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财务论文范例

酒店财务论文

酒店财务论文范文1

关键词:互联网;酒店管理系统;新特点;发展趋势

一、传统酒店管理系统功能分析

(一)酒店管理系统的架构基础

目前,酒店管理系统主要有两种流行的架构模式,即B/S模式和C/S模式。B/S模式,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采用三层结构:用户通过浏览器向We服务器发出信息请求;Web服务器根据用户需求,发送指令给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最后,数据库管理系统将用户需要查询的信息及时发送回来。[1]C/S模式,即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它运用硬件和软件两种资源,将服务器进行本地安装,其他机器通过客户端的模式进行连接,实现数据共享。[2]

(二)传统酒店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见表1)

1.前台模块

前台模块主要是提供酒店员工和客户信息的查询,并对酒店相关信息进行严格管理,防止信息泄露等问题发生。可查询的信息包括:酒店工作人员基本信息、客户基本身份信息、客户入住信息及与其相关的餐饮娱乐信息、客房信息等详细内容。

2.后台模块

后台模块是为酒店管理人员设计并为其提供帮助的,主要包括,酒店经营信息管理、广告信息管理、入住率统计分析、财务统计分析等功能。

3.客户端模块

客户端模块,是酒店管理系统的重要模块,主要是为客户提供房间查询、预定及信息修改等功能,是酒店获得客户的第一渠道。这种模块的设计不仅需要方便快捷,还要符合用户友好的要求,需要人性化的设计。

(三)传统酒店管理系统的缺点

传统酒店管理系统主要是满足酒店管理的基本需求,在设计上基本都是从前台、后台、客户的角度进行,很难实现更多的需求。而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酒店管理系统不仅需要满足酒店管理的基本需求,还要满足其创新需求,如营销管理、精准定位、数字化、移动化等客户需求。这些新的功能在传统的酒店管理系统中很难实现。

二、互联网环境下酒店管理系统的新特点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酒店管理系统提升

1.大数据与云计算

大数据是一个海量数据的集合,具有高增长率、数据流转速度快、信息多样化等特点。云计算是一种计算机技术,将虚拟化的资源通过计算提供给用户使用。[4]这两项新技术的应用,可进一步优化酒店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掌握客户的需求和偏好,以便实现精准营销。而这是传统酒店管理系统无法实现的功能。

2.移动互联网

从现阶段发展趋势来看,移动终端的酒店预定率正在逐年提升,这是酒店管理系统呈现的一个新特点。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日趋成熟、4G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提高了移动互联网的速度,催生了更多的客户需求。因此,酒店管理系统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更多地考虑移动互联网的客户需求,以迎合时展的需要。

3.人工智能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并形成了人工智能学科,在各个领域均有很好的应用,[5]也为酒店管理系统的设计和使用提供了新的机遇。酒店的智能化程度已成为现代酒店的核心竞争力,智慧化管理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与酒店管理系统结合,是今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这也是传统酒店管理系统不具备的新特点。

(二)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注重精准定位

互联网时代下的现代酒店管理系统,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精准定位为目的,实现酒店信息管理的新突破。根据客户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客户的偏好,在广告宣传时实现精准推送。这样不仅可提高客户的回头率,还可以增加客户的归属感。同时,根据客户的预定习惯进行分类,更加注重移动终端的功能,如微信预定、微信营销等新功能设计,更加符合互联网环境的发展要求。

(三)酒店管理系统更加智能化

从酒店内部管理来看,管理系统能够实现成本、销售收入等数据的自动计算,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从员工管理来看,通过签到、打卡等数据自动检查员工的工作情况,据此对员工进行奖惩,实现了员工管理的智能化;[6]从营销推广来看,酒店管理系统通过与互联网连接,能够直接发送广告等宣传信息,并实现移动终端的消息推送,智能化程度逐渐提升。

(四)酒店管理系统模块设计更具人性化

从管理系统模块来看,互联网背景下的酒店管理系统模块呈现多样化、人性化的特点,覆盖范围更广,内容更具创新性。例如,智能门锁、智能酒店、电子发票等功能,可为客户节省更多的时间,更具人性化;从管理层面来看,报表功能、系统漏洞管理、风险控制管理等模块,为酒店管理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

(五)以“别样红”“金天鹅”为代表的新型酒店管理系统特点

1.“别样红”云PMS(酒店管理系统)的特点

“别样红”是首家将互联网思维与酒店业务相结合的技术公司,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开发研究。其中,云PMS系统其功能模块设计极具人性化和创新性,如下图所示。“云电子房价牌”主要显示酒店的每日房价情况。由于酒店在节假日和周末与平时房价存在一定差异,所以该管理系统可实时显示当日房价和会员房价情况;“移动PMS”“移动智能客房”主要是为移动客户端提供酒店服务,方便快捷;“微信智慧酒店”能够实现微信预定等功能,为微信客户提供便捷服务;“智能房锁多场景开门”实现了除房卡以外的多种方式开门,对客户来说更加方便快捷;“极速发票”有效减少了开立发票的时间;“自主入住”为客户提供线上办理入住信息登记等内容,实现了无人化管理;“多屏智能电视”实现了电视的智能化管理;“渠道直连”为酒店提供了与多个平台的直连,为酒店预定提供了方便;“收益管理”可以帮助酒店自动计算出成本收益等信息,减少了手工操作的风险和时间。“别样红”云PMS的模块设计,不仅将新一代科技融入管理系统中,也为酒店管理提供了更多便利,为客户提供了更具人性化的服务。该酒店管理系统迎合了互联网发展的时代需求,发挥了创新科技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为酒店管理提供服务,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2.“金天鹅”客似云酒店管理系统特点

“金天鹅”公司专注于酒店信息化管理,借助混合云技术,开发了满足独立品牌酒店信息管理需求的酒店管理系统,具体如表2所示。“金天鹅”酒店管理系统软件的优势是:采用混合云架构,保障了酒店数据的安全性;全自动计费模式,24小时滚动,避免漏记;业务、管理等功能集中管控,实现资源共享;岗位划分明确,权责分明;三大主要模块区分明显,各自实现其自身功能;可通过标签查询各种信息;财务安全更有保证,财务报表详细全面;场景化操作流程,简单易行。这个酒店管理系统的设计更加全面,以三大模块为核心,细化出各子功能,使操作更具直观性。同时,功能分布也融入了最新的科学技术,并迎合了互联网环境下的消费习惯,如微信订房等,具有人性化特点。从整体上来看,该酒店管理系统的内容更加完整、自动化程度更高。很多数据都是自动计算可得,并实现了管理功能的自动化,大大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三、互联网环境下酒店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一)由信息技术向数据技术转变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酒店管理系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因此在进行营销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客户的偏好和消费习惯,以便进行精准营销。这就需要更多地借助数据技术来实现。未来酒店管理系统仅仅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撑已远远不够,更多地需要数据技术的应用,才能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而数据技术的实现,必然要借助云计算技术,才能实现有效衔接,获得有用信息。因此,云酒店管理系统将成为互联网背景下必然的发展趋势。

(二)由传统功能向创新功能转变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线上预订成为主流趋势,因此,酒店管理系统的设计,应在满足线下客户需求的同时,更多关注线上客户的偏好,实现由传统功能向创新功能的转变。创新功能应包括:对移动客户端的关注,与主流通讯软件的合作,与更多线上平台的合作等。同时,开发更多具有人性化、个性化的功能。例如,“别样红”“金天鹅”两个系统都已实现了微信预订功能,这也将成为酒店管理系统发展的新趋势。酒店管理系统还可设计更多个性化的功能,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例如,将管理系统与智能机器人相结合,让智能机器人为客户提供部分服务,这样就使客户在获得新鲜感的同时,酒店也获得了更多收入。

(三)更加注重客户隐私保护功能

随着酒店信息化管理程度的不断加深,客户的信息基本都通过互联网进行保存和传输,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不法分子盗取个人信息提供了方便。当前,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过去几年,酒店客户信息泄露事件频频发生,为人们敲响了警钟。酒店如何在进行客户身份识别的同时,保护好客户的隐私,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酒店管理系统的设计,应更加注重客户的隐私保护功能,建立强大的保护网,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根据最新研究成果,酒店管理系统在进行客户身份识别时,可采用电子身份证代替实体身份证。电子身份证只是一个身份识别码,不直接保存客户信息,客户详细信息直接存储在联网的公安系统内,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客户信息安全。[9]类似功能的开发,将成为今后酒店管理系统设计的主流趋势,有利于提升酒店的核心竞争力。

(四)管理系统智慧化

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酒店管理系统智慧化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从客户预订、酒店管理,到营销服务等都将向智慧化的方向发展,更加凸显客户的自主性选择,酒店服务更加贴心、更加具有人性化。例如,自主入住、自主退房、自主开票等功能模块的研发,将成为今后酒店管理系统的主要发展趋势,既为客户提供了方便,又节约了客户的时间。智慧客房管理将为酒店管理节约更多成本。从酒店管理系统的这项功能,可直观地看到客房的预订量、入住、需要清扫服务等情况,管理更趋智能化。在以后的酒店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开发更多智慧化的功能,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定制化服务,从而实现精准化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杨海青.大理市洱海酒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2]赵志强.C/S结构基础下的酒店管理系统[J].考试周刊,2017(50):52.

[3]邵国强,贾美娟,张百顺.酒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2):116-117.

[4]吴宏业.智慧酒店运营系统的构建[D].昆明: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5]蔡自兴.中国人工智能40年[J].科技导报,2016(15):12-32.

[6]林小晃.浅析酒店智能化系统建设[J].科技与创新,2018(5):139-140.

[7]云PMS[EB/OL].别样红官网.

[8]金天鹅客似云酒店管理系统金盾防漏版[EB/OL].金天鹅软件官网.

酒店财务论文范文2

职业能力的培养状况最终要通过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实践中体现,因此职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指导和参与,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期有效地合作机制。从目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经验来看,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效果比较好,学校依托地方酒店企业的优势互补,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机制。但最大的问题是校企合作的内容比较浅,极少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在“校企合作”的步伐中,学校应主动出击,创造条件更好的迎合企业的需要,已达到更有效地合作。而企业应当履行合作的义务和社会责任,把学生的培养工作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面提到,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两个方面,而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角度分析,应包括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三个层次。以此为基础,既要针对专业培养目标,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又要符合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科学地设计课程体系,本人认为可将课程依据职业能力分为三大模块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在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注意公共必修课与专业通用课程的整合;专业核心课程要注意,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职业资格认证三方面的相互衔接,正确处理服务技能类课程和管理技术类课程的关系;职业拓展课程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结合,是为学生将来职业的发展储藏潜能,也要考虑学生就业的职业选择和爱好提供个性化的课程。

“一个中心”指始终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二个平台”指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主要依靠学校和酒店企业二个平台,以学校教育为主,以酒店培训为辅;“三个模块”指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的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三个模块。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办学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职业能力是衡量学生在企业生产和实践表现的重要标准,是完成一系列职业任务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具体而言,包括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服务意识、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平、酒店服务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等。[4]培养模式的建立必须立足于学生从事酒店行业所需的职业技能的培养,并将这一思路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此为宗旨构建课程体系,开展各种专业教育活动。

学校作为学生教育培养最主要的平台,除了传统的专业课程教育外,通过多种教育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尤其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酒店行业对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和职业习惯等方面要求较高,单纯依靠课程教学的培养效果并不明显。营造有利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单一依靠专业课程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在学校营造特殊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正确的职业素质。为创造整齐洁净的生活环境和高雅舒适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审美能力和服务意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每年开展“最有特色寝室”比赛,让学生设计布置自己的寝室;并让学生布置自己的教室,要求具有一定特色和文化性;寝室和教室每周检查卫生情况,开展“星级寝室”和“星级教室”的评比。学院规定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穿定制的校服,佩戴校牌,让全校师生监督他们的行为举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仪容仪表和礼仪礼貌。开展各种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直以来,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坚持把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纳入到专业教育的整体环节中,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机联系起来,指派专业教师负责指导,使用专业实训场地和设施,提高活动的广泛性和针对性,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每年在九月份开展一次大型的“酒店服务技能大赛”,包括客房铺床、前台情景模拟、餐饮创意摆台等比赛项目,还穿插学生的才艺、水果雕花、插花、茶艺等表演,既让比赛选手提高专业技能,展示自身才艺和价值,又让观赏者拓宽专业知识面,加深对专业的热爱,尤其让新生更好的了解专业特色。在每年五月底学院开展的“心理健康周”活动中,通过讲座、讨论和演讲等方式加强对学生“服务意识”的灌输,让学生客观准确的认识酒店服务工作的特点。

职业能力的培养状况最终要通过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实践中体现,因此职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指导和参与,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期有效地合作机制。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通过近几年的经验总结和调查分析,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深入的合作模式。建立紧密型合作基地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特性,为增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依托地域优势和社会资源优势,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搭建优质的实习平台、广泛的就业平台和校企共同发展产业的平台。酒店管理专业先后与数家高星级酒店及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还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教学,组成联合教学团队,担任客座教授或课程教师,定期开展行业前沿讲座。此外,通过学生参观酒店和顶岗实习的方式,使学生在企业接受现场教学,让学生提前融入企业文化中,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与就业适应能力。2012年4月酒店管理专业与湘鄂情股份有限公司签约,达成深度合作办学模式的共识,将在学生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全新的尝试和探讨。建立松散型合作网络相对于紧密型合作基地多方位多角度的合作与探索,松散型合作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和校外短期实习环节。要求学生寒暑假期必须进行社会实践,开展行业调查,形成调查报告。一些高星级酒店、大型餐饮机构和中西餐厅等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短期实习的机会,因此通过考察和选择,与一些企业建立了松散型合作关系,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安排学生短期实习,在双休日、黄金周应企业需求安排学生实习。学生在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很快。这成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一大特色,100%的学生参与过节假日的短期实习。

酒店财务论文范文3

一、现阶段中职专在酒店管理专业方面进行实践教学的现状

第一,实践教学已经成为中职专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国内绝大部分开办有酒店管理专业的中职专院校管理者,对实践教学有了更加全面、准确的认识,能够主动积极的与本地区酒店之间进行联系与沟通,实现了院校教学与酒店实习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实践机会;第二,中职专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最主要的形式是到酒店进行基础工作的实习,且与之进行教学合作的酒店是相对固定的,基本上都是院校所在本地区的中小型连锁酒店。单从酒店实习的内容来看,虽然与学生学习的酒店管理相差甚远,但是却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了解酒店管理工作的底层工作内容,丰富学生的酒店管理经验,并同时可以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实习工作薪资,减轻学生的学费压力。

二、现阶段中职专在酒店管理专业方面进行实践教学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提及现阶段中职专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方面所进行的实践教学情况,笔者认为其出现的问题主要突出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实践教学形式化,缺乏相应的教学资金、教学政策支持;二是院校与酒店的教学合作不深入,没有对学生的实习进行全面指导;三是学生在面对实践教学的时候出现了消极对待的心态。因此,中职专院院校、中小型连锁酒店、学生这三方,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1.解决实践教学形式化、教学资金与教学政策缺乏支持的问题

部分中职专酒店管理专业在落实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着教学形式化的问题,对于实践教学工作的具体落实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总是停留在工作表面,以口头鼓励的方式来支援实践教学,没有真正的展开实践教学工作,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中职专院校的在酒店管理专业方面的实践教学缺乏实际的资金支持与政策扶持,一直再提要面向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深入的实践教学,但是实际上却依然将大部分的教学资金用到了校园规模扩大等方面。

2.解决院校与酒店教学合作不深入、无实习指导的问题

中职专院校在与本地区的酒店进行实践教学合作的时候,在合作内容与合作形式上不深入,通常就是简单的由院校与合作酒店之间进行协议签署,然后由带队老师将学生带到相应酒店去进行工作实习,在实习的这一段时间内,带队老师只负责学生的安全问题,以及校方与酒店的联系工作,院校并没有派遣专业教师对学生在酒店实习的具体情况进行专业内容指导;另外,有些中职专院校常常打着为学生就业的幌子,每年花大量的时间去带学生到酒店实习,而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都还没有掌握完全就跑去实习,这就不得不怀疑这一类院校到底是不是在为学生考虑,还是为了谋取校方与酒店合作的经济利益。

3.解决学生面对实践教学所出现的消极对待心态的问题

中职专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学生的消极心态影响了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比如某些学生好吃懒做,服务意识差,在进行酒店实习的时候不遵守酒店的规章制度,犯错后也不能虚心听取酒店管理者的批评。这些不良习惯都是学生在未接触社会前,或未参加工作前,常见的工作心态问题,必须要通过实践教学心理辅导等,纠正这一类学生的实践心态。

4.中职专实践教学与中小型连锁酒店紧密结合的对策

开设有酒店管理专业的中职专院校,应当与本地区中小型连锁酒店之间加强联系,深入开展实践教学合作:一是院校要与中小型连锁酒店之间建立学生就业实习直通车,方便学生到酒店进行实习;二是院校要对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心理教育,使学生能够在酒店实习中积极主动的进行工作;三是院校要派本专业的教学导师入驻酒店,对本专业的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与管理指导;四是中小型连锁酒店要重视对参与实习的学生进行实习鼓励,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工作任务分配,以打造酒店未来管理人才来配合中职专院校的实践教学工作;五是中职专院校、中小型连锁酒店、学生这三方要共同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明确学生的职业道路,为学生带来高质量的专业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总结

中职专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还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实践教学工作中,务必要妥善解决实践教学形式化、教学资金与教学政策缺乏支持的问题,加深院校与酒店的实践教学合作深度,加强对学生实习的专业指导,改善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心态,从而全面提升实践教学工作的效率。

作者:柳琳 单位:集美轻工业学校

第二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

一、学生顶岗实习出现的问题

1.实习初期,普遍存在“水土不服”现象

一般来说,中职学生年龄偏小,在17岁左右,很多是刚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还没有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多以自己为中心,缺乏互帮互助,沟通协作团体意识。初次离家,属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发生改变,变的陌生和狭小,一举一动都会展现在陌生人的面前,这些种种的变化都会使他们感觉到不适应,不自信,甚至会产生烦躁情绪,继而将其体现在对周围的人和事情的态度上。这样,很容易与自己同学,或者老员工,产生矛盾,使得自己不能将精力集中到工作中去。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少数人有过酒店实习的经历,初入酒店工作感觉最强烈的应该还是“落差”两个字。首先是工作环境的落差,在酒店他们需要随时提供微笑服务,不仅是向需要帮助的老人,吵闹的小朋友,还要在应对餐桌上的残羹冷炙,房间里的杂乱无章,突发状况时也微笑应对。其次是工作能力的落差。酒店一般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设立相关的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这些与学校的理论学习都会有一定的差距。面对老员工的娴熟,学生们在顶岗时都会感到一定的压力,即使有二次培训,但是掌握情况还是会有出入,会使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丧失自信心。再者,顶岗实习要求学生有比较强的工作时间观念,这使在学校时拖沓懒散生活的他们感到很不舒服,很疲惫。

2.实习过程中,调岗心理频频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学生们都已经适应自己岗位的工作,甚至有的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但是,这时调岗申请也会随之而来,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一是有的学生业务水平进步的比较快,熟练掌握自己的工作之后,主动要求熟悉其他部门的工作,希望积累更多实习经验,之后工作可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二是有的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适应自己的工作,认为自己不能很好的胜任相关工作,工作量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消极工作,经常找理由请假,最后希望通过调岗逃避相关工作。调岗心理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学生的积极主动,也可能是因为学生的消极逃避。但是,这两种原因都反映出了学生的不稳定和急躁的心理。中职学生还没有完全踏入社会,而且年龄偏小,即使在实习磨合期中见识到很多东西,但这远远达不到他们能胜任岗位的要求。所以,他们应该有脚踏实地,戒骄戒躁的思想,一步一个脚印的干好每一份工作。酒店工作是具有重复性的特点,即使每天面对的是不同的客人,不同的情景,服务技能还是离不开基本操作。这就使得他们容易产生浮躁心理,萌发调换岗位的想法。

