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舞蹈论文范例6篇

少数民族舞蹈论文

少数民族舞蹈论文范文1

关键词:舞者唱奏舞蹈音乐少数民族

舞者唱奏,即集歌、舞、乐于舞者一身的一种表演形式。这类舞蹈音乐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广泛存在,其内容非常丰富、种类繁多。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带有宗教色彩舞蹈音乐中的舞者唱奏

舞者唱奏的表演形式在我国的宗教性舞蹈中有着久远的历史。在原始社会,有一个古老的氏族部落,叫“葛天氏”,他们的舞蹈形式是“‘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八阕’即八首歌,分别是《载民》,歌颂大地;《玄鸟》,歌颂氏族崇拜的图腾;《遂草木》,祝愿草木茂盛;《奋五谷》祈祷五谷丰收;‘《敬天常》,向上天表达敬意;《达帝功》,歌颂天帝的功德;《依地德》,感谢土地德赐予;《总兽禽之极》,盼鸟兽繁殖’”。①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部祭祀天地图腾的舞蹈。表演的过程中除了歌唱外,还有舞:“三人操牛尾”,同时还有伴奏:“投足”(踏足为节),体现了舞者歌、舞、乐相结合的表演形式。这种舞者唱奏的表演方式,如今在我国民间流传的各类宗教舞蹈中仍可以看到鲜活的实例。

萨满舞是萨满(即巫师)在祈神、祭祀、驱邪、治病等活动中表演的舞蹈,俗称“跳大神”。这种舞蹈是随着原始宗教(萨满教)产生的,反映原始狩猎、渔猎生活和图腾崇拜,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至今,萨满舞在中国的蒙古、鄂伦春、满族、赫哲、维吾尔等北方十几个民族中还有遗存。各族萨满舞的表演依其道具、服饰不同而各有特点,但舞者唱奏这一形式却是各族萨满舞共有的特点。

锡伯族萨满舞使用抓鼓伴奏,有专门服饰,表演内容以模拟动物为主。他们在跳萨满时穿着特制的服装:头戴六股钢盔,胸挂护心铜镜,腰围红、黄、蓝、绿等色布条组成的飘带绣裙。模仿各种动物的形态和追逐、打斗、撕杀的动作。在整个“跳神”活动中,舞者击鼓歌唱伴随始终。不同的场合配有相应的固定曲调。如萨满在穿戴神帽时唱一首短小的《抗耳唱耳》歌曲。在请神敬神时唱《扎黑珠黑》等。蒙族萨满舞,是萨满巫师为人“驱邪治病”从事吟唱韵文,并伴以手舞足蹈的法事的祈祷活动。他们的服饰不同于锡伯族萨满舞,戴有鹰、神树等饰物的法冠,内着红衬裙。衬裙为布质,分左、右两片,每片略呈上窄下宽,用一根布带连接。外罩带有16—24条飘带的法裙,飘带很长,呈上窄下宽状,有些飘带的中间或末梢,分别缀有一只小铃铛和穗。从腰部两侧向后围腰坠有9—12面大小不同的铜镜,称为“腰镜”。舞者舞动时,腰镜互相碰撞而发声。因此,它既有装饰的作用,同时还是充当伴奏作用的乐器之一。萨满“跳神”时,左手持单鼓,柄端坠有小铁环,右手持榆木鼓槌。请神时分四部:一、唱祝祷词,由助手击鼓伴奏,边击鼓边走碎步;二、唱召神词。勃(蒙古族称男巫为“勃”)与徒弟边舞边唱,不时变换舞步图案;三、唱词结束,“勃”进入神灵附体的境界,鼓声激烈,“勃”上身微右倾,鼓面微右偏,分别向左右两侧连续转百余圈;四、送神。常表演踩火炭、舔铁烙等绝技。综上所述,萨满舞是舞者唱奏中具有宗教色彩的典型。此类宗教性舞蹈音乐通常程式性较强,舞者不仅有表演音乐的任务,同时兼有与神灵沟通、驱邪治病等职能。因此,舞者具有多面性,音乐为舞蹈增添神秘色彩,并与当地的民族特色紧密结合。

