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素描教学浅议(6篇)

美术教育素描教学浅议(6篇)

第一篇:浅谈中学生美术教育中的素描教学

摘要:美育,从广义上来说,就是通常成审美教育或使美感教育,然而它的内涵绝对不仅仅限于“审美”(即认识美)或“美感”(即感受美)。由于美是人所特有的真与善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所以美育的内容要广泛得多,它有主体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认识能力的培养问题,也有主体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以及自我完善的追求等更加重要的问题。因此,就一定要明确美育作为人类全面教育的一部分,作为实现自我发现的需要的重要途径所包括的全部内容。我认为是指在小学教育的美育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美术;中学生;素描教育

一、引言

“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正确地分析、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学校美育的职责和地位也越来越凸显。教育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0年-2010年)》强调指出:“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迫切任务。”完整的学校美育具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审美教育,就是把学生当作审美主体培养,使学生成为善于审美的人;一个是立美教育,就是把学生当作审美客体培养,使学生自身成为美的人。

高尔基说过:“照天性来说,人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我们知道生活中到处都是美,同样,生活中到处都是美的创造活动。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除了在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中进行多种多样的创造之外,还要通过美育,实现自身的美化。在某种程度上说,审美活动本身就是对人的一种造就。马克思说:人和动物不同,人的活动都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因为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所以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具有一定的目的。像美感这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更必然据有一定的目的。美感活动的目的就是美感教育。我认为教师在美术教育中要始终渗透美感教育,达到学生自身的美化,造就新一代充满“美”的人才!

中国现代美育思想是在西方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西方从古希腊就开始重视美育问题了。雅典的所谓“七艺”教育,就涉及到今天狭义的艺术如美术等。而在文法和修辞的学习中,又进一步涉及到文学作品对人的精神的陶冶。真正明确谈到审美的是柏拉图。他说:“我们不是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吗?”故此,在小学阶段,美术教育担当着造人之品质,美人之心灵的重要职责。从学校的大环境来说,首先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要有爱“美”之表率,要有造“美”之言行,教师需结合课题进行美育教学,多让学生去感悟形象之美,表演之美,音乐之美等等,我相信只要做到“美”的综合,让学生沉淀在优美的作品中、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等等,自然能渐渐地培养出优美的心灵,高尚的情操!如教学《我们的校园》一课中,我结合“英华小学”淳厚的校园环境,带领学生去深入观赏校园,此时,学生不由地说:“学校真美!”这样一来,既能激发学生对校园美的感受,又能激发一场爱“美”的风暴,从而产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可见,美育通过感性的途径完善人性,塑优美高尚之心灵。

二、中学生素描教学的方法

应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不仅要有长远的总目标,而且要有分段实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在不断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过程中,才能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知识和技能,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这样便于领会教师的指导,便于深入理解,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教学上的严格要求也主要体现在长期作业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重要性,对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加以纠正。同时,也要布置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助,使写生与构图相结合,记忆、想象和速写相结合,以避免学生在长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观察力迟钝以及画面板、腻的缺点。

习作的优劣还取决于观察事物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取决于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画外功夫"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多掌握一些课外知识,如: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们的主张和特点。这样能够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扩眼界,有助于提高绘画水平。

在基础未打好之时,对于那种专门追求风格、流派的做法,教师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纠正。要让学生认识到:没有浑厚的基本功作基础,单纯地去追求某些风格、流派的做法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学生不仅要具备照着物象摹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理解、记忆和想象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具备全面的造型能力。

三、结语

总之,审美的这种社会性、普遍性的本质,有利于个体心理调控力的培养。通过审美,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了,不只出于生态保护的愿望,还出于审美的愿望,人自觉地去爱护大自然,珍惜大自然。通过审美,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了。个体自发地调动心理的潜能,去调节好与对象的关系,多存一份厚道,多存一份同情,多存一份宽容,多存一份理解。而在美术教学中离不开美育,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发展学生感知能力,促进个性发展。美术活动以创造活动体现个体的自身价值,通过运用各种实践活动,培养精益求精、不怕困难的精神和自信心、独立性。通过欣赏活动开拓文化视野,提高审美感受力和判断力,培养人文精神。因此,美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美术学科优越的条件,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论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肖像素描教学

