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学习计划范例

学期学习计划

学期学习计划范文1

 

医德问题一直是医学界永恒的话题,医务人员高尚医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从医学生到医生一脉相承的系统工程,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将直接影响医疗卫生系统的职业道德、行风建设。2011年,卫生部倡导的注入医德新内容的“三好一满意”活动已经深入人心,但医德滑坡引起的医患纠纷却一直是医疗界难以克服的顽疾,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1]。   1调查对象   笔者选择了“公共思想政治课课堂行为倾向调查分析”为问卷主题,通过调查泰山医学院大一到大三的400名学生临床医学、影像、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公共思想政治课开设时间、上课率、到课率及上课表现进行随机调查,对目前医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结果   为了能够通过客观的调查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并解决问题本次调查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86份,有效回收率为96.5%。其中男生185人,占47.9%%,女生201人,占52.1%;大一学生150人,占38.9%,大二学生119人,占30.8%、大三学生117人,占30.3%,见表1、表2。   3讨论   3.1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行为表现分析   3.1.1显性逃课得到遏制,隐形逃课难以根除   大学生逃课几乎是全国高校的一个普遍现象。据调查,高校专业课逃课率是20%,基础课是25%,哲学、政经等公共课在50%以上。大学生逃课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高。针对大学生逃课这一普遍问题,各大高校普遍采取了上课点名、学生出勤和考核成绩、升留级制度挂钩等一系列强制措施,对遏制逃课现象起了一定的作用。从表2课堂出勤情况统计数据看,泰山医学院思政课的的出勤率达到70%以上,而大一思政课的出勤率到达了80%以上。虽然高校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解决了大学生显性逃课(是大学生在自己不想上课的情况下选择不到教室上课)的问题,但却不能解决隐形逃课这一顽疾(即学生按时来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似乎也在认真听课,但实际上“身在曹营心在汉”,心思早就不在课堂上,只顾做自己的事)[2]。在课堂上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得到了相当部分同学的赞同,而且越到高年级认同率越高。   3.1.2隐形逃课课堂行为表现从学生课堂行为表现   调查显示,大一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要高于大二、大三学生。1/2以上的大一学生认真听讲;大二、大三学生认真听讲的只占到1/3左右,而且呈现越到高年级认真听讲率越低的趋势。从对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认识态度看,绝大多数同学已经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医德教育在自己未来医生职业中的重要意义。但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范围内的不同科目学生认真听讲的比例有很大差异。表2调查显示,与考研有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学生的听讲率远远大于重要但不属于考试科目的医学伦理学课程。从医学生隐形逃课所从事的与课程无关的活动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倾向选择阅读与课程无关的书籍。而在选择所读书目的类型上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大一学生选择做与课堂无关的活动,主要集中在看休闲娱乐书居多;大二、大三学生看与考研、就业有关的英语书、专业书居多,而且大二、大三学生选择看英语和专业课的比例远远大于大一学生。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医学生已经意识到大学时光的宝贵与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但对学习内容却采取了功利主义的态度,课堂上所从事的活动内容大多与考研、就业有着必然的联系,并且年纪越高功利主义学习态度越加明显。   3.2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行为调查结果分析   3.2.1医学生功利主义学习观的表现   功利主义(Utilitarian),又称功用主义或乐利主义,最早由西方的哲学家边沁所提出,是一种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其实质在于将行为的后果或遵循行为规则的后果能否有助于所有当事人功利(快乐、安康、利益、益处、效用、偏好与幸福)总量的最大化视为其是否合乎道德的标准。功利主义学习观在高校教育中体现为强调追求人生幸福和利益的最大化,把个人利益放在社会利益之前,并强调实用的课程体系,注重实用性和效益。调查显示,针对当前的社会形势和严重的就业压力,医学生功利主义的学习观也日渐凸显,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待所授课程采取了极端功利态度,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不论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都简单地分为有用和无用两大类。与就业、考研有关的课程如英语即有用必须学好、学精,由此英语课逃课率极低,即使是对英语毫不感兴趣的学生也采取了按时上课的态度。相反,如对与就业、考研没有实际价值的课程如公共思想政治课甚至某些专业课因为不属于考研科目而漠视逃课[3]。   3.2.2功利主义学习观对医德教学效果的影响   在这种功利主义学习观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医学生没有意识到医德教育重要性,一切学习内容均围绕着考研、就业为中心。面对严重的就业压力,考研成为绝大多数医学生学习的唯一目标和动力。(据泰山医学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泰山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共有本科毕业生1062人,900人报名参加了硕士研究生考试,报考率为85.1%),因而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有用课程所谓提高专业知识和应试教育指导下的英语水平的提高上,(教育部规定所有大学都要开设外语必修课。结果是本科生的外语课时加上课余时间都要用于外语学习,要占他们大学有效学习时间的30%)而恰恰忽视了与专业知识同等重要的医德教育。这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导致高校医德教育有名无实,医德不断滑坡。   