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域中学英语教育教学初探

少数民族地域中学英语教育教学初探

【摘要】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域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分析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习俗,结合少数民族地域英语教学实践,对该地域的英语教学中相关关系进行审思,以探寻出少数民族地域基础教育具体的解决问题途径。探讨“教”与“学”的关系不仅有丰富的蕴意,而且还能利于少数民族地域中学英语教育教学面临困境的解决提供新启迪。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学;英语教学;

少数民族英语教育是一种跨文化载体的教育[1]。从基础教育中的英语教育看来,边远少数民族地域的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并且少数民族地域有着自己的文化背景、语言等方面的文化习俗,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域独特的语言发音、语言思维等给该地域的英语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中学英语的教育理念、面临教学挑战、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衔接等几个方面进行审思。

一、少数民族地域中学英语教育的理念再认知

民族地域英语教育教学是民族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少数民族地域的生活习俗、文化特色、语言特点,中学英语教育中,应该如何秉承何种理念来引领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针对当下的地区英语教学的实然境遇,莫非中学英语教育的就是为了英语考试?又莫非英语教育仅仅交给学生另一门语言?多年的英语教学经历,一批又批的毕业生送走后,民族地域中学生的英语考试不是足够优秀,也未能掌握外语语言基本交流的技能,不禁要问,这是哪里出了问题?曾与多位同行进行交流探讨,或许是需要一线教师针对落后地区、复杂英语教育问题进行再审视。理念是实践的先导,是具体实操的引领。中学英语教育中,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其理念不外乎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教”的理念,其中“教”便是教育、教师、教学的理念,设计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二是针对“学”的理念,“学”是指学生、学习、学校几个方面,对待学生的态度如何?教育系统中学生是主体,而主导因素便是教师,就目前民族地域来说,“教”与“学”两方面理解的深度都不够,具体为民族地域的英语教师再教育的不足,多数教师秉承刻板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待学生未能着实“以生为本”,很多学生都“畏惧”与教师交流,整体看来,多数英语教师未能真正做到“真琢磨、做实事”的教学态度,作为民族地域一线教师,深感“任重道远”。加强对民族地域一线英语教师的再教育,理念需先行,其次是条件辅助,助力民族地域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少数民族地域中学英语教学的挑战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成为交流和沟通的工具[2]。当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英语依然作为重要的一项技能,因此英语教育在较长时间内还是比较重要。现就一线教学实践以及教学经验交流总结出当下少数民族地域中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以下几点,1.少数民族地域英语教师关于“教”理念的认识问题;2.少数民族地域任课教师关于“学”理念的认识问题;3.少数民族地域少数民族语言思维、语言发音、语言习惯等挑战;4.家庭教育意识薄弱的挑战;5.少数民族地域教育本身存在问题的挑战。其中,教师对英语教育中的“教”与“学”的认识问题是挑战的核心。对少数民族地域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挑战进行剖析,具体如下:一是:关于“教”的认识问题,外语教学教师该如何正确的认识“教”的理念,“教”在学校中学英语中,该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这是基层教师急需理清楚的,未能思考、深刻反思什么而“教”?“教”给谁?又怎么“教”?教师对“教”认知的深度,决定了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是:“学”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指向,因为“教”指向“学”,教材指向“学”,教法亦是指向“学”,学校管理亦指向“学”,显而易见,“学”当是教育系统中的核心。关于“学”的认知问题,“教”与“学”的关系本是互动互构,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但身边的同事更多只是关注“教”,未能认识到“教”的对象的是学生的学习,或许该说这就是少数民族地域教育具体实践出现问题的根源之一。三是:对于少数民族地域英语教育教学的关键性问题厘清之后,最需要的是“环境平台”的支持,具体是需积极开展对外交流,特别是与沿海城市中学的交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特别是对具体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共性等方面的探究,提供更多的平台供教师进行再教育,教师的在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域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少数民族地域中学英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一线中学英语教师更多没有进行深刻的思考,未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从内部因素看来,对于基层教育教学的困境主要是自身理论支撑与理论认识不足,而导致具体实践时的尴尬境遇,如何使少数民族地域英语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切实衔接,这不仅英语教育科目的问题,也更是整个基础教育的问题。英语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具体衔接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理论的针对性。研究性的理论专家们到一线基层进行教学实践、调研,以研究出针对性的理论,从根源上避免了“空中楼阁”式的理论;2.实践的协同性。加大对一线教师的再教育,着实深化一线教师教育理念的再认知,让一线教师成为能教学也具备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3.理论与实践的贯通性。健全交流平台,“上下联通”,一线教育工作者与理论、政策制定者保持紧密联系。这些思考或许只是“应然”的状态,希望能一步步趋近,通过这些审思,使“实然”的具体实践更加明晰。

参考文献:

[1]蒲莹晖.少数民族英语教育的民族认知因素研究——兼论潜在课程的介入必要[J].贵州民族研究,2015,36(03):206-209.

[2]原灵杰.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英汉翻译教学——评《英译汉基础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19(07):141.

作者:陆先匀 单位:贵州省平塘县掌布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