摘要:肖像素描是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强化学生造型意识,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和审美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对肖像素描的概念、肖像素描教学内容和目的、教学方法、遵循原则、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肖像;素描教学;原则;评价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它包括静物素描、石膏素描、肖像素描、人体素描。而肖像素描在素描中是一种较难的绘画体裁,它是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强化学生造型意识,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和审美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类在诞生之初就开始在岩石上刻画自己的形象。在照像术发明之前,艺术家为社会各阶层人物画像,画家不需要太多的构思和设计,按照顾主的要求去做,被动地摹写对象,而艺术大师则往往冒着很大的风险,用艺术语言进行再创造,使画面形象产生艺术感染力。在中国人物画中讲究“以形写神”,不仅追求人的形似,更要达到“神似”的境界,表达出所画对象的精神气质和思想感情。在照像术发明之后,肖像画的使用功能被照相机所代替,而肖像画的艺术功能也是画家的主观因素逐渐占据主要位置。在肖像画的造型观念和表现形式上,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演变,产生不同流派。各个流派都在画坛上显示着自己的存在价值,艺术家的鲜明个性和绘画的永恒魅力,使肖像艺术呈现出形式多样、日益繁盛的局面。

而肖像素描广义上讲,它包括头像、胸像、全身像、群像。

1肖像素描教学的内容和目的

1.1培养学生科学观察的方法

学画画的过程实际是学看的过程。肖像素描教学首先是训练学生怎么去看对象,对象在这种观看方式下,以何种形式呈现。带着这个问题去思考,从最初就把“我”给介入进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然后引导学生科学观察。

(1)整体的、局部的观察。要求学生的视线不能停留在某处,而要沿着形体的起伏转折及前后、左右、上下同时比较、整体的看。在整体观察中,还要注意局部的近距离观察,这样让学生看到整体的形体和清晰的局部体面转折关系。在观察中用视知觉、心灵去抚摸形体,抓住对象的独有特征。

(2)对立统一的观察。任何事物都有对立性又有统一性。在画肖像时,我们只有遵循这一原则,才能完整真实地反映事物本质特征。在画正面时就要想到背面,画蓬松的头发就要想到骨点和肌肉,用矛盾的观点去观察对象,才能完整地、准确地表达对象。

1.2了解解剖结构

给学生讲授人体姿态与解剖知识,分析人体比例,讲解人体骨骼和肌肉系统以及外型特征,让学生更能观察所画人物的形体结构关系,让学生临摹乔治·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的图片,逐步准确、生动地表现所画物象。

1.3拓宽材料范围,转换学生视觉,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在肖像素描教学中,以其简单、直接的描绘手段记录所感悟的造型图式,以最大限度地表现工具与材料自身的美感来增强画面的趣味性为目的,如毛笔、墨、铅笔、炭笔、炭精、擦笔、水溶性铅笔、宣纸、纸浆、圆珠笔、针管笔、版画材料、拼贴等。如斯契米德的人体素描,如果没有他那种特殊的喷剂,就没有斑驳生动的效果作底以对比光洁无瑕的人体美。视觉形式语言的基本原理是构图、线条、明暗、色调、现状、质感等视觉要素的综合体。不同的大师,视觉语言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伦勃朗擅长于用画笔墨汁快速作画,他的笔势表现出不同长度的线条,有粗有细;有随意所画,也有细心勾勒。他常使用能反映纸张笔触的干画笔和半蘸汁画笔画线条。马蒂斯喜欢曲折、装饰性的线条,在他的笔势中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线条的简单优美。凡高成功地将对作画对象的热情和对各种线条的使用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他的后期作品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线条:平行的直线、漩涡状的花体线、波浪线,还有细微的点线,在新颖生动、富有形式美感的画面构图中极大地增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充分展示了艺术作品的意境。学生画面构图在继承传统模式的同时,还要引导其探索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构图形式。

1.4审美意识的提升

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形式美原则,扩展学生的审美领域。首先传授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与表现力。其次讲解古典美学与现代美学的区别和各自的追求。然后在作画前感受模特所蕴藏的美感,按照第一审美感受构思整幅作品的最终效果。在教学中贯穿审美规律的内容,才符合当代艺术教育发展的规律。

肖像素描教学目的,就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水平,使学生掌握肖像素描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坚实的造型能力,从而准确、生动、深刻地表现对象,培养学生艺术创造能力。