4对功利主义学习观的规制与提高医德教育教学效果的对策   4.1树立正确的医学价值观、效益观是提高医德教学效果的前提   正视目前的医德现状,功利型学习态度与医德滑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不从根本上淡化、消除医学生的功利学习观念,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与措施,那么功利主义学习观对医德的阻碍,将不断延伸于未来的医护工作中,导致职业活动中变本加厉的利益熏心,医德沦丧。针对学生隐形逃课与显性逃课的功利主义学习态度问题,有学者提出创新课堂座位管理制度,即将学生的座次与成绩考核挂钩,促使学生主动往教室前排就坐,使得教室前面若干排座位座无虚席,学生主动在座次表上签名之后,每一位学生的到课、听课状况便受到有效约束,其到课、听课状况将成为教师考核学生成绩等有效措施[4]。另有学者提出完善考试制度应加大学生平时出勤、作业、实践、课堂参与的比重,使其至少占50%,减少期末终结性评价的比重等。这些措施确实从一定程度上能够遏制隐形逃课,但须看到,改变医学生功利主义学习观,单纯的“堵”是解决不了问题。必须从根源出发,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通过各种渠道使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进行思想上疏导、观念上转换,进一步提高对医德的认识,坚定其医德信念。#p#分页标题#e#   4.2创新授课方式、完善体系内容、加强管理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4.2.1改革授课方式、提升教师授课的吸引力   从各大医学高校目前的情况看,思想政治课大多采用大容量课堂教学,人数过多,类似讨论等一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活动难以展开,给学隐形逃课提供了机会,教学效果难以保证。针对这一问题,应当与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协调,尽可能的采用小班制形式授课,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以保障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提高自身授课水平,避免照本宣科,枯燥无味的授课方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和兴趣,增强医德教育的实效性。   4.2.2加强医学院校德育体系建设   从医学生到医生的培养、成长、成熟的每一个阶段,都需建立一套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机统一的医德教育体系。同时可借鉴新加坡的成功先进经验,增加传统文化教育的必修课,对医学生进行系统的道德规范和道德知识教育,使医德教育和医疗技术教育一样,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4.2.3加强教学管理   相关部门与任课教师应加大对学生平时出勤、作业、实践、课堂表现监督检查力度,把出勤、作业、实践、课堂表现等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指标。   4.3改革不合理的教育体制,进行全方位法治建设为根本   医学生功利主义的学习态度原因错综复杂,其真正的、最深层的原因是教育体制问题。在现行教育体制中,应试教育仍占据主导地位,一些学校已经抛弃了学术神圣的传统,完全按照市场化的功利主义逻辑进行运作,以各种经济指标管理教学和科研;在经济利益刺激下盲目扩招造成教学质量下降;各种文凭班、老板班让大学沦为钱权交易的场所;为了追求就业率,不惜在就业数字上大费周章。此外,教师们热衷于拿各种课题,流连于各种评奖,大学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科研数量轻科研质量;重实用性研究轻基础性研究的不良倾向。这种功利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导致了医学生功利主义的学习态度。因此,高校教育制度改革才是解决医学生功利主义学习观的根本所在,其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只能起到修修补补的作用[5]。建立一套从培养、评价到就业的教育体制,才能在高等教育领域内进行全方位法治建设。   4.3.1改革高校教育招生、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诸多高校有行政化倾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始终把高校看作它们附属的事业单位,这表现在政府对学校的定位、学科的审批、校领导的产生和任用、职称的评定、项目的审批、财政拨款的额度,甚至学生入学标准、博士点的审批等事关高等教育大局的诸多方面,都属行政的范畴。管的过多必然导致高校缺少自己的办学自主权,不能建立适应市场变化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学校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逐年的就业压力加大。因此,高校必须进行一系列“去行政化”的法治改革,真正实现高校自主办学权,自主依法治校,为高校的自主发展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根据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改革课程设置,强化专业课、人文社科课程,淡化英语课等工具型课程,尝试取消四级考试与学位挂钩、六级考试与就业挂钩的潜规则、实现专业知识与医德情商的综合提高。   4.3.2改革高校教育评价体系   升学率、考研率目前已经是评价高校教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砝码,诸多高校以功利为目的,以学生考研作为高校宣传招生的招牌,同时造成医学生畸形的“不签就业书,不发毕业证”等被动就业的情形,而至关医学生职业声誉的医德教育早已被抛之脑后。针对这一现象,相关部门要理清思路,作出相应思考和政策调整,建立合理的高校教育评估体系,摒弃高校的功利主义教育思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真正改变医学生功利主义的学习现状,做到标本兼治。   4.3.3完善就业体制,解决后顾之忧   如果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后顾之忧,大学生的自觉意识将会自动被挖掘,医学生的医德提高也就不是空中楼阁了。一方面相关部门必须做好就业的各方面保障工作,切实为促进医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机会及各方面保障。同时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要贯穿于整个医学生学习生涯。对大一学生可通过思政课进行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医生学生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开展个性心理和职业适应性测试,让医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能力特长等,有的放矢的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当然,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提高医疗行业的医术医德,更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尽快启动和加快教育的法制化进程。