二、其他类型舞蹈音乐中的舞者唱奏

除了宗教性的歌舞音乐,其他类型如劳动歌舞、娱乐性歌舞、狩猎歌舞等舞蹈音乐中也存在舞者唱奏的表演形式。劳动歌舞的内容主要体现劳动生产。杵歌是民间劳动歌舞的一种,也称舂米歌,流行于黎族、高山族、景颇族等地区。它以木杵敲舂为特点,载歌载舞的舞蹈形式,以居住在台湾日月潭边“邵人”的杵歌最为著名。表演时,舞者随歌挥杵,高低不同的木杵碰击石板,发出如钟似磬的音响,奏出参差不齐的节奏;伴唱歌曲多是古调民歌和传统的词曲,也有新作,但都充满田园风味。如名为《丰收的喜悦》的歌中唱道:“湖光闪烁着绿影,粟米丰收一片欢欣;父母开镰幼童相助,不怕劳苦协力齐心”,②反映了高山族人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

娱乐性歌舞,如藏族弦子舞,是在乐器弦子的伴奏下,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歌舞艺术。主要分布在藏族聚居区,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自娱性歌舞。这种歌舞在表演时没有固定场所,院坝、房顶、房间内都可以成为舞场。由男子拉弦子,女子舞彩袖,随着弦子节奏的变化,歌声舞姿变化多样。弦子舞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迎宾舞,以迎宾、相会为内容;二是赞颂歌舞,以尊敬长辈、热爱家乡为内容;三是爱情歌舞,主要表达青年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等内容。藏族弦子舞在舞蹈时男女舞队各围成半圈,时而聚圆,时而疏散,载歌载舞;男子舞姿重在舞靴、跺脚,“拖步”与“点步慢转”是常用的步法,以显示豪放粗犷之美;女子则注重突出长袖轻柔的舒展之美。弦子舞伴奏曲调大都高亢嘹亮、粗犷豪放。音乐结构一般为二乐句和四乐句,音域多在十一度和十三度之间,绝大部分为五声或六声音阶,每个曲调都有一套相应的舞蹈动作,歌词即兴性强,常运用比、兴、赋等方法创作,比喻生动、朴素自然。

由上可知,舞者唱奏在我国少数民族舞蹈音乐中是一种较为广泛的表演形式。舞者在整个音乐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多才多艺,传达着整个舞蹈的核心与精髓。各舞种之间交相辉映又各有特色,有些表演是歌、舞、乐并重,有些主要以演唱为主,如佤族玩调等等,都充分地显示出了我国少数民族舞蹈音乐的独特魅力!

注释:

少数民族舞蹈论文范文2

表面看来,当前少数民族舞蹈在各地方的大型文艺节目中的数量是很多的,但这些文艺节目大多是当地为了发展旅游事业、扩大知名度,以适应旅游者的口味为主,属于旅游歌舞类别,并不能代表民族舞蹈的繁荣发展。笔者曾在新疆的一个景点看歌舞表演,只见一位维族姑娘露着肚皮,小腹对着观众不停地转动。显然,这不是维族舞蹈美的特征,也不是可爱美丽的维族姑娘的形象。旅游歌舞出现这种情况并不鲜见,也无可厚非,但艺术舞台上也出现这种情形就非常令人担忧。比如最近看到一支傣族(花腰傣支系)女性舞蹈,出现一个突出的舞蹈动作,双脚大八字半蹲,两手臂在肩膀位置平伸,面对观众小腹部前后闪动,这个动作在舞蹈中反复出现,似乎是该舞蹈的主题动作。这个形象与傣族少女含蓄、优美的形象相去甚远,也看不到傣族舞蹈的风格韵味和体态特征,感受不到花腰傣的舞蹈美,最终失去了傣族舞蹈的精髓。