2肖像素描教学方法

方法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保留传统较好的方法,还要适当增加新的教学方法。

2.1多媒体教学与示范教学相结合

鉴于传统课堂授课方式的局限性,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现代媒体教学融入课堂授课方式已成为必然。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同时通过课堂示范让学生掌握从立意到绘制完成的全过程,掌握作画步骤。

2.2写生、临摹、默写、记忆、想象的方法相结合

写生是直接获得造型知识技能的根本途径,是教学的主要方式。对象的结构及透视规律通过视觉的直观感受,才能被认识。感知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生就是把感知的事物用素描的手段表现出来。临摹主要是学习前人的技法,充实、丰富、提高自己的造型能力和表现技巧。默写是培养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也是检验观察认识形象深度的好方法。

2.3课内、课外,长期、短期作业相结合

课内教学、以课堂为主,根据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外以小组形式进行。长期作业对深入研究和提高表现力是需要的,但时间不能安排过长或作业过多。短期作业更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抓对象主要特征,集中概括,删繁就简的能力。

第三篇:浅谈高中美术教育中的素描教学

【摘要】高中美术素描基础教学把学生绘画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素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创作中去。根据素描基础课程的特点,笔者在美术素描基础教学中采用了“观、思、讲、临、写”的课堂教学结构方式,并贯穿于整个素描教学体系中,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简要谈谈这几种方式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美术;素描教学

1.观察是认识过程的感知窗户

“观”,就是观察。在绘画活动中,要将感知到的具体形象,通过眼睛认真观察,经过分析、比较找出主要特征,运用线条、明暗等手段描绘出来。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个前期的准备。学会观察是学好素描的前提。这种观察不是一般走马观花似的看,而是要仔细的看,它是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和了解。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学生不会去主动观察,也不知道如何去观察。

要想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必须有意识地对其进行训练。下面介绍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一)课堂上随时随地引导学生用他们的眼睛观察和分析自然界一切可视现象,学会比较和鉴别,领会不同形象的特征,逐步加深对各种形象特征的认识、理解和记忆。

(二)在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整体意识。就观察方法来说,向学生提供正确地观察角度即观察要点,指导学生运用整体、比较的方法处理好画面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三)明确观察的目的与内容。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可在学生观察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边看边提问题。观察内容的选择、深浅的要求应根据学生绘画水平而定,基础薄弱的浅显些,简单些,学会以后再逐渐复杂些。有的需要反复观察,加深认识。

2.思维是认识过程的高级形式

“思”就是思维。在素描基础教学中也就是理解的过程。我们通常所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就是说,在画素描之前应当全面地去观察所画对象,不仅用眼,还要用心,只有观察细致,理解透彻才能画得传神。只有理解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绘画技能才会提高。理解是我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思考、总结。理解的重要性在于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阶段对目标、概念、程序的模糊。

有的同学面对模特儿,不是积极主动地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对象,不去研究外部表象的内在成因,而是机械被动地抄袭对象,哪些地方深点,哪些地方浅点,他就把这种深浅变化照抄下来,至于这深和浅意味着什么,却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因此,很难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素描究其根本是其内在的结构关系。物体的起伏凹凸,明暗虚实关系,都是光线作用于物体的内在结构的外部表现

3.讲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讲”就是讲解。通过观察、理解,学生的学习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从而获得概念、原理等知识,在这过程中,教师应讲解相关的素描基础理论知识.因为学生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我们要学会在绘画中处理画面的能力,因此我们要理解清楚画面上各种复杂的关系,如画中的结构、透视、主次、虚实、空间、黑白灰等关系。这时教师的点拨讲解就显得至关重要。懂得了这些,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画面艺术表现力。其次教师的示范讲解也显得尤为重要,这样能给学生起到更加直观的视觉感受,有利于学生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在绘画步骤、技法方面也会给学生起到一种规范、启发的作用。另外,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讲评也非常有必要,及时的讲解、点评、分析有利于学生认识到画面中问题的所在,能够加深学生对一些素描规律与本质的理解,不断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和艺术修养。

4.临摹达到博采众长的目的

“临”就是临摹。临摹不是照搬照抄,而是更深层次的欣赏、读画。当看到令人热血沸腾而激动不已的精美绝伦的作品时,深感仅用目光观看不能够完全领会其中的精妙,只有通过临摹才可以起到更好地理解、领悟、掌握,从而可以促使自己在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高造型技巧,丰富素描表现力,学习效果非常有成效。例如,可建议学生选择一些印刷质量较好的大师的作品临,在临的过程中揣摩大师作品的画面构成、明暗布局、主次虚实及细节的处理,完善自己的艺术修养。

米开郎琪罗说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谁善于临摹,谁也就善于创作。”作为初学者,增加绘画知识乃至认识绘画的过程,都与通过临摹优秀作品产生着必然的联系。临摹的过程不仅能提高眼和手的灵巧,同时还可以拓宽艺术视野,丰富技艺,培养情趣!

