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思考

中职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思考

摘要:推行产教融合下的专业群建设,是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文章以福建工业学校与福建有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的产教深度融合为实践平台,探究适应产业发展和新型职业人才需求的中职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和职业迁移能力,凸显专业建设特色。

关键词:产教融合;信息技术专业;专业群建设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围绕各类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为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对接区域产业、职业岗位,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指导意见。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借鉴双元制模式,促进产教融合‘双元’育人”的改革方案,为推动产教融合的“真融”与“真合”指明了方向。福建工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信息技术专业教学部以德国物理学家哈肯“协同学”理论为指导,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和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积极探索“校、企、政、研、创”五方联合机制,围绕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改革,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构建产教深度融合下“四阶段、三团队、双导向和一中心”的人才培养改革,为新时代下中职学校的专业群建设提供范式。

1产教融合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的背景

1.1乡村振兴和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强农业遥感、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2018年,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千亿产业集群推进计划(2018-2020年)》提出:“根据产业发展基础,主导产业规模,产业链配套等情况,优选一批主业突出,特色明显,成长性好的产业集群作为重点培育和发展,包含计算机、通信设备、广电设备、视听设备、智能终端等产品组成的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产业集群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组成的数字经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福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技能人才。我校结合福建乡村振兴战略和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校、企、政、研、创合作,构建产教融合利益共同体,调整和优化专业群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为助力乡村振兴和信息技术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2信息技术专业群自身调整和优化的需要

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长三角、珠三角和福建本地的中职学校共16所,问卷调查320位老师,文献和线上查询有关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的信息16篇。通过对调研的数据分析归纳,发现当前信息专业群建设存在两个突出不足:一是存在群内的专业名称相同、数量相近、培养方案相似的同质化现象,培养人才与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不高;二是专业对接产业呈现碎片化,产教融合存在不深不实现象。表现在群内各专业各自对应某一个行业企业的产业,各自互不相干,造成资源建设要素浪费;产教融合存在以协议代融合现象,校企之间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师资互派共同培养学生、共同参与项目开发等明显不足。为此,探索建立基于产教融合面向乡村振兴和产业集群的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2产教融合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策略

为更好服务区域产业集群、产业链延伸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满足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我校信息技术专业教学部突出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载体,通过校企共商共建专业,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和职业迁移能力,促使人才培养成为驱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

2.1聚焦产业发展,调整优化信息技术专业群

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重点建设专业为核心、由3个及以上专业或专门化方向组成的、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工作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一个集合”[1],其建设的核心要义是群内集合的各专业要具有共同的行业背景和服务领域。专业结构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要素,其“对接的产业,面向的技术或服务领域以及原有专业结构,决定了专业群的组合、数量以及核心专业的确定”[2]。我校信息专业教学部根据产教对接、供需匹配的专业群动态调整开发范式,聚焦服务乡村振兴和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对人才的需求,对区域政行企校开展广泛调研。调查对象有:福建电子信息集团、福建鼎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有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福建宁德周宁县政府、福建三明尤溪县政府、福建尤溪县联合镇政府等,调研详细了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的需求内容。在调研的基础上,围绕专业建设对接产业和职业岗位,借鉴美国的对接职业群建设专业群、英国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和一些先进学校的做法,以福建有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的产教深度融合为载体,以企业各产业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对学生的能力需求为导向,对原来结构单一、特色不明的信息技术专业群进行调整、优化和升级,建立由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平面设计、物联网技术应用、动漫与游戏制作、电子商务和计算机基础应用等7个专业组成的专业群,并重新确立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为核心专业,形成“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服务”聚合裂变、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专业群建设格局(如图1)。

2.2构建“双导向”培养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以校企双方根据共商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纲,结合信息技术专业群内职业领域相近、专业学科基础相似和课程内容有共同点的特点,进行优化设计的由一系列课程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产教融合教育和校企共同育人的桥梁[3]。我校信息专业教学部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的指导下,根据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和农村信息化改造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职业成长路径,实行因材施教,确立学生就业与升学的“双导向”培养体系。“双导向”培养体系以升学有门路、就业有出路、创业有思路为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依照信息技术类各专业“基础课程共享、核心课程独立、选修课程互选”的思路,把学生应知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三者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打造具有产教融合特色,对接职业岗位群标准的信息技术专业类课程体系(如图2)。遵循感知岗位、接触岗位、适应岗位的递阶产教融合培养模式[4],把对接企业实际生产的任务、项目贯穿于教学内容中,并在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教学中,积极挖掘融入乡村振兴育人要素,做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实用型和本土化人才。

2.3构建“五方”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改革方面,探索“政、行、企、研、创”五方联动,构建“四阶段、三团队、双导向、一中心”人才培养模式。我校与福建有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三明市尤溪县联合镇政府、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福州市气象局、浙江大学全球创业研究中心合作,创造性融合“校、企、政、研、创”五方优势资源,构建起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如图3)。通过校企共建“产学研创”实践中心,达成“产教一体、校政企研创协同”实践平台的构建,在准确把握助力乡村振兴和产业转型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四阶成长培养和因材施教”人才成长路径,探索出把企业的“智慧农村项目植入校园”的方法。搭建了由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福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创业指导中心组成的分别提供农产品特性类数据、农作物成长气象要素数据的技术服务团队,提供创业指导及支撑。依托校内产教融合平台,以项目实践、项目开发、创业服务为牵引,精准服务智慧农村、数字农业,满足乡村振兴对信息技术类人才需求,实现企业、政府、科研部门主动聚向校园,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产教融合的目的。通过这些举措,解决了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主体地位缺失导致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教育要素、创新要素转化为企业的生产要素不足,企业的生产过程、生产要素转化为学校的教育要素、教育场景的途径不畅,人才培养难以持续受益等问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衔接,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学生核心实践技能及创新创业训练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具体实践上,我校依托五方资源开设“有伦班”,“有伦班”学生由在校就读信息技术专业群的二年级学生抽调组成,并按“学生、准职业人、职业人、创业人”四阶段闭环培养。企业把自己的智慧农村“1+N”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水质生态监测两个项目引进课堂,“有伦班”的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择部分课程,进入校企共建的“产学研创”中心实践,在企业师傅指导下进行项目开发和制作,成为准职业人。企业师傅负责学生每日课堂考勤,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期末成绩。对学习成绩优秀、善于动脑和动手的学生,企业每年给予一定数量的奖学金。“有轮班”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两个去向:一是直接就职企业,由企业安排工作岗位,成为职业人,对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学生,由企业委培进入浙江大学全球创业研究中心继续深造,并在企业创业导师和企业师傅指导下在政府提供的创新实践平台开展实践,培养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创业人才;二是学生可以选择升学深造,毕业后,可以继续选择进入福建有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业,也可以选择进入浙江大学全球创业研究中心学习深造。“有伦班”的师资队伍按照专兼结合,校企创互聘共同组建由“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创业导师”组成的三个混编教学团队,即负责理论教育的学校教师(为主)或企业师傅(为辅),负责项目开发的企业师傅(为主)和学校教师(为辅),负责创新创业指导的创业导师(为主)或企业师傅(为辅)的教学团队。在教学团队的培养途径上,安排学校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开发来培养专业能力,并由企业师傅或创业导师培养学校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意识;安排学校教师培训企业师傅和创业导师的教学能力,以此培养一支“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

3结束语

产教深度融合视阈下的专业群建设是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要素。学校必须要加强专业建设的顶层谋划和设计,让专业群建设契合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不断完善群内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定位,努力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群,为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新型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作者:林俊标 黄河 陈秋琨 单位:福建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