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生养成教育3篇

职业学生养成教育3篇

(一)

一、转变教育思想,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通过模拟企业化管理,可让学生参与模拟企业化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养成教育的主角,切身体会工作的艰辛,找准自己的位置,认识到自身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身体素质等)的不足,增强对知识、技能汲取的渴望和紧迫感,以及竞争意识、危机意识,从中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达到受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目的,激发学生对养成教育的需求,唤醒潜能,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打下基础。

二、建立网络,为养成教育提供平台

1.设置管理网络。公司董事长由班主任兼任,董事为各任课教师。公司设总经理,相当于传统意义的班长,下设部门经理和车间主管若干。学习委员为生产部经理,具体负责产品的生产———养成教育中的学习部分,团支部书记为企划部经理、负责学生考核工作的副班长为财务经理、负责干部管理工作的副班长为人事部门经理;语文科代表为语文车间主管、数学科代表为数学车间主管;各小组组长为质检员,负责产品的质检工作———小组学习及养成教育管理。

2.选出管理人员。董事长(班主任)和董事(任课教师)由企业集团(学校)任命。总经理、部门经理、车间主管等职位首先由学生自己递交申请,然后通过演讲竞聘和综合能力考核由董事长(班主任)任命。除了总经理、企划部经理、人事部经理的职位半年内保持相对稳定外(特别情况可重新任命),各部门经理和车间主管每个月可根据薪资和考核情况调整。例如,每月薪资达到2000元以上的职工,有入选部门经理和车间主管的竞聘资格;每月薪资达到2500元以上的部门经理和车间主管(其本工资加职务工资),有竞聘部门经理的资格。这样稳定和流动相结合的干部制度,可让每位职工明白:企业管理干部不是终身制,可根据业绩情况随时调整,只要干得好就会得到赏识和提拔,如果倦怠随时可能降级或辞退。

3.管理人员的薪资。管理人员除了具有普工的标准工资外,还有职务薪资。管理干部的薪资由人事部负责核算,每周汇总,每月小结,由人事部经理汇报给董事长签字后公布,每月根据履职情况进行调整。例如,总经理每月职务津贴低于800元的,要写出阶段性业务汇报材料,连续2个月低于800元的予以调整;部门经理每月职务津贴低于500元的,需写出阶段性业务汇报材料,连续两个月低于500元的予以调整。融入企业的制度和文化,在养成教育和学生教育上实现突破,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三、借鉴企业制度建设理念,形成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

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并不是靠几次教育或活动就能完成,而是需要持之以恒地训练才能形成,因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是抓好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保证。学校与企业的制度相互借鉴,互为所用,制定适合养成教育、学生管理的制度。例如,车间的卫生制度、工作制度与学校班级的卫生制度、纪律制度大同小异,教育学生打扫卫生、遵守纪律不论在学校还是企业中都应如此,这对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无疑非常有利。因此,在“养成教育模拟企业化管理”模式中,制度建设显得非常重要。此外,还可实行“6S”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夯实学校文化内涵。管理是企业文化进入中职学校深度发展的必然,是校企合作深度推进的必然,是学校实施战略管理和品牌建设的必然,是“面向市场办学、贴近市场育人、服务市场为本、创造市场发展”核心理念在学校管理中创新实践的必然。因此,推进6S管理有利于建立学校内部管理的统一标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能、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铸就学校管理的特色与品牌,既有利于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产教结合的全面融通,又有利于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整体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总的来说,职校生养成教育管理模式应与社会、企业接轨,迅速适应二者的需求。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自实施养成教育模拟企业化管理以来,不仅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大幅提升,而且班级凝聚力明显增强。学生担任满意的角色,共同参与班级各层次的管理,学生干部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多了,关系变得更融洽,在班内充满了良性竞争与活力。学生的行为与职业素养在“养成教育模拟企业化管理”活动中得以熏陶,学校也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与良好的发展态势。

作者:朱美波 单位: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

(二)

一、国外对于学生核心职业素质及其养成教育的研究现状

英国的BTEC教学模式其知识体系的设计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不要求有针对性很强的教材,而是鼓励学生去查找资料,锻炼自学能力和对职业的综合认知能力。针对职业素质的构成要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and)教授创建素质体系冰山模型,形象地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现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两部分,即显性素质和隐形素质。戴维认为,“冰山以上部分”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关于高职旅游类学生核心职业素质及其养成教育的研究综述焦 巧 涂运祥职业素质是高职旅游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已成为社会及各高职院校的共识。文章从高职旅游类学生核心职业素质及其养成教育研究的背景入手,归纳出高职旅游类学生核心职业素质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并对高职旅游类学生核心职业素质研究进行简评和展望。