3.实习结束后,人员流失现象严重

经过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中职学生不仅锻炼了职业技能,而且提高了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得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增强了自身的社会竞争力。但是仍有学生在实习结束后选择改行,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由于酒店的人员环境比较复杂,家长对酒店行业的具有传统的偏见,认为酒店服务工作地位卑微,缺乏技术含量,没有发展前途,不希望自己的子女继续该行业。二是学生对自己没有长期的职业规划,认为眼前的薪资水平不能满足自己现在和以后的日常开销,转而选择其他行业。

二、对于出现问题的思考

通过以上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出现问题的分析,我认为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学生自身所造成的,也与家庭、学校和社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才能使这些情况得到改善。作为一名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本文从转变态度,加强实习期管理、实施职业规划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想法。

1.转变学生态度,树立服务理念

斯塔特勒曾提出“客人永远是正确的”、“饭店从根本上来说,只销售一样东西,这就是服务。”良好服务意识的建立是学生为客人提供超值服务的基础,也能激发学生对客服务的自主性,将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贯穿于服务之中。所以学校应将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使学生在实习阶段可以尽快进入角色。首先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不仅要在工作教学上使学生满意,践行服务理念,而且积极掌握酒店行业的现状和服务规范,提高服务认识水平。其次,学校应将服务理念贯穿到教学中去,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技能培训、聘请酒店员工进行讲座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同时,学校还应加大宣传实习期间爱岗敬业的典型事迹,形成良好的学校氛围。

2.积极沟通,加强实习期管理

中职学生由于社会阅历较少,心理年龄还不成熟,在与酒店零距离接触的实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厌倦逃避等问题,所以学校应做好跟踪协调工作,加强实习期的管理。在顶岗实习前,学校需要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白酒店管理员必须从基层服务员做起,娴熟的服务技能和丰富的服务经验都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同时要教育学生在实习中要将自己所学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做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平时要与学生多沟通,了解他们所需所想;工作中耐心指导,允许犯错,并鼓励他们积极改正。除此之外,指导教师还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在实习期间严格实习纪律,做好学生的考勤工作,遇到旷工、逃工的情况及时了解并进行处理;坚持与岗位领班、部门经理进行交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3.实施职业规划,加快学生自身定位

中职教育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也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的职业熏陶。对中职学生施行职业规划,不仅方便他们了解就业形势,而且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强化他们求学的目的性和掌握技术的选择性。职业规划的实施首先需要培养学校的职业意识,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观念,将学校的培训教育与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就业紧密相连,使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不发生脱节的现象。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理念,让他们掌握最新的行业资讯和熟练的服务技能,通过职业测评等手段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优势、技能和不足,鼓励学生考取酒店管理相关专业的职业在资格证,以增加他们就业择业的自信心。

三、总结

鉴于以上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从多方面考虑,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提升服务理念。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踏踏实实,不怕吃苦,技能卓越,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

作者:代琛 单位: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中等专业学校

第三篇: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一、当前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酒店方面

许多酒店并没有摆脱把实习生当成廉价劳动力的传统观念。甚至有些酒店的基层运作大部分靠实习生来完成,有经验的老员工屈指可数。每到毕业季或学生的实习季,就会出现大换血的情况,影响酒店服务质量,同时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无法积累足够的行业经验,不利于学生发展。通过访谈和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情况可以看出,多数学生会选择与酒店的培训体系和实习生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容,学生对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都能提出很多问题。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专业教师并没有足够的精力对在外实习的学生进行全过程的指导和监督。现实情况是专业教师往往承担着校内教学任务,学生散布在多个不同的酒店。实习阶段大部分的指导和管理工作依靠酒店来完成。但酒店毕竟是企业,企业经营的首要目的是盈利而不是培养学生。学生在岗位上的师傅同样是员工,每天也承担着繁重的任务,很难兼顾对学生的指导。很多学生在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就独立上岗,技能不熟练,对客经验不足,往往在学生心理上形成不良的行业印象。

(二)学生方面

心态不端正,实习目标不明确是实习学生很容易出现的问题,许多学生并没有对实习形成正确的认识。怀着“为了拿到毕业证书,必须实习”这样的心态去投入工作。实习前眼高手低,实习中不能吃苦,总是在不断的抱怨,想的往往不是学习,而是如何退出。怀着消极的心理去做事情是没有办法达到积极的效果的。学生工作中缺乏主动学习、主动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的积极性,只是满足于完成手头工作,安于现状。这种心态也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二、专业、酒店、学生共赢是深度融合体系的基础

任何合作都必须建立在共赢的基础上,只有实现共赢,合作体系才能良性循环。如果专业只培养学生,酒店只补充劳动力,学生只是完成一个学习阶段,合作体系中的三方都是相对独立的,就无法实现深度融合。只有三方都从合作的过程中找到利益切入点,合作才能良性循环下去。深度融合的基础应该建立在合作成果的三方共享上,专业寻求发展,酒店寻求盈利,学生寻求平台和职业发展。从专业学生培养和酒店人才储备的角度出发,专业建设、酒店运营和学生职业发展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专业、学生和酒店可以在很多方面实现共赢,比如专业教学课程建设与酒店培训课程建设;校内实训场地共建共享;学生职业发展与酒店人才队伍储备等等。当三方都从单一的合作模式中摆脱出来,从合作中获取发展时,这一体系才能良性循环下去。

三、构建深度融合体系的关键因素

(一)目标融合

目标一致是合作的动力所在,三方要做到深度融合,目标上的融合是第一步。经过多年校企合作实践和调研发现,专业、学生、酒店三方的需求目标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现有的2+1模式并没有体现出合作三方的综合需求情况。综合分析三方需求,专业目标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学生发展与就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等关键因素上。酒店目标主要集中在酒店发展与盈利,服务质量提升,员工数量与质量,培训体系,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等关键因素上。学生目标主要集中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专业技能学习,综合素质提升等关键因素上。

(二)资源融合

目标一致是合作的基础,在目标融合的基础上,合作三方应该深入分析各自资源的优点和不足,达到资源互补,实现合作效果的最大化。专业方面,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倡了很多年,在项目化教学实施,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积累了不少先进经验。专业教师知识系统性强,善于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教学环境方面,国家近十年来对高职教育投入很大,许多专业实训环境,实训设备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些都是专业在合作体系中的资源优势。酒店方面的资源优势在于实战,酒店员工每天都在实践中磨练,各层次管理人员都是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专家。从教学目标而言,酒店是用人方,最清楚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优秀员工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员工在工作中可能遇到什么问题。酒店方面在实践经验、操作技能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弥补专业教师在这方面的不足,同时可以积累大量生动活泼的一线案例用于充实教学内容。学生在专业、酒店两方实现资源融合的环境下,能够获取更好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培训环境,实现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专业发展,更有利于酒店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管理质量提升。

(三)过程融合

过程融合是指具体合作方式的构建,传统2+1模式,不论实习时间安排在哪个阶段,专业学习和学生实践都是割裂开的。在目标融合、资源融合的基础上,酒店应该介入到专业学生培养的过程中,专业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介入到酒店员工培训和酒店运营过程中。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时;酒店设定培训体系时应该互相介入。在制订方案时,双方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合作优势,互取长处建立更为优化的教育培训方案。在培养过程中,专业教师与酒店培训师是一个教师整体;专业学生与酒店员工是一个学员整体。酒店培训师介入到专业课程,专业教师介入到酒店培训,或者双方共同负责课程或教学模块,这样才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完全融合。更灵活的教学计划,课程方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体验到行业的真实情况,以短期体验,服务项目等多种方式,在实习期到来之前进入实战状态,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四、总结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是酒店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校内实训基地可以成为酒店优秀员工的生产线。在共建共享的前提下,专业实现了在提升实践性教学质量的同时服务于社会,服务于行业的多重目标。酒店也拥有了更丰富的培训资源深度融合的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实现的内容还有很多,不仅是学生的培养,还有老师的培养。如果真正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也就不存在校内、校外之分。专业、酒店和学生三方都在合作过程中获得了进步,随着合作的良性循环,更多的合作项目会被开发,最终实现三方共赢。

作者:林枫 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一、酒店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首先,酒店项目运行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实践性,这是酒店行业区别于其他的行业的典型特征。项目运行涉及面广,服务受众多。从项目策划到服务与管理,从酒店规划设计到开门开业,涉及餐厅、客房、后厨、营销、安保等方面,要求从业者具有出众的管理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和服务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渐磨练出来的,从更大的程度上来讲,已经超越了能力本身,而是一种职业素养。其次,酒店运营中工作强度高、压力大、任务重。根据酒店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要通盘考虑并照顾细节;餐饮要承受巨大的销售压力;酒店服务要反馈迅速、细致周到,工作事项千头万绪、庞杂而琐屑,要从容应对,对从业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是极大的考验。最后,酒店行业从本质上讲,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直接表现为行业所涉及的服务、营销、接待、烹调、安保类人才需求量大。相关人员在管理者的统筹安排下,根据分工和工作职责,承担其各自范围内的琐屑而又庞杂的具体服务性工作,才能保证酒店的成功运转。这在实践中,无疑要求酒店业的基层从业人员,能够吃苦耐劳,具有团队合作意识、服务意识,善于沟通和协作,有良好的职业技能。

二、技师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定位

目前,以培养素质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目标的技工教育已跻身于酒店教育的行列,并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为酒店行业发展输送熟练的基层从业人员的使命。从酒店人才结构的角度,以及各结构层次酒店人才的造就对实践的依存度分析来看,酒店技工教育就是要着力培养辅助性和支持性酒店人才,着力点分别是展示设计创意的技术课程和酒店流程服务知识性课程,但贯穿这两类人才培养的灵魂就在于酒店职业素养塑造。离开了酒店职业素养的塑造,极易造成这两类人才向其他行业转行,或者使他们在就业后较长的时期内失去向高端人才转化的机会。任何一种结果的出现都背离了酒店技工教育培养的初衷,加深酒店技工教育和酒店市场的“供需矛盾”。而且,酒店职业素养的成功塑造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实现向核心酒店人才的转化,实现自己人生职业生涯的飞跃。因此,酒店技工教育应定位于培养酒店技能人才和酒店基层管理人才。这两类酒店基层从业人员的培养中,应将酒店职业素养的塑造贯穿始终,为技工教育酒店专业毕业生向酒店核心高端酒店人才转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技师学院加强酒店人才职业素养塑造的方法

1.校企合作

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开展酒店校企合作,比如与各种类型的酒店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校学习期间,为学生争取尽可能多的真正直接参与酒店实践的机会;其次,从酒店企业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对酒店人才的实际需求,并针对自身学生的特点,开展订单式的培养。订单培养的过程,就是贯彻酒店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指导的过程。

2.仿真模拟

加强校内酒店实训室的建设,针对实践性强的酒店专业学科,充分利用实训室条件,设计并实施酒店专业教育的一体化课程。在技工教育实训课程中,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任务分解并落实等多种手段,设计酒店技工教育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使学生置身于仿真的工作环境中,扮演酒店运行中各类人才,接受不同的工作任务,通过协同作战,最终完成整个工作。经由一体化课程的设计实施,提高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沟通配合能力,增强工作责任感。

3.名师引领

酒店工作永远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只有身处酒店中,才能够吸取最精粹的创新思维。在职业素养培养阶段,为了始终能够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植入新的酒店管理理念,就要争取引进酒店行业内的职业经理人。从酒店邀请客座专家,依托他们将酒店管理经验、处理问题时的应变思维、行业内前沿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培养锻造学生对于酒店行业的工作热情和激情、应变能力等。

作者:时春霞 单位: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

第五篇: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一、各院校结合当地旅游业特色和学校特长,自行开发开发5门专业选修课程

理实结合,课程形式灵活多样。VCC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包含20门学分课程和500小时行业实践。每个学期只开设5门课程,每门课程60课时。平均每天仅半天学习时间,其课堂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没有理论教条,更多的是来自于行业的真实案例,通过学生讨论,共同得出解决办法。其课程形式又包含了课堂教学、实训室操作、网络课程和仿真模拟。内容实用,形式新颖,充分激发学习兴趣。此外,学院提供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学生主动参与市场活动,丰富社会实践。在2年内,累计完成500小时的行业工作,提供有效的工作证明、工资证明或税单,才可以获得文凭。许多学生完成课程后,便在附近的超市、饭店、酒店打工,获取实践经验值,进一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学生在酒店前台工作,不仅能通过客房管理、对客服务中训练自己的实践技能,也能通过观察了解所在酒店的管理层应具备的领导能力的执行情况。同过实践,发现问题,收集问题,回到课堂再与老师一起讨论并解决。使得实践不再是被动的完成任务,学习更有目的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学生毕业时,获得的不仅是文凭,同时具备了相关行业工作经验,在就业市场就更具竞争力。采用CBE和OBE课程开发模式,课程内容侧重管理能力培养。温哥华社区学院大多实行CBE模式(Competence-basedEducation)与OBE模式(Outcomes-basedEducation)相结合的方式,在课程咨询委员的指导下进行专业设计与课程开发。OBE模式和CBE模式与传统的强调学科体系的理念不同,强调以市场需求为前提,科学合理的开设专业,以职业和能力为导向,关注于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下应具备的能力和技能,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

据加拿大劳工部门统计,在未来十年内,酒店行业人才缺口将达60万,特别是各岗位中层管理人才缺口比例较大。而温哥华的主要产业是旅游业,这些岗位即将出现的人才断层给社区学院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定位提供了参考依据。温哥华社区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已具备相关行业从业经验,为使学生能够在岗位工作中尽快脱颖而出,VCC在专业课程设置选择上特别注重对学生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通过每年院校对行业的研究以及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也发现,除了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外,对职业的态度和那些在数学方面更有才能的学生在职业上的成功更容易,酒店经理级以上的职位对财务数据、报表的解读与分析也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相关的知识。因此温哥华社区学院在专业课程中增加了与财务相关课程的学分,20门课程中6门为涉及经济、财务管理的课程,培养财务分析,成本控制能力。在第一学年的10门课程中,商务沟通交流、管理原理与组织行为学、商务写作、商务数理、统计、财务会计7门管理类课程,在前期基础上,第二学年将具体的细分为对人、对物、对钱、对组织的管理能力而展开课程。每门课程中都有领导力的相关训练,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简明可操作的评估表进行过程的质量控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高演讲能力,掌握管理原理方法,了解组织管理行为,培养领导能力。例如,在JJ餐厅的实训环节,就由学生全面负责一天的营运工作,学生担任经理,负责人员安排、市场推广、物资协调等所有工作,最大限度的让学生的领导力得到锻炼。效果评价由市场、学生、老师共同得出。课程评价相关性高且符合实际需要。

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课程体系的好坏决定了学生培养的有效性和质量。温哥华社区学院对于课程评价非常细致。每一门课程,每个章节、甚至每个知识点的考评方法和比例都在课程标准种一一列明。课程学习的评价方式包含11种,具体为期中、末的考试,论文,口头表达,个人项目或团队合作,案例分析,模拟操作,问答比赛,课后作业解决,沙盘模拟和社区服务。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的评价。这种评价的原则是开放式和多元化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在: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的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建立各门课程所特有的评价框架。通过这种评价,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兴趣,体验成功,培养其热爱专业,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为了确保精品课程的水平,VCC根据关键绩效指数(KPI)搜集的数据以完成对课程开发是否成功的有效评价,如学习该知识对工作有效性满意度、对分析能力帮助的满意度、学生对软件满意度、毕业生满意度、毕业生就业状况、用人单位满意度和毕业率。这些指标是政府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对BC省的所有院校进行的,以此来评估学校以确定拨款的方法。通过分析KPI,VCC也可以正确认识自我,进行课程改革,更好的为市场所用。

二、对我国高职专业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借鉴

明确课程体系的目标定位。我国目前的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定位与中职的人才定位,有所模糊,因此,培养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加拿大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突出职业岗位的针对性。首先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并注重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结合我国酒店行业的就业形势和高职教育现状,将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在酒店前厅、餐饮、客房、康乐、市场等部门提供一线接待服务的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具备基层管理能力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不仅培养技能,更要提高学生在职业岗位群里的择业和转岗能力。也就是说,除了培养一般的职业能力外,更要注重学习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他们奠定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基础,从而赋予他们自我生存的能力以及后续发展的潜力。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重组专业课程体系。借鉴CBE和OBE模式,开发课程。

在新生阶段,侧重CBE,在毕业生阶段,侧重OBE。采用DUCUM工具,完善课程体系。借鉴课程开发领导力经验,实施“课证一体化”研究与实践VCC注重服务终身教育,整合社区资源,开发领导力课程体系。因此,应重点借鉴实施了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衔接,学历教育与回炉教育衔接中的领导力经验,与行业企业共同构建专业领域的终身教育体系。首先,组成“课证一体化”项目委员会,其次,调研行业企业岗位和社区再培训需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进而,在学历教育中强化领导力课程以适应岗位的能力要求,整理力量,制订规划,积极吸引社区人士参加专业技能型回炉教育,并与岗位职业资格证书接轨,与企业用工紧密衔接,为社区服务。全省统一规范专业核心课程,统一课程学分,课程标准。酒店行业基本岗位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模块是基本不变的,随着时代、经济及新技术的发展,课程教学内容变更的模块也是有限的。加拿大卑诗省学院联合会共同推广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方法非常值得借鉴。我们可以在各省旅游职教集团或院校间成立BCC同等模式的高校联盟,充分利用行业优势资源,共同审定课程标准并在同类院校中推广应用,各院校根据自身所利用大学空间城,共同建立课程标准,共同开发精品课程,实现资源共享。

三、总结

酒店财务论文范文4

 

