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课程教学改革与突破

视觉传达课程教学改革与突破

摘要:

高校发展过程中采取了分类管理的方式,地方应用型高校积极面对转型。传统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当前实际需要,因此,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视觉传达专业采取何种方式完成人才培养,首先,应当充分了解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需要深刻了解应用型人才,以及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还应当更加积极的探索教学方法与教学途径,确定可以真正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实现高校教学问题的有效解决,促使形成创新型的教育教学发展模式,以此可以更好适应社会发展对视觉传达专业的要求。

关键词:

视觉传达;课程教学;课程改革

现实生活中使用的生活用品、生产机械设备等都设计到视觉传达。为此,作为一项具有应用型特征的课程,提高教学水平与实际教学效率十分必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传统视觉传达实际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显现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研究从视觉传达问题入手,进一步探究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希望能对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发展提供帮助。

一、视觉传达设计内涵

视觉传达设计是指通过对物品作用、形态、价值等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对其外观进行设计分析及设计处理,并确定最终的具有统一性特点的设计方案。在投入生产的过程中能够让消费者以及观赏者产生一种视觉传达效果。视觉传达设计非常早就已经出现在设计专业之中,但尚未能够形成独立性。从1960年开始,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中才将其真正提出,视觉传达设计具体包括了动画动漫、电影海报,以及传统印刷品等。换言之,视觉传达之中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针对物品形态以及颜色等的设计,并能够将实际设计效果呈现在大众眼前[1]。

二、现阶段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的缺陷

现阶段,我国开展视觉传达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学方式、教材以及教师知识结构与学生问题。为此,本研究进行了详细分析,具体如下:

1.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高校中开展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仍然采用传统模式,也就是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模式。但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企业单位、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学方式延续传统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需要。促使学生及用人单位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会进一步造成高校中教学质量下降,促使学生就业同样产生问题。

2.教材内容落伍

作为一项实践性的课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内容及教材都应与时俱进、与时展同步、与行业变化实际需求相一致。但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视觉传达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中应用的教材都是2005年前后的[2]。相差十几年的教材中所讲述的教学内容与实践练习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需要,这种教材内容会使学生接受“过时”的知识,而过时的知识可能让学生在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失去竞争机会。

3.应用实践机会不足

在开展课程的过程中更多是理论教育,学生能够参与到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现阶段,高校针对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育过程中,无法形成有效的实践应用机会。大多数只能够通过做练习题的方式,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实践,让学生的动手与应用能力无法培养起来。

4.教师队伍与专业能力不足

在新的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因素。新时期各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改革换代步伐日益加快,但由于高校机制特殊化影响,教师队伍的变动相对较小。所以,现阶段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视觉传达专业课程效果,不利于当前学校课程改革及时展需要。

5.理论性强

由于应试教育在我国已经实行多年,不能瞬时转变,在视觉传达这种发散性思维的专业课程上,学生很难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示,因此,课程的发展较为缓慢。教学过程中只是教师讲授,并布置相关作业与练习题。学生只能够被动的完成所有教师布置的任务。这种情况下,势必会造成学生的理论水平较好,但实践能力有限。

三、改革与创新

1.紧跟时代脚步更新教材内容

作为基于信息技术与测绘软件作为基础的课程内容,针对其教学与发展应把握好时代脉搏,引入全新的教育方式,牢牢锁住大众方向和市场需求,依据具体市场方向和市场要求对学生展开教学,才能够更好地帮助未来学生就业提高竞争力。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生要根据自身的能力与眼界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个过程中需要学校教材也能够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应用型课程,其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选择应当能够满足上述需要。

2.校企联合形式办学,注重专业能力培养

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在当前社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应建立校企联合的形式,学生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与理论知识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在校企联合模式下学生能切实参与到实践训练中,并不断巩固自身理论知识与已掌握技能,这对更好地帮助学生就业也有积极作用。由于在校教师自身知识更新慢、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到位,所以,学校应根据实际专业需求聘请企业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以此达到理论加操作的良好学习效果。

3.注重实践,提供动手能力

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学校竞赛、团体比拼等活动增加实践机会。结合教学中的校企联合模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提高自身实践经验与水平,将会更好地改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优化学校方面的教学质量。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属于应用型课程,高校教师应更加看重对学生的实践测试结果,需要综合运用课程,而不是片面重视理论陈述。在当前社会环境中,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企业重视实践人才与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为此,看重实践测试结果,可以转变学生的认知方式,重视实践,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改善学生就业环境[3]。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属于当前阶段一项应用型较广的课程,在实现课程发展的过程中应结合社会科技实际发展变化情况,也应通过分析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治领域方面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4.突出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作用

在进一步改革与创新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以兴趣小组教学模式为参考案例,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新时期教学中,要真正实现传统课堂向以学生为主体课堂的转变,打破以教师为主的课堂结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实践教学中要对教学任务进行划分,可将课堂氛围两个教学部分,一是教师对基础知识的教学,达到对基本理论的普及目的,二是在基本知识教学基础上将课堂主体交给学生。学生在自主意识的驱动下积极进行知识的理解,并在同组内进行交流。通过交流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通过学生自主对问题深入剖析能够使学生更扎实掌握所学知识,并对自己存在的不足更加清楚,有利于全面提升学习效率。

5.注重各层次人员交流

任何一门学科在发展过程中都是从失败的积累到成功的跨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也是如此。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深入研究与改革创新,需要研究人员、教职工、从业人员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不同层次的专业人员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存在不同,通过三方人员的交流能够达到优势互补的作用。研究人员的理论性更强,教职工与从业人员的实践经验更加丰富,三方通过长期的交流有助于学科的进一步完善与改革创新,这对实现更加专业、优秀的人才培养也有着积极作用。

四、结语

社会快速发展促使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优化与调整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属于时代背景的一种必然趋势。通过构建教学型模式,利用启发式、参与式以及研究性学习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则可以将讲授型教学纳入到教学之中,这也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将教学的内容作为根本,通过借助典型的案例设计方式,将所有内容纳入其中,最终可以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需积极探索创新方法,才能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白雪.基于数字媒体环境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改革探讨[J].戏剧之家,2014(16).

[2]邓倩蓉.澳维多利亚州与湖南省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之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3]朱永明.从创意思维训练到视觉语言研究——关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2).

作者:于芝和 杨庆玲 单位:烟台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