民族舞蹈的精品佳作应该是反映少数民族的精神风貌、思想感情,同时强化和突出该民族舞蹈的风格韵味特征,而绝不是使风格特征淡化、削弱、歪曲以至消失。如果进行创作时,只抓一点外在的元素,忽视各个民族舞蹈自己独有的风格特征及其深邃的内涵,那么舞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和价值,更不用说那些歪曲了民族的形象、违背民族的习惯和文化心理的“创作”了。

其实在我国民族舞蹈发展的过程中,产生过许多舞蹈精品,如蒙古族的《鄂尔多斯》、黎族的《三月三》、维族的《摘葡萄》、藏族的《洗衣歌》、朝鲜族的《长鼓舞》、傣族的《孔雀舞》等。这些舞蹈有的是从群众自娱性舞蹈加工改编为舞台艺术节目,有的是从生活中获取素材,根据新的内容进行新的创作。不论是加工改编的还是创作的作品都充满了新意,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民族的精神风貌,而极为可贵的是,这些舞台艺术作品更加突出和强化了该民族的舞蹈风格特征。这些舞蹈中创新的舞蹈步伐、舞姿、动作等为该民族和广大群众所接受和认可,成为了该民族舞蹈的一部分,丰富了该民族的舞蹈艺术宝库,并在该民族和全国广大群众中流传。

笔者走访了许多民族舞专家、学者和编导,不少人认为,少数民族舞蹈也需要不断地吸收借鉴,才能促成少数民族舞蹈事业的发展。问题是在吸收借鉴的时候,不能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不能忘记少数民族舞蹈的“根”,不能丢掉少数民族舞蹈风格韵味这个最根本的元素。而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舞蹈都是有根的,那就是有着数千年积淀的民族人文文化底蕴。

要创作出一部好的民族舞蹈作品,涉及对民族舞蹈的认识问题,首先要认识产生这个民族舞蹈的民族,要深入了解这个民族的生活、社会、历史、、风俗习惯、地理气候等,要了解这个民族的舞蹈的产生、发展、特征(包括风格特征、体态特征、节奏特征、步伐特征、组合特征、情感表达特征等)及这些特征的形成与变异。一句话,只有了解了这个民族,从民族的生活和舞蹈中提取编舞的素材,并准确地把握它,满腔热诚地去表现它,才能创作出能较深刻地表现这个民族风貌、民族生活、民族精神,同时又具有鲜明的风格韵味特征的舞蹈。

少数民族舞蹈论文范文3

【关键词】中国民舞;发展;创新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它拥有丰富的舞蹈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民族舞蹈传统。在56个民族中,由于各民族的地方特点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舞蹈形式也不相同。其中少数民族舞蹈主要有:藏族,蒙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傣族,回族苗族,壮族,侗族,羌族等。汉族民间舞蹈主要有:东北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胶州秧歌等。尽管中国民族众多,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但整体上都具有载歌载舞,技艺结合,自娱的共同特点。

