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互联网+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摘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涌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中。本文试图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遇和问题出发,通过探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和方法,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应用型本科院校

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提出后,创新创业浪潮蓬勃涌动,中国已进入全面创业的新时代。然而,推动创新创业深入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培养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和国家地方各级政府扶持创业的政策不断完善。21世纪是互联网全面发展的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经深入各行各业,在此时代背景下,应用型地方院校如何融合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培养出时代所需的高质量人才,是当前地方应用型高校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1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内涵分析

21世纪,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地方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各地高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及丰富的实践活动,同时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本质的领会还不够深入。鉴于此,先来了解下创新与创业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推动着创新。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创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巨大的消费市场也蕴含其中,这都是创业的基础;反过来创业在本质上就是人们的一种创新实践活动。其次,创新是创业的本质和源泉,创新的价值在于创业。创业往往源于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和创意思维,发现商机并主动创业。最后,创业推动并深化创新。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创业环境中,如何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断创新。通过创新和创业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创新创业人才应该是一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特定的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内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第一,相较于一般创新人才,创新创业人才还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第二,创新创业人才具有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创业知识,进行的是具有商业价值的创业活动。纵观中国的发展史,不管是在哪个时期,青年大学生都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必然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高等院校应该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相较于国内以科研为主的985、211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有其特殊的优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量众多、类型多样,教育形式灵活;办学定位是面向区域、服务地方,融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培养时代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强,学生毕业后直接选择就业创业的人数比例较高。综上所述,地方高校应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创新与创业双重素质为目标,以提升学生创业层次、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为目的,培养更多服务地方建设和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1]。

2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互联网进入我国,并被众多的知识分子所接受并抓住机遇,出现了知识分子创业的高潮;2003年以后的十几年,互联网开始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理念,电子商务、共享经济成为当时的主要形式,中国进入电子商务和创意创业期;2015年至今,全世界科技、信息迅猛发展,在我国创新创业政策的大力引导下,整个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创业浪潮中。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理念不断发展及渗透到各行各业,“互联网+”时代正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逐年攀升,随之而来的是就业难的问题。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提出以来,国内高校纷纷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不断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一定程度上以创业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全国高等院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自2014年以来,我国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得到进一步的高涨。

2.1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遇

“互联网+”背景下,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经济发展新的契机、新的机遇和挑战,是国家保持经济活力的源泉,也是扩大就业的途径。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各级政府出台了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同时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条件,保障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顺利开展。

2.1.1创新创业政策支持

国家及各地政府通过出台各项创新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积极创新,勇于创业。一方面政府出台各项便民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比如,工商部门免费为大学生办理营业执照,同时简化公司等注册流程;解决大学生落户问题,创业大学生可以在创业地进行落户等政策。另一方面提供各项资金支持。比如,大学生初创企业政府有相应的资金扶持;税务部门采取降税减税的方式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金融机构提供小额免息贷款等。另外,很多地方政府为大学生免费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难题。

2.1.2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随着每年毕业大学生数量的攀升,创新创业代替传统的入职就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互联网+”背景下,各地高校更加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在整个大学教育中,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成效,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培养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

2.1.3大学生创新创业形式多元化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化,出现了更多创业的选择机会,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当今信息化时代,市场经济呈现共享的模式,大学生利用所学的互联网知识进行创业的可能性变大。传统行业通过与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大大提升了实体经济的生产力和创新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市场,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外卖行业、咖啡创客空间等[2]。

2.2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存在问题

2.2.1创业能力有限,创业条件不足

随着国家、社会和学校政策越来越健全,大学生参与创业的热情高涨,对创业充满激情,但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却很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大学生创业基础知识和能力还不够高。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创业就是租一个门面,再进点商品进行买卖,却不知道创业涉及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投资预算等多门学科,他们只是将大学里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学完,并没有加强对创新创业相关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第二,缺乏必要的创业启动资金。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创业项目,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作为后盾,大多数都会以失败而告终的。但是大学生还没有迈入社会或者是刚刚迈入社会,根本没有资金基础,导致很多项目在创业之初由于资金问题而被迫放弃。第三,创业项目缺乏技术含量。大学生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选择的创业项目大多是启动资金少、风险系数不高、创新性较低的行业。从相关统计数据可知,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创业项目集中在文化艺术、餐饮服务、资讯服务等方面,而科技创新孵化项目占比仅有10%左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孵化企业更是凤毛麟角[3]。

2.2.2高校创业支持体系还不够完善

高校的创新创业体系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大学生创新创业被很早地提出,但是国内高校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大多数高校停留在创新创业基础教育阶段,并没有形成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能深入地、系统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多数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目前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但是教学手段和方法还不够丰富,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对于创业的热情不高。第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不够专业。相较于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我国起步比较晚,2014年后大部分高等院校才全面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但是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研究与建设,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仍面临各种问题,其中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质量是制约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经调查发现,在高校中担任创新创业的教师,大多数是来自经济、管理等方向的专业课教师以及学校创新创业行政管理部门的职员,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普遍存在缺乏创业经验的问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作用有限。第三,高校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不够完善。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设置有创新创业学院以及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但是在建设规模和配套设施方面和不完善,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受创新创业实践指导的机会较少。还有一部分高校孵化基地只是提供了场所,却没有将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风险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导致孵化效果不是很明显。

2.2.3创业政策扶持力度还不够发达

国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支持力度比较大,所以大学生创业的热情与成功率都比较高。相比之下,我国的创业政策还不够完善,虽然有些省市也制定出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但是其针对性不强,成效不高。另外,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大与高校之间的联系,进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宣传教育,深入地讲解本地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流程等,切实解决大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有效地推动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活动去,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3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开展双创教育

3.1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融合

据有关报道,2022年中国创新能力在全球排名位居第八位,国家创新能力取得很大的提升。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带动经济的高速提升,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呈直线上升的趋势。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重要机构,应该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优化人才培养方向,积极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创新型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落脚点是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所以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生学以致用,这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不谋而合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上应该侧重实践教学,将理论课上的知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活动,将学生的创业项目在学校创业基地进行孵化,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不断提高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兴趣。由此来看,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两者是有机统一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注重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3.2搭建完善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地方人才输出的重要来源,应该整合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不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一批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创新创业热情高涨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应该积极创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增加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经验。创业孵化基地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政策解读、创业难题解答与指导、创业经验分享等服务,真正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起到孵化作用。另外,高校应该整合各种校友资源及社会资源,邀请成功的创业人士为学生进行讲座交流,使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高等院校通过校内校外实践平台建设,打造可持续、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平台,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实践场所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机会,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丰富学生创新创业经验,提高高校就业率、创业成功率,提高企业对学生的认可度,为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坚实基础[4]。

3.3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的师资队伍是保障。地方高校应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创业基础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首先“走出去”,是鼓励在校教师到校外企业中锻炼,比如,每年积极组织理论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丰富其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保持其专业敏感度。其次“引进来”,每年聘请具有创业经验的知名校友作为创业实践指导教师,不定期来校进行创新创业讲座,结合他们的自身宝贵经验,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专业指导。最后,高校要对承担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参加校内外的创新创业讲座和培训活动,切实提升创业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结语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从地方人才需求出发,深化教学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切实提高人才质量;努力造就符合时展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从而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景淑华 单位:武昌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