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探讨

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探讨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思维引导优势,构建线上线下相互配合的“互联网+培训”新模式,推动干部教育培训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是克服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存在工学矛盾突出、供需信息不对称、课程体系更新慢、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推力。

一、影响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突出问题

工学矛盾突出、供需信息不对称、课程体系更新慢、教学资源匮乏等是当前干部教育培训的突出问题,也是影响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党的后,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领导干部协调推进各个方面工作的要求更加严格。知识创造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让“本领恐慌”日益成为干部队伍发展的紧迫问题。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切实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新时期党校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的干部队伍逐渐呈现年轻化、知识化等新趋势,求知意愿普遍增强,但工学矛盾日益突出。重复调训、多头调训和多年不训的培训问题及老中青、不同行业、学历、履历、需求一锅烩的培训状况依旧存在。受时间、场地和党校师资限制,党校培训的干部人数、培训时间、次数和人员覆盖率都比较低。党校间各自为战,教学资源流通性低,课程资源匮乏,更新缓慢,供不应需,又需要经历较长的调训和课程商定准备周期,培训人数也较多,培训总周期和学习新知识的时间跨度被无形拉长,课程内容加速老化。为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近年来,党校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如组织教师竞课、学员座谈、课程打分和问卷调查等,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信息化建设。但因为关注教多于学,且调研方式多属于事后型调研,无法对接培训个体的真实需求,只能对整体培训布局进行些许调整。而如火如荼的网络课程建设也没能逃过“信息孤岛”的命运,存在重复、低效建设的问题。

二、“互联网+培训”模式具有提升干部培训

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巨大优势

1.有效克服工学矛盾,极大拓展培训范围和内容。“互联网+培训”模式以电脑和手机为信息终端,不受传统课堂时间、空间、人数和师资限制。有数据表明,党员干部日均上网时间达4.2小时,91%的党员干部将上网视为日常生活必要组成部分,89.1%的党员干部将网络作为信息来源的主渠道。“互联网+培训”模式能以灵活的学习方式帮助干部拼接碎片化的学习时间,真正实现随时随地、想学就学,不仅更贴近干部的阅读习惯和工作学习情况,还能不受行政调训和时长限制,极大拓展干部培训的范围和内容。

2.精准对接培训需求,有效提高干部学习自主性和党校培训针对性。“互联网+培训”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具有海量的教学资源,即使不了解干部的学习需求,也能通过搜索功能帮助干部自主查找所需课程,或是自动推送同领域、同职位干部中选择较多、评价较高的课程及中央、地方最新的精神解读和最前沿的理论信息。“互联网+培训”模式的提醒功能,可以帮助干部动态调整、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任务,建立学习自主权和积极性,逐渐养成“我要学”的自觉和“终身学”的习惯;还可以为组织部门、管理部门、参训单位和参训干部搭建网络化的实时沟通桥梁,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及任用和数据使用的“一体化”。3.加快课程更新和知识传输速度,通过线上线下双重互动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互联网+培训”模式具有瞬时性和互动性,能够实现在线调训、报到,能够通过多方合作、整合和共享课程资源,加快课程制作和更新、传输速度,让领导干部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中央精神和培训课程以及最前沿的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培训”模式还可以有效衔接网络和现实课堂,能够通过线上的系列子课程,搭建交流平台来拓展线下教学,弥补课堂教学空白,也能重新梳理和组合线上课程的知识脉络,形成体系,强化效果,并依据线上分析数据,动态调整教学部署,提前准备线下教学。