学期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主要照顾者负担;影响因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于15岁以下的儿童,易造成出血、感染、发热、贫血等问题,影响造血功能,并造成肝脏、淋巴、脑膜等受累,降低患儿生存质量[1]。目前,临床对于ALL的治疗主要采用化疗,其可较好地缓解病症,改善预后。但因患儿年龄较小,化疗期间患儿主要照顾者需面对多种情感、经济、自身健康等问题,且部分主要照顾者伴有焦虑、失眠、疲乏等情况,给其心理及生理带来沉重的压力,不仅影响自身生活质量,更会降低患儿照护质量[2]。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儿童ALL化疗期主要照顾者负担的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ALL患儿化疗期主要照顾者80例。其中男25例,女55例;年龄25~45岁,平均(36.77±5.41)岁。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为患儿提供直接生活及身体护理的家庭成员;②每日照顾时间≥8h;③有正常认知、书写、沟通能力;④主要照顾者均知晓研究,并自愿均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精神系统疾病;②照顾者有严重身躯疾病;③患儿有其他严重疾病;④不能配合调查者。

1.2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当场发放并回收,共计发放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主要照顾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家庭月收入等进行调查,同时收集患儿性别、年龄、疾病危险度、支付方式等资料。采用中文版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ZBI)[3],共22项条目,4个方面,包括照顾者的社会生活、经济、精神状况、健康情况,采用五级评分法(0~4分),评分范围0~88分,总分越高,表明照顾者负担越重。其中无负担:总分≤20分;轻度负担:总分21~40分;中度负担:总分41~60分;重度负担:总分>60分。将中、重度负担的照顾者纳入观察组(n=25),将无负担及轻度负担的照顾者纳入对照组(n=55)。分析儿童ALL化疗期主要照顾者负担的影响因素。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儿童ALL化疗期主要照顾者负担的单因素分析

观察组照顾者婚姻状况、照顾者工作、家庭月收入、患儿疾病危险度、支付方式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儿童ALL化疗期主要照顾者负担的多因素分析

经Logistic回归分析,照顾者离异、照顾者无工作、家庭月收入低、患儿疾病危险度高、自费支付是儿童ALL化疗期主要照顾者负担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2。

3讨论

学期学习计划范文3

1.1系统总体方案

系统由5部分组成。其中驱动电路的作用是驱动推动机构和锁紧机构工作,单片机系统的作用是对数据进行计算同时控制系统工作,信号处理电路的作用是进行信号的处理和转换,无线数据发射模块主要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远距离传输。

1.2机械结构设计

系统的机械结构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存储仓:用于存储传感器;回收仓,用于回收传感器;推动机构:用于推动传感器由储存仓移动到工作位置以及由工作位置移动到回收仓,其主要由电磁阀构成;引液器:将被测溶液滴加到传感器上,引液器包括外壳、引液软管和流量调节旋钮,引液软管和流量调节旋钮位于外壳内,流量调节旋钮安装于引液软管上;锁紧机构:用于固定处于检测位置的电化学传感器,锁紧机构包括由铁芯和线圈组成的电磁铁、衔铁和弹簧,衔铁的一端设有触头,弹簧的一端与衔铁连接,另一端与箱体的底部连接。

1.3系统工作原理

系统工作时,推动机构将位于储存仓底部的第一个传感器推入检测位置(传感器的工位),锁紧机构随即将传感器固定,这时将被检测液体通过引液器施加到传感器的敏感表面,检测与信号处理单元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号并对其处理,当信号处理单元检测到处于检测位置的传感器被钝化时,则松开锁紧装置,并通过推送机构自动将储存仓内第二个未使用的传感器推送至检测位置并锁紧,同时将已钝化的电化学传感器推至回收口而落入回收仓内。如此即可持续、不间断进行检测,同时系统将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储存,并通过无线网络进行远距离传输。