5.写生中彰显艺术个性

“写”就是写生。学生进行写生训练时,不仅是描摹现象,更是艺术的再现。不仅要看画面是否是客观物象的再现,更要看画面是否有表现力。所谓表现力就是要讲究线条,讲究黑、白、灰,讲究概括,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要力求形神兼备,要像写文章那样讲究文采,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要通过表现使基本功成为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由于同一班的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要求他们做到风格多样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不必要求学生的风格必须和自己一样,而应正确地引导、培养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要跟他们共同探讨适合于他们自身的表现方法以及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要提醒他们,在基础未打好时,不要过分地热衷于“个性”,否则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总之,在素描教学中,只要善于研究,善于反思,定能教学相长。教师应尽一切所能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怎样进行素描教学,对于该门传统艺术学科的学习与探索本身就是一门教育艺术。在探索中让学生从迷惑中清醒过来,渐渐有轻松愉悦之感,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专业水平与艺术修养,这应该是我们教学上所共同追求的。

第四篇:论中小学美术教育之基础素描教学

摘要:社会的不断进步将促使事物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中国特有的美术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美术教育也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彻底的改观,摒弃现有的考试制度和教育大纲对儿童及青少年的美育教育的束缚和影响,引进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势在必行。尤其在中小学美术的基础素描教学中所表现的病症,深深地伤害了学子们的艺术热情和知识链接。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在中国现有考试制度下,美术基础素描教学要发展和改革的原因和方法,力图对中国的美育教育有一些呼唤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基础教育;素描教学;素描创造力;综合艺术能力

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艺术的发展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突飞猛进。在中国近20年的发展中,绘画艺术在内容、形式和观念上已经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艺术体系。然而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美术的基础教学仍然还在延续着源自16世纪的学院派教学体系。基础艺术教学的发展现状和社会对创造型艺术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总体的艺术基础教学方向没有产生根本的变化。

国际上,多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艺术高度发达的国家中,素描教学的观念、内容及形式上已经与传统的学院派素描大相径庭。素描已经成为单一的科目,它与其他的绘画科目已经分离,成为一门独特的体系,不再仅仅是为进行其他画类创作的基础材料。而在中国,尤其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下,多样性教学在相当一部分城市仅为试验性的教学,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产生。而在其他相对贫困的城市中,中小学美术教育更是点到为止,完全没有发挥多样性、启发性教学的目的。只有一小部分私营的艺术学校和幼儿园才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美育教育采取多样性教学,注重启发性教学。

在中国的艺术发展中,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目前对于中小学美术教学作为纯技术基础教学的片面理解依然十分普遍,尤其是中小学的素描教学更为片面。相当一部分家长对于素描的认识十分浅薄,仅仅把它当成是未来在考试制度下,争取考入高等艺术院校的敲门砖和通行令。而在考试制度下的美术要求更为离谱,不考虑学生的创造性品质,而是依靠单纯的技术性含量,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考核外语,并作为裁判依据。整个艺术环境致使社会对孩子们的美育教育单纯只是为了考学。想要培养孩子美的认知的家长简直是凤毛麟角。这也是近些年来多数美术教育机构通犯的弊病。单一的针对考学,成为羁绊中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一大顽疾。下面针对中小学美育教育中素描的教学,提出一些新的方法和认识,期望能够为广大的青少年儿童和美育教育者们有些许帮助。

作为基础教学,素描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纳入教学的范畴。目前在中国传统素描训练中,以技法的明暗、写实素描为主,方法较单一,已不能适应当今人材个性的培养要求和方向。应积极改革,借鉴国际先进的素描方法及经验理论,运用现代绘画手段,构建起适应现代艺术的素描理论体系。素描教学应以先进的素描理念为指导,把培养学生运用素描语言进行艺术思维的能力纳入素描教学的范畴。纵观现行的中小学美术课程安排,素描教学都是从画几何形体、石膏像、人像、人体、着衣组合等内容递进,虽然看似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但基本要求却是一致的,均为训练写实绘画的基本技术。它使得齐全的程式化流于形式,学生学习兴趣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浪费了大量的艺术人才所具有的天赋。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以先进的素描理念去引导学生,使学生对素描的认识得以拓展。何为先进的素描理念?首先应该准确、全面地理解素描的含义。