一、独立院校的含义和影响   1.独立院校的含义。独立院校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兴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这里的新机制和新模式主要是指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作为申请者与社会团体,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合作进行的本科层次教育。   2.独立院校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建立“旅游管理”这一分支学科,设立之初主要是为酒店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开设这一专业的大多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内容以实务操作和服务技能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界开始意识到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旅游管理开始由单纯应用走向研究层次,进入本科教育阶段。独立院校同样进行本科教育,可是如果单纯追随普通一本、二本院校的教育方式,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必然会下降;如果仿照高职高专教育,虽然毕业时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提高,但是过于强调实践操作技能培养,而没有帮助学生掌握应有的系统学习能力和规划能力,在长远的发展中学生们仍然会丧失优势。   针对独立院校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这一影响,建立起与传统一本、二本学校不同的教育定位,依据学生的学习诉求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构建适合三本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机制,是帮助学生在未来发展中获得核心竞争优势的基础。   二、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性质,所以针对目前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现状这一问题,笔者从学生和用人单位两个角度进行了调查。   1.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现行教学机制的评价。参与本次调研的学生是我院旅游管理专业2006级学生,受访时他们已经完成了所有专业课程的学习,部分同学有实习经验。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实际有效问卷为175份。从问卷回答情况来看,封闭型问题回答情况较好,部分被调研对象没有完成开放型问题。调研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生对专业课程组成的评价,二是学生对目前教学方式的评价。调研数据显示,学生对于较多专业课程的设置是认可的,认为学习这些课程很重要,对自己今后工作有帮助作用。但是,仍然有部分课程不受学生欢迎,特别是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旅游财务管理,旅游调研方法等。不受学生欢迎的原因是:第一,这些课程难度较大;第二,学生认为参加工作时,这些课程教授的内容没有用武之地。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理解是比较片面的,关注的重点是有意思的课程或能够直接使用所学知识的课程。根据学生对现行教学机制的评价,可以发现学生并不将课程体系设置和今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仅仅关注眼前的收益。笔者拟对课程体系设置进行调节,通过采用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和职业生涯引导机制来不断深化学生认识,提高学习自主性,实现解决这一问题的目的。   2.用人单位对现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机制的评价。本次调研所涉及的被调研对象均来自我院合作单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既有饭店、旅行社,也有景区景点和邮轮公司。用人单位对三本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机制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毕业后工作表现进行的,既有对学生语言能力、服务意识的好评,但同时存在较多的不满。用人单位认为,与经验丰富的从业者相比,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缺乏职业意识,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从学生到服务人员的角色转换比较缓慢;缺乏职业能力,比如服务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知识结构不合理,具体体现在专业知识偏向理论。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帮助学生清晰认识旅游行业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程度,是构建三本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机制所要完成的目标,学生激励机制和职业生涯引导机制的共同作用,将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三、旅游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机制设计   模块化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模块和操作模块,其作用在于提高独立学院学生实践能力,满足初期需求;同时加强学生的理论深度,着眼于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其中,理论模块主要包括理论素养和国际化视角两个部分;操作模块则包含语言技能、专业技能和服务技能三个部分。   1.理论素养。理论素养培养体现在以下三个层次:第一,掌握本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熟悉国家有关旅游方面的方针、政策,初步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体实施体现在专业课的设置中;第二,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同时涉及工商管理的部分核心课程,使学生获取跨专业、跨学科的学习机会,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中;第三,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具有独立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具体体现在学生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的完成及参加相关竞赛中。   2.国际化视角。经济全球化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国公司、国际交流合作数量的增加对旅游管理国际性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针对本专业中一些专业课,采用双语授课方式进行;(2)通过参加国际培训培养优秀教师的国际化视角;(3)帮助学生争取海外实习机会;(4)与国际相关院校合作,协助学生完成更高阶段的国际学历教育。   3.语言技能。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一线服务过程中,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顾客直接接触,语言技能就成为旅游工作的核心技能之一。首先,需要强化在第一、第二学年的基础英语教学,特别是听说方面;其次,开展专业课的双语教育,通过一门语言作为媒介来达到掌握学科知识的目的,进而使学生了解多元文化;最后,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第二外语,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竞争力。   4.专业技能。专业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共同构成了旅游管理专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其中专业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旅游行业意识,懂得旅游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后续学习提供理论支持和基础保证;专业限选课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涉及旅游企业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如酒店设施、餐饮、酒水、导游技巧等;专业任选课可以为学有余力同学进一步完善个人技能或发展个人专长提供帮助。#p#分页标题#e#   5.职业精神。旅游行业属于服务业,除了对学生服务技能的要求,还特别需要学生具备职业精神,即强烈的服务意识、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职业精神的培养除了理论讲授外,更多需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因此,培养双师型教师是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激励机制设计   1.激励机制的构建原理。在学生激励机制的构建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运作原理,包括公平性和适宜性。不公平的激励方式会使学生产生逆反或愤怒的情绪,而不适宜的激励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冷漠心理,都对激励作用的发挥产生消极影响。   2.激励机制的构建方式。对独立学院旅游管理学生的精神激励方式,应根据综合性激励模型的原理设计,即人的工作或学习绩效以及满意度会受到角色概念的影响。在学科教育之初,使学生清晰地理解旅游专业的本质特点,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构建学生自我精神激励体系。在学习过程中,依据旅游管理专业特点,科学设置目标,如学习目标与实践目标并重,利用公平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忠诚度,并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期望与结果的关系。在物质激励方面,除一般的奖学金设置外,加强校企合作,如允许旅游企业设立专业性的奖学金、助学金,以强化学生对专业企业的归属感,降低人才流失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独立学院模式使社会资源与高校资源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旅游管理专业则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关系,引入企业激励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和旅游企业架起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采用新的激励方式,一是实习成绩计入学年评优;二是旅游企业在学生实习中发现和选拔人才,优秀学生可以直接留在实习地点就业,并获得较高的职业起点;三是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以职业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生涯引导机制设计   1.职业生涯引导机制的构建。职业生涯引导机制的构建,是通过整个本科专业教育顺序的调整完成的。通常,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次序是“三年理论学习+半年酒店实习”,针对独立学院,建议开展“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循环模式,具体表现在三轮循环当中。第一轮循环是学生在第一学年基础课学习后专业基础课学习前,利用暑假时间完成为期两周的认知实践。认知实践的主要方式是参观旅游企业,参加相关讲座,邀请部分本专业毕业生座谈,使学生对旅游企业的经营方式和人才需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目的在于指导第二学年对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第二轮循环要求学生在进入到核心专业课的学习之前,必须完成一定工作小时的实践操作,主要安排在第二学年的暑假或课余完成,使学生充分理解理论对于实际操作的重要指导意义。第三轮循环要求学生在实习基地完成半年左右的专业实践,安排在第三学年的暑假和第四学年第一学期,其目的是让学生依据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各自指导教师商议,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加深学生对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对实践的感受,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由此融会贯通,深化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职业生涯引导机制的意义。通过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引导,使学生们能全面系统地了解旅游行业的经营运作情况,并掌握相关的操作与管理技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进入角色,平稳地实现由学校走向社会的人生转换。本文依据独立学院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对三本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机制改进的建议。当然,教育机制的创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还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学生特点、学科发展的不断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酒店财务论文范文5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国家越来越重视乡镇卫生院的改革、创新与发展,并进一步加大了对乡镇卫生院的资金投入,从而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卫生体制的改革。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在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短期内很难彻底解决,严重的阻碍了新形势下乡镇卫生事业的进步发展和医改的深入推进,因此需要我们提出一些创新策略来改善我国目前的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新形势;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

乡镇卫生院为我国农村居民提供最了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有利于保障基层百姓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乡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进一步提高。由于国家加大了对乡镇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对医药卫生体制做出了改革,并提高了对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要求,促使我国乡镇卫生院得到了完善。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大部分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上都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我们针对我国这些问题做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一、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当前新形势下的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进行详细的分析、讨论,从而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缺乏理财观念

乡镇卫生院由国家和政府直接投资、管理,对于一些国家基本的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从而就降低了乡镇卫生院在药物这方面的收入。另外,由于国家各级财政的补偿、补助,诊疗收入所占比重降低,导致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过度依赖政府补偿、政府拨款,对于出现的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解决,自己处理,而是向上级反应,让政府提供资金援助。这样长时间的依赖政府支援,导致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理财意识降低,甚至缺乏理财意识。理财观念的缺乏,导致财务管理人员不向上级报告便使用资金,而且在购买和销售药品的过程中,太过随意,忽略细节。

(二)内部监督制度不完善

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会计核算的规范操作,增强内部监督制度的完善。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都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从而导致核算结果不具备很强的说服力,甚至有人怀疑核算结果是否可靠。内部监督制度长期的不完善,导致偷算、漏算的情况时常发生。另外,也致使财务人员在进行预算、核算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制度的约束,制作账本的态度十分不认真,出现内容不全、账务混乱、报表制作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现象,进一步导致乡镇卫生院财务混乱。

(三)没有内控制度

在乡镇卫生院中,关于人员的配置、职业的划分、会计机构的设置等,都没有详细的规定,缺乏合理性,甚至一些有关会计机构的设置都违反了国家规定。在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选择中,部分乡镇卫生院任人唯亲。乡镇卫生院的领导总会把自己的亲戚或朋友放在财务部门重要的位置上,从而导致贪污现象严重。在职业的划分中,由于没有制度进行明确的规定,导致财务工作人员出现随意报销、偷税漏税的现象。

(四)财务人员素质和业务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乡镇卫生院来说,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导致人才非常缺乏。从而使得乡镇卫生院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很多财务人员都来自外聘或是兼职人员,对于该卫生院没有详细的了解,从而影响了乡镇卫生院的财务工作质量。并且,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的财务人员都缺乏从业资格证,从而导致偷税漏税的现象时常发生。

二、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根据上述过程中我国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一系列能够改善我国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一)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人员是我国财务管理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整体素质的考察,从而改善目前财务人员工作不认真、态度敷衍的状况。第一,乡镇卫生院要按时开展有关财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进一步加强财务人员对财务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激励财务管理人员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并且拓展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形成按时学习的工作氛围。第二,为财务人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乡镇卫生院通过开展一些有关财务知识的的讲座和培训,并制定一些长期的教育计划,来增加财务人员学习的机会,从而促进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增加和提升,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第三,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对财务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道德水平,减少偷税漏税的现象,营造更加和谐的工作氛围。综上,无论是在培训过程中还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乡镇卫生院的领导阶层都应该以身作则,定期用知识充实自己,从而为财务人员树立榜样,促进财务人员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创新财务管理的模式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对目前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改革。通过加强医疗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建立责任到人制度,贯彻落实管理工作,最大程度的发挥乡镇卫生院领导阶层的作用。创新财务管理的模式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领导阶层对创新财务管理模式的重视。领导阶层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认真落实其监督的职责,对大额资金的使用和重大的经济活动要认真检查。如建立会审与会签制度,通过不断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原始凭证等的会审力度,来保证经济活动的真实性,从而减少虚假信息的出现。另外,领导阶层通过对财务人员不定期的财务检查,加快了对出现问题处理的及时性,对于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则要加大处罚力度,从而有效控制不良现象的出现。第二,乡镇卫生院要吸收借鉴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适合本院的绩效考核制度。定期对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行考核,并制定一定的奖励处罚措施,从而变相激励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

(三)促进内部信息的资源共享

乡镇卫生院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过程的宏观调控,促进内部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另外,只有对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内部信息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才能提前预防财务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所以,乡镇卫生院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网络来建立信息分享平台,并加强对信息获取和确认的重视程度,实现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通过资源共享,帮助乡镇卫生院的内部人员准确掌握其财务信息,正确了解其内部政策,从而促使工作人员努力工作,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最后,乡镇卫生院要对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进行风险评估,从而作出相应的应对风险的措施。

(四)加强对内部财务的监督

第一,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乡镇卫生院通过实行岗位轮换制度,来维持财务人员内部的平衡,合理减少制作账本过程中出现的内容不全和账务混乱的现象,并有效的遏制了财务收支不明的情况的出现。第二,严格按照《会计法》的相关规定管理财务人员。对于一些违反《会计法》的财务管理行为,应给予较为严厉的处罚,从而有效的控制亲信收费、亲属报销等现象的发生,杜绝财务人员滥用职权等现象的出现。第三,建立一个独立的内部审核机构。通过专门的人员负责内部审核,来确保每项财务工作的公开、透明,并保证每项财务工作都符合《会计法》对财务管理行为的要求。第四,在人员的选择过程中,要选拔符合要求的工作人员,减少因关系进来的“职业户”的人数,杜绝任人唯亲现象的出现。通过加强对财务人员工作方面的监督,可以有效的解决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结束语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我国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具有两面性,既有利,也有弊;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乡镇卫生院通过一定的资金支持,不断的创新管理工作,从而突破财务管理工作,形成符合现代需求的发展模式。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我国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理财观念,内部监督制度和内控制度不完善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现有的发展模式,并通过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内部资源共享、加强内部财务监督等措施,来实现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创新。

作者:范江兵 单位:湖北省黄梅县苦竹乡卫生院

参考文献:

[1]纪献浦.公立医院改革成败是“把医生养好”[J].中国市场,2014

[2]杨荣国.乡镇卫生院会计监督制度探讨[J].财政界,2014

[3]石文红.新医改形势下乡镇卫生院内部会计控制浅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4]姜丽芹.乡镇医院财务管理现状与完善策略[J].现代商业,2014

第二篇:互联网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摘要:

2015年,总理在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引起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热议和思考。在财务管理信息化领域,“互联网+”也引发了一场财务革命。互联网打破了传统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组织架构,将财务管理与会计主体分离,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和发展战略的需要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和财务分析管理中心。移动互联网解除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地理位置限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进行业务处理,极大地拓展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空间范围。建设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可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信息化战略实施的一项必要工作。

关键词:

互联网;财务管理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深入发展。2015年,总理在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引起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热议和思考。“互联网+”也使得财务管理信息化发生了重大变革,一个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财务管理”把财务管理从财务部门内部扩展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在费用报销、预算管理、责任成本、领导决策等诸多方面掀起了一次企业全员的财务革命。

一、互联网对传统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影响

(一)互联网打破了传统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组织架构

传统财务管理信息化一般按照会计主体进行组织设计,所有人员、帐套与会计主体一一对应。互联网缩短了财务管理与经营业务之间的距离,加速了财务信息的传递,使得财务管理向集中式、共享式模式发展。在互联网环境中,将财务管理与会计主体分离,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与业务类型、专业岗位、审批流程等相对应,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和发展战略的需要,打破传统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组织架构,明确建立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和企业财务分析管理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实现应收、应付、费用报销等重复性基础业务的集中核算,财务分析管理中心主要进行计划预算、指标分析、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重组、并购等重点财务工作。

(二)互联网拓展了传统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空间范围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企业将成为移动化的企业。传统财务管理信息化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只能局限于日常办公场所。利用无线互联网和移动智能设备,开发移动办公系统,将财务信息化系统从PC端复制到移动终端,实现互联互通,极大地拓展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空间范围。

二、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根据有关部委及法律法规的要求,各级大型企事业单位都制定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实施情况看,内部控制正在逐步向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标准化、标准信息化的方向迈进。信息化成为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通过对日常财务管理制度及流程进行梳理,把财务规章制度通过电子流程的方式固化在财务信息化体系中,通过其内部的预设流程,使得每一项业务都要按照正规的流程逐级审批,减少其他外界非正常因素的干扰,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落实,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贯穿了企业经济行为的全过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财务管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能够快速有效地向各级领导提供对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大大提高了领导的决策能力,显著的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三、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

(一)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基础

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财政部先后《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等重要的政策文件,大力支持各级企事业单位加快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努力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实现会计信息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融合,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鼓励社会各经济领域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应用于企业的实践活动。

2、企业发展规划的有力支持

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提升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之一。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核心环节。大力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任务。

(三)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1、完善的硬件设施与网络体系

硬件设施和网络体系是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物质基础。目前大部分企事业单位的硬件系统都能满足运算、传输和存储等基本要求,而且每个业务人员都配备了计算机和移动智能终端。

2、传统财务管理信息化

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并非完全独立于传统财务管理信息化,而是以传统财务管理信息化为基础,运用互联网技术,对财务管理信息化进行深入的改造。

四、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设计

首先,在传统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基础上研发和推广网上报销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内各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应用,建立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其次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开发领导决策智库和管理智能模型等财务分析系统,建立企业财务分析管理中心;最后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和财务分析管理中心的基础上,开发移动办公系统。

五、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

(一)建立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1、研发和推广网上报销系统

费用报销业务作为财务管理的最前端,直接与各类业务信息紧密联系,建立费用网上报销系统至关重要。网上报销系统是将费用报销业务流程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员工可以在任何时间、从任何地点提交财务报销申请,领导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业务审批,财务部门对原始凭证审核无误后,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网上费用报销系统作为信息收集平台,实现了报销流程的标准化,规范了填单要求、审批流程,并且与会计核算系统和预算管理系统紧密集成,实现了报销信息的及时反映和所有费用支出数据的收集和规范,通过网上报销系统优化了整个报销流程,打通了企业财务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断档。

2、研发和推广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传统预算主要靠手工编制,并没有专门的信息化系统,编制工作量大、方法落后。不能动态地依据预算执行情况、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而及时地调整预算,可能导致预算与实际严重脱节,形成预算与执行两张皮,不利于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性,不能有效发挥预算的管控作用。通过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使经费预算从业务发生时就得到控制,可以实时统计、分析数据,各部门能够及时了解预算执行情况,增进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交流。预算管理系统加强了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和过程控制,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预警机制与分析功能,及时掌握各单位预算工作动态。

3、各项财务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应用

财务信息化系统包括网上报销系统、预算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和报表管理系统等,各应用系统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而并非是相互独立的“信息孤岛”,应加强各系统间的集成开发,发挥协同效应。

(1)网上报销系统和预算管理系统的集成应用。网上报销系统能够直接从全面预算系统取数,对经费预算部分进行控制;费用报销数据自动导入预算管理系统,实现预算执行情况的汇总分析。

(2)会计核算系统和其他财务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应用。其他财务信息化系统可以根据经济业务自动生成相关会计凭证,然后传送到会计核算系统。

(3)报表管理系统和其他财务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应用。报表管理系统可以从其他财务信息化系统取数,按照内部管理的要求,自动生成各项费用报表、资金管理报表和会计报表等管理报表。

(二)建立企业财务分析管理中心

1、建立领导决策智库

随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的日趋完善,如何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各系统中的核心数据,为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就成为了企业高效财务管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领导决策智库,对各信息系统的数据源进行深度集成,实现数据的统一交换、存储与管理,在保证数据唯一性、共享性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开发,深度挖掘数据含义,建立企业级数据仓库,形成了公司统一的数据视图。

2、构建管理智能模型

管理智能模型是在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和决策智库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技术,结合具体经济业务的特点而专门开发的应用程序。管理智能模型能够在对历史信息分析的基础上,为企业决策者动态地呈现出未来不同经济环境下企业某项经济业务的不同经济后果。应用管理智能模型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该经济业务必须具备相关历史信息,相关历史信息可以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或者决策智库提取,也可以直接手工录入;该经济业务未来的情形应当可以合理假定或者预计,假定和预计可以是某个范围内的多种情况;该经济业务必须具备某种内在的规律或逻辑。目前管理智能模型主要应用于工效挂钩模型和绩效考核模型等成熟的经济业务领域。

(三)开发移动办公系统

大部分企业的业务分布比较分散,各级领导和员工出差频繁,而费用报销和委外付款等很多业务流程都是汇集到几个关键领导处理,一旦遇到领导出差就无法及时审批处理,直接导致下游业务无法开展。利用移动办公系统,不但可以解除办公场所束缚和限制,还能够将各级领导和员工的“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改变传统办公模式,提升工作效率。移动办公系统基本涵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和财务分析管理中心的所有功能,如业务申请、待办业务提醒、业务审批和信息反馈等,用户可以在移动办公客户端和PC端同时登陆同步操作,实现互联互通。

六、结束语

“互联网+”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互联网加强企业经营业务与财务管理间的融合,建设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效果、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信息化战略实施的一项必要工作。

作者:张东璞 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俞波.《我国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某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调研分析》[J].国际商务财会,2012(6)

[2]刘焱.《财务管理信息化及财务内部控制的探讨》[J].财经界,2011(12)

[3]解飞.《基于IT环境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5)

[4]孟祥武.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J].现代经济信息,2010(14)

[5]王小鲲.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企业研究.2011(16)

[6]李兵,李宏英.网络财务基本问题研究[N].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7]李云松.我国企业网络财务的发展分析[J].时代金融,2012(5)

[8]李济东.关于网络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经济师,2005(1)

[9]张献英.试论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J].企业经济,2004(11)

[10]任珊.《网络经济环境中财务管理的变化及创新》[J].《科技广场》,2009(4)

[11]江小琴.《信息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对策》[N].<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12]刘玉廷:《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J].《会计研究》,2009(6)

