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阅读教学实施探索

体验式阅读教学实施探索

[摘要]

在体验式教学发展日益深入的今天,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问题成为每一位语文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升华中,笔者总结了以下有效实施策略,旨在通过统筹教学活动的各方面因素顺利实施体验式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强化背诵与朗读;深化教学活动中的文本情境体验。

[关键词]

体验式;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体验”一词出自《淮南子》:“故圣人以身体之。”《荀子》:“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现代汉语词典中将“体验”解释为通过实践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心理学上“体验”泛指对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由此,体验式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生体会和感受文本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体验教学打破概念化教学模式,即无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与对话,静态地考察、机械地图解,割舍了语文鲜活丰盈的生命活性,而把教学基本点从对文本的概念化分析转到学生自主性体验和创造性理解上来,以主体体验活动建构文本的意义,促进学生对自我的全新建构。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环境的变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融入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已是大势所趋。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体验式教学作了一定的研究。朱小曼教授在《情感教育论纲》中提到这是一种特殊的活动,主动体会的过程。裴娣娜教授在《发展性教学》中认为是“一个人对愿望、要求的感受”,是一种情感。体验式的阅读教学固然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有所不同。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阻碍。传统的阅读教学更注重教师的传授,注重课堂的预设,而把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放在了第二位,忽视了课堂的自然生成。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或是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或是教师的教学习惯方面,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实施受到了阻碍。于是,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自主的感悟和体会提高到首要的位置,怎样实现体验式阅读教学,成为我们在实施体验式阅读教学过程中共同面临的难题。综合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升华的总结,对于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笔者做了如下思考。

一、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

从学情出发,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体验应围绕学生展开。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意识,是体验式阅读教学开展的前提。体验式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对文本进行感悟和理解,虽然并非要求学生有超越年龄的阅历,但如果能够积累基本的生活经验,那么将会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所以于学生层面,首先必须具备这样一个体验的基础。当然并非所有的文本阅读都能结合学生生活经历。但是生活经验积累对学生理解文本的指导作用毋庸置疑。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加强生活经验的积累?第一,教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事无巨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给学生的记忆画布增添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的一笔。这些无不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活动。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往往给学生理解文本以帮助。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小学语文教材或阅读读物中,为数不少的作品源于生活。因此,教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多一点细心,多一点观察,多一点发现,对于文本阅读事半功倍。比如,在阅读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看云识天气》时,这是一篇科技说明文,文中介绍了出现各种云的形状的情况下会出现的天气状况。“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其中“,鲤鱼斑”指透光高积云,当天空中出现这种形状的云时,云层如果没有继续增厚,短期内仍是晴天。有的学生也许见到过这样形状的云,或者细心观察过“鲤鱼斑”,那么在文本的理解过程中,便能轻而易举地达成。第二,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生活情”。文本源于生活,其中的情感尤其如此。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个体,其固有的社会关系决定了其必然是一个有感情的个体,而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情感,例如亲情,友情,学会感恩等等。教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情人”。比如莫怀戚的《散步》一文,作者对于母亲要走大路与儿子要走小路而最后一起走大路的抉择,其中一些三代人之间的对话以及作者的感情流露,需要学生们从亲情与感恩出发,方能深刻理解作者对此的描述。

二、强化背诵与朗读

诵读是在体验教学中使学生有效地感知文本的重要方式。语言符号,特别是汉语文,不仅表达着字面意思,体现着作者的情感,还传达着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以及耐人寻味的内在意蕴。而诵读要求读者调动心、耳、口、眼、脑等器官,揣摩词语的内蕴,体会文本的情味,将文字背后的各种意义传达出来。这正符合汉语文的特点和体验教学的整体感知要求。所以古今学者都强调“因声求气”,通过诵读把握文本。现今,语文教师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了诵读的重要性。尤其在国学热中,诵读成为比较受欢迎的教学方式。事实证明,诵读是体验教学的有效策略。比如中小学生对经典国学作品的学习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加以学生的理解,以达到掌握的目的。那么诵读便是学生课后的自主活动。而体验式教学的方式强调以学生自身的体验活动为主。强调学生体验活动,首先必须把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经典国学作品除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韵味,还有诵读朗朗上口的特点。其中饱含着强烈的情感因素和深厚的语言内涵,需要学生在自主诵读中去体会。因此,经典国学作品的体验学习,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和在理解后诵读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在理解前,学生通过一次甚至多次朗读作品,初步感知,以对作品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表层的理解,目的在于以读带教,以读促学。这里的诵读强调学生主动的语言实践和创造性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文本解读。最后是文本理解后的诵读。在这里的诵读,并非等同于学习前的诵读。这里的诵读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诵读,让学生带着对文本的理解,对文本的感悟,并带着应有的感情去诵读。在诵读中升华情感,进一步理解文本主题。

三、深化文本情境体验

文本情境指的是文本内容描述或隐含的特定情感与环境,它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和语境在文本理解中的意义一样,文本的情境影响着作者与读者间的情感传递。张志公在主编的《现代汉语》中提到“: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因此,分析语言现象,必须把它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离开一定的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段孤立起来分析,就难以确定这个语言片段的结构和意义。”文本的情境也一样,要理解一篇作品,首先必须了解作品描写定位的情境。同时可以经由作品的情境触类旁通地理解作品的方方面面。体验式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设法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感其所感,悟其所悟,让学生结合已有的文化心理体会文本中特定的情感与环境,从而由模糊的初步感知上升到强烈的情感共鸣,并通过自身的感悟和体验获得深刻真挚的情感领悟。例如,《药》的结尾在华、夏两家母亲上坟时有一段环境描写,描写的中心是一只“乌鸦”:“两人站在枯草丛中,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教师便可引导学生由此段的环境描写进行诠释和体验,使他们明白:在汉民族的文化传统中,乌鸦是恐怖、神秘、不吉祥的象征,此处乌鸦与坟地景色一致,营造了一种悲怆、死寂而又压抑的氛围。从文本的这一情境出发,学生就有了自己深刻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解读,从而获得创造性的理解。

总之,在体验式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结合学情,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以学生的体验感悟为本。引导学生体验文本的具体情境,注重学生的切身体悟,从而实现体验式阅读教学。

作者:窦小棉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

【参考文献】

[1]曹明海,李洪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2]杨晋夫.初中语文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设计[D].西南大学,2011.

[3]李雅丽.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12.

[4]邢颖.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

[5]邓君.高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6]黄芳.库伯体验式学习理论关照下的普通高中现代散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