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迪

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迪

摘要:在国家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如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转变以往的教学思路,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做合一”思想中,“做”是其核心内容,“教”和“学”都是围绕着“做”进行展开,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提高其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内容。本文围绕着小学语文教学,分析“教学做合一”思想对改进教师教学模式的启示,并提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希望为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教学做合一”

小学生在校接受语文教学,能够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小学语文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创新教学方式,为班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现有教育基础设施、固有教学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方式依旧以传授语文教材中涵盖的知识点为主,并且通过向学生布置一定量的习题作业使其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却忽略“学”和“做”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这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随着国内各个地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也逐渐增加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从本质上是为了提高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将“教”“学”“做”三者之间的联系运用到教学模式中,改进教师现有的教学方式[1]。

一、思想基本概述

“教学做合一”思想是由陶行知先生提出,其大致含义是教育各项活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在向班级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时,深入了解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等,依据对班级学生的了解合理制定教学策略,增添实践教学课程,使得班级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性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从而实现“教”“学”“做”三者合一。“教”指的是教师在帮助班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基础上,围绕着学生学习方法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并且依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制订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依据自身接受系统教育的目的,结合自身学习能力,采取一系列学习方法,其学习方法应围绕着“做”展开,就是要将学习到的理论性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实践当中,提升自己各方面综合素质。“做”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与教材知识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激发班级学生学习热情,使其主动参与到实践教学当中,从而让班级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国家大力提倡教师应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尊重班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采取新型教学模式,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但是,部分教师依旧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方式落后,致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未能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久而久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相对于成年人而言,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较为低下,部分教师在实施教学策略时,未考虑班级学生的适应能力,致使班级学生难以紧跟教师教学脚步,降低了教师教学的效率。处在小学教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受到周围新鲜事物的吸引,很难长时间保持集中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师教学难度,降低了学生学习效率。

三、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

“教”应围绕着“学”和“做”来展开,这就要求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明确教学目标,依据对于班级学生各方面情况的了解,合理制定教学策略[2]。小学语文教师应理性看待传统教学模式以及原有教学理念,提取精华部分,并且结合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从而创新出新的适合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提高其学习效率。受到家庭、学习能力、教学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式,按照学习能力、文化基础等对班级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并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例如,对于处在较低层次的学生,应降低教学要求,以掌握教学中的知识内容为最基本的教学要求,使其能够跟上语文教学进度,从而逐渐缩小班级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确保语文教学的质量。教师在向班级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时,也可以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使得每个小组内都有学习能力、文化水平高低不同的学生,同时根据教材,制定讨论题目。组内成员围绕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身的看法,最后教师让每个小组代表发表组内意见,再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评。此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使得学生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二)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与其他科目教材相对比,小学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文章,而大部分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创新能力较弱,很难理解所学文章背后蕴含的深意,致使其学习语文兴趣低下,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多方可行有效措施,激发班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其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当中,从而平衡“教”“学”“做”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教师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取趣味教学的方式,按照文章内容让班级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表演时可以加入一些能够体现角色特征的面部表情或者肢体语言,提高学生表演的兴趣。教师依据学生在课堂的表现,评估趣味教学的效果,从而制订下一步的教学策略。例如,在讲解“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按照文章出现人物的数量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组内成员分别扮演壁虎、小蛇、小鱼、老黄牛、燕子、壁虎妈妈等角色,按照文章中故事发生顺序进行表演。学生依据对自身角色的了解添加一些面部表情或者肢体语言。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加以表扬。

(三)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教师是教学策略的计划者,班级学生的引路人,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的评价,因此教师与学生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3]。但是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没有意识到良好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甚至对教师产生畏惧的心理,在课堂中学生不敢发表自身的意见,从而导致教师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有义务和责任采取多方可行有效措施,加强自身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班级学生敢于发言,从而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其自主探究意识。教师在向班级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的方式,依据教学内容和进度设定讨论主题,与班级学生围绕主题展开一系列的讨论,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促进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能够了解班级学生组织能力、思维拓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学生也可以理解教师所设计主题的意义,能够学习其他学生的学习技巧、解题思路等,从而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自己解题能力,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例如,教师设定“冬天雪景”的讨论主题,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与班级学生共同讨论冬天下雪时的景象。教师再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和总结,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生顺序、由远及近顺序等进行语言组织,让班级学生对自身的语言表达思路进行反思,这不仅能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还助于提高班级学生自我反思能力以及自主探究意识。

(四)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

“做”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教师在向班级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时,应积极开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性活动,让班级学生明白其所学的理论性知识能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部分知识内容是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因此教师可以深入研究语文教材,筛选具有实践教学意义的知识内容,并结合对班级学生日常生活的了解,开展相对应的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其动手能力、思维拓展能力等。例如,在讲解“桂花雨”一文时,教师可以先向班级学生展示与桂花相关的图片,吸引班级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使其能够积极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着重讲解作者写作手法以及文章中心思想,并且围绕着文章知识内容展开实践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带领班级学生参观附近公园,仔细观察公园内植被生长具体情况,让每位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想描述的植物,并且用文章中作者描法对观察的植被进行描述,而且要树立核心思想。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在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时,能够运用到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性知识,教师也可以依据学生的表现了解其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制订下一步的教学计划,达到了“教”“学”“做”三者合一。

四、结语

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在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下,将传统教学模式与新型教学模式结合在一起,不断进行创新,为班级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小学语文教师在向班级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平衡“教”“学”“做”三者之间的关系,制定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要求,要与班级学生学习能力相一致,并且采取多方可行有效措施,为班级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其能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从而提高其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汤晓芬.教学做合一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0):56.

[2]陶晖.“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形成过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发[J].语文知识,2017(8):43.

[3]顾秀群.做中教,做中学———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6(51):46.

作者:闫钰 单位:甘肃省甘谷县大像山镇柳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