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视域下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论文

协同育人视域下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论文

一、“协同育人”理念下构建大学生职业素质电子档案的意义

大学生职业素质电子档案是高校从事就业教育的专门机构及二级学院等有关单位,在新生入学后,借助信息化平台形成的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成长和发展有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及声像等多形式的电子历史记录。大学生职业素质电子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发展历程。通过电子档案,将高校、导师、社会、用人单位、校友、家长、大学生等各方资源有机融合,更好地落实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协同育人”理念下构建大学生职业素质电子档案的意义有。

1.帮助大学生了解并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电子档案实质是一个引导学生思考,并调整其职业规划进程和方向的教育载体。在档案的登记过程中,学生需要登记的内容除了个人资料、按时间顺序参与的活动、取得的认证等记录外,还包含职业素质规划时间表、自我评价和学习反思等资料。这些内容不仅强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让学生对自己的阶段性目标有较为清晰全面的把握。大学生职业素质电子档案记录就是一个从自我反思到自我评价,进而到自我调整,然后是自我提高的循环教育过程。可见,大学生职业素质电子档案帮助学生了解并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

2.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精细化的指导。

大学生职业素质电子档案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手段。借助电子档案平台,职业规划导师、家长等各方,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方便地查阅学生的职业素质电子档案,关注学生职业素质发展的具体情况,及时把握发展方向。通过档案评价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定期对学生的档案进行评价和建议,对学生的进步做出适时的评价和鼓励,及时纠正规划出现的偏差现象。对于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还可以联合导师、家长等,通过个别面谈等方式进行指导,达到“因材施教”、协同育人的效果。以大学生职业素质电子档案为切入点,可以更好地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精细化指导,保证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3.有助于增强就业服务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职业素质电子档案可以作为用人单位进行人才选拔、任用、考核的主要依据。用人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一定的应聘条件,在电子档案平台上对符合条件的学生发出面试邀请后,有意向的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发送自己的简历报名参加面试,真正实现“双向选择”。这种应聘方式,改进了传统靠辅导员、班委招聘信息导致传达遗漏等问题,为学生创造了更多有效的面试机会。由于设定了筛选条件,都是符合条件的大学生面试,既节约了学生、老师和用人单位的时间及精力,提高了面试成功率,也提升了就业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基于协同育人的大学生职业素质电子档案内容设计

大学生职业素质电子档案应该是衔接贯通学校、家庭、社会、用人单位、大学生等各方要素的有机载体,基于协同育人的大学生职业素质电子档案内容应包括三大部分:

1.个人基本资料。

包括姓名、相片、性别、政治面貌、出生日期、生源地、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父母联系方式、自我介绍、性格测试记录和职业兴趣测试记录、阶段性职业素质提升时间表等。

2.职业素质成长记录。

包括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课程及成绩;参加的各类文体、学术、科研等活动的记录和评价;参加的社会实践、实习见习记录等。

3.多元评价记录。

包括在学习阶段完成后,自行上传自我评价和学习反思等资料;导师对学生职业素质状况的反馈评价和定期生成的阶段性诊断报告;实习见习单位对学生的表现评价等。

三、基于协同育人的大学生职业素质电子档案构建基本原则

基于协同育人的大学生职业素质电子档案倡导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出发点,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动态的记录大学生职业素质发展变化轨迹的电子档案,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成才的目标。构建档案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

首先,档案的设计要科学。要成为学校、导师、家长、大学生、用人单位等各方参考和使用的有效工具,通过协同互动,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质。其次,档案的内容要科学。档案应涵盖学生职业素质相关的包括兴趣、特长、个性特点、心理素质等在内的方方面面,既要能全面地反映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变化情况,同时又要注意突出重点,避免过于笼统。最后,档案的登记过程要科学。

2.发展性原则。

大学生职业素质电子档案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发展的一种途径。档案的登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融合了记录成长、反馈调节、积极引导、反思总结等功能,要体现发展性原则。表现在不仅关注学生职业素质的结果,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过程。要引导学生分析其在某领域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不断调整和更新自己的职业规划,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3.个性化原则。

大学生职业素质电子档案是记录和展示自我职业素质的平台,要体现个性化的原则。首先,借助电子档案平台,大学生可以上传各类图片、音频、视频作品等,建立个性化的职业素质档案,多视角、多层次展示自己的能力。其次,大学生职业素质电子档案方便了职业规划导师、家长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4.多元化原则。

大学生职业素质电子档案融合了协同各方单位共同育人的功能,要体现多元化原则。首先是评价主体多元化。档案应包含自我反思评价、导师评价、家长评价和单位评价等多主体评价内容,以丰富的评价信息来源让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调整自己的发展规划。其次是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依据评价内容不同,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多方面来观察、了解、分析学生的优缺点,帮助学生认识和提升自我。最后是指导方式的多维化。

四、构建基于协同育人的大学生职业素质电子档案保障机制

构建基于协同育人的大学生职业素质电子档案,需要从制度、技术方面做好保障。具体如下。

1.制度保障。

首先,规范档案收集的部门。通常情况下,大学生的很多资料是分散在各学院或者团委、学生处等职能部门,存在资料不全、使用不方便等情况。应成立或指定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总协调,形成学校—学院—班级—个人的档案资料收集网络,由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大学生职业素质电子档案资料的更新、审核等管理工作。其次,制定和完善大学生职业素质电子档案管理制度。要根据职业素质电子档案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和制度,规范档案收集的时间、内容、形式,资料审核的人员、流程等,促进档案工作的高效性和条理性。同时,高校、用人单位、学生、导师要有意识地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为促进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最后,做好大学生职业素质电子档案的建档宣传。各部门、各主体要充分重视电子档案的建设工作。

2.技术保障。

首先,搭建大学生职业素质电子档案信息平台。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是搭建大学生职业素质电子档案信息平台的保障。信息化平台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电子档案的记录、使用的基础。在搭建大学生职业素质电子档案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还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查询、汇总、检索等功能。其次,设定不同的使用权限。大学生职业素质电子档案有不同的功能,对不同用户应实现电子档案不同权限的信息公开查阅等功能,如学生用户可以管理自己的职业素质档案,同时查看指导意见和适合自己的实习就业信息;企业用户可以查阅屏蔽了个人资料的学生简历,发送面试邀请等。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账户端口及不同的使用权限,既方便操作管理,也有助于保护大学生的隐私。最后,维护数据的安全。大学生职业素质电子档案包含了很多个人的资料和隐私。要提高隐私保护的意识,不随便外传数据资料。网络环境下,更应提高技术水平,定期对软件系统进行更新及维护,通过网络监测、控制访问权限等手段,维护数据的安全,保护电子档案信息不受侵害。

五、结语

综上,将协同育人理念融入于大学生职业素质电子档案中,发挥高校、社会、用人单位、校友、家长、大学生等各要素的“协同效应”,不仅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拓宽了育人成才的平台和渠道。

作者:吴斯娜 单位:广东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