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对策

中医药文化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对策

[摘要]明确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内涵,通过分析当前中医药文化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了解当前中医药文化学科建设的现状,发现中医药文化学科建设的现存问题,结合国家政策与中医药文化自身特点提出加强中医药文化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对策

近年来,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社会各界对于中医药文化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增加。曾在报告中提出: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行者,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瑰宝,同样也是一把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文化强国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核心价值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越来越多的中医药院校开始开办中医药文化学专业[1]。随着对于中医药文化研究的愈发深入,标志着中医药文化已经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进而培养中医药文化专业的人才,但中医药文化学科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完善中医药文化学科建设的研究相对较少,所以有必要在《中医药法》的保障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医药文化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2]。

1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是经过千百年不断与疾病斗争积累留下的丰富医学经验,同时融入了人文精神的一种优秀文化。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5个词进行概括:以人为本、大医精诚、医乃仁术、调和致中、天人合一[3]。这5个词对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内涵进行了总结,涵盖了中医药文化的实际价值和理论体系,也是对我国中医药思想体系的高度总结。中医药文化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与传承中一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16年12月,国务院发表了《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中医药的发展被提到国家战略层面,首先,中医药是我国迈向世界、维护国际和平以及国际医学重组的重要手段;其次,中医药的发展有助于推进我国“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譬如可以通过中医药文化帮助邻国提高药学研究等作为双方合作的契机[4]。中医药高等教育至今有60年左右的历史,已经有一批又一批中医药专业人才走向社会、走向国际,让我国中医学迈步到大教育、大卫生行列,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中医药、学习中医药、了解中医药,这就为中医药文化学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铺垫。伴随着《中医药发展战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的逐步实施,保持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开始逐渐被大众所认可,同时中医药在“治未病”以及养生保健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药目前在我国已经占有重要的地位,未来我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也将愈发浓厚[5]。

2中医药文化学科建设现状

我国对于中医药文化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但整体研究成果并不够系统,并且中医药文化也尚未有一些内涵概念的提出,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文化对于我国社会的影响,中医药文化的作用逐渐凸显。中医药文化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大群众认知,并随着社会发展其核心价值被广泛认同,随着研究成果的逐渐成熟与系统,学科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医药文化学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了一批中医药文化学重点学科单位,此后全国各中医药院校相继开办中医药文化学科以及中医药文化专业,中医药文化硕士、博士点开始逐步建立,中医药文化的专业性人才培养开始逐渐兴起[6]。中医药文化学科通过对中医药学术与社会文化价值的研究,将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进行综合,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中医药基础研究的偏差,同时弥补当前现代中医药实验研究的不足,通过传播与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保持了中医药的发展研究方向并提供动力源泉。目前中医药文化学科内涵的逐渐明确,对于中医药文化的研究方向也正在逐渐增多,对于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对象也已经达成共识,是中医药文化学科发展的必要基础。随着中医药文化研究成果的逐渐综合,中医药文化学科人才队伍逐渐壮大,中医药文化学科建制已经基本形成,最早在1994年,南京中医药大学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随后1999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也成立了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7]。至今为止,上海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都已经成立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并开办中医药文化专业,与此同时有些院校成立中医药文化研究团队,为中医药文化课程教学提供师资力量。在199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成了中医药文化分会,此后中医药文化研究正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国家目前也已经开始重视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中医药文化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发展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8]。

3中医药文化学科建设现存问题

3.1学科界定不清,研究与教学内容分散

中医药文化属一门交叉性学科,既融合了中医医史文献、医古文以及基础理论等学科,又具备了临床的自然属性,一些内容相互交叉无法避免。随着中医药文化学科的发展,中医药文化学科必须要拥有自身的学科研究对象,明确学科要研究的问题与培养人才类别。如果界定不清会导致学科地位的淡化,更有甚者学科必要性也会受到一定的质疑,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学科重点,划定学科界限。目前中医药文化学科处于发展的阶段,对于中医药文化研究教学内容相对分散,这种现象影响了中医药文化研究与教学的水平,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不平衡。中医药文化的研究重点有必要从传统的历史性研究,逐渐转向为前瞻性研究,探讨和解决中医药文化未来的发展性问题,使分散的研究与教学内容集中,形成明确、完善的研究体系[9]。

