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1

面对充满个性的高校学生,研究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积极的参与是从教学的主体需要来认识目前的体育课;是根据体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两方面,来综合比较各种类型和目标的体育课教学,对学生喜欢的“好”的体育课所具有的共性化特征的研究,为细化研究大学生体育课教学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广东州本科13所,高职学院7所共1048位在校学生对体育运动乐趣的评价、入学前后对上体育课的态度、对各运动项目兴趣情况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调研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高校学生对体育运动乐趣的评价

通过调查发现,在校本科生和在校高职学生对体育运动乐趣的评价差别较大。本文就两个级别的文、理科学生分别进行调查,具体分析如下:

调查结果表明:就在校本科生来说,理科的学生对体育运动乐趣的总体评价情况远远高于文科生,尤其是“充分的运动感”理科达到37.0%,文科只有31.9%,“自我磨练感”理科达到21.1%,文科15.4%。

高职学生对体育运动乐趣的评价总体上差别不大,二者对此的认知程度不尽相同,文科学生侧重于通过体育运动锻炼自身,在自我磨练感方面,达到90.8%,而理科学生侧重于人际交往方面,达到95.3%

从总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对体育运动乐趣的评价情况要优于本科生的评价情况;表示非常同意和同意两项,高职平均达到50.51%,本科平均只有33%。

2.高校学生入学前后对上体育课的态度

通过调查统计,得出结果:在非常喜欢上体育课的一项调查中,文科生变化不大;但在理科学生中“非常想上体育课”从入校前的22.1%下降到15.6%。在总的调查学生中,从入校前的32.4%降到入校后的24.2%,说明当前大学生对体育课认识不足,以及受网络的游戏等因素影响,其次由于课程的设置、场地器材、以及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等原因,体育课不能引起大学生的兴趣。

高职学生入学前后对上体育课的态度调查结果与大学本科学生的结果大致相同,而“非常想上体育课”一项入学前后比大学本科生下降的更多。本科是下降6.5%,而高职从入校前的51.6%下降到47.1%。说明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对体育课的兴趣不大。

3.高校学生对各运动项目兴趣情况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高校学生对运动项目兴趣的调查,从中可以发现文科和理科学生、男生与女生对各运动项目的喜欢程度,以便在今后的体育课教学中能根据不同的群体,按照各自的项目爱好特点进行教学。

4.(1)大学本科学生对各运动项目兴趣情况调查与分析

在对运动项目的兴趣调查显示:大学本科学生对运动兴趣情况是,男生感兴趣的运动集中在有对抗性的球类项目,文科最喜欢足球占41.8%、理科占28.6%。其次是隔网的球类项目,而田径项目则排在后面;对于大学本科女生,最感兴趣的运动集中在隔网对抗的球类项目,包括排球、文科占23.1%理科首选的是篮球25.4%。田径最后,说明大学生有怕苦怕累的思想,缺乏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而就文、理科男生之间、女生之间对运动项目兴趣的差异性不大。

(2)高职学生对各运动项目兴趣情况调查与分析

在高职学生对运动项目兴趣调查结果显示:男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具有对抗性的球类和隔网对抗的球类项目,尤其是篮球,文科理科各占27.2%和48.4%,而高职的女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依次是,隔网对抗的球类项目、尤其是羽毛球和篮球,文科羽毛球首选的有24.1%,理科篮球首选的有31.7%。说明高职的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比较单一,因此在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课教学时,应重点放在这些运动项目上,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其他的项目运动,特别是一些有关体能练习的项目,以便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的教学目的。

四、结论

1.通过对广州市20所本科、高职学校共104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中发现:在校本科生和在高职学生对体育运动乐趣的评价差别较大,高职学生对体育运动乐趣的评价情况要优于本科生的评价情况。

2.从所有被调查学生入学前后对上体育课的态度,总体上没有大的变化。而就个别内容来说,学生入学后对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有所下降,这与当今社会的网络世界、以及高校所开设的体育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有关。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2

一、在科研领衔方面

1、参与组织集团公司级科研项目《松辽盆地北部石油精细勘探技术完善与规模增储》中有关常规油录井精细解释评价技术研究

该项目深化研究储层含水判别方法及产能预测方法,完成阶段研究内容及指标:①开展荧光显微图像大视域处理解释方法研究,建立了荧光图像处理参数流体识别方法及解释标准。②求取、优选轻烃评价参数,分别建立了岩心、岩屑储层含水性轻烃识别方法。③开展储层含油性和物性综合评价指数研究,建立了综合解释评价标准。④开展油水两项产能预测方法研究,求取产能指数,建立了产能预测方法。

2、参与组织油田“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海拉尔项目有关录井部分研究工作

组织项目组针对海拉尔地区储层类型及油气层类型的特殊性开展预研,确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技术指标、技术方案等,2019年拟在油田公司或钻探工程公司独立开题立项

3、负责组织钻探公司级项目《录井成果图综合处理平台研制》工作

录井绘图软件是96-97年研制,受软件开发技术、开发环境限制,现有录井综合图绘图系统,已不适应目前技术发展及生产科研需要,所以重新开发具有独立版权录井成果图综合处理系统平台。目前完成录井成果图处理平台设计、录井成果图处理方法研究及模型建立,完成外协招标方案及相关材料编写报批。

4、负责组织钻探公司级项目《松辽盆地北部深层钻井、地质设计研究及应用》录井部分的研究工作

该项目起止年限2017.9-2020.11,由钻研院、物探、测井、录井四单位承担,以测井、录井单井分析预测技术为依托,以地震反演技术为推演手段,实现井震结合的点、线、面、体的深层全地层岩性、岩石可钻性及三项压力分析研究,为井身结构设计、钻头选型和提速方式优选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形成一套地质资料准确预测和工程技术合理应用相结合的综合提速技术。2018年为公司创收40万元。

