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情境教学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1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教学法的概述

1.1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教学法的定义

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教学法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情境教学法主要以重现历史情境、创设典型场景,从主观上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做到对学生学习热情的调控,进而达到教学活动、情感活动、认知活动的有效整合,在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前提下,加速历史知识的学习,使初中历史教学得到教学效果与教学成绩的整体提升。

1.2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情境教学法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有利于学初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与学习,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将抽象、单调的词汇和名词以具象的方式加以体现,使初中历史教学更加具有情绪色彩和主观性,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和场景中,学生做到了主动体验和积极认知,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从心理、知识两个方面做到了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初中历史教学实施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历史情境的重现,历史教材中复杂的、枯燥的数据和信息变得生动而具体,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思考与认知,不但提高了学生历史学习的效率,更提升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实现了对学生综合、长期、整体的发展作用。

2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方法

2.1创设教学中的历史情境

初中历史教学中一个鲜明的特色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特点,创设出主动而积极的情境,以历史情境再现为主,激发学生的主观性,进而做到对历史知识的充分掌握。笔者在讲授“”这一历史事件中,为学生出示了时期的历史图片和漫画,同时讲解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过程和阶段,让学生根据对图片和漫画的认知来估计当时的情况,学生在发挥想象力的同时就实现了积极地参与到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之中的教学目标。一些学生根据《大丰收》的图片做出了亩产10000斤的估计,一些学生做出了钢产量超过2000万吨的猜想,这时再将《人民日报》中对浮夸风的实际报道以图片的形式做以呈现,从主观上给学生以极大地震动,这时再辅助教师的讲解,学生就会很容易看到“”运动对客观发展规律的违背,也进一步得出了运动和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一次严重失误,导致国家和人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

2.2创设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问题的解答是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表现,对于历史教学中相关问题的正确理解和解决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充分体现,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多设立问题,使学生参与到初中历史教学的全过程,在创新问题答案,丰富问题答案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创新思维。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在讲到楚国诗人屈原忧国忧民,以身殉国的历史故事时,一般的答案是颂扬屈原的爱国精神。但有些学生也提出了这样的质疑:当时的楚国面临危机,在这关键时刻,屈原却选择了自杀,在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并没有组织民众实行积极反抗,而是选择以死来逃避现实,这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学生提出的质疑引起了全班学生的热烈讨论,由此形成了对屈原爱国和懦弱的两种评价,那到底哪一种评价是正确的呢?随着学生质疑情绪的高涨,教师在此时并不能够给予学生所谓正确或标准答案,而是应用让学生翻阅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通过创设引人深思的问题情境,很多学生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用自己的思维思考问题,而不是被教师或其他学生牵着走,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结语

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时期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证明,创新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手段,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情境教学法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变革和创新的代表,初中历史教学里利用信息、问题和情景的创建,构建出学生历史学习与研讨的情境,使初中历史教学更加符合学生认知和学习特点,在有效而真实的情境中加速学生历史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价值。

作者:胡天玉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