一、民族民间舞的传承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应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民间的自然传承,二是教育传承,三是创作传承。在对待民间舞的传统问题上,有些人强调“原汁原味”,认为只有“原生态”的舞蹈才是民间舞。 什么是原生态舞蹈?原生态民间舞是完全来源于生产劳动、、地理环境等元素,贴近人们生活,日常习俗,完全没有被修饰过的动作。对待原生态舞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中原生态民间舞蹈是基础蹈,我们不能认为它是原汁原味的就是最好的,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中原生态民间舞蹈是基础,只有将原生态不断发展不断丰富对其进行加工和技艺上的提高,使之更有舞蹈性和更高的观赏性。民间舞的发展是要经过原生态――教学――舞蹈创作的过程,民间舞教学是在原生态的基础上把训练性表演性强的部分提炼进行整理研究形成规范的教材进行教学。民间舞的舞蹈创作是以它为素材经过再创作向舞台艺术升华。民间舞从生活中走上舞台,成为观赏性强的艺术作品,就必须加工提高。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许多优秀作品都是艺术家们以民间“原生形态”的舞蹈形式为根源,以继承与发展民间传统舞蹈文化为目的进行探索与二度创作的结果。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少数民族舞蹈的民族属性淡化,一些原生态舞蹈没有被很好的传承下来。这些引起了我国民间艺术工作者的警觉,同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行动。主要措施有颁布了一系列法律,用法律手段来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舞蹈同时设立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舞蹈的机构和设施。尽管如此,有些地区没有对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土壤和环境进行保护,使得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大力发展少数民族舞蹈保护少数民族舞蹈生长发育的土壤和环境是当务之急。正如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金浩认为的那样原生态的民间舞蹈在现代环境中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对其生存的环境予以支持和重视。我们在坚持民族民间舞蹈自主性的基础上,尽可能保护它的自然生态环境。其次鼓励和支持民族舞蹈的保护与创新工作,为民族舞蹈保护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首先应该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少数民族聚集地收集、开发整理那些为广大群众所不知的民族舞蹈,进行系统的整理,使民族舞蹈逐步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同时,对民族舞蹈进一步进行创新,使民族舞蹈再上新台阶。

对民族舞蹈仅靠保护远远不够,还必须进行创新。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的能力,也就不可能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果不加以创新和变革,也就没有生命力,就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对民族舞蹈进行创新,使得民族舞蹈恢复活力,提升民族舞蹈的质量,使之生生不息,世代延续.

二、民族民间舞的创新

进入21世纪的今天,民间舞文化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近年来,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出现很多运用现代舞编创技法编创而成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这类舞蹈的特点是将现代舞与民族民间舞蹈相结合,以现代意识现代的艺术技巧对我国现代的人生活情趣以民间舞的形式给以新的体现呈现出与传统民族民间舞蹈风格不同的情况,有较高的观赏性。比如舞蹈《牛背摇篮》,《酥油飘香》,《老伴》《扇骨》《孔雀飞来》等等。艺术是相通的,虽然有各种派别,但这不是民间舞创作间的界限,能把两者相融起来才是最高境界。民族传统文化是保持民间舞独特个性的核心,它是该民族的传统积淀,在发展中是不能轻易被改变的。作为编导在构思、立意上打破传统的前提是一定要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的,否则会背道而驰,编排不出好的民族民间舞。在传承以前经典作品优点的同时,融人现代舞的因素,模仿与借鉴并存,传承与发展并存。

少数民族舞蹈论文范文4

【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创作;前沿

不同的社会背景会催生不同的社会文化,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舞蹈的创作思路以及创作形式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舞蹈艺术的创作都是以时代背景为创作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从而通过肢体语言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态度。我国的社会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而每个阶段的少数民族舞蹈创作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在对少数民族舞蹈创作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可以为以后的创作方向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一、建国初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的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创作

建国以后我国的各项生产逐渐恢复,人民的生活开始稳定,为少数民族舞蹈创作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建国后人们的心情比较激动,能够在和平的环境下生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人们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向往。所以在那个时代的少数民族舞蹈创作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表达的思想比较明确,并且开始研究舞蹈结构和人物形象设计,能够更加充分的表达出舞蹈中的情节,善于使用质朴和自然的动作,创作的灵感主要来源于生活和实践。那时的舞蹈编导大多是演员出身,对舞蹈创作充满了热情,所以为了体会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会深入少数民族内部去体会生活,尊重民族本身的舞蹈传统,能够真正的体现出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在舞蹈创作中充满了真情实感,这是对生活的真实演绎,所以才能够创作出具有长久生命力的舞蹈作品。

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创作的发轫期,在几位海外归国舞蹈前辈们的努力之下,一直沉默于边疆、边远地区的部分少数民族民俗舞蹈被激活了,堂堂正正地登上了表演舞台。不过,这时期的少数民族舞蹈还处在原始的收集整理阶段,舞蹈风格简单朴素。海外回国的舞蹈前辈们借用西方现代舞创作思维,努力运用风格化的民族身体语言来表现民族的气质与精神。自此之后的60多年的发展变迁中,少数民族舞蹈创作发生了极大的结构性转变。