1.4控制电路设计

控制电路主要用于控制电磁铁和推动机构电磁阀的动作、传感器的传送与回收、传感器信号的采集等。推动机构的驱动电路主要以L9352B专用驱动芯片为核心进行设计,该芯片能够检测电磁铁的工作状态,采用PWM控制方式控制电磁铁的开断,从而实现电磁铁的衔铁移动以及电磁阀的开断。

2结束语

学期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汽车构造;信息化;教学设计

0引言

信息技术发展移动终端普及、大数据时代智能课堂的到来,充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巩固和加强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更好的服务职业教育;汽车构造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如果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那么老师讲述理论知识枯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生实践动手积极性不高,使学生学习吃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汽车构造这门课采用信息化教学,下面依汽车构造手动变速器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例。

1教学分析

1.1确定教学内容。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本文选自电子工业出版社汽车底盘构造手动变速器检测,它是汽车传动系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因为变速器的性能决定了汽车使用过程中能否正常使用,并且为汽车日常维护中的一个重点项目。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教师引导性的原则,通过事故案例、原理动画、三维交互平台展示、教师操作示范视频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掌握手动变速器的结构特点、检测方法、拆装及更换工艺。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在以后工作中的耐心和责任心。

1.2学习形式。自主探究学习结合分组协作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最佳团队”评比,按照评价标准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自评、互评)。

1.3学习结果。让学生掌握变速器的结构特点;能正确使用工具按照拆装工艺正确拆装主要部件;用最佳的方式排除变速器的故障。

1.4授课对象分析。本节内容的教授对象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一年级学生,学生们的优点求知欲望强、能动性高善于利用网络资源、有较强的表现欲望,能够很快地接受新鲜事物,也乐意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缺点:专业知识缺乏、排斥传统课堂知识灌输、深入探究的意识缺乏;而对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会做到更好地客观详实的解决排除变速器机械故障,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决定与专业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更加热爱本专业。

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主线关系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包括问题设计、资源环境、教学方法、教学流程设计。

2.1问题设计。通过学习通教师客户端在“导入”环节、“解析题目”环节、“新知识探究”环节推送相关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可通过学习通学生客户端进行抢答,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2.2资源环境设计。资源环境设计包括多媒体资源、汽车虚拟实训室、理实一体化教室、学习通、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资源可方便、快捷、高效演示课件、微课视频及网络资源;综合利用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料进行教学活动,使无法讲清楚的知识重点难点,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更直观而形象的展现,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生动;汽车虚拟仿真教学软件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下进行结构认知、原理认知、虚拟拆装、模拟故障诊断等,使学生更直观形象的掌握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VR”虚拟现实突破平面界限,还原现实空间场景,从而增强学生视觉冲击,提升整体认识,为实际拆装奠定基础,减少了拆装时设备的损坏;理实一体化教室突破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通、微信公众号依靠移动终端学习通整合实现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跟踪提升,使碎片化的时间得以有效利用,使碎片化得知识系统化;完全突破时空限制的全方位互动性学习。

2.3教学方法设计。结合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本课选择信息化作为突破点,想办法打破传统课堂模式,探究体验学习,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任务驱动法:以完成给定的任务为目标,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学习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Flash视频播放、仿真模拟等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组协作法:组建学习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讨论解决教师下发的任务,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提升三大部分,具体包含课前准备、导入、解析题目等八个环节。

3.1教学环节。“课前准备”环节老师通过学习通客户端、微信公众号推送课程相关资料,学生通过学习通客户端、微信;“导入”环节公;众号查阅课程相关资料,熟知所学内容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用声像视频营造氛围启发联想,“解析题目”环节学生速读内容,总结变速器的组成、作用、结构特点,“新知识”探究环节筛选关键信息,完成结构图与说明顺序;充分体现变速器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拆装演示”环节通过变速器拆装微课视频及仿真拆装视频的播放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掌握变速器的拆装工艺流程和工艺要点;“仿真模拟”环节学生通过景格整车教学软件进行变速器3维立体结构认知、模拟拆装,加深学生对零部件结构的认知;通过VR进行虚拟拆装,熟悉拆装工艺流程,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过渡;“课堂实践”环节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设置课堂实践,能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引发学生兴趣;“展示评价,归纳总结”环节通过学习通平台大数据反馈,对学生的表现予以点评与激励,给予学生全面综合的评价,归纳总结使学生对变速器结构、作用、拆装理解得更深刻透彻,提问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之中,解决汽车使用的实际问题。