二、国内对于学生核心职业素质及其养成教育的研究现状

本文以“高职旅游、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为关键词检索了相关博士、硕士毕业论文及期刊论文数据库近5年发表的论文,相关的成果很多。当前,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教育的研究尚无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主要有:周晓梅(2006)从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存在的问题出发,明确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结合旅游企业需求,创新高职旅游专业“店校联合,学-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韩颖(2009)从旅游企业用人需求入手,具体分析了旅游从业者的职业素质构成,导出了高职院校旅游类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并从职业素质培养的质量保障入手,分析了进行职业素质评价的必要性和目前在此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旅游类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构建思路,以实例的形式对构建的步骤、方法进行了说明。近几年来,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教育研究成果在期刊论文方面成果颇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高职旅游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一类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归纳起来,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与构成

对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内涵,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了界定。庞文渌(2007)指出职业素质是劳动者胜任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盖晓芬(2009)运用“冰山理论”分析,将职业素质分为显形素质和隐形素质。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动机、价值观等作为隐形素质,像潜在水面之下的冰山,深层次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更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在某项事业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谭满益,王磊等(2008)提出职业素质由拓展要素(团队协作与沟通、学习、创新能力),保障要素(人际交往、身心健康、思想道德),支撑要素(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三大类要素构成。韩颖(2009)从不同角度对职业素质进行了分类,根据职业素质获得渠道的不同,职业素质包括了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从构成要素的不同类别,职业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专业技术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从构成要素识别的难易程度,职业素质的构成要素分为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李晓梅(2007)明确提出了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应该包括“在旅游服务过程中体现出的主动服务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文化素质,娴熟的职业技能,良好的仪容仪态,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此种提法,从有形和无形两方面对旅游从业者的职业素质进行了概括,突出了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等隐性要素,较好地体现了旅游职业特点,但从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的角度讲,还存在缺陷,还不能满足实际从业要求。

(二)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针对目前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索生安(2012)指出了问题存在的方面:对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职业素质教育缺乏职业特色、职业素质教育实现手段单一。文章特别强调,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除了职业道德、通用的职业能力外,还包括旅游行业职业能力。由于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素质教育更强调服务意识、礼仪礼貌、沟通技巧及身心素质等方面的内容。余平(2011)指出旅游专业学生在职业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旅游职业认识不到位,缺少职业意识和职业热情;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意志薄弱;缺少责任心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不强;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还比较欠缺等。

(三)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对策研究

针对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存在的问题,结合旅游市场及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职业素质培养与教育的对策。索生安(2012)提出职业素质的培养应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专业教学实践中,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形象等内容除了依托“两课”、就业指导、旅游礼仪等理论课程接受外,加强实践教学,可划分为团队意识培养实训、旅游礼仪实训、口才与沟通实训等模块实施。庞文渌(2007)具体阐述了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养的策略。朱海岳(2012)针对当前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和产学合作教育的薄弱和难点问题,探索高职旅游类学生职业素质“工学并行养成模式”,提出并阐述了该模式的内涵、基本构成和实施对策。盖晓芬(2009)提出通过加强各类课程的建设、成立素质训练中心、强化校园文化感染等平台的构建,着重通过品德优化提升职业道德、专业深化提升职业知识、能力强化提升职业技能、仪表美化提升职业形象、文化熏陶提升职业精神,从而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完善和提升。

(四)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的研究

韩颖(2009)在评价内容的具体设计上:形成了基于行业和岗位需求的学生职业素质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的实施方案,将旅游行业和岗位从业的具体要求作为素质评价的考核要素和依据,体现了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教学要求,实现了行业需要与学校教育过程的全方位融合。在评价环节设计上:以旅游职业素质的养成过程为线设计环环相扣的评价环节,形成贯穿整个学生在校过程的职业素质评价体系。以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从业者的具体要求作为评价环节中的评价指标,突出了评价体系的职业特点和实用特点。

(五)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针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还是研究的薄弱环节,大多还只是停留在对策、途径的理论探讨方面。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要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职业素质的要求,对学生开展切实的职业养成教育,落到实践的落脚点。例如,中央财经大学制定的《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实施方案》(试行),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学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推动学生成长成才。在这个实施方案中,该学校制定了详尽的体系实施细则,主要涵盖了课程体系和集中强化训练内容,这部分内容又具体到细节,例如,每个年级的养成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授课形式都是不同的。一年级侧重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二年级侧重在人际交往与沟通协作能力,三年级侧重在团队建设能力。并且,各学院成立相应培训组织机构,全面负责本学院职业素质培养的各项工作。

三、高职旅游类学生核心职业素质研究的简评及展望

通过多种形式的深入调研发现,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基本素质的研究很多,但针对高职学生核心职业素质的研究,国内外却很少,再具体到高职旅游类学生核心职业素质及养成教育更是少儿又少。现有研究中,大多定位在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分析,现状研究及职业素质教育培养途径等理论探索,具体落实到高职旅游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却不多。综上所述,目前高职旅游类学生核心职业素质及养成教育尚存在明显不足,具体到高职旅游类学生核心职业素质的内涵、培养途径及养成教育措施的研究是一个空白,这就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基于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特殊要求,深入进行高职旅游类学生核心职业素质及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出高职旅游类学生核心职业素质的概念;并积极探索高职旅游类学生核心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实施路径;创建《高职旅游类学生核心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工作手册》,作为具有指导性和富于可操作性的相关文件在高职旅游院校中进行可行性推广和应用。

