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新媒体艺术类课程建构探析

社区教育新媒体艺术类课程建构探析

摘要:社区教育中构建新媒体艺术类课程极具实践意义,需要按照开放性、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等原则展开。加强社区教育中新媒体艺术课程构建,应当引入社区教育课程规划的新理念,明确新媒体艺术类课程建构,遵循教育规划设计基本原则,构建课程体系;依靠当地课程构建团队,结合新媒体艺术培训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形成课程建构经验;加强调查研究,针对性分析老年人对新媒体艺术类课程的态度;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形成课程建构的基本规范;注重实践展示,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广阔的艺术展示平台;构建系统评价标准,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社区教育;新媒体;艺术类课程;建构原则

新媒体艺术是指利用电脑及网络等新科技媒介和技术手段所创作的艺术形式。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将新媒体艺术课程引入社区教育逐渐受到广泛重视,例如,2018年5月,山东省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举办的老年电脑应用(初级)和老年摄影艺术(中级)培训班顺利开课,此次培训班是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老年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的重要举措,不仅对于提高老年人电脑应用能力、摄影技巧及欣赏水平,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进一步扩大了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实体办学的规模,拓展了老年教育的领域,提升了老年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社区教育中新媒体艺术类课程建构的实践意义

第一,新媒体艺术课程的构建赋予老年人与时俱进的能力。在经济、科技、文化、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海量信息充斥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层出不穷的新媒体艺术形式,让老年人眼花缭乱并产生与时代脱节的挫败心理。基于此,新媒体艺术课程则为那些迫切希望跟上时代步伐,并有意识规划晚年生活的老年人提供了充实自我的机会,新鲜的课程内容赋予老年人新的活力,让老年人在学习、掌握新媒体艺术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第二,新媒体艺术课程的构建拓宽了社区教育课程体系,推动了老年教育的创新发展。目前,社区教育针对老年人所开设的内容主要有文学、历史、古玩、英语、经典影片赏析、经济政治热点讨论、自然疗法、心理卫生保健、实用老年保健、器乐、书法等,这些课程内容虽然比较贴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但在与时代契合方面却有所不足,换句话说,在当前新媒体蓬勃发展的环境下,社区教育对于老年人的课程设置缺乏创新,忽视了老年人与现代社会的沟通与联系,使得社区教育课程长期得不到更新。鉴于此,新媒体艺术课程不仅为社区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推进了老年教育课程的多样化发展。第三,新媒体艺术课程的构建推进了社区教育的转型。在老年教育方面,我国社区教育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基于社会变革背景,社区教育在服务内容与服务模式方面却同时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新媒体艺术课程的构建为社区教育的转型提供了新的切入:一是新颖的课程内容成为吸引老年人参与学习的“亮点”;二是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推动了社区教育工作的调整,从老年人的教育需求出发,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服务质量,从而促进了社区教育的转型。

二、社区教育中新媒体艺术类课程建构中面临的问题

相较于文学、历史、艺术等课程,新媒体艺术类课程在社区教育中依然属于新生事物,社区教育相关机构对于课程的设置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所面临的问题则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第一,社区教育中的新媒体艺术类课程建构缺乏科学的理念指导。目前,我国多数老年大学在运行中所体现的都是课程设置理念而非规划设计理念。理念的偏差使得社区教育在新媒体艺术类课程建构中遵循“按需设课”原则,对课程内容、课时设置、招生人数、教材选择等进行安排,这虽然能够从细节上落实课程目标,但对课程的长效发展却缺乏规划,许多老年大学新媒体艺术培训班的持续时间较短,难以达到课程教育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社区教育中新媒体艺术类课程在构建过程中需要从理念层面做出转变,这样才能兼顾长期规划与短期安排,从而促进课程的有效运行。[1]第二,社区教育中新媒体艺术类课程的普及教育和训练难以得到有效落实。许多老年人参加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技巧上的训练,期望能够掌握新媒体艺术的简单设计与操作方法。然而,技术技巧的提升是需要理论知识的普及与系统训练,虽然社区教育不能像高校开展学历教育那样进行系统的讲解,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基本教育规则是不能够打破的。遗憾的是,目前社区教育中新媒体艺术类课程建构忽视了普及教育与训练环节,对于课程意义等理论内容设置缺乏体系,在课程操作环节缺乏规范等等,使得老年人在教育中无法夯实基础,影响了后续的课程学习。第三,社区教育中新媒体艺术类课程的设置主要根据经验进行,缺乏对具体课程建构的理性分析。经验是当前我国许多地区社区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针对新媒体艺术类课程的设置、开发与实施主要凭借之前的办学经验。但实际上,不同课程所呈现的社会价值各异,其在社会环境变迁中必然会呈现出新的特点。但是,目前许多社区教育机构显然未对新媒体艺术类课程的社会价值、老年人对新媒体艺术类课程的需求等进行深入分析,课程设置依然延续传统模式,难以更好地体现教育价值。第四,社区教育中新媒体艺术类校本课程相对欠缺,精品课程建设存在阻碍。开发校本课程,根据地区优势及本校资源设置校本课程是吸引老年人接受新媒体艺术课程的关键。但受限于多种主客观因素,校本课程的开发难以有效开展,千篇一律则成为当前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弊端。例如,山东省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在电脑应用与摄影课程开展中,尚未实现与当地艺术资源的有效融合,导致校本课程的设置缺乏特色,未能达到精品课程的高度,影响了社区教育课程质量。