二、在技术把关方面

1、负责评价中心2018年新开科研项目的开题立项、研究过程、成果总结等工作的审核把关工作。

①科研选题立项:基于科技创效及生产需求,2018年新开油田公司级生产项目1项《水平井、大斜度井综合录井工程及储层含油性定量评价方法研究》、钻探公司级科研项目1项,《录井成果图综合处理平台研制》,对项目的研究内容、技术指标、技术方案等进行审核把关,项目顺利通过各级专业技术委员会开题评审。

②过程检查指导:加强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及时检查项目的进展情况,遇到难题积极参与项目研究中,解决出现的问题,阶段成果均通过各级专业技术委员会验收。

③成果总结验收:一是指导项目负责人如何对成果进行总结,如何编写总结报告及多媒体,指导项目负责人如何汇报;二是加强技术成果的审核把关工作,保证数据齐全准,推理正确。2017年验收项目获钻探公司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018年科研项目及重大技术革新项目均顺利通过各级专业技术委员会验收。

2、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致密油储层是大庆油田重点勘探目标,多采用水平井,为降低勘探成本,取消部分测井项目,在没有测井物性资料情况下,创新性的应用X衍射技术分析岩屑矿物成分,采用“矿物成分交汇法”识别储层物性。该项技术在勘探、开发水平井中全面推广应用,见到较好效果,有效解决了致密油水平井没有物性资料情况下储层分类的难题,同时节省勘探成本。

三、在决策咨询方面

页岩气成分分析技术:该项技术是油田勘探生产急需,目前大庆录井没有这项分析手段,通过调研不同地区页岩气成分、浓度范围等,建议采用炼厂气分析方法,分析C1-C5饱和烃、不饱和烃、N2、CO2、He、H2、H2S、SO2等,建议被采纳,设备已申报。

四、学术带头方面

2018年9月在本单位针对项目负责人开展《科研项目如何提炼总结,提高科技成果水平》的交流,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写开题报告、成果总结报告、多媒体、如何汇报等,提升项目负责人的成果总结汇报能力。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3

关键词:科研项目 经费预算 经费管理 预算执行监督 信息化

引言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对农业科研项目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仍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农业科研需求,不能摆脱我国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低下的现状。如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如何对有效的农业科研经费进行监管,使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财务人员如何提前介入项目申报立项前期,参与经费预算编制?如何加强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监督,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加强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监督?本文试图从制度建设、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技术手段等多个层面对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进行探索与尝试。

1. 存在的问题

1.1项目经费预算存在的问题

1.1.1对科研经费申报预算的编制认识不足

科研经费申报预算的编制应遵循“目标相关性原则”、“政策相符性原则”和“经济合理性原则”。但科研单位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意识淡薄,科研单位的负责人对编制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进行经费预算编制时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1.1.2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和执行存在差异

部分项目经费预算编制不科学、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导致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存在较大差异。差异形成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项目指南的制定者并非真正的项目实施者,他们很多人可能从未经历过真正的科研工作,而且农业科研过程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项目实施中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往往在项目指南中并不能完全体现,导致项目预算的不科学。

第二,项目实施者并非财务专家,对项目指南中可列支费用的科目内容的不熟悉和不理解出现超比例开支,进而违反预算的情况。

第三,预算编制依据与预算执行依据的差异。科研事业单位执行的是《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经费预算往往是依据项目指南或者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编制的,项目预算的具体内容与所执行的会计制度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容易导致预算的编制偏离预算的执行。

1.1.3未建立科研经费预算监督考核制度

在科研项目结题验收环节未进行经费预算监督考核、实施奖惩。目前各农业科研单位只是针对科研论文、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经费总量等情况进行奖励,并未对项目经费的实际使用情况与预算执行情况的差异进行分析、考核,更未对预算执行较差的项目进行惩罚。没有建立以预算为基础的考核制度,使预算流于形式,缺乏控制力,也因此导致现实中存在大量科研项目大多结题未结账,结余项目资金仍然由项目主持人自由支配,用于非原项目预算列支的开支范畴。

1.2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1重科研项目经费的申报,轻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对于目前的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来说,科研项目资金是稀缺资源,争取科研经费也成为科研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广大科研人员对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都特别重视,但一旦争取到经费后,又疏于对项目经费的使用进行管理。尽管国家已经开始实施财政经费的绩效评价,但科研项目经费的绩效评价毕竟还未有成文规定,国家对项目经费管理缺乏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更注重项目立项评审,其次是项目结题验收,而没有阶段性的定期检查和绩效评价。一旦项目未通过项目审计和验收,科研经费被浪费已成事实,由此所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进行弥补。

1.2.2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

从上个世纪中后期以来,各企事业单位基本上都实现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特别是企业财务管理与ERP(企业资源计划)已实现了无缝集成。我单位于1997年即进入到会计电算化阶段,所用财务管理软件为用友系列。但财务管理系统相对封闭,其账套数据不能被其他系统共享利用,而财务管理软件供应商又不可能为账套数据的特定应用进行定制开发,这就限制了财务信息的流通、挖掘、综合利用,甚至形成了财务信息的“信息孤岛”。对于项目核算数据来说,其结果是无法有效完成对项目经费预算的全程监管。