作者:焦巧 涂运祥 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

(三)

一、共性与个性教育相结合

高职学生的教育,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教育,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应包括学科理论成绩、实践技能成绩、德育成绩三部分,其中学科理论成绩、实践技能成绩及德育成绩中的出勤成绩主要强调学生的共性教育问题,而德育中参加学校的各种组织、社团、活动等则更多强调学生个性教育问题。传统教育中,常用的教育方法主要有先进引领法、理论讲授法、警示教育法等,这些方法侧重点是问题的共性,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在高职教育中应多运用个性教育方法,如仿真实训法、健全人格发、创业模式法、角色扮演法、工学结合法、心理辅导法、顶岗实习法等方法。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进行教育。

二、做事与做人教育相结合

大一的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更多强调的是学习成绩,忙于做事较多,学做人的方面则较少,致使高职新生在住集体宿舍、处理人际关系时较被动,继而出现厌学及精神抑郁等情况。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者在教育学生中把做事与做人教育结合起来,既要让学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慎重处理生活中每件事,即学会做事,又要接受大学校园文化熏陶、校外环境的锻炼及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等,即学会做人。

三、内化与外化教育相结合

内化教育主要是通过采取创造学习环境、提供学习资源营造学习氛围及培养学习兴趣等手段,使学生达到善于自学、思考、评价及调节的探索者的教育方式。外化教育主要通过外部力量渗透、灌输受教育者,使其接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育方式。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要将内化与外化教育紧密结合。偏向内化教育,知识与技能的深度掌握不够;偏向外化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广度涉列不足。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教育者轻视内化教育,结果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自我发展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内化教育与外化教育同样重要。

四、自律与他律教育相结合

高职学生生源地不同,文明养成差异较大,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要有必要的管理规章制度,即通过他律来教育学生。但长期以来,学校在制定他律约束制度时,过多地依赖对过错或过失行为的处罚。从管理者角度来说,这种做法比较容易操作,但同时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有可出现连锁问题和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不但不会认真总结过错行为的原因,反而会千方百计找理由辩解,甚至撒谎,管理难度增大。因此,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要将自律与他律教育相结合。初始阶段应以他律为主,但学校最终目标是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使学生真正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全方位、多渠道教育

1、专业技能素质教育

在专业技能素质教育方面,高职院校要搞好实训基地(校内、外)建设,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机制,有条件的要建立类似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紧密结合的办学机制。(1)设置专业时应由学院、行业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制订。(2)课程设置应按专业岗位要求来确定。(3)办学资源上,学校应建立校内、外学生实训基地,邀请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来校指导。(4)技能考核上,应由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制定技能考核指标。(5)在进行毕业设计和科研课题时,要求学生针对岗位中的实际问题,去设计、思考和解决问题。

2、道德心理素质及其他身心素质教育

在道德心理素质及其他身心素质教育方面,要充分调动学校、教师、家庭、社会等诸方面的教育力量。学校方面,可以组织一些文明修身活动,规范学生的衣食住行等行为习惯;还可以组织一些主题班会和各种有特色的班级活动,强化学生的内化教育。教师方面,要多采用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如任务分解式,启发讨论式,角色换位式,总结反思式,实践引导式等,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最终在参与中获得体验,学会选择、学会评判,学会反思、学会调节,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道德、技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家庭和社会主要起到配合教育的作用。

3、顶岗实习教育

顶岗实习工作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一次职前锻炼,起承接作用,也是国家教育部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基本要求,是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的载体,对促进学生就业有积极作用。但在每年高职院校组织顶岗实习期间,来自家长、关系户、学生本人等因素干扰,此项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因此,学院院系在组织顶岗实习时,要充分发挥班级学生党员、班干部等同学进行组织管理,在学生刚到实习单位一周内思想波动较大时,积极开展工作,做思想工作,带头克服困难,以行动感染他人,帮助同学共度思想波动的敏感期,积极引导思想波动同学积极投入实习工作中去,较高质量地完成实习任务,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4、通过引导专升本考试,组织专业竞赛带动班风、学风建设

专升本考试(含自学考试、3+2、夜大、电大、函授等),高职学生在大学三年学习中,除了完成大专学习任务外,还要学习上述教育形式的本科教育,到毕业时学生除取得高职大专学历的同时,还取得了自学考试、夜大、电大、函授等教育方式的本科学历,这对学生步入社会后岗位确定、职务晋升、薪资待遇)等方面有较大影响。专业竞赛,竞争压力大,但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通过院级、省级、部级专业竞赛,给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总之,通过组织专升本考试、专业竞赛等活动能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带动了院系班风、学风建设,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薛骞 刘宗盛 赵建红 单位: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