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政治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1.个体品德的形成和心理水平形成经历趋同

学生个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其实质是个体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其所经历的历程在诸多方面都有着共同之处,知、情、意、行的活动过程是人格因素如动机、理想、情感等共同参与及协同参与所形成的结果,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实现,最终要以个体的动机、信念、理想、能力水平等人格完善为基础。人格的养成是以德性为核心,德性的健康发展也必须以健康的人格为基础。因此,无论人格的发展还是思想品德的发展,都是诸种心理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结果。

2.教育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律相类似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维果斯基用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来解释教育与个体成熟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教育要走在个体发展的前面,最佳的教育时机就是在个体即将成熟而尚未成熟之时。同样,无论对心理教育或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都必然遵循着这一基本的教育规律。心理教育的实施同样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识规律,遵循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的智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的发展水平,逐步地实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必须要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将尊重学生的个人素质和理解不同学生发展的不同步性,同时把学生内在的发展作为教育实施的依据。两者有效的进行都需要依据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优势,共同缔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让学生能够健康发展。

二、心理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亦应该不断地突破创新,紧随时代步伐,融入新的内容,心理教育的结合既是时展的结果,将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心理教育为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心理基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利用心理教育能够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心理教育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反映了社会对受教育的思想、政治、品德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要求。心理教育则关注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活、如何发挥人人潜能,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我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学会应付挫折、调整情绪,学会职业选择、职业设计等。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讲,心理教育实际上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合理扩展与延伸,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发展和人格完善。

3.心理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途径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主要通过说服、榜样、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这些方法虽然曾经在取得过一定的成效,然而,这些方式的实行重在强调外在的影响和外部的强化,有时难免流于形式,使人感觉单调、枯燥。心理教育提倡尊重人格,注重发掘学生的身心潜能,注重依靠自我的人格力量来促进心理健康。这种教育方法促进和鼓励受教育者,提升其自信心,可以促进其积极而有效地内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鉴和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如疏导法、心理咨询法、心理暗示法、训练法、角色扮演等方法来发掘受教育者心理的潜意识能量,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总之,在高中阶段思政教育课堂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适合时展的需求,同时适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求,运用心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个人的能动性,尊重个人的自我选择,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形成机制,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从而对改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践环节的效果不明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将会起着重要的开创性的作用。

作者:杨晓庆 单位: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