2. 加强农业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与手段

2.1创新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

因为农业科学研究具有创新性和研究过程的不可预见性,从而决定其工作量和所消耗的费用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很难对科研项目工作的各项经费开支进行准确地估算和测算。对一个不确定具体项目而言,所需费用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显然,当前普遍采用的固定预算编制方法不符合科研经费运动的规律。应采用在一定区间值范围内的弹性预算编制法,对研究活动中发生的不可预见因素造成的预算调整事项,按照有关规定报有关部门核批。需要追加预算时,可按照规定程序报相关部门审核、批复。另一方面,在项目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遵循目标相关性原则,项目经费的预算一定要与项目研究的任务目标相关;遵循政策相符性原则,符合有关的政策法规;遵循经济合理性原则,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益。

2.2创新管理机制,财务人员全程参与科研项目管理

预算具有严格的指令性和约束力,是财务决策的实施过程。它从本质上体现了财务管理的宏观特征,体现了预测未来、规划现在、约束过程、实现目标的财务管理过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指导性,因此确保懂财务管理的人员参与预算编制是使预算管理发挥作用的前提。由于各科研项目所研究的领域不同,每个项目都有其研究的特殊性,其经费使用的侧重点亦不相同,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整体发展战略以及阶段性目标,提出总预算方案,然后财务人员再根据具体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总体预算方案进行全方位分析、分解、论证以及反馈、沟通和协调,并在调整中达到一致目标。在此基础上编制的预算方案一经确定通过,便具有了一种强制性的约束力,所承担责任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甚至个人就会充分发挥一切潜能,严格执行实施,顺利完成。

在项目经费使用过程中,财务人员应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对项目经费的各项开支,参照经费预算进行管理、监督并提出合理建议。定期将项目经费的各项开支情况进行分类、归并。具体核算出每个预算科目的实际开支金额,并与预算数进行对比,以便及时发现每项开支的结余和超支情况,进而进行调整,保持与经费预算的高度一致。如有不可预见事项发生导致项目经费实际支出与项目经费预算出现较大差异时,可以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申请预算调整。财务人员应参与项目经费的验收、审计工作,建立内部审核制度。只有在项目经费管理中做到了科研人员、财务人员、科研管理人员三方共同参与、密切配合、责权明确、各负其责,科研事业才到蓬勃发展,才能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2.3加强科研项目经费全过程管理,完善对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的监督机制

预算行为本身是一种控制行为,预算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控制制度,任何一项控制制度的实施必须有相应的监督机制来保证。因此只有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预算评审机制,对科研项目预算的遵循性进行有效监督,才能保证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制度创新的实施和开展。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应采用全过程管理,从项目立项申请、资金预算、阶段性的中期考核到结题验收建立起一整套的管理、监督评价机制,从项目质量、进度、财务支出预算多个方面进行跟踪控制,减少资金浪费,降低项目风险,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主要措施为:

第一,加强项目的中期评价,不但要重视立项评审和结题验收,更要重视中期检查。对中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弥补,并以中期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经费预算划拨的依据,避免结题验收不过关时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第二,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做好日常成本费用的登记,尤其是间接成本费用的分类和登记,确保间接费用合理分摊到项目成本中;

第三,监督项目经费及时按进度形成支出,这不但需要经费划拨部门的配合,也需要科研项目执行部门的努力。

2.4加强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监督,建立考评激励机制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实时跟踪预算执行、及时发现、分析预算差异并调整预算,加强预算的事中控制。农业科研项目要进行项目研发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加强预算执行监督。

在科研项目结题验收环节进行经费预算监督考核、实施奖惩。对项目经费的实际使用情况与预算执行情况的差异进行分析、考核,对预算执行较差的项目进行惩罚,对预算执行较好的项目进行奖励。建立以预算为基础的考核制度,加强预算控制力。

2.5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实现项目经费管理信息化

当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地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提升其竞争力。

项目经费管理的信息化正是要打破财务管理“信息孤岛”,使财务管理软件中针对各项目的经费收支数据能够被提取、二次加工,形成项目经费支出的监控数据源,对项目经费收支进行实时监控,加强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监督。

3.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

3.1系统目标

完成财务管理软件项目核算数据的采集,预算数据的采集,生成项目经费收支动态数据,完成项目经费支出与预算数据一致性的比对及监控,成为财务管理人员进行项目预算执行监督的有效工具。

3.2采集接口

3.2.1用友账套数据采集接口

针对用友的账套数据库建立专门的数据侦测机制,当有相关项目核算凭证数据变化时,其对数据采集模块发消息,由数据采集模块主动向用友数据库建立连接,提取相应的凭证数据通过网络传送给项目经费数据库,通过特定的业务逻辑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最终形成项目经费的收支、预算汇总结果。

警示功能:若项目出现支出金额超过预算金额时,提醒财务管理人员加以注意,及时检查财务凭证数据的准确性或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调整预算(超支金额及超支比例用红底白字标出,参见图3)。

查询功能:根据给定的项目编号或项目名称,系统自动检索符合条件的项目经费预算金额、实际发生金额,按成本费用的代码降序排列。系统用绿色3D方块表示预算金额,用红色3D方块表示实际支出金额。

警示功能:若项目出现支出金额超过预算金额时,提醒财务管理人员加以注意,及时检查财务凭证数据的准确性或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调整预算。此时代表实际支出金额的红色3D方块会闪烁(图4中“5.差旅费”的红色方块高度超过绿色方块,其会闪烁)。

3.3.3项目经费实际支出与预算的构成图

如何有效控制项目经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使之与预算相一致,有必要在各个成本费用的支出比例上进行平衡,防止出现一些成本费用支出超出预算比例,而一些成本费用无法按预算完成支出的情况发生。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项目经费预算的构成比例饼图和实际支出的构成比例饼图,两者布置在一起进行比对。

同样的成本费用其预算占预算总额的比例及实际支出占支出总额的比例一目了然,以预算构成图为参照,提醒项目人员均衡使用经费。如图5所示,淡蓝色代表的“5.差旅费”占实际支出总额的比例为11.41%,而其在预算中所占比例为8.08%,已超过了预算比例(超出并不一定代表相应的成本费用已超支,只是提醒其比例结构有问题)。在项目结题审计前期,两个饼图比对的结果趋于一致,则表示项目经费的实际支出与预算相一致,预算执行很好;反之,则表示项目经费的实际支出与预算相背离,预算执行很差。

4. 结束语

加强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既要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更新管理理念,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预算编制质量,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切实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高校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探讨[EB/01].豆丁网

.