二、中国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创作的复兴

十年,对我国少数民族舞蹈创作是灾难性的时期,也是舞蹈创作最为低迷的时期。在结束之后,我国政府对于民族关系以及民族政策方面颁布了一系列的决策,对于少数民族舞蹈创作提供了新的天地,我国的少数民族舞蹈创作也进入了全面复兴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少数民族舞蹈创作中主要是反映“四个现代化”,充分的展现出民族精神面貌以及各自的特色,表现形式比较新颖,在创作样式多样化,主要突显了人民性、教育性、娱乐性,舞蹈编导为了创作,会对民族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的挖掘,在确定主题之后,会运用风格化的方式表现民族文化的魅力。在这段时期,我国舞蹈艺术工作者非常注重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抢救和继承,开始对边缘化的舞蹈进行重新整理和传承,在舞蹈题材上进行拓展,强调少数民族文化的个性。通过舞蹈艺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拯救了一大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为我国未来少数民族舞蹈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这一时期,少数民族舞蹈创作开始注重理性主导,肯定现代性,积极为社会变革服务。但不足的是缺乏对现代性的反思与审视,使少数民族民俗舞蹈被现代性肢解得面目皆非,不能够充分体现出少数民族舞蹈审美的现代性,进而限制了它的发展。

三、少数民族舞蹈创作的多元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少数民族舞蹈创作进入了理性探索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歌舞创作出现了规模化、结构化、风格化、技术化等特征,舞台艺术表现更加精美,带有情节和色彩的作品增多。此外,还出现了新的创作体裁,如舞蹈诗、大型歌舞等。新时期以来,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创作从复兴走向繁荣,它以参与民族的广泛性、作品题材的丰富性、作品内容的时代性、作品体裁的创新性而构成这一阶段的民族舞蹈的创作特征。

20世纪90年代以后,是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多样化的进一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民族舞蹈有《春香传》、《阿诗玛》、《森吉德玛》等,是中国少数民族歌舞从抒情歌舞向剧情歌舞迈进的时期。民族剧情歌舞的大量出现,表明从这时期起我国已有了一批能够驾驭少数民族舞剧创作的舞蹈编导。同时,舞剧创作已引起了艺术市场管理者们的关注,有些舞蹈艺术家们将舞蹈创作与艺术生产等同看待,认为舞蹈也包括系列程序,如动机、艺术构思、作品完成、作品宣传、作品演出等,也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生产流程和相应的规则。舞蹈编导的艺术修养、主创意识、本体意识、个性自觉、风格重构等都能影响作品的品质。

21世纪,网络技术全球化、动漫技术兴趣化、多媒体技术普及化,中国少数民族的舞蹈创作也受其影响。这时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创作出现了两种状态:即一种以多媒体技术和西方现代舞创作技术来重构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的表演形式,传统与现代融合。另一种将中国少数民族民俗歌舞资源与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文化相结合而打造的典范性作品。这类山水旅游类的民族歌舞艺术家往往由电影界、舞蹈界等大腕级人物担纲,这类创作讲究大规模、大场面、大制作、作品往往呈现大气派。这一时期的舞蹈创作充满了商业营销气息,好看好玩,但已失去了纯真与质朴。

四、结束语

少数民族舞蹈的创作充分的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在舞蹈编导的过程中,通过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的了解,基于传统文化的基础,在故事情节以及肢体语言的表述下,能够展现出一个民族以及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到政策环境、文化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约束,在少数民族舞蹈创作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时代少数民族舞蹈创作方式的研究,能够深刻的领悟到舞蹈创作的内涵,为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未来创作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少数民族舞蹈论文范文5

【关键词】文化;民族舞蹈;发展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167-01

一、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

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漫长的历史造就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多彩。但是由于文化传统、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不同,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的表现方式也不一样。如今我国的民间舞蹈的确出现了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的趋势,这更加让人深思。

