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的园林植物造景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的园林植物造景教学改革

摘要:“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是园林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分析“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在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本门课程所需要采取的相应改革策略,从而为园林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复合型创新人才;园林植物造景;教学改革

党的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1]。随着建设“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被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因此,高等学校的园林专业如何培养出既能够引领和提升自然及人工环境质量,同时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就成了当前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2]。“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是高等学校园林专业核心的专业必修课,具有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两部分内容,是一门兼具实用性和应用性的学科。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够科学正确地利用适宜园林植物进行各种类型绿地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进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能力。在目前的传统教育背景下,“园林植物造景”课程还存在着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如教学模式依然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较弱,多数学生只能在实践环节才能够感受到主体参与性。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起到的积极作用还远远不够,传统教育下的“园林植物造景”课程的教学如何充分满足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值得深思。

1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下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存在的问题

1.1与相关课程内容设置重复

园林专业学生在前两学年先修的“植物学”“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学”等课程是“园林植物造景”课程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内容。其中“园林树木学”中有关园林植物的生物习性、观赏特性、植物造景功能及园林植物的应用等教学内容,与“园林植物造景”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而“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中有关园林植物造景的设计原则、原理与方法等内容,又与“园林植物造景”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虽然不同课程对于交叉部分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不尽相同,但从学生层面来看,对于重复内容的学习往往会导致其难以意识到相关内容的重要性,缺乏学习兴趣,进而降低学习效果,最终往往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1.2课程实践环节课时设置过少

目前“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存在理论学时多而实践学时少的问题,理论课程的教学依然较多采用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听讲为辅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实践环节,仍然主要以“学生绘图+教师评图”的模式进行开展,学生设计、讨论、学习的多为图纸上的方案,几乎没有与立体模型制作相关的实践内容。因此,学生很难将自主设计的植物配置方案立体化,难以形成视觉上的直观感受,无法完全掌握并系统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英国教育家阿什比曾说过:“高等教育系统像一个有机体,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3]。如果“园林植物造景”这门园林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都难以完全被学生学习内化,那将对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1.3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传统教学背景下,“园林植物造景”的主要教学方式依然是黑板结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课堂中主要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非学生,容易造成学生“只看不想,只记不学”的惰性学习方式,从而导致其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在这种缺乏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下,很难做到对课程内容深入分析、全面思考,最终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也难以体现出本门课程注重实践教学的学科教学成效。

2复合型人才培养背景下解决园林植物造景课程问题的策略

2.1科学制定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体现知识系统性与应用性

“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课程内容涵盖较为广泛、复杂,是在“植物学”等基础课程之上,与其他设计类课程并行开展推进的。针对学生面临重复学习内容时容易产生怠惰学习态度的情况,教师应当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对重复内容进行好各课程、各部分的合理分配,依照各门课程的不同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明确各自不同的教学深度,以此完善各课程间的衔接,并体现整体园林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应用性[4]。

2.2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想要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促进园林专业园林植物造景方面的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教师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对于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而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概念中,也强调以适应用人单位为前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参加到工作岗位即能游刃有余,是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除必要的理论教学外,教师还应该增加教室之外的现场教学和实践教学。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现场案例进行实地教学,如古典园林景观、现代园林景观、庭院园林景观等,让学生在其中进行游览学习、对比分析、交流讨论,从不同的园林优秀实例中汲取园林植物造景的实践知识,学习不同植物景观配置的合理与不足之处,加以总结,以培养其独立的设计能力,增强其对园林植物景观知识的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5]。

2.3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园林植物造景”课程的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能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植物景观配置原则和方式等内容,尤其在涉及到植物景观配植案例的讲解,现代化多媒体的展示更加生动、直观,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可以将实践课程结合Photoshop、AutoCAD、Sketchup、Lumion等电脑制图软件,让学生在设计绘制平面方案的同时,制作出多种植物景观配置模型,以展示植物景观配置方案的平、立面空间的转换,加强对学生空间感的培养,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此外,在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借助互联网新型技术的不断革新,教师们也可以引入“微课”“慕课”等线上教学手段,通过更多优质教学资源的引入,扩大课程的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知识背景以及更具深度的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通过VR虚拟影像手段,使学生在不走出校门的前提下,也能达到置身景中的效果,这会极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于优质园林植物景观的直观印象[6-7]。

2.4加强教师队伍的能力培养

“园林植物造景”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们的教学内容不能一成不变,应当随着社会的变化、园林行业的改善和自身能力的提升而不断进行修正和补充。教师还要注重自身教学思想的革新。不仅仅要时常参加教学培训,进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还要日常动态追踪本专业研究的前沿热点,学习专业相关电脑制图软件,在开拓专业眼界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还要重视对于教师实践能力的持续培养,给教师不断提供园林植物造景相关实践的机会,以提高教学设计者的实践素养[8]。

3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渐深入,创新与发展俨然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各国尤其是仍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社会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园林植物造景”在园林专业复合创新型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更是起到关键性作用。教师们需要以理论前沿为指导,实践经验为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为建设美丽中国源源不断地输送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过硬的园林专业人才。

作者:赵丹 王洪义 何晓蕾 景艳莉 杨凤军 纪鹏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