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器乐葫芦丝在音乐教育的应用

民族器乐葫芦丝在音乐教育的应用

民族器乐教学是民族音乐传承中的重要一环,而民族器乐在现阶段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还处于启蒙尝试阶段。本文通过葫芦丝这一乐器作为媒介,探究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引入民族器乐教学的可行性与实践性,同时也对葫芦丝作为民族器乐的样板性乐器进入课堂的可能性与实践性提出建议。

一、民族器乐教学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

谈到民族器乐,首先要了解“民族”这个由时间与地域形成的具有历史性的概念。一个民族本质上可以看作一个文化共同体,维系民族存在的也是其内部每个个体对于其整体层面上的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归属感。这种认同与归属,是在其历史进程中长期发展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的。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器乐也具有历史性、连贯性、传承性的特点。自学堂乐歌开始,民族器乐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从形式上与内容上皆被阻碍——形式上音乐教育多以歌唱合唱为主流,在内容上又以西方音乐体系为范本,一直到现在,全国各大高师高校基本上仍存在有“西方音乐中心论”的思想,培养出来的音乐教师大多不了解也不愿意去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及民族器乐。同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推进,西方流行音乐也在大肆占据我国市场份额以及影响本土音乐创作,这使得中国民族音乐的生存环境愈加艰难,在社会上的传播度与认可度每况愈下。直到近年来,随着教育部一系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民族音乐的教学工作才被逐渐重视,民族器乐的教学运用才逐渐实施。现阶段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引入民族器乐教学有助于传承并发扬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全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快了全球一体化进程,同时也在改变着我国国内的经济文化生活,在音乐层面也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文化氛围。面对全球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保持传承并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成为一种国家实力的象征与需要,因此,在现阶段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有必要引入本民族特色器乐教学。引入民族器乐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单一的音乐课堂,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实践部分基本以歌唱课的形式实施教学,课堂形式较为单一,学生持续性兴趣缺失,对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提升也相对有限。通过引入民族器乐教学,可以持续培养学生对于学习本民族优秀传统音乐以及对音乐课堂的兴趣,并增强其在音乐课堂中的成就感,并通过个人的成就感,来实现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整体认同感的目标。

二、民族器乐葫芦丝的形制与演奏特点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筚朗道”等,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一直充当着云南部分地区和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葫芦丝是一种簧管乐器,依靠簧片震动与葫芦、竹管腔体共鸣共同发声。一般来说,一只完整的葫芦丝由葫芦、金属簧片和竹管组成。竹管部分分为主管与副管,传统葫芦丝主管正面有六个音孔,背面有一只音孔,其主管与附管一般由紫竹制作;葫芦丝的金属簧片形制有长方形与三角形,其材质基本是铜制,也存在使用其他金属制作的情况。作为一种民族管乐器,演奏葫芦丝时需要运用气、指、舌三个方面,其演奏特点有:气息绵柔清扬,幽转多变。在具备箫声呜咽多情的同时,通过气息的变化,还可以使葫芦丝的演奏效果绵绵含情。指法轻柔多变,技巧丰富,表现力饱满。葫芦丝的手指技巧非常丰富,其中颤、叠、打、滑等技巧运用多变,虚指颤音等特色技巧使得葫芦丝音色轻柔甜美,风味独特。传统葫芦丝演奏整体以轻柔甜美的风格为主,这是因其乐器形制所决定的演奏特点,也是其所属民族历史文化的沉淀演变。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随着葫芦丝制作技艺与演奏技术的变革,葫芦丝的演奏风格也逐渐丰富。

三、葫芦丝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一)音乐课堂中应用葫芦丝的可行性

经济性

葫芦丝的制作材料成本相对较低,且目前从事葫芦丝制作的厂家数量众多,葫芦丝乐器在市面种类较多,价格比较低廉。笔者通过与多家葫芦丝制作厂商的实地接触发现,满足中小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演奏与音准需要的,其价格基本在80元左右,具有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普遍运用的可能性,满足普及教育的经济性要求。

容易掌握

由于葫芦丝是单簧管乐器,构造简单,基本可以做到即拿即吹;葫芦丝音域较窄,指法按位数量有限,通过教学可以较快掌握,时间成本较低,具有普及应用需要的易掌握性。

顺应课程标准的要求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要充当参与者与实践者的角色,通过在中小学音乐课中引入葫芦丝教学,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课堂中的参与者与实践者;同时音乐新课标也要求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应作为重要的一环,故而引入优秀传统民族乐器葫芦丝,可以更好地完成这一要求。

(二)葫芦丝在音乐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葫芦丝的演奏方法较为简单,容易上手,制作成本相对较低,便携程度较高;其在中小学课堂中,不光可以在介绍民族音乐与民族器乐的专题中使用,也可以运用在日常的课堂授课中。下面谈论几种具体运用的场景:葫芦丝可以运用在课堂导入阶段。课堂导入阶段是一节课非常重要的环节,甚至决定了本次课程能否顺利进行,新课导入如果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兴趣,新课的进行将会“事倍功半”。传统课堂导入多为教师讲述故事或者播放音频视频等,这种方式形式较为单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效果不甚理想,学生的接受度也在逐渐下降。教师可以运用葫芦丝演奏本课主题旋律等方式,适当变化新课导入的方式方法,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帮助新课顺利进行。葫芦丝可以示范课堂内容。中小学阶段音乐教育内容中,歌唱课所占比重很大,其主要是以单旋律的形式存在。葫芦丝作为单旋律乐器,使用其演奏课程内容旋律,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加深旋律印象(通过使用改良后的新型葫芦丝,教师基本可以演奏所有歌曲,不需要担心葫芦丝音域不足的问题);同时钢琴或电子琴成本较高,在硬件环境有限的偏远山村地区,无法配备键盘乐器,这时候可以使用价格低廉容易掌握的葫芦丝代替键盘进行示范。通过葫芦丝演奏教学可以实现学生的课堂参与与实践。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学习葫芦丝演奏,让学生真正体验演奏民族器乐的乐趣,使其真正参与到音乐教育的实践中。在课堂中,教师在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后,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葫芦丝演奏学习,具体实施可以按需按情况分组或者整体进行,切实增进学生对民族器乐的认知,培养学生专注力以及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学校层面引入葫芦丝教学的探索

教师仅局限在课堂层面开展民族器乐教学,效果有限,想要彻底发挥中小学课堂中引入葫芦丝教学的功效,学校层面的应用是必要的。首先,适度改变音乐课堂的形式。传统音乐课堂是一位老师带一班学生,整堂课上进行集中授课,学生在座椅上端坐听讲,这种形式对于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调度不足。可以在满足教学要求的情况下适当改变教学形式,采取分组授课——通过一次集体教学选拔少量优秀学生,集中培训提高其演奏能力,在后面的教学工作中借助优秀学生分组进行教学,教师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化为课堂的组织者、协调者。其次,组织演奏比赛。在学校层面定期组织个人间、班级间葫芦丝演奏比赛,提高葫芦丝在音乐课堂中的地位与受欢迎程度,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组织演奏比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与舞台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完成素质教育要求的有利举措。通过比赛,确定传承民族音乐、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价值观,加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通过比赛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可以让其参与协助教师在音乐课堂中的教学活动,达到一个良性循环。再次,搭建平台组建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是课外活动的重要载体与平台。在学校层面建立学生葫芦丝社团,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引入民族器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确定、搭建社团组织框架;确定社团学习目标及工作任务;聘请专家或专业教师作为社团顾问;组织社团定期进行成果汇报;搭建校内社团与社会实践的联动桥梁等。

作者:罗栋 单位:无锡市仓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