三、构建“互联网+培训”模式的现实路径

1.构建共建共享的教学资源模式和具有党校特色的课程资源库。教学资源是“互联网+培训”模式的关键。要建立共建共享的教学资源模式,打破党校间各自为战的资源建设局面,实现教学资源的无边界整合和共享。2018年1月,国家行政学院与腾讯公司签署了“互联网+干部教育培训新生态”的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推动干部教学内容创新和丰富教学资源。可以此为基础,以中共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名义(两者已合并),搭建涵盖全国党校系统在内的信息交流平台,鼓励党校间建立持续、深度的沟通交流机制,合作开发、共享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党校整体资源优势,避免重复、低效的资源建设。同时,积极吸纳高校加入,逐渐实现教学资源由互换、互享到共建、共享;逐渐扩大与顶尖互联网企业合作的范围和规模,及时将最前沿的技术、产品和最新的互联网思维融入党校教学,以保障党校教学资源的极大丰富和与时俱进。要建立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库。一是体现党校特色。突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理论武装、党性教育和能力提升”特色,既要下大力气开发主课主业,保证其课程分量和课程质量并重,也要系统开发体现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前瞻性问题研究、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突出矛盾对策性研究和反映党情政情社情信息的相关课程。二是体现时代特色。要着眼新形势、新发展、新实践,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富含新知识、新信息、新技能的务实管用的新课程。三是体现地方特色。要紧贴当地发展实际需求,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发系列课程。四是体现学员特色。将各领域、各实践前沿的最新经验、创新成果、人际心得及交流讨论分类筛选整理成教师教学案例或直接转化为供领导干部学习的技能课程。

2.建立科研团队和网络培训管理系统,深度挖掘数据资源,精确指导干部培训。网络培训管理系统是“互联网+培训”模式的基础。可以在信息平台上建立包括组织部门、管理部门、调训单位和调训干部在内,涵盖实名干训系统、干部学习和档案管理系统、培训管理和评估系统以及干部培训反馈系统的闭环式网络培训管理系统。各个系统的所属部门要对学员信息进行严格审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主动规避代上、代听、代考和逃课行为;要在符合国家保密法的前提下及时上传、实时更新和互通数据信息,从而保证管理、培训、参训和反馈这四个系统的互联互通和四类数据的全面、全新。要组建专业的科研团队。网络培训管理系统虽然能够提供海量、多样的动态数据,但数据本身没有系统性,不能直接指导干部培训,必须经过科研团队的建模分析和深度挖掘才能从错综复杂的数据中提炼有效信息。科研团队要有持续性,可以服务外包,也可以联合组建。科研团队要及时汇总四个系统的数据信息,并进行建模分析和可视化的展现,及时为相关部门和学员提供学员个体和群体的学习排名、学习图谱和能力图谱、教师和教学的评价图谱等。一是帮助组织和参训部门更真实地了解每个学员的参训、知识储备和能力情况,从而更有目的、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行政调训和干部任用工作,以提高干部培训和干部需求的匹配程度;二是帮助学员和教师更全面、真实地了解自身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安排自主选学课程,更合理地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从而提高教和学的匹配程度;三是指导组织部门和管理部门整体规划和调整培训布局,合理设计培训课程和教学活动,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培训供给和培训需求的对接程度。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理顺线上线下教学关系,强化精准培训效果。随着干部年龄和知识结构的调整,党校学员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等新趋势。党校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合理和年轻教师的“先天不足”,使得教师和学员在实践经验、领导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倒挂”现象。党校不同于一般高校,要办好“互联网+培训”,就必须要有一支党性坚定、好学博识,能够传授学员“鱼”与“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一方面,要积极推行党校系统的“名师工程”,着力加强学术领军人才、精品课名师和青年储备人才的培养,构建涵盖党校、高校教师,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各领域、各基层先进典型等在内的多层次、广覆盖、可共享的干部培训师资库,不断壮大和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专职教师党性锻炼、知识更新和实践锻炼机制,制订符合教师发展的系统培训计划,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加大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到机关或基层挂职锻炼和蹲点调研的力度,强化教师学网用网的思维和能力。要建立和完善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考核评价体系、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办法,实行教师竞争上课、竞聘上岗,实现能上能下的竞争模式,同时鼓励教师老中青合理搭配,组建教学科研团队,实行绩效考核制度。要理顺线上线下的教学关系,帮助教师和学员适应并逐渐树立网络和现实互动培训思维。要围绕培训布局和需求统筹好、开发好线上线下的教学内容,做好线上线下课程的相互衔接和补充。鼓励领导干部培训在线学习网络课程,积极参与在线交流和讨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线上线下的互动答疑,系统梳理网络课程的知识脉络,多采用现代化的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多融入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案例、调研成果,从而不断提高干部培训的趣味性、参与性、体验性和获得感。

作者:杜敏 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天津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