现有的理论体系告诉我们,在西方素描分类众多,包括轮廓素描、负形素描、光影素描、质感素描、雕塑素描。这些新的素描方法相对于重视绘画技法的传统写实素描而言,比较强调各种视觉思维对自然的观察及理解方法。了解多种素描技法,有助于学生依据个人的性格爱好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这对艺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仅传承给未来艺术家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同样是指导艺术家进行创作构思和演绎其内在的理念的有力工具,而并非局限于描绘的技法和功力。从素描与艺术品的关系上来看,素描主导了艺术品构成的方式、表达的层次、轻重的掌握、虚实的变化和感染力的凝练,将给素描教学带来许多新的课题,促进素描教学观念的转化。

目前的素描教学对素描评议的认识,服从于以真实地再现客观为基础的造型的需要,并集中于技术的层面,未能完全发挥素描评议的艺术价值。因此,现代素描教学不仅培养学生应用素描评议的技巧,而且更要培养学生应和素描的评议进行艺术思维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了素描教学的一个全新的理念,既是对素描本质的认识的必然结果,也是学生学习素描的基本目的。素描教学应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纳入教学的范畴。我们必须承认,今天教师已很难用一个要求来对待全部的学生。

1.教师自身需要不断提高修养。我们不能低估当代学生的艺术接受力与创造力,在许多方面,教师与学生是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以往的教学体系对此却没有足够的承认。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所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我国素描教学的软肋。这也是目前在素描教学中经常见到千人一面的现象的主要原因。在素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已是当务之急。首先,打破固有的素描思维模式。传统的素描思维模式是以先入为主,主导着学生对素描的认识和理解。由于传统的素描从观察方法到表现方法都有着既定的、程式化的理论体系,学生在其中能做的就是以模式化的素描样式为榜样,不断地锤炼技巧。因此,应该积极主动地吸取先进现代素描艺术的优秀成果,弘扬创造力,不断从形式和内容上扩大素描本身的内涵和外延。

2.创建开放的教学环境,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和创造的自由。教学环境的民主、开放和自由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应具备的条件,因为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发挥。在此基础上,应尊重学生在素描学习过程中所选择的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和创造的自由。

3.实施多元化的素描教学形式。以写生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是目前素描教学的主要的教学形式。由于其固有的知识传习模式和相对窄的教学内容,并不完全适应现代素描教学所涉及内容的广泛和表达形式的多元化以及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视。因此,需要建构多元化的素描教学形式,以适应素描教学的发展。素描教学不应是单纯的基础教学,我想这是我们始终应该把握的教学理念。素描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艺术造型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更是培养他们综合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基础。随着素描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素描教学各方面问题的研究也将进一步深化。只要我们敢于去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重视综合艺术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素描教学定将趋于完善和合理。

第五篇:浅析中学美术教育之素描教学

摘要: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一门极具个性化的学科。高中素描教学是高等美术教育的基础,如何让高中学生掌握这门艺术,是摆在我们美术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笔者就此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关键词:素描教学;学生

中学素描教学作为造型艺术领域中的基础课,不仅蕴含着造型研究的基本法则,还是画者钻研艺术规律的表现,同时也对画者的造型观念的形成和审美意识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的美术教育教学要求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人才,所以绘画艺术教育中的素描教学是多方位培养模式的基础。素描教学工作者一定要跟上现代艺术发展的趋势,建立新的素描教学模式,使学生全面理解并且熟练掌握造型的形式因素、自然形态的结构规律以及艺术表现的法则,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造型观念,使学生尽快获得技能,从而懂得艺术,欣赏艺术之美。

1学会欣赏

懂得分辨画的好与坏是学好绘画的重要一步。教师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分清什么样的画是好画,可以让学生先说出自己认为的优秀素描作品的标准,然后拿出一些优秀的素描作品和一些比较差的素描作品让学生分辨并且说出他们的理解。接着,教师讲解优秀的素描作品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再引导学生用教师讲解的基本标准进行辨别。