3.2教学实施。教学实施包括八个教学环节的实施,下面以仿真模拟环节为例说明;教学环境学生在汽车虚拟实训室利用任务驱动法及直观演示等教学方法,以仿真模拟软件和VR虚拟等信息化手段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整车教学软件(图1)对变速器进行三维立体结构认知、模拟拆装视频观看(图2)、模拟拆装(图3),使学生对变速器啮合齿轮副、结合齿圈、同步器、输入输出轴及轴与齿轮的结构关系等部件结构的认识,掌握变速的内部结构、换挡原理,熟知变速器故障产生的部位;利用VR虚拟现实(图4)对两轴式变速器进行虚拟拆装,使学生熟悉两轴式变速器拆装所需工具、工艺流程和注意事项;这样承节“拆装演示”,使学生由观赏变成了主动参与拆装角色的转变、为学生“课堂实践”环节提供了信息支持和技术保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

4教学反思及改进

采用信息化教学对学生而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升了学习效果;通过学习通的整合课前准备、课中学习、课后跟踪使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巩固和加强了学生所学知识,为性格内向不善于语言表达的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对往届毕业生及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跟踪辅导,很快就能适应企业用人需求,受到领导肯定和表扬。采用信息化教学对教师而言,优化了和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大幅度增大了授课过程的信息量,由传统的被动灌输教学变成了引导启发性的授课;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强化了课堂管理,提高了教学过程的效率,提升了教学质量。同时,课堂实施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不足之处: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内容衔接顺畅度欠佳,可以优化教学环节内操作,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各环节更加顺畅;教学内容和岗位衔接设置差异大,将课程培养目标和企业、行业需求对标,及时调整更新相应的教学内容。总之,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更加及时、高效的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获取所学知识、服务于职业教育,利用社交软件等信息技术,使信息化课堂可以使所讲授的知识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可以使更多的人受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满足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知识的量和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许赟,方法林.基于高职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信息化课堂赛项教学设计探讨———以《客房迎接服务中的手势礼仪》为例[J].职业教育,2017,03.

[2]李琤,王爱国,王云霞.基于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教学设计赛项探讨———以“车轮平衡机的技术与运用”为例[J].教育观察,2018.

[3]陈家瑞汽车构造(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学期学习计划范文5

随着高职院校大力提倡建设智慧校园,信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尤其是专业理论性强、内容枯燥乏味的低压电器课程,综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信息化;低压电器

0引言

随着信息化手段的普及,网络、多媒体技术已渗透到日常教学当中,此外,通过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动手能力强,对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接受等特点。因此,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师生认可和追捧。本文以《低压电器》中“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为例,合理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从知识、技能与素质三个维度设立了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将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原理设为教学重点,将双重联锁控制过程定为教学难点,分析该班学生现状。

2教学策略

本文采用基于混合式学习和翻转课堂的SPOC模式。主要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把多种学习资源合理地整合在一个网络学习平台上,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从而实现实体课堂与在线教育的有机结合。

3教学过程

3.1课前教学

学生进入网络学习平台,根据教师预设的问题,观看教学视频、查阅资料,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平台上的测试并提交结果,系统会自动评估学习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接下来的教学过程提供了依据。

3.2课堂教学

教师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电机正反转的应用,如洗衣机、电梯、搅拌机等。学生通过观看洗衣机工作视频思考课前设置的问题。课堂引入利用现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给出三相异步电动机无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让学生思考线路原理和线路缺点,通过学生讲解,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效果。根据学生讲解,教师进行纠错、解惑、答疑,强化预习效果。无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相当于两个单向控制线路组合,能够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但是如果同时按下正转和反转控制按钮,两条控制回路同时得电,会造成主电路电源短路,发生故障。通过短路效果展示,刺激学生感官,吸引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此线路的理解。为了防止短路故障发生,在控制回路中引入互锁环节。教师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可以观察到在正转控制回路中串联反转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在反转控制回路中串联正转接触器的常闭触点,使两条控制回路不能同时得电,学生从感性上了解互锁的定义。同时直观地观察到线路的原理、动作过程及实现电动机的“正———停———反”功能。正———停———反”控制在实际生产中操作不便,教师设置“实现电动机直接由正转到反转”为问题驱动,学生结合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思考问题,分组讨论,选派代表进行阐述,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引入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教师采用视频动画演示双重联锁控制的实现方式和动作过程,使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便于学生掌握电动机直接由正转到反转的控制过程,顺利突破本次教学难点。及时训练,强化新知,学生利用仿真教学系统进行在线模拟训练,仿真软件能够使学生根据电气原理图结合实物进行连线练习,为专业实训课做了铺垫。同时养成良好的接线习惯,打造良好的专业素养,仿真结果会自动上传教学平台,生成在线测试结果,便于教学反馈和课后教学设计。至此,通过三相异步电动机无互锁正反转控制、互锁正反转控制及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的讲解,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突破教学重点。接下来是练习环节,本文结合学生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在学习平台中将课堂练习设计为翻牌游戏。本游戏结合电气原理图,将图中元器件的作用及接线方式以图片的形式,融入游戏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强化新的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游戏的胜利,满足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实践,教师播放机床加工的三维仿真和实际生产工作视频,理论联系实际,虚实交融,使学生从感性上对电动机正反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明白学有所用,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总结评价,师生一起回顾、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每位学生独立画出本节内容的思维导图,手机拍摄上传至学习平台进行展讲,师生一起完成对知识点的总结、提炼、升华。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布置作业,系统自动批改统计,便于下节课点评。