第三篇:新时期酒店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

酒店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酒店的运营状况、管理模式等是酒店营销专家们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财务管理是保证现代酒店业务正常运转的坚强后盾,酒店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合理化,酒店资金使用的有效性等不仅是提高现代酒店运营效率的基本保证,更决定着酒店的未来生存与发展的能力,还是酒店有效拓展市场空间、赢得社会良好声誉、提升酒店的综合服务水平和技术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很多酒店在财务管理中问题频出,对酒店的经营与发展也产生了一些影响。本文将对新时期酒店财务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寻求提升酒店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为我国酒店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新时期;酒店;财务管理模式;问题;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服务业的水平在经济不断繁荣的情况下得到大幅度提升,行业分工也在不断细化。酒店行业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在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洗礼,已经逐渐形成独居经济特色的发展体系。一直以来,酒店业的经营状况、运行管理等就是很多专家与学者们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任何企业的经营与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酒店财务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酒店业的资金是否安全、投资能否取得收益、资金运转能力是否提升,这些都是关系到酒店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关于酒店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中国,特别是在近十几年中,随着国内经济不断的发展,酒店财务管理的模式已在我国酒店业中得到完善。但是,我们还必须正视酒店业在其发展中遇到的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为我国正处于迅速成长与发展阶段的酒店财务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一、酒店财务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酒店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筹资管理、资金运营管理、投资管理、盈利管理、资金分配管理等。目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酒店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现状与问题如下:

(一)酒店的筹资管理

资金就如同酒店生存与发展的血液循环系统,酒店的启动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做保障。一般而言,我国酒店的筹资途径主要包括:酒店所有者对权益性资金投入、酒店的债务性融资两方面。前者主要是指酒店的启动资本,这也是酒店最稳固的资金来源。例如:对于那些经营时间较长、经营规模较大的大型酒店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与发展后初具规模,那么就可以通过发行股份来招募一些权益性资金;对于那些经营状况一般的企业可以通过酒店内部募集的形式来获得资金。由于这部分资金并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和风险,但因为权益性资金的使用需要在期末给投资者进行股利的分配,再加之股利是无法在税前进行抵扣的,所以无形中增加了酒店使用权益性资金的成本。后者主要是指酒店通过自身的实力,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的式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和压力远远超过了权益性融资。因此,目前我国酒店在筹资方面存在的方式。虽然这种筹资方式能够在税前进行利息抵扣,但是,这种融资方问题主要是:融资渠道少、缺乏对资本成本的重视、资本结构化还缺乏优化。

(二)酒店资金运营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为了确保酒店得到高盈利空间,各酒店必须加大经营与运转的速度,不断提升酒店资金的周转效率。目前,我国酒店在资金运营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集中在往来款项的管理。例如:有的酒店对应收账款缺乏管理,有的时候为了拓宽自己销路而出现盲目挂账的问题,从而造成酒店应收账款过多而占用酒店的资金;还有的酒店缺乏对应收账款的回收的管理,不能及时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从而增加了酒店坏账的发生率。

(三)酒店投资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酒店在投资方面的问题主要是集中在投资领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市场调研与论证方面。酒店的投资一般较为单一,主要是扩建自己的连锁酒店和分支机构,但酒店在进行规模扩张时一定要注意不能盲目扩张,应该进行投资的分散化,以此来降低投资风险的发生。例如:有的酒店在确定了投资项目后,往往急功近利,对于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对投资项目的风险控制缺乏重视,特别是对于投资技术操作方面的考察与研究、投资方案的选择与比较根本不做衡量。

(四)酒店盈利与分配政策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获得盈利是保证酒店旺盛生命力的基本前提,酒店盈利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酒店的生存与发展。酒店的利润分配政策一方面关系到酒店投资者的直接利益,更关系到酒店的融资压力。目前,我国酒店在获得盈利与利润分配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首先,在酒店的盈利水平方面,酒店固有的标准化的收费与服务模式对扩大酒店的营业额和营业利润产生了较大的限制作用,由于酒店缺乏灵活的运作模式来对利润进行调节,导致酒店营业额的增加受到限制;其次,酒店在利润分配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方面过分地关注对投资者的分红,大大忽略了通过降低成本利润的方式来留存内部融资,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酒店的外部融资压力、增加了酒店的融资成本;还有的酒店为了追求高大上的感觉和效果,通常是没几年就装修一次,这在无形中增加了酒店的成本。

二、新时期酒店财务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以优势为基础,全力打造完善的、坚实的财务基础和资源

在酒店业的激烈竞争中,盈利能力的强弱充分体现出酒店的竞争实力。酒店的盈利能力可以从品牌影响力、网路化运营平台的构建、充足的资金流保证等这些方面来获得。还有良好的商业信誉也是帮助酒店稳固市场份额、保证其盈利能力的基础。因此,酒店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和自己的资源充分对市场进行开拓,从而有效节约市场拓展成本。例如:对于拥有雄厚自己实力的酒店可以通过拓展投资领域的方式来谋求更大化的市场利润;对于成本控制与管理效率较好的酒店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成本管理优势,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相对利润率。我国很多经济型连锁酒店在这方面做得较好。

(二)以劣势为警钟,全面弥补和营造财务安全屏障

对于酒店业而言,由于过分地关注酒店对市场的拓展和整体盈利水平的提升,在日常运营成本管理和往来款项的管理中的劣势十分明显。片面地追求收入的增加而忽视了成本管理的本质并非明智之举。因此,这就要求必须时刻以自己的劣势为警钟,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并通过账龄分析法、在各种有效的措施保证下及时收回应收账款。另外,酒店还必须加强对日常营业成本的管理,从宏观上准确把握成本,酒店可以从库存物资的损耗情况来判断成本物资的管理水平等;酒店必须加强对投资项目资金回收率的考核,加强对资产的维护与管理,以此来弥补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明显劣势。

(三)准确把握机遇与契机,实现财务管理方式的优化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一线、二线城市的发展逐渐趋于饱和,三线和四线城市迅速崛起,这为酒店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商机和机遇。因此,酒店应把握这一机遇,在三线和四线城市中尽快进行市场拓展,并充分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深入挖掘潜藏于市场的消费力量,从而全面地、详实地、科学地对酒店的市场营销策略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可见,酒店在财务管理策略上一定要把握好三四线城市发展带来的机遇,集中力量进行资金筹集与投资,在科学有效的市场调研与投资论证的支持下迅速拓展新市场、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酒店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它直接关系到酒店的运营状况、生存与发展。酒店业在经历了2014年互联网思维的发展、中端酒店市场的拓展、OTA价格战的冲击、主题文化酒店的诞生等一系列的冲击与影响后,我国酒店市场的发展一定会更加理性。因此,酒店必须树立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强化财务管理意识,从自身实际出发努力探寻财务管理的新模式,为促进酒店利润最大化的实现创造条件。

作者:王纪和 单位:廊坊市天都大酒店

参考文献:

[1]程春平.关于酒店财务管理中成本控制的相关问题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

[2]毛勤.现代酒店财务管理现状与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2012

[3]汤文华.提高酒店财务管理水平的几种有效方法[J].会计之友,2013

第四篇: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财务管理探讨

摘要:

现阶段,集团公司随着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增加,开始对其他公司进行控股,在各个地区设立子公司,要想使集团公司发展壮大,对子公司的合理控制是最重要的环节,而在整个环节中,进行财务管理是整个环节的核心。本文结合焦化行业,以A集团公司为例,阐述了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公司财务管理的现状,并根据现状,集团公司在统购统销、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对如何加强对下属子公司的财务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集团公司;子公司;财务管理

在目前的企业改革中,许多公司为了更好的扩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稳定长期客户及供应商,成立集团公司,子公司自己独立经营、核算,这样有利于适应市场的变化,顺应企业的发展潮流。但会产生内部利益冲突,进而影响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集团公司的目标是公司价值最大化,其在进行自身经营管理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控制,尤其是对其的财务管理控制,它的好坏与否严重影响着整个集团的未来发展。目前来看,许多集团公司都采用统购统销、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集团公司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去完善。结合江苏天裕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分析出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对如何加强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集团公司加强对下属子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是整个集团战略决策的核心部分,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有利于确保集团公司战略决策的有效实施。子公司虽然独立经营核算,但也是集团的一部分,它的未来发展也是集团战略决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子公司进行财务管理,可以有效地监督和约束其进行的所有财务活动,可以有效地履行集团的各种规章制度并高效地执行公司的各种政策,同时增强二者之间的各种联系,促进集团战略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如果不对子公司进行财务管理,就不能达到集团公司和子公司在经营、管理、财务上的协同效应,影响整体利益的实现,因此加强财务管理,使子公司在财务上为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保障,确保战略决策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便于全面控制整体的财务风险。对于子公司来说,它是独立的法人,可以独立经营核算,有自负盈亏的能力,它可以以集团公司的名义进行与集团利益有关的投资、抵押、贷款等活动,这些与利益有关的活动会增加子公司的财务风险,而母公司和子公司同属于一条经济链上,无论子公司出现的风险多大都会直接影响集团的利益。因此,加强对其的财务管理能够更加严格地监管和审查各种财务活动,规范子公司各种与利益相关的经济活动,有利于保证子公司提供的财务数据准确可靠,能够降低子公司的财务风险,进一步降低集团的财务风险,使集团公司在全面控制好财务风险的同时,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二、A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管理的案例分析

A集团是一个集煤、焦、化、电为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目前总资产为45亿元,现有员工5800多人;同时A集团也是以投资控股为主的民营企业,其下属有10余个控股子公司。A集团作为母公司,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并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加强对子公司的监管,尤其是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这直接影响着公司整体的财务风险和发展水平。虽然A集团有10余个子公司,在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财务监管力度不够,制度不完善

一个集团公司想要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其下属子公司的良好运作和经营。在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集团公司的下属子公司虽然能够独立经营和核算,但在自己的财务管理方面还很混乱,没有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缺乏对其的有效的监管机制。A集团也不例外,它拥有10余个控股子公司,虽然每个子公司都能够独立核算,但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对各项收入支出不能规范地进行确认和计量,不能保证提供的财务信息准确;且拥有的子公司较多,对其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松懈,进一步增加A集团的财务风险,影响A集团未来的发展。

(二)资金集中管理程度较弱

随着A集团子公司的逐渐增加,生产经营的多元化,使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难度增强,管理链条加长,有时集团的资金管理控制模式不能顺应经济变化,不能及时地作出调整和优化,导致对子公司的资金管理分散,资金集中管理程度和效率都会下降;同时,A集团进行全面预算管理,但在预算编制的预期效果和实际执行结果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是因为集团企业对子公司的资金预算编制不够重视,资金预算制度不完善,对子公司的资金收支没有统一的管理和监控,这就会导致资金集中管理程度降低。另外,A集团对下属子公司资金的实时监控能力不足,尽管在不断完善资金的监控流程,但实际的监控能力还是不高,有时由于信息滞后,集团不能实时的掌握子公司的资金变动情况,从而影响整体资金的集中管理。

(三)子公司销售购买较随意

A集团下属子公司较多,它们都是进行独立经营核算,在销售和购买方面都是独立进行的,而不是在统购统销的模式下进行的,这样不能使集团公司及时了解各下属公司的销售和购买情况,不能更全面地掌握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而影响对其的财务管理。

三、集团公司加强对下属子公司财务管理的对策

财务管理是集团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要想加强对下属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集团企业进行统购统销的模式

集团公司要想实现统购统销的模式来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集团公司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定价,统一销售A集团各子公司独立经营,如果它们既负责生产负责销售,这样会增加产品的积压,它们在保证生产的同时还需要促进销售,有时很难做到二者兼顾,而且子公司进行自己销售,集团公司不能及时了解销售情况,会增加财务风险。集团公司应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下属子公司只负责生产,将生产的产品全部销售给母公司,母公司进行市场调研和开发,根据市场需求来统一定价,然后再由母公司统一对外签订销售合同,统一对外销售产品,这样销售收入会直接进入集团公司的账户,便于集团公司及时知道销售情况以及盈利情况,避免出现利润虚增虚减的情况,减少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强了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

2、集团公司进行统一采购子公司在需要进行采购时,由集团公司的采购部门统一以下属子公司的名义进行对外签订采购合同,之后所需的采购资金由集团公司统一支付给子公司,再由子公司对外支付。集团公司进行统一采购,可以避免子公司虚报购买账单,而且购买资金由集团公司账户统一支付,便于了解子公司的各项支出活动。集团公司实行统购统销的模式,就可以使其对子公司的各项收支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加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

(二)加强资金集中管理

集团公司实行统购统销模式,也是资金集中管理的一种表现。加强对资金的监管是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集团公司可以进行资金集中化管控。集团进行资金管理,最主要的就是要将下属子公司的资金集中起来。集团公司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集中,首先,存款集中。每个集团公司的下属子公司会分布在各个地区,但集团公司没有统一的网点给存款集中带来了困难。集团公司可以和某一银行进行合作并建立“网上银行”,使下属子公司可以在任何网点进行业务结算并通过“网上银行”进行资金划转和结算,同时规定子公司的存款集中程度,确保各子公司的存款集中。其次,贷款集中。集团公司在进行存款集中的同时也应该实行贷款集中,应该要求子公司在与母公司进行合作的银行进行贷款,这样可以促进集团内部资金相互调剂,可以加强资金的的集中管理。最后,资金运作集中。在集团公司中实行统购统销,就是资金运作集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各子公司销售购买都是通过集团公司账户进行统一收入和支出,下属子公司不能私自从事股票、期货等资金运作的经济活动,应由集团公司集中资金运作,把资金集中在主营业务上。通过以上三个集中,可以加强资金集中管理,进一步加强了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

四、结束语

实现集团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就需要加强对下属子公司的监管,尤其是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可以确保战略决策的有效实施,可以降低子公司以及集团整体的财务风险。集团公司可以根据目前的现状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实现统购统销的模式,加强子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来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进一步增强集团公司战略、管理、财务的协同效应,促进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

作者:代寒波 单位:江苏天裕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姝.集团公司对子公司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浅析[J].中国市场,2014;30

[2]白巧英.关于集团公司如何加强子公司财务管理的研究[J].企业研究,2014;2

[3]李岩.集团公司如何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研究[J].财会学习,2016;5

第五篇:高职院校办学财务管理绩效考评研究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高职院校面对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内部机构设置不断变化,学校活动日趋复杂,财务管理内涵日益丰富,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或正在尝试将管理权限逐步下放、理财重心逐步下移的院系二级财务管理制度。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院系二级财务管理现状,提出了建立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二级财务管理;绩效考评;内部控制

一、高职院校实行二级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集权管理和分权管理是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可采用的两种主要模式。一般认为,集权管理模式有助于学校集中全部人力、财力、物力向教学、科研及重点项目发展,实现规模效益,有利于学校朝着共同的目标整体跨越式发展;但其权力集中不利于调动二级院系工作积极性,造成二级院系体制僵化、工作呆板。而分权管理模式有助于调动二级院系为了自己的工作目标,合理、高效的安排使用资金,提高创收积极性等;但容易使二级院系的本位主义和局部观念,往往为了自己院系的利益而忽视了学校整体利益,削弱了学院整体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实施二级财务管理要把握好“集权管理”和“分权管理”之间的平衡,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是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财务管理模式。但是,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化,办学资金来源的多元化,经济行为的社会化,理财环境的复杂化,财务管理内涵也更加丰富。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变化,要求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日趋科学化、精细化,而“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已与当前高职教育的新发展不相适应。高职院校实行分权式的院系二级财务管理,理财重心下移,让下面的二级院系拥有一定的人权、财权、物权,同事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可以提高二级院系自主办学、当家理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其工作热情,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院系二级财务管理可充分发挥二级院系办学的灵活性,以服务当地区域经济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分配自己的人力、财力、物力,培养出真正能被社会所需求、所接受的人才,保持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院系二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到位

“集中管理”的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一级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比较完善,在管理上相对比较健全。但对于二级财务管理体制来说,由于二级院系在实践过程中的复杂性,缺乏较成熟的经验,加之院系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等,进而导致经济责任的落实不到位。同时,由于院系多,管理面扩大,原有的以审计为主线的内控体系面临时间紧、任务重,无力进行事前、事中控制,事后追踪也无法做到面面俱的尴尬局面,工作不得力,效果不理想。使得二级院系的财务管理中的问题难以发现和及时纠正,出现失控。

(二)预算管理不科学,无法做到公开、透明

学校财务部门在制定年初预算时,一般根据本年度学校总体经费收支规模,结合下年度收入项目的增减变化和学校总体规划,考虑二级院系教师学生人数、教学科研工作量、创收增减变化等情况,直接代替二级院系,制定二级院系的各项经费预算,没有考虑二级院系自身工作打算和发展规划,因此预算编制缺乏针对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甚至不利于二级院系独立开展业务,导致二级院系在预算管理中的缺位。这样,二级院系一些潜在的收支项目没有纳入预算,形成账外账,长期下去甚至形成“小金库”。另外,由于一些全校性的支出项目(例如人员工资、房屋折旧费、水电费、物业管理费等)没有下放到二级院系单独核算,造成二级院系对此漠不关心,因此造成上述费用的居高不下,甚至资源的浪费。

(三)管理责任不明确,支出缺乏绩效考核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二级院系的预算一般仅仅是经费总量上的控制,财务监管和审计监督仅限于是否有预算指标、预算是否超支、签批程序是否完整合规等,这些监督是事后进行的,缺乏管理责任的落实。同时,资金分配是否合理、支出渠道是否科学、支出项目是否充分发挥最大效益等,缺乏相关职能部门对其绩效的考核和经济责任的监管。

三、建立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院校二级财务管理体制

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模式,由学校统一领导全校财务工作,统一配置学校资源,二级院系对其包干经费由使用、审批等管理权,其开展各种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活动取得的各项收入全额纳入学校统一账户,学校对二级院系的财务收支进行集中核算和监督。同时,各二级院系在学校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要依据其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二级院系财务管理制度和相关条例的实施细则,建立操作层面上的财务制度,使二级院系的经济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二)建立多层次的经济责任体制,强化各级责任

在高校管理的相关规定中,“高等学校的校(院)长是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对学校的财务工作负有法律责任”。这个规定,虽然明确了高校校长的法律责任,给其戴上了“紧箍咒”,但是院系二级财务管理后,院系领导不是法定代表人,不需承担经济责任,因此从法律层面上,院系领导缺乏制约。应建立二级院系对学校负责、二级院系领导对学校校长负责制度,同时,二级院系内部也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二级院系领导的经济责任,加强责任观念,使其在财务管理方面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依法、合规地使用资金、开展业务。

(三)合理设置集权、分权与审批业务

财权下放的前提是教学、科研业务的决策权和执行权在二级院系。因此,编制二级财务单位预算和下拨经费时,必须根据二级院系的相关决策权和执行权进行调整配置,既保证二级院系在权限内行事有足够财力保障,又不能造成资源浪费。财权下放后还需要进行适度管理,一级财务部门除了指导院系二级财务合法、合规使用经费和核算正确外,还需掌握经费使用进度,控制严重超进度使用预算,以防后期的事务缺乏财务支撑。同时一级财务要坚持收支平衡,超支不补原则和经费专用性原则,确保预算执行的刚性。二级财务在总量控制下,非专项费用各项目之间可以允许套用,其项目设置和开支可以由院系自主决定。要通过制度、规范明确一、二级财务审批人,授权范围、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确保审批人应在授权范围内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同时能够对其审批权限内的业务具有控制权。权限设置要有细化的审批内容,分别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等进行分口把关,还要有相匹配的层级和流程,保证逐级往上审批。