2强调宏观意识

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观察方式是学好绘画的前提,只有拥有了一双“正确”的眼睛和一个“正确”的思维,学生才能更快、更好、更轻松地学习素描。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多画,画画水平就会提高,其实未必如此,因为一旦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观察方式陷入局部,画得越多,这种狭隘的绘画观念就会越根深蒂固。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特殊的训练,如让学生画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小物体,如瓶子、水壶、杯子等,让他们将目光在物体表面停留10秒,记住大概的形状,然后拿开物体,让学生凭记忆画出物体的大概形状。经常性地进行这种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整体意识很有帮助。对于全因素素描教学,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这样的训练:拿出几幅黑白灰关系比较明确的几何形体画,让学生自己分辨哪些属于“黑”,哪些属于“白”,哪些属于“灰”,然后用大块面的重色块在大致的几何形体上归纳出“黑”,用浅一些的色块归纳出“灰”,留出“白”。对于石膏像,我们可以通过捏泥人的方式进行演示,将石膏像分为头、颈、胸、底座几个部分,并用泥捏成各个比例大小的形体,然后通过加法或者减法的方式用泥捏成方块形的五官,再逐一完成细节。

3通过实践理解素描教学

素描是色彩、文字、语言、声音等其他媒介无法准确表达对象时所需的视觉图形语言。当下素描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引导学生对视觉图形语言进行思考以及对视觉表现进行感受。第一,在现代素描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这是现代素描教学的根本宗旨。在现代素描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的深入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判断能力是教师的首要任务。第二,通常人的视觉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两个方面,研究具体阶层人群对图形的感知能力是素描教学的重要课题。第三,画面的组织结构在具体素描作业中是第一位的,一幅作品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构图。但对作品构成的理解每个人都是不尽相同的,画面的组织结构更强调视觉形式具有生命的整体构成,强调画面图式内在的有机联系。第四,传达与表现形象感觉。形象的特征、形体的结构、质感与量感给每个人相同或不同的感受,学生既要有视觉、知觉的训练,也要有表现技巧的训练。

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素描教育教学并开展阶段性的训练,针对素描教学中的阶段不同、专业性不同、思想观念不同等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第一,教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才能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第二,针对每名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在艺术教学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要在尊重和发掘每名学生的不同个性和特点的同时加以引导。第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在课题训练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主题选择相应的课题,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对视觉形式要素的感受力。第四,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感知技能的训练。为了避免学习素描的盲目性,教师必须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掌握不同的经典造型艺术特点、艺术语言与素描之间的关系。在素描教学的技术训练过程中学生首先接触到艺术的本质,即精神意义的表达,这是基础素描的第一阶段。学会通过素描语言表达人类的精神思想,难免会涉及技术性问题,所以“技术”是素描教学中的必备课题。

通常我们会困惑在艺术教学中到底应该教艺术还是教技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第一,视觉艺术进入人脑的第一阶段是“看”,作为一名画者,其在观察阶段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用心、用脑、用眼三者结合地去观察、理解对象。人类的认知是在很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于生长环境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个体的观察也不尽相同。想要能够用“心”去看,同样需要一定的方法。人类在成长过程中的大部分感知都是来自对事物对象的观察,基础素描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唤醒艺术家的知觉。有些人对色彩敏感,有些人对形态敏感,有些人注重对细节的感受,还有些人注重线条的关系,等等,所以教师在美术教育教学中要处理好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与整体观察的问题。第二,工具材料的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尝试并且发现运用各类干、湿性材料,在尝试中选取最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进行作业,做好一切准备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内心感受。第三,知识的运用。要想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素描教学就是最初的结合点,而透视学、解剖学、人体工程学、视觉心理学等都是造型的基础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在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非常复杂的技术性,教师应该分阶段、分层次、分专业开设实践课程。第四,素描教学的实验性。实验性是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教学中探讨素描表现的可能性和实验性有两条途径:一是视觉心理接受的可能性;二是材料应用的可能性,这两方面会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学生的视觉空间。

4结语

素描作为绘画的基础教学是相对稳定的,但是作为艺术教学,培养创新意识是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没有探索精神就很难有突破,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墨守成规的技术训练。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艺术,开放的艺术要求有开放的思想。在素描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崇尚的是艺术思想,是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苏坚.素描,仅此而已.美术研究,2004(4).