[2]隋玉银,王蔚.预算会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3]刘勇、王茜.关于建立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思考[J].中国科学基金,2008(5):305-308.

[4]沈建新,郭媛嫣.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591-6593.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4

关键词:人才培养;科研立项;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吕校春(1976-),男,黑龙江勃利人,哈尔滨工程大学机关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217-02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改革培养模式、强化研究性学习与实践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引导学生参与科学项目研究,掌握系统的科研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开展创新大学生科研立项工作模式研究对于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高等院校开展学生项目研究情况

1.国外的基本情况

国外大学都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引导本科生尽早参与到科研工作中,让他们了解和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美国伯克利大学很早就把大学本科生科研工作作为本科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成立了“本科生研究办公室”,主要组织在校本科生开展科研活动,并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为本科生提供各种科研机会。美国斯坦福大学积极组织实施Symposium of Undergraduate Research and Public Service(SURPS)计划,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学术活动。美国哈佛大学也开展了Summer Honors 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ogram(SHURP)计划,使本科生可以参与科研工作。

2.国内的基本情况

在国内,清华大学最早开始进行学生科研训练方面的实践探索,1995年清华大学提出了SRT(Studengs Reaserch Training,即学生科技训练)计划并将其列入“九五”规划,1996年开始正式实施。该计划是在已经开展的机械、电子、结构、数学建模大奖赛等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总结推出的。这也是我国最早开展的本科科研训练计划。目前清华大学已经把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纳入到本科生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体系,本科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科研能力训练的学分才能达到毕业标准。上海市教委也启动了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坚持以“鼓励创新、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开展,并采用自主申请、专家评审、择优资助的方式立项,每个项目原则上资助l万元,可上下浮动40%。[1]其他高校,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也陆续启动了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已经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学生科研立项工作的意义与原则

开展学生科研立项工作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做项目。通过这项工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构建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大平台。学生通过参与一个具体的项目,可以很好地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工作,可以分成以下几个层次:第一,研究型学习。在科研立项中,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做,其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得到验证和探讨,这样的学习效果会更好。这是高等教育注重实践的根本体现,也是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过程。“在做中学”,这也是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杨叔子院士所推崇的,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办法。第二,学术科研。参与立项就是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创意,通过实践进行学术研究。这个过程要求参与者具备系统的分析能力和规划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三,创业实践。科研立项是创造科研成果的过程,而创业实践则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过程,因此,创业实践是进行创新实践工作的最后一个重要层次。

各高校学生科研立项(科研训练计划)组织实施有所不同,组织部门有的是教务部门,有的是学生部门,参与方式和要求也各有不同。学校在组织学生科研立项实施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项目资金资助与配套

项目资金资助与配套是借鉴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的通用做法,国内高校如中国矿业大学等也采用该做法。很多时候,学生科研立项活动的经费均是由学校主办部门来承担,如果是普通的小项目可以这样做,但是对于很多重大项目来说,这样操作存在诸多问题,如很难调动学生所在院系的积极性,无法协助主办部门推进项目的实施。因此建议实施经费配套制度,将院系也纳入到管理指导体系中,来共同完成该项工作。

2.普及推广与提高结合

学生科研立项工作的最主要目的是让大多数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学习,实现课外创新研究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实现本科生形成研究型学习的习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把让更多人受益作为工作的一个重要指针,另外,也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学生学术科研能力和水平。通过组织学生科研立项活动,能够培养出参与各类国际国内大赛的骨干学生,提高本科生的科技创新水平。在实践中,学生科研立项可以分为普通型科研立项和重点型科研立项。普通型科研立项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学生科技活动的普及开展,让学生基本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路。重点型科研立项的目的是集中培养部分具备一定科研基础的学生,让学生更好地实践创新想法,以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3.鼓励创新与宽容失败

由于大多数学生对于科研创新还不太熟悉,因此在考核验收学生科研成果时,要以鼓励、宽容的态度处理。在实践中,鼓励学生的“异想天开”,支持学生萌生创新思想,为他们的科研实践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

三、大学生科研立项工作模式研究

1.组织工作流程

(1)计划制定。每年初,学校主办部门可以根据经费、教学安排情况,确定本年度资助的总经费和项目数量,并邀请校内专家撰写立项参考题目指南,这些题目主要是参考校外各类竞赛、学校科研课题以及社会的各类现实问题和学科热点。

(2)通知。学校主办部门在每年1月份和9月份采取各种方式公布立项通知,启动学生科研立项工作。由于科研项目时间要求,1月份重点型项目和普通型项目,9月份普通型项目,以确保参与学生科研立项的学生有足够时间开展研究活动。

(3)培训宣讲。培训工作是学生科研立项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内容,通过对学生开展培训宣讲不但能让大学生了解基本的工作要求,也能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学生科研立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培训:一是科学研究方法培训。重点培训学生对于科技创新工作的兴趣,以及在科技创新工作中使用的研究方法如TRIZ理论等,让参加科研立项的学生从宏观上对于科技创新工作有所了解。二是具体立项流程培训。主要对于如何选题、如何填写立项申请书、如何实施科研立项、整个立项的流程等进行培训,从操作层面给予全校所有参与立项的学生以指导。三是优秀科研项目交流。主办部门可以专门邀请历届立项中取得优秀作品的学生,与希望参加科研立项的同学举行座谈会、交流会,给他们传授立项实施的经验。

