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论文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论文

一、调整办学方向,将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作为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主攻方向

调整办学方向,确立科学的继续教育观,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上,是山西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从国家宏观政策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又进一步指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职业导向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对继续教育的发展给出了方向性的指导。其次,从山西经济发展的需要看,经济结构的转型,首先是人才知识与技能结构的转型,特别是现有在职从业人员知识与技能结构的转型,而这些,绝不是一纸文凭与资格证书所能解决的,而必须是能力与素质的提升。“能力是每个人特有的一种混合物,它把通过技术和职业培训获得的严格意义上的资格、社会行为、协作能力、首创能力和冒险精神结合在一起。”因此,山西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需要对现有在职从业人员进行大量的、不同类型的非学历继续教育,提高其现代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从而尽快适应新产业结构的需要。再次,从近几年学历继续教育的招生实际看,大部分山西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招生数量呈明显下滑趋势,山西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理应对已经出现、正在进行或将要发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作出反应,主动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与人的发展,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上。

二、服务地方建设,将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提供

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作为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服务重点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既是普通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最直接的途径之一,也是继续教育本身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未来若干年,山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就是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是决定因素。可以说,人才转型是经济结构转型的根本。通过继续教育,提高现有在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改善现有科技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术特点,提升创新能力与适应新兴产业技术要求的能力,既是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继续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具体体现。《山西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实施人才继续教育培训工程,依托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现有施教机构,建设一批继续教育基地,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提升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山西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将开展大规模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全面实施山西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5151工程’。通过专项继续教育活动,使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工作体系、制度体系和服务体系,推动我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全面健康发展。”这不仅为山西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也提供了机遇。有为才会有位,山西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山西转型跨越发展这一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中心,为转型跨越发展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作出应有的贡献,才能在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强化内涵建设,将锻铸自身硬功作为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前提条件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内涵建设,是相对于其外延建设而言的。就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而言,其外延建设指的是继续教育各种硬件设施的改善以及招生规模的扩大等,其内涵建设则是指继续教育质量的提高、服务意识的强化和管理能力的提升等。近些年,继续教育特别是学历继续教育的“卖方市场”使山西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忽略或者说放松了内涵建设,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到服务意识、从教师队伍的建设到学习产品的研发、从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到管理与服务的方式等,都很难适应教育观念的改变和社会成员学习个性化的需要,致使内涵建设滞后成为山西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强化内涵建设是山西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提条件。强化内涵建设要做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教育观念的“市场化”。市场化教育的具体体现就是服务意识,要有对本地区继续教育市场的清醒认识,突出学习者中心,围绕切实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强化服务意识。二是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保证教育质量的根本在于教师队伍,继续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就是要提高教师从事继续教育教学活动所必备的“特殊”能力,这里的“特殊”能力指的是能够有效服务在职从业人员继续学习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三是学习产品的“特色化”。“特色化”是针对“程式化”和“千篇一律”而言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元化的,要关注社会成员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掘每一个学习者的优势潜力。为每个学习者提供适合的教育,必须强化学习产品的研发,突出不同学习产品的特色,以适应多元化的需求。四是管理服务的“人性化”。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变革是继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继续教育管理与服务模式改革的趋势就是“人性化”,只有“人性化”的服务和管理,才能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

四、打造集团优势,将校校联合、校企联合作为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新型模式

山西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各自为政,缺少联手,校与校之间缺乏沟通与联合;二是专业重复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三是学习产品的重复研发,普适性内容较多,缺少特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职业结构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体现综合性,要求他们不仅胜任职业岗位的技术性工作,胜任卓有成效的管理工作,还要有力地领导自己的团队在同心协力完成既定目标的同时,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挑战。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同时也都有自己的劣势,新时期、新产业、新挑战对人才的要求往往不是某一个学校能够胜任的,只有采取横向沟通、校校联合、强强联手的模式,打造集团优势,才能收到“1+1>2”的效果。打造集团优势的另一个办法是学校与企业联合,采用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走出去。学校的继续教育部门要走出校门,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对新型员工素质类型、知识结构、能力特点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订单式培养与培训,或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培养与培训。另一方面是请进来。要让企业参与到学校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与培训中来,企业既可以作为专业技能培养培训的实习基地,也可以参与研究和制订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还可以选派技术专家作为专业技术课程的老师。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类型和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不相匹配的矛盾,同时还能够使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在人才培养培训中得以充分发挥。

五、创新管理模式,将区域型学分银行制度建设

作为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重要目标管理模式的创新是现代教育管理发展的动力,更是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源泉。《纲要》在“继续教育发展任务”部分明确提出,要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中进一步明确,要“研究建立各类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的‘学分银行’制度,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不同类型继续教育间的学分积累与转换工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社会成员对学习内容自主性和管理模式灵活性的诉求越来越强烈,继续教育的管理模式如果不能适应这些发展变化,不能以更加科学、完善和更加人性化的方式提供服务,则无法应对终身学习理念下学习型社会的挑战。学分银行制度是一种基于学分制管理的终身教育的管理制度,它借鉴银行的基本功能,通过学分这一载体记录学习者参加各种类型的学习经历与成果,并根据不同类型教育的质量标准对学习成果进行认定和转移,以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学校学习成果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的互通。目前“,学分银行”制度已成为世界教育领域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我国上海已经率先建设并实施了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山西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要将区域型学分银行制度建设作为改革和发展的目标,要本着服务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同一个目的联合起来,投入专门人力,积极开展山西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研究,力求在较短的时期内,使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能够在山西区域内试行,从而推进山西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作者:宋永则 刘林 单位:山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