[2]颜铁良.素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贺国强,烨,何辉.设计素描表现.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第六篇:从中学美术教育的需要谈高师素描教学改革

摘要:高师美术专业素描课程应适应中学新课改的需要,完善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打破重技轻理的模式,增加理论知识的学习、素描欣赏教学和速写练习的学习,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适应中学美术教育的需要,提高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高师素描教学;课程改革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深入展开,与之相应的高等师范教育应针对这一改革的要求,培养能适应中学教学需要的人才。素描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同样面临着中学美术课程改革的冲击。目前我国高师美术教育在这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目标不明确、重技轻理、教学内容狭窄、课程安排与中学课程需求相脱节等。素描课程也不例外,这样培养出来的师范生很难胜任对美术文化素质要求比较高的中学美术教学。总体上讲,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高师美术专业素描教学主要采用前苏联契斯嘉科夫素描教学体系,至今,高师美术专业素描教学改革实践基本上未发生根本的变化,还是沿用契氏的教学体系和观念[1],这显然不符合新时代培养人才的要求。高师素描课程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美术教育人才的需求,配合中学新课改目标的实现来培养高素质的高等师范美术专业学生,这就有必要完善和改革素描课程教学内容,与中学课程内容相结合,以适应我国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提高高师学生核心竞争力。

1打破重技轻理的模式,增加理论知识的学习

重技轻理的教学模式,虽然使学生的素描技能有了提高,但导致学生的艺术修养尤其是理论修养方面欠缺。理论知识的欠缺不仅限制了学生素描技法向高层次发展,也制约着学生未来教学能力、创作能力的发展。所以高师学生在学习素描技法的同时,有必要增加理论知识的学习。

1.1增加理论知识的学习能提高高师学生的创作能力

在高师素描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大多仅凭个人经验,内容多是如何具体处理画面效果的技法指导,很少运用高层次的理论知识去启发引导学生,学生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不能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形体,其结果是素描教学内容在不断深化,而学生的创作能力却不能有效提高,导致学生的画面效果缺乏个性和内涵,且对素描本质理解片面。素描不仅是一项技巧性的绘画,也是作者心灵深处的诉求,作者可以表达美好的情愫、思想和理念,线条和调子等只是实现这种表达的手段和方法,而不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同样,素描的创作也需要画者有较高的艺术修养,这些艺术修养来自美术理论,而仅仅被动地依赖于教师传授技巧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相对就显得薄弱。由于缺乏个性,导致创作水平相应较低或甚至根本无法进行更高层次创作。理论指导实践,学生正是因为缺少了深厚的理论知识,才会在实践创作中陷入困境,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无法产生,只能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和模仿,其结果是一批匠人复制出另一批匠人[2]。所以在素描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强理论教学,使学生在获得较强的造型能力的同时,也具备系统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创作能力。

1.2增加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培养高师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

美术专业学生是未来的美术教育者或工作者,在重技轻理的教学模式下,有些毕业生到中学后,只能画不能讲,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能力及文化修养等方面不适应中学美术教学的需要。新课改下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学有:造型?表现、欣赏?评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领域的内容,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内容分为: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五个模块[3],这些内容都少不了理论知识的应用。只有理解了的事物才能真正的认识,有些高师学生到了大三还不知道透视的基本知识,何谈对素描的真正认识?而现代艺术求新求异范围宽泛,有关视觉和触觉造型的美术活动都被列入了学科内容,使素描学科涉及到越来越多的新形态,构成了素描的多样化特征[4]。如比例关系、形体透视规律、光影变化规律、明暗变化规律、虚实对比规律、构图规律;解剖知识、点、线、面、黑、白、灰等知识,以及组合意识、抽象意识、设计意识等问题,这些知识主要偏重于理论讲解,目的是使中学生获得对造型形式和规律的理解,学会认识艺术的表现形式和美感,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而不是教他们多么严格、多么专业的素描技法。中学的美术课并不是专门为有志从事美术专业的人而设置的,当然并不排斥这方面的促进作用,但如果过分强调,就偏离了全民教育的总方向,违背了美术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的根本目的[5]。蔡元培先生曾说过:“不是为了培养多少天才的艺术家,而是为了艺术的社会化、大众化和生活化。”美术师范学生肩负着普及国民审美文化修养,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中国未来国民的艰巨使命,课程必须要体现美术专业师范性的特点,不能与美术学院或者设计学院的办学方向相混淆[6]。面对中学美术教学实际,高师美术专业若想适应中学美术教学需要的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就不能仅局限于技能知识的掌握。因此,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加强理论教学,可使学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既能灵活教学,又能独立创作。