(4)项目评审。学校主办部门要组织相关专家首先申报项目进行统一评审,从而确定予以资助的项目。确定资助计划后主办部门需以项目计划任务书的形式向项目申请人反馈项目评审意见,以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创新性。

(5)计划公布。主办部门根据学生提交的项目计划任务书内容,参考评审专家的评审结果,确认项目已按要求进行了修改。进而公示资助计划,并印发给各院系,传达到所有参与项目的学生。

(6)中期检查。为保证学生科研立项能够按期、按要求有序进行,保证学生科研立项的质量,主办部门需定期组织开展项目中期检查工作。普通型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可以委托院(系)组织完成,重点型项目需由学校主办部门组织实施。检查时间一般定在项目已开展1个月后,即5月底和10月底。主办部门应根据项目内容邀请相关专家听取项目负责人进展汇报,并将评审结果反馈给各项目团队,对于未按计划进行研究的项目,要及时予以终止。

(7)结题验收。学校主办部门要在每年9月底、12月分别组织学生科研立项结题答辩会,并邀请专家进行评审,确认项目是否达到了结题标准。对于未能完成的项目,重点型项目可以申请延期结题答辩,普通型项目不予延期。

(8)成果转化。对于结题合格的作品,学校要积极鼓励参与者能够参加到学校、省级以及全国的各类科技作品竞赛中,同时对于研制成功的作品项目,鼓励学生使用该项目参与到创业计划竞赛中来,从而为学生的创业就业提供平台。

另外,对于努力实施但最终没有能够完成项目的参与者,主办部门要让学生深入挖掘自己所实施的项目,通过发现研究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失败的原因,从而形成失败案例,供以后参与立项的学生参考,避免他们走弯路。

2.指导学生参与过程

(1)指导选择科研题目。选题解决的是“做什么”。有时候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项目选择是整个科研立项的基础,参与科研立项的学生可以从两个途径进行选题:参考立项指南选题或自主选题。立项指南是学校根据本校学生科技创新实际情况,分析国家、省、学校的需求,整理出能够解决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参考题目。自主选题是参与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结合其他方面的因素进行选题。大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创新设计题目,是大学生从事科技创新并取得成绩的关键。新的研究课题必须遵循“创新性、现实性、可行性”的原则。

(2)指导组建科研团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靠“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必须引导学生打造优秀团队,融入到团队中,才有交互学习的机会。[2]科学是一个复杂严谨的过程,再伟大的科学家在科学面前都是卑微和渺茫的,要想学习和使用科学的力量,一定要组成一个群体。因此,在组织大学生科研立项工作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团队研究。法国巴黎高师的经验是:“科学交叉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础,也是产生高水平原创性科研成果的重要途径。”一个人思考问题时,往往能够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研究问题的能力。但做科研却不能单打独斗,与周围的同学多讨论,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另外,优秀的团队里离不开优秀的指导教师。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实行导师制,延伸课堂教学与实践育人的时间与空间。在科技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发挥指导教师人生阅历、科研经验和科研条件的优势,在思想上加以启发,科研规律上加以把握,科研方法上加以指导,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也大大提高了科研成果的水平。

(3)指导团队进行总结。在项目结束时,要指导参与学生对参与过程和个人收获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以其获得更大的提高。一般来讲,通过参与科研,学生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得到提高和锻炼:一是实现了研究型学习,发挥了学生科研对学校教学的促进作用。二是培养了初步的科研能力,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5

目的通过对本院医学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开展分析,并探讨其持续改进方向。方法选择本院近2年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中的6481例危急值报告,依次在其科室分布、检测项目、发生时间与处理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总结危急值报告评估的临床作用,并阐述其持续改进内容。结果本研究危急值报告最常见于ICU科、血液科与肝肾内科,最常见检验项目为血钾、血小板计数与白细胞计数,每周一、周四以及每日9:00—13:00危急值报告发生率最高,各科室处理效果基本相当,而ICU与肿瘤内科处理率最高。结论危急值报告高发科室、项目以及发生时间存在一定规律性,需定期进行数据分析,给予针对性持续改进措施,以完善临床工作质量。

[关键词]

临床化学实验;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危重病人医疗/组织和管理;病人安全;参考值;临床决策

临床检验危急值主要是指检验结果较明显偏离正常标准范围且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情况[1],对临床医学水平有决定性作用,从而获得危急值报告后需及时给予相关急救措施,以避免发生严重后果[2]。上世纪70年代初,国外学者首次提出危急值概念,我国医疗协会所发表的《2007年患者安全指标》中也表示医疗机构需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完善医疗安全准则,并建立危急值报告相关制度[3]。本次研究为深入明确危急值报告实施现状,对本院近2年危急值报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接收实验室检验标本367289例,根据危急值登记可见共6481例危急值报告,其发生率为1.8%,其中男性患者3427例,女性患者3054例,共涉及危急值项目21项,科室15个。

1.2方法

1.2.1危急值项目与范围

整合6481例次危急值报告科室、项目、发生时间以及处理效果,具体时间统筹以我院LIMS报告中审核时间为准。危急值项目界定均依据我国卫计委的安全标准,其中必须项目包括血糖、血钾、血钙、血气、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活化凝血活酶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根据权威报道与同级医院评估分析拟定常用项目为血钠、氯、肌酐、尿糖、尿素氮、血红蛋白、降钙素原、D-二聚体、淀粉酶、超敏肌钙蛋白T、二氧化碳结合力、C反应蛋白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合计共21项危急值项目。危急值项目范围与临界值规范均以《检验质量现场考核指标》、《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5189医学实验危急值相关规定[4]等内容为基础,由本院检验科、医务科、临床科室与伦理委员会专家探讨后拟定具体内容。

