制作)、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等多个具有针对性的实践项目。实习实践时间共计24周,16学分。该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该体系中,我们安排了校内技能实训,校外见习与实习以满足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需求。在训练内容上,我们体现了我们特教学院的特色,既有中国手语的实训,又有美国手语训练;既到普通小学校实习,又到特殊学校体验与实习。总之,我们要树立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和专业课全方位开展实践性教学的观念,以实现岗位能力要求为标准,形成以教学、交流、竞赛及就业等功能为一体的英语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