2拓展教学内容,增加素描欣赏教学的学习

审美教育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说:“人们每天瞻仰完美的艺术作品,不知不觉中精神蒙其涵养,情感受其陶冶,自然养成健全的人格。”他还说:“我教艺术科,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人们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而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作用正在于此,它的这一作用是其他课程难以替代的[5]。

中学美术教学不仅仅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绘画技能,更应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而培养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美术欣赏课自身的特点,无疑欣赏课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学素描教学中,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感受美、认识美进一步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而不是对学生表现结构素描、光影素描等技法的训练。高师素描教学也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适当增加欣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具有代表性的素描作品,按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进行讲解。通过欣赏优秀素描作品,会使学生逐渐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并可通过学生课堂阐述、撰写学习心得或学习感受等方法,对作品进行评述,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融入教学之中,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将会适应中学美术教学,建立更完善地教学方式。

3合理安排素描课程内容结构,增加速写练习

作为美术师范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的能力,也应具有一定技能方面的专业功底,高师教育培养出来的中学美术教师在从事普及性中学美术教育的同时,还要指导中学生开展课外美术活动及绘制宣传画等工作的能力。因此,在适当增加素描理论和欣赏教学的同时,技能方面的基础训练也不可缺少。素描技法教学中,速写属单色素描的范畴,常用以记录生活,为创作积累材料,渗透于绘画的各门类教学过程之中,高师专业在素描课中开设速写内容有以下必要性:

(1)适应中学美术新课改的要求

目前高师素描的练习仅限于光影素描,当然高师专业开设光影素描的练习是必要的,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它是训练学生造型能力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且富有表现力、创造力和审美价值。但是中学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虽然他们都是实施美术活动,但在中学基础美术教育中技法训练只是全部美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在中学美术有限的课时中,中学生不可能达到光影素描或结构素描的绘画要求,况且这种基础性强、高素质、强能力的表现方法也不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美术教育应给予学生信心及适当的表现技巧,不可过分强调“形”、“明暗”、“结构”等的训练,应允许他们适当自由发挥其内在潜能,可凭性情横涂竖抹,任意发挥,直抒胸臆,在绘画过程中允许写实、变形、抽象并存,这样才能起到开发其思维的作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速写就是一种运用简洁洗练的笔法,快速概括出物体造型,简明扼要地表情达意的绘画形式,具有简洁性、概括性、夸张性、甚至趣味性等特点,且不需要光影素描漫长的训练时间,是中学美术技法教学中较为实用的练习方法之一。这也符合了中学美术培养目标――不能为了培养画家而学美术技能,重要的是以美术教育造就具有科学、文化、艺术和初具实用技术素质的未来公民。

(2)提高师范生的速写创作能力

高师速写教学,能够扩大基础教学的探索性,也是一种最直接体察生活与感受生活的方式,是学生生活与创作之间不可缺少的桥梁。在教学中适当增加速写教学,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绘画语言和个性语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及创作的能力。因为速写是创作的最初体验,是由造型训练走向创作的必然途径。从创作过程来看,速写是创作的准备阶段,是作者和自然的对话,是生活的体验。如叶浅予笔下的《舞女》,是艺术也是对生活形象直接的启示,简练的几笔就勾勒出了街市舞女无聊的生活状态[7]。学生通过速写能更好地发掘生活的真实美,激发其创作的热情和灵感,通过速写使学生对美的形体、美的构图、美的意境进行判断、选择、加工和表现,也就是说,速写是一个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在美术教学与美术创作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素描教学应立足于师范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学课改的实际相结合,适应中学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合格的中学美术师资为目标,改革和调整教学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

参考文献:

[1]王裕亮.高师美术院校素描改革实践与创新意识的同步性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9(01):7375.

[2]张玉奎.加强素描理论教学完善美术教学体系[J].成功(教育),2007(06):75.

[3]高明.美术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顾森毅.论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高师素描学科[J].艺术百家,2003.(04):127.

[5]吴东梁,樊学川.普通中学美术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李智君.高师美术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钦州学院学报,2006,21(05):80.

[7]罗承月.速写―“不该失落”的教学艺术语言[J].美术大观,2010(09):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