1.2.2危急值报告流程与处理方法

临床检验发生危急值时先行仪器、操作审核工作,确认无质控影响因素后危急值报告[4],迅速联络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并行记录。科室医生复查患者病情,如认为危急值报告结果不当,再行复查工作。本院日常危急值工作内容主要纳含患者基本资料、申报科室、检验时间、报告时间、危急值项目、处理结果及处理效果等,在整合为报告表后每周定期进行回访,每月定时开展监督。

2结果

2.1危急值报告科室分布情况

本研究危急值报告最常见于ICU科、血液科与肝肾内科,并且3个科室中危急值报告占其检验总数比例最高。

2.2危急值报告项目分布情况

本研究危急值报告项目总占比前3项分别为血钾、血小板计数与白细胞计数,而危急值项目占其检验总数比例前3项为血小板计数、超敏肌钙蛋白T与白细胞计数。

2.3危急值报告时间分布情况

根据日期分布可见危急值报告高发于周一与周四,而周二与周日发生率最低;根据每日时间分布可见危急值报告高发于9:00—10:00、10:00—11:00、11:00—12:00与12:00—13:00共4个时间段。

2.4危急值报告处理效果

根据危急值报告处理结果效果可见,ICU科与肿瘤内科的处理率最高,而神经内科、肿瘤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与骨科的处理率相对偏低。

3讨论

3.1本院近2年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评估分析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近2年危急值报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在367289例次患者的临床检验中共存在危急值报告6481例,其发生率约为1.8%,王伟等[5]报道表示其肿瘤医院危急值报告发生率为0.43%,而陈光意等[6]研究表示其医院危急值发生率为12.9%,均与本院情况存在一定差距。根据危急值报告科室分布状况评估发现,ICU科、血液科与肝肾内科在危急值报告总数与本科室检验总数中占比最高,其中,ICU科室患者病情通常较为严重,进而更易出现危急值情况,而血液科与肝肾内科患者的危急值项目主要分布于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肌酐及尿素氮等检验中。研究中危急值报告项目发生率前5项分别为血钾、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肌酐与血糖,但目前医院对血小板计数危急值范围已做修正,且尿毒症患者的肌酐与尿素氮水平已排除在危急值报告外,以此提升报告指导性作用,避免了临床医疗资源的浪费。总结危急值报告时间分布可见周一是危急值高发时期,笔者认为与周一急诊量较多存在密切关系,而每日9:00—13:00为危急值报告最密集阶段,提示检验医师与临床医师在此阶段需提高危急值关注程度。综合评估各科室危急值报告处理结果发现,ICU与肿瘤内科处理率略高,同其科室患者严重病情程度相关,而大部分外科处理率偏低,多为外科手术围术期的进行性观察措施所致。

3.2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持续改进分析

虽然危急值报告的实施能够良好改善临床医疗质量,减少危重患者临床风险,但纵观危急值理论,其重要性不仅局限于报告的阶段,还需在各操作环节给予深入认识[7,8]。本院在危急值监督过程中全面纳入检验科、医务科、临床科及护理科等众多科室,定期针对阶段性危急值报告情况进行整理与分析,协调各科室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危急值处理方案中,以便确保危急值应用的及时性与可靠性。检验科承担危急值报告任务,提出报告时需准确指出检验时间、项目及科室,临床科室接收报告后及时同检验人员进行沟通,迅速开展相关急救处理,而医务科工作员需持续鉴定危急值报告的合理程度及处理方式[9],给予最恰当标准规范,以确保危急值报告获得最为恰当的应用。

综上所述,危急值报告高发科室、项目以及发生时间存在一定规律性,各科室在处理效果上基本相当,仍需定期进行数据分析,给予针对性持续改进措施,以完善临床工作质量。

作者:张继东 马媛 张厚毅 单位: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张鸿伟,李海勤,熊林怡.个性化检验危急值实施后漏报情况的调查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8):2722-2724.

[2]刘颖,朱琦莲,陈永铭,等.检验危急值对ICU重症患者病情评估的意义[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9):1045-1048.

[3]葛金莲,姜艳,罗德梅,等.检验“危急值”的临床现状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5,38(10):1287-1289.

[4]张桂凌.普通外科检验危急值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5):2271.

[5]王伟,周湘红,邵春燕,等.贵州省肿瘤医院2013年度检验科危急值项目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6):779-782.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6

关键词:科技新星计划 交叉学科 现状 问题

一、交叉学科资助现状

1.设立的背景与目的

作为新星计划的一项重要探索和创新,交叉学科合作项目的启动实施有其客观性。新星计划是一项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宗旨是培养和造就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科技人才和科技管理专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选拔、培养、服务和使用的“全过程”管理模式,特别是针对入选人员的培养和服务,除对入选新星自己选择的各种学习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进行资助外,新星计划还定期组织专门面向科技新星的培训交流活动,例如科技新星交流大会(每年春冬两次)、英语技能培训班、学术沙龙、实地参观考查等,供新星自愿选择参加。此外,新星计划还通过建设“北京科技创新论坛”和“科技新星QQ群、微信群”等方式,促进新星间的沟通交流。长期的沟通和交流,入选新星们不断进行着思想火花的碰撞,不仅增加了自身学科领域内的专业知识水平,也逐步有了跨学科、跨领域合作的强烈愿望,并自发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鼓励科研创新,促进交流合作,市科委于2012年正式启动实施交叉学科合作项目,对具有明显创新性和应用前景、符合首都重点发展方向的项目进行资助。

