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影响因素探析

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影响因素探析

摘要:现阶段,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在资金运营方面有着收益低于支出的问题。分析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现状,从人口结构、制度参数两方面阐述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影响因素

1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现状

1.1过于依赖财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资金源自社会各大企业与职工的费用缴纳,在现实运行过程中,政府会进行相应的补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对我国政府财政产生了极大的依赖,而太过依赖于政府,养老保险就很难正常开展下去。

1.2缴费率高。中国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缴费率要求企业缴纳养老保险基金20%,而企业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基金8%即可,虽然如此,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缴纳费用更高,如此高的缴费率与较低的替代率并存的现实情况,为企业发展与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缴费率高会提高企业用工费用,对企业市场竞争力及生存发展能力有很大的影响,造成一些企业出现少报缴工资与用工人数的情况。收益不高的人群养老保险负担率太重,有着不愿意参保的情况[1]。

1.3个人账户空账运行。我国从多年前就开始实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统账结合法的模式。随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持续改革与创新,造成了老年人无自己的账户,中年人个人账户构建时间相当短,相关政策却要求老人与中年人工作年龄与缴纳费用期限等同,这明显是不公允的。由于我国具有一定的隐性债务,需要挪用新人账户资金发放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借此减轻资金支出方面的压力,因而导致了空账运行。

2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影响因素

2.1人口结构和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抚养比是指不属于劳动年龄范围的人口与劳动年龄范围人口数的比。中国人口老龄化促使养老金收支平衡愈发突出,抚养比高的地区,养老保险金愈少,要防止该养老保险金收入不抵支出的风险。随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基金缺口会持续增加,逐渐变大的缺口给养老保险金收支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对养老保险基金财务良好发展毫无益处,同时还会冲击稳定性。有效维护基金可持续性是必须要处理的一个问题,老人抚养比与劳动人口比重为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影响的关键性因素,通常老人抚养比高、劳动人口比重低的地区,养老保险金支出就更大。由此可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在很大概率上存在地区之间的差异性,是影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一个重要因素[2]。

2.2制度参数和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根据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可以了解到,养老保险基金筹资对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在现收现付制度社会保险筹资过程中,社保管理机构根据需要支出的待遇总额展开社会筹资,通常根据薪资总额比例进行社保缴纳,确保收支平衡。参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缴费人多,缴费基数就更大,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就更多,基金收支就可以达到动态平衡。倘若别的条件不改变,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更高,缴纳保险费用的人数就更多,制度赡养负担就更轻,养老保险基金收益就更高,基金收支失衡风险就会下降,益于当期收支达到平衡的目的。领取养老保险基金的人数多,那么养老保险基金替代率就会增加,此时支出水平就会上升。

2.3人口结构。人口结构划分为人口自然、人口地域与人口社会3种。在人口自然结构里可以参照周依群等(2017),以少儿和老人抚养比来衡量我国人口自然结构。在人口社会中,以家庭与教育水平衡量已有研究注重的指标。人口家庭以国家各省份平均家庭规模衡量。教育水平以各省份6岁以上人口受教育水平进行衡量,文盲是0年,小学是6年,初中是9年,高中是12年,大专与以上是16年。为了缩减异方差影响,对教育水平指标开展对数处理。人口城镇水平高,则地区养老保险基金负担更重;人口城镇水平低,则地区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少。

2.4制度参数。养老保险覆盖率充分反映出养老保险参加程度,使用参保人数和居民总人数比值进行衡量。城镇养老金替代率是人均养老保险支出和就业人口人均工资比。城镇缴费率是城镇人均养老保险收入和在职人员平均工资比。根据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可知,这一指标是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的核心变量。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大,则收支失衡风险大。制度赡养率是养老保险基金领取人占养老保险金供款人口数的比。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地区领取养老保险基金的人越多,则地区老人就越多,地区制度赡养率越重。