三、社区教育中新媒体艺术类课程建构原则

在社区教育中,新媒体艺术类课程的建构应当基于老年人的学习需要展开实践,并不断积累相关经验,遵循课程建构基本原则以推进课程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讲,课程建构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开放性。即在新媒体艺术类课程构建中应保持包容的态度,为课程的开发与拓展预留一定空间,同时结合新媒体环境的变化做出具体调整。在信息化时代,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状态,对于社区教育而言,在课程建设中也需要迎合时展要求,坚持开放,根据新媒体艺术类课程的基本内容进行发散,将有关新内容融入课程体系,同时逐步推出新课程模块、个性化课程模块、甚至一些冷门课程模块,让更多老年人的兴趣偏好能够在课程建构中得到包容和满足。第二,丰富性。即结合新媒体艺术类课程的基本内容,增加适合老年人学习的内容,从而提升课程挑战,为老年人更新知识与技能、提升艺术素养提供机会。从新媒体艺术类课程的含义来看,网络、音像、装置、超文本等涉及到多种媒体形式的应用。电脑合成影像、3D模拟影像、现场即时影像、电子技术抽象影像、手绘动画影像等内容也应当包含于新媒体艺术类课程之中,虽然这些课程的名称看上去“高大上”,与社区教育“格格不入”,但在课程建构中,我们却应根据这些线索,为老年人提供更容易理解和操作的课程模块,从而拓展老年人的课程学习空间。[2]第三,回归性。即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将受教育者的思想回转到自身能力。从教育学理论来说,回归意味着向自我和他人展示自己已经想过的东西,然后回到它那里,重新思考它。目前来看,社区教育中的文学、历史、艺术等课程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回归性,老年人能够在晚年重新认识这些课程内容,并思考其对于自我发展的价值,进而让学习过程重新回归到自我能力的提升上来。所以,新媒体艺术类课程在设置中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同时结合老年人对于新媒体艺术的直观印象,引导其从艺术的角度重新加以审视,从而让学习过程回归到自我发展中来。第四,关联性。即社区教育在新媒体艺术类课程建构中应建立与教育的联系。例如,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传统艺术形式对新媒体艺术进行分析,培养老年人的艺术赏析能力,结合摄影等课程引导老年人逐渐掌握数字时代摄影艺术的新发展。此外,教育工作者还应结合新媒体艺术类课程的文化背景分析新时代文化发展中的价值,以达到课程教育发展的新高度。

四、社区教育中新媒体艺术类课程建构方法

针对当前新媒体艺术类课程建构中存在的问题,社区教育应积极总结经验,结合课程特点从理论到实践层面做出相应调整,以形成科学、可行的方法,为老年人的发展需求提供教育资源。具体来讲,社区教育中新媒体艺术类课程建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分析:第一,引入社区教育课程规划的新理念,明确新媒体艺术类课程建构,遵循教育规划设计基本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在社区教育实践中,老年大学加强调查与研究,初步掌握老年人口数量,了解老年人对新媒体艺术类课程建构的需求;明确课程构建方法,完善课程教育体系,形成更加系统的教育模块,推进新媒体艺术类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有效开展。第二,依靠当地教育学专家学者、任课教师和老年大学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课程构建团队,结合新媒体艺术培训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形成课程建构经验。专业团队的建设一方面能够从理论的高度分析新媒体艺术课程对于老年人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能够利用一线教师的直观体会分析课程建构中的难点,从而推进校本课程的编订,实现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第三,加强调查研究,更好地了解当地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针对性分析老年人对新媒体艺术类课程的态度。社区教育应调动人力资源,针对城区、街道、乡村等各层级社区的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通过问卷、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获得资料,并结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设计课程的侧重点,推动新媒体艺术类课程从规划走向现实。[3]第四,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形成课程建构的基本规范。社区教育应根据新媒体艺术类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调整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比如,针对课程内容、课时安排、课程评价等应建立相应制度,确保其符合老年人的客观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根据课程的基本要求,完善教育规范;加强经费资金管理,支持课程的长效开展等等。[4]第五,注重实践展示,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广阔的艺术展示平台。社区教育应深入分析老年人参与课程学习的心理机制,通过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为老年人搭建作品展示平台,激励老年人主动学习、设计新媒体艺术作品,从而在艺术展示以及获得认可的过程中重新定位自我价值。第六,构建系统评价标准,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在新媒体艺术类课程构建中,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重视课程目标的落实,而且应当研制出符合老年教育发展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老年人在新媒体艺术类课程中的表现,并以此调整教育培养的侧重点,促使课程体系的结构趋向完善。综上所述,社区教育的不断发展离不开课程的科学设置与构建,而新媒体艺术类课程从当前新媒体发展环境出发,为老年人接受新生事物、提高文化艺术素养与生活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支持。然而,目前社区教育中的新媒体艺术类课程建设存在一定局限,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与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存在较大出入。针对此,老年大学等承担社区教育的主要机构应当深入教学研究,切实契合老年人的发展需要完善新媒体艺术类课程,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最终为老年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廖祥忠.新媒体艺术与创新教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03.

[2]鲁放.中国新媒体艺术教育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35-36.

[3]吴盛雄,周洪珍.浅论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沟通衔接的途径与机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4):33-36.

[4]祝虹.新媒体艺术多元教学模式实验报告[J].戏剧之家,2019(32):117-120.

作者:王文琳 单位:山东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