2.组织管理方式及演变

(1)组织管理

北京市科委人事教育处是交叉学科合作项目的主管部门,在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的协助下,具体负责交叉学科合作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其中,北京市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要负责协助项目的申报、选拔、考核评价、验收、信息管理工作。

交叉学科合作项目的组织管理与一般的项目管理方式并无太大差别,分为项目申报、项目评审、项目开展、项目验收及后续管理等流程。同时因是合作项目,要求合作双方在项目立项前自主签署“合作双方科研合作意向书”,明确双方任务分工与责任、经费分配、成果分配、协议的生效变更与解除条件等方面内容。

(2)项目申报

市科委人教处每年根据工作具体安排,择机申报通知,并下发至历年入选单位负责人手中,由单位负责通知有申报意愿的新星自行组织申报。申报通知规定了资助的具体要求,历年申报要求大致相近,略有微调。

资助对象范围:交叉学科合作项目是新星计划的一项延伸工作,因此申请交叉学科合作课题要求申报人和合作人应为历年新星计划入选人员。 资助年限及额度:自实施至今,交叉学科合作项目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统一规定资助年限为一年,经费10万元左右,允许申报人和合作人所在单位进行经费匹配。

资助课题要求:交叉学科合作项目设立的根本目的是“体现创新、强调应用”,因此实施以来,对申报项目的要求一直是“应属自然科学领域,为不同领域或学科的合作研究项目,成果应具有明显创新性和应用前景”。

但在课题符合方向方面,一直都有微小变化,但总体要求体现“符合首都阶段发展特征和要求”的特点。同时,历年均要求“项目申报人与合作人均已经具备一定的研究合作条件和基础,各自有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团队。”

资助原则:优先资助原则,作为一项竞争性课题研究项目,交叉学科合作优先资助体现设置目的的优秀项目。历年的申报通知虽整体体现“综合素质高、创新性强、应用前景好”的原则,但仍有细微差别。

项目评审:申报结束后,进行项目评审工作。交叉学科合作项目的评审最初采取两段式评审方式,即先由科委专业处室评审项目是否符合北京市及科委重点发展方向,再组织专家会议评审,对项目本身进行评价,最后选出优秀项目进行资助。2015年的评审,取消了专业处室评审,直接进行专家会议评审。

项目结题:交叉学科合作项目的结题与一般的科研项目结题并无二致,采取“项目组答辩+专家提问”的验收方式。但是在选择结题评审专家的构成方面存在反复,“领域专家+处室专家”的最初构成形式并没有完全得到贯彻。

后续管理:根据结题时专家意见,择优将项目进行推广,主要是面向科委各个专业处室。

3.实施情况

截至2015年,市科委共接受交叉合作项目申报225项,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00万元,资助入选项目40项。具体如下:

(1)申报项目概况

申报项目数量情况:2012年度,共接受申报项目99项;2013年申报项目为56项,2014年这一数字为45项,至2015年度,申报项目仅为25项。呈逐年递减态势。

涉及单位情况:从历年的申报情况来看,事业单位是申报的主体,每年的申报都占据75%以上的份额,在2015年度甚至达到94%的比例,相比较而言企业的申报量很少,并且多数企业作为合作方进行申报。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项目也是全部申报项目的主体。从历年申报的数据来看,事业单位间的合作占据75%及以上的比例,企业和事业单位、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占比很小。

申报人员情况:从申报人员入选年度来看,主要为02年以后的新星之间的合作,老星带新星情况不普遍。从历年申报的人员来看,申报双方均为2002年前的入选新星的共有24人,占总人数的比重仅为5.3%,单方为2002年以前的新星有8人,占总人数的比重仅为1.7%,大部分为2002年以后入选新星之间的合作。

从申报双方入选时间跨度来看,合作双方入选年度跨度超过3年的,有37项,占总申报数的16.4%,入选年度跨度小于3年的,有188项,占总数的83.6%。可以看出,合作双方时间跨度较为集中,多数合作是相邻3年以内的合作,同龄人之间的合作占据主导。

从申报人员结题情况分析,四年中,已结题的人数比例为50.2%,其中申报人结题占申报人所有人数的比例为55.6%,其中从2015年要求申报人全部结题。

申报领域情况:从历年申报情况来看,交叉学科合作项目涉及学科多,按照首都重点发展领域,主要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含中药)、材料、农业、环境工程、化工、光机电一体化、医疗卫生(含中医)、建筑设计与工程、城市建设与安全等领域,主要为二级学科之间的合作,但一半左右的申报项目多为相近或同领域间的合作,这样的现象也涉及到对于交叉学科合作的标准设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具体来看,医疗卫生领域间或与其他领域间的合作较多,其次是电子信息、农业、材料和先进制造领域。

(2)入选项目概况

截至目前,交叉学科合作项目,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00万元,资助入选项目40项。

入选项目数量情况:交叉学科合作项目,目前采取“一刀切”的形式,每年的资助规模为10项。

入选单位情况:入选项目共涉及44家单位。其中涉及企业5家,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有2个项目入选,其余企业单位均为1次。涉及事业单位39家,医疗机构共涉及17家单位,其中项目相对集中在总医院、宣武医院、天坛医院、友谊医院、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机构中。高校共涉及12单位,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入选项目较多,分别为4项和3项。院所共涉及10家单位、中科院、军科院系统入选项目较多。

入选年份情况:绝大多数入选者为2002年以后入选新星计划的。入选双方均为2002年前的入选新星的仅有1项,占总入选数的3.3%,单方为2002年以前的新星有3项,占总入选数的10%,剩余26个项目均是2002年以后入选新星之间的合作。