(四)建立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

首先,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在学校统一领导的基础上由学校财务和二级院系共同参与、分级管理预算。由学校财务按照统一的预算编制原则、编制程序、编制项目,将预算编制任务下达。其次,各二级院系既要根据学校预算编制要求做好全校统一的预算项目,又要根据本部门年初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选择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本级财务预算。编制的预算必须经过二级院系领导班子的充分讨论和论证方可包校级财务部门,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和学校领导的审批后方可实施。第三,学校财务部门要切实做好各二级院系预算(特别是二级院校针对自身发展需要编制的非统一预算)的监督控制,严格控制支出范围和支出进度。无特殊情况下,预算一经批准实施,就不能超预算支出,更不得随意更改。

(五)完善内部监督和审计制度

学校财务部门作为二级院系财务的管理部门,要根据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切实履行对二级院系的监督管理职能。特别是针对二级院系各种类别的创收项目,要确保创收收入的合法合规,创收支出的合理有效,避免因监管缺位使创收成为二级院系可任意支配的钱袋子。对于二级院系的每一项支出,都要通过相关程序的授权审批和对应的预算项目,严禁巧设名目或变通支出项目列支相关预算。同时,学校监察审计部门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对二级院系经济行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和审计,对财务监督进行再监督,形成审计报告,以此作为院系考核的重要目标和下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

(六)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要加强经费支出的全过程控制,不仅要做到事前科学预测、事中合理进行,更要做好事后结果考评。因此,配合二级财务管理和目标责任制,学校要成立独立、有效的绩效考核部门,例如由学校领导牵头,由监察、审计、教务、学工、财务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经费支出绩效考核委员会,负责制定院系的经济业绩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承担对二级院系领导经济业绩、资金使用效益和经费支出项目发挥绩效的考核(对于支出规模较大的项目,更要建立长期的绩效考评机制),确保二级院系财务管理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绩效考评的指标设计必须是可操作、可量化的,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关注点应是二级院系收支重点、资金使用效益、人均收支水平、重点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等指标,通过二级预算执行结果和预算的偏离度来考查,结果必须是明确和结论性的。学校财务部门根据院系预算的执行情况,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预警功能,及时跟踪反馈二级部门的财务管理问题,把关在前;另一方面要对二级管理的绩效进行阶段性分析、评价,促进其改进提高。

作者:王正君 单位:枣庄职业学院

第六篇:财务公司后督管理创新与实践

摘要:

分析财务公司后督管理体系的实施背景,指出风险导向性是财务公司后督管理体系的核心,并总结提炼财务公司风险导向型后督管理体系的内涵和特点,最后以B财务公司为例,展开后督管理体系的创新实践研究论述。

关键词:

后督;创新;实践

一、财务公司后督管理体系的实施背景

(一)确保改革有效、促进廉政建设的要求

十八大以来,国内经济形势步入新常态,各企业集团的管理也以“稳中求进、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强化管理、创新发展”为工作方针,踏响改革节奏,在此形势下,以内审为核心的后督管理工作必须不断适应新常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正确把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风险导向型后督管理体系,坚持依法评价,加大对资金密集、资产聚集的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稽核力度,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促进廉政建设。

(二)完善法人治理、满足内外管理的要求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2003年发表的《内部审计思想》,认为内部审计主要服务于负责治理的人(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和被治理者(管理层),在实际工作中,具体体现为后督管理要满足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集团公司的管理要求,也要满足公司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搭建风险导向型后督管理体系是保证财务公司前台业务稳定运营、中后台管理有效的基础。透明的、系统的、健全的后督体系有助于财务公司形成持续改进的风险控制和自我评估机制;有助于建立业务、管理与风险的动态映射关系;有助于增强公司制度执行力;有助于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有助于塑造全面风险文化;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使投资者、客户、监管当局和社会产生强烈的信任感。

(三)深化金融风险防控、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

内部审计理论认为,内审工作重点在于风险管理审计。金融企业是一种风险配置契约,具有典型的高风险、高财务杠杆以及高外部影响等特征,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需要立足于对风险的分析和评价,制定后督管理计划,开展稽核评价工作,实施监督行为,即有必要建设风险导向型后督体系。

二、财务公司后督管理体系的内涵

财务公司风险导向型后督管理体系是指以实现财务公司价值最大化与集团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服务于监管、集团管理要求和公司治理层,建立在对外部风险环境、公司管理风险、公司业务风险分析基础上,使用可证明的、规范的方法和方法论开展工作,独立、客观发表评价意见的稽核体系。财务公司风险导向型后督管理体系的职能是“监督、控制、服务”;目标是使公司管理达到“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统一。

三、财务公司后督管理体系的特点

(一)后督管理目标的前瞻性

财务公司风险导向型后督管理体系建设的近期目标是完善公司治理,远期目标是财务公司价值最大化与集团价值最大化。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财务管理目标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决定企业价值的除了过去形成的收益、目前创造的财富,更重要的是未来能带来的价值。而企业的未来价值产生的重要因素就是安全运营、稳定发展,这一点在金融企业的估值中尤其凸显。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财务公司,“依托于集团,服务于集团”,其必然坚持风险可控为先,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安全生产经营,建设风险导向型后督体系,以期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与集团价值最大化。

(二)后督管理工作思想的导向性

风险管理和控制指导着后督体系的建立。财务公司稽核责任部门在充分了解稽核对象风险环境和管理的基础上,分析、判断其风险所在、风险程度及发生频率,将稽核重点放在高风险领域,在稽核过程中注重工作质量的控制,将内部稽核剩余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从而实现价值提高,督促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风险管理持续完善。

(三)后督管理服务对象的全面性

财务公司后督管理体系职能主要是检查、监督、评价、反馈、咨询,这就决定了其服务服务对象的全面性。就前三项职能而言,重点服务对象:一是财务公司治理层,包括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二是财务公司被治理层,主要是管理层;三是财务公司外部监管机构,包括银监局、人民银行和集团公司。就咨询职能而言,重点服务对象为财务公司各部门、各员工以及集团各成员单位、社会审计机构。

(四)后督管理意见发表的独立性

财务公司稽核后督工作意见发表具有独立性。稽核部直属董事会管理,由审计委员会对各项稽核报告进行最终审批,并向总经理办公会进行通报,要求经营层落实整改;同时,增加稽核部向审计委员会提交议案的频率和范围,及时将公司经营管理、风险、稽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向审计委员会报告,稽核部根据审计委员会的意见开展工作。

(五)后督管理工作准则的客观性

财务公司在开展后督管理工作时,严格遵循国家基本法律法规、银监局规定和集团公司相关要求,以是否符合文件法规通知精神、符合集团与公司的发展方向作为稽核定性判断的标准。

四、财务公司后督管理体系的创新实践

下面以A集团下属B财务公司为例,展开后督管理体系的创新实践研究。B财务公司风险导向型后督管理体系的工作模式可以形象外现为“风电式”。内部稽核管理、外部审计管理、专项检查管理作为风力发电机组的三大风轮,带动整个稽核后督体系旋转,提供绿色的改革和创新动能;整改库管理作为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机,将风轮的绿色动能真实转化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后督组织体系和制度框架作为风力发电机组的铁塔,是稳定支承风轮和发电机构成的有机构架。以绿色健康为理念的风力发电是A集团主业,B财务公司“风电式”风险导向型后督管理体系“坚持风险可控为先”,在B财务公司十二五期间不断为公司推送清洁能源、绿色能源,“不断提高风险管理和内控水平”,“努力保障集团资金安全,维护公司金融信誉”,实现公司与集团同步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铁塔稳固——规范的后督管理组织架构与制度框架

1、组织架构

董事会为B财务公司后督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审计委员会依据董事会的要求组织开展稽核后督工作,总经理办公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落实稽核整改要求。B财务公司设置稽核部室,配备专职稽核人员,行使稽核职能。稽核部直属董事会,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稽核部经理由董事会直接任免;董事会确保稽核工作的独立性和不受干扰性。稽核部接受审计委员会指定机构和人员的稽核和监督。

2、制度框架

通过广泛收集资料,对标A集团和国家相关制度,梳理稽核管理控制点,按照标准化要求整理编撰完成稽核后督管理制度框架,具体包括:内部审计管理办法、稽核管理规定、行政监察管理办法、整改库管理办法等稽核相关管理标准12个;稽核评价、外审协调、监察管理等工作标准8个。

(二)风轮高质——完备的内部稽核管理、外部审计管理、专项检查管理

内部稽核管理,以B财务公司整体风险和业务环节风险为基础,重点业务与新业务并重,日常稽核与专项稽核结合,覆盖公司所有部门和业务管理活动。外部审计管理,重点在于财务状况分析、经济责任认定和金融风险分析。稽核部组织协调各部门配合,实施年终决算审计、汇算清缴鉴证、经济责任审计、验资、集团专项审计等工作。专项检查管理,重点在于集团公司、监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公司高管层等提出的检查工作,其检查目标、实施主体与内部稽核管理目标不同,形成对内部稽核管理的有益补充。专项检查管理包括纪检监察和其他专项检查,其他专项检查又包括常规性专项检查和非常规性专项检查。

(三)发电机有力——可靠的后督整改库管理

后督整改,公司风险评级整改、专项稽核整改、内控体系建设整改及标准化整改、合规管理整改等整改建议统一管理,加强公司内整改工作的日常跟踪,每半年在公司层面对整改情况进行通报。

作者:周丽玉 单位:京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第七篇: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策略

摘要:

近些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我国事业单位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为民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不断加大对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但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的事业单位在基建项目财务管理上存在着众多的弊端,不仅影响了项目进程,而且还不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本文就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进行了讨论,首先文章阐述了加强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的必要性,然后指出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几点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有针对性的加强策略以促进事业单位充分实现公共资源合理配置。

关键词:

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

一、加强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

2008年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都受到了一定影响,我国政府为了能够实现经济稳增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经济发展。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各地区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活动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投入资金上都呈上升态势,所以单位有必要加强自身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将有限的人财物充分利用。这样不仅能够促进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减少行政成本和资金浪费情况的发生,而且还能够从源头上控制和防范徇私舞弊、贪污腐败行为,对事业单位稳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有利于资金使用透明度的提高

由于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难免存在一些单位只是一味地进行资金投入,而不考虑资金使用是否科学、合理。一些单位的资金使用透明度较低,单位自身都不能了解和掌握资金的使用去向、使用金额、合理程度以及是否超预算。这样一来,不仅对单位发展非常不利,而且还不能满足社会各界对资金使用情况的需求。加强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可以使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被准确、全面、及时地反映出来,不仅能够起到间接督促单位合理使用资金的作用,而且满足社会各界对信息的需求,使其知情权得以体现,积极促进单位健康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一直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非常重视,不断完善会计相关制度和法规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从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角度出发,一些单位仍然在基础工作、核算以及监督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完善和解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会计基础工作没有夯实

第一,一些单位在基础建设相关会计科目设置上存在一定随意性,一部分单位没有充分结合最新会计业务处理办法调整和完善相关会计科目,而是仍然使用以往的会计科目进行业务处理。举个例子,基建项目购置固定资产入账应当先放入投资科目中进行处理,而在实际业务处理时一些单位则是直接使用固定资产科目进行处理,有的则是错误的置于待核销基建支出中,更甚者根本没有设置投资科目,这样一来就缺少了交付应用转账过程。同时,一些单位基建会计科目的区分和细化程度不够,在基建项目管理费用核算时仅仅细化到二级科目,一些具体内容难以被体现出来。举个例子,一些单位在基建项目会计业务处理时只设置了建筑安装投资科目,却没有对基建工程施工、待摊以及设备等加以区分,在所编制出的财务报表中难以体现出各项目施工建设所花费的资金数额,严重影响了财务报表质量;第二,一些单位存在着原始凭证不规范的情况,在基建项目开展过程中相关人员在向财务部门提交原始凭证时,存在一些凭证名头、金额、数量、单价以及明细填制不全或填写错误的情况,而财务部门没有对其严格要求就给予报销,不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

(二)基建业务核算过于随意

虽然我国财政部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提出事业单位对于基建投资应当按照基建会计核算规定单独建账、核算并将相关数据至少按月并入单位会计“大账”,但是很多地区的事业单位在实际基建财务投资核算过程中存在随意性,盲目地在基建投资账中核算日常往来账目,更甚者直接在一本账中核算多个基建项目。这样一来,基建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就难以被准确、全面、真实地反映出来。同时,我国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基建项目投资过程中还存在着长期挂账的现象,这部分长期挂账的投资不仅没有列支作费用处理,而且也没有充分结合实际情况转增固定资产。还有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对基建投资的相关借款及利息进行会计业务处理,这样也会直接导致基建投资项目成本不准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单位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陈旧,未能熟悉和掌握相关会计制度和法规,没有在基建工程完成决算之后及时将部分资产并入大账,进而使会计信息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三)对基建业务的监督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基建工程实施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相互独立,在基建工程实施过程中全部由基建工程工作人员负责,而财务部门只是负责款项支付、核算以及记账等业务,导致基建工程资金使用是否合理无从考证,监督管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一些单位的负责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没有给予财务部门一定权力,财务部门在对基建项目监督时形式大于实质。此外,一些单位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存在一定局限性,仅仅局限于事后监督,即使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也难以及时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发生。

三、对于我国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的一些建议

(一)夯实会计基础工作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基建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最新会计业务处理办法科学、合理设置和调整会计科目,对于诸如基建项目购置固定资产入账等业务必须设置投资科目,先将相关业务放入投资科目中进行处理,待资产被使用后再转入到固定资产科目中去。同时,基建项目中投资科目种类繁多,要想充分了解和掌握各项投资成本,单位还应当在现有会计科目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必要时细化到三级科目,尽可能地将一些具体内容体现出来,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事业单位还应当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力度,要对凭证的名头、时间、金额、数量、单价以及明细填制提出严格要求,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凭证一律不予报销,第三,单位还应当明确财务管理岗位权责,避免一人兼多职情况的发生,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落实到个人,间接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起到促进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作用。

(二)规范基建项目核算工作

事业单位应当重视自身基建项目的核算工作,对于不同的基建项目要设置不同的账簿对其进行逐一核算,避免只设置一本账簿盲目核算的情况发生,尽可能地将各个基建项目的实际成本准确、全面、真实地反映出来。同时,单位还要避免在进行基建项目投资过程中存在着长期挂账的现象,财务管理人员要积极了解和掌握这部分投资的去向,根据实际情况列支作费用或转增固资产业务处理。此外,单位财务部门还要定期对自身基建投资所产生的借款及利息进行会计业务处理,采取科学、合理地方式将这部分费用分摊到各个期间中去,确保基建投资项目成本的准确性。还有就是单位要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将其工作情况与绩效挂钩的方式提高其工作主观能动性,促进其主动学习《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同时,单位还应当定期组织相关业务知识继续教育培训,使其能够掌握最新会计业务处理办法,能够完成在基建工程决算之后及时将资产并入大账等操作以提高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

(三)加大对基建项目的监督管理力度

首先,单位应当加强财务部门与工程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通过定期开研讨会等方式来促进两个部门交流工作,协调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地实现项目实施与财务管理工作相一致。同时,单位可以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基建项目管理平台建设,使财务管理部门能够准确、及时获取基建工作相关信息并针对项目所存在的风险及时向领导进行反馈,确保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其次,单位应当给予基建财务管理人员一定权力,使财务管理人员有权利抽取和检查投资项目相关数据信息,为财务管理人员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一定保障;最后,单位财务管理还应当尽可能地实现基建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督,不仅要在事前对项目计划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进行测评和考证,而且还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控制,对于资金使用超预算等情况要及时向领导反馈,以便及时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发生。项目完成之后财务部门还要对项目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调查并做出检查报告,将所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一一列出,为单位决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作者:张金艳 单位:南充市交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

参考文献:

[1]赵小刚.开发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评价系统破解管理瓶颈[J].会计之友,2016(08)

[2]朱文.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如何做好基建财务工作[J].财经界(学术版),2014(16)

[3]刘美琴.浅谈加强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的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4)

[4]白晓莲.对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4)

第八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

中小企业要想获得有效发展,便有必要做好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但从现状来看,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尚且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当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便会使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本文在分析现状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强化对策进行探究,以期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化及完善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强化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呈现了快速的发展势态。在这样的势态之下,我国中小企业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但是,同时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众所周知,当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弱化的情况下,便会大大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从中小企业的发展角度上而言,本文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与探究意义重大。

一、现状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集中

在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集中的现象较为明显,即中小企业的权益者于经营者未能分开,既承担了财务活动,又承担了处理经济的工作。这样中小企业的集权、家族化特点便尤为突出。而中小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则无法参与决策,只是作为决策的执行人员。总之,在中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集中的情况下,会引发财务管理不力、监控缺失等风险问题,进而使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大大弱化,并引发一些负面影响。

(二)融资难,资金匮乏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一方面是融资方更愿意将贷款交付给综合实力强的大公司;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不足,融资方为了降低风险,便不太意愿给予中小企业足够的融资资金。此外,部分中小企业在信用等级上不足。总之,当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匮乏的情况下,便难以确保其财务管理工作正常、稳定地运行下去,进一步使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价值功效难以有效体现出来。

(三)财务管理制度缺失及监督不力

部分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能力不足,从而呈现出财务管理制度缺失的局面。当中小企业缺乏规范性的财务管理制度的情况下,便能够使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规范,从而易出现财务管理不力情况的发生。与此同时,一些中小企业存在“重核算而轻管理”的现象,不但表现为财务管理制度缺失,而且在财务管理监督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当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监督的情况下,便会引发一些了的财务风险事件,比如: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等。显然,当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缺失及监督不力的情况下,会大大影响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

(四)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当中,财务管理人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了使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有效优化及完善,便有必要注重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但从现状来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还有待提升。一方面表现为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不能重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在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能力不足,缺乏管理知识及技巧。所以,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强化角度来看,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强化对策探究

(一)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加以改进

要想使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得到有效强化,便有必要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加以改进。一方面,对于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来说,需及时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基于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对“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加以重视。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习惯加以规范,同时构建职权同意的财务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有必要见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开来,构建规范程度高、职责明确的管理模式。此外,还有必要在中小企业实际管理工作中充分重视模式化管理的部署,及时构建系统的财务监控体,以此使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及治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总之,需及时改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以此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强化奠定有效基础。

(二)加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如前所述,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一大问题。因此,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加强角度上考虑,便有必要加强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一方面,中小企业有必要认识到自身的特点,比如规模与大型企业相比明显偏小,同时在对抗市场风险上的能力较弱,在认识到到上述特点的情况下,可将资金投放至回收期短、风险低的项目当中,以此使中小企业的资金运转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宽。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有必要对资本结构进行规范、科学地编排,逐步强化企业内部资金累积能力,采取“适度举债”措施,以此使企业的投资的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此外,中小企业有必要制定规范程度高,且科学水平高的财务战略决策方案,以此使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得到有效降低,进一步使决策的价值功效得到有效提升,最终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控制企业财务

从现状来看,由于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表现的较为薄弱,因此有必要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企业内部各方人员需重视资金的重要性,以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为导向,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不力的情况,有必要规范控制中小企业财务。一方面对财产管理及登记的透明度加强,在财务管理、财务记录以及财务检查稽核等方面,均需落实各方职责,做到职责明确。并且,需聘请专业水平高的财务工作人员,所聘请的财务工作人员需具备任职资格,同时规避企业管理者聘请内部人员进行财务监督工作的情况,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监督工作的强化。