3.3课后教学

本着兼顾差异,因材施教原则,结合课前预习效果、课堂教学反馈,将本课制作微视频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便于学生查漏补缺,补充学习。

4结语

本文通过混合式学习、综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课堂的翻转教学,整合网络课程平台资源,实现线上和线下学习相结合,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相结合,通过模拟仿真教学系统改变传统课堂“听、说、写”转为“观、做、练”,实现理论课中的学中做,做中学,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学效果良好。

作者:李璇 单位: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贾颖绚,李宁.基于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探讨[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0(2).

学期学习计划范文6

1、拥有强大的数据信息处理能力

浅论云计算对大专院校信息化教学的作用文/李荣峰为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各个企业都有一个庞大的服务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来维护和支撑云计算服务的正常运行,有较强的储存的空间以及数据信息处理能力,它不是一台计算机在工作,而是成千上万台计算机在同时工作,其处理能力自然要比一台计算机要强大的多。

2、使用的低成本

云计算服务的使用根本无需要高成本,用户在能接连互联网的基础上,只需要拥有一台个人电脑、个人手机等,就可以使用云计算服务带来的好处,非常的廉价。

二、云计算对大专院校信息化教学的作用

云计算服务从极大的降低了大专院校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成本,把云计算服务应用于教学中会极大的改善教学方式,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效果,而且实践证明云计算的使用给大专院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大的信息化管理环境,教师可以通过这个云计算加入学校管理、参与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探讨,对学生进行更系统化的管理。从总的方面来说云计算对大专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所产生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成本

过去由于大专院校教师和学生较多,学校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教育系统需要建立一个较大的数据计算中心,而建立这样一个庞大的计算数据中心是需要很大的资金支持,并且这样的发展模式无法满足教师、学生的需求,能用到的资源非常有限。而云计算则为学校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其所涉及的数据中心、互联网相关的任务利用云计算模式就可以完成。云计算服务可以为大专院校提供IT的一个基础构架,学校无需购买昂贵的硬件设备,也无需把资金浪费在服务器的维护上,因为,通过云计算服务,用户所使用的计算负荷或者是硬件的维护、升级都是由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大大的减少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成本,同时学生或者教师通过个人电脑、手机就可以轻松的接入云服务,查询、下载各种资料、信息也方便许多,利于大专院校的建设发展。

2、方便教师的教学

第一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便利。云计算服务的使用也极大的方便了广大教师的教学。例如教师在查询学生的考试成绩时,不必要拿着试卷一张一张的翻阅,在进行学生作业的批改时,不需要带着大堆的作业本在学校与家里之间来回奔波,在无纸化办公时代,通过云计算,只要有一台能连接互联网的电脑,不管是在什么地方都可以随时展开工作。第二、利用云计算服务也有利于互联网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利用云计算服务协作平台给学生创设一个有利的教学环境,把课堂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后再利用云计算服务协作平台进行交流沟通,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在教学动画制作的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对于刚上大专的学生来说比较复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讲解更为透彻,课后利用协作平台进一步与学生沟通知识点掌握的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云计算服务模式的出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谁的信息掌握越多,对学习更有利。从计算机教学来说,由于信息的不发达,学生要了解更多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只能是借助书本、报纸、杂志等途径,这些途径获取计算机学科的知识量信息和速度很明显远远差于云计算服务。云计算服务为学生知识信息的积累、收集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储存量。21世纪是个数字化时代,更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而创新灵感的来源就是对知识信息的积累、搜集、整合的能力,学生如果懂得了如何快速积累、收集、整理知识信息不仅会提高他的学习效果、学习能力,同时,对于其能力的提升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总结

学期学习计划范文7

关键词:汽车机械基础;云班课;信息化教学

0引言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是高职汽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1]。该课程不仅为前期基础课程的知识延续和补充,也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提供理论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汽车机械结构方面的理论知识,更加培养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以及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面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实践教学等提供坚实基础。该课程结合了多个模块,包括公差与测量、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方面,内容繁杂抽象且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枯燥。

