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对策

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我国金融体系日益完善的新形势下,不仅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而且我国金融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一些金融机构在开展金融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到位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本文对当前形势下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进行研究和探讨,在简要分析当前形势下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重要价值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对策。

关键词:金融改革金融管理金融服务创新发展

在我国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的新时代,我国金融改革也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如何更有效的开展金融管理与服务工作,不仅对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且也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金融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高度重视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建设,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按照较高的标准和要求来看,一些金融机构在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方面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制约了金融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这就需要金融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着眼于适应金融改革加速推进的新形势,提升金融管理与服务能力,最大程度的推动改革、创新与发展,努力使金融管理与创新取得新的更大地突破。

1新形势下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的积极作用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要求金融机构在开展金融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必须更加高度重视改革和创新,否则就会制约自身的发展。因而,金融行业应当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推动金融管理与改革创新的积极作用。金融行业只有大力推动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才能进一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别是在当前金融改革持续推进的新形势下,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金融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大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以及模式创新,才能使自身的发展更具有持续性,否则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处于劣势,甚至导致了重大经营风险;金融行业只有大力推动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才能最大限度提高盈利能力,比如随着商业银行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如果不注重中间业务服务体系建设,就无法推动中间业务快速发展,因而应当在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等诸多方面取得突破,进而才能使商业银行和中间业务更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进而提升盈利能力;金融行业只有大力推动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才能使发展体系更加完善,比如金融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构建更加多元化、系统化、效能化的管理与服务体系,不仅可以使自身的管理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还能够推动业务模式创新。

2新形势下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的制约因素

2.1金融管理与服务理念缺乏创新

从当前金融行业管理与服务的整体发展来看,制约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重要因素就是一些金融机构不注重金融管理与服务理念创新,特别是没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因而在金融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有的商业银行还没有构建以客户为核心的服务流程,特别是在开展小额贷款业务的过程中,由于小额贷款主要针对小微企业、农民以及城镇低收入人群,在开展信贷业务的过程中建立相对比较多的审核机制,而且也要求提供必要的抵押物,这就直接导致小额信贷业务周期相对较长。再比如在开展“过桥资金”业务的过程中,不注重构建便捷性服务流程,业务人员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服务,导致“过桥资金业务”办理比较繁琐,甚至很多客户都需要跑多次,企业客户对此十分反感,满意度相对较低。

2.2金融管理与服务平台缺乏创新

目前一些金融机构在此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比如有的商业银行尽管高度重视电子化业务,而且也推动了电子化业务体系建设,但在平台建设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导致电子化业务的便捷性不强。再比如一些商业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的过程中,尽管对此给予了一定的重视,而且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普惠金融平台体系建设不到位,还没有将普惠金融纳入信息化管理体系中,个别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相应的APP平台,而且在手机银行等诸多方面也没有设立专门的普惠金融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导致普惠金融业务缺乏效能性,这就直接导致普惠金融的“普惠性”不强,不仅不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而且还导致管理与服务工作弱化。

2.3金融管理与服务体系缺乏创新

健全和完善的金融管理与服务体系,对于促进金融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很强的保障性,但目前一些金融机构在此方面也比较薄弱。比如有的商业银行在发展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的过程中,由于不注重营销管理体系建设,特别是没有制定比较科学、完善、系统的营销方案,在风险防范与管理方面没有做出系统的安排设计,在开展市场营销时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在信用卡销售之后无法更有效的防范和控制风险。再比如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尽管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但在开展金融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不注重金融平台体系的优化和完善,特别是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不注重构建更加多元化、系统化、有效性的产品体系,导致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整体发展水平薄弱。

2.4金融管理与服务模式缺乏创新

目前个别商业银行在此方面缺乏高度重视,特别是由于金融管理与服务模式缺乏创新,制约了可持续发展,而且在提供服务方面缺乏针对性。比如一些商业银行在发展信贷业务的过程中,尽管信贷规模不断扩大,而且也构建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服务机制,但并没有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作为重要的模式,管理与服务脱节、销售与服务脱节的现象比较突出。再比如一些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加大对个人理财产品的销售,因而盲目夸大个人理财产品,而没有将其风险告知客户,使一些不明真相的客户受到损失。

3新形势下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的优化对策

3.1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在开展金融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理念,特别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最大程度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比如商业银行在发展个人信贷业务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构建“以客户为核心”的服务流程,应当切实加大对个人信贷业务实施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广泛征求客户的意见和建议,进而使客户能够在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也要加强市场调查和分析,特别是对于信用水平良好的客户应当减少流程,优质客户可以采取随时放贷的模式。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理念,也要高度重视服务的针对性和特色化,特别是在设计金融产品的过程中,应当从客户的角度入手,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设计,并且要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

3.2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平台

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对于推动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来说,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在平台创新方面下功夫。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金融机构应当着眼于提升管理与服务效率,更加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除了要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之外,还要在打造APP平台以及“微信公众号”等方面下功夫,进而能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有效的服务。比如金融机构在开展咨询服务的过程中,要把打造“人工智能服务平台”作为重中之重,加大信息技术以及AI技术的投入力度,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咨询服务效率,同时能够推动金融服务机制创新。再比如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应当更加高度重视服务平台的系统性建设,特别是要着眼于为客户提供“价值增值”,强化服务平台的便捷性和价值性。

3.3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体系

金融机构要把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体系上升到战略层面,特别是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着眼于提高金融管理与服务的有效性,大力加强管理与服务体系的系统化、全面性和效能性建设。比如商业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加强普惠金融服务渠道建设,通过多种渠道的优化整合,将“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服务理念,以服务小微企业科学和健康发展为己任,抓好服务质量提升工作,建立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确保服务取得实实在在成效。再比如在开展信用卡业务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要构建更具有创新性的市场营销体系,比如可以通过“市场细分”的方式,大力推动校园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并且要加强与校园“一卡通”有效结合,进而能够使信用卡服务更具有互动性和融合性。

3.4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模式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要想推动管理与服务创新,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在强化金融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方面狠下功夫,努力提升金融管理与服务的整体水平。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应当大力推动“线上”与“线下”结合模式建设,并且要构建“线上”营销与服务机制建设,推动金融管理与服务工作的系统性创新。在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模式的过程中,还要更加高度重视从业人员能力与素质建设,特别是要在培养复合型、专业化人才方面下功夫,使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进而为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时代,特别是伴随着金融改革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金融行业管理与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目前一些金融机构还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金融管理与服务工作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制约了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着眼于推动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和创新思维,重点在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理念、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平台、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体系、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模式“四个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努力使金融管理与服务步入科学、健康、持续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张海洋.浅析当前形势下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对策[J].商讯,2020(03).

[2]庄园,刘玉华.新形势下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对策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9(32).

[3]朱瑞.当前形势下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对策[J].金融经济,2019(04).

作者:樊逍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