(四)努力提升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上述提到,财务管理人员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针对现状下,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的情况,便有必要努力提升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一方面,中小企业领导者需认识到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认识财务管理人员在这些工作中能够发挥的价值功效,督促财务管理人员加强自身学习,从而使财务管理人员的警觉性得到有效提高。另一方面,针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加强培训,培训从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和财务管理方法技巧两大方面出发,使财务管理人员在培训中获得系统性的学习机会。与此同时,有必要将培训课程与激励机制以及考核机制相挂钩。通过激励机制,对在培训期间表现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给予晋升的机会,从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通过考核机制的落实,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培训当中,对考核合格的人员给予上岗任职,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加以指导,直到考核合格为止。这样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符合实际工作需求,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及完善。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尚且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改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并加强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及制度建设,进一步对中小企业财务进行规范控制,并提升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此外,本人认为,中小企业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制度的建设、监督力度的强化以及人员素质的提升为基础,促进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总而言之,相信从以上方面加以完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将能够得到有效强化,进一步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作者:俞卉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参考文献:

[1]张营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4,05:184

[2]张小兰.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5,02:159-161

[3]史慕天.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15,64:9-10

[4]张胜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外资,2013,29:148-149

第九篇: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措施探讨

摘要:

财务风险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盈利带来的风险,一个是损失带来的风险,这两个方面无论是哪一个方面的处理不当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的发展,本文将就企业的财务风险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控措施;探讨分析

一、财务管理风险在企业中的表现形式

(一)筹资过程存在着风险

在筹资环节,筹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管理层决策失误导致的风险,一个是市场环境变化导致的风险。例如,某以股本和负债作为主要融资方式的企业,其风险的承担着为该企业的全部股东,一旦企业出现经营失误,那么筹资风险即会显现出来,企业的偿还能力受到影响,股东的收益同时也会受到影响,甚至会严重到企业因为无力偿还债务而导致破产。除此之外,金融市场变幻莫测,企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市场漩涡,因为市场上汇率、利率等方面的变化而影响企业正常发展。

(二)投资过程中存在着风险

企业的投资主要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性资产投资这两种。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的是企业对于市场的反应能力和企业的决策能力。一旦决策失误或者对于市场反应不及时,企业就很容易面临财务风险。例如,某巨人集团在进入房地产业及电脑业时,便就是因为企业对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失误,从而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企业破产。

(三)资金运营过程和利润分配中存在着风险

就资金的运营来说,首当其中的就是库存带来的风险。过多的库存不仅会提高企业的管理费用、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还会增加企业面对市场变化而背负的风险。其次,便是企业应收装账款过多而带来的风险。最后是利润分配方面,在利润进行分配时,相关的股东收益及发展资产所占得比例也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具有的特征

(一)存在的客观性

财务管理风险是与企业息息相关的,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企业的消亡而消亡。而且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二)影响的广泛性

财务风险是存在于企业各种的财务关系之中,它的影响可以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例如,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内部的经营生产以及对外销售等,这些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财务风险。

(三)影响的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影响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当然,这种的不确定性与企业自身发展经营也具有联系。企业自身发展规模越大,有可能面对的风险就越大,但是存在风险并不意味着风险就一定会发生,因此,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影响也是不确定的。

三、关于企业有效规避财务管理风险的措施

(一)建立全过程的风险防范体系

想要更好的规避财务管理风险,将财务管理风险的相关成本降到最小化,就需要企业及时的防患于未然,在风险发生之前,便采取相应措施预防风险。为了有效的实现这一目的,企业需要构建严密的风险防范体系,从财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着手,在进行决策之前,便对整个宏观的经济性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完整的把握。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在决策前,对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有个充分的考虑,并结合自身的财务管理特色,对收益与风险有一个细致的考量,以便企业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将风险牢牢的控制在手中。为了提高企业对于风险分析的科学性,企业可以引进某些风险分析的方法,例如,概率分析法、弹性预算法、风险决策法等。在财务的整个运行过程之中,企业应该时时监控,定期追踪,以便及时调整财务目标的偏差,将整个的财务过程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及时了解财务活动的进程,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保证财务运行的质量,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例如,企业可以对现金的流向情况进行定期的定量定性分析,并且建立相应的警报线,防止财务风险的影响扩大。除此以外,企业还可以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市场宏观环境适当的调节子什么的风险防范措施,比如说加大账款回收力度或增加库存,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企业收益率的提高。

(二)建立全方位的风险控制系统

从财务风险在企业存在的形式着手,增加利润分配、经营、投资等方面的风险控制系统。以企业的筹资环节为例,在企业进行筹资之时,应对目前利率变化情况及自身债务偿还能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将任何的不确定都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企业在进行投资之时,这一点也同样需要注意,无论是证券的市场投资、商贸活动投资还是项目投资,都需要企业在经营能力、风险情况、收益状况等方面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在实现收益最大化的同时,相应的达到风险的最小化。当然,正确的决策是企业降低财务管理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为了确保决策的科学,防止决策失误,企业可以建立各个人员代表及部分财务管理人员构成的决策组织,又或者可以通过职代会这一方式帮助企业进行决策。

(三)构建全覆盖的风险预警系统

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及精细化管理的方法来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的经营状况系统的分析,提醒企业的决策者潜在的风险威胁,并辅之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各部门的财务管理风险情况,一个是企业总体的财务管理风险情况。前者可以帮助企业的各个部门建立预警线,以分解责任的形式实现各部门各人员风险的共同承担。后者有利于帮助管理层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四、结束语

降低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不仅需要企业构建全面的防范体系,更需要企业采取相应的技术方法,例如,引进风险分担法、分散转移法、趋利避害法等,将体系与方法配合使用,且加之企业自身对于风险管理的不断探索,才能真正实现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最小化。

作者:张青春 单位:南充嘉能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夏学君.浅谈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第18期

[2]杨代甫.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及应对措施[J].市场研究,2011年第7期

第十篇: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及防控对策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出于风险转嫁和投资理财的需要,保险行业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并认可,成为我国金融行业的一大支柱型产业。因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活动与国民的生活和资金财产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无论是出于自身生产经营需要的角度还是出于保障参保人资金财产安全的角度,保险企业都应重视在财务风险的认识、了解和防范工作,本文就保险公司在财务管理风险方面的一些浅显的问题进行叙述,并对保险公司防范风险提出一些个人建议,以期对读者有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对策

一、保险公司经营环境概述

保险业作为我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以提供保障约定风险服务为条件,取得投保人的保金,利用该部分收入或是所得到的一定期间保金使用权进行资金的投资活动。在循环往复的资金活动中维持保险公司的运转,也发挥闲置资金价值,促进我国经济资源的充分流动,增加了市场活力。在我国现在的经济环境下,保险这种投资理财行为相对于银行和股票而言更能够被国民所接受。银行作为我国建国以来最传统的理财机构,原本因其有国家财政资金进行托底、安全性有保障而受国民热衷,但是在13年我国出台了允许银行倒闭的相关政策之后,部分群众因银行投资回报低、风险增大等原因将银行中的资金取出进行其他投资。而股票证券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进行相关的投资活动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和职业判断,加之投资风险较高,不符合我国大部分国民的理财观念。而保险业与上述两种金融投资不同,按规定我国保险企业不允许倒闭,即使资不抵债也会有相关政策保障投保人的权益,安全性得到有效保证。另外在多项保险业务中保金是可以在以后年度退回的,并且会为投保者带来一定的收益,种种优势使保险业逐步为我国国民所接受,成为金融业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组成

(一)资产负债结构风险

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开拓市场吸引投保人的资金投入并将所获取资金收入或资金的使用权进行投资理财,从中获利。也就是说投保人所缴纳的保险金在保险公司的日常经营中占了绝大比例,保险公司想要正常进行经营活动必须做好企业预期取得的可使用资金额度控制及偿付额度的预算,也就是资本负债结构的把握控制。一方面保险公司进行的是一种资本的投资活动,企业内部的流动资金多由负债模式引入,也就是说公司大部分资金都是有成本的,只有做到充分的投资利用才可以使公司的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进行保险赔偿或者有投保人退保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企业必须要预留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准备金,时刻准备赔偿或者退还。保险公司提取过多的准备金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降低利润空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济效益;而准备金提取不足,赔付的行为的延期会造成公司声誉等无形资产受损,一旦出现大量的预算外赔付支出或者退保等行为,造成资金链断裂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

(二)投资风险

保险公司的主要收入在于其所掌控资金使用权的投资,简单的说就是保险公司通过负债形式或者接受投保人转嫁风险的形式将分散在民众手里的闲置资金进行汇集,并将该部分资金用于基金、证券等金融投资。虽然保险公司在投资活动中认识到风险与收益并存的关系,并遵循相关规则将资本分散到不同的投资环境和活动中,但是金融市场的波动是比较大的,分散投资虽然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但是也不能够避免风险的产生。一旦企业在投资活动中资本受到较大的损失,一方面投保者会出于保全自身资产的角度要求退保,造成保险公司准备金甚至经营资金流出企业;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资金紧张而推迟保金退还时间或者赔偿款项时间,会影响保险公司在民众心中的形象,不利于公司进一步的吸纳社会资金。这样一来,企业投资行为不但没有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还造成企业原有的资本流失。

(三)坏账风险

在我国国民热衷于保险投资活动的背景下,出现了许多规模不一的保险组织(公司、企业、非法团体等),这样一来保险市场完全处于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中,投保者有多家保险公司、多个险种、多种投保模式可以选择,使保险公司出于被动地位。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很多保险公司允许客户先投保、后交费的情况发生,并将这种行为作为了一种竞争手段。这样一来,企业不但在没有获得任何实际的资金流入的背景下,承担了客户所投险种的风险,还要顶着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经营,客户在签约后拒绝付款等情况的发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应收项,很容易造成坏账。保险公司财务风险较多,本文就不多加赘述,仅以上述三项为例。

三、财务风险的相关防控措施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

内部控制工作是保险企业为了促进管理而建立的公司内部部门相互联系、相互监督的管理模式,通过制定内控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进一步保证公司内部人员各司其职,维持公司的平稳发展。其实财务风险防控本是内控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公司对于部门职责与分工都划分不明确,经营出现问题无法明确责任到个人或者部门,那么财务管控工作将丧失其工作的基础条件,所以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是首要问题。

(二)公司内部普及风险观念

保险公司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推销的代名词,提到保险必然想到的就是产品推销,这在一方面就能够体现出保险公司业务员(客户经理)的庞大基数。在现在的市场条件下,保险公司对于业务员的评价主要停留在业务员的业绩上,并将业务员工资与其绩效直接挂钩,这样可以拉动公司销售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在另一个层面上来讲,业务员只顾推销而忽视了已投保人售后服务中赔偿等问题,对公司的信誉形象负面影响是极大的。对于销售岗位的财务风险普及当然不能够以数据来讲,个人认为一方面是对员工进行观念上的疏导,另一方面必须将客户评价与业务员绩效相挂钩,这样才能够保障业务员在开发新客户的同时,不会因为忽视老客户而损害公司的形象,也就降低了公司在筹资环节的风险。当然,上述只是以销售部门作为例子进行论述,公司内部其他部门也是一样,无论是前台接待还是事后理赔,都关系到公司日后的资本筹集活动。

(三)控制保险产品的销售

保险作为保险公司主要的销售产品,是公司取得资金使用权和资金收入的重要途径,在当下这种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各公司为占领市场各出奇招,其中通过降低价格、提升利率等手段的尤为显著。保险公司作为一个金融企业,筹资活动关乎公司的根本,降低筹资风险是公司日常经营首要考虑的问题,筹资风险无外乎两种:一是钱筹的多,但是成本高,削减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二是成本低,但是筹不到钱,企业无法进行经营活动。成本的高低取决于保险公司的产品定价以及利率的制定,所以保险公司要降低筹资风险,必须要通过科学的计算结合以前年度的指标以及市场的具体变化制定一个承保人与受保人都可接受的价格及利率,控制公司保险产品的销售也就保障了公司筹集的资本额,降低了公司的财务风险。

四、结束语

对于以资本运作为主要经营对象的保险公司而言,财务风险涉及到其根本,绝对不允许出现差池,否则影响的不仅仅是公司,对参保人亦有影响。在当今环境下,可取之策就是在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基础上,加强财务风险的控制工作,无论是在观念上的引导还是在实际工作中的控制,目的都是防范公司的财务风险,各公司根据自身战略目标出发,以显示条件为依据,制定自己的财务风险防控对策,不仅是对企业负责,更是对客户负责。

作者:沈卫丽 单位:阳光农业相互保险保险公司鸡西中心支公司

参考文献:

酒店财务论文范文6

(一)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合理的课程结构包括合理地开设课程、合理地安排课程的先后顺序和合理地安排课程之间的衔接。其中,在高职院校会计教育中,课程衔接目前存在较大问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基本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这个目标在课程设置方面的体现之一就是,各类财务课程的设置都非常细致和具体,但是这些课程的内容安排都过分强调单科内容的完整性,而忽视课程之间的替代性和互补性。比如专业核心课程《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在本量利分析、经营杠杆、资金需要量的预测、销售预测、利润预测、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经济订货批量、长期投资决策等方面都存在大面积内容重复。另外,比如针对具体行业的会计课程包括《旅游业会计实务》、《酒店餐饮会计实务》、《运输企业会计》等,这些课程在六大类“会计要素”,五大类“常用科目”账户,各类账户的记账方向,两大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方面都存在内容的重复。

(二)畸形的考核方式

考核既包括对教师的考核,也包括对学生的考核。总体而言,考核方式简单是高职院校各类专业均面临的问题。在各类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核存在“轻科研,重教学”的普遍现象。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往往过分强调教学任务的重要性,却不鼓励教师从事科研工作。这种激励机制的偏向性,主要体现在对科研成果的物质奖励方面。据笔者对广州市几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对于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这种会计和管理领域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上的论文,货币奖励仅为区区一千元左右。表面上,这种考核方式与高职院校教育的关系似乎不大。而实质上,由于这个带有明显偏向性的激励机制,不仅导致大部分老师的科研热情不高,也会进一步地影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水平的前瞻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考核主要包括会计理论考核和会计实践考核。尽管各职业院校都强调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偏向性。因为理论考核容易,简单的笔试就可以得到结果,但是实践能力的考核却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难以做到有效评分。比如,在实践教学活动时,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制定了规范性的评价标准,但都过份强调实践结果,而忽视实践过程,导致一些学生利用各种不正常的方法骗取高分,而导致老师无法公正评分。

(三)教师队伍流动性过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数量已经超过1000所,相互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降低人力成本,一些高职院校会聘用一定数量的编外教师。其中一些编外教师不仅具有高学历,同时具有非常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并且已成为一些院校不可缺少的教师骨干。但是,由于职称评定、福利待遇和培训提高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严重地影响编外教师的教学热情,从而导致编外教师流动性高。对于在编老师而言,流动非常快,直接导致其教学工作量呈现“明显的波动性”而影响工作积极性,并最终影响了整个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为了弥补编外老师的流失,高职院校往往降低教师录用标准,社会上大量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填补编外老师的空缺。这些老师虽然有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却缺乏会计行业的实践经验。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另外,高职院校降低录用标准后,教师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少数人本身不仅缺乏教书育人的理念,也不真正热爱教育行业,甚至个别教师本身的道德品质不佳,从而误导学生,损害学生利益。

二、对策与建议

(一)清晰地界定课程之间的边界

以《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两门课程为例,《财务管理》应以资金运动为主线,以财务决策为核心,以时间价值、资金成本和风险价值为主要考虑因素,以资金的筹集、投放、运用、分配和回收等内容构建课程主体。《管理会计》应以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划和控制为主线,以本量利分析为基本手段,以经营预测、经营决策、规划和控制等内容组建课程。将《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重复内容重新分配如下:资金时间价值、资金需要量的预测、长期投资决策侧重于对资金运动的管理,应划归《财务管理》课程;本量利分析、经营杠杆、经济订货批量、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销售预测、利润预测,侧重于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管理,应划归《管理会计》课程。除了划清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界限之外,开设综合性课程也是现代科学向协同化和综合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关于后者,至少有三种可行的措施。第一,开设《行业会计比较》,主要介绍旅游、饮食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会计核算,侧重收入、费用、利润核算,并比较各行业的核算差异,将各行业会计与工业行业会计核算的异同进行比较,侧重各个行业具体业务操作会计处理。第二,将票据法、经济法和所得税等法律类的课程与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课程开设一门综合课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来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第三,开设市场营销,统计学,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的课程,来拓宽现有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的视野。

(二)完善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方法

对于教师的考核,应该做到教学和科研并重。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师考评体制,使教学与科研都受到重视,特别是要提高科研业绩的物质奖励标准,让擅长教学与擅长科研的教师在这种体制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促进科研与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在职称晋升、工作考核等重大问题上,也要充分体现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基本要求。会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合格的会计人才,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改革现行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应将由学校主导型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考试评估机制。因此,对于学生的考核,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展开:一、职业道德,在教学过程中考察学生的诚信意识等;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日常业务考察学生对基本业务的操作技能;三、职业判断和学习能力,可结合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和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行考察;四、协同合作精神和沟通交际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各组互助合作,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来综合评价;五、写作能力,可具体通过案例分析、实习报告等书面材料进行综合评定。

(三)实行岗位管理,调动教师积极性

酒店财务论文范文7

近年来,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校企融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当深刻意识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并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能够在教学中真正得到有效提升。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展开

近年来素质教育理念得以发展,高职教育也深受其影响,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各专业积极开展了教育教学改革,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创新改革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人才培养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质作为了重点,多种设备、资源被应用到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中,使课堂得以丰富,在此基础上,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酒店管理专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会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实训机会,使其能够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提升职业实践能力,继而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校企融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均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还有可能成为实习企业的正式员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对人才的发展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法

(一)提高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性

职业教育一般包括中职与高职两个阶段,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与有效性,高职院校应当与中职院校进行合作,使二者的教学内容能够实现有效衔接,保证人才发展的持续性与有效性。中职与高职院校应当综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提升课程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二者应当相互联系、相互配合,使其教学内容能够成为系统、科学的一个整体,保证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扎实的理论作为基础,为实践活动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为了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为人才提供多种实训的机会,高职院校应当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将企业请到学校中来,让酒店企业内部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员工到学校内部为学生进行培训,并对教学过程进行指导,以提高学校教育的实用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向企业输送人才,使学生可以到企业内部进行实习,了解酒店管理工作的实际内容,并在真实的环境中感知市场需求,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教育,实现自我提升。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是教学工作展开的重要主导力量,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中,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关注,使其职业能力与素质能够满足人才培养需求。首先,高职院校应当聘请具有丰富酒店管理经验的一线教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提高教学工作的实用价值;其次,高职院校可以聘请酒店企业管理人才作为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管理知识;再次,高职院校应当为教师提供进修与培训的机会,使其专业能力能够与时俱进;最后,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联合,为教师提供挂岗实习的机会,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与专业素质。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以多种形式展开教学活动,使课堂能够丰富起来,并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对专业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一,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展开教学活动,应用视频、动画、音频等形式吸引学生,并将网络上的优秀资源应用到课堂上,提高课堂效果;第二,教师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展开网络教学,让学生能够在网络平台观察酒店企业工作的实际过程,了解企业实习的要点;第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技能竞赛,让学生的酒店管理职业能力能够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五)完善评价保障体系

为了保证评价保障体系的科学、客观,高职院校应当将第三方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如企业、家长、行业协会等。他们的参与将使得评价更加客观、全面,具有可信性。在评价时,高职院校应当细化评价内容,除了教学情况外,还应当对学生的就业质量、实际就业率以及创业成效等内容进行追踪评价,提高评价的可持续性,从而有针对性的对酒店管理的教学工作进行改善。

三、结语

在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高职院校应当以职业为导向,努力提升人才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使其具备较强的酒店管理能力。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中,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提升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性,与企业之间展开必要的合作交流,同时对教师予以培训,使其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能够以多种形式展开教学活动,最后还应当完善评价保障体系,使第三方可以参与到评价中。

