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行为下企业营销论文

消费行为下企业营销论文

一、消费结构变化

1990年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为1278.89元,其中生存消费占73%,精神消费和保健消费分别占9%和2%。居民消费大部分的集中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较高层次的消费匮乏。2000年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为4998元,生存消费占61%,精神消费14%,保健消费6%。2012年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为16674.32元,生存消费占56%,精神消费12%,保健消费6%。从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出,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迅速增长,满足生理需求的生存消费比重逐渐的降低,精神消费支出和保健消费支出逐渐增多。也就是说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渐趋多样化、消费质量提升。不再单纯的追求单一的物质产品满足,更加注重产品多样性和文娱产品的满足。

二、消费方式变化

消费方式是指消费者同消费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本文将消费方式解释为消费者购买产品、进行消费的渠道和方法。受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也是逐渐变化。改革开放之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居民消费完全是在政府的严格管制之下,采取按票供给、按需分配的计划消费方式。国家整体供给有限,供不应求,消费者以被动性计划消费为主,缺乏自主性消费,消费被动。改革开放之后,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居民消费能力得到释放,消费方式开始向多样化发展。这一时期,居民消费自主性提高,但是市场消费品供给相对不足,社会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改革开放后消费方式摆脱了原有的计划消费,消费者可以通过商超、卖场等销售终端进行消费,消费方式渐趋多样化,消费者主动性加强。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居民消费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随着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消费者的消费自主性和选择性更强,消费者已成为了市场核心。加之便捷的互联网工具,消费者既可以通过超市、专卖店等实体终端进行消费,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互联网虚拟终端进行网上消费。消费者拥有绝对的消费自主权,消费方式多样且向虚拟终端发展。

三、消费心理变化

消费的最基本作用就在于满足消费者的物质生活需求,然后消费才会表现出精神层面的需求。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也不仅仅局限于生存消费,面子消费逐渐增多。加之中国人“爱面子”的传统,消费的攀比心理、面子心理成为消费者的重要消费动机之一。近几年,国内高档品消费、奢侈品消费以及种种“炫富”性消费,归根结底就是一种面子消费的表现。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品的丰富以及消费渠道的便利,使得消费者消费同时又出现一种随主流、跟趋势的“从众消费”现象。一部分人的消费引领甚至是代表整个社会的消费潮流。这种消费心理反映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整个社会消费环境的影响,大多数人的消费行为影响整个社会消费趋势。但是,在居民从众消费的环境下,个性化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消费趋势,尤其是较为年轻的消费群体,消费不仅仅是满足生活需求,更重要的是体现个性、彰显与众不同。个性化消费的发展代表了消费新的发展趋势,消费更加趋于个性化和差异化。消费者消费行为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变化体现了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新发展,这需要企业适时地调整营销策略来适应消费行为变化的需求,制定以消费者为核心,突出顾客需求的以4C为基础的营销策略。

1)消费者(custome)r。

消费者的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和消费心理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真正的做到以消费者为核心,时时关注和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企业营销策略要转变思想,认识到营销的核心是消费者,不是产品。

2)成本(cos)t。

企业营销要考虑到企业的成本问题,但是这里的成本不仅仅是企业成本,更重要的是消费者成本。也就是消费者购物时所花费的体力、精力、时间及购物风险等方面的成本。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既要考虑消费者成本、还要考虑企业成本,以此制定合理的价格。提高生产效率、减少销售渠道,提供优越的售后服务等方式都是降低成本的方式。

3)便利性(convenience)。

消费便利性就是指方便消费者消费的,降低消费的时间成本,体力和精力成本。这就要求企业营销战略的制定要考虑到方便消费者。在渠道、终端建设等方面尽量的靠近消费者、便于消费者的购物。尤其是,营销策略的制定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借助网络的力量通过便捷的手机APP、购物网站等线上力量,再借助便利的物流和交通,最大程度的接近顾客方便顾客。

4)沟通(communication)。

有效的沟通是企业充分了解消费者,感知消费者需求,将消费者需求与企业利益相结合制定4C营销策略的关键所在。企业营销策略要做到以消费者为核心,需要的就是这种消费者和企业双向的交流。企业通过与消费者的沟通,可以及时发现消费者消费行为、消费心理的变化,消费者也可以通过这种渠道向消费者反映自己的需求以及消费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种双向的沟通,可以使企业及时的了解市场,发现不足,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作者:谭洪业 吕增文 单位:青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