与申报项目情况一致,超过80%的项目的合作双方入选新星计划年度跨度小于3年。特别值得一提,2014年入选项目“乳腺组织和血液中PGRMC1检测方法及与雌孕激素相关乳腺癌风险预测的研究”,为两位1995年入选新星合作申请。

入选学科情况:从历年入选项目的研究领域来看,学科范围广,跨度较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含中药)、材料、农业、化工、光机电一体化、医疗卫生、城市建设与安全等领域均有涉及。

具体分析看,医疗卫生(含中医)领域与其它领域之间的合作较多,有14项。其次是电子信息领域与其它领域之间的合作,有8项。材料领域与其它领域之间的合作,有8项,制造领域与其它领域之间的合作,有5项,农业领域与其它领域之间的合作,有3项,城市建设与安全领域与其它领域之间的合作,有2项,环境工程领域与其它领域之间的合作,有1项。

除“高速铁路异构无线通信网络自优化研究”(信息领域交叉)、“重组胸腺素b4滴眼液剂型研究”(生物医药领域交叉)、“血清miRNA标志物的鉴定及其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医学领域)3项为相同或相近领域间的交叉之外,其余入选项目之间的交叉跨度较广,体现了交叉学科合作课题的设置目的。

(3)实施效果

目前,交叉学科课题资助项目已结题30项。本报告分析了交叉学科资助项目的实施效果,包含成果的实际产出,如研究报告、专利、论文等;研究成果的后续资助,如依托交叉资助项目新申报课题;个人成长方面,如晋升、社会兼职、培养人才等;以及成果本身的推广,如媒体报道、同行交流、应用示范、商业转化等方面。

成果产出情况:交叉学科课题资助目前的周期为1年。根据对结题项目的统计,在资助期,几乎所有项目都发表过学术论文,平均1.75篇(其中74.8%的人发表过SCI/EI论文,平均0.74篇);49.3%的项目申请过专利,平均1.3件;47%的人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人均0.9次。

成果的后续资助情况:依托交叉学科课题资助,后续又申报过相关的科研项目平均为1.43项。与此同时,超过70%的研究项目,后续都有持续研究的计划。

入选人的个人成长情况:一些入选者在项目执行期间也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学术任职,平均来看,约有40%左右的入选者获得了新的不同层次的社会任职。

成果推广情况:实际调研发现,交叉学科合作项目进行成果转化的案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科委没有后续支持计划,也未积极促进较好的成果向科委专业处室推荐;二是,入选者本身也缺乏一定的成果转化能力和经验,同时成果本身多数处于预探索阶段,成果持续跟进的成功案例很少。

但也有部分项目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成果推广效益。例如2014年入选课题《基于TD-LTE移动通信网络的居家养老健康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在2015年3月两会期间,央视专题采访报道,获得广泛的社会关注(经济频道、新闻频道两会特别报道,创两会期间收视率新高)。同时,在中国通信网、CTI论坛大唐电信集团官网、大唐移动官网等网络媒体也持续报道,另外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多次合作交流。同时,该课题进行了初步的应用示范,提供健康教育、慢病管理、一站式诊疗、用药指导、健康监护、康复指导、健康咨询、心理干预等医疗性健康服务,以及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非医疗性的健康相关服务。

二、未来发展对策建议

从实施情况来看,交叉学科课题资助在新星群体里引起了广泛关注,新星们对此项目比较推崇,认为项目的推出十分有必要。但是实际实施效果却差强人意,我们认为,结合目前实际,应该在如下方面进行改进。

1.项目定位

交叉学科合作课题的项目定位应作出如下调整:一是,预探索研究项目与有一定应用前景的项目,均应纳入资助范围。具体应资助如下两类项目:具有重要意义的交叉领域新科学发现或新方法,需要尽快明确转化与应用可行性的项目;紧密结合北京市科技发展需求,以各类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目标的预探索项目。二是,交叉学科应旨在鼓励、引导、组织不同学科背景的新星计划入选人员进行合作。合作双方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研究领域应存在一定差异。

2.项目评价

在评价方式、评价指标上做出如下设置:一是,评价指标。交叉学科资助项目的评价指标应处处体现交叉性。一级指标设置为:项目研究意义是否合理可行、研究者本身是否具备完成项目指标的素质、研究的方法是否科学、研究的创新性是否具备、科研环境是否完备充足。二级三级指标应根据实际再具体确定。二是,评审方式。采取互动式评审。评审专家直接向申请者提出问题,在与申请者问答的过程中,评审专家进一步向申请者提出自己的意见。申请者可以对评审专家的意见予以回应,或对申请进行修改以完善其项目申请。最终由评审专家对修改后的申请作出评审意见供资助部门参考。三是,评审专家组成。由多学科多领域专家组成,注重专家领域的覆盖性。专家无人数限制,目的是充分涵盖申报者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方向,并在评审中注重交流和探讨。

3.项目管理

一是,资助对象。仅要求历年入选新星计划人员即可,不对是否结题作出要求。二是,资助年限及额度。资助额度和年限应该适当增加,结合具体项目研究目标动态决定。三是,研究成果形式。不对研究成果的提供形式进行定性和定量限制。仅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入选的资助项目的研究指标进行考核。四是,后续资助形式。对于结题后的交叉学科资助项目,市科委开展评选,对优秀的课题成果颁发荣誉证书,并根据专家意见,推荐北京市科委相关处室给予进一步资助。

参考文献:

[1]陈长杰.试论交叉学科的组织与管理[EB/OL].http:///ReadNews.asp?NewsID=565,2014.

[2]王续琨.交叉科学结构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204-213.

[3]刘仲林.交叉学科分类模式与管理沉思[J].科学学研究,2003(06).

[4]龚轶,王峥.交叉学科及其研究资助的五个关键问题[J].科学学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