作者:车洁 单位: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校企合作利益与障碍

摘要: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逐步发生变化,其中与企业合作是其比较常见的合作模式,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而且还可以在培育模式上不断创新。本文具体分析当前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弊端,并诠释了在合作过程中的优势。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校企合作

酒店管理专业通常是采取校企合作模式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作为有效培养人才的途径,随着改革的推行而逐步发生变化,已引起高校的充分重视。在合作模式开展过程中,利益与阻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本文就此深入探讨,以推进校企合作能够取得极好的应用效果。

一、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利益

1.重新定位学生职业能力

从学校层面分析,需要对学生职业能力需求有全面的了解,并给予其清晰的定位,从不同角度层面提升酒店管理专业的整体水平,改善职业教育能力,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声誉的提高,获取酒店企业的支持。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能够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得以提升,并且能够促使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与市场需求相吻合。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到酒店实地考察参观,并且能够进行定岗实践,从而全面认知酒店工作流程,同时清楚了解其相关规范。在真实环境渲染下,学生职业技能得以充分展示,并且技能应用通过实践更为优化。

2.注重学生理论和技能的体验,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从学生层面来看,学生能够在酒店实践过程中有效消化与理解理论知识,增强学习体验,促进实践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推进学生实习就业保障,从而促使学生的就业心理有所缓冲。校企合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性能,进一步突进学生实践技能得以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还能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改善。合作培养,将会让学生不会浪费过多的时间寻找就业机会,让学生能够体会学生到员工的过渡。

3.引进优秀员工,完善企业人才需求

从酒店层面来看,旺季时能够获得充足的人才储备,吸引优秀学生,不断完善员工队伍建设,从而能够获取酒店所需综合型人才。企业不用再耗费时间去培训员工,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制定合理人才培养计划,合作展开课程建设,从而培养学生能够直接上岗,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优化员工队伍建设。

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弊端

1.职业教学模式落后

从学校层面来看,职业教学模式相对比较落后,人才需求较广,合作积极性比较差,双方师资合作队伍还需要不断优化;校内合作实训设备,在资金投入上相对有限,并且在场地上也相对比较紧凑。校企合租过程中,由于教学模式的固化,而且学校授课及学时安排相对比较固定,所以企业合作过程中在时间上很难把握。除此之外,很多教师的实践能力比较弱,从而导致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实践经验缺乏,而且由于经费与场地的限制,致使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还有待加强。

2.学生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提升

从学生方面考虑,学生存在很普遍的畏难情绪,酒店企业实践,在某种程度上和原有职业期望的差别比较大,在短期之内,他们希望获取更多的轮岗实践机会,但是企业则需要固定的员工储备,促使两者之间存在极大的矛盾。现阶段,学生主要是以90年后为主,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更侧重实现自身价值。与此同时,在做事情过程中,诚信意识不足,实用主义占据他们的思想,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对自身的认知并不明确。当他们进入酒店实习之后,岗位实际情况与其预想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异性,他们无法进行这样枯燥乏味的工作,并且对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耿耿于怀,从学生到员工角色转变中存在极大的困难,缺乏责任意识,他们会选择不同的借口去逃避酒店实习,或是筛选其他职业。针对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期望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不同岗位的轮岗,这在某种程度与酒店安排的实习内容相矛盾,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技能纯熟。

三、结语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实施校企合作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优势性,体现出一定的利益性,但仍然存在发展的弊端,必须要引起重视,从而能够优化高校与企业的强强合作。本文具体分析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利益与阻碍因素,以便更好地推进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何春萍,倪政彪.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利益与障碍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2):245-246.

[2]吴莹,唐大桂.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优化探索[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5):30-36.

[3]牛自成,李晓杨.高职酒店专业学生实习管理改革探索与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4):79-80.

[4]方敏.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学院制”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8):38-39.

[5]武如飞.浅析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经济,2016(12):167-168.

作者:车洁 单位: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第三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摘要: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上,“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一种教学口号,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各大高职院校也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政策,寻求教学体制的创新和突破,将“创新创业”教育具体的贯彻和落实到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和构建中,以满足现代化的教学目的和实现教学目的。下文就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具体分析“创新创业”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应用,并对此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创先创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一是符合现阶段酒店行业的市场需求。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迅速发展,都进一步的促进了酒店行业的发展,各类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商务酒店、主题酒店层出不穷,从传统单一的服务体系转为个性化服务,对专业化的酒店管理人才需求量持续增长。二是打破了传统教学课程体系的局限性。在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中,更多的是偏向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和需求,学生的实践能力差,缺乏创新性和创造性,导致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发现学无用武之地,所学的与企业所学的相悖。三是强调对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基于创新创业能力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以社会需求为根本,深入到企业内部中,全面的剖析专业核心能力,遵循酒店行业相关特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专业化的认知和了解,让学生对专业有个更加清晰的定位,以切实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应有并不是盲目的,而是结合本专业的基本特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符合本专业发展特色和教育目的的教育课程体系。在具体的贯彻和落实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2.1以创新创业作为教学导向

在构建现代化的课程体系过程中,要结合本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将创新创业与专业特色相结合,打破以往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树立以人文本的教学观念,全面的落实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同时,及时的掌握酒店管理专业社会发展动态和发展热点,以创新创业为教学导向,明确教学主旨和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加强课程体系的完善,以培养针对性、专业对口性人才。

2.2创设丰富的创新创业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教学中,更多的是侧向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忽略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对此,在创新创业理念深入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背景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更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将创新创业意识融入相关课程体系教育中,使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是满足学生的职业技术、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更多的是培养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应对市场压力和挑战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进行自我调整,摸索新的方向,以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和挑战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2.3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

一方面使学生在掌握专业酒店管理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创业打下基础。如:将《创业市场营销》与《酒店市场营销》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改变学生对所学知识固有的认知,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以综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营销技巧,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发展提供依据。除此之外,还应加强校企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应用于实践性教育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正面专业岗位要求,在往后的学生中能够更有主见、有思想、有追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和创新思维意识,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工作和创业作出铺垫。

参考文献:

[1]张燕华,翟代清.高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探讨———从学生需要的能力反思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市场,2014.

[2]彭文博,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课堂教学,2010.

作者:李颖 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发展探讨

东莞地处珠三角,号称“世界工厂”,经济发展迅速。酒店业的数量仅次于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酒店业的迅猛发展必然酒店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作为东莞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来说,满足区域需求、促进地方发展,是其不容推脱的责任。

一、东莞酒店也发展现状

(一)东莞酒店业基本概况

东莞星级酒店虽起步晚,但发展迅速。1989年东莞长安诞生第一家豪华酒店——长安酒店,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东莞豪华酒店(四星、五星、准四、准五)的数量已达到78家,且星级酒店星罗棋布分布于个东莞各镇,创造了酒店业的奇迹,更被业界称之为“东莞现象/东莞模式”。

(二)东莞酒店人才需求分析

通过对东莞星级酒店的访谈及问卷调查发现,东莞众多豪华酒店的人力资源部最重要最常规的工作就是招聘,一线服务岗位是常缺岗位,中基层管理岗位也时有空缺现象。通过统计有55%的豪华酒店每年人员需求在10-50人;33%的豪华酒店每年人员需求在50-100人;12%的豪华酒店每年人员需求在101以上;主要需求部门为前厅部、餐饮部、客房部、康乐部、财务部、市场部、人资部等酒店相关部门。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依据酒店需求培养相对口人才是必要的。

二、东莞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容易、招生难

东莞高职院校共四所: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简称“创新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简称“东职院”)、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简称“亚艺职院”)、广东酒店管理职业学院(简称“酒管学院”)。除亚艺职院没有开办酒管专业外,其它三所职院都办有酒管专业,但是三所院校整体招生都不是特别理想,例如2016级,创新学院将近100人、东职院150左右、酒管学院180左右,三个学校加起来酒管专业不到500学生。面对东莞酒店业几万人的需求量,真的是供不应求,所以东莞高职院校酒管专业毕业生就职空间广阔,发展空间巨大。专业发展前景如此好,为什么招生如此困难呢?笔者认为主要由两点:第一,中国传统思想作怪,对酒店行业的固有偏见;第二,行业薪资待遇整体不高。

(二)学生对专业忠诚度较低

忠诚度主要是指人们内心对一个事件或一个人的忠实程度,忠实程度的大小会影响这个人今后的行为。通过对三所学校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以及日常教学中与学生的交谈发现,多数学生毕业后不想从事酒店行业或者在酒店工作一两年就跳槽其他行业。导致这样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学生对本专业的忠诚度较低,在校期间没有对酒店管理专业有很好认识,没有从内心培养起认可度;第二,地区经济优势,三所院校60%的生源都是东莞本地生,很多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优越,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明确的专业定位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是专业发展方向的指引。通过对比三所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例如:东职院是“XX高技能应用型管理人才”、创新学院是“XX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酒管学院“XX高级应用型人才”,虽然在文字表述上略有不同,但也存在很多的相同点,例如都强调高素质、高技能,但这些相对来讲都很概括、很笼统,很难有切实的衡量指标。同时,课程体系是专业发展的核心支柱,但通过对三所院校的课程体系对比发现都是更注重专业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语言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性技能的培养。

(四)校企合作停留于表面,深度不够

校企合作有助于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近两年政府部门也大力提倡“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等教学模式的改革,各高职院校也都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企业实行有效合作,但经调查东莞各高职院校在近两年的合作中发现,合作多停留于表面,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主要原因有:第一,酒店作为企业,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校企深度合作方面意识薄弱,积极性低,接收实习生是企业最愿意的合作方式;第二,校企合作要求学校和企业进行深度磨合,既要满足学校教学的要求,更要配合企业经营的情况(太忙没有时间对学生指导,太闲企业不愿意接纳太多实习生),需要学校与酒店周密协调进行。

三、促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认知引导,正视对行业及专业的认识

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无论什么专业首先应让学生对本专业有科学正确的认识。对于在人们传统观念中有所偏见的酒店管理专业就更为重要,如何摆脱传统观念中对酒店认识的误区,树立正确的行业价值观,是专业培养的前提。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阶段培养:第一,入学初——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可以通过与其它服务业的比较树立对酒店的正确认识,例如银行、通信、商场等都是为人民服务;第二,学习中——正确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各科课程的教育使学生对酒店有生深入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三,学期末——正确价值观的“践行”:大学三年到大三就要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实习的过程,用行动验证、践行。

(二)结合行业发展,明确专业定位

以市场需求为准,培养酒店行业需求的人才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目标。它不同于普通高等及中职教育,中职教育侧重于技术技能的培养;普通高等教育重于理论知识、科研能力的培养;而高职教育介于两者之中,培养理实一体化综合性人才;高职院校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所以,在面对东莞经济快速发展,高度国际化的状态下,高职院校应力求与国际接轨,紧密与酒店联系,了解行业实时发展状态,合理进行人才培养定位,定期安排学生到高星级酒店实践,发现不足及时调整。

(三)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首先,课程整体设置应邀请行业人士参与讨论,结合教育的特点,构成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其次,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时数允许的情况下,除了专业课之外可以给学生开设一些综合训练能力的课程《沟通技巧》、《办公自动化》等;再次,避免因人设课,即很多学校会考虑现有师资的情况及教师的特长来进行课程设置;最后,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结合行业岗位标准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多组织教师之间的探讨,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

(四)深化校企合作方式,寻求共赢模式

校企合作目前虽多停留在表面,但这已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任何发展都是由浅入深、逐渐开展的。高职院校可以在众多酒店当中选择一两家实力较强的酒店,进行合作办学。一方面,学校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辅助学校开展日常的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师资优势,对酒店员工进行相应培训;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开办订单班,可以根据合作酒店的需要开展定向培养,辅助酒店进行企业人才的招聘。校企合作不仅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是企业人才招聘的良好渠道,最终实现校企合作双方的共赢。

作者:侯俊娜 单位: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第五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摘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提高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酒店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高级实用型人才。本文以学生入学后的课堂实践、社会实践以及企业实习为例,分析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策略,从学校、企业和社会层面引导和教育学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实践能力

1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备现代管理理念、良好的职业素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熟练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开设的酒店管理专业主要有中专、大专及本科三个层次,其中高职占了大半江山,是酒店行业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力量和来源。笔者对2016级新生进行了调查,91份有效答案中,其中在学生对喜欢的学习方式(多选)一题中的结果如表1所示。数据显示,大多数同学学生选择最多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模拟工作情景的方式授课”、“通过到企业实践进行学习”、“理论和实践并重”,三个选项都显示了学生对实践过程的重视。目前在校高职学生,多为95后独生子女,成长环境大多较为优越,部分学生由于家长过于宠溺,导致他们缺乏团队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等,而酒店行业所要求的职业素质中最重要和最需要的是不畏困难、不怕挫折,大部分学生达不到此要求。同时,当代大学生大多自我认识不到位,眼高手低。酒店行业初始都需要从基层服务工作开始,导致学生频繁跳槽。好高骛远以致流动性大的状况对学生的职业发展非常不利,同时也导致酒店管理人才流失极为严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往往在实习过程中因怕苦、怕累或其他原因离开实习岗位,且在后续的求职中选择其他行业。以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2015届、2016届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跟踪调查为例,截至2016年底,2015届83名毕业生目前只有5名毕业生从事酒店行业,2016届90名毕业生目前有6名学生从事酒店行业。通过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实习的交流座谈发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专业技能缺乏,同时动手操作能力、行业服务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普遍存在不足。对此学校方面应该引起重视,实践教学应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部分,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体现。

2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1学校酒店管理专业设施设备问题

第一,投入不够,设备设施简单。很多院校对酒店管理实训室建设过于注重形式,设施设备不能及时随着酒店市场的变化而更新,学生实训氛围与酒店服务氛围差距很大,仿真度不够。现有实训室规模和组织构成与酒店条件相差甚远,很难达到酒店真实标准,学生无法真正体验到酒店氛围,真正理解积累酒店管理和服务的实践经验。第二,实训室管理。实训室管理模式粗放,制度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因实训场地有限,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个性指导,无法因材施教,实践教学还停留在简单的学生模仿阶段,这种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训室管理制度简单或制度无法落实。此外,实训室因人员配备缺乏无法满足学生训练需要。

2.2学校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社会实践与教学实践脱节,部分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与课程要求不匹配。由于各种原因,部分院校在实践教学中的课程设置中缺乏针对性、合理性,无法跟上酒店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缺乏改革和创新。目前,不少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几乎延续了多年不变的格局,体系上未做大的变动,如实习环节,大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均安排诸如认知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以及各专业公共性的实践项目,这种项目设置与10年前的设置相比,差别或改变较小,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不明确,其最大缺陷在于,对学生从事酒店行业的岗位能力需求欠缺,没有自成体系,各环节之间相互割裂:大一学生的军训以及社会实践主要由学工部或者系部统一管理,而后期的实习实训主要由教研室老师负责,缺乏有效管理;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联系不够,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实践教学停留在基础技能的培养,缺乏对人才持续性培养的关注。

2.3学校课程与学生实习工作脱节,实习单位缺乏有效培训

校企合作不深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缺乏培训。目前,酒店类专业与企业合作形式较为单一、实习实训基地层次和数量不多,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群和岗位能力要求关联度较低,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的关系不够紧密,对培养酒店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还缺乏深入研究的平台,尚未形成特色化的专业建设模式。除此之外,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还存在岗位设置与工作强度不合理,薪酬满意度低,缺乏和谐的企业氛围,实习生在工作中出现失误,酒店对照规章制度往以现金处罚作为惩罚方式,缺少具体的指导和说服教育。这样的管理,容易导致了实习生产生抵触和倦怠情绪,影响工作效果。在实习生培训方面,大都对实习生作简单的入职培训,主要针对安全培训,强调纪律要求,而忽视学生刚步入岗位的心理引导、遇到特殊事件的处理等问题,培训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

3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对策

3.1社会实践方面

(1)军训是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堂课,同时在军训过程中,也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尊时守纪的重要契机。同时,学生在军训中学到的“服从”,以及后期酒店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中的“宾客至上”、“文明礼貌”也有莫大的联系。因此,保障新生尽可能的参加到新生军训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第一步。(2)正式步入学习阶段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参与到学校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如暑假带薪实习、“三下乡”活动等,让学生尽快的认识和了解社会,同时,提高自身的与人交流、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此外,参加专业技能比赛也是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中文朗诵比赛、礼仪风采展示、导游技能比赛、中餐宴会设计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的组织实施,提高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策划协调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参加市级比赛以及部级比赛做好铺垫。而针对大二的学生,更主要的是鼓励学生通过自己课堂中所学的专业技能知识能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比赛,同时找准自己在行业的定位,更清晰自己的职业规划。(3)笔者从2016级新生调查报告中关于“选择酒店专业的主要原因”一题中,可以看到部分同学主要是为了到酒店就业,但还有27%以上的同学表示希望通过专业学习毕业后自己创业。针对这部分同学,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资源,对于学生提出的创业项目,分析可行性,带领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对于好的项目,可纳入创业园孵化,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创业的流程以及管理经验。

3.2教学实践方面

(1)增加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学生实践的比重,合理设置课程优化实训教材,改进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实训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评方式。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基地条件,在课程设置中,尽量提高实验实训场所、设备等的利用率,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扩大实验室的开放范围和开放力度;完善数字化实验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实验室运行和管理监控。(2)在教学过程中,联合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引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比赛,联合企业,搞好实训基地建设,保障学生的实习工作。定期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活动,建立反馈调整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制度和调控机制。学生的实习工作开展的同时,完善专业建设的监控与评估体系,强化专业建设的过程管理,加强对专业建设的质量监测、评估和指导。积极推进合作办学,植入企业优质课程资源。

3.3学生实习方面

(1)学生在完成实习的过程中,通过在酒店实际操作的情境里历练,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想联系,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将自己掌握的专业技能运用实践,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能力。酒店作为服务行业,其业务范围宽,客户来源广,要求员工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间,能够接触到各类业务、多层次客人,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2)酒店方面应在实习过程中发掘实习生的优势和潜力,激发其工作热情。同时,为实习生争取最合理的福利待遇。酒店适当时建立精神激励的制度,对工作效果好、态度端正、效率高的员工进行精神激励,颁发荣誉证书,必要时作为工资晋级、岗位提升的前提;与此同时入职后的一系列培训能够促进实习生了解酒店的组织机构和文化氛围,保障学生熟悉岗位职责和掌握实践技能,达到学生上岗即进入工作状态的目的。特别是岗前培训应在实习学生到达酒店的第一时段开展,让学生尽快融入酒店,充分理解实习酒店的文化和管理理念等内容,以提高他们对酒店的认同度,尽快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对实习生的管理中,酒店应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对于实习生工作上的失误,以正确引导为主,而不是过分批评指责甚至大量扣工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一批爱岗、敬业、稳定的人才队伍。(3)建立实习生岗位调整机制酒店的服务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同一岗位的长时间重复操作,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学生专业技能和服务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因此,学校与酒店协商沟通,实习期间尽量为实习生提供更多部门的岗位,提供学生选择岗位和轮岗的机会,以便学生保证工作质量和效果。同时,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学校联合单位定期召开用人单位座谈会,建立反馈调整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制度和调控机制。

4结语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出发点应该从学生就业后的岗位能力的需求出发,专业教师、学工管理人员、企业应形成有效的联系,通过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培养出一批道德素质高、理论知识好、专业素质硬的高水平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学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14).

[2]谢茜.重庆市某高校酒店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基于激励的视角[D].重庆理工大学,2015.

[3]张忠福.强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6).

[4]张志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8).