3.2人才培养体系不成熟,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中医药文化学科刚刚起步,融合了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双重属性,在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就不能一味的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促进,所以中医药文化培养体系并不能沿用临床人才的教学体系,也不能沿用社会学科人才的教学体系,有必要及时地探索出符合中医药文化人才成长机制的人才培养体系[10]。目前中医药文化学科的研究人员大多数都来自于中医药相关学科,受到不同学科特点影响,研究人员通常情况下都会考虑自己熟悉的研究方向进行研究,缺乏文化整体的对照,部分中医药文化研究人员缺乏人文知识素养,研究仅仅停留在医学方向上,不具有全面性。且中医药院校的中医药文化学科教师队伍数量也相对较少,无法将必要的中医药文化课程完整地教授给学生,所以有必要加强中医药文化学科师资队伍建设。

3.3中医药文化引领作用未得到完全发挥

中医药文化在科学研究方面,一直以来没有明确的理论规范,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对于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以及内涵进行探讨,对于很多问题没有取得统一的认识。2016年,国家将中医药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提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发挥中医药在多方面的作用,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医药的精神内涵,融合了优秀的人文精神与医德医风教育[11],但目前中医药文化由于学科内涵研究不足、实践不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无法起到必要的引领作用,在医疗、科研、保健以及中医药产业等方面也不尽如人意。要使得中医药文化在中医药教育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有必要加强中医药文化学科建设与中医药文化专业人才培养。

4完善中医药文化学科建设的对策探讨

4.1明确中医药文化与其他学科关系,加强中医药文化内涵研究

中医药文化学科建设正处于一个基础性阶段,由于中医药文化融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涵,进而阐释中医药的文化精髓,在学科构架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明确中医药文化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界定中医药文化的学科内涵更是中医药文化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研究的过程中,有必要明确中医药文化内涵与文化本质,深入探讨中医药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与区别,中医院校要处理好中医药文化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中医药文化的研究,逐步构建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对中医药文化体现的人文精神、医德医风教育以及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课程设计,并从中医药文化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明确学科培养人才方向。在中医药文化学科研究中,从中医药文化本质、要素、结构以及功能方面深入探究,明确中医药文化学科的内涵,通过医史文献以及医古文等学科的奠基,保持中医药文化学科的文化背景以及发展动力,保持学科特色与独立[12]。

4.2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医药文化学科的涉及面相对较为广泛,在以中医药知识为基础的前提下融合了文化的内容,中医药文化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有必要拥有自身独特的一套人才培养体系,在聚焦社会人才重大需求的背景下,解决中医药文化学科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完善中医药文化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由于中医药文化学科特点,在课程设计方面既要重视中医药基础知识的相关课程,又要重视医史文献、传统文化、人文教育等课程的涉猎,将文化课程纳入中医药课程体系,从中医药文化入学教育、文化基础、传播、导论以及溯源等方面进行课程设计,论述中医药文化学术体系并加以完善[13]。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培养高素质中医药文化专业的师资队伍,在全国各地吸引中医药文化人才,定期对中医药文化教师进行培训加强自身素养,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研究,中医药院校内部有必要加强对于多学科的整合,积极组建中医药文化科研团队,以解决中医药文化学科发展方向与人才培养方向为核心目标,积极鼓励并且支持优秀的中医药学者与临床工作者进行中医药文化传播。另外要完善中医药文化的专业教材建设,努力建设并且申报中医药文化学科硕士点与博士点,普及中医药文化本科专业教育,为中医药文化学科提供高层次人才传承中医药文化[14]。

4.3发挥中医药文化优势,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

中医药文化在育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天人合一的生命观、调和致中的治疗观、大医精诚的道德观以及医乃仁术的医德观都突出了中医药文化的人文内涵,中医药文化也是中医药人文素质的一种体现形式,所以可以通过发挥中医药文化的优秀育人功能来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中医药文化“医乃仁术”的内涵是对医德医风一种明确的阐述,“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说明中医药文化对于人才人文素质的培养同样重视。中医药院校有必要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15],为所有学生提供中医药文化交流平台,还可以将一些中医药文化教学内容融入PBL教学中,同时树立标兵作用,弘扬当代名中医的优秀品质,使学生可以得到耳濡目染的中医药文化浸染。在教学内容中,发挥四大经典与中医典故等多方面的材料进行文化传播,发挥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公共实施的作用,在教室中设计中医药文化宣传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5结语

目前为止,中医药文化经过逐步的探索与发展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国家对于中医药文化学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文化学科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研究,更应该重视文化的传播与应用。在中医药文化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优秀的人才可以引领中医药文化传播与中医药产业发展。随着中医药国际化以及相关政策制度的出台,为中医药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完善学科建设的同时,中医药文化学更应突出自身的学科特色与应用价值。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创新对于推动中医药文化学科的发展、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车志远 王启帆 张妍 李和伟 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