民族舞蹈作为非文化遗产,应该继承它的精髓和本质。所以,我们对民间舞蹈进行加工时,并不是要让它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失去原有的东西。

这些年来,广场舞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并开始风靡全国。但是这是民间舞的继承吗?就拿《最炫民族风》来说,虽然它红遍了大街小巷,也是民间舞蹈中的典范,但是这已经改变了原来的初衷,虽然保持着自娱自乐的本质,但是它失去了原本应有的舞蹈核心。

二、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方向以及呈现的趋势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并符合人们日渐提高的审美需求和生活态度,应该创造出更多的形式和风格。同时最重要的是要拥有鲜明的特色。

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文化中,每个民族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和独立的品格。民族特征是民族地区的文化、、性格精神以及风俗习惯,同时包括该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生态环境的综合表现。所以民族风格,其实是指民间舞蹈的韵律。为表现这个韵律,就需要舞蹈者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这就对舞蹈者本身的素质以及文化有了很高的要求,因为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舞蹈者若对于该民族的文化发展没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那在舞蹈中是没办法表达出这个民族背后的文化的。

三、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措施

中国民间舞蹈的传承其实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它的传承的时空多元化和传承的多样化,导致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在传承中要将民族舞蹈传承得更加有文化深度,保持着它该有的活力。这样民族舞蹈才会永远有着青春的活力。同时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该做出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行动保护我们的民间传统舞蹈,使其能够以正确的方式传承。这需要少数民族与非少数民族地区的领导安排各地区的民族舞蹈舞者参与到汉族以及少数民族的舞蹈资源的整理中。在获得这些资料以后,需要建立起专门的保存机构保存这些资料档案,并交予专业的保管人员手中。为了更好的发展以及传承舞蹈,民族舞蹈者应该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去。

同时我们可以在高校开设关于民间舞蹈的课程,将教材引入到高校课堂,也是传承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校具有为社会服务的能力,特别是高校,它有着本土文化和民族舞蹈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高校的教师普遍具有高素质高文化,是整理和接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主力军。另一方面,高校其实有着很好的凝聚力和扩散力。有些高校会建立科研小组亲身去实践和观察,通过学习和编排舞蹈,将舞蹈发展得更具原生态,以及更具美感。三是很多学生有着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专业的民族舞蹈对一些同学非常有吸引力,所以发展民族舞蹈也可以发挥大学生的作用。

四、结语

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体现,因此,我们更应该注重它的发展,它是我国舞蹈文化的一个原始品牌。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将民族民间舞蹈融入到社会中,并且按照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传播它,并让它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潘志涛.新世纪中国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思考[J].艺术评论,2014,(1):38-41.

[2]甘瑜.贵州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8,22(4):56-58.

[3]石裕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云南艺术报,2005,(2):64-69.

[4]刘柳.论中国民族民间舞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J].大家,2010,(2):48.

少数民族舞蹈论文范文6

一、学习蒙古族民间服饰的精华

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民族舞蹈服装在生活服饰的基础上更加亮丽、华贵和复杂。少数民族的舞蹈服装是某一少数民族全部生活服饰的艺术汇集和概括,形象地展现着他们的生产、生活的风貌和地域、风俗、宗教等特点。我们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蒙古族传统服装主要是大襟长袍,多为深色调,布料厚重。头饰、配饰都很精美。演出服装许多非常华贵,超过王室贵族们的佩戴(自然以假代真)。本人从小就生活在北疆,我的父母亲都有好几套华贵的蒙古族服饰,平时不穿,主要在重要的节日、聚会和演出时才穿。我到巴州后,又见到这里的蒙古人不同于北疆蒙古人的更有特色的各种服饰,有的更加古老,服装上的图案画各式各样,对我设计新的舞蹈服装非常有启发。

