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将“有效引导”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充分发挥好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复杂的科目,而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对于学生的有效引导,通过合理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本文将在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引导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引导;情境;课堂练习;自主学习能力

有效引导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举措。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成为新时期中小学教学的重要课题。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以此来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断提升数学能力。结合教学实际和存在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灵活的教学引导方法,更好地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打造高效课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引导不仅是保证各项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教师的有效引导,有助于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好地激发出来,创造出更加积极的课堂环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自主学习,打造高效课堂。通过有效引导,教师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使数学课堂更加充满活力,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教学引导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数学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多元化的教学引导方法、掌握多种教学引导策略,有助于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实现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有效引导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以及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灵活的教学调整,增强教学针对性。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同时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尚不完全,随着数学知识学习的深入会出现许多难点,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些许难度,逐渐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缺乏学习积极性。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地运用有效的引导策略,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习数学知识,能够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让数学学习更加轻松,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导过程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通过有效引导能够构建出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更有活力,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氛围,促使学生积极融入课堂

相较其他学科,小学数学的知识点多是数字、公式等内容,学习起来较为枯燥。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兴趣不高,无法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因此,对于学生的有效引导,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是关键。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一方面,要摒弃传统“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中。课堂上教师要多给予学生提问和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更好地表达自我。另一方面,要搭建良好的互动平台。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互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班级互动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小组竞赛、课堂展示等方式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多鼓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和想法,都有可能成为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应坚持赏识教育的原则,对待学生要有耐心和爱心,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能够做到与学生交心,这样才能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促使学生积极地融入课堂中。

(二)创设有趣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受到年龄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小学生非常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课堂上容易走神,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导致听课质量大打折扣。这需要教师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和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创设有趣教学情境的方式来调动学生认真听课的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通过选取合适的角度来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为学生讲解一些趣味性的小故事,通过故事引出接下来要讲的内容,借助风趣幽默的话语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应用于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中,为小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数学知识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注重课堂练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方式。通过课堂练习,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既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和思考习惯,又能够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在开展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练习质量而非数量,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而不是生搬硬套。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前精心准备好相关练习题,在讲解完教学内容后让学生开展课堂练习,引导学生抓住题干,从题干中挖掘出关键的信息点和解题依据,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和解题技巧。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检验,通过反思检验来提升答案的正确性。当学生不能判断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解题步骤是否合理、计算过程是否准确来提升学习效率,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逆推验证的方式来验证答案正确与否,避免由于马虎大意、缺乏细心而导致结果错误。总之,利用课堂练习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与解题习惯。新课程教育理念提出: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要让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机械、重复的课堂练习形式,采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形成应用意识和习惯。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体现生活化,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课堂练习,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使他们对数学学习更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设计充满童真、童趣和亲近性的数学课堂练习。如设计改错题,让小学生做练习的“主人”;设计判断题,让小学生当“医生”去诊治;设计操作实验题,让小学生去当“科学家”。总之,教师要用新颖的题型和新的要求引导小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启迪小学生的思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四)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引导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与特殊性,对于问题的思考方式、认知方式都有着鲜明的特征。这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存在“共性问题”,也存在着不少“个性问题”。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不能采用唯一的评价标准,而要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形成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习惯,取得最大的进步。对于学习主动性不强、作业拖拉的学生,小学数学教师要严格要求,加强督促,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观念。对于性格急躁、马虎大意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静下心来思考,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分层教学,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的差异性,将学生进行科学的层次划分。教师还可以将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用先进带后进的方法,发挥小学生的互补作用,促进小学生的共同进步。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通过“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收获学习的成就感,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此外,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设计具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还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对课堂提问形式进行创新,运用趣味性的提问唤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深化数学素养。在作业和练习设计中,小学数学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自助餐”式的作业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自主选择作业和练习内容,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增强小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独立思考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特别是在对逻辑思考能力要求较高的数学学习中。当学生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以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学生较为依赖教师,在遇到问题时总是等待教师的讲解,没有主动思考问题。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强化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变以往只强调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展开深入思考,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其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迁移,激发学生的思维智慧。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入开放式的教学,拓宽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有价值的问题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在情境中融入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知识,打破脑海中的思维定式,使学生可以提出更多有见地的思路和想法。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质疑问难,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问,消除学习中的畏难情绪,调动小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和解题思路,而是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答案,从而增加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六)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提高学习效果

随着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深入,很多学生常常学了前面就忘了后面,又或是把许多相似的知识点混为一谈,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理清学习的脉络,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巩固和理解。在教学新知识的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通过归纳总结对新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牵引,加强与旧知识的联系,进而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体系框架,避免知识混淆。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有时同一类错误往往反复出现,成为学习道路上的顽疾。学生若不能做到深刻认知与反思,今后遇到这类问题还会再犯错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对待错题,仔细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建立错题集,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而是要耐心地去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克服,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耐心检查的习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形成反思总结的良好习惯,进而提升了学习的效果。

三、结语

在当今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在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使小学数学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教师通过合理有效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感兴趣,真正爱上数学,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和提升,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百龙 单位:甘肃省镇原县临泾镇祁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