3人口结构和制度参数影响因素

3.1人口结构。根据人口自然结构对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影响可以发现,劳动人口比率大,那么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就会变低。城镇劳动人口比重上升,则表示能够领取养老保险基金资格的人更少。鉴于此,劳动人口占比和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有负向关系。当添加制度因素后,城镇劳动人口比重衡量人口结构仍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有负向影响。因此,人口结构老化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与支出平衡有不好的影响和冲击。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人口教育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对养老保险金支出带来了正面影响。人口社会与地域结构方面的人口结构因素对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发挥着关键作用。从整体来说,虽老人抚养比因素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影响为正向,但并不明显。

3.2制度参数。制度覆盖率、赡养负担等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有正向影响,制度缴费率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造成的影响不明显,同时预估结果有很好的稳定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领取养老保险基金的人越多,则养老保险基金所需要支出的金额越大。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大,则表明参加养老保险制度的人就越多。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速度不断加快,人口寿命增加,领取养老保险基金的老人也会持续增加,可供款人数减少,故该变量对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有推进作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但不缴纳费用可能是导致该现象的关键因素。假设养老保险参加不缴纳费用的问题不解决,就会给社保制度财务带来不良影响。此次研究中,养老保险制度赡养负担大,则领保险金的人增长速度更快,造成城镇职工新增加参保人低于新增加退休人的现象。在过去依托增加参与率把控保险基金支出压力与赡养率的做法有效的条件下,参加保险的人数增幅下滑,基金支出增幅上升,为养老保险基金造成的支出压力更大。

4影响因素策略分析

4.1增加基金征缴力度。在稳定进行扩面工作的过程中,要紧抓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力度,清查企业缴纳保险的情况,对欠费、需要缴纳而没有缴纳的企业给予适当的法律惩罚,构建公开且透明的监督机制,第一时间收缴应收保险费。避免部分企业为了不缴纳或少缴纳养老保险费,而少报企业职工薪资与人数等,以此来减少企业缴纳保险费用基数。对企业无故拖延应缴纳保险费用的情况,要使用强制性举措与惩罚规定,实现收缴目的。应积极鼓励企业职工对其加以监督,发现该种可能威胁到职工合法权益与集体利益的不良行为要立即举报。对切合自身利益的信息需要公开,以此达到制度运行透明化与公开化,确保企业职工举报渠道没有任何阻碍。

4.2合理采用财政补贴。增加收入与节省支出是确保制度可持续性的最佳途径。现阶段,受经济发展结构与市场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应全面增加社会平均薪资,实现提升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的措施没有可操作性。按照地区实际情况,纯粹依靠企业职工与个人缴费难以维持退休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必须要我国增加财政补贴。特别是养老保险基金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革新要花费很多资金,不单单需要给退休职工支付养老保险基金,还要给在职职工承担改革费用,必须要财政支持才可以顺利进行。在企业中能够增强企业职工对制度的信任,激励更多人参加到制度中,推进扩面工作正常进行,从而实现增加收益与节省支出的目标。

4.3逐步延长城镇职工退休年龄。自我国十八届会议召开提出探索制定延长年龄政策后,延迟退休年龄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均预期寿命延长,过去制定的退休年龄已不合理。除去要求基本退休年龄外,还要加入最低及最高退休年龄,促使城镇职工在某种范围内具备选择的权利,提高职工退休年龄制度的灵活性。延长职工退休年龄在提升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的过程中,可以大大缩减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不但能提高制度的可持续性,还能合理使用个人劳动力资源。在部分效益不佳及破产企业中提早退休的情况较多,工作时薪酬比退休后的养老保险基金还要少,因而大部分人直接选择早早退休,办理疾病退休的人员数目也较大。对此,相关养老保险管理机构要严控提早退休职工的详细情况,健全劳动能力鉴定机制,严格开展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机制。

5结束语

通过分析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影响因素,了解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影响因素表现在各个方面,例如退休年龄与替代率等。主要研究了人口结构及制度参数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策略,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促使养老保险基金得到充分利用,避免养老保险基金流失。

作者:赵琳 单位:廊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