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应用对师范教育影响分析

互联网技术应用对师范教育影响分析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给师范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师范院校应该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改革创新;要做好规划,增加投入,保证信息化建设有序进行;要强基固本,理实结合,坚持师范院校特色。更新教育观念,构建互联网思维;要改革教学模式,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应用;师范教育;改革创新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逐步进入了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师范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师范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师范院校的改革和发展也带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和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成为了摆在师范院校面前的一道课题。

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师范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使用,使师范教育的理念、师范教育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能力培养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进了师范教育的发展和变革。传统的师范教育重视在固定的课堂教学中传授理论知识,重视通过“三笔字”“普通话”等方面的训练强化学生的教学技能,重视通过见习、实习等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通过这种模式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合格人才,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传统师范教育而言,有些人才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方面的弊端和不足逐渐显现出来。比如,落后的教学理念,难易适应时代开放性、创新性的要求;单一的教学手段,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陈旧的教学内容,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等等;同时,由于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存在偏差,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好,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阻碍了师范教育的发展和变革。互联网技术在师范教育的应用,顺应了这一时展的要求和师范教育内在发展的需求,必将给师范教育带来一系列的深刻变革。

(一)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师范教育观念。互联网强调资源整合共享、互联互通理念,强调拓展的思维和国际的视野,对于师范重塑教育理念、重构教育模式,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是一次思想的大解放[1]。1.互联网技术促进了价值观的改变。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更能体现出师范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互联网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信息获取方式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证。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可以通过互联网请教同学、老师来解决自己学习中的困惑,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互联网技术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注重书本知识的教育,学生的认知有很大的局限性。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学生的认知范围和认知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的学习可以打破书本知识的禁锢,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学习、研究本学科本专业国际、国内最新的教学理念,最新的研究方向以及了解社会对本专业的培养要求和人才需求状况,满足他们对知识学习的需要。3.互联网技术促进了教学观和学习观的变化。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教师由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向学习的协调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转变。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组合和协调,做好学习活动的计划和指导,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学生的角色也应该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逐步向知识的搜索者和加工处理者转变。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再利用互联网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

(二)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下,教学可以不再拘泥于固定的场所、固定的时间、固定的人数。“互联网+”教学,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储存能力、技术优势,可以用短时间吸引海量教学资源和信息,形成一个资源库。资源库通过使用终端用户上传、新的资源而保持源源不断的扩大。只要在具备互联网设备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实现了学习的自由,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有了很大的改善,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拓展和延长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是一次教学技术的大变革[2]。同时,新的教学模式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教师应该努力研究和解决在互联网背景下,组织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搜集整理,监督检查和检验学生的学习表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三)互联网技术使教育的内容更加广泛。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育的内容相对固定和统一。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情况,有的内容脱离了师范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师范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师范教育内容的单一性和封闭性。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到更多更广更新的内容,满足他们学习的各方面需要,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二、师范教育如何改革,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

2018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开展“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基础,应该做好互联网应用+师范教育的推动者和落实者,扎扎实实地做好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推动师范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做出新的贡献[3]。

(一)提高重视,加强领导,统筹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师范院校要深刻认识教育信息化以及互联网+技术在未来教师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统筹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要坚持育人为本原则、坚持融合创新原则、坚持系统推进原则、坚持引领发展原则,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4]。

(二)做好规划,增加投入,保证信息化建设有序进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到2022年要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三个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4]。师范院校要按照教育部要求做好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早期、中期、长期规划,增加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将网络教学环境纳入学校办学条件建设标准,数字教育资源列入教材配备要求范围。加强学校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环境建设,服务信息化教学需要。推动建立数字校园专门保障队伍,彻底解决学校运维保障力量薄弱问题。大力推行互联网+技术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有序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三)强基固本,理实结合,坚持师范院校特色。1.坚持师范性,打好理论基础。坚持师范性首先要抓好学生的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从教意识和教师素养。师德师风是从事教师职业最重要的道德标准和精神品质,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师范院校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教育每一个立志于从事教育工作的青年学子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5]。师范院校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和传授,这是由师范院校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是区别于其他非师范院校的一个重要标志。师范院校要继续抓好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科课程教学理论等方面的教学,发挥出在理论基础方面的优势,保证每一名师范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2.练好基本功,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师范院校还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重视学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要继续通过加强对“三笔字”、普通话、课堂教学技能等方面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做好学生的见习、实习等工作,逐步培养师范生掌握熟练的教学技能和管理学生的能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统一,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更新教育观念,构建互联网思维。师范院校要适应时展的变革,理念创新是先导。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校要树立资源整合共享、互联互通的理念,要从根本上重塑教育理念、重构教育模式。理念创新,需要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更新教育观念,具备国际化的教育视野和开放包容的认知观念以及互联网教育的思维。在这一背景下,师范院校学校要有平台思维。首先,把课堂当做平台。要把传统的课堂当做互联网技术的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和数据的优势,推动云课堂、移动课堂的发展,满足学生知识获取和信息处理的需要。其次,把教学系统当做交流平台。把教学过程当成一个共享教学资源、共学共研,相互取长补短的平台,促进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第三,把学校当成平台。把学校当做拓展知识、开拓视野、美化人生的平台,也是教学相长,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平台。学校要把学生当成用户,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的思想,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时时刻刻为学生着想。要让有发展潜力的同学更加发展,让学习薄弱的同学不断取得进步。要认真研究打磨教学内容,做到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运用新思维、新方法启迪学生,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最后,师范院校要具备跨界思维。跨界思维,就是要多角度看待问题的眼光和多视野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即是一种时尚的生活潮流,同时也是一种崭新的思维特质和思维方式。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学习资源呈现出碎片化、多样化的特点,学生要善于运用跨界思维,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加工,通过合作共享形成新的关系,新的知识。促进思想的解放和思维的拓展,最终使学生成为创新的人、智慧的人。

(五)改革教学模式,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师范教育要适应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潮流,要适应信息化社会变革的需求,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新的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让学生在掌握扎实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的同时,逐步适应互联网时代所萌发的各种新技术、新手段、新模式,重点掌握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微格教学等几种典型的教学手段和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将来从事教师教育工作奠定基础。微课,主要是以视频为载体,教师围绕某个教学知识点或者是重点、难点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显著特点就是内容小而精,便于传播,针对性强。慕课,是指大规模在线公开课。就是通过把大量名校的优质教学资源放到互联网上,让更多的没有机会接触名校名师讲课的孩子享有平等的机会。慕课学习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放慢或者加快自己的学习进度。翻转课堂是由教师提供教学视频,学生在课前进行网上视频学习,师生在课堂上解决疑难、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模式。这几种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先教后学”的教学程序,遵循了“先学后教”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6]。随着这些新模式、新手段的不断出现和应用,必将对师范学校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新的革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曹三岗 单位: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