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下幼儿劳动意识养成教育的路径

生活化下幼儿劳动意识养成教育的路径

摘要: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首先要从幼儿身边的日常生活小事入手,从创设良好的环境、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密切家园之间联系、注重综合评估等多个方面帮助幼儿树立劳动意识,让他们体验到劳动可以带来快乐,劳动有益身心健康等,从而促进幼儿养成积极参与、不怕困难、勇于自我探索、大胆尝试的良好学习品质,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习惯,使其获得终身受益的自理能力和文明生活的方式。

关键词:劳动意识;劳动教育;幼儿发展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不断推进劳动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幼儿教育改革的需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幼儿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开展劳动教育,首先要从孩子身边的日常生活小事入手,从创设良好的环境、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密切家园之间的联系、注重综合评估等多个方面帮助幼儿树立劳动意识,体验劳动可以带来快乐、劳动有益身心健康等,从而促进幼儿养成积极参与、不怕困难、勇于自我探索、大胆尝试的良好学习品质,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习惯,使其获得终身受益的自理能力和文明生活的方式。

一、创设环境,培养劳动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是激发主体自发主动地参与学习并且坚持不懈的关键因素,所以要促进幼儿劳动意识的养成,而激发劳动兴趣是前提。如,在木工坊、宝宝菜园、角色游戏室、建构区、生活坊等活动场所,或是餐前餐后、午休、下午茶、盥洗等生活环节,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渗透游戏课程化的理念,通过游戏化的情境设计,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观察和学习如何劳动。在这样人人参与的环境中,幼儿的劳动兴趣会油然而生,劳动能力也会自然而然地获得发展。或如,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和幼儿共同制作教具,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变废为宝,活动后鼓励幼儿共同整理游戏材料等;同时,在美工室中留出展位,让幼儿把制作的小作品一一陈列,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劳动和创作的喜悦,其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对坚持完成劳动任务的幼儿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如“哇,你太能干了!”“你的想法真是太奇妙了,解决了大问题!”“你能在游戏后把活动区的材料整理得井井有条,真是太棒了!”等,在这样轻松的氛围里,幼儿受到了鼓励,不仅劳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而且其劳动兴趣和自信心也会越来越强。

二、开展主题教育,丰富劳动体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需要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在做中学,在做中获得学习经验,并得以发展。教师在幼儿成长中播下爱劳动的种子,对于幼儿养成喜动手、乐思考、善合作的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一)挖掘节日元素,营造教育氛围,开展“劳动”主题活动

以“五一劳动节”为契机,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观察、了解家人一天的工作,开展“我为家人出份力”等活动,让幼儿主动参与家务劳动。活动中,幼儿主动擦桌椅,整理图书、玩具,择菜、提垃圾等,为家人做着力所能及的劳动,忙得不亦乐乎。在活动后的分享环节,有的小朋友说“爸爸妈妈太辛苦了,我以后再也不惹妈妈生气了。”有的小朋友说:“我要当个大力士,帮奶奶多做点事。”……在一系列活动中,幼儿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丰富了劳动体验,同时也获得爱的教育,懂得了感恩。

(二)把握教育契机,开展“劳动”主题教育

初入园的幼儿时常会出现乱扔垃圾、浪费食物等现象。对于幼儿在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应及时把握教育契机,开展“劳动”主题教育。如,借助故事讲述、声像图片等资料让幼儿直面劳动的过程,了解劳动背后的意义。再通过分享活动“是谁每天让环境这么干净整洁?”,让幼儿了解幼儿园保育教师、园艺教师的努力付出;通过调查活动“是谁为我们准备美味的餐点?”、观看厨房阿姨的劳动视频等等,让幼儿感受到美味食物的产生是需要付出艰辛的,进而知道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巧用园本资源开展“劳动”教育

教师可充分发挥“农家小院”的作用,开展“小小耕作”系列活动,可以带着幼儿体验拔花生、摘豆角、采摘果子等活动;也能在青青菜园换种时,带着幼儿整理菜畦、清理杂草、围小栅栏、播撒自己喜欢的蔬果的种子等等。让幼儿动起手来,体验不一样的劳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对于植物的生长充满期待,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细心程度一点都不亚于成人。幼儿们在劳动过程中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虽然在劳作中幼儿动作熟练、快慢程度各不一样,但是他们能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爱心满满。足见耕作活动带给幼儿的教育效果是超越书本与生活的,幼儿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也会逐渐加深。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寻找幼儿园里最美劳动者”等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工作;通过“幼儿自理能力比赛”“我为社区尽份力”“宝贝小帮手”等活动,鼓励幼儿为自己、为身边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劳动能力,推动“生活化”教育理念下幼儿劳动意识的养成。

三、家园携手,培养劳动习惯

幼儿成为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是现代家庭的结构特点所造成的,幼儿能够自我服务的机会很多情况下被“勤快”的成人剥夺。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道:“要在每一颗心里点燃起热爱劳动的火花。这就是说,要帮助孩子动手去做某一件事,使其双手成为他的智慧的老师。”为强化幼儿劳动行为,家园合作不容忽视。对幼儿来说,初步养成劳动习惯,就是在生活中,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儿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易于接受劳动知识,乐意参与劳动实践。但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就需要家园双方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要不怕麻烦,长期坚持。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微信群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劳动教育对幼儿的积极影响,并把幼儿园开展的劳动教育活动进行延续,让家长能与幼儿园在理念上保持一致;其次,依据劳动教育需要制订出家庭劳动的指导小策略,督促家长注意跟踪幼儿在家庭中劳动的情况,并及时反馈到幼儿园,使家长和幼儿园行动上保持一致;再次,组织“我是劳动小能手”谈话活动,让幼儿说说、谈谈自己劳动时的故事,让快乐劳动、争做小能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与行为;除此之外,可以发放“家务小清单”“周末劳动小任务”等联系单给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家长观察和帮助幼儿扩大劳动范围,增长见识与劳动本领。教师和家长在实施劳动教育时,要做到由浅入深,从易到难,要及时表扬幼儿的点滴进步,当幼儿学会一项劳动技能或完成一个劳动任务时,在给予其鼓励的同时,还要循序渐进地提出新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不断地提高劳动能力,将劳动知识学以致用,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只有引导者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下热爱劳动的种子,才能培养出不怕吃苦、勇敢勤劳的劳动者。

四、注重评价,强化教育效果

为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教师必须通过多元化的方法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同时还需要有较为具体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让幼儿的劳动教育处于可持续化发展状态。一方面可以优化和细化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的自我服务内容,如侧重于让大班幼儿养成劳动习惯与提升劳动素养,中班则强化和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小班着重于学习初步的生活自理劳动技能。为了更清晰地观察,班级教师还要照《指南》目标,设计《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参考表》,便于教师在后期观察幼儿的变化,同时作为帮助幼儿提升能力进行行为调整的依据。另一方面幼儿园开展诸如幼儿自理能力比赛、优秀值日生评选、劳动小达人等活动时,评价标准可从一周表现、完成质量、同伴反馈的角度设计。此外,教师也可依据班级实际情况发放《家务小能手观察表》,引导家长注意在家中孩子自我服务、家务担当的表现。劳动课程的开展,吸引了幼儿的参与兴趣,锻炼了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笔者明显感受到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也发现了幼儿创新的潜能。劳动教育的开展,环境的营造,培养的不仅仅是幼儿的能力,更是以幼儿为中心活化了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内涵,让幼儿在生活中劳动,在劳动中成长。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劳动是人生一桩最紧要的事情。”就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为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意识而努力。

作者:冯彩云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