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学风建设实践

普通高校学风建设实践

摘要:

指出了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作为工科院校的文科学院,一直秉承“中外贯通、德业兼修”的院训,坚持以学生教育为根本,紧抓学院学风建设。在十多年的学风建设实践探索中成果丰硕,特色显著。从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外国语学院学风建设的具体举措,提出了外国学院学风建设的几点启示,以期对其它文科学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文科学院;学风建设;武汉科技大学

1引言

学风是高校开展学术活动、展现教学内涵、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指标。一直以来,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都将学风建设视为学院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学院在院党政领导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工作,经过全院师生不懈的努力,在学风建设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2013~2014学年学院有8个班级获“优良学风班”称号,在全院所占比例为53.33%;2014~2015学年学院有10个班级获“优良学风班”称号,在全院所占比例为66.67%。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外国语学院连续十年荣获武汉科技大学“优良学风学院”称号,是武汉科技大学唯一一个连续十年获此殊荣的单位。探索外国语学院如何有效地推进学风建设,对其它文科学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外国语学院学风建设的具体举措

2.1以思想教育引领学风

良好的思想素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优良学风的建设与学生的思想素质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外国语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建设,学院领导一直将思想教育作为学生工作的重点。

(1)院长书记高度重视,推进学风建设。学院以“抓党建促学风”的工作思路,将学风建设作为学院建设发展的基础。学院每学期专门召开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学风建设问题,成立了以院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的学风建设领导小组,指导全院的学风建设。党委副书记通过对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定期培训,了解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发挥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2)抓新生的习惯教育,促进养成学习习惯。新生一入学,外国语学院就会进行新生经验交流会。大四优秀学生将大学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大一新生,增进新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舞他们的学习信心,引导他们正确地学习成长,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目标。同时,班主任助理陪同新生一同上早晚自习、查课、检查卫生,引导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3)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思想及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学院会不定期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报告会。报告会主要以励志成才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邀请成功校友、专家学者、公益人物为外国语学院学生作素质教育主题报告,这些讲座结合当前时事热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大有裨益,深受学生喜爱与欢迎。

(4)加强学生的党性教育,以党风促学风。学生党员及学生干部是学风建设的中坚力量,学院针对学生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程、发展对象培训课程、预备党员培训课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相关思想政治素质课程。学院每年还会组织学生赴湖北红安接受传统革命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2.2以制度建设带动学风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学风建设的基础,遵守并实施规章制度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奖励或处罚违规行为是学风建设的保证。制度建设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外国语学院学风建设的第二大法宝。

(1)建立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除了严格执行学校各项有关学风建设的文件和制度,学院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了相关管理制度。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学院制定了《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实施细则》、《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进而为学院的正常有序地开展学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学院出台了《外国语学院学风建设奖励办法》、《外国语学院奖学金评定实施细则》、《外国语学院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奖励办法》等相关奖励激励制度,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这些措施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极大地推动了班级学风和学院学风建设,成为各班争先创优的直接推动力。

(2)严格遵守各项教学制度。从严治学是教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严格遵守教师守则,学院领导会对教师的日常教学规范进行不定期检查,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会反馈给各位教师。学生在期中和期末会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匿名评教,评教排名靠后的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进措施。学院通过领导和学生两个方面紧抓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以严格的教风促进优良的学风建设。

(3)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多年来,学院一直在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各项管理制度。学院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考试纪律教育,严肃考风考纪。学院对课堂教育实行严格管理,教师需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行为进行提醒。同时,院学生会会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测,通过对学风学纪、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监督,督促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2.3以文化建设促进学风

(1)加强科技文化活动开展,促进学风建设。科技文化活动是学风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依托。经过不断的努力,学院每年举办英语风采大赛、外文歌曲大赛、英语演讲比赛、文化世博会四项校级特色活动,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原声电影、英语角等系列活动的开展也为全校的英语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2)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共筑学风品牌。良好的学院文化是促进优良学风建设的重要动力。在这三年中,外国语学院连续三年获“优良学风学院”称号,外国语学院团委连续两年获武汉科技大学“特色工作先进团委”的称号,外国语学院学生会连续两年荣获武汉科技大学“标兵学生会”称号,这些学生组织获得的各项荣誉都是鼓励外国语学院师生奋发向上、努力评博、再创辉煌的动力。荣誉不仅属于过去,也会让一届又一届外国语学院学生以荣誉为动力,争先创优,更好地传承外国语学院的文化品牌,将学风文化发扬光大。

(3)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推动学风建设。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大学里最小的一个集体,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至关重要,一个宿舍良好的风气可以带动一个班,一个班又可以带动一个学院,这样以点带面,学风建设水到渠成。针对宿舍文化,外国语学院推出了寝室设计大赛、“两走一访”等活动。寝室设计大赛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宿舍全体成员争先创优,凝聚宿舍力量。“两走一访”活动是辅导员、班主任助理定期走进宿舍与宿舍成员交流沟通,书记不定期访问宿舍了解学生需求,为学生解决困难。经过三年的文化熏陶,外国语学院南十三109宿舍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大学生百炼之星宿舍”,宿舍三名同学连续两年荣获“国家奖学金”和“校优秀学生奖学金”称号,并全部任职于外国语学院学生会主席团。

3外国语学院学风建设的启示

良好的学风不仅对学院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对今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外国语学院秉承“中外贯通、德业兼修”的院训,以“稳中求进,巩固提升”为信念,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谐发展”为合力,务实的同时开拓创新,全方位加强工作引导,多渠道推动学风建设。外国语学院学风建设依靠思想素质教育、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等多途径建设学风的方式,对其他文科学院的学风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3.1思想建设是关键

目前很多大学生存在各种思想问题,包括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感到疲倦等。要想培育优良学风,首先任务是解决学生们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风建设中。外国语学院能在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与领导的关切和全体教职工的重视密切相关。

3.2制度建设是基础

学风建设是涉及到学院的各个方面,建设良好学风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建章立制。通过制度建设把有利于学风形成的因素具体化、合理化和规范化,把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实践全部纳入系统的、科学的规范之中,并建立完整的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把优良学风的要求和内容常规化、制度化,做到标本兼治,最终达到建设优良学风的目的。外国语学院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质量,全面实行严格的课堂考勤制度,加强寝室管理,抓考风、正学风,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考纪学风。除此之外,外国语学院学院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营造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实践活动,举办先进事迹讲解和优良学风班级宣传活动,发挥榜样带头作用,从各个方面狠抓制度建设。

3.3文化建设是保障

特色文化活动学风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环境的营造有利于兴趣的培养。通过一系列课外互动平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英语表达能力,营造出一个积极阳光、健康进取的校园学习氛围,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华提高外语能力的平台,有利于学风建设。外国语学院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奋发向上、好学力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涌现出一大批团结向上的先进班集体和全面发展的优秀个人。这些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集中体现了外国语学院学生锐意进取、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学院对他们的事迹给予表彰和宣传,并鼓励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后进,号召全院学生敢于有梦、勤于追梦、善于圆梦,在努力实现自己的青春梦的过程中为“科大梦”、“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张瑞 刘天生 刘成民 王若颖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王莹.普通高校二级学院如何有效地推进学风建设[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5.

[2]王瑜.独立学院学风建设方法探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10.

[3]汪潮.浅谈如何构建高校和谐校园[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4]倪育才.高校学生宿舍管理育人的探索与实践[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

[5]王海霞.华侨外国语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