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

参与式教学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路径,这对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培育提出了新要求。参与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融入课堂,通过自主有效学习,实现对知识的重新建构、内化和迁移,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最佳路径之一。本文在剖析参与式教学模式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参与式教学模式下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举措,最后提出构建以“政府主导,教育渗透,校企合作、院校联盟、文化浸润”为特点的教育生态系统,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创新能力;创业

0引言

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文件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富民之道,是激发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新生代群体,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点燃大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种,引导大学生走自主创业和科技创业之路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参与式教学的提出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路径。

1参与式教学模式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1.1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理念符合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要求。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2019年更是创下历史新高,再加上各种复杂的和不确定性因素,使得高校毕业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是存在供求结构性矛盾,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两个行业,但是这两个行业的企业却未必需要大学生,而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的人才却又凤毛麟角。因此,如何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创业人才就成为重要的研究议题。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协调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就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重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专业教育就是以培养业务素质过硬、专业技能够强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提升创新能力和创业水平。就业教育就是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充分把握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将就业教育融入市场中去。通过提升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就业和创业准备,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参与式教学模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核心技能和专业素养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路径。

1.2参与式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扑面而来,促使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法要不断革新。参与式教学模式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借助各网络平台,整合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变成可能。参与式教学通过课前的知识导学,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课中讲解内化,课后练习、模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出于对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中,激发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能,点燃思维的火种,提升了自身的创造力。

1.3参与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参与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重构了教学机制。在教学理念上,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向“引导者和共同参与者”,学生的角色由被动的“出席者”“接受者”转向积极的“参与者”“探索者和建构者”,知识的获取也不只是信息的单向输入,通过学生之间互学及师生共学,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与教师形成盟友,共同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探索、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内容的批判研讨。在教学机制设计上,以培养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提升,突出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导向,通过“小组合作,先学后导”的形式,激励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参与式教学模式下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举措

文章以甘肃政法大学为例,来探讨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环节中去,以实现培养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具有法治信仰、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为西部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具体举措如下:(1)以立足甘肃,面向全国,辐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为立足点,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学校不断改革,准确定位,全面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学科建设方面紧跟市场需求,通过校企共建、联合培养、交流学习等多种方式,使企业深度参入人才培养体系;其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专业课程教授方面,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仿真模拟大赛,使得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衔接;同时,学校在目前的课程体系中增设创新创业专业课程,依托有效的课程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动能。(2)科学设计课程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阵地。我校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导向,通过对课堂生态的重新构建,对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流程进行合理规划,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实践探索能力。在课前,教师合理引导,通过在线推送学习课件、案例、微课、MOOC或是导读文本、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对课前的内容充分预习,带着问题进课堂,提升听课效率。教师通过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全方位设置考评机制,对学生的课前学习环节进行考评和引导;课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入讲解和剖析,通过应用雨课堂或是学习通教学软件,与学生展开深度的互动和讨论,实现知识的内化;课后,通过对课中内容的适度拓展和延伸,布置前测性和后测性试题,对课中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同时引导学生撰写项目策划书或参加仿真模拟大赛,实现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3)搭建实践平台,丰富创新创业实践经历。我校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积极搭建实践平台。首先,学校不断优化实践教学环境,强化实验实训中心、模拟审判庭、仿真模拟实验室等硬件设施,不断更新和升级教学软件,并引导学生进行仿真模拟,提高使用效率。其次,学校不断强化校企合作,与众多企业和事务所、公证处等共建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实现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平台,使学生在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并且通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假期社会调研等活动,丰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实践经历。

3参与式教学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保障措施

笔者认为参与式教学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构建以“政府主导,教育渗透,校企合作、院校联盟、文化浸润”为特点的教育生态系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保障。

3.1政府主导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加强政策扶持。政府在构建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扮演“总指挥”角色。政府要充分运用行政手段,加强政策扶持,消除创新创业的制度壁垒。如政府对大学毕业生创业可以提供零息贷款支持,解决创业资金问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充分尊重人才的智力成果,保障人才的权益,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并通过创新创业实现人生价值;加强大数据平台建设,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信息支持。设立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职能部门,通过提供创业培训,有效规避创业过程中的风险。充分调动教育行政部门和大众媒体,营造锲而不舍、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文化氛围。

3.2学校发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在推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中,高校应从教育理念、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设置上充分凸显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创业学院,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并且设立创新创业项目基金,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不仅可以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还可以引导大学生将奇思妙想、创新创意转化为现实的创业活动。例如2018年由厦门大学承办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既是对厦门大学双创工作的褒扬,也是对厦门这座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的肯定。大学生通过参加这样的赛事,汲取创业成功的养分,认识差距,弥补缺陷。学校通过举办这种有高度、有广度、有温度的赛事为“高水平双创、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3.3校企合作,搭建良好的实践创新平台。企业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要积极担当“反哺”角色,发挥主推作用。企业具有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丰富资源,能够为大学生的提供鲜活的直观感受,是实现课堂知识内化和重构的“助推器”。通过校企合作,高校将人才的创新能力向社会释放,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企业通过提供实践平台,接受大学生入企实习,鼓励实习员工勇于创新,敢于创业,这对有创业意向的同学来说,不仅积累了宝贵的创业经验,而且能够更清晰地认知创业的目标和方向。对于毕业后愿意直接入企工作的同学来说,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这是单纯的靠课堂讲授所无法实现的。

3.4加强院校联盟,联手培养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院校联盟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院校之间优势互补的重要方式,在培养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2015年我校成功加入全国政法类高校(学院)共青团工作联盟,不仅加强政法院校共青团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而且为全国政法类高校(学院)学生组织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年,我校选拔出部分法学专业的学生赴中国政法大学交流学习,通过联合培养,不仅实现了对西部教育的扶持,也为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5文化浸润心灵,使创新创业更显张力。创新创业文化建设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相互协调配合,其中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主要路径。将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大学文化深度融合,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实现创造新知、与时俱进。学校通过开展学术研讨会、学术沙龙、创新创业文化周等活动,营造主动探索、自由交流、鼓励质疑、学术争鸣的良好氛围;通过举办类似“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的活动,让大学生主动学习和巩固创业知识,提升自主创业的意识。

4结语

创新创业是发展的动力之源,富民之道。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文章以参与式教学模式为视角,以甘肃政法大学为例,探讨了参与式教学模式下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举措,在此基础上,提出参与式教学模式下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培育关键在于构建以政府、高校、企业、文化为一体的立体化教育生态系统,只有这些要素以共同的价值目标为导向,打破深入合作的壁垒,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的文化氛围,培育出养一大批富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韦幼玲,史兵方,易忠君,等.参与式教学下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8,(18):89-93.

[2]李艳平.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8,(2):81.

[3]陈时见,谢梦雪.参与式教学的形态特征与实施策略[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91-95.

[4]常青,王凌玉.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3)146-149.

[5]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1).

作者:董海林 单位:甘肃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