作者:彭瑜 单位: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

第六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摘要】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成败。本文试在结合学校实情的基础上,指出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出现的问题,并借鉴国外知名酒店学院成功模式,探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课程开发

21世纪以来,中国旅游酒店业就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也成为了国内发展最快的学科。根据国家旅游局人事司《2015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2015年全国开设旅游管理类高职高专的普通高等院校1075所,招收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110935人。其中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院校644所,全国共招生43306人[1]。在这如火如荼的发展势头中,我国的高职酒店管理教育却面临一系列尴尬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课程开发不合理,导致酒店业人才流失严重。本文着手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学习借鉴国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理念,探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度与特色,以期进一步推进高等职业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突出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我国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众多,但对培养目标的定位却一直模糊不清,在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制定培养目标评价标准模糊、培养类别不明、就业方向宽泛、人才定位紊乱。首先,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层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高职教育的办学层次变成“应用型专业人才”,两者的区别只有“专业”两字,不能看出具体差异。其次,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高职教育不可能培养出既具有实操和基层管理能力,又具有管理教学和科研能力的人才,两者南辕北辙、不可兼容。再次,在就业方向规划中,有些学校规划学生从事旅游饭店相关工作,可从事酒店管理相关工作,可从事物业管理相关工作,可从事景区管理相关工作,更有甚者还可去房地产经营、轮船经营相关行业,让人搞不清酒店管理专业到底培养什么人才。2.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在混乱的思想指导下进行。对于高职酒店教育到底应该偏向能力培养还是学科培养拿不定主意,对于到底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管理技术还是服务技能无法统筹安排,对于到底宽口径培养模式是还是窄口径培养模式众说纷纭,对于到底是培养“老总”级别的高级管理人员还是培养一线管理人员各有争论。

(二)课程开发不合理

课程开发是指通过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课程开发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2]环节。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开发环节存在许多问题:1.制定课程目标不科学。现代很多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目标的时候既没有前期进行酒店行业调研、听取专家意见,也没有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对未来发展的计划,更无视酒店行业需求,只是刻板遵照上传下达教学计划强制执行。在没有科学地指导下,目标设置显得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盲目打造胜任酒店各个岗位的人才培养目标最终只能导致学生不适应酒店任何岗位。2.课程结构缺乏逻辑。高职院校课程内容与中职院校课程重叠,只单纯强调酒店服务技术能力培养,或盲目追求本科教育,偏重管理与经营类课程。另外,某些高职院校酒店专业核心课程与旅游管理、景区管理课程混淆,没有突出特色课程。3.理论与实际操作课时比例不合理。酒店专业核心课程如餐饮服务、茶艺课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在实际中,由于学校实习场地的限制,大多数酒店核心课程仍选择在课程上单纯由教师教授的方式被动学习,学习效果不理想。4.课程考核方式简单。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考核大多采用百分制笔试,一张期末试卷并不能有效地测评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甚至有可能错误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5.实践课程不完善。有些高职院校将实践课程等同实习课程。平时的课程教授中没有实践周,或者理论课程占用实践周,而在最后一年实习中仅仅依靠几名实习指导教师来突击指导学生的实际技能,实践活动未能达到教学目的。

(三)已有探索型培养模式弊端显现

近年来,为适应酒店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一些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借鉴外国优秀酒店人才培养模式和其他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尝试建立了一些探索型人才培养模式。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酒店方根据自身需求,直接和学校、学生签订就业订单,在整个高职教育中贯穿该酒店的企业文化、掌握该酒店各部门所需的技能,学生毕业后直接到酒。[3]店就业,属于产学研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所掌握的酒店实操技能、学习的酒店管理知识都与签约酒店的品牌影响力、经营规模、国际化程度有着密切关系,只适应“某一地”“某一类”酒店,不能达到行业要求的基本水平,不适应就业其他酒店。另外,这种模式只片面强调企业的人才需求而忽视了学生自身教育和职业发展需求,就业率虽然明显提高但流动率变得更高,并不符合人才培养的初衷。并且,这种模式极度弱化了毕业证的重要性,学生不看重行业学术水平,与高职教育的学位要求发生严重矛盾。2.“双证式”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学生在毕业时可同时获得学校毕业证书以及酒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会刺激学校引进数个职业资格证考试,如调酒师资格证、食品营养师资格证、酒店管理师资格证等等,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但这种培养模式与国家取消大量资格证的政策相矛盾。根据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自2014年以来国务院已取消的职业资格达到272项,包括糖果工艺师、咖啡师、旅店服务员等。其次,这种模式对师资水平要求很高,教师除需具备本专业的教学能力,也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和教学能力,而具备资格的师资相对缺乏。另外,这种模式不考虑酒店行业的前景需求和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性、系统性,只片面强调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忽略了酒店的行业需求。3.“中外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引入国外成熟的酒店教育理念、资源和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聘请国外酒店院校教师双语教授课程,模块化教学,学生毕业后能取得中外双学士学位,第三年也可以去国外继续深造,属于产学合作、国际合作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在挑选合作的国外院校时有很多标准,必须是国家认证的酒店专业学校,其毕业证需得到国家承认。另外,国际合作只是一种国际交流的方式,但是如果只关注教学过程忽视行业需求,可能会进入人才培养的误区。

二、国外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国外高职教育起步较早发展较完善,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英国“三明治”教育模式、北美国家“合作教育”模式、日本“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澳大利亚“TAFE”教育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教育模式各有优势。本文介绍酒店管理教育中最负盛名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和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EcolehôtelièredeLausanne)

作为世界第一所酒店管理学院,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首创“洛桑模式”,采用“产学研”相结合办学理念,成为世界培养酒店管理人才优秀范本。学院以培养国际接待业,尤其是供职于世界一流的酒店、餐馆和连锁酒店培养高层管理者为目标。学院有着世界一流的实验室、拥有先进的科研力量、丰富教学经验和行业经营经验的教师团队、遍布全球的优质生源,率先将酒店搬进学校,实现“前店后校”办学模式。学院的人才培养以适应行业需求为指导,入学标准严格以考察职业素养为主,取消笔试考试,注重学生思辨能力、心理健康、智商、举止仪态、团队协调,拒收偏执、缺乏敬业精神的申请者,要求要有2名教师推荐、1年以上酒店行业工作经验。在课程设置上,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共设有七个学期,每个学期有20个教学周,学制3年半。既保留了一些酒店管理传统课程如《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食品与营养学》、《酒店市场营销》,又在传统课程中不断根据行业标准更新内容,如《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同时也推出一些具有实用性的综合课程,如《跨学科案件研究》、《国际营销策略》。在师资培养上,聘用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每隔3—5年回到酒店中,学习新的经营信息,让课堂内容更新保持在酒店发展前沿。

(二)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SHMS)

美国作为世界酒店行业起源国,拥有众多酒店资源,酒店教育实力世界一流。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与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并列世界酒店管理专业排名第一,采用“产教结合”办学理念,学院以成[4]为全球21世纪招待业的领袖为目标。学校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建立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占22%,如《酒店概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与人际关系》;选修课程占72%。学校重视学生实习实践,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学校设有酒店、会议中心、150间客房。学生可选择在酒店不同部门实习,也可以选择在同一部门从一线岗位做到管理岗位。在师资方面,学校以丰厚待遇和专业学术环境吸引教育人才,拥有一支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酒店餐饮管理者组成的庞大师资队伍。康奈尔大学酒店学院设有酒店业研究中心(TheCenterforHospitalityResearch,CHR),为产研合作提供重要平台。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酒店教学模拟软件,让学生置身于酒店环境中,快速熟悉酒店各个部门的运营环节和流程,让学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操作经营管理能力。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

“洛桑式”“康奈式”的成功人才培养模式影响着全球酒店教育者,两种模式以产学研结合,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倡学以致用办学理念,也为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借鉴。笔者将从培养目标、课程开发、办学模式三大要素提供优化方案,以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明确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目标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应以市场为导向,提升学生就业率为核心。1.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么复制中职教育学“端盘子”,要么彻底“本科化”只研究理论课程不注重实际操作的问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关注酒店行业新形势和新特点,培养复合型人才。洛桑学院和康奈尔学院的成功之处在于始终关注酒店行业的需求,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提升师资队伍水平。2.我国高职酒店管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市场为导向,具备学科性和行业性两大特点:学科性指的是掌握酒店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良好沟通能力;行业性指的是了解酒店行业动向,具有创新意识、职业道德,拥有深厚文化内涵。3.我国高职酒店管理的人才培养应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酒店高职教育到底培养的是总经理还是基层员工,笔者认为应是酒店基层管理者。首先,高职院校学生具有一定技能操作训练和管理经营理论知识,经过一年左右的顶岗实习,部分优秀毕业生能够成为酒店第一线岗位的领班或主管。但是,想要成为酒店总经理级别的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深厚实践阅历,这是高职教育无法达到的。只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出综合性应用型人才,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行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就业率、减少行业流失率,让学生在酒店管理职业生涯中发展为中高层管理人才。

(二)完善课程开发体系

1.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开发中应以市场为导向,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形成知识链,设置“专业课程群”;强调实操性、针对性;注重培养学生“软实力”。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在课程设置中重视管理学,每学期都开设《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际交往》等课程,课程设置循序渐进,以营销课程为例,大一学习《基础营销课》,大二学习《市场营销与收入管理》,大三学习《数字营销》,让学生对酒店营销知识有了深入了解,这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和学习作用。2.建立“拓展课群”,扩大学生知识面。将与酒店行业相关的《茶艺课》、《食品营养与安全》、《日语课》等课程加入到拓展课中,让学生拥有多种选择,增加了酒店餐饮、与人交流技能等相关知识面。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康奈尔学院将课程分为三类:理论课、语言课和实践课。理论课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课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学生毕业后取得国际性就业证书,可直接担任各国酒店部门经理,不必再实习。我国高职酒店管理教育在课程设置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实践课时上调至40%以上;同时采取课堂实操、岗位培训、顶岗实习三个环节达到突出实用性、针对性教学目标;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实战能力,校企合作实现双赢局面。4.针对高职教育“宽口径”、“窄口径”的争论,应改用“宽基础、活模块”的培养模式。“宽基础”指的是宽广的专业基础课程,让学生掌握广泛的知识面,如《酒店市场营销》、《酒店英语》、《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活模块”指的是各种技能单元培养课程,让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多种技能模块,如茶艺技能模块、英语服务技能模块、调酒技能模块、酒店销售技能模块等等。

(三)建立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

同国外院校相比较,我国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模式还有很大进步空间。酒店管理专业强调实践性,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仅需要课程教学,还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酒店服务、酒店管理中。因此,高职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产学研为核心,突出产教特色,面向行业提供多方面技术支持。1.建立校内实践基地。洛桑学院和康奈尔学院都有自己学校经营的酒店,我国高职酒店教育可以尝试建立“教学经营一体化”,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经营结合,达到以产促教、以教带产的目的。建立深层次校企合作,将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搬到酒店去,例如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让学生感受酒店服务氛围、切实了解酒店管理与运营流程,直观感受酒店岗位服务技巧、酒店职业生活。2.建立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利用学院教育科研资源,通过建立“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员工送到学校进行培训,塑造了解酒店行业发展新形势、理论知识丰富、懂得企业运营的高素质酒店高级管理人员。3.构建新型研究共同体。以康奈尔酒店业研究中心为启示,综合整合学校、酒店、科研单位资源,以项目、资金为融合点,共同培育新型合作研究共同体,实现三方共赢,资源共享。总之,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仍有许多环节需要注意,从教学目标到课程内容再到产学研合作模式探讨都应考虑酒店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希望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能进一步促进高职酒店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瑞泉.旅游酒店行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2]夏兰,王静.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发展思路探讨——以成都酒店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分析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1,12:30-34.

[3]申思.“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可行性探索——以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旅游论坛,2011,06:113-117.

酒店财务论文范文8

关键词:创新创业;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转型发展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此相对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引擎也由资源转向创新,创新能力成为转型发展期的主要动力源,成为国家政策强调的重点。在此背景下,高等院校由于在创新能力、知识储备和人才储备等多个方面的优势,无疑会成为创新战略的实施高地;大学生处于人生黄金年龄阶段,有着系统深入的知识储备以及旺盛的求知欲和创新探索能力,成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力军,能否有效地培养其创新能力意味着能否为国家创新人才库持续输送新鲜血液、能否在经济升级发展中持续注入创新元素、能否持续激发经济创新活力,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能否有效运行的重要力量[1]。因此,创新能力培养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2],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浪潮中,高校需要紧跟时代形势,及时修正人才培养框架,与时俱进,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有力依托。目前针对高校创新教育的研究,多是从宏观视角,将其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从政府、高校和企业的角色和功能出发,搭建创新平台,构建创新教育模式[3-4];通过分析创新能力构成,探讨高校对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具体路径[5-7];或是从课程建设视角,构建包含基础和创业在内的课程体系开展创新教育等[8];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视角探讨创新能力,也更多强调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9]。目前创新教育存在与专业特点的结合不够紧密、不够系统性等问题。旅管专业结合自身特点,通过实践教学体系塑造创新能力优势,基于项目运作打造实践教学模式,推动旅管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1旅游管理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有利条件

1.1有助于其在创新教育方面发挥优势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其独特的学科属性,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理论研究门槛相对不高[10],在日常教研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讨论和实地调研等方式使学生对旅游产业发展保持高熟识度、敏感性和契合度,并从实体产业发展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创新灵感,具备开展创新教育的良好条件。另外,开展创新教育也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理论、提升理论,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对自身所学举一反三,真正实现学有所用。旅游管理专业综合性很强[11],涉及到经济、管理、交通、历史文化、地理、景观设计、美学、社会学等多类学科,具有“厚基础”特点,在知识复合和学科交叉学习中获得多样化思维方式,这使得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创新教育方面通过多学科融合能够发现更多的创新切入点,拥有多维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视角,创新教育的开展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必要性。

1.2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了有力契机

目前旅游产业是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十三五规划中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被列入国家专项规划,体现了旅游产业的重要地位;同时旅游产业也因其无明显边界的综合属性,很多产业可以渗透或交叉[12],能够与文化创意、体育、医疗、农业、工业、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因此成为各类社会资本的重要投资领域,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为活跃的板块,也为高校旅管专业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了有力契机。另外,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既有像宋城、长隆那种大手笔投资的旅游项目,也有像民宿、创意商店等小资本投入的微小企业,小资本投入能够使学生创新梦想照进现实,激发他们创新的积极性。

2构建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旅管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仅仅开设一两门实验、实践课程是远远不够的,或者不同实践环节之间互不关联也无法实现期待的效果,需要构建一个贯穿始终、分层次构成、具有连续性、递进性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本文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4个层面(基础、提升、综合和支持层面),每个层面分别由不同实验、实践和教学内容构成,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最终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1基础层面

当前在全国高校普遍重视创新教育背景下,旅游管理类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课程设置中的实验和实践学时有了明显增多,目的是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在学习过程中时刻关注现实问题,学会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础层面主要在大一大二期间进行,在每门课程中的实验实践学时从事实验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点问题处理。例如,饭店经营管理中的菜单设计、旅行社管理中的旅游线路设计、会展管理中的展销会可行性分析、旅游市场营销中的景区营销策划方案等,大多是针对在特定管理环节或经营领域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之后的知识整合和综合运用奠定基础。

2.2提升层面

旅游管理专业设有集中实践环节,主要在大二大三阶段进行,包括认知实习、景区调查、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等内容。在这个阶段,学生对旅游管理领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旅游管理专业知识有了相对丰富的积累,思考问题的视角更为多维和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在集中实践环节,通过去旅游景区、饭店等地实地参观和调研以及在酒店、旅行社、旅游规划等部门实习等,能够形成对旅游产业要素和实际经营的理性而全面的认识,通过校企合作,从产业实际运营中吸取营养,进一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落地,最终学生撰写项目策划书,将环境分析、市场调研、战略制定、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效益分析等知识集成运用,可谓是下一阶段进行实际演练和综合应用的“彩排”和纸上模拟环节。

2.3综合层面

综合层面具体可分为3个模块,在大三和大四阶段进行实施。(1)各类创新实际操练课程模块。包括沙盘模拟、SYB创业课程以及VBSE虚拟仿真课程等,激发创新兴趣、进一步塑造创新思维、形成团队合作意识,能够明确认识和有效处理经营管理各环节之间的互相制约关系[13]。(2)竞赛模块。。通过参加各类竞赛,例如全国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各级别旅游策划大赛、市场调研大赛、全国品牌大赛等,将自己的创新想法进行聚焦,形成具体问题,构建团队,形成竞赛项目书,并通过大赛得以检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创新综合能力得以充分锻炼,包括知识运用和整合能力、市场调研能力、团队合作和管理能力、文案撰写能力及答辩环节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是非常系统的创新能力训练[14]。(3)毕业论文模块。当前在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环节,越来越强调调研报告类和实际应用型论文的数量和比重,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集成去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创新思维的理性表达和独立探索能力,是创新教育成果的集中呈现环节。在新西兰奥克兰学习期间曾经阅读当地高校学生的毕业论文,一名学生的选题是休闲吧经营,其中就饮品的类型和制作方法都事无巨细的进行了设计,从宏观到微观层面全部落到实处,毕业后直接可以走向社会以此创业,毕业论文环节可谓是创新人才培养环节的最后一道程序。

2.4支持层面

目前很多高校为了支持创新教育构建了创新教育平台,如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校研企合作共建平台、项目孵化扶持平台等[15]。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利用学校创新教育平台,打造不同类型的校级实践基地,为学生争取更多的校企合作和专项扶持政策、资金等,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校级支持[16]。此外,校友计划也是不容忽视的外部支持力量。国外很多著名高校都非常重视校友资源的维护以及校友对学校建设和发展带来的巨大支持,而在我国对校友资源的关注程度还不够。校友对学校具有深厚的感情,也有反哺母校的积极性,在社会不同领域具有了一定的发展成就,对于经营管理都有很多深入的思考和见解。通过校友计划,形成校友数据库,邀请学有所成的校友来校开展讲座、培训,或者开展双师制培养,形成导师团队,或者通过校友实现学生项目的市场嫁接,能给学生创新开辟不同的视角、提供不同的社会资源,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标杆和参考。

3基于实训项目驱动和创业项目孵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项目运作可以成为主要的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与旅游产业的实际经营运作接轨。(1)确立旅管专业实训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试点课程。在试点中发现问题进行完善,为构建规范、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奠定基础。例如旅游地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景区管理以及会展管理等课程应用性强,项目切入点较多,可以作为项目运作的试点课程。(2)构建基于“实训项目驱动”的旅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①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将专题作为讲授单元的理论授课模式。理论授课是实践教学环节的知识基础,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知识的延伸和运用,二者相辅相成,共生互用。实训环节需要学生能够操作、清楚项目运作的具体流程,这都需要理论环节的铺垫。在理论授课中,内容上需要加入“项目实务专题”,在方法上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具体运作为内容,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服务。②探索基于实训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实训项目推动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推动创业项目的孵化。以实训项目推动实践教学,构建教师为指导、学生为核心的项目运作主体;打造学校、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以及实验中心的项目运作平台;当地及校友资源打造旅游类精选实训项目;通过构建网站和协会等团体的“传、帮、带”打造实训项目的长效可持续发展机制。(3)在实训项目开展基础上推动创业项目的孵化。在开展实训项目中,善于发现有潜力的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推动学生“走出去”,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创新热情,丰富学生在项目选择、项目可行性调研、项目具体运作等方面的实际运作经验,在此基础上孵化创业项目。在创业项目孵化期,老师履行指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学生发挥更大的自主性,充分利用目前我国在创新方面的有利政策以及学校创新资源,鼓励学生跨专业组建团队,建立公司,实现市场化运作。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