我们蒙古族民族服饰的遗产都极为丰富,作为服装设计我们对民族舞蹈服装的历史了解还很少。向当代人民群众了解民族服饰,搜集有特色的民间服饰工艺,头饰,佩物工艺等还有大量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做。可以说,我们向群众学习的广度上,向历史学习的深度上都还不足。只有我们较为全面的把握了民族服饰艺术的过去和现在,我们才能有目的的、有根据的、理性的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特征,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才是有生活,有内涵,而不仅仅是给传统贴了个现代的标签。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不能脱离生活。在追求现代化生活的今天,我深入挖掘我们蒙古族现代人的精神风貌,在保留优秀的民族精华的基础之上,展现新生活的特点。作为当代少数民族舞蹈服装的设计应在充分把握民族性、充分把握民族生活特点的基础上展示时代特点,使民族舞蹈服装具有时代特点。

二、深入学习萨吾尔登舞蹈的服饰

生活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生活的五万多蒙古人,是二百三十多年前从伏尔加河流域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和硕特的后代。在新疆天山腹地的巴音布鲁克草原,由于山高路远,像自然生态得到较好的保存一样,原生态的“萨吾尔登”舞蹈在广大牧民中代代相传。建国以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蒙古族聚居的巴州各地在娱乐场所和那达慕、节日集会、结婚喜庆的日子,普遍组织萨吾尔登的舞蹈表演,舞蹈表演以蒙古族为主,维、汉等民族同志也纷纷参加。萨吾尔登舞蹈一般不受场地的限制,既可在蒙古包里跳,也可在室外大小场地里跳,群众普遍参加,气氛热烈欢快,容易推广。

在前好些年民间蒙古人和各族群众跳萨吾尔登舞蹈的服饰没有统一的要求。各种式样、各种色彩的长袍、短褂都上场表演。服饰总体上古老而质朴。近年来在自治州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巴州歌舞团的专业文艺工作者挖掘、整理、加工、并编排了十几个萨吾尔登舞蹈,如:《胡尔登萨吾尔登》、《汗臣萨吾尔登》、《刀伦萨吾尔登》、《少女萨吾尔登》、《走马萨吾尔登》《飞鹰萨吾尔登》、《山羊萨吾尔登》、《奥拉登萨吾尔登》等,艺术性更强了,每一个舞蹈的服饰也不尽相同了。我仔细地研究了这些萨吾尔登舞蹈的不同的服饰,一般说来,总体轻快的舞蹈是短小的服饰,而动作相对舒缓的舞蹈是长袍或长裙。布料和色彩也根据不同的舞蹈所表现的内容而定。本人在学习我的前辈老师萨吾尔登服饰的基础上,参与设计了群舞《波浪萨吾尔登》的服装,该舞蹈2012年参加第?三届中国舞蹈大赛暨第三届内蒙古电视大赛中获表演银奖?。我还设计了群舞《走马萨吾尔登》和群舞《托布秀尔萨吾尔登》的服饰,该两个舞蹈在2014年全疆第四届?舞蹈大赛获优秀表演奖。

三、学习好艺术理论,大胆实践创新

几年来,通过十几套新的民族舞蹈服装的设计和演出实践,我深深地感到作为舞蹈艺术的服装设计,首先应当学习好艺术理论,学习好当代艺术新的研究成果。在大的艺术观念上一定做一个清醒的文艺工作者,把握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再者,不断学习服装美学,民族舞蹈服装专论等。了解当代舞蹈界的总体状况,了解灯光技术,了解舞蹈音乐等。这些都同舞台上舞蹈演员表演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舞蹈服装的设计。

在此基础上,本人大胆实践,在艺术服装的设计上不断创新,近几年,本人能在多年的艺术积累的基础之上,设计了蒙古族舞蹈《托布秀情》,该舞蹈2011年11月参加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单、双、三人舞组?三人舞获作品铜奖?。我设计的蒙古族双人舞《努仁库外――湖边》?,也在多次的演出和比赛得到了群众的好评、专家的认可。这舞蹈在2014年全疆第四届?舞蹈大赛获优秀表演奖。取得这些成绩更坚定了我努力设计出更好的舞蹈服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