1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有效得到解决。(1)传统形式大班教学过程中,老师很难把握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情况,即使通过调研手段掌握了基本学情,但是也无暇顾及每一位学生的理解程度,无法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掌握程度进行差异化的因材施教[2]。(2)学生在大班授课的教学中学习热情不高涨,学生普遍不听课,上课玩手机。原因是大班传统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学习能力较弱。(3)学生厌倦了传统的板书教学、PPT教学,更加喜欢用手机来获取知识,喜欢碎片化知识,需要更加有效和新颖的课堂管理和引导手段进行学习驱动[3]。鉴于现今大学生对手机等移动设备的适应和依赖程度,将手机作为课堂中的教学辅助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信息化教学大环境下,蓝墨云班课和雨课堂等信息化教学平台和媒介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这些平台和媒介能帮助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资源的快速推送,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快速组织课堂,实现线上线下的反馈适应性教学的教学新模式[4]。

2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教学实践

文中以“摩擦式离合器”模块内容为例进行了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与探索,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借助蓝墨云班课平台实现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逐步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1课前准备。云班课建立完成后,通过邀请码把学生加入班课。在上课之前,完成蓝墨云班课的课程搭建及资源上传,主要信息化资源包括“摩擦式离合器”PPT、相关知识的微课视频、导入课程所需知识点、课中的相关实践活动和课后测试题、相关动画和图片等。准备膜片式离合器实物或者相关零部件教具。对班级所有学生自由分组,大部分教学中的环节按照组别进行。

2.2课中教学。课中教学有以下5个环节:(1)课前学习在正式学习摩擦式离合器之前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前导任务:①观看微课视频。了解摩擦式离合器在手动挡汽车的位置和作用及汽车行驶过程中使用离合器的场合。②工作任务。掌握汽车离合器的类型及摩擦式离合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③制定任务计划。分析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要求学生完成详细的工作计划。(2)计划决策①将学生制定的任务实施方案通过云班课自带的头脑风暴等活动分享,让所有学生对比观看,教师点评。②教师对典型的实施计划方案进行点评或者学生自愿进行自我分享。③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制定最优的实施方案供学生参考。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云班课的“头脑风暴”活动辅助实施。这一过程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参与到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展示自己,使课堂的活跃度提升,有利于后面环节的实施。(3)任务实施学生开始收集资料,观看离合器已经上传的微课视频并对离合器实物进行观察分析。老师巡回监督指导,同学遇到问题时及时指导。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云班课的“答疑讨论”活动辅助实施。该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为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全程指导。(4)自评互评每组学生首先进行组内互查讨论,互相弥补任务实施的不足之处,对摩擦式离合器的构造及工作过程进行总结。每组选一位成员对该部分的知识要点进行自我叙述。然后每一组再选一位成员对其他组的阐述进行评价。通过该环节,培养同学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对知识点的评价能力。(5)课堂总结教师对每一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并对学生总述的摩擦式离合器的知识要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对学生没有提到的要点进行补充。

2.3课后测评。根据课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借助云班课的“测试活动”和“作业小组任务”活动,有针对性地推送已经上传的作业思考题。通过完成该节课程的知识测评,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借助平台的智能分析和评估系统教师更加了解课程的教学效果及学生仍未解决的问题,便于对知识的查漏补缺和对教学设计的进一步优化。

3结论

学期学习计划范文8

关键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大学物理;课程作用

0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业制造业日益蓬勃发展起来,其中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采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是为了不断改进生产流程,优化生产工艺,以高效地生产出相应的产品,从而大大缩短生产周期,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产技术,具有能取代人工,能实现高效生产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大力发展开发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对于提高我国整体经济水平意义重大。

1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发展优势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生产技术,具有智能化以及自动化等优点。采用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具有能极大地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有效保障产品生产质量、实现节能环保、有效促进制造产业快速发展等优点。

1.1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生产质量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相对于传统机械制造技术具有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特点,能有效代替人工、节省人力投入、降低人工成本。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编程,采用信息化控制,缩短生产周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因为生产系统的自动化,若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生产系统会自动停止运行,进行自动检测处理,此时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可以进行故障分析排除,通过计算机操作,对导致机械设备运行异常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减少人工生产中的误差问题,提升产品生产质量。

