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机电认知教学中实践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机电认知教学中实践

摘要: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讨论了如何在机电系统认知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以“传送分拣装置”为例,通过能量、信息、物质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完成了机电系统从“实物”到“纸面”的转换,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对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行动导向;机电系统;职业教育;认知教学

机电系统认知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学习各门专业基础课必备的教学活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学生看—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1],不但不能使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和方法,而且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既能保证教学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又能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成为该教学实施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基于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优化对比、集体协作、小组分享,将学习内容关键词写在不同颜色卡片上,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将其展示出来,完成机电系统从“实物”到“纸面”的转换。学生在做中理解知识点,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融为一体”。

1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

德国行动导向的教学范式主张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以及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与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1]。该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将学习认知过程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教师通过向学生提供相关学习任务与信息,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学习目标,全程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系列活动,从而培养其获得职业关键能力和创新能力[2]。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机电系统认知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3]。为培养学生各项综合职业能力,认知教学以分组的方式展开,给定每个小组不同的机电系统并要求从信息、能量、物质三个方面进行描述。通过布置任务、分工合作、分享交流、整改意见、修改完善、评价总结六个环节来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负责、自我创新的能力。

2.1项目展示。教师事先准备好不同机电系统,通过展示各系统的工作过程,让学生清楚该系统的基本组成、操作过程、能完成怎样的工作任务,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了解本次认知活动的任务目标、过程和考核评价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2.2项目实施。项目实施具体包含六个阶段:布置任务—分组合作—小组分享—组间互评—修改完善—总结评价。现以“传送分拣装置”为例,如图1所示,分析该项目的实施过程。2.2.1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协同作业,共同商讨。首先,教师会提前展示设备的工作过程;接着,给定每个小组不同颜色的卡片,要求学生将设备关键词或重要概念写在卡片上,按照能量、信号、物质三者逻辑关系进行排列,并将其粘贴在白板上;最后,组内每位成员向其他小组展示关键词内涵及各关键词间逻辑关系,教师以此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2.2.2分组合作。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学习,以优带差,一般一个组三四人为宜[4]。其工作流程如下:在一体化环境中,通过以自行查阅项目指导书、教材、元器件使用说明书、动手实践、与同学讨论、或向教师咨询,分析所给机电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收集有用信息、学习新知识,并做记录于表1中[5]。2.2.3小组分享、组间评价、修改完善。通过前期资料查询、小组讨论与完善,通过三种不同颜色卡片描述机电系统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仅供参考)。在这期间,小组每位成员都必须分享自己所做的工作,各小组认真听讲并提出个人建议,帮助其指出错误并修正。2.2.4检查、评估、总结。这一阶段,主要分为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过程考核包括资料收集、PLC程序识读、变频器参数调试及原理分析、气动原理图分析、安全用电操作等;结果考核包括正确操作工作过程、机电系统关系逻辑的纸质展示、工作任务单内容完成情况等。各小组根据项目介绍情况先做出自我评价,教师则根据每个学生的全程表现做出恰当评价,并将其填入工作任务单中;最后,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反思,共同完成本次认知课程的总结。

3结束语

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培养学生各项综合职业能力。关键词卡片的使用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而且通过能量、信号、物质三方面实现机电系统从“实物”到“纸面”的描述,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机电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各元器件如何使用的深刻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观察学生,对于表现积极的学生要进一步强化,提高要求,同时不放弃每一位学生。通过“协作学习”来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行动导向的学习其实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修正的过程,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团队协作,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获得知识。

作者:吴建伟 单位:丽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