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走班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学论文

分层走班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学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研究对象为莱阳卫生学校2013级护理专业184名学生。将学生分为两组,实验组137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106人;分成3个班,各代表A、B、C3个层次,A班38人,B班57人,C班42人;采用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对照组共47名学生,其中男生10人,女生37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1.2方法

1.2.1学生英语水平测试

为全面了解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对其进行一次英语水平测试,测试结束后由教研室全体教师统一阅卷。然后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比较实验组3个班和对照组学生前测成绩差异。实验结束后对两组学生再次进行英语水平测试,由教研室全体教师统一阅卷,然后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比较实验组3个班和对照组学生后测成绩差异,检测教学效果。

1.2.2学生问卷调查

实验前后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包括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自信心、主动性和学习成绩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该问卷设计过程中征求笔者所在教研室4位教师的意见,并在印刷前请部分学生提前进行预测,剔除不合理内容。发放问卷时要求学生如实填写,当场完成。此次调查共发放184份问卷,收回184份,回收率为100.0%,其中有效问卷179份,有效率为97.3%。

2结果与讨论

2.1学生英语水平测试成绩与讨论

2.1.1前测成绩与讨论

实验组3个班成绩的标准差不是很大,说明班内学生水平相当,教师可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而对照组标准差较大,说明组内成绩两极分化程度严重,教师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可以看出,两组总体水平相差不大,实验组总平均分(52.06分)稍低于对照组(53.53分)。

2.1.2后测成绩与讨论

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平均分为69.37分,对照组平均分为60.77分;实验组的平均分比原来提高了17.31分,对照组只提高了7.24分。

2.2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讨论

为了检验在中职学校实施英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是否具有可行性,以及能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信心和主动性,能否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进行问卷调查。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英语学习情况大致相当,但实验后,实验组各层次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得到提高,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有了较浓厚的兴趣,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增强;而对照组变化不大。

3结论

实验证明,分层走班教学模式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取得更大进步。

3.1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自信心和主动性

分层后不同班级的学生聚集到同一个层次中,A层次学生有了一定的压力;B层次学生有了追赶目标;C层次学生由于水平接近,交流起来无自卑心理,有了自我表现机会,重新树立起学习自信心。

3.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成绩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则“吃不了”。分层走班教学模式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满足了优秀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最大限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成绩。

3.3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分层走班教学需要教师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确定各层次单元目标及重难点,以及为达到这一目标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要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提升自身素质。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发挥了班级授课规模化、高效率的优势,避免了传统英语教学的弊端,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信心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自身素质、真正实行因材施教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作者:董文 初雪燕 单位:莱阳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