1.2机械制造设备不断升级完善,实现节能环保

现代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利用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等优势,结合我国机械制造业实际生产状况,对机械制造设备不断改良和更新,完善机械制造设备,提升机械制造技术的智能化水平和自动化水平,并逐步实现微型化,实现机械制造设备的不断升级,以及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微型化机械制造设备外形更加轻巧,移动方便,性能更加稳定和完善,操作更加简捷,能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环境污染和影响降低,既节能又环保,有利于机械制造技术的长远发展。

1.3完成产业升级,促进机械制造业快速发展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采用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机械制造的各个环节,实现机械制造过程的数据可视化,对产品性能参数进行虚拟仿真,对生产环节进行远程控制,将各方面信息数据转变为易于理解的形式,实现对大型机械制造设备的可视化控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产业稳定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实现安全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及机械制造行业的竞争力。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先进性不断提高,机械制造设备精准度、生产效率也不断提高,完成了产业升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具有明显技术优势,在很多工业领域及机械制造行业不断发挥着其重要作用,对制造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2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2.1数字化特征及虚拟化特征发展趋势

数字化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自动化产品生产链上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数字化的可视、客观的特点,用客观、准确的数据对生产线上各个环节进行数据显示,实现机械制造过程的可视化以及产品质量的实时监督,使得产品合格率得以保证,并且机械制造过程的可视化提高了人们对于产品或企业的信任度。而虚拟化则是指利用各种仿真或全息技术等,对实际情况中产品特性和功能以虚拟现实的模式进行模拟展示,提前考虑产品设计出来以后会遇到的问题,让设计者能够直观地看到产品最终效果,并能形成产品模板,防止生产材料浪费,降低产品输出成本。另外在进行产品修复时也可以运用仿真技术进行模拟展示并实现最终的修复,克服了传统制造业中技术人员在修复时,需要进行反复地拆解、研究的问题,虚拟化在产品设计和产品修复中的重要应用对生产结构优化,故障率降低,产品质量提高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机械制造行业加工能力及机械制造生产效率不断得到提高,自动化技术不断得以完善。

2.2智能化特征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与先进生产技术不断融合,不断完善。因为智能化具有人性化特点,并且智能化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快捷与方便,推动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也逐步向智能化趋势发展。在自动化技术中实现智能化技术的恰当融合,可以提高机械制造行业的技术水平,实现机械设备不断完善。智能化生产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标准,减少能源消耗,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水平。

2.3网络化发展趋势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包括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产业在内的很多企业越来越多的创新性的将网络技术运用到机械设计研究中,通过网络化控制方式实现产业功能拓展,使得发展空间不断得以开拓。物联网技术在机械制造业的应用促进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采用信息化技术对机械制造生产过程进行远程操控,可以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处理,实现技术、管理及操作等多方人员同时进行交流沟通,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促进机械制造行业可持续、快速的发展。

3大学物理课程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专业中的作用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专业以机械设计制造为基础知识,采用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和先进制造技术等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理论,主要涉及机械学、电子学、光学、信息学、材料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研究机械制造领域中各种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到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等相关技术,实现机械装备及机械产品的智能化、自动化的设计与制造。国内外大部分高校都是按照机械工程方向进行培养,没有进行详细的专业划分,在大三、大四时设置专业模块课程,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3]。大学物理课程一般在大一、大二进行开设。物理学的应用贯穿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物理学引领和推动着物理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思维科学、哲学等学科的发展[4]。

3.1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前沿新领域的形成

其他科学和绝大部分技术都是以物理学的发展为基础的,物理学最初是在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不断建立起来的。同时在物理学理论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促进了工业科技的进步和其它自然科学的发展。物理学的深入发展,促进了众多工程技术新领域的形成、开发和应用。物理学的深入研究及重大发现也不断地促进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例如对高温超导电性的研究开拓了崭新的技术领域,将对各种高新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2物理学发展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提供新的研究手段及新思路

大学物理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在科学实验、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基本而系统的训练。在大学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不断被培养起来,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技术专业知识的学习及设计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物理学发展不断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以及其他工程技术课程的学习及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例如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就是根据对核磁共振现象的研究进而开发出来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利用了量子隧道效应制成等等。物理学是学习和研究其他自然学科及技术学科的基础,其发展与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等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密切关系,对于物理学课程的学习及物理学新发展的研究为观察新现象、找到新联系、实现新构想、提供新技术开发等方面提供了可能性。

4结束语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随着第四代工业革命的到来,以及“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提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因相对于传统机械制造技术有明显优势,日益蓬勃发展起来,并向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发展。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专业中大学物理课程的开设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等工程技术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怡,王昱程.浅析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J].四川水泥,2017(01):117.

[2]曲铁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发展探讨[J].科技视界,2018(07):141-142.

[3]刘新华,杨